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尔准(1770年-1832年),字平叔,又字莱甫,号戒庵,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中国清代诗人、词人、骈文家、大臣。
人物生平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
闰五月,孙尔准出生于无锡城中师古河上(今崇宁路)官宦家庭中。远祖
孙继皋,是明万历年间状元,吏部侍郎,父亲
孙永清,清乾隆年间曾入值军机处,后擢为广西巡抚。孙尔准在
弱冠之时跟随
王昶、
邵晋涵学习。
孙尔准于乾隆六十年(1795)秋
乡试中举。
嘉庆十年(1805),登进士榜,初选为
翰林院
庶吉士,后授编修。嘉庆十四年(1809)奉命协助编纂
《全唐文》。十九年(1814)出为
福建汀州
知府。
汀州府属下的
宁化县,有民众聚钱拜会,
上司将要一律以叛逆谋反罪处治。按大清刑律规定,叛逆谋反是要满门抄斩并株连九族的。孙尔准闻讯后,感到事情严重。他想起早年他父亲在广西当幕僚时,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案件。那是当地土司为争夺荫袭权而打的官司。验其凭据,所盖的都是
明代印玺。总督即认为是私造符信,蓄意谋反,当以叛逆罪处治。他
父亲竭力说服
上司,土酋志在承袭,并无谋反的
罪状,不可轻易坐以叛逆罪。终于使总督和巡抚都改变了决定,保全了近千人的生命财产。如今一起重大命案却在自已的任上发生了。他意识到,必须慎重处理。于是,他不怕冒犯督抚大人,立即亲自赴宁化重新调查,并将真实情况向上报告。他说,没有叛逆情节,只能以别的罪名处罚其为首者,更不应连累他人。朝廷采纳了这一意见。一起涉及数千人的案子就此得到了结。事后,他被提升为
福建盐法道。后又历任江西
按察使、
福建布政使。道光元年(1821),调任广东布政使,升任安徽巡抚。
当时,安徽
阜阳的
白莲教徒邢名章等人,聚众起事,从河南流入安徽
颍州,要为嘉庆二十年(1815)被处死的白莲教徒王百川报仇。孙尔准让
按察使惠显率兵奔赴颍州镇压。最终,在道光二年(1822),邢名章被杀,参与起事的七十多人被生擒。
孙尔准在任期间,发现安徽多地有自然灾害,便减免或减缓受灾地区的税收,赈济受灾严重的地方。以前,有言官条陈赈务积弊,提出日后不能用银子折合铜钱。孙尔准上疏说明这样做不方便,仍然按照以前的做法进行赈灾。道光三年(1823)正月,孙尔准调任
福建巡抚,
陶澍任安徽巡抚。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山径错杂,时有盗匪出没,骚扰劫掠,危害社会安宁。孙尔准到任后,不借以万金为缉捕费,重赏有功
人员,因而接连捕获首犯。他根据所犯
罪状情节,绳之以法。盗风为之衰息。
当时的
福建省,辖境包括今
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作为一省的最高长宫,孙尔准经常渡海,巡阅这座广袤千里的宝岛。他先后在
鹿耳门(今
彰化之西、
浊水溪出海口附近)增设鹿仔港(今称
鹿港),在
嘉义、彰化之间的山溪入海口另辟五个港口,以利商船通航。
台湾东北部的噶玛兰山湾(今宜兰小平原),本是
土著哈仔难族人聚居之处。三面环山,东临大海,自陆路进去,山峻路险,负载难行,故长期与外界阻隔,十分闭塞。虽在
嘉庆元年,就有
福建漳州人吴沙率领漳州、泉州等地一批人来此垦荒种植,但清廷一直未曾对它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
道光五年(1825)九月,孙尔准擢任
闽浙总督后,即奏请将
噶玛兰收入版籍,设官治理;并建议将原有可通小船的乌石港、札远港,加以疏浚改建,设为正口,因而促进了这一山湾地区的开化与
发展。
道光六年(1826),孙尔准得到警报,称台湾
彰化人李通、广东人黄文润等聚众持械殴斗,骚乱蔓延,附近村庄出现纵火、抢劫情况,全台湾为之震动。孙尔准命令
水师提督许松年讨伐逮捕相关人员,又命令
闽安副将邵永福、
澎湖游击谢建雍带兵三千人迅速进军艋胛,阻止相关人员北窜。同时命令金门镇
总兵陈化成带兵五百名斜渡鹿仔港,防止相关人员入海。孙尔准本人则从福州进驻厦门,命令副将佟枢等人分别前往彰化、淡水等地,搜山围捕。孙尔准在厦门调查得知,卷入骚乱的人越来越多,形势越来越严重,于是请求陆路提督
马济胜驻守厦门,孙尔准自己率一千兵渡海,进驻彰化负责平息骚乱,后又前往淡水。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首领李通逃离,不久后被捕杀。孙尔准又下令,各村庄检举带头的人,通缉剩余的参与者,让闽人捕闽人,粤人捕粤人,以防止出现互相攻讦诬赖的情况。
在李通等人的骚乱逐渐平息之时,又出现了“番割”事件。当时,俗称台湾土著为“生番”。有些人与“生番”贸易,遂娶“番女”为妇,流入台湾内山地区,这些娶“番女”为妇的人被贬称为“番割”。黄斗乃,是“番割”的首领,长年盘踞在三湾,率“生番”秘密实施劫掠行为。淡水骚乱期间,黄斗乃
号召“生番”出山参与骚乱。孙尔准命令总兵陈化成、参将
黄其汉、游击谢得彰、游击
谢朝恩、游击谢建雍分路阻击。“番人”被迫回深山。清军士卒攀藤蹑葛而登,捕获黄斗乃等21人并处死,“番人”队伍也就逐渐溃散。
对于这一年的事件的处理,孙尔准有意把“叛逆”和“强盗”分开,认为是由于“造谣焚掠”,应该以“强盗”而非“叛逆”论处,对于淡水以北“分党报复” 也只应当以“械斗”论处。除了明确有过焚烧、杀害行为的要处死,其余人从轻处理,于是很多人得以保全。
孙尔准又详细
考察了台湾全岛的治安管理情况,发现
竹堑(今新竹附近)以北至艋舺,五百里开阔的地带仅有守备一员,巡防工作实难周全,故请调南路游击一员驻竹堑,并于大甲、铜锣湾、斗换坪等处皆添驻外围绿营兵力。又请改建淡水土城,并在“生番”出入总路的头道溪溪口亦建土城,以屯兵驻守,以巩固台湾的防务。
道光七年(1827),孙尔准回京述职。清宣宗称赞他平息台湾骚乱“迅速蒇功”,赏赐他的儿子孙慧翼为主事官。孙尔准自京返闽途中,道经
莆田。他亲自勘察那里的防海水利工程
木兰陂。这项工程始建于北宋,筑石堤一千一百余丈,以御海潮,并灌溉民田四十万亩。但因年久失修,多处倾塌。为使数万顷民田再成膏腴,孙尔准亲自主持修复了这项重要工程。道光八年(1828),工程竣工,孙尔准下令修建祠堂,祭祀首创木兰陂的宋朝
长乐室女钱氏。
道光九年(1829),孙尔准因家仆涉嫌收受
贿赂被查,被处降二级留用。
道光十一年(1831)初夏,孙尔准为自己参与编写的《永定县志》作序。这一年,孙尔准以病乞休。
道光十二年(1832),孙尔准
逝世。二月十八日(1832年3月19日),清宣宗赠孙尔准
太子太师,赐子孙慧惇进士,赐孙慧翼
员外郎,谥文靖。十二月初七日(1833年1月27日),清宣宗批准孙尔准入祀福建名宦及乡贤祠。
著作介绍
著有《奉天录》、《泰云堂集》、《游黄公涧记》,辑有《明诗钞》、《福建通志》
轶事典故
人际关系
《清史稿·选举志四》记载:“四川总督
蒋攸铦荐川东道
陶澍治行第一,擢
按察使。澍好臧否人物,开藩皖中,入觐论奏,侃侃多所举劾。宣宗疑之。密谕巡抚孙尔准察其为人,尔准条列善政,密疏保荐。遂获大用,擢
两江总督。”
《清史稿·
许松年传》记载:“六年,台湾械斗,松年方阅兵,弹压解散,总督孙尔准与之不协,寻以治理轻纵,被议褫职,留台效力。”
灵异事件
顾恩瀚《
竹素园丛谈》记载:“吾族祖晴芬侍郎及孙平叔制军于童试时,偕友同赴
东林书院。天尚未明,路过一巷,猝见一奇鬼长丈许,坐人家屋檐上,翘一足。制军以手拍之曰:‘朋友,让开些。’鬼果侧足让孙入巷。晴芬公继之谓:‘你亦让我过去。’鬼又让之。其后至一友拍之不动,乃由鬼之胯下过,后一年其人即死。孙以翰林官至福建将军、
闽浙总督,谥文靖。晴芬公以嘉庆辛酉大魁,官至户部侍郎。”
其他
《猫苑》记载:“孙平叔制军有女孙亦爱猫,督闽浙时,台湾守令所献亦多美猫。”
钱泳《
履园丛话》记载:“孙平叔制府家有松雪小楷《归去来辞》,是毕氏广堪斋旧物,余尝模入《集珍帖》中,审其用笔,当为中年之作。”
梁章钜《
归田琐记》记载:“述堂尝问余服官中外,所值酒侣,果可当大户者有若干人。余曰:‘里居时,惟见闽邑令
海丰张曦亭映斗者饷客,以茶陪饮,以火酒两杯对举并尽,后客来复然,可以终日不倦。
通籍后,则惟
同年安化陶文毅公饮量食量并洪,尝言火酒或可醉人,黄酒自可无量,平生并不知醉乡为何似。在安徽藩任时,尝与孙平叔中丞以火酒角量,自辰至亥,孙已酩酊,而公仍阳阳如平常也。’”
人物评价
《
清史稿》:尔准治闽最久,谙悉其风土人情,吏民皆相习,政从宽大,闽人安之。
人物争议
身世
按照通常的说法,孙尔准的七世祖是
孙继皋,高祖是孙仁溥,父亲是
孙永清。
但
罗瘿公的《
宾退随笔》里面,记载了一个离奇的故事,称“孙尔准为
年羹尧子”:
世宗夺位,年羹尧有力焉,大被亲任。及羹尧权倾中外,乃摭其罪黜辱之,罚守杭州城门。羹尧日坐城门外,见一老儒,出入恒不逾时,呼而问之,盖家贫授读城外,归而养母,故晨出暮归也。羹尧心识之。一日,约儒宵待于家,至期,携一仆来,登堂请拜母,并请其妇出见。命仆去外衣,一旗装妇人也。羹尧命以姑礼见儒母,以大妇礼见儒妻,告儒曰:“此吾妾也,吾得罪,必不能全其家,吾死虑绝嗣,此妾已孕,今以托君。”以一匣馈之,皆奇珍也。儒受而诺焉。羹尧旋被戮。妾生子冒儒姓孙氏,以功致公爵。
出生时间
孙尔准生于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这没有争议,但具体的出生时间有两说:
(1)闰五月二十六日辛未(7月18日)。《
清代人物大事纪年》采用此说。
(2)闰五月二十二日丁卯(7月14日)。《平叔府君年谱》称:“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府君一岁……府君以是年闰五月二十二日未时生于少宰第中。”
死亡时间
孙尔准死于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这没有争议,但具体的死亡时间有三说:
(1)二月十八日乙未(3月19日)。《清史稿·宣宗本纪二》:“(道光十二年二月)乙未,
闽浙总督孙尔准卒,以
程祖洛为
闽浙总督,
林则徐为江苏巡抚,
吴邦庆为河东河道总督,
周之琦为
江西巡抚。”
(2)正月二十九日丁丑(3月1日)。
陈寿祺所作墓志铭称:“道光十有二年春正月己酉朔,越二十有八日丁丑,
太子少保、
兵部尚书、
闽浙总督金匮孙公薨于位。”《平叔府君年谱》称:“道光十二年壬辰,六十三岁……正月元旦,黎明起肃衣冠……二十九日子时薨逝。”
(3)正月二十八日丙子(2月29日)。2010年的《天津文博论丛》第3集里面说:“道光十二年(1832年)正月二十八日,孙尔准病卒于任上,享年六十三。”这种说法或系误解陈寿祺墓志铭所致。
作品选录
诗词
过泰山
早岁曾携绿玉筇,飙轮掖上最高峰。
笠边海日三更白,舄下齐烟九点浓。
得句秋坛赓老鹤,投文夜壑起乖龙。
今来济胜嗟无具,梦绕天门第几松。
吴兴道中
二月苕溪水浸矶,舟行终日漾清晖。
红深杜牧寻春路,绿上元真钓雨衣。
西塞山前鱼正美,东林寺里鹤应归。
何时却许浮家住,卧听渔歌无是非。
对联
池浴文禽,从
罗含梦里飞来,览德苑林翔吉羽;冈鸣翙凤,向
刘勰笔端拈出,迁乔阿阁听和声。
解脱拈花刚佛日;证明因果在仙霞。
灯火春星浮北郭;云霞朝景揽西神。
史料记载
《清史稿》
孙尔准,字平叔,江苏
金匮人,
广西巡抚永清子。嘉庆十年进士,选
庶吉士,授
编修。十九年,出为福建
汀州知府。
宁化民敛钱集会,大吏将治以叛逆。尔准讯无他状,论诛首要,鲜所株连。历
盐法道、江西
按察使,调福建,就迁布政使。道光元年,调广东
布政使,擢
安徽巡抚。河南邪匪邢名章等纠众窜
颍州,檄按察使
惠显率兵驰剿,格杀名章,歼其馀党。蠲缓被灾各属,灾甚者赈恤之。先是有言赈务积弊,毋得以银折钱,尔准疏其弗便,仍循旧章。
三年,调
福建巡抚。延、建各属山径丛错,多盗劫,以万金为缉捕费,连获贼首置之法,盗风衰息。巡阅台湾,疏言:“台湾南北袤延千馀里,初抵
鹿耳门,可行舟楫。嗣增设鹿仔港,而浅狭多沙,内山溪水赴海,别开港在嘉彰间,曰五条港,颇利商船。又噶玛兰山峻路险,负戴难行,其地有
乌石港、加礼远港,可通五六百石小舟,皆宜设为正口。”
五年,擢
闽浙总督。奏请噶玛兰收入版藉,设官治理。
彰化匪徒械斗焚劫,旁近蜂起,全台震动,檄
水师提督许松年剿捕,副将
邵永福等趋艋舺,阻其北窜;
总兵陈化成以兵渡鹿仔,防其入海。尔准亲驻厦门,遣副将佟枢等分往彰化、淡水,搜山围捕,诇知贼党煽诱日众,移陆路提督
马济胜守厦门,自渡海驻彰化督剿,贼首李通遁,捕得伏诛。令各庄举首事,缉馀匪,闽人捕闽人,粤人捕粤人,以免诬累。
台人有与生番贸易遂娶番妇者,俗名“番割”,其魁黄斗乃等久踞三湾,潜出为盗。当乱起时,诱生番出山助斗,遣参将
黄其汉等分路侦击。番窜后山,士卒攀藤蹑葛而登,擒黄斗乃等二十一人,斩以徇。尔准疏陈匪徒起事,由于造谣焚掠,非叛逆,当以强盗论;淡水以北分党报复,当以械斗论;焚杀有据者始坐辟,馀俱末减。其胁从旋解散者,多所保全。又奏台湾北路至艋舺几五百里,仅有守备一员,巡防难周。调南路游击一员驻
竹堑,并于大甲、铜锣湾、斗换坪诸处添驻营汛,改建淡水土城。头道溪为生番出入总路,亦建土城,以屯丁驻守。事平,加
太子少保。七年,入觐,宣宗嘉其治台湾匪乱悉合机宜,迅速蒇功,赐其子慧翼官主事。
木兰陂者,创自宋
熙宁间,溉民田四十万亩,筑石堤千一百馀丈以御海潮,岁久倾坏,尔准道经
莆田,亲勘修复。工蒇,以宋
长乐室女钱创陂实功首,建祠列入祀典。尔准治闽最久,谙悉其风土人情,吏民皆相习,政从宽大,闽人安之。九年,坐失察家仆收贿,镌二级留任。十一年,以病乞休。逾年,卒,赠
太子太师,赐子慧惇进士,慧翼员外郎,谥文靖,祀福建名宦及
乡贤祠。
陈寿祺所作墓志铭
陈寿祺《赠
太子太师谥文靖
太子少保兵部尚书闽浙总督金匮孙公尔准墓志铭》(见《左海文集》):
道光十有二年春正月己酉朔,越二十有八日丁丑,
太子少保、
兵部尚书、
闽浙总督金匮孙公薨于位。天子念海疆剧要,遽失
倚毗,深
轸惜之;晋赠太子太师,赐祭葬如礼,赐谥“文靖”,予长子慧惇进士、次子慧翼
兵部员外郎。复奉批答前疏,曰:“
曷胜追悼之至!”曰:“已成梦幻矣!”天下感叹,以为君臣遭遇之间,数百年所未有也。逾月,两公子奔丧至,将扶柩归葬;以寿祺与公久相知,请铭墓。寿祺往自
武林还
京师,尝
拏舟蓉湖访公;既而同在
词垣编摩天禄,迹淡而志亲。及持
英荡来兹土,每从容谘民俗,虚怀海纳,言多听从;或纵论海内文章、人物,如契印齿。公之下交寿祺也恭,寿祺之知公也亦悉;于公子之请,虽不文,其曷可辞!
按公幼读书一目十行,背诵如泻水。举止端重,器局英亮。少,随侍父巡抚公贵州广西官舍。弱冠,从王述庵侍郎、邵二云学士受业;丁
外艰。后游岭南,与
德清许周生、
南海黎简民唱和。年三十,作《自寿词》云:“但说文章能报国,恐苍苍未尽生才意!”公抱负非常,不屑以文人自居,于此见矣。
试礼闱,出大兴、大庾、吉林三相国之门。三相国门生、故旧满天下,士之四方辐凑者如入良医之室、集檃括之庭,公又尝为吉林公子师;然进退以礼,独一无所依附。及筦闽
盐策,大府桐城汪尚书,公举主也,适有
嘉定李藩伯被讦狱,尚书持之急,抚部不能救,寿祺谓公曰:“李君儒者而刚,吏挫辱之,必死矣!”公先进谏,不听。逾数日,李君竟
雉经。公哭之恸,经纪其丧;归其孥,遍告寮属,所以
赙赠之甚备。虽触大府忌,弗顾也。寿祺以是心服公之执义不阿、
不畏强御也。
通籍翰林,凡院中制词典册,悉以委公;公虽处承明,而研究朝章国政,务为经世之学。比拥节旄十余载,章奏皆自属草、文檄亦多手定,未尝假之幕宾。朝见庶僚、昼治官书、夕考政业,又以其闲缀诗笔、披囊帙;百务
倥偬,措之裕如。每与监司、守令有所谋,政议未上,而牍札先四驰矣。遇事可否是非,一言立剖;及施之军国,靡不洞中窾会。
其知
汀州,汀介赣、潮之间,奸宄攘劫为民害;公治以严明,坐堂皇鞫讼无虚日民无羁累。屡奉檄赴属邑勘狱、勘厄隘,奸无所容。大吏召讯
连江民黄贞煌失窃致死狱与权臬使时鞫福清革生林弥高抗粮鼓众狱,皆数言定谳,众惊以为神。
其厘盐政,请复砠秤以补耗折、定江西引地以配户口、分限完短课银三十二万有奇以纾商力,商人德之。
其抚安徽,前后遇
宿州、
灵璧、
凤阳、
泗州、
潜山、
五河、
霍邱水患,放口粮银二十余万两、缓征触免,民鲜冻馁逃亡者。赴江宁监临乡试,途次闻
颍州警,密飞檄藩司督守令、营将剿获迅速,闾阎安堵。
其抚闽,稔知延、建山径丛杂,易匿莠,攘寇滋多;请年拨盐库帑息万两资缉捕,先后获盗首阙春乔等戮之。又饬所属行联甲法,迄今著为令。
其巡阅台湾,威立惠行。禁占番田、建凤山城、勘屯饷埔地,擘画善以周。议海口,谓鹿港沙淤浅狭,噶玛兰山峻路险、负戴难行,请别设正口,以五条港隶
嘉义县丞、
乌石港隶噶玛兰头围县丞;通贸易、疏积谷,商贾皆悦而愿出于其涂。
其督军事,筹辟噶玛兰事宜凡十有四;其中如番社垦地分给民人、田园不可加征、减免余租、缓报升科、豁民欠钱粮及田园之水冲沙压者、存常平仓谷、移营制、增隘寮、编保甲、立族正,皆抚驭之要也。
公最重民社。道光元年
闽县、
侯官谷不升,即开仓平粜,且招贩台米。五年十一月,
闽中各属米贵,豫请弛海禁,募商运浙米十数万石;其外
汀州请发仓者一,
龙岩、
宁洋、
德化请发仓者一,
永春请发仓者一:二鬴无匮,故岁俭而民不饥。
公好兴
水利。
莆田木兰陂者,创自宋
熙宁间
侯官李长者宏,溉田四十万亩;濒海东角、遮浪两村,堤以石千有一百馀丈,疏沟大小百七十有八,设斗门、涵洞,旱猪潦泄,启闭以时。久之,陂圮潮灌,变膏腴为斥卤。公忧之,捐廉劝输凡縻十数万缗,遴邑进士陈池养董其役,筑石坝三于荷包濑以遏冲沙,并修沟洫及延寿陂南北二洋咸浚复其旧,岁以有稔。石堤为莆田保障,令遵浙江海塘程式造焉;工竣,公大书“镇海堤”三字,刻石立堤侧。福州
西湖者,凿于晋郡守严高唐;宋以来屡修治,溉田万馀亩。国朝康熙后凡四浚之,每间四十馀年一举,顷湖垫隘。公委员履勘,延乡宦主土功,周围为石堤使永巩,湖之北海柳桥始畅流;而西北诸山之水有所钟,四野沾渥。东湖在郡城东北,久湮;宋蔡忠惠复五塘,即其地也。乡民愿自捐资开之,公令先浚鹤嘴桥土坝口以酾水源;三月竣事,沟渠颇导达矣。
公亟振
文教:捐助凤池书院餐钱;请编台湾粤籍生员额中一名,增广台、凤、嘉、彰四县文童额进各二名,澎湖厅文童每试额进二名;购书籍分贮海外学宫、书院;请以明儒黄石斋先生从祀两庑,又鸠资锓其全集;重建贡院,号舍改五为四、巷道改三为二,增号舍千有余间,厚其墙垣,道皆砌石,縻十余万缗;复以余赀重纂《省志》,亲裁定之。
公尤娴兵略。其大者,
彰化贼李通等与粤民黄文润挟嫌纠众斗杀,奸徒诱煽,乘机焚掠数日,延及
嘉义。先是,水师军门适巡台湾,公虑台地南北袤千余里,重兵驻南,贼必北窜淡水,檄闽安副将
邵永福、澎湖游击
谢建雍率兵自
五虎门渡
八里坌,疾趋艋舺阻之;调金门镇总兵
陈化成率兵渡鹿港围捕,使贼不能遁入海。公即日驰抵厦门策应;又檄副将崇福、延平都司聂标文、兴化副将佟枢率兵赴彰化、淡水,而札谕戎帅严剿捕。当是时,贼氛炽,蔓延月日,所戕杀不下万馀人,尸相枕藉于道;室庐既毁,民无所归,不死则相从为盗。彰化距淡水二百里间,蹂躏尤甚;抗拒官兵,颇有所伤。而戎帅巽懦按兵,不得要领,文报多不实;乃姑集众讲和,损失威重,贼愈张无忌,酿祸且益钜。于是公奏请陆路提督马公济胜移驻厦门,而自率长福、连罗水师千径抵鹿港,察知许、蔡二帅迟延谬误状,劾罢之;而议贼造谣焚掠非反叛,律当以强盗论;淡水以北意在报复,当以械斗论;助斗者老弱、单丁皆宽减,乡愚附和胁从者不株连。始公至台,民愯疑必兴大狱。既而首戮六人,皆素名凶恶;于是民争相传谓:“总督止诛强盗,不诛良民也!”馀以次按律定罪数百人,旬日人心大定。当是时也,上方出期门佽飞,遣大臣前帅台湾者率而南,挟闽旧将及燕、齐偏裨丞倅与俱,且许其便宜调沿途兵;朝廷推毂以寄阃外,慎重与征讨等。公已由大甲赴淡水收余烬,叠疏言北路贼平,彰化难民归庄,举义首自缚匪徒,令以闽人捕闽、粤人捕粤,可省兵力;而前所遣大臣者弗果来,军需不糜,乱亦遄已。无何,三台番割之事起。番割者,汉奸能通番语,与生番市,窜入内山,往往散发易装,引生番潜出劫掠;民常苦之。三台黄斗乃,其尤暴也。方淡水械斗,粤人辄有勾串番割率生番出而助杀者;公决计翦除之。内山险阻蒙翳,蹊径不可寻;公檄诸将三路入。值秋霖溪涨,贼匿后山,悬崖滑如饧,趾不容寸;诸将攀藤上,擒黄斗乃等二十一人置于法,人心大快。自军兴,阅三月事平;乃抚恤难民,以北路兵单,请以南路游击一员移驻淡水、以竹堑守备一员移驻大甲。是役也,公履险如夷,不为浮议动;摄万绪于寸心、应百变于一瞬,簿牍、枹鼓之间,从容镇静。酷暑中,缮疏飞书,挥汗立办;筹笔彻宵,须鬓为之顿白。仆从有劝以爱惜精神者,公曰:“我受国恩,此身岂尚为我有耶!”闻者莫不感奋。
是年十二月,奉命晋太子少保,赐花翎。明年入觐,蒙七召见,垂询海疆事甚悉。上以公治事勤能、且蒇功速,再赐服、赐币;予次子候补光禄寺署正慧翼以主事即用,为大吏勤职者劝。踰年京察,奉旨议叙。十有一年,恭遇皇上五旬万寿,以公年六十,特赐御扁曰“锡羡岩疆”,御书“福”“寿”字各一,其余赏赉便蕃出于异数;命公子慧翼恭齎至闽。盖公负名世之资、席世禄之阀,竭忠诚以奉君国,才猷什倍于侪伍,故朝廷宠顾之深超越寻常;公殁,而犹悼惜无已也。公自赴浙江阅兵,感寒湿,患瘇。逾年,将监临乡闱,病剧;乃乞假,上赏假两月。期满请开缺,仍赏假一月。不数日,而公遂逝;春秋六十有三。於戏,哀哉!公天性孝友,规摹宏达。知人明而用之,能尽其材;任事勇而行之,不知其勚。宅心夷白,而不为硗硗之行;练才敏达,而不为訑訑之声色。有黄次公抉摘之神,而不矜赵、张;有寇子翼文武之略,而不学孙、吴。古之所谓“孚一德、宣四方,镂景钟而铭卫鼎”者,非斯人,其谁与归!
系曰:公讳尔准,字平叔,一字莱甫;世为无锡人,后占籍金匮。明万历甲戌进士第一人、官吏部左侍郎、赠礼部尚书、祀乡贤讳继皋者,公七世祖也;清赠中宪大夫、江南淮徐兵备道讳仁溥者,公高祖也;赠
资政大夫、兵部侍郎广西巡抚、晋赠振威将军、安徽巡抚兼提督军门讳廷镛者,公大父也;乾隆戊子举人、己丑钦取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官广西巡抚、祀乡贤讳永清者,公考也。乾隆六十年举于乡、嘉庆十年第进士,公之科名也;授翰林院编修、充武英殿纂修、文颖馆提调、全唐文总纂官、教习庶吉士、大考二等、京察一等、十九年出知汀州府、二十一年擢福建盐法道、二十四年授江西
按察使仍调福建、甫两月迁布政使调广东、寻授安徽巡抚、中途调广东仍补安徽、道光三年调福建、五年授闽浙总督、六年晋太子少保、十二年赠太子太师,公之扬历也。前湖北督粮道通州讳锡嘏女刘夫人者,公之配也;乙酉举人内阁中书慧惇、荫生慧翼今上赐进士与兵部主事晋员外郎者,公二子也。
铭曰:皋扬益赞德义丰,亮采惠畴岳牧崇;梁溪清淑钟我公,海邦砥柱旌钺雄,甘雨崇朝兴岱宗。陂湖当复肥泽农,黄云万顷春膏醲,有时中野安嗷鸿。亥仓减粜玉粒红,舳舻相望米舶通,穑人虽薄釜不空。往者蜗蛮纷斗攻,鳀人龙户成沙虫;疾驰帆橹裨瀛东,奏弹韎韎韐威如风。扶桑出日弯天弓,陆詟水栗收幪賨;天宠三锡酬厥庸,勋伐荣哀垂始终。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公之遗爱将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