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安阳新区,是位于安阳市东部的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城市新区,城市定位为安阳地区的副中心城市,规划面积226平方公里.
详细信息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是在安东新城(新东产业集聚区)基础上建设发展的省级复合型城市新区。2011年5月由省政府正式批准,2011年11月成立新区筹工委、筹管委开始筹备工作,2012年9月4日,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按照省政府下发的《
安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新区建设发展的功能定位是“四区一中心”,即打造安阳市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对外开放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先导区,建设豫晋冀交界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
区域物流中心。
2013年12月份,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优势区域先行探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决定将经过批准规划建设的复合型城市调整更名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示范区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内涵更加丰富,任务更加具体。
2016年前,示范区实行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分规划区和直管区。规划区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包括“两区两城”,“两区”即基本建好的安东新区(市委、市政府所在区域)18平方公里、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5平方公里;“两城”即安东新城(安阳新区目前直管区域)132平方公里、安汤新城41平方公里。空间范围北至洹河,东至白璧镇东边界,南至文峰区南边界,西至京广铁路和中华路,行政区划涉及安阳县、文峰区、北关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示范区直管区域面积132平方公里,在体制上,按照组织协调和实施两个层面,成立示范区两级组织管理机构:市委、市政府成立示范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示范区工委、管委会,分别作为安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按副厅级架构设置。党工委、管委会下设党工委办公室(综合办公室)、组织人社局、发展改革规划局、国土建设环保局、财政局、招商融资促进局、社会事务办公室、行政服务办公室和新区纪工委(监察室)共9个单位。
按照省、市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率先发展、开放发展、
创新发展、统筹发展、服务发展”的新要求,结合示范区筹备及正式成立以来的发展实际,提出了把示范区打造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
核心增长极,建设成为城乡一体、产业发达、功能齐全、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新区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坚持把科学发展放在首位,优先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科技文化、现代物流及其他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百亿元企业、打造千亿元产业,以产业为支撑、坚持产城融合,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城市,实现示范区经济社会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发展思路。
2016年11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安阳市部分区域管理范围和管理体制调整的重大决策,调整后的安阳县与示范区进行套合。下一步,示范区将站在新起点,谋划新思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加快实现“一个重返、六个重大”的奋斗目标,全力打造安阳产业新高地、城市副中心和新的核心增长极。
在示范区建设“五个示范。第一个是高端产业创新的示范,第二个是产城融合的示范,第三个是城市发展的示范,第四个是对外合作的示范,最后一个是现代农业的的示范。三是建设富强、文明、平安、美丽新安阳。
区位优势
安阳市位于晋冀豫三省十三个地市的几何中心,是河南省唯一进入
环渤海经济圈的城市,在国家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东启西,连贯南北的区位优势。在安阳建设区域性生产基地,对于优化企业的全国生产布局,低成本覆盖中原、华北和西北地区东部市场(包括河南、山西以及河北、山东、陕西的部分地区),具有极大的区位和市场优势。安阳新区紧邻主城区,是安阳未来的中心城区。
人口环境
示范区区范围内总户数为8.8万户,常住人口3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7万人,非农业人口10.6万人,户均常住人口3.6人,人口密度1386/平方公里。规划至2030年,人口规模达到140万,其中直管区人口达到55万。
安阳东部是一望无际的黄淮海大平原,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西部是平均海拔两千多米的太行山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50多种,其中煤、铁、石灰岩的储量居全国前列。安阳域内有黄河、卫河、汤河、洹河、漳河等多条河流经过,城区周围有岳城、彰武、小南海三大水库,库容量1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200多立方米。安阳是西气东输、西电东输、西煤东输的重要节点城市和中转站,水、电、气、暖等各种资源非常丰富,价格低廉。安阳现有第二产业职工总数74万人,工程技术人员6.8万人。大中专院校及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有在校生近9万人,每年毕业学生近4万人,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并孕育了一大批熟练的产业工人和经验丰富的管理、技术干部。
基础设施
园区周边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京港澳高速公路纵贯示范区南北,安南高速横贯示范区东西。京港澳高速安阳互通区距示范区不足400米,石武高铁安阳站位于示范区中心地带。长江大道、光明路、安濮南线、高宝公路等城乡道路直通示范区。随着“石武高铁”的建成通车,安阳地区已融入京津都市1.5小时经济圈,示范区交通优势更加明显。
总投资5.27亿元的文明大道东延、海兴路南延、龙山大道东延、锦绣路贯通、文昌大道东延和文峰大道建设,已完成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总投资1.28亿元的茶店河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开工;投资4600万元,完成了核心区天然气管网和1个加气站建设,实现天然气供应;投资1380万元,对京港澳高速、光明路、文明东路、东站广场等主干道路和重点部位进行了景观绿化;完成了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锦州-郑州成品油管道工程的征地、补偿和拆迁,保证了国家重点项目的顺利施工。
2017年在核心区内启动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56个,总投资约60亿元。全力贯通路网。在核心区内,投资46亿元,新开工建设道路46条,总长94公里,初步形成主要干道交汇的“九纵”“六横”综合路网体系。第一季度,要开工建设崇义路、南一路东延、文昌大道东延至省道301段等工程;第二季度,开工建设长江大道东延、海兴路南延、文峰大道东延、文明大道东延等工程。在核心区外,总投资13.8亿元,改造新建县乡公路8条,总长94公里;新建辛村安阳河等大桥3座。加快改造国道341线永和段、北郭段,实施县北环西延对接人民大道工程、文昌大道东延省道301至省道219段工程,改建县北环永和至北郭段,服务好安内快速通道、东北外环建设,进一步完善东部路网,实现与核心区路网互联互通。总投资2848万元,改建村道50条,总里程71.2公里,改善群众出行。打造园林水系。总投资10.1亿元,开工建设文明大道至长江大道5.7公里中央水系,及占地1330亩的礼湖公园,打造兼具景观、调蓄、商业、住宅开发相结合的综合经济带。实施棚改工程。继续实施
公共租赁住房、雷市庄、文兰市庄、南务改造4个项目。年内全面启动瓦亭、袁小屯、桑园、杨河固、西王辛店改造项目,改造面积120.6万平方米。引进建设市政设施。开工建设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示范区第一实验小学等3所小学。继续争取高校、市属学校、医院、体育场馆、文化设施等各类市政服务设施向新城搬迁布局。积极稳妥推进征地拆迁工作。今年道路、棚改等项目多、工期紧、征地拆迁任务很重,仅瓦亭等处棚户区改造需征地852亩。
产业发展
安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以苏氏集成精密铸造技术(SIIC)为依托,通过建立工业研究院、试验工厂、模范工厂和公共服务平台,吸引航空、汽车、装备等相关零部件企业入驻,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第一个集成精密铸造技术推广及产业化园区。该项目是经安阳市批准,报河南省备案的19家专业园区之一。根据安发改工业2011〔271〕号文和安发改工业2013〔35〕号文,园区西至京港澳高速,东至石武高铁,北至高庄北乡边界,南至大官庄村,规划总面积5.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1.84平方公里,发展区2.04平方公里,控制区1.62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包括4个行政村:高庄村、胡官屯村、杨河固村、大官庄村。装备制造为园区主导产业。目前,园区内纵向道路有高宝路和大胡路,横向道路有利达路、紫薇花路、富园路,初步形成了“两纵三横”的道路交通框架。南北向的兴园路已完成设计和预算,土地指标费和农民
土地补偿款已全部支付到位。届时,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将与示范区
紧密连接,形成“三纵三横”的小闭合、大开放道路框架,园区框架基本拉开。目前,园区共入驻各类工业企业14家,从业人员2500人,园区常住人口8500人。依托已入驻的企业,以利达铁路器材、锐达冷轧钢筋等形成了装备制造产业;以双翔食品饮料、玫瑰谷蛋糕等形成了食品产业;以东方圣婴制衣、新昱服装等形成了服装加工产业。企业发展态势、生产经营形势正常,呈现出竞相发展,各具风流的良好态势。根据产业园区发展规划,项目一期占地面积5000亩,计划总投资200亿元,到2020年销售收入预计突破600亿元,力争经过10年的努力,建成中国最大的航空零部件产业基地、汽车轻量化产业基地和中部地区最大的机电零部件产业基地,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千亿级精密制造产业园区。
示范区重点承担高端生产服务、创新孵化、高端休闲服务的功能,打造服务业高地,成为吸引人口集聚强大核心。直管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
电子元器件、高端食品加工等新型工业,培育商务会展、金融、现代物流、高端休闲服务业。其余区域:重点布局专用设备制造、科研教育等产业。
2016年后,示范区提出以下发展思路:
项目建设打造“核心引擎”,在高端产业创新发展中当示范。要立足现有基础,狠抓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2017年,核心区已经谋划重点项目40个,总投资278.2亿元。要重点推动总投资20亿元的精密制造产业基地与一汽集团年产100万套传统汽车零配件项目,总投资60亿元的浙江合众新能源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10万辆北京蓝时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园总装生产线,北航旭飞无人机项目等,年内力争投产。与美国航空运动协会合作的安阳国际航空运动城项目落地,力争在通航产业园开工建设;总投资8.5亿元的中海清华智能产业园制造中心、机器人科技展览馆、智慧街建成投用;总投资6亿元的蓝天产业园二期1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交付使用;总投资10亿元的产业小镇创业创新中心一期建成。
以多规合一驱动“四轮并进”,在产城融合中当示范。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建设和环境保护”多规合一,聘请国内知名规划机构完成核心区城市设计、县乡村三级城乡一体化规划,深化与中心城区的融合互动发展。“四轮”第一个就是总部经济。要以高铁站为依托,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建设总部经济之都。第二就是打造金融中心。大力发展金融业,加快各大金融机构在示范区建立总部或分支机构,打造金融中心。第三就是以房地产业为主建设绿色环保宜居新城,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发展健康养老等新型产业。第四就是建立工业品和农产品的物流中心。高庄要建国际物流港,包括保税区,将来在东部地区也要规划建立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
以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支撑体系”,在城市发展中当示范。第一是路网建设,第二是水系和绿化,第三是棚户区改造,第四是市政设施。2017年,要突出路网建设,核心区内计划投资46亿元,新建总长94公里的市政道路46条,初步形成市区道路互联互通的“九纵”“六横”综合路网体系。核心区以外,计划投资4亿元,以两高速(京港澳高速、南林高速)、两国道(341国道、515国道)、两省道(301省道、502省道)为主架,连接修复总长94公里的县乡公路8条。要突出水系和绿化。以绿化、水系建设为重点,规划好园林、水系,建设海绵城市,启动总投资32亿元的中轴线景观水系建设,今年开工建设总投资10.1亿元的文明大道至长江大道段5.7公里水系及占地1330亩的礼湖公园。要加快实施棚改工程。在市政建设中,要坚持棚改先行,向棚改要空间、要土地、要民生。继续实施总投资15.9亿元的
公共租赁住房、雷市庄、文兰市庄、南务改造等4个项目。年内全面启动投资29.6亿元的瓦亭、袁小屯、桑园、杨河固、西王辛店改造项目。要加快完善市政设施。开工建设总投资12.7亿元的
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的第一实验小学、总投资5000万元的海河小学、总投资3200万元的瓦亭小学;积极争取高校、市属学校、医院、文体运动场馆等各类市政服务设施落地。
以大招商促进大开放,用四大产业的招商成果,实现对外合作的示范。这里面我们就要突出四大产业的招商,一个是精密制造,一个是新能源汽车,一个是通用航空,一个是电子信息,就是要用这四大产业的招商成果来实现对外合作的示范。
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用“围安兴县”的战略和措施,实现在农业现代化中当示范。一是继续搞好生态农业和高标准粮田建设,保证粮食安全和粮食产量。二是在拓展区大力发展城郊型龙头企业,发展城郊型的观光、采摘、菜篮子农业龙头骨干企业,做好供应,“围安兴县”。三是特色区农业,要一村一乡一品一特色,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要从纯农业向复合型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城市定位
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上建立高铁站为中心的商务中心,以知名学校和文化为主的教育文化中心,计划引进一批名校和大型医院这就是安阳市未来的城市副中心。拓展区是规划的先进制造业园区。
示范区未来发展已将上升到了全省战略层面,是安阳未来的中心
形成“两主两次、双核四心、四廊六片”的结构。
—“两主”:主要是南北向沿中华路、左辅路右弼路的两条主要功能发展轴,并考虑远期延伸,形成区域性的发展轴。
—“两次”:东西向沿邺城大道-文昌大道、长江大道的两条次要功能发展轴,延续城市结构。
—“双核”:主城区生活服务中心与高铁东生产服务中心
—“四心”:沿主要轴线形成文教中心、安汤新城中心、安阳县行政中心、生产中心四个片区中心。
—“六片”:在高速以西形成两个生活片区、一个产业片区;高速以东形成两个产业组团、一个生活组团。
—“四廊”:结合道路绿化、生态绿化带形成各片区之间的分隔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