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东站(Yichangdong Railway Station)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是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宜昌车务段管辖的一等站。
历史沿革
1976年,建设花艳站。
1983年,武汉铁路局并入郑州铁路局,花艳站改隶原郑州铁路局襄樊分局。
2005年3月,武汉铁路局再次独立,同年裁撤原铁路分局,花艳站改隶于原武汉铁路局宜昌车务段。
2009年,花艳站成为鸦宜支线的交汇点,进行改扩建,同年改造完成并更名为宜昌东站。
2012年7月1日,新宜昌东站的正式开通运营。
2018年底,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对宜昌东站进行改造,扩充了候车面积,增加了人脸识别自助身份证核验系统、站台电子地标、三峡美服务台、便捷换乘通道、自动电梯和厕所容量。
建筑规模
建筑设计
宜昌东站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其中铁路客运用房1.4万平方米,辅助生产、生活用房3.9万平方米,架空层3086平方米,站房雨棚0.2万平方米。
车场设计轨顶标高82.4米,城东大道地面设计标高66.7米,总投资超过10亿元,铁路轨顶标高与衔接城市干道城东大道高差达15米的现实状况,采用了进站线路与基本站台分离的“上进下出”组织方式。
宜昌东站采用城市之门方案,立足于铁路客运站是一个城市的门户的出发点,充分研究并吸收了中国的城门是在一个巨大的城墙上设置上层建筑,并在城墙上开启通往城市内部的通道的思想。方案通过对架空停车层及高架道路、平台的整合,塑造了一个坚实的、气势恢宏的“城墙”,车站站房置于其上部,广场人流通过“城门”进入“上层建筑”。
宜昌东站建筑风格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些特点,建筑围绕两个院落组织内部空间,根据空间的需要组织高低错落的坡屋顶,形成对称工整的建筑格局,功能和形式结合紧密,传统的建筑元素体现旅游城市的文化特色。车站周围也为丘陵山峦所包围,车站起伏的屋顶形式与城市周围天际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为了让乘客更方便、快捷进站上车,车站采取全方位立体式引导标识,从站外到站区,从空中到地面,对进站流线、中转流程等分别设计不同颜色、文字注解的标识牌。
整体布局
宜昌东站主要功能区大致分为三层:最上层为站台层,中层为出发到达层,最下层为交通转换层。站台层设有候车亭、服务设施、软席候车以及贵宾候车等,可直接与基本站台连接。
出发到达层设有候车亭、售票厅和团体候车室,通过站场下的进出站地道与站台联系。出站厅可通过宽大的楼梯和自动扶梯与交通换乘厅联系,方便出站旅客换乘城市公交。
改造工程
2018年10月17日,宜昌东站进行启动运行以来首次改造,一楼架空层将改造为候车区,同时,扩建卫生间、新建观光电梯、增设通道验闸机。
一楼架空层为此次重点改造项目之一,改造后候车厅聚集容量将扩容近一倍,项目估算投资5351万元。改造后的架空层设有候车厅、售票厅和贵宾厅。改造后的候车厅建筑面积2112平方米。紧邻既有售票厅进行扩建,扩建后整个建筑面积2907平方米。除此之外,还将在架空层增设贵宾室,建筑面积148.5平方米。
架空层外墙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幕墙(局部铝板造型),既有柱面、墙面采用干挂石材饰面,地面采用玻化砖地面,顶棚采用装饰铝板吊顶,按照设计,架空层将改造成第一候车区,而现有的两层候车厅将变成第二候车区和第三候车区。
站台线路
截至2014年6月15日,宜昌东站站台轨道层共设有5个站台9个台面到发线,站内有一座基本站台和4座中间站台,途径铁路为鸦宜铁路、宁蓉铁路。
运营情况
自助购票
截至2016年8月19日,宜昌东站自助售票机共有30台,设置在车站架空层售票大厅旁。左边为红色纸质车票取票机,右边为蓝色磁卡取票机。
便民设施
客货运量
2015年春运期间发送旅客117万人次。
2017年,宜昌东站开行91对线路、通达90余个地市级城市,全年发送旅客1013万人次。其中,清明小长假共发送旅客13万人次,同比增长7.2%,再创清明节发送旅客新高。
2018年,宜昌东站春运前夕客流相对平稳,日均客运量2.46万人次,2018年2月21日至2月23日(正月初六、初七、初八)迎来返程高峰期,日均客运量达5.5万人次,2月23日(正月初七)为最高峰达5.73万人次。暑运62天发送人首次突破200万人次。
2019年,日办理旅客列车115.5对,其中动车组列车101对,日均发送旅客2.7万人次,单日最大发送6.5万人次。其中,春运累计发送旅客130.02万人次,截至到7月7日,宜昌东站2019年累计发送旅客已经达到500.78万人次,相较2018年突破500万大关晚了4天。
2020年截至12月20日,宜昌东站2020年累计已发送旅客400.8万人次,从1月25日至3月24日,宜昌东站一季度发送旅客62.3万人次,同比下降73.5%。二季度客流水平不足2019年同期四成,仅发送旅客64.4万人次。7月至10月份共发送旅客203.5万人次,其中暑运两个月共发送旅客853603人次,最高峰8月29日发送旅客为26038人次。12月20日当天,宜昌东站发送旅客12465人次。
2021年截至9月14日,宜昌东站2021年累计到发旅客821.2万人次,超2020年同期343.1万人次,同比增长71.8%,其中发送旅客411.8万人次,同比增长74.1%。其中,一季度发送旅客111万人次,较2020年同比增长85.6%;二季度自4月8日开始累计到发旅客185.7万人,同比增长190.3%,最高峰5月5日发送5.9万人次。6月11日到14日,宜昌东站累计发送旅客86054人次。暑运最高峰7月19日发送旅客2.6万人次。国庆假期7天,宜昌东站累计发送旅客21.7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67.6%,较2020年同比增长11.1%。其中,国庆假期第一天开行列车225趟,加开客车39趟,主要集中在汉宜、宜万线,当天共发送旅客6.9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67%。10月7日,宜昌东站迎来集中返程客流,发送旅客43663人次。
2023年春运,宜昌东站累计发送73.95万人次,到达109.53万人次,单日最高发送旅客3.87万人次,同比增长17.3%。6月22日发送3.1万人次,较2019年同比增长2.5%。
2024年五一小长假5天发送22.6万人次。国庆假期,发送旅客43.1万人次,同比增长6.1%,刷新往年同期客流最高记录,其中10月7日发送70587人次,创单日发送旅客数历史新高。
特色服务
三峡美服务台
2010年12月22日宜昌东站运营时,宜昌车务段围绕“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服务目标,创建了“三峡美”服务台。为重点乘客提供微博预约、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爱心接送服务卡等多种免费便民服务,“三峡美”服务台每天接待乘客3000余人。
爱心卡
为保证旅客进出站安全及候车室正常的乘车秩序,宜昌东站取消了对外发售站台票。为了方便旅客,早已经推出了实名制进站接送制度,市民如若有特殊情况只需办理爱心卡后便可凭此卡进站接送客。推出爱心卡替代站台票的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
办理流程
若确需送站市民,需持乘车人的车票、购票证件及本人身份证,与乘车人一起到车站进站口办理实名制验证、验票进站手续,车站工作人员核实后,发放进站凭证即爱心卡,留下该市民身份证。市民送人、出站后,再到进站口凭爱心卡换回本人身份证。而确需接站人员则需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车站进站口,向车站工作人员说明接站车次和特殊接站需求,经工作人员核实后,办理手续。同样,持爱心卡进站接人后,市民需返回进站口换回本人身份证。
交通换乘
公交线路
宜昌东站地面公交主要集中在站前广场BRT站台群,宜昌客运中心马路对面二处,共有11条公交线路,其中城市BRT线路8条,常规线路3条。
温馨提示:公交站时间等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当日信息为准。
长途汽车
宜昌汽车客运中心站,位于宜昌东站天桥左侧,主要线路有武汉,汉口、长阳,秭归,宜都、襄阳、五峰、十堰、松滋、孝感、当阳、枝江等、该车站主要线路集中在湖北省内城市。
出租汽车
宜昌东站出租车,分布在站前广场架空层出站口BRT站台群前侧和左侧出租车调度站,调度站内出租车可停放出租车30辆。
建设规划
十三五期间,宜昌市将扩建宜昌东站,随着宜昌铁路枢纽地位的提升,宜昌东站将无法满足逐步增长的客运量,将考虑扩建宜昌东站,在现有火车站的北面新建一个北广场。
价值意义
宜昌东站带动了整个伍家岗区的发展,令宜昌市中心区域向东扩展十余公里,所在的伍家岗过去一直是全市的边缘地区,当下这里已是一个财富之地,越来越多的企业纷至沓来。
宜昌东站的建成,首先奠定了宜昌交通枢纽的地位,在宜昌境内将增强铁水联运、铁公联运等综合运输方式的衔接,进一步扩大宜昌在长江沿线的运输能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立体交通格局。影响的不仅仅是铁路网,一轮与之相配套的城区交通网络建设也正在积极谋划。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