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

江苏省辖地级市

宿迁市,简称“宿”,古称“下相”“宿豫”“钟吾”等,是江苏省辖地级市,位于长三角北翼,江苏省北部,是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地处徐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中心地带,是徐州都市圈江淮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截至2023年6月,宿迁市辖2个区、3个县,总面积8524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宿迁市常住人口497.75万人。

历史沿革
春秋时为钟吾国,秦置下相等县。
汉元鼎四年(前113年),西汉泗水国在此建都,传五代六王,历时132年。
历经东汉西晋,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改下相县宿预县
南北朝、隋朝仍为宿预县。
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地入东魏(亦称北魏),置东楚州,治宿预,并改宿预为宿豫。
武德四年(621年)改隋下邳郡为泗州,仍以宿豫为州府。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宿豫县城被沂蒙山水冲圯,泗州遂移治于临淮县,宿豫县移治于下相城故址。
唐宝应元年(762年),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属徐州。
京东东路淮阳军,金属邳州。
蒙元属归德府邳州,明、清初宿迁县属淮安府
朝初年为江南省的一部分。
清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二省,宿迁属江苏省淮安府
清朝中后期,宿迁又改属徐州府
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成立,废除州府制,后隶属淮阴行政督察区。
在人民革命斗争中,成立的泗宿县、宿迁县归华中军区六分区领导,属淮海区。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运河以东为宿豫县,运河西一度属泗宿县,今晓店镇以北到今新沂市新安镇为宿北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设宿迁,属泗宿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宿迁县(包括运东和运西)同宿北县新沂河以南地区,合为宿迁县,属淮阴专区。
1970年,属淮阴地区。
1983年,属淮阴市。
1987年12月,撤销宿迁县,设立县级宿迁市。
1996年8月,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将淮阴市的沭阳、泗阳、泗洪3个县划归宿迁市管辖。宿迁市设立宿豫县和宿城区。(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淮阴市行政区划设立地级宿迁市并将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管辖的通知
1998年11月,设立省级经济开发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4年2月,撤销宿豫县,设立宿迁市宿豫区。(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宿迁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
2006年2月,成立湖滨新城。
2011年4月,成立洋河新城;同年11月,沭阳县被列入江苏省省管试点县名单。(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开展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2013年6月,湖滨新城、洋河新城分别更名为湖滨新区、洋河新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2月,宿迁市下辖2个区、3个县,28个街道、67个乡镇;市人民政府驻宿城区河滨街道南湖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介于北纬33°12′17″—34°24′38″、东经117°6′19″—119°12′50″之间,南与淮安市毗连,东与连云港市接壤,北与徐州市相连,西与安徽省交界,处于徐、淮、连的中心地带,总面积855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占77.6%,耕地面积4603平方千米,水面面积219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宿迁市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平原广阔,河网密布,为典型苏北水乡。整体地形西南、西北部为岗丘,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米以下,最高海拔为71.2米,最低海拔为2.8米。
气候
宿迁市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4.2℃,年均降水量910毫米,年均日照总时数2291小时。光热资源比较优越,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太阳总辐射量约为117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数2271小时。无霜期较长,平均为211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降雪初日一般在12月中旬初,活动积温5189℃,全年作物生长期为310.5天。年均降水量为892.3毫米,由于受季风影响,年际间变化不大,但降水分布不均,易形成春旱、夏涝、秋冬干天气。
水文
宿迁市地处淮河、沂沭泗流域中下游,南临洪泽湖,北接骆马湖,承接上游21万平方千米面积的来水,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宿迁市境内有两大水系—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宿迁市总面积8555平方千米。其中淮河水系面积4225.6平方千米,沂沭泗水系面积4329.4平方千米;洪泽湖水面面积1248平方千米,骆马湖水面面积222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宿迁市市地表水资源量13.575亿立方米,相当于年径流量158.7毫米,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5.539亿立方米偏少12.6%。其中淮河水系8.306亿立方米,沂沭泗水系5.269亿立方米。宿迁市地下水资源量10.153亿立方米,其中淮河水系3.789亿立方米,沂沭泗水系6.364亿立方米。依地貌划分,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9.828亿立方米,占地下水资源量的96.8%;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0.325亿立方米,仅占3.2%。
矿产资源
宿迁市矿产资源丰富,非金属矿藏储量较大,已经发现、探明并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有:石英砂蓝晶石、硅石、水晶、磷矿石以及黄砂等。有待探时和开发利用的矿种有云母、金刚石、铜、铁、石油、钾矿石等。
人口
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宿迁市常住人口为4986192人。
2021年末,宿迁市常住人口为499.90万人,比上年增加1.08万人,增长0.2%;城镇化率为63.24%,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46万人,出生率6.93‰;死亡人口3.24万人,死亡率6.49‰,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4‰。户籍人口为590.86万人,比上年下降0.2%。
2023年末,宿迁市常住人口为497.75万人,比上年增加0.22万人,增长0.04%;城镇化率为65.00%,较上年提高0.9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85万人,出生率5.73‰;死亡人口3.93万人,死亡率7.90‰;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7‰。全市户籍人口为585.41万人,比上年下降0.4%。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
2020年,宿迁市人口除汉族外,共有50个少数民族族别,少数民族户籍人口20906人,流动人口7580人,族别以回、苗、彝居多,其中回族13726人(本地12576人,外来1150人),苗族2371人(本地1351人,外来1020人),彝族2259人(本地1213人,外来1046人)。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4年,宿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01.8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2.84亿元,同比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2036.83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2352.18亿元,增长6.7%。
2024年,宿迁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57元,同比增加1964元,增长6.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772元,同比增加2017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408元,同比增加1729元,增长7.0%。
2024年,宿迁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0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税收收入249.05亿元,增长3.6%,税占比达80.3%。
参考资料来源
第一产业
2024年,宿迁市实现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9.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全年粮食总产达413.32万吨,比上年增长0.1%。蔬果生产稳步增长,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553.76万吨,瓜果类产量54.4万吨,分别增长3.0%和3.9%。畜牧产品快速增长,全年生猪出栏304.94万头,家禽出栏13630万只,分别增长13.3%和25.9%;猪牛羊禽肉产量47.88万吨,增长20.6%。
第二产业
2024年,宿迁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分别突破5200亿元、5600亿元。工业经济32个行业大类中,26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81.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较快,分别增长31.4%、30.3%、22.9%。
第三产业
2024年,宿迁市服务业增加值达2352.18亿元,比上年增长6.7%。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达1108.03亿元,同比增长40.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租赁商务服务业和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分别增长66.6%、29.6%和18.7%。
2024年,宿迁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4.24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87.02亿元,增长8.9%。从限额以上商品类别看,吃穿类商品稳定增长,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7.4%、27.1%;部分升级类商品增势强劲,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5.3%、140.0%;新能源汽车增势较好,实现零售额41.27亿元,增长66.2%。
2023年,宿迁市实现进出口总额88.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出口79.31亿美元,增长9.9%;进口8.81亿美元,增长3.6%。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94个,比上年增长59.3%;完成协议注册外资25.64亿美元,增长183.4%。
2023年,宿迁市实现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10.05亿件,比上年增长24.7%;实现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52.54亿元,增长17.7%。完成快递业务量7.29亿件,增长28.2%;实现快递业务收入38.11亿元,增长18.7%。完成电信业务总量61.11亿元,增长20.4%;实现电信业务收入56.39亿元,增长8.8%。年末全市各类电话用户546万户,增长5.6%,其中,移动电话用户523万户,固定电话用户23万户。年末全市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07.7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8.6%。
2023年,宿迁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6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6.9%,其中入境过夜人数0.67万人次,增长258.1%;实现旅游总收入386.61亿元,增长111.7%,其中实现外汇收入1248.74万美元,增长282.9%。年末全市共有等级旅游景区53个,其中5A级1个,4A级9个。
2024年,宿迁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7%。在《宿迁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等政策拉动下,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制造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8.2%和14.6%。
2024年末,宿迁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841.7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086.40亿元,同比增长11.6%。各项贷款余额6829.07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713.96亿元,增长17.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宿迁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04万人,在校生3.48万人,毕业生1.00万人。普通高中教育招生4.92万人,在校生13.36万人,毕业生3.24万人。普通初中教育招生9.64万人,在校生28.02万人,毕业生8.25万人。小学教育招生7.39万人,在校生51.83万人,毕业生9.71万人。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7.95万人(不含技工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17人,在校生1270人。全市共有幼儿园554所,比上年增加4所;在园幼儿15.10万人,比上年减少2.55万人。
科学技术
2023年,宿迁市授权发明专利1224件,增长48.4%;年末有效发明专利量4488件,增长34.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9.02件,增长35.2%。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785家,增长18.2%。新认定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及以上科创孵化载体总数达38家。新建院企联合创新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新备案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5个,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0.5%。
文化事业
2023年,宿迁市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 2300 余场,为 500余万人次奉上了精彩的文化盛宴。完善场馆体系,县级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乡镇覆盖率均达100%。“公共数字文化乡村覆盖率”达100%。“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次数”位列苏北第二。10 家场馆列入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14支群文团队入选省“优秀群文团队”培育名单。6部作品获国家级、省级文艺奖项,新增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个。
医疗卫生
2023年末,宿迁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735个,比上年增加199个,增长7.8%。其中,医院24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6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33560张,比上年减少59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33218张,比上年增加63张。卫生技术人员39920人,比上年增加164人,增长0.4%。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5441人,注册护士18730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529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38人。
社会保障
2022年末,宿迁全市城乡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355.60万人、42.59万人、57.43万人;医疗保险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保障低保对象14.28万人、发放保障金8.94亿元,保障特困供养人员1.74万人、发放保障金1.74亿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4.13亿元、惠及残疾人13.8万人次,为全市困难群体代缴基本医保费用2.19亿元。累计建成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6家,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793个,完成5家四级养老机构、1家五级养老机构评定工作。
环境保护
2023年,宿迁市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8.5%,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Ⅲ水体比例96%,比上年上升4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均达100%,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17.9%,占全社会发电量的38.3%。深化木材加工、铸造等行业专项整治,治理“散乱污”企业200余家,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7个。“耿车蝶变”成为全省践行“两山”理念典型案例。
交通
综述
2023年,宿迁市完成铁路旅客发送量445万人,比上年增长118.5%;完成铁路货运量25万吨,增长31.0%。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228万人,增长72.7%;公路旅客周转量3.54亿人公里,增长80.4%;完成公路货运量9655万吨,增长13.8%;公路货物周转量335亿吨公里,增长11.3%。全年完成水路货运量1791万吨,增长6.7%;水路货物周转量55.54亿吨公里,增长8.4%。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850万吨,增长17.0%。
公路
截至2023年9月,途经宿迁市境内高速公路有5条,分别是京沪高速(沭阳县)、淮徐高速(主城区、泗阳县)、新扬高速(主城区、泗洪县)、盐洛高速(泗洪县)、连宿高速(主城区、沭阳县);干线公路主要有205国道235国道343国道245省道250省道268省道324省道325省道326省道330省道344省道346省道347省道
2023年9月,连(云港)宿(迁)高速宿豫—沭阳段(一期)建成通车,二期尚未动工。
铁路
截至2021年,途经宿迁市境内铁路主要有徐盐高速铁路新长铁路宿淮铁路,车站主要有宿迁站泗阳站沭阳站泗洪站洋河站,其中宿迁站、泗阳站为高铁站,其余为普铁站。
水运
宿迁市境内航运河流主要有中运河、徐洪河、成子湖航道等,港口主要有宿迁港泗阳港泗洪港
公共交通
公共汽车
2020年末,宿迁市主城区有城市公交车辆873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578辆),线路59条,里程1480.8千米;城乡公交车辆315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159辆),线路27条,里程950.5千米。开通夜班公交线路11条,设置公交车专用道30千米,公交场站22个。班次准点率90%,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25.1%,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92%。
2020年末,宿迁市共开通镇村公交线路202条、投入车辆303辆,里程2355.9千米。
公共自行车
宿迁市市区公共自行车项目系统于2014—2016年分三期建设,共投放6350辆自行车,建设停车站点279个,覆盖宿豫区、宿城区、市经济开发区、湖滨新区近200平方千米区域,城区内居民小区、商业网点、公园广场、办公集中区、企业集中区和大部分公交站台已基本覆盖。
2020年12月23日,经过近7个月的施工,宿迁市区新布设的145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已基本建设完成,开通运营。至此,宿迁市区公共自行车站点已达470个,投入公共自行车10850辆。
巡游出租车及网约车
2020年末,宿迁市共有巡游出租企业17家,(市区4家、沭阳县6家、泗阳县3家、泗洪县4家),网约车企业11家,全部在市区。全市巡游出租车共有2272辆,合规网约车385辆。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唐宝应元年(762年)因避唐代宗李豫之名、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即“宿豫县城迁移”之意。
地区象征
市花:紫薇桂花
市树:杨树槐树
项王故里
水韵名城
中国酒都
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
宿迁市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在全国创新出台推行《人情新风“宿9条”》,着力减轻人情负担,树立文明新风。
宿迁市为深化文明城市内涵,建设文明诚信高地,创新制定《文明宿迁“诚10条”》,凝聚城乡居民文明诚信共识,营造守信践诺的良好氛围。
文物
泗洪县松林庄古猿遗址被国内外考古专家誉为“化石宝库”,“下草湾人遗址”是华东地区发现最早的古人类遗址,“顺山集遗址”是江苏境内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古建筑由于历经战乱水患,破坏严重,尚存的有明黉学大成殿、清敕封显佑伯行宫、道生碱店,清初敕建安澜龙王庙,即龙王庙行宫,是苏北少见的古建筑群。“极乐律院”是华东的大禅林之一,庙内主体建筑大雄宝殿、藏经楼、玉佛楼等保存完整,有较为罕见的“人字梁”木结构。项王故里宏伟庄重,项王手植槐至今仍苍劲挺拔。宿迁的古墓及碑刻众多,1985年出土的元代“三皇庙碑”是较早的碑刻,乾隆行宫内乾隆六下江南亲手书写的御碑是少有的珍品,境内有泗阳三庄汉墓群、泗洪重岗汉墓群、下相城遗址、凌城遗址、宿豫城遗址、宿迁城遗址,待开发的泗洪崔庄汉墓已被专家定为王侯一级。还有徐文化遗址“鹄苍冢”、三国鲁肃家井、虎踞龙蟠的“浮山堰”、明城墙遗址和清末杨泗洪墓等。近现代革命纪念地有宿北大战纪念塔、纪念馆,雪枫墓园朱家岗烈士陵园江上青墓,吴苓生墓等。
非遗
方言
宿迁整个区域内包含两种方言语系:沭阳、泗阳、泗洪属江淮方言区,宿豫区、宿城区属狭义的北方方言区。宿迁三县两区分属三个不同的方言区域,泗阳县、泗洪县属江淮方言洪巢片,沭阳县属江淮方言海州片,宿豫区、宿城区属中原官话方言区。日常生活中的用语兼有南北特色。比如和年轻人打招呼,北方人称呼大哥、大姐,南方人称之小哥、小姐。在宿迁称小大哥、小大姐。再比如,汉语要表达“OK”这个意思,从全国来看,主要用“管、行、好、中”这4个字,如山东一带用“管”、河南一带用“中”,但在宿迁这四个字通行通用的。
风俗民情
宿迁民间艺术繁荣,旱船、高跷、花挑、跑驴、舞龙、舞狮等艺术形式为群众喜闻乐见。长期以来形成的岁时、礼仪风俗也很多,如祭灶、过年、二月二、上巳日、六月六等,在婚丧嫁娶、生育寿庆上的仪式和席面也别有一番程式。
生活上,因为宿迁在历史上曾为旱作物产区,居民以水稻、小麦、玉米、甘薯等为主食,可加工做成馒头、粉丝、曲酒等,但自“旱改水”后,改为以吃大米为主,居民多喜食葱、蒜、辣椒,冬季习惯腌制大白菜、雪里蕻、萝卜、大头菜等备冬。酒文化底蕴尤为深厚,洋河大曲、双沟大曲,均位居中国名酒之列。
因方言声腔不同,宿迁也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宿迁沭阳、泗阳为淮海戏流行区,宿迁泗洪为泗州戏流行区,宿豫、宿城有淮红戏等曲艺品种,这几个戏都源于拉魂腔。一般意义上讲,北方剧种的唱腔高昂,比如秦腔;而南方剧种的唱腔委婉,比如昆曲。从东南到西北,唱腔调门越来越高。宿迁的拉魂腔一方面深受秦腔影响,悲愤、欢乐表达强烈,同时又融汇了徽剧、昆曲等因素,叙述、抒情朴实细腻,体现出南北融合的特色。
风景名胜
宿迁市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是知名的水乡、酒都、绿海和花城,被乾隆皇帝盛赞为“第一江山春好处”。宿迁市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打造西楚文化之都、河湖体验之都、白酒品鉴之都、生态休闲之都“四大旅游名片”。
截至2022年末,宿迁市先后创成国家AAAAA级景区1家,AAAA级9家。
洪泽湖湿地公园
洪泽湖湿地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地处宿迁市泗洪县,位于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西北部、75万亩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景区面积5.2平方千米,区内文化底蕴深厚,湿地文化与古色文化、红色文化、渔家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辉映。季札挂剑诚信典故载入司马迁《史记》流芳千古,京杭古运河通济渠已有千年历史,刘少奇、陈毅、彭雪枫、张爱萍、刘瑞龙、邓子恢、张震曾在此战斗生活过,芦苇迷宫是新中国海军摇篮、人民军队首次大规模水战发生地。生态环境优良,植被覆盖率95%以上,森林覆盖率85%以上,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水体质量达到国家Ⅱ类标准。物种丰富多样,拥有动植物资源近千余种,有震旦鸦雀、青头潜鸭白天鹅等珍稀鸟类200余种十万余只,国家一级保护物种中华鲟等淡水鱼类67种,荷花1008种3000余亩。
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
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湖滨新区嶂山林场境内,总占地面积约12.7平方千米。景区以“那山、那水、衲田”为形象定位,创造性打造了八大最美景观系列:最美的林、最美的红叶、最美的建筑、最美的溪涧、最美的衲田、最美的路、最美的桥、最美的紫石,编织出意境优美、浪漫温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公园内“衲田花海”,总面积2220亩,由612块花田“缝补”拼接而成,融合了北方旱梯田的雄浑和南方水梯田的俊秀。栽植着50多种花卉,自南向北形成黄、红、紫三大色区。
湖滨公园
湖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自驾游基地。位于骆马湖畔,地处省级骆马湖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区,曾为江苏省第七届园艺博览会的主会场。公园占地69.4公顷,从南到北,分别由园林文化体验园、中心水景区、动漫王国、湖滨浴场四部分组成。
龙王庙行宫
龙王庙行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敕建安澜龙王庙”,坐落于宿迁市西北20千米处的古镇皂河。该建筑群始建于清代顺治年间,改建于康熙二十三年。后经雍正、乾隆、嘉庆皇帝的复修和扩建,形成了占地36亩,四院三进封闭式合院的北方官式建筑群。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驻跸于此,并建亭立碑,故又称为“乾隆行宫”。2014年,随着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龙王庙行宫作为大运河(宿迁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宿迁地区大运河上的世界文化遗产点。
项王故里
项王故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宿迁市区东南部项里街道境内。景区以项羽文化和西楚文化为依托,通过逼真震撼的经典战例实景、精彩荟萃的名家楹联诗碑、贴近史实的西楚生活场景,讲述“一人(项羽)一家(项府)一社会(西楚)”的故事。是集文化、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景区主要包括将署、项王故居、项府、项苑、古今馆、盖世阁、作坊街等7部分。
雪枫公园
雪枫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宿迁市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为纪念以彭雪枫将军为代表的抗日民族英雄而建设的一座集纪念瞻仰、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及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公园。公园占地320亩,分为纪念瞻仰、水景游览、励志教育和配套服务等四大功能区,公园的规划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现代生态的设计理念。彭雪枫纪念馆位于公园最高处,建筑造型大方,是整个公园的核心。
洋河酒文化旅游区
洋河酒文化旅游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位于宿迁市洋河镇。景区依托洋河酒厂这一全国知名白酒企业,在展现中国白酒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着力打造以白酒酿造、品鉴体验为核心的特色工业旅游景区,景区占地面积4.5平方千米,有美人泉景观园、酿酒生产车间、百年地下酒窖、陶坛储酒基地、包装物流中心等景点,是一个融酿酒历史文化、科普教育、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型文化旅游景区。
中国杨树博物馆
中国杨树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总占地面积62亩。景区包括博物馆主展馆、游客服务中心、组培室、温室、掬云亭、杨树品种园等,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杨树相关知识,完整记录了杨树产业的发展历程,为再现杨树历史、传播杨树知识、弘扬杨树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神农时代文化旅游区
神农时代文化旅游区按照“新时代、新农业、新洋河、新生活”的主题定位,规划面积567亩,建设了主题鉴赏区、休闲体验区、科研创新区、综合服务区等五个功能区,是集农业生产、农业科普、农民培训、科技研发、品牌推广为一体的农业主题公园。
双沟酒文化旅游区
双沟酒文化旅游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位于苏皖两省三县交汇处的洪泽湖畔、淮河岸边。景区占地面积约2.8平方千米,分为岁月双沟文化体验区和科技双沟旅游休闲区两大片区,由醴泉广场、醉猿洲、雅苑、酒海、珍宝洞、双沟老街、朱家槽坊、百年老窖池、淮上客栈、双沟1955纪念园、24连跨酿酒车间及现代化包装物流中心等18个景点组成,是一个融酿酒历史文化、科普教育、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型文化旅游景区。
南湖公园
南湖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沭阳县,公园占地总面积1193亩,园内设有南湖、中国·沭阳花木博物馆、三维立体画艺术馆、儿童游乐园、观景亭、崇孝苑等主要景点,其中南湖面积442亩,由中心湖泊和西侧景观河两大水体组成。
妈祖文化园
妈祖文化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泗阳县船闸西南侧的如意岛。景观结构为一轴、一环、两心、一片区。一尊高达32.3米的三面妈祖雕像坐落在岛的最西端,也是世界上惟一的三面妈祖雕像。妈祖文化园整体规划用地面积62亩,主体建筑有妈祖广场、妈祖圣像、山门、钟鼓楼、妈祖殿、观音殿、福禄寿三星殿。是集水利、生态、风光及佛、道于一体的多元文化旅游景点。
皂河龙运城
皂河龙运城坐落于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镇,京杭大运河、骆马湖、古黄河和古皂河四水交汇之地,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于此,赞叹为“第一江山春好处”。项目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敕建安澜龙王庙”(龙王庙行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家大院、财神庙等。
梨园湾
梨园湾,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规划面积1802亩,位于宿豫区,北至宿穿线,东至新扬高速,南至马河支流,西临扬舍路。园区打造花洲生态体验区、梨韵文化科普区、梨园观光体验区、滨河风情休憩区和亲子农耕拓展区,已建成西入口主游客服务中心、梨花洲、梨文化博览园、梨海风情园、观雪阁、亲子农耕体验园、梨海风情园等项目。
朱海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
朱海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位于王官集镇朱海村。朱海又名朱家海,位于古黄河南岸支流河口的朱家口,是宿迁境内古黄河、大运河、民便河三河源头,水域面积4000余亩。依托朱海,宿城区高标准打造朱海康养旅游度假区,以“水美朱海 渔乐田园”为主题,主打康养度假、渔乐美食、农事体验、会议研学四大业态,建设16个特色景点、16个休闲康养项目,致力打造“长三角和淮海经济区渔乐休闲、康养度假目的地”。
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区
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区位于蔡集镇牛角社区。角村欢乐田园度假区定位为高品质、多功能、生态美、文化浓的新型乡村旅游景区,通过“吃住行游购娱”的全业态配套设置游客中心、su度假酒店以及稻田书店等度假配套设施。打造以高端度假为主,游乐观光并重的一站式复合型农文旅景区。
特产美食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