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外治法

1999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实用中医外治法》是1999-12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靳士英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述了中医外治法的概念、发展历史、方法分类、经络输穴和治法特点等,下篇按科介绍了168种疾病的外治方法,包括名种针法、灸法、罐法、小针刀法,带刃针法、药治法以及与现代理疗相结合的各种治法,每尖均按临床资料、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典型病例及体会等论述,有的加了编者按,以便于参考应用,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介绍的方法疗效可靠,简明实用,既可作为中医、西医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的参考工具,亦可作为广大中医爱好者的保健用书。
目录
目录
上篇 基础知识
第一章 概述
一、概念
二、历史
(一)先秦时代
(二)汉晋南北朝时代
(三)隋唐宋元时代
(四)清至民国时代
三、分类
(一)针法
(二)灸法
(三)推拿疗法
(四)药物外治法
(五)天然物理疗法
(六)角法
(七)手术疗法
(八)气功疗法
(九)其它疗法
四、原理
五、治则
(一)整体原则
(二)辨证施治原则
(三)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原则
六、现代成就与展望
(一)发掘工作深入
(二)临床应用广泛
(三)研究工作深入
第二章 经络腧穴
一、十四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
(四)足太阴脾经
(五)手少阴心经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七)足太阳膀胱经
(八)足少阴肾经
(九)手厥阴心包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
(十一)足少阳胆经
(十二)足厥阴肝经
(十三)督脉
(十四)任脉
二、腧穴的分类
(一)经穴
(二)经外穴
三、腧穴定位的方法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二)骨度定位测量法
(三)指寸定位法
四、常用经穴、经外穴
(一)脑穴名称的著录方式
(二)定穴的依据
(三)定位的方法
(四)临床常用腧穴
【头颈部】
1.百会
2.四神聪
3.上星
4.印堂
5.鱼腰
6.阳白
7.攒竹
8.睛明
9.承泣
10.四白
11.球后
12.迎香
13.水沟
14.地仓
15.丝竹空
16.率谷
17.太阳
18.牵正
19.安眠
20.下关
21.颊车
22.耳门
23.听宫
24.听会
25.风池
26.天柱
27.廉泉
28.天突
29.翳风
30.翳明
31.人迎
【胸腹部】
32.中府
33.膻中
34.乳根
35.巨阙
36.上脘
37.期门
38.中脘
39.梁门
40.章门
41.水分
42.神阙
43.天枢
44.大横
45.气海
46.关元
47.中极
48.曲骨
49.水道
50.子宫
51.维胞
【背腰部】
52.大椎
53.陶道
54.身柱
55.灵台
56.至阳
57.大杼
58.风门
59.肺俞
60.阙阴俞
61.心俞
62.督俞
63.膈俞
64.肝俞
65.胆俞
66.脾俞
67.胃俞
68.三焦俞
69.肩中俞
70.肩井
71.命门
72.十七椎
73.长强
74.肾俞
75.气海俞
76.大肠俞
77.关元俞
78.小肠俞
79.膀胱俞
80.中膂俞
81.白环俞
82.上�
83.次�
84.中�
85.下�
86.秩边
87.夹脊
【上肢部】
88.十宣
89.中冲
90.四缝
91.劳宫
92.鱼际
93.少商
94.少泽
95.八邪
96 外劳宫
97.中渚
98.合谷
99.后溪
100.大陵
101.太渊
102.神门
103.列缺
104.内关
105.间使
106.郄门
107.手逆注
108.孔最
109.养老
110.外关
111.支沟
112.三阳络
113.四渎
114.曲池
115.尺泽
116.少海
117.臂�
118.肩�
【下肢部】
119.涌泉
120.至阴
121.内庭
122.八风
123.太冲
124.公孙
125.然谷
126.中封
127.解溪
128.丘墟
129.申脉
130.昆仑
131.太溪
132.复溜
133.三阴交
134.悬钟
135.光明
136.飞扬
137.丰隆
138.上巨虚
139.阑尾
140.足三里
141.阳陵泉
142.犊鼻
143.阴陵泉
144.承山
145.承筋
146.委中
147.伏兔
148.髀关
149.膝阳关
150.梁丘
151.风市
152.血海
153.殷门
154.承扶
155.环跳
第三章 常用中医外治法特点
一、针法
(一)体针疗法
(二)头皮针疗法
(三)面针疗法
(四)鼻针疗法
(五)耳针疗法
(六)手针疗法
(七)足针疗法
(八)腕踝针疗法
(九)小针刀疗法
(十)带刃针疗法
二、常用灸法
(一)艾炷灸
(二)艾条灸
(三)实按灸
(四)药物发泡灸
三、中药外治法的特点
下篇 临床治疗
第四章 循环系统疾病
一、过早搏动
耳穴电刺激法
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指压法
三、冠心病
(一)按压至阳穴法
(二)至阳穴埋藏微型助压器法
(三)微电流刺激至阳穴法
(四)救心膏贴敷法
(五)心痛宁超声露化吸人法
(六)治脊疗法
(七)电针加吸氧法
四、高血压病
(一)大型梅花针法
(二)耳穴压豆法
第五章 呼吸系统疾病
一、普通感冒
拔罐法
二、上呼吸道感染
火罐加红外线照射法
三、慢性支气管炎
(一)中药蒸气吸人法
(二)消喘膏穴位贴敷法
四、支气管哮喘
(一)三伏灸法
(二)复方尘螨注射液穴位封闭法
第六章 消化系统疾病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纳甲针刺法
二、幽门痉挛
按摩法
三、胃下垂
(一)针刺加中药内服法
(二)芒针法
四、慢性结肠炎
(一)苦枯灵保留灌肠法
(二)菊榆合剂保留灌肠法
(三)苦参合剂保留灌肠法
(四)复方五倍子液保留灌肠法
五、腹泻
艾灸法
六、膈肌痉挛
(一)扶突、内关针刺法
(二)针刺加压耳穴法
(三)尼可刹米、维生素B6穴位
注射法
(四)樟脑醑涂咽法
第七章 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穴位电按摩及局部针刺法
二、肥胖症
耳针法
三、糖尿病
(一)双手行针法
(二)针刺加生命信息治疗仪疗法
四、类风湿关节炎
蜂针疗法
第八章 传染病科疾病
一、急性传染性肝炎
激光穴位照射法
二、慢性细菌性痢疾
尾连煎剂保留灌肠法
三、乙型脑炎后遗症
头针法
第九章 神经精神科疾病
一、股外侧皮神经炎
针刺法
二、坐骨神经痛
(一)温针法
(二)中药穴位注射法
(三)丹参、阿托品穴位注射法
(四)神经根封闭法
(五)针刺、点穴、中药直流电导人法
(六)直接穴位按摩法
(七)穴位埋线法
三、面神经炎
(一)分期针刺法
(二)针刺加点穴法
(三)针刺加电磁波辐射法
(四)穴位电刺激加超短波疗法
(五)电子笔丰隆穴刺激法
(六)士的宁、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法
(七)氢溴酸山莨菪碱穴位注射法
(八)黄瑞香液注射法
(九)中药贴敷加针刺法
(十)拔药罐法
(十一)足阳明经筋排刺法
四、面肌痉挛
地西泮穴位注射法
五、三叉神经痛
(一)针刺法
(二)穴位埋线法
六、枕神经痛
针刺法
七、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一)头针法
(二)头双针法
(三)头穴透针抽气法
(四)头穴透针抽添加中药熏洗法
(五)头耳体针联合法
(六)体针加生命信息仪治疗法
(七)针刺加电脉冲法
八、皮质盲
头针、体针加穴位注射法
九、中枢性失语
语门穴针刺法
十、功能性瘫痪
心理治疗加针刺法
十一、阳痿
(一)针刺加穴位注射法
(二)注射、环套、按摩和服药法
十二、癫痫
(一)穴位埋线加内服中药法
(二)小宽针埋线加内服中药法
十三、头痛
(一)针刺、电针、耳穴压豆法
(二)激光针法
(三)穴位注射法
(四)始发点、阿是穴药物注射法
(五)川芎白芷散鼻吸法
十四、偏头痛
(一)针刺法
(二)地塞米松穴位注射法
十五、血管性头痛
(一)体针加压耳穴法
(二)耳穴贴压法
(三)氦氖激光针法
十六、肌收缩性头痛
针牵松解法
十七、精神性头痛
割治法
十八、胸痛
腕踝针法
十九、腹痛
药熨法
二十、神经衰弱
耳穴压豆法
二十一、失眠症
耳压加体针法
二十二、精神分裂症
(一)针刺加氯丙嗪内服法
(二)电针加氯氮平内服法
二十三、醉酒
针刺法
第十章 儿科疾病
一、蛲虫症
中药塞肛法
二、支气管炎
压耳穴法
三、支气管哮喘
(一)压耳穴法
(二)维生素K3穴位注射法
四、婴儿腹泻
穴位注射法
五、遗尿症
(一)手针法
(二)针刺阴三角法
(三)中药敷脐法
六、厌食症
捏脊法
七、过敏性紫癜
针刺法
第十一章 皮肤科疾病
一、带状疱疹
(一)疱疹灵涂敷法
(二)京万红软膏涂敷法
(三)牛黄解毒丸涂敷法
二、寻常疣
(一)火针与电火针法
(二)五妙水仙膏点涂法
(三)醋泡姜外擦法
(四)药糊点疣法
三、扁平疣
(一)消疣液外涂法
(二)毛姜红花酊外涂法
(三)中药熏洗法
四、尖锐湿疣
(一)平疣洗剂外洗法
(二)祛疣汤熏洗法
(三)冷冻法
(四)疣体基底注射加服药法
五、脓疱病
克脓酊外涂法
六、皮肤疖肿
葱白蜂蜜外敷法
七、手足癣
(一)速效癣液浸泡法
(二)鲜桃核树叶煎液浸泡法
(三)苦蛇汤外洗法
(四)复方徐长卿酊剂外涂法
八、体股癣
醋调冰硼散外涂法
九、虫咬性皮炎(蜂螫伤、丘疹性荨麻疹)
喉症丸外敷法
十、湿疹
(一)祛湿汤外洗法
(二)复方紫草油外涂法
十一、阴囊湿疹
(一)大黄膏外涂法
(二)加味三黄粉外敷法
十二、固定性药疹
紫草油外涂法
十三、神经性皮炎
(一)地清油软膏外涂法
(二)木鳖子醋外涂法
(三)复方乌梅醋外涂法
十四、银屑病
(一)耳针划痕敷药加穴位注射法
(二)针罐法
(三)针罐加穴位封闭法
(四)蝮蛇抗栓酶加刺血、电针法
(五)神阙穴注射法
(六)十号液外涂法
(七)中药泡浴法
十五、寻常痤疮
(一)穴位封闭加冷冻法
(二)压耳穴加倒膜法
(三)耳穴割治法
十六、脱发
中药涂搽穴位按摩法
十七、斑秃
(一)梅花针加体针法
(二)中药酊剂外涂法
(三)药物局部注射法
十八、腋臭
(一)复方明矾注射液注射法
(二)消痔灵液注射法
(三)精制消痔灵液注射法
十九、鸡眼
(一)太溪穴封闭法
(二)太溪穴及周围封闭法
(三)复方地红糊外敷法
二十、白癜风
(一)复方水蛭酊外涂法
(二)复方密陀硫黄酊外涂加中药内服法
(三)克白酊外涂加克白灵内服法
二十一、黄褐斑
耳针配合面膜倒膜法
二十二、黧黑斑
体针、耳针、穴位注射加中药内服法
二十三、冻疮
(一)中药熏泡法
(二)十滴水外涂法
(三)桂枝麻黄煎液外涂法
二十四、放射性皮炎
复方蛋清糊外敷法
二十五、瘢痕疙瘩
中药直流电导人法
二十六、血管瘤
消痔灵注射法
第十二章 普通外科疾病
一、伤口感染
(一)万花油纱条换药法
(二)毛冬青液换药法
(三)蜂蜜换药法
二、火器伤口感染
中草药换药法
三、皮肤创面、溃疡
(一)护肤修复散换药法
(二)消炎生肌散换药法
(三)紫锌油外涂法
四、褥疮
中药换药法
五、颈淋巴结结核
阿胶粉外敷法
六、肌注后硬结
(一)酒甘膏糊剂外敷法
(二)复方土豆片外敷法
(三)仙人掌膏外敷法
七、毒蛇咬伤
(一)中西医结合疗法
(二)中草药捣敷法
八、蝎螫伤
局部切开排毒法
九、蜂螫伤
鲜白芷叶捣敷法
十、乳腺炎
(一)通乳穴药物注射法
(二)推拿法
十一、乳腺小叶增生症
穴位注射法
十二、胆道结石症
(一)压耳穴法
(二)耳穴埋针与压耳穴法
(三)压耳穴加内服胆道排石汤法
(四)压耳穴加内服中药法
(五)旋磁为主综合疗法
(六)中西医结合疗法
(七)推按运经仪加中药内服法
十三、胆囊炎、胆石症
耳穴按压法
十四、腹绞痛
山莨菪碱穴位注射法
十五、腹部手术后腹胀
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法
十六、手术后疼痛、炎症
痛炎宁栓塞肛法
十七、腹部手术后呃逆
维生素B1穴位封闭法
十八、腹部手术后切口开裂
蔗糖外敷加红外线照射法
十九、手术后尿潴留
(一)针刺法
(二)穴位贴药法
第十三章 肛肠外科疾病
一、肛肠外科概说
二、痔
(一)萎缩液注射法
(二)消痔液注射法
(三)克痔液注射法
(四)消痔灵注射加外剥缝合法
(五)消痔灵注射并发症处理法
(六)痔脱净注射法
(七)复方消痔液注射法
(八)消痔灵栓塞肛法
(九)冷冻法
(十)吸注套扎法
(十一)分段外剥内扎法
(十二)混合痔外修内扎术
(十三)混合痔外修内扎加痔动脉
结扎法
(十四)多发性混合痔剥切干凝法
(十五)环状混合痔手术法
三、嵌顿性痔合并出血
痔康药酒口服法
四、痔合并脱肛
复方五倍子液注射法
五、肛瘘
(一)脱管改道压垫法
(二)皮瓣移植、组织瓣充填法
(三)中西医结合疗法
六、肛周脓肿
(一)切开排脓法
(二)切开挂线法
(三)一次切开根治法
七、肛裂
(一)栉膜带部分切除法
(二)栉膜带切断加扩肛法
八、肛门瘙痒症
萎缩液加长效止痛剂局部封闭法
九、肛门湿疹
中药外洗法
十、肛肠手术恢复期
中药熏洗法
十一、直肠脱垂
(一)萎缩液注射加栉膜带紧缩术
(二)手术治疗法
(三)维生素B12长强穴位封闭法
(四)中药外涂加穴位注射法
(五)中药药罐法
十二、直肠息肉
(一)套扎冷冻法
(二)手术摘除加基底萎缩液注射法
第十四章 泌尿外科疾病
一、肾绞痛
山莨菪碱穴位注射加指针法
二、尿路结石
(一)痛敏穴针刺法
(二)山莨菪碱耳穴注射法
三、慢性前列腺炎
(一)毛冬青液局部注射法
(二)会阳、白环俞针刺法
第十五章 神经外科疾病
一、脊髓损伤性截瘫
督脉电场法
二、脑外伤后遗症
头皮针法
第十六章 骨伤科疾病
一、骨伤科推拿概说
(一)推拿疗法的发展简史
(二)推拿治疗的原则
(三)提高推拿疗效的途径
二、颈椎病
(一)治脊疗法
(二)软组织压痛点推拿法
(三)端提转颈推拿法
(四)正骨推拿法
(五)药枕法
三、颈性眩晕
(一)推拿法
(二)小针刀法
四、颈性头痛
带刃针法
五、颈性枕神经痛
高渗葡萄糖液穴位注射法
六、肋软骨损伤
手法整复法
七、肋软骨炎
穴位封闭法
八、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牵扳法
(二)脊柱旋转复位法
(三)单腿牵压法
(四)伸髋推顶法
(五)高渗葡萄糖穴位注射法
(六)药灸法
(七)带刃针或小针刀法
(八)中药直流电导人法
(九)封闭加推拿法
九、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一)组针重泻法
(二)小针刀剥离法
(三)小针刀铲剥法
十、腰椎滑脱症
脊柱旋转复位法
十一、腰椎小关节损伤
(一)腹腰部按压法
(二)夹脊抖法
(三)腰部推扳法
十二、脊椎骨质增生症
(一)中药直流电离子导人法
(二)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
十三、强直性脊柱炎
按摩牵引法
十四、落枕
(一)推拿法
(二)独穴按摩法
(三)指针法
(四)针刺法
(五)手穴针刺法
十五、肩关节周围炎
(一)点穴推拿松解法
(二)点穴法
(三)中平穴针刺法
(四)经络综合疗法
(五)穴位电针加耳针法
(六)针刺加当归液穴位注射法
(七)阻滞液穴位封闭法
(八)中药竹罐法
(九)小宽针针刺综合疗法
(十)小针刀法
(十一)四联疗法
十六、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一)直接穴位按摩法
(二)带刃针法
十七、屈指肌腱鞘炎
按摩法
十八、狭窄性腱鞘炎
小针刀法
十九、创伤性腱鞘炎
松针捣敷法
二十、梨状肌综合征
(一)丹参穴位注射加艾灸法
(二)带刃针、小针刀治疗法
二十一、臀部纤维组织炎并发坐骨
神经痛
中西医结合疗法
二十二、肌注所致坐骨神经痛
针刺及穴位注射法
二十三、膝关节痛
(一)四步推拿法
(二)针刺加当归液穴位注射法
二十四、髌下脂肪垫劳损
指按法
二十五、膝关节积液
穴位推拿法
二十六、腓肠肌痉挛
穴位封闭法
二十七、跟痛症
(一)止血钳直接按摩痛点法
(二)带刃针法
二十八、软组织损伤
(一)温针法
(二)丹参液穴位注射法
(三)复方康复散外敷法
(四)复方黄药1号外敷法
(五)消肿灵外敷法
(六)损伤膏外敷法
(七)中药加脉冲电疗法
(八)小针刀加封闭法
(九)小针刀加内服中药法
二十九、训练伤
小针刀法
三十、疼痛症
指针法
三十一、急性关节扭伤
(一)针刺外关法
(二)针刺加清热消肿散外敷法
(三)复方大黄糊外敷法
三十二、慢性关节扭伤
腕踝针
三十三、腕指关节扭伤
针刺三阴交法
三十四、急性踝关节扭伤
趾端放血加按摩法
三十五、急性腰扭伤
(一)牵拉法
(二)穴位按摩法
(三)针刺人中法
(四)龈交穴注射法
(五)针刺八邪穴法
三十六、腰肌劳损
(一)针刺阿是穴法
(二)针刺加活血止痛散外敷法
第十七章 妇产科疾病
一、痛经
针刺加火罐法
二、外阴瘙痒症
中药熏洗法
三、阴道壁囊肿
消痔灵注射法
四、宫颈糜烂
中药药膜外治法
五、慢性盆腔炎
(一)中药外敷法
(二)红藤汤保留灌肠法
六、更年期综合征
耳穴贴压法
第十八章 眼科疾病
一、急性结膜炎
耳尖放血法
二、角膜炎
穴位划割疗法
三、近视
(一)穴位综合疗法
(二)针刺法(假性近视)
(三)磁�针(假性近视)
(四)按摩法(假性近视)
(五)耳穴、眼穴、点穴及针灸综合
疗法
四、视神经萎缩
针刺法
第十九章 耳鼻咽喉科疾病
一、化脓性中耳炎
蜈蚣油滴耳法
二、慢性鼻炎
(一)迎香穴药物注射法
(二)消痔灵鼻甲注射法
三、过敏性鼻炎
(一)耳针法
(二)中药喷雾法
四、慢性咽炎
(一)激光穴位照射法
(二)板蓝根注射液局部注射法
(三)中药直流电导人法
五、慢性上颌窦炎
鼻渊油滴鼻法
六、扁桃体术后疼痛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法
七、聋哑
针刺法
第二十章 口腔科疾病
一、复发性口疮
(一)枯松散掺药加中药内服法
(二)五蚣散掺药法
二、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按摩法
三、拔牙
无痛拔牙水外涂麻醉拔牙法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