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姓

中国姓氏

安姓,宋代百家姓排名第79位。安姓起源于黄帝。远古黄帝有儿子叫昌意,昌意的长子叫颛顼,继承帝位。次子叫安,封于西戎,后来建立了安息国(在今伊朗高原北部),安息国王传位到太子安清时,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回到中国河南洛阳,宣传佛教,随后定居,子孙世代姓安。

历史发展
姓氏渊源
远古黄帝有儿子叫昌意,昌意的长子叫颛顼,继承帝位。次子叫安,封于西戎,后来建立了安息国(在今伊朗高原北部),到古代汉武帝时开始派使者至安息国以后,中国与安息国始有往来。安息国王传位到太子安清时,他不愿当国王,出家为僧,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回到中国河南洛阳,宣传佛教,随后定居,子孙世代姓安。
出自唐朝时期中西亚的昭武九国,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唐朝时期有外邦“昭武九姓”,以原国名“安国”为氏留居中原,后省文简化为安氏。在唐朝时期“安史之乱”中的祸首安禄山,原为康氏,是中西亚的“昭武九姓”中康国人的后裔,后随继父姓冒姓为安氏,其后代遂以安为姓氏,称安氏,世代相传。
①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安迟部,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吐谷浑部中有安迟氏族。北魏王朝建立后,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在迁都洛阳后实施全面汉化改革措施,将其改为汉姓安氏,其后代多称安氏,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
②源于突厥族。安禄山原来没有姓氏,名字叫轧荦山。因为母亲改嫁于一位姓安的番官,就跟着改姓了安。
③源于回族。明朝时期来中国的苏禄国(今菲律宾苏禄岛)东王巴都噶·叭喀刺的第三子巴都噶·安都鲁,其后裔融入回族后,也取汉姓为安氏,现其家族主要在山东德州、天津两地繁衍。
④源于奚族,出自唐朝时期奚族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唐朝时期,有回鹘民族、奚族人,之中有人以“安”为汉姓留居中原地区,并逐渐融合到汉族之中,世代相传至今。
⑤源于彝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明、清两朝时期,在西南地区生息的彝族中有沙玛氏、村密氏、吉巴氏等众多部落,后在中央王朝政府推行的改土归流运动中,均流改汉姓为安氏,世代相传至今。
⑥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黑龙江志稿·氏族志》记载:达斡尔族阿尔丹氏,世居黑龙江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rdan Hala。清朝中叶以后,达斡尔族阿尔丹氏多改汉姓为安氏。
⑦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锡伯族安佳氏,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锡伯族,世居普塞屯村(今辽宁大连庄河)。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ngiya Hala。清朝中叶以后,锡伯族、满族安佳氏多改汉姓为安氏。
⑧源于外夷,出自清朝时期沙俄侵略军俄罗斯族哥萨克族战俘,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为了保境安民,康熙大帝爱新觉罗·玄烨在平定了“三藩之乱”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国东北边防的措施。这些俄罗斯“旗人”,后来由康熙大帝赐其姓氏皆为安氏,意为“安卫大清”,押留中国,禁止返俄。这批战俘人数为一百二十九人,其后代遂以安为氏,后逐渐融入汉族、满族,世代相传至今。
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等有安氏。
迁徙分布
西亚安息国的安姓自入居中原后,安姓发展史上三大郡望:凉州、姑臧、武陵郡皆出此二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频繁,烽烟四起,中原士族大举南迁,安姓也不外其列。由于湖南所处地理位置属较安定地带,故南迁安姓,多出甘肃支脉。此期,北方安姓虽笼罩于战火的阴影中,却也有发展。
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姓安,居于河南洛阳,后渐与汉族安姓融合,不分彼此。北魏有安同,辽东人,太武帝时进爵高阳公,曾以高官佐辅王室,晚年又大兴寺塔,其族大支多,甚为兴旺。唐代以后,安姓日渐活跃,名人不断涌现。唐代有安禄山,为居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县)的杂胡人,本康姓。《唐书 列传 安禄山传》:“安禄山,营州柳城杂种胡人也,本无姓氏,名轧荦山。突厥呼斗战为轧荦山,遂以名之。在突厥中,将军安波至兄延偃妻其母。 开元初,与将军安道买男俱逃出突厥中。道买次男贞节为岚州别驾,收获之。年十余岁,以与其兄及延偃相携而出,感愧之,约与思顺等并为兄弟,冒姓为安。及长,解六蕃语,为互市牙郎. ”后安禄山叛乱遭镇压。
宋元时期,金兵入主中原和蒙古军队南下,致使北方再度处于混乱状态,由此,中原人士大举南下,安姓族人也多携家南徙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明清时期江苏无锡、金匮多安姓。
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安姓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安徽、浙江、贵州等地。清代有闽、粤沿海之地安姓渡海入台。
今日安姓尤以河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安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另安徽、河南二省也多安姓,上述三省安姓约占全国汉族安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一。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申桥乡安氏如:安庙村、胡襄乡安庄寨村,河南泌阳安氏比较多有安庄十个有余,比如官庄的安庄,大安庄,小安庄。羊册的上安、下安、安吴等等。
人口分布
先秦时期,安姓很少为人所知。进入东汉以后,安姓主要活动在中原和河西走廊地区。唐朝,是安姓发展比较快的时期,但因安禄山之乱,河南一带的安姓改了其他姓氏,人口有所减少。
宋朝时期,安姓大约有1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9%,排在第九十位。安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安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山西、河南、河北四省,约占全国安姓总人口的74%,其次分布于陕西、山东、广西、甘肃、浙江、福建。全国形成了以四川和豫、冀、晋为中心的安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安姓人口急剧减少,大约有8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9%,排在第一百五十位以后。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贵州和山西两省,约占全国安姓总人口的40%。贵州为安姓第一大省,占安姓总人口的2l%。其次分布于河北、江苏、四川、陕西、山东、河南,这六省的安姓又集中了51%。宋、元、明期间,安姓人口减少很多,其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人口主要由北方向西南和东南迁移。全国形成以川贵、晋冀豫为中心的安姓聚集地。
当代汉族安姓的人口170万,为全国第一百一十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4%。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安姓人口由8万增到170万,达21倍,安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间,安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的态势。安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北、安徽、山东、辽宁四省,大约占全国安姓总人口的45%,其次分布于河南、黑龙江、山西、甘肃、陕西、贵州,这六省的安姓又集中了37%。河北为安姓第一大省,占安姓总人口的13%。全国形成了以渤海地区为中心,向西抵甘肃和向南达安徽的延伸形、高比率安姓分布带。
安姓分布很广,但在人群中分布部均衡。安姓在人群中分布在冀京津、晋陕宁、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四川北段、贵州北部、豫鲁大部、湖北西北、安徽北部、江苏西北、内蒙古大部、黑吉辽,安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达到0.24%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6%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2.4%,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9%的安姓人群。在内蒙古东北部、山东东部、河南南部、湖北大部、皖苏中部、云南、川贵桂大部、重庆、湖南西部、新疆西北,安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2%一0.24%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4%。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3%的安姓人群。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凉州:古雍州,天下要冲,国家番卫。六朝古都、西北首府。为汉武帝刘彻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时期改置为州。辖地在今宁夏、甘肃及青海、陕西、内蒙古各一部。三国时期曹魏,辖河西地区。凉州曾一度属于吐蕃(今新疆)。五代时期的西夏为设西凉府。元朝时期亦为凉州府。明朝时期置为凉州卫。清朝雍正时期改置凉州府,辖武威及其周围数县。民国时期废府为县。
姑臧:西北首府、六朝古都。治所在今甘肃省武威市。
武陵郡:即湖南省常德市。常德历史悠久,公元前三十万年,常德地区就有原始人群在二水流域的平原山川生活、聚居。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春秋末期楚、汉之际,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地区,包括汲县
安姓的著名堂号有剖心堂。
剖心堂:出自唐朝安金藏。安金藏为武后朝时太常寺乐工。有人诬告太子要造反,武则天命酷吏来俊臣办案。闻讯赶来的安金藏剖开自己的腹,指着自己的心,以此证明太子不会谋反。他的肠子流了出来,人也倒地昏死过去。武则天命用自己的辇把他拉进宫中,让御医抢救,整整一夜才甦醒过来。武则天很是感慨,下令放了太子,并封安金藏为代国公,死后謚“忠”。
济世堂:典自北魏辽东胡人安同。
宗祠楹联
源自轩辕;望出武陵。
——佚名撰安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安姓的源流和郡望。
才堪济世;学足通经。
——佚名撰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魏辽东人安同,性格端庄来谨,有济世之才,为道武帝所器重。太武年间被封为高阳公,历任征东大将军,冀州、青州刺史。为官严明,长于校练,一时为人称颂。下联典北宋初朔州人安德裕,字益之,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的儿子。安重荣因不满高祖石敬瑭向契丹自称“儿皇帝”而反晋,被杀,其属下秦习把安德裕藏匿养大。他幼年时就喜欢笔砚一类文具,读书后,博贯文史,尤其精于《礼》、《传》。北宋开宝初年进士,官至金部郎中,出任睦州知州。著文集四十卷。
仙人食枣;乐工剖心。
——佚名撰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秦代方士安期生,琅琊人,相传曾跟从河上丈人学仙术,常在海上卖药,当时人称他为“千岁翁”。方士李少君曾对武帝说:仙人安期生吃巨枣,大如瓜。武帝曾派人到海上寻找他而不得。下联典指唐代长安人安金藏,在太常寺任乐工。当时有人诬告太子李旦(武则天的四儿子,后为睿宗)谋反,武则天命来俊臣追查。安金藏说:“你既然不相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剖心来表明太子不反。”说完便抽出佩刀自剖其胸,肠子冒出来而倒地,经抢救后苏醒。武则天听说后,马上下令停止追查,睿宗景云年间,安金藏官右骁卫将军,封代国公。
长髯太保;千岁老翁。
——佚名撰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名将安俊,字智周,太原人。官至陵川防御史。久在边地,羌人识之。知环州,种世衡得俘虏,问:“尔畏谁?”答:“畏安太保。”种指安,说:“此长髯将军正是。”下联典指战国时琅玡乡阜人安期生,卖药海上,受学于河上丈人。时人称他为千岁翁。秦始皇东游,请与语三日夜,赐以金璧,值数十万,出阜乡亭,皆置之而去。后始皇遣人求之,不可得。
耻为夷子;洗此胡儿。
——佚名撰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五代晋·安重荣。下联典指唐·安禄山。
河内世泽;琅琊家声。
——佚名撰安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秦·安期生,琅琊人。
画超溪径外;诗在颐山中。
——佚名撰安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清代画家安广誉与明代进士安盘二人的事典。
端溪石砚宣城管;王屋松烟紫兔毫。
——安鸿渐撰安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安鸿渐《题杨少卿书后》诗句联。
石刻二字蕴厚意;胸剖一刀揭沈冤。
——佚名撰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长安石工安民,熙宁间颁蔡京所书元佑党碑,刻石于州县,民被役。乞免,镌“安民”二字于石末,闻者愧之。下联典指唐代右骁卫将军安金藏,长安人。在太常工籍,时唐睿宗为皇嗣,被诬谋反,武后命治罪。金藏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引刀自剖胸,肠出。武后感动,不疑皇嗣。命医治愈其伤。后为右骁卫将军。
博通群史,荣居司马;屡建宏功,耻同禄山。
——佚名撰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金部郎中安得裕的事典。下联典指唐代名人安袍王的事典。
家谱文献
姓氏名望
名人频率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安姓历代名人80名,占总名人数的0.17%,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零六位;安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9%,排在并列第一百五十八位;安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8%,排在并列第一百六十一位;安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6%,排在并列第一百零九位。
历代名人
安期生:琅琊人,相传曾跟从河上丈人学仙术,常在海上卖药。秦始皇东巡时,方士李少君曾对武帝说:仙人安期生吃巨枣,大如瓜。武帝曾派人到海上寻找他而不得。
安同:北魏时辽东人,在官明察,长于校练,家法修整,时人赞其有济世之才。
安金藏:唐朝时期大臣。
安禄山(703—757),营州柳城(在今辽宁朝阳) 杂胡人, 原名轧荦山,本姓康。后更名禄山。他懂蕃语,身体魁伟,骁勇善战,被幽州节度使张守养以为子,后升任平卢兵马使、营州都督等职。
安重荣:五代时朔州(今属山西省)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时期将领。
安德裕:己巳科状元,著有文集四十卷,《宋史本传》传于世。
安民:宋代陕西长安(今西安一带)人,著名石匠,当时著名的石碑,皆出其手。
安俊:宋代名将,字智周,太原人。官至陵川防御史,人称长髯太保。
安鸿渐:北宋初年洛阳人。晚年为教坊判官。
安焘:字厚卿,北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己亥科刘稤榜进士第三人。
安熙:元代藁城(今属河北省)人,性淡雅,喜垂钓,著有《默庵集》五卷。
安磐:明代嘉定州(今属上海市)人。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科顾鼎臣榜进士,改庶吉士。娶吴氏女为妻。正德年间,曾任吏、兵等科给事中,有直声。
安传:明代淄川(今山东淄博)人,万历年间中举,累迁刑部郎中,出知卫辉府。著《蛩音集》。
安维峻:甘肃省秦安人,清光绪年间进士,授编修。
安德海:清末宦官,直隶南皮(河北省南皮县)人。
安多民:1949年生,山西平遥人。字长乐,号真玉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山西书协篆刻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藏书票艺委员会委员,山西师大客座教授,日本篆游会特别会员。
安在峰:常用笔名:居山、艾峰 、安康、安迪、慧根、戈盾、剑圣、居山剑圣、武林儒生等,1957年11月生,江苏省丰县赵庄镇安庄人。
安峰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理事,政府关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安文钦:陕西绥德县人,清末秀才,抗战时期积极与八路军合作,建国后,历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称为“陕西四老”之一。著有《满腹牢骚记》。
安哲:日照暴动的组织领导人之一。
安子介:社会活动家,香港实业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安志敏(1916—1967),原名安天江,四川阆中县红土乡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安希伋:男,1916年生,曾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国际农业经济学家协会中国代表。
安东(1918—1966),四川阆中县凉水井(今阆中市凉水乡)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冬,由县苏维埃保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安伟: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
安子文,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安业民(1936-1958),男,满族,辽宁省开原县四寨子村人。海军海岸炮兵班长,1958年炮轰金门战斗中重伤抢救无效牺牲。被追认为中共党员,追记一等功。为纪念英烈,家乡改名为业民村、成立业民公社(业民镇)。
安悦溪,原名安静,1989年6月10日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
安又琪(Angela),1982年10月14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影视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安宁,1987年11月6日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毕业于河北传媒学院,中国内地女演员,网络原创达人。
安泳畅,1996年3月4日出生于吉林省临江市,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史籍记载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