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清都,词牌名又名“宴满都”“四代好”。始见北宋周邦彦《清真集》。以周邦彦词《宴清都·地僻无钟鼓》为正体,双调一百二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另有双调一百二字,前段十句六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等变体。代表词作有卢祖皋《宴清都·春讯飞琼管》等。
词牌沿革
宴清都,又名《宴满都》《四代好》。始见北宋周邦彦《清真集》。南朝梁沈约《和竟陵王游仙诗二首》有“朝上闾阖宫,暮宴清都阙”的诗句,调名本此。《清真集》入中吕调(夹钟羽)。
清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阙,也指帝王居住的都城。西晋左思《魏都赋》:“盖比物以错辞,述清都之闲丽。”此调为宋教坊曲。调名本意即咏在帝王居住的都城宴饮。
格律
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一百二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以周邦彦词《宴清都·地僻无钟鼓》为代表。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卢词之多押两韵,曹词、吴词之多押三韵,袁词、陈词之减字,皆变格也。 按前段第三句,赵必瑑词“宾鸿三两飞度”,“宾”字平声。第四句,赵词“茅檐春小”,“春”字平声。第五句,赵善扛词“玉光万顷”,“玉”字仄声。第六句,赵必瑑词“青山当户”,“青”字平声。第八句,赵词“浑忘却、耕徒钓侣”,“忘”字平声。第九句,赵词“何时寻、斗酒红鲈”,“何”字、“时”字俱平声。后段第二句,周密词“事随花谢”,“事”字仄声,“花”字平声。第三句,赵善扛词“花晨月午”,“月”字仄声。第四、五句,赵必瑑词“秫田二顷,菊松三径”,“秫”字、“菊”字俱仄声。第七句,赵善扛词“别情未抵遗爱”,“别”字仄声,赵必瑑词“山林休勒俗驾”,“休”字平声。第八句,赵词“容我卧、草堂深处”,“容”字平声,“草”字仄声,“深”字平声。第十句,周密词“半蟾弄晚”,“半”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卢、曹、吴、袁、陈五词。 吴文英词前段结句“此景此情多感”,又一首“天留建章春晚”,后段第七句“区区去情何限”,又一首“凭谁为歌长恨”。曹勋词后段结句“常奉舜殿”,又一首“俱献圣寿”,“景”字仄声,“情”字、“章”字、“情”字、“歌”字俱平声,“奉”字、“献”字俱仄声。校诸家独异,故谱内不校注平仄。 赵善扛词后段第七句“山林休勒俗驾”,“俗”字入声,此皆以入作平,亦不注可仄。
变体一:双调一百二字,前段十句六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卢祖皋《宴清都·春讯飞琼管》为代表。此与周词同,惟前后段第七句多押两韵异。
变体二:双调一百二字,前段十句六仄韵,后段十一句六仄韵。以
曹勋《宴清都·凤苑东风软》为代表。此与卢词同,惟换头句押短韵异。
变体三:双调一百二字,前后段各十句、六仄韵。以
吴文英《
宴清都·万里关河眼》为代表。此亦与卢词同,惟后段第一句四字押韵,第二句六字异。
变体四:双调九十九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以
陈允平《宴清都·听彻南楼鼓》为代表。此亦与周词同,惟前段减去第二句异。
变体五:双调一百一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以
袁去华《宴清都·暮雨消烦暑》为代表。此与周词同,惟前段第二、三句俱作四字异。
变体六:双调一百二字,前段十二句六仄韵三叠韵,后段十一句六仄韵。以
何籀《
宴清都·细草沿阶软》为代表。此《宴清都》调之变格,前结叠用四韵,自成一体。其可平可仄悉参下程、曹二词。
变体七:双调一百二字,前段十二句六仄韵三叠韵,后段十一句四仄韵五叠韵。以
程垓《四代好·翠幕东风早》为代表。此与何词同,惟后段第三、四句,第六、七句各摊破四字两句作二字一句、六字一句异。 又后段五叠“好”字韵,亦属游戏之笔,非定格也。
变体八:双调一百二字,前段十二句五仄韵三叠韵,后段十一句六仄韵。以
曹勋《
宴清都·野水澄空》为代表。此与何词同,惟前段第一、二句作四字两句,后段第十句、第十一句作五字一句、六字一句异。
格律对照
格律对照例词:《宴清都·地僻无钟鼓》
中仄平平仄。平中仄,中中平仄平仄。平平中仄,中中中中,中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中平仄仄。中中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仄。
地僻无钟鼓。残灯灭,夜长人倦难度。寒吹断梗,风翻暗雪,洒窗填户。宾鸿漫说传书,算过尽、千俦万侣。始信得、庾信愁多,江淹恨极须赋。
平平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中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中,中中仄、中平中仄。仄中中、中仄平平,中平仄仄。
凄凉病损文园,徽弦乍拂,音。先苦。淮山夜月,金城暮草,梦魂飞去。秋霜半入清镜,叹带眼、多移旧处。更久长、不见文君,归时认否。
格律对照例词:《宴清都·春讯飞琼管》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
春讯飞琼管。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江城次第,笙歌翠合,绮罗香暖。溶溶涧绿冰洋。醉梦里、年华暗换。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新来雁阔云音,鸾分鉴影,无计重见。啼春细雨,笼愁淡月,恁时庭院。离肠未语先断。算犹有、凭高望眼。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
格律对照例词:《宴清都·凤苑东风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
凤苑东风软。春容早,岁端新律初转。宫云丽晓,人日应钟,庆符闺范。元妃懿德尊显。位四圣、晋芳避辇。佐圣主、美化重宣,光被海宇弥远。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
香满。帝渥恩隆,歌珠舞雪,俱陈丝管。彤闱共悦,天颜有喜,寿觞亲劝。今年外家华焕。拥使节、新班侍宴。愿万载、永冠椒房,常奉舜殿。
格律对照例词:《宴清都·万里关河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万里关河眼。愁凝处,渺渺残照红敛。天低远树,潮分断港,路回淮甸。吟鞭又指孤店。对玉露金风送晚。恨自古、佳人才子,此景此情多感。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吴王故苑。别来良朋雅集,空叹蓬转。挥毫刻烛,飞觞趁月,梦消香断。区区去情何限。倩片纸、丁宁过雁。寄相思、寒雨灯窗,芙蓉旧院。
格律对照例词:《宴清都·听彻南楼鼓》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
听彻南楼鼓。玉壶水漏迟度。重温锦幄,低护青毡,曲通朱户。巡檐细嚼寒梅,叹寂寞、孤山伴侣。更信有、铁石心肠,广平几度曾赋。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寒深试拥羊裘,松醪自酌,谁伴吟苦。摩挲醉眼,阑干相拍,白鸥惊去。梁园胜赏重约,渐玉树琼花处处。怕柳条、未觉春风,青青在否?
格律对照例词:《宴清都·暮雨消烦暑》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
暮雨消烦暑。房栊顿觉,秋意如许。天高迥杳,山横绀碧,桂华初吐。空庭静掩桐阴,便苒苒、流萤暗度。记那时、朱户迎风,西厢待月私语。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佳期易失难重,余香破镜,虽在何据。如今要见,除非是梦,几时重做。人言雁足传书,待尽写、相思寄与。又怎生、说得愁肠,千丝万缕。
格律对照例词:《宴清都·细草沿阶软》
仄仄平平仄。平中仄,仄中平中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中平平仄。平平仄中平仄。仄仄仄、平平中仄。中仄平、中仄中仄。平仄、仄仄、平仄。
细草沿阶软。红日薄,蕙风轻霭微暖。东君靳惜,桃英尚小,柳芽犹短。罗帷绣幕高卷。早已是、歌慵笑懒。凭画楼、那更天远。山远、水远、人远。
平仄。仄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中平仄。中中仄中,平平仄仄,仄中平仄。平平仄平中仄。仄中仄、平平仄仄。仄仄中、中仄平平,平平中仄。
堪怨。傅粉疏狂,窃香俊雅,无计拘管。青丝绊马,红裙劝酒,甚处迷恋。无言泪珠零乱。翠袖尽、重重渍遍。故要得、别后思量,归时觑见。
格律对照例词:《四代好·翠幕东风早》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翠幕东风早。兰窗梦,又被莺声惊觉。起来空对,平阶弱絮,满庭芳草。厌厌未忺怀抱。记柳外、人家曾到。凭画阑、那更春好。花好、酒好、人好。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
春好。尚恐阑珊,花好。又怕飘零难保。直饶酒好。酒好。未抵意中人好。相逢尽拌醉倒。况人与、才情未老。又岂关、春去春来,花愁花恼。
格律对照例词:《宴清都·野水澄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野水澄空,远山随眼,笋舆乘兴庐阜。天池最极,云溪最隐,翠迷归路。三峡两龙翔翥。尽半月、犹贪杖屦。间引杯、相赏好处。奇处、险处、清处。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凝伫。道友重陪,西山胜迹,玉隆风御。滕阁下临,晴峰万里,水云千古。飞觞且同豪举。喜醉客、龙吟曲度。待记成佳话,归时从头细数。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范词作
【宋】何籀《宴清都·细草沿阶软》
【宋】程垓《四代好·翠幕东风早》
【宋】袁去华《宴清都·暮雨消烦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