1964年生于哈尔滨市,毕业于哈尔滨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
个人履历
孙作范走上绘画道路,也许是天意。1964年,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不到十岁,父亲就去世了,一家人的生计就靠母亲的每月30元工资。孙作范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母亲要用这30元,来抚养三个孩子,其窘境可想而知。在孙作范的印象里,母亲好像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他兄妹三人也从来没有整套换过衣服,一年到头,或换件上衣,或换条裤子,至于袜子、衬衣之类,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奢侈品。当时他家住的平房,因保温不好,四面透风,到了冬天,屋里墙上总涂着一层霜,自来水管年年都被冻死,整个冬天,都要到别人家打水。过年的时候,妈妈就从生活费中挤出一元钱,买点糖,每人分个七八块。可就在这样艰苦的情况下,小小的作范却喜欢上了绘画,尤其是
漫画。看到报上的
漫画就剪下来,贴在小本子上,久而久之,竟贴了一大本子。至今谈起那个
漫画本,他仍满怀留恋。起初,他只是随意涂鸦,看到什么画什么,有时竟把一本小人书给画完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绘画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虽然家里贫穷,但母亲是一个通达事理的人,时常拿出10元20元让他进绘画业余班。要知道,那笔钱对他家来说,不啻“天文数字”。
孙作范不是凭兴趣写写画画而已,他“野心勃勃”。看着报上发表的
漫画,他也要跃跃欲试,因此他十分注意观察生活。一天,他到一家工厂,看到墙上挂着的防火工具,铁锹没了把,水桶没了梁,横七竖八地堆在一起。这触发了他灵感,画了一幅《防火工具》的
漫画。那时候,他不知道画可以画得大些,登报时再缩小,他就按照报上
漫画的大小,量成尺寸,画了一张漫画,送到报社。报社编辑只是很简单地说了句:“放这吧。”没想到这幅
漫画竟然在报上发表了,还得了三元钱稿费,这让他大喜过望,逢人便拿出来给人家看。这极大地刺激了他的绘画热情。那一年他19岁。
1986年高考,他的分数本可以上东北师大,但那时他的消息闭塞到了“只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地步,他心目中的最高艺术殿堂就是哈尔滨大学,所以他当然“如愿以偿”。不管怎样,哈尔滨大学还是为他敞开了一道通往艺术道路的大门,系统的学习,让他如虎添翼,他童年时期的
漫画家的梦想在一步步实现。他的
漫画开始频频出现在各种报刊上,也成了新闻媒体跟踪的对象。他的
漫画创作题材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环保、人物、世情无不涉猎,尤其是他的环保漫画,在幽默之中发人深思,在
国际国内产生重大影响,多次在画展中获奖,也曾举办过个展。不懈的努力,终于使他成为黑土地上
漫画界的出类拔萃之辈,如今,黑龙江省漫画家协会的会长身份,足以证明他的地位。他又把
漫画延伸到国画领域,利用这种手法,画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变形、夸张、幽默,极富艺术表现力。油画也是他的所爱。他还记得早在1986年,他为一次画展画了一幅油画《狮身人面像》,画展后,他拿着画往回走,一位路过的工大老师跟了他好一段路,请求把画卖给他,最终以50元成交。后来他还画过工人题材的油画。
有人说,艺术就是雕塑家手中的泥巴,把多种材料打乱重组后,就会形成一个新的艺术形象。孙作范就是这样,他经过多种艺术准备之后,终于找到了一条表现自己艺术方向的介质。在他的“80后女孩”身上,我们可以读出
漫画味道,国画色彩,同时,他还一反传统的油画表现手法,画面上不再是油彩的堆积,而是一个平面,更加突出了
视觉效果。正是因为这样的重组之后,才使他的作品成为一种独创,成为一种唯一,也就具有了不可重复性。
担任职务
黑龙江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
重要展览
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
2005年蓝色记忆当代油画三人展
2007年俄罗斯独立艺术大展
2008年韩国首尔当代艺术展
2008年英国波尔普斯大学艺术节
个人作品
系列油画:《80后印象》
灵感来源
孙作范先生,他的当代油画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让人过目难忘。
一对水汪汪的蓝色大眼睛、接近玫瑰红似的滑润肌肤、细腻的蓝色背景中隐含着精美的青花瓷……这便是孙作范先生当代系列油画《80后印象》共同特征。众所周知,中国当代油画无论从题材上抑或表现手法上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正因如此,新涌现出的画家都不约而同地面临着共同的一个难题就
创新,即如何才能找到一个独特的主题和一个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
孙作范先生在经历了最初痛苦的探索和
思考后,很快便找到一个突破点:80后。这是一个肇始于网络的名词。它是用来泛指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伴随着这一代人陆续考入大学、步入社会工作,甚至成众星捧月的名人,人们也在以各不相同的视角,试图点评或概括“80后”这一代完全没有经历过“动乱”和物质匮乏,且多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人。但却没有一个画家通过
视觉语言表现“80后”给人的印象。
孙作范认为,搞艺术创作不能做独行侠,不能脱离社会。把“80后”作为创作主题便是他对社会冷静
思考的结果。“80后”,一个被怀疑、难被
理解的一代,一个自命不凡的一代,他们对社会的怀疑和对传统的颠覆,让人们觉得这一代很另类。一些人对“80后”的评价是娇惯、自我、狂妄、缺乏责任心。正是缺少交流,他们不
理解别人,别人也不理解他们。深究原因,社会
思维怀旧心理的滞后性,令判断“80后”失真失准,由此产生社会对“80后”误读误判,造成社会与“80后”
认知上的差距。对“80后”一代,孙作范有着很深的情素,因为他有着一群可爱的“80后” 的学生。他们有着阳光的
外表,也有着不易被人察知的忧郁。他了解他们,他
理解他们。
作为一个画家,不光要有社会责任感,同时还要将自己的
思考和认识,用艺术的手段把它表现出来。画家在艺术形式上的取舍,最终的目的是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而这种艺术语言形式能否与自己的观念及所要表述的
思维一致是至关重要的。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实质上是对绘画形式、风格的探索,当代油画恰恰突出展现的就是鲜明的艺术个性。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其结果都应该是美的。孙作范以自己独到的美学视角,把一个鲜活的“80后”显现在他的作品中。画家全新的视角,令人眼前一亮。作品中的“80后”女孩有一双蓝色不对称的大眼睛,眼神透出神秘,表现出超自然、超常理的美。眼睛布局的矛盾、一反常规,正是画家想要表述的深刻内涵。生活中看似合理又是不合理,不合理又似合理。画中“80后”女孩很美,美得朦胧,她向外展示自我美的同时,又显露出内心暗藏的怀疑,自信阳光的
外表下面,隐藏着潜意识中对自我的不确定。含泪的眼睛带着一丝忧郁,正是“80后”现实的心理写照。一方面渴望得到社会的肯定,另一面又怀有对自我的疑虑。
作品绘制
敢于否定自己的人,是有发展前途的人,孙作范就是这样。最初的“80后印象”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他首先想到的是黄色。因为中国的始祖是黄帝,中国有黄山、黄河、黄土地,中国历代都崇尚黄色,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是黄皮肤。所以,一开始,他就把女孩的肤色画成黄色。可画出来后,效果并不理想,女孩的黄皮肤与蓝色背景对比不够强烈,缺乏
视觉的冲击力,加上小眼睛被人说成是像某某,他勇敢地把自己否定了,决定另起炉灶。正如明末清初被称为“金陵八家”之首的画家龚贤所说的:“偶写树一林,甚平无奇,奈何?此时便当搁笔,竭力揣摩一番,必思一出有头地丘壑,然后续成,不然,便废此纸可也。”孙作范开始尝试用当下的流行色中国红。这种颜色一落到蓝色背景上,就立马跳了出来,让人眼前一亮。意外的效果让他十分欣喜,成功的希望在远远地向他招手。他开始考虑为女孩配个装饰。人们常用的装饰是蝴蝶、蜜蜂和蜻蜓,孙作范不想走前人的路,他选择了苍蝇。这个令人讨厌的东西,经过他的生花妙笔,化腐朽为神奇,为画面锦上添花。这个带苍蝇的“80后”女孩,市场行情开始走好。但孙作范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还是有那么一点不尽人意,他又开进行改造。缺少的是什么呢?经反复
思考,他找到了原因,那就是“中国元素”,为此,他想到中国的国粹青花瓷,因为外国人翻译的“中国”就是瓷器,瓷器足可以成为中国的代表。因此,他去掉了苍蝇,在背景上点缀上了青花瓷碎片,把原来接近圆形的女孩的脸形拉长,使之符合东方人欣赏的瓜子脸,并在眼睛里添上了泪水。
敢于肯定自己的人,是信心的表现。孙作范通过对自己两次否定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使内在的艺术追求与外在的客体达到了高度的契合。他说,他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会改变这种风格。因为在这种绘画里,融进了他对现实的
思考,对社会的认识,对“80后”和
理解,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审美理想。因此,内涵是厚重的,表现是深刻的,既尽善矣,又尽美也。所以,他的作品一问世,就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作品赏析
在孙作范作品中,背景中的的“中国元素”青花瓷首先是一个
视觉冲击!画中渐变的蓝色背景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浸染着大海、宇宙般的神秘,女孩的肤色选用了浅浅的中国红,充满朝气与时尚,背景中浮现的青花瓷碎片,朦胧虚化、布局巧妙,仿佛走进
思维的时空。
凝望女孩,眼对眼仿佛心灵在交流在说话,而又不需要语言。画中“80后”女孩现代、时尚、叛逆,但这些都
掩盖不了女孩的本质,像青花瓷一样,“中国”元素早已烙印在“80后”女孩心灵深处。画面强烈的信息反射,张扬的色彩运用,创造出一个心灵撞击的“四维”时空感受,令观者
思维不能不产生震撼。
作品中“80后”女孩含泪的蓝眼睛,这是东方西方融合的眼睛,源于至美的初衷。现实生活中,有谁能分清我们现实
思维中哪一些是东方哪一些是西方,“80后”女孩对于美的取向,已忘记了它以前固有的属性。面对感官化的感受,是悲伤还是喜悦,值得人用心去品味个中滋味。正如一些画廊专业人士感叹,享受这种
视觉冲击需要智慧和理性。
社会评价
孙作范的当代主题系列油画,不断地受到业内的好评。
娴熟的绘画技巧,具有特色的绘画语言,生动准确地表达出画家的创作思想和真实的情感世界。他的“80后印象”不断出现在各种画展上,在2007年俄罗斯独立艺术大展、2007年当代中韩
国际艺术交流展、2007年“灰
空间当代艺术联展”、2008年“中国红798喜神艺术
空间油画联展”、2008年韩国首尔当代艺术展、2008年英国波尔普斯大学艺术节、2008年黑龙江第三届国际艺术博览会上,作品“80后”女孩营造出一种不可言说又令人迷醉的艺术氛围,其作品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参观者被作品感染,被深深吸引,一些时尚女孩纷纷与画中“80后”女孩合影,艺术是相通的,孙作范的“80后”女孩与现实的80后产生了共鸣。孙作范与其“80后印象”获得了成功,孙作范的“80后女孩”引来各地艺术品藏家的关注,作品纷纷被国内外收藏爱好者所收藏。
系列油画:《印象90》
作品赏析
《印象90》是孙作范在当代油画《80后印象》基础上推出的新画,作品思辩性和冲击力更强。画中主角儿是90后这一代女孩,女孩儿细眼长长,隐含泪水欲流又止,肤色浸透着中国红、飘逸的黑发,成为标志性符号,极具东方元素。画家用他独特的视角表现90后特立独行的鲜活个性。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到,90后女孩正在用纯净得近乎透明的眼神,审视着这个既熟悉又不完全了解的世界。正值青春年少的90后们,不受世俗约束,着装更加大胆,色彩更加艳丽,成时尚生活前沿的领跑者。粉红色肤色、飘逸的黑发,晕染的背景,既潜藏着东方元素的神韵,又兼具最前卫的时尚印记。
孙作范的《印象90》是生动的。自由洒脱的笔触是生动,亦真亦幻的背景是生动,画中女孩的动势生动,甚至那隐含泪水的眼神更楚楚动人,加之人物边界似清非清,若即若离,更使观赏者如坠梦境。
现实的90后一代多数还是孩子。面对画中含泪的90后女孩,不禁引发观者
思考。激烈的生存竞争,带给她们的是挑战还是不安。这是否是未来90后一代所要面临的生存状态?“印象90”传递着画家对未来社会问题的忧虑和
思考。
合著书籍
《三维动画渲染》
《经典案例解析丛书 3ds max 9/After Effects 7.0影视包装经典案例》《combustion4电视栏目包装精粹(2D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