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浜,长江支流浏河的支流,位于上海市嘉定区西北部,北起于浏河,南止于练祁河。全长11.45公里,河口宽24米,河底宽6米,河底高程0米,边坡1:2,流经嘉定镇街道、徐行镇(原朱家桥镇)、江苏省太仓市陆渡镇,与区级河道祁迁河、娄塘河相交。
名称变迁
孙浜原是徐行镇(原朱家桥镇)娄塘河以北至虹桥老浏河的名称,因西岸有孙姓聚落而名孙家浜。虹桥至浏河段称老浏河。朱家桥娄塘河以南至练祁河段名青冈横沥,因西岸有青冈而得名。1964年全线疏浚,1977年全线合称孙浜。
干流概况
孙浜,位于嘉定区境北部,北起于浏河,南止于老练祁塘(一说练祁塘(练祁河)),嘉定区境内长度11.45公里(一说全长11.45公里),规划标准:底高程-0.5米,底宽8米,边波比1∶2.5,青坎宽4米,规划三线36米,通航吨位60 吨;1992年现状:底高程0 米,底宽6米,通航吨位30吨,河口宽24米,边坡比1:2。
水文特征
孙浜所在地区嘉定区,为平原感潮水网地区。境内浏河、蕴藻浜、吴淞江受长江、黄浦江潮汐影响较为显著,并波及境内其他河港。浏河1959年拓宽建闸,蕰藻浜1982年完成拓宽建闸,沿吴淞江一线,自八十年代陆续建闸后,支河受潮汐影响范围逐渐缩小。境内河水位,因嘉定蕰北片四周建闸控制,内河水位今一般控制在2.5~3.5米。南门站(代表站)最高水位4.08米(1977年8月22日),最低水位1.91米(1970年1月12日)。多年平均水位2.43米。
主要支流
下级支河
吉泾塘,位于嘉定区境北部,因当地有吉姓而得名。本名吉泾,俗称吉泾塘。西起大和尚港,东至新泾,长7.99公里,通航20吨以下船只。流经唐行镇、娄塘镇的5个村,与横沥、双塘、连塘、北川路河等相交汇。清代疏浚13次,民国疏浚l次,1964~1990年唐行境内疏浚4次,娄塘境内疏浚2次。东段穿越唐行。
钱门塘,位于徐行镇(原外冈镇)东北部。西起盐铁塘,东至牛肠泾,长1.98公时。原名小钱门塘,因规模较西段钱门塘小而得名。1993年郭泽塘向东延伸,此段更名为钱门塘。因出钱雇人开挖,又设置斗门,故名钱门塘。通航20吨以下船只。流经北龚、甘柏2村,与斜泾、官路泾相交。清乾隆四年(1739)、道光元年(1821)疏浚,1969年又疏浚。沿途有外冈电镀厂等企业。
潮泾,位于嘉定区境北部,东北近浏河,原感潮明显,以此得名。西段原名诸吴泾,东段原名宣塘,1999年统称潮泾。西起孙浜,东至八字塘,长6.27公里,通航能力较弱。流经朱家桥镇、娄塘镇、唐行镇、徐行镇的6个村,与项泾、横沥等河流相交。1974年冬疏浚。中段有娄塘镇工业园区。
大沥江,位于徐行镇(原朱家桥镇)东北部,西起孙浜,东至斜泾,长2.86公里。原名大沥港,“沥”意为水下滴,以规模和功能命名。1998年更名大沥江。通航10吨左右船只,流经沥江、虹桥2村。
张江门泾,位于徐行镇(原朱家桥镇)西北部,西起
盐铁塘,东至孙浜,长4.22公里。以姓命名,宋时名张冈门。河在嘉定古冈身的北部,并筑有斗门,以此得名。当地“冈”、“江”同音,又加河流通名“泾”,遂名张江门泾。通航10吨以下船只,流经旺泾、雨化、殷周3村。与公塘、陆家浜相交。1973年疏浚1次。
张家泾,位于徐行镇(原朱家桥镇)南部,西起葫芦浜,东至项泾,长4.57公里。以姓命名,原名张泾,因与望新镇张泾重名,1999年更名张家泾。通航10吨以下船只,流经潘戴、黎明、人民3村,与孙浜相交。1954年疏浚1次。
虹和河,位于徐行镇(原朱家桥镇)北部,西起东施家浜,东至孙浜,长3.62公里。东起虹桥村,西达和平村,以两村首字联名。通航10吨左右船只,流经和平、雨化、虹桥3村,与陆家浜相交。
西黄姑塘,位于徐行镇(原娄塘镇)北部,西起孙浜,东至草庵村冯家湾,长4.76公里。原名黄牯塘,因水滨有众多放牧的黄牛而得名。当地“牯”与“姑”同音,后误写为黄姑塘。今与东部唐行镇境内的中黄姑塘隔断,故于1999年更名为西黄姑塘。通航20吨以下船只,流经顾泾、娄北、草庵3村,与横沥、斜泾相交汇。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至清咸丰七年(1875)疏浚9次。经1956年、1976年2次开挖、拓浚而成现状。
顾泾,位于徐行镇(原娄塘镇)西北部,西起孙浜,东至嘉唐公路,长4.37公里。两段有4个顾姓聚落,以姓命名。通航10吨左右船只,流经顾泾、娄北、草庵3村,与斜泾、横沥相交。1977年至1978年春疏浚。附近有娄塘电镀厂、娄塘农科站等单位。
上级干河
祁迁河,位于嘉定区境北部,西起盐铁塘,东至
横沥,全长7.4公里,河口宽42.5米,底宽15米,河底高程-1米,边坡1:2.5,6级航道,可通航100吨船只。流经外冈、朱家桥、娄塘、嘉定4镇,与区级河道孙浜交汇。1984年规划全线拓浚练祁河,但高僧桥以东至东门城外一段建筑密集,难以拓浚,决定河线改道北移2公里开挖新河。1985年12月动工,翌年4月通水。先开挖盐铁塘至孙浜段,1986年向东延伸至横沥,遂成现状。1993年定名为祁迁河,意为练祁北迁之河。
娄塘河,位于嘉定区境北部,西起盐铁塘,东至
蒲华塘,全长21.36公里,河口宽24~57.5米,底宽8~30米,河底高程-0.5~-1米,边坡l:2,7~8级航道,通航15~50吨船只。流经华亭、徐行、唐行、娄塘、朱家桥、外冈、望新7镇,与区级河道新泾、横沥、孙浜、盐铁塘、吴塘相交。娄塘河本名娄塘,为与娄塘集镇有别,1993年更名为娄塘河。雅名桃溪、娄溪。“娄”者因其水通娄江(今浏河)而得名。“桃溪”者,明代娄塘集镇至公塘段两岸,居民多植桃树,故有此名。葛隆往西至吴塘与太仓市边界处,习称小娄塘。娄塘河本限娄塘集镇西延至吴塘。自明天顺二年(1458)至清光绪十二年(1886)共疏浚16次,1965~1969年东延西扩,东起蒲华塘、西至顾浦,扩延中并吞了东部的张浦塘西段、西部的钱门塘。1992年又以嘉定引水工程之名东段自蒲华塘至横沥北移改道拓宽,遂成现状。
浏河,位于嘉定区境北部,上海市级河道。西起京杭大运河,东入长江,全长72公里。境内西起朱家桥镇灯塔村,东至唐行镇双塘村,长6.36公里。河口宽119米,底宽80~110米,河底高程-2米,边坡1:3。区境内6级航道,通航100吨船只。流经朱家桥、娄塘、唐行3集镇,与区级河道孙浜、横沥、新泾交汇。浏河古称娄江,因其上游流经苏州娄门而得名。宋至和二年(1055)沿娄江筑昆山塘,故中段有昆山塘、至和塘之名。元代,下游始称刘家河,以姓得名。明代既称刘家河亦名刘家港。清代简称刘河,民国期间“刘”字加“氵”旁,并刘河、浏河互用,1949年以后习用浏河,作水道专用词。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至民国末年(1949)共疏浚24次。其中清顺治十四年(1657)疏浚时割直相见湾,留下老浏河。康熙十年(1671)疏浚时于天妃宫前建水闸。康熙五十四年疏浚时于陆渡处建水闸,道光十四年(1834)巡抚林则徐疏浚时带疏老刘河。1958年直线拓浚取直,河底宽50米,在浏河南侧建19孔节制闸1座。1975年又拓宽加深,遂成现状。
练祁河,位于嘉定区境中部,西起顾浦,东越宝山区入海,全长36公里。嘉定区境内东至杨泾,长20.6公里,河口宽22~42.5米,底宽8~15米,河底高程0~-1米,边坡1:2,区境有15.77公里6~7级航道,通航50~100吨船只。流经望新、外冈、嘉定、戬浜、徐行、曹王6镇及新成路街道,与区级河道盐铁塘、漳浦、孙浜、嘉定城河、横沥、新泾、蒲华塘相交汇。“练祁”宋时写为“练圻”,又名练渠或称祁江,雅名练川或练水。“练”原指雪白的熟绢,以练祁为名,是形容水的清澈。“祁”通“圻”,意谓“方千里之地”。以“圻”为名,以示流域宽广,河岸曲折。练祁各段又各有别名:嘉定城东的称东练祁,过宝山罗店后东北流的称东小练祁。嘉定城西的称西练祁,俗称周塘,流经城内的称穿城练祁、市河,顾浦以西至徐公浦称西小练祁。在东门外至新泾,1986年改道南移,留下的称老练祁塘。练祁历以塘为通名,1994年更名为练祁河。明弘治八年(1495)至民国18年(1929)先后疏浚48次,1949~1986年又疏浚8次。1986年东段裁弯取直,基本实地开挖,略有南移。
治理开发
河道治理
封浜、
漳浦、孙浜,三条河均为县内干河,平行于盐铁塘和横沥之间的古冈身地带,因沿用旧名而分段,实际基本上连成一线,南北连接吴淞江、浏河,贯通县境。自南向北,流经封浜、南翔、马陆、方泰、嘉西,朱家桥等乡,蕰藻浜以南为封浜,练祁塘与菹藻浜之间为漳浦,练祁塘以北经朱家桥乡出浏河为孙浜(孙浜原来又分为二段,娄塘河以北原名孙浜,以南原名青冈横沥,规划中统一名为孙浜)。由于出口原接老浏河,1959年浏河改道北移,因此,出口处约有100米河段仍属太仓县境。今三河总长28.24公里。
在历史上,早就是淞、浏间纵浦之一,汇集乡村泾浜之水注入干河,泄于江海,或引江水以灌溉冈身地带的高田。宋范成大《吴郡志》载:宋熙宁三年(1070年)昆山人郏宜上奏《治田利害·七论》中提及漳浦为淞北二十条较大纵浦之一,“各是畎引江水,以灌溉高田”。
封浜又名封家浜,旧时南受吴淞江水,北接走马塘。明天启三年(1623年),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雍正七年(1729年)、咸丰九年(1859年)、同治四年(1865年)都曾疏浚。
漳浦南通浅江,北达西练祁,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曾疏浚。
孙浜北出浏河,南接西练祁,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五十九年(1720年)、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等,均只是疏浚了原青冈横沥段。
1952年冬,以工代赈疏浚封浜,自走马塘向南2500米浅段,开挖土方5625立方米。每方给大米2斤,共支付土方工、戽水打坝等费大米2.2万斤。
1958年县全面发动浚治河道时,结合灭螺、积肥,疏浚了漳浦一段浅段。
1963年冬又浚封浜,北自走马塘,南至吴淞江。由封浜公社出民工3705人,实做3。58万工日,开挖土方10.73万立方米。当时按义务工负担,每土方只补助0.13元,县补助经费12万元(包括改建桥梁及拆迁房屋等):社队自筹1.4万元,12月14日开工.12月28日竣工。
1964年冬全线疏浚孙浜,自练祁塘至浏河,挖废太仓县土地4.67亩,由朱桥公社补给。河道拓宽到底宽6米,河底高程零平,边坡1:2.全长12.2公里,裁直5个弯道,改建桥梁13座,其中有嘉朱和娄朱公路桥2座,其余为机耕桥和人行桥,拆迁房屋30间,由城西、朱桥、娄塘3个公社出民工1.02万人,共挖土32.46万立方米。市、县支出经费13.36万元,于1964年12月10日打坝,1965年1月下旬完工。1969年在出浏河口建孔宽7米的节制闸l座,以便引排,1979年又改建成套闸,方便行船。
1977年冬,根据水利综合治理规划,整治了封浜和漳浦,按照规划总体要求,封浜自吴淞江起,经杨柳桥(封浜公社驻地).向北越虬江穿沪宁铁路,至南翔公社接蕰藻浜,长9.7公里。并同时疏浚接横沥的西吾尚塘,长2.7公里。河道标准按规划要求拓宽到底宽8米,河底高程零下0.5米,边坡1:2,可通航50吨级驳船。由封浜、南翔、长征等3公社动员民工1.83万人,挖土124.95万立方米,土方费补贴每方0.3元。1977年11月底开始打坝抽水,12月初先上带推土装置的拖拉机,将实地开河地段推出深1~1。5米的土,填入老河小浜,然后上民工开挖。到1978年1月中旬竣工。
漳浦,自蕰藻浜向北至马陆、方泰、城西等乡,在庆丰桥接练祁塘,全长7.19公里,1977年冬疏浚,浚河规模同封浜,裁弯取直,大多为实地开河,填没老河。分配给城西、华亭、方泰等3个公社,出工1.26万人,完成挖土69.39万立方米,负担标准同封浜,开工竣工时间也相差不多:两河上共改建公路桥4座,机耕桥16座。两河总投资176万元,其中市拨107万元,县等39万元,社队自筹30万元。全县受益农田10多万亩。
1983年,孙浜自朱家桥镇南汪家弄起北到竹桥镇止,土质砂性塌岸淤积,由航管部门进行局部机浚。
河道建筑
孙浜套闸,位于嘉定区徐行镇朱家桥社区灯塔村孙浜与浏河交汇处。工程分二期进行。第一期工程由县农业局设计,县农桥队施工,于1977年建成孔宽为7米的单闸一座,闸室长86米,宽12米,最大过闸流量40立方米/秒。钢筋混凝土平板门,卷扬式启闭。主要作用是控制内河水位、防洪和灌溉。直接受益面积3万亩。工程耗资43万元。水闸运行中,受浏河闸排水影响,造成水闸内外河水位差达l米以上,难以航船,曾发生船翻人亡事故。1978年8月建立孙浜水闸扩建工程指挥所,利用原有单闸做上闸首,沿河向外(靠浏河侧)做闸室,闸室有效长110米,宽12米,下闸首套用上闸首图纸,另建下闸首工作桥一座(工作桥采用予制、装配式)。由于建闸征地未能及时妥善解决,推迟至1980年7月扩建工程才得以开工。1981年12月建成,投资65万元。
桥梁涵洞
据《嘉定县续志》1992年嘉定县航道一览表,孙浜(青冈横沥)航道,南起西练祁塘(练祁河西段),止新浏河,通航里程11.72公里,通航吨位50吨(一说30吨 ,一说50吨),航道等级7级,枯水期航道尺度:水深1.6米,底宽8.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