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寒山寺(英文名:Hanshan Temple),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古称枫桥寺,又称“普明禅院”“封桥寺”“枫桥寺”。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余平方米,是佛教文化传播的典范,是苏州的必游景点。

命名
寒山寺始建于佛教盛行的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502年-519年),曾用名为妙利普明塔院,唐代更名为寒山寺,宋代更名为普明禅院及枫桥寺,元、明、清、民国至今一直沿用寒山寺寺名。
普明禅师(534年-616年)是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顗大师的弟子,名闻朝野,曾跟随师父往来于金陵、扬州,苏州乃必经之地。传说普明禅师圆寂后归葬枫桥,佛门建造灵塔以志纪念,妙利普明塔院的名称由此而来。唐代贞观年间(627年-649年)浙江天台寺僧寒山(自号寒山子)曾住于此,明代姚广孝《寒山寺重兴记》记载:“寒山子者,……来此缚茆以居,暑渴则设茗饮,济行旅之渴;挽舟志人,施以草履,或代共挽,修持多行甚勤。……唐代著名高僧希迁法师于此创建伽蓝,遂额曰‘寒山寺’”。
历史沿革
南朝时期
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普明禅师跟随师父往来于金陵、扬州,苏州乃必经之地。传说普明禅师圆寂后归葬枫桥,佛门建造灵塔以志纪念。
唐宋时期
唐代
唐代贞观年间(627年-649年)浙江天台寺僧寒山(自号寒山子)曾住于此,后有唐代著名高僧希迁禅师于此创建伽蓝,遂额曰“寒山寺”。至德年间(756年-758年),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写下了千古绝唱《枫桥夜泊》,寒山寺名声大振。张继诗中所说之钟“炼冶超精,云雷奇古,波磔飞动,扪之有耧”,然而,此钟早已历劫不存。唐末,普明宝塔被毁。
宋代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初(976年-983年)节度使孙承祐重建佛塔七层。嘉祐中(1056-1063)寒山寺改赐名“普明禅院”。后一度称枫桥寺,亦误作“封桥寺”。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郇国公王珪因书张继诗,易封桥为枫桥。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南侵,苏州西郊官寺民舍,一夕被焚殆尽。寒山寺虽幸免于火,却遭官军蹂践。绍兴四年(1134年)有长老法迁者,不明其所自来,亲率徒辈,扶倒补败,节衣缩食,铢积寸累,艰苦备尝,惨淡经营,历时十二年,终使“栋宇一新,可支十世”。其间佛塔重修,即费时三年。又新建水陆院,严丽靓深,为龙象所栖。。
元明清时期
元代
元代始复称寒山寺,元顾仲瑛、汤仲友等诗均题名为寒山寺,其后均沿用寒山寺名。元末时张士诚据苏,寒山寺及孙承祐重建、法迁重修之佛塔,一并毁于战火。
明代
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僧昌崇重建。《姑苏志》称:洪武归并佛宇,但列丛林,而以子院附见其下。此寺(指寒山寺)归并寺三(秀峰寺、慧庆寺、南峰寺)、庵四,寒山寺在明初尚为丛林,“盖正在昌崇重兴之后也”。永乐三年,深谷昶禅师修。据姚广孝《寒山寺重兴记》载:“圣朝永乐三年(1405年),深谷昶禅师老成有戒行,札授住持,赤手奋发,化募众檀,刜荆榛,畚瓦砾,先建佛殿,次立丈室、山门及说法之堂,楼禅之所,庖库湢溷,凡合有者毕备。”殿堂内塑供释迦世尊等诸佛像。
正统已未(1439年)郡侯况钟再次整修寺院。嘉靖间(1522年-1566年),僧本寂铸钟建楼,钟遇倭变,销为炮。唐钟未详何时毁,寺钟年月可考始此。万历四十年(1612年),僧明吾鉴(即西流吾公、松溪鉴公)建龙函阁,而大殿毁。四十六年,西流法师师徒鼎新。万历四十六年,大殿火,明年修复之。明末,有豪民侵占寺基,住持某僧支撑法门,请于文文肃公,书石证明其事,并有黄山居士张、钱、姚三帖记事。
清代
清顺治初,几为汛署,僧天与力守勿废。至清康熙五十年冬(1711年)大殿又火。旧有水陆院,今久湮坏,塔亦莫知其迹。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甲午八月,住持比丘宣能续建大殿、前轩(事见题名碑残石)。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寺僧之老者弱者,住持者过客者140余人,忽一日尽死”。后经勘查为误食后园毒蕈所致,而寒山寺由此亦废。
咸丰四年(1854年),内阁中书赵文麟、前广东盐运使司运同周曾毓等,捐置寺旁隙地,起造楼房二进计28间,招租收息,作为寒山寺香火。并立寒山寺香产界址。咸丰十年(1860)寺为清军纵火焚烧,一夕之间,化为灰烬。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陈夔龙巡抚江苏时,偶因校阅营伍前来枫桥,因见千年古刹寒山寺一片荒芜,乃发心修建:“爰卜日鸠工,展拓其门闾,使临大路。由门而进,折而南行,构堂三楹,由堂而进,东西之屋各三。东屋宏敞,宾朋之所燕息也。西屋稍閷,则凡寺中旧碑,咸植于是。以文待诏所书张懿孙诗,今已残缺,属予补书而重刻焉。堂之西(今注:实为堂之东)尚有隙地,乃构重屋,是曰钟楼。铸铜(实为铜铁合铸)为钟,悬之其上,以存古迹”。但最终并未完成修建。
宣统二年(1910年)程德全巡抚江苏,偕同布政使陆钟琦等,又拓而新之,重建大殿,前为御碑亭(御碑亭位于山门外)。后有楼三楹,可眺远,长廊精舍,“几为吴下精蓝之冠”。程德全除新建大殿、后楼、长廊外,书刻《雍正寒山诗序》、乾隆《霜钟晓月》诗碑(即御碑),又书刻寒山诗36首、韦应物以次诗十数首、罗聘绘寒山拾得像、郑文焯绘寒山子像、程德全、陆钟琦、邹福保“三记”,及“妙利宗风”、“寒山寺”门匾等。寒山寺经陈、程二抚苦心经营,使金绳宝地,焕然一新。宣统三年,长洲县吴姓两孀张氏、黄氏因义田涉讼,经开导息讼,并各以二十五亩充寺产。
中华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后至1949年,历经军阀混战,哀鸿遍野。寒山寺亦处危境,香烟稀少,门庭冷落,收入无着,住僧星散。1941年秋,高冠吾等曾将原藏经楼略事修葺,易名为霜钟阁。落成时有马起权携《寒山杯渡图》以献,题咏者凡92人,诗词156首。日军侵占苏州时期,寒山寺殿堂房舍曾一度沦为日军仓库马厩,仅有二三寺僧局处一隅厮守而已,其生活来源,唯赖经营浴室菜馆或卖字卖帖,勉强糊口。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寒山寺由苏州市文管会代管。1954年原常州接待寺僧演林至寺协助照管香火,寒山寺才又有僧人。同年有苏州名士宋鸿钊者,将其祖传名楼花篮楼施赠寒山寺,移建于碑廊西南隙地,易名为“枫江楼”,使一代名楼得以保存,寒山寺添一景观。1958年全市寺院集中管理,部分法像被集中到西园戒幢律寺。隆庆寺龙藏经被调入寒山寺。1964年市佛教协会派性空到寺协助管理。1966至1976年期间,寒山寺佛像、法器、殿阁受损,寺藏文物被查抄。性空法师事先采取保护措施,使碑刻、藏经、罗汉等得以保存。1968年性空法师被迫下放昆山农村劳动。1970年仅剩的演林法师,亦被逐出山门,撵往如皋农村劳动。
1976年后,各地纷纷落实政策,拨乱反正。1978年11月1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第一次专程至寒山寺视察并指导修复工作。同年11月17日寒山寺僧净持、性空、果丰、法忍四人,身着僧装,按照中国佛教仪轨,隆重接待以前田洪范为团长的“日本社会教育友好访华团”一行僧尼17人。寒山寺由此开始修复。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来中国访问的人数不断增加。同年,从西园寺请回释迦、迦叶、阿难、弥勒、韦陀及寒山、拾得诸塑像。1979年除夕,在苏州市对外友协倡导配合下,寒山寺举办第一届听钟声活动
1980年寒山寺被批准为首批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2006年8月,苏州市佛教协会经过讨论研究,决定请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和尚兼任重元寺住持。2007年3月,以秋爽大和尚为首的僧团正式进驻重元寺,全面开展佛教法务与寺院佛教文化建设,成就一个佛、法、僧三宝具足的佛教道场。
景区布局
建筑格局
寒山寺殿宇大多为清代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等。寒山寺的建筑布局没有严格的中轴线。寒山寺山门前面的石拱圈古桥是江村桥,桥堍与山门之间那垛黄墙称照壁。山门两旁两棵古樟。黄墙内古典楼阁飞檐翘角,右为枫江楼,左为霜钟楼,都源于枫桥夜泊诗。
。寒山寺寺院布局并不追求左右均衡,显得随意,殿阁楼宇与新建的普明塔院都没有严格的中轴线。整个寺院处处皆院,错落相通。
建筑特征
建筑装饰
寒山寺的建筑装饰采用以佛教为主题进行表现,主要包括木雕、石雕、泥塑、彩绘等形式。装饰素材上主要有动物、植物、几何、人物、故事等。如大雄宝殿外墙开的漏窗常常采用辟邪护法的狮子,屋脊上出现的龙纹等。植物纹样主要有莲花纹、忍冬纹、卷草纹、宝相花纹样等,几何纹样主要有火焰纹、祥云纹、如意纹、八宝纹等。在表现形式上,圆雕的手法如天王殿屋顶四角放置的四大天王泥塑,象征护佛护法。木雕的手法如隔扇门的裙板、花格上,都进行精雕细琢。
建筑形制
寒山寺面向运河一侧朝西设置主要入口。入口以一面照壁面向运河,且向后退让形成一个小型的入口广场,方便人流聚集。寺内空间布局以中轴线的方式将寺院主要建筑依次排开。在建筑风格上,是因地制宜的寺院园林,通过庭院理水、植被、山石、亭台楼榭等营造清幽静谧的景观。在寺院闲适空间上,放置经幢之类的佛教器物,穿插形成衬托佛教氛围的器具。庭院连廊处还会结合寒山寺相关的诗句的书法题词或者佛像壁龛形成新的文化景观,打造佛教氛围。
重要景点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寒山寺正殿,雄峙台基之上。大殿面阔五间十八点五米,进深四间十四米,高十二点五米。单檐歇山顶,飞甍崇脊,檐角舒展。正中三间有露台前伸,四周绕以汉白玉杆,饰以莲花宝座、海棠等图案,雕琢极其精细。露台中央设有炉台宝鼎,鼎上铸有“大化陶镕”、“百炼金刚”、“大清宣统三年”、“重建寒山寺造”等字样。鼎内终日香烟缭绕,使寺院平添宁静安谧的气氛。殿宇门楣上高悬“大雄宝殿”匾额,由谢孝思所书。殿内庭柱上悬挂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撰书楹联:“千馀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音。”寒山寺正殿面宽五间,进深总共有四间房,须弥祖用汉白玉雕琢砌筑,晶莹剔透,迎母菩萨金像宁静祥和,城墙两侧供奉着明代成华年间经天井罗汉的十八尊塑像,这些塑像是由佛教圣地五台山移到这里的。
寒山寺正殿佛像背后与别处寺庙不同,两侧靠墙供奉着明代铸造的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像,供奉着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画像,而不是海岛观音。画像出自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之手,用笔大胆粗犷、线条流畅。图中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拾得袒胸露腹,欢愉静听。
寒拾殿
寒山寺里比较有特色的是寒拾殿,此殿位于藏经楼内,楼的屋脊上雕饰着《西游记》人物故事,是唐僧师徒自西天取得真经而归的形象,主题与藏经楼的含义十分贴切。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于殿中。寒、拾塑像背后嵌有千手观音画像石刻,上有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状元石韫玉的篆书“现千手眼”。殿内左右壁嵌有南宋书法家张即之所书《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共二十七石。后面还有董其昌、毕懋康林则徐俞樾等人的题跋共十一石。
普明宝塔
寒山寺1500年前开山有塔,名曰”妙利普明塔”。随着岁月流逝,塔几毁几建。自元代以来,已有600多年不见塔影。现在的普明宝塔于1996年重建。该塔为仿唐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呈正方形,五层,高42.2米。塔刹为铜铸镀金,高9.6米,重12吨。这座宝塔有两大历史功绩:一是结束了寒山寺600多年有寺无塔的历史,重现寒山寺的盛唐风采。二是填补了唐代木结构楼阁式塔建筑在中国绝迹的历史空白,再现了唐代建筑艺术,为世人展现出唐式建筑源头在中国的历史本来面目。
钟楼
钟楼位于藏经楼南侧,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寒山寺的“天下第一佛钟”为仿唐式的古铜钟,总重量为108吨,钟高8.588米,钟底裙边最大直径5.188米,钟面主体铭文是《大乘妙法莲华经》,铭文共七万余字,大钟六铣口裙边上铸有九幅精美飞天图。2008年5月19日,为祈祷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难者,寒山寺举行新钟第一次撞钟法事活动。2008年12月,寒山寺大钟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为世界最大佛钟。
诗碑
碑刻在寒山寺随处可见。《枫桥夜泊》诗的第一块诗碑,为宋代王硅所书。此碑因屡经战乱,寒山寺多次被焚而不存。至明代重修寒山寺时,画家文徴明为寒山寺重写了《枫桥夜泊》诗,刻于石上,这是第二块《枫桥夜泊》诗碑。此后,寒山寺又数遇大火,文徴明手书的诗碑亦漫漶于荒草瓦砾之间,在嵌于寒山寺碑廊壁间的文徴明所书残碑,仅存“霜、啼、姑、苏”数字而已。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苏巡扭陈夔龙重修寒山寺时建有碑廊,“西屋稍閷,则凡寺中旧碑,咸植于是。以文待诏所书张懿孙诗,今已残缺,属予补书而重刻焉”;宣统二年(1910年)程德全巡抚江苏,除新建大殿、后楼、长廊外,书刻《雍正寒山诗序》、乾隆《霜钟晓月》诗碑(即御碑),又书刻寒山诗36首、韦应物以次诗十数首;1996年普明宝塔落成後建立普明塔院碑廊。北宋翰林学士郇国公王珪所书的《枫桥夜泊》诗碑,称诗碑第一石。该诗碑早巳失传,通过集字,又得以重现光彩。第二石为明代文徵明所书,因火灾仅存残碑一块,通过集字,这块碑又现塔院碑廊。第三石为清代俞樾所书,其拓片流传最广。第四石为民国张继所书。还有当代的刘海粟、启功、沈鹏等所书诗碑。特别应该说的还有革命家李大钊、陈云所书诗碑。寒山寺的《枫桥夜泊》诗碑在我国史载最早、持续最久、影响最大。寒山寺于2007年12月落成大碑,诗碑主体的高度为15.9米,总重量为400吨,大碑正面镌刻有清俞樾所书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一首,背面镌刻有乾隆皇帝手抄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卷,共289个字。
藏经楼
藏经楼系原来收藏陈放经书处,楼屋顶有《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悟净的雕塑像。一楼内墙壁上嵌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经文(系禅宗)。还嵌有董其昌(1555一1636,上海松江人,明代杰出的书画家)等人的书法碑刻。
花篮楼
寒山寺内西南侧,有一楼悬挂“枫江第一楼”匾额,为谢孝思所题写,原楼称“花篮楼”,系苏州修仙巷宋氏祖传名楼。1954年由宋氏捐赠,拆迁至寒山寺重建,1994年重新修缮。“枫江第一楼”为上下两层,飞檐斗角,保持了花篮楼原貌。因底层南部比一般厅堂少用两根楹柱,而在大堂前檐处,增设了两个雕刻精细的木质花篮,故名“花篮楼”。整个楼结构奇特,建造精致。
文化活动
大悲古殿观音圣像开光法会
2019年3月25日,观世音菩萨圣诞吉日,苏州寒山寺举行大悲殿观音像开光法会,开光法会由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和尚主法,秋爽大和尚依照仪轨宣说法语,手持杨枝净水,遍洒坛场。与会四众弟子虔诚诵经礼拜,共同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
新年听钟声活动
2023年12月31日,寒山寺举行新年听钟声活动,寒山寺秋爽大和尚在钟楼正式敲响迎新钟声。伴随着108记悠扬的新年钟声,第四十五届寒山寺新年听钟声活动在苏州寒山寺枫桥景区圆满举行。活动以“寒山钟响·福气同享”为主题,以弘扬“和合”精神为核心,融合和合文化、江南文化、运河文化等元素,向全球传递中国风、江南韵、苏州范。
新春祈福礼供三宝诸天法会
2024年2月9日,岁在壬寅正月初九,幸逢帝释天尊圣诞日。为感恩三宝慈光加被,感恩诸天护持,道场安和,寒山寺在和合精舍举行新春祈福礼供三宝诸天法会。秋爽大和尚率领僧俗二众、诸功德主、护法居士虔诚礼拜。法会现场施设净食、香花、鲜果,以供养十方三宝及护世诸天。设斋天供台,诵经礼忏,施设净食,以供养十方三宝、护世诸天及其随从。祈愿三宝加被,善神护佑,疫情平息,法界和乐。
佛教典籍大展
2024年,寒山寺举办“宝藏兴焉—千年佛教典籍大展”,展览展出了唐代敦煌写经《妙法莲华经卷第四》《金刚经》,敦煌吐蕃藏文写经《大乘无量宗要寿经》,清代《五台山文殊菩萨清凉胜境图》,木板刻画《佛像版画集》,套印《经变画》等40余件佛教古籍珍品。
其他看点
素面
寒山寺不光是祈福之所,祈福之余还可以观锦鲤、撸猫、请手串,以及吃一碗素面,寺院里的素面馆,清鲜的素高汤,丰富的素浇头,这一碗面有“馋”意,也更有“禅”意。
佛教文物
寒山寺保存有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如藏经楼上珍藏有完整的清刻龙藏一部;宋代著名书法家张樗寮所书《金刚石》刻石,并有明董其昌所书跋文;明成化年间铁铸十八罗汉;清代名画家罗聘所绘寒山拾得写意画刻石和清郑文焯所作的指画寒山像刻石以及宋代以来名人所书诗词碑刻,历代名家留下的字画匾额手迹等。特别是寒山寺中的碑刻,有岳飞的横联与竖联碑,唐寅的《化钟疏碑》,文徵明、俞樾《张继诗碑》,郑文焯《寒山子像碑》,罗聘《寒山拾得像碑》,雍正御制《寒山子诗序》碑等。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8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宣布寒山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国家旅游局拨款50万元,重建藏经楼365平方米。1988年秋动工兴建生活区,建筑面积670平方米。1990年完成五百罗汉装金功德,并翻建闻钟亭诸建筑。1992年秋举行普明宝塔奠基仪式。次年由苏州二建公司古建分公司开工承建。1996年10月30日举行普明宝塔落成及佛像开光典礼,寒山寺竖起新标志。1998年,夏季大雄宝殿屋脊倒塌,经抢修竣工。普明宝塔四周,四座青铜卧狮安装完毕。2001年,先后完成翻建弘法堂、整修上客房与斋堂、大修藏经楼等工程。立性空法师书《枫桥夜泊》诗碑于钟房南侧。
2002年,寒山寺开始筹备大钟大碑工程。大碑工程于2007年12月落成。诗碑主体的高度为15.9米,总重量为400吨。大碑正面镌刻有清俞樾所书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一首,背面镌刻有乾隆皇帝手抄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卷,共289个字。此诗碑是我国目前最大最高的诗碑,可谓“中华第一诗碑”,即“华夏诗碑”,并已成为苏州市标志性的文化建筑景观。2008年12月寒山寺仿唐式大钟落成,大钟有铜、金、锡、锌、铅的五种合金组成,总重量为108吨,钟高8.5米。钟面铭文是一部佛说《妙法莲华经》,共有70024个字。大钟裙边上铸有九幅精美的飞天图及六铣口裙边。整个钟体造型浩大、厚重、秀美。大钟声音洪亮圆润,深厚庄重,是我国目前佛门寺院裹的最大的梵钟。2008年12月,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经过一个多月的“考验”,确认此乃世界上最大的诗碑和世界上最大的佛钟,苏州由此一下添了两个“世界纪录”。
保护
从2008年起,寒山寺启动了“寺庙文物监测预警系统”,对寺内的佛像、罗汉、经幢、碑刻、名人字画、经藏、铜钟等进行全面监测,并做好监测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倡导游客文明进香,寒山寺在寺内竖立了“寒山寺文明进香铭”和“文明进香倡议”牌,并在上香点蜡烛的地方,专门安排工作人员进行讲解,对个别游客不能文明进香的行为进行劝阻,不仅保证了寺院环境的整洁,也确保了寺院的安全。
相关组织
和合基金
苏州和合文化基金会是由苏州寒山寺发起,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专门从事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2011年7月8日,经江苏省民政厅批准成立。2015年被江苏省民政厅授予4A级组织称号。
寒山寺慈善中心
寒山学院
寒山学院原名寒山书院,成立于2003年9月,2017年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寒山书院升格为江苏佛学院寒山学院,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寒山寺、重元寺方丈秋爽大和尚任院长。江苏佛学院寒山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阳澄湖畔水天佛国重元寺,是经由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汉语系佛学院。寒山学院设男众部,本科学制四年,专科学制二年。学院以“戒定慧”三学为纲,以“勤学、求真、崇善、净意”为院训。
文化研究院
寒山寺文化研究院是苏州市寒山寺的下属机构,接受寒山寺方丈的直接领导,完成方丈交付的工作任务。宗旨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宗教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展寒山寺文化研究,挖掘、传承、弘扬寒山寺文化,扩大寒山寺在佛教和社会领域的影响,积极发挥寒山寺文化在苏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寒山寺文化研究院研究范围以寒山寺文化为重点,辐射至相关领域,研究内容涉及佛学文化研究、寺院历史研究及方丈、名人研究等。
禅意书画院
寒山寺禅意书画院成立于2006年7月11日,办院宗旨是收集、整理、研究佛教界及吴门画派中禅意书画艺术的历史渊源,开展学术探讨、交流活动,繁荣佛教艺术题材的创作,探索禅意书画学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传承与发展。寒山寺禅意书画院已成功举办了“《枫桥夜泊》大型主题书画展”、“书画义卖”、“寒山寺‘和合·和谐’主题书画暨书画展”等活动,还曾赴日参加“禅意寒山日本禅画邀请展”。
弘法部
寒山寺青年佛学社为在纷乱的社会环境中正确引导青年佛子研求佛学,帮助青年人更好地全面了解佛教文化,以更进一步学习佛学精髓,借以佛法导引、经典导读、修习六度、人生感悟等活动切实帮助青年人解决当下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与挑战。
相关文化
文化
诗文化
寒山寺是以诗而闻名的,诗文化是寒山寺文化主要标识。自唐代以来,以寒山寺为主题的诗词颇多,寒山寺的僧人也多擅书能诗,其代表人物当数寒山子。寒山子现在遗留下来的诗有300多首,寒山子诗作古朴、质直,成为后代许多诗人的类比样式,形成“寒山体”。寒山子的诗在元代就传人朝鲜、日本,后来又被译为英、法、日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钟文化
寒山寺的钟因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闻名,寒山寺钟声音乐及仪规经过长期演变,形成一种与赞、偈、咒紧密结合的,独特的唱念击钟仪式。寒山寺佛钟音乐已成为中国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往来寒山寺的游客也都敲钟驱除烦恼、祈愿平安。寒山寺每年除夕举行听钟声活动也成为苏州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的平台。
佛教文化
寒山寺属于佛教流派中的禅宗,佛教文化是寒山寺文化的主干。寒山寺的一切佛事活动,如讲经说法、传戒受戒、斋日、浴佛节、孟兰盆会、佛菩萨圣诞以及大佛开光典礼等,都按时举行各项法务活动,并接纳四众弟子参加。寒山寺的诗、碑刻、书画,都是以佛教文化为载体的;寒山寺的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法堂、钟楼、普明塔院与宝塔等都是依照佛教建筑样式建立起来的。
和合文化
和合文化是寒山寺文化的核心。“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二仙是指寒山和拾得。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两个年轻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们从小就是一对要好的朋友。长大后,寒山父母为他与家住青山湾的一位姑娘订了亲,然而,姑娘却早已与拾得互生爱意。寒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决定成全拾得的婚事,于是离开家乡,独自去苏州出家修行。后来拾得也知道了真相,便去苏州找到寒山,并与他一起皈依佛门。这就是“和合”思想的雏形。传说拾得后来远渡重洋,到日本传道,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
诗词
歌曲
书籍
第一部寒山寺的专志《寒山寺志》,由清末著名学者叶昌炽所撰。《寒山寺志》共分三卷,是一部较为全面论述寒山寺脉络源流、历史变迁、轶闻掌故的佛教方志。方丈性空新修志书,由丰涛执笔,雷应行审稿,有了新志的打印本。后又隔了数十年,由监院秋爽牵头,召集续修会议,张力生执笔,在新志打印本的基础上增编近十年来内容,写成《寒山寺志》(重修本)初稿。后将此稿送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审阅。徐刚毅授命,林锡旦承审,又经寺院复审定编,时限以寒山寺有关记载的最早时间为上限,下限至2001年底。《寒山寺志》由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刊印发行,性空长老题名。
重要事件
护国息灾祈福平安法会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15日,寒山寺在大雄宝殿举行“护国息灾祈福平安法会”,为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伤亡人民祈福并举行为灾区人民献爱心募款活动。5月19日,江苏省苏州市寒山寺方丈秋爽法师、监院光瑞法师和常住僧众,在寒山别院建设中的新钟楼和僧众一起撞响108吨大钟,为四川汶川地震遇难者祈祷默哀。
所获荣誉
1980年,寒山寺被批准为首批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
198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宣布寒山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寒山寺慈善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2009年,寒山寺获苏州市旅游先进集体。
2010年,寒山寺获得“2007—2009年度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10年,寒山寺获得中国首届“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的称号。
2010年,寒山寺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价值意义
“文化苏州”重要资源
寒山寺文化是建设“文化苏州”的重要资源,如政府参入开展的岁末年初的民间寒山寺听钟声活动,已成为苏州市品牌文化活动;另外,寒山寺文化中的诗文化、碑刻文化、书画文化、建筑文化也成为当今苏州文学艺术、吴门书画、建筑艺术等领域学习和借鉴的重要资源。
对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寒山寺与日本交往密切,是苏州对日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日本明治时期,僧人山田寒山就赠钟给寒山寺。自1976年后,寒山寺每年都要接待来自日本佛教团体与民间人士的访问,寒山寺还为友人多次举行了传统的植树活动,如今五针松苍翠樱花红,成为中日友好的象征。寒山寺也多次组团访问日本的佛教寺院,受到了当地政府、日中友协、新闻单位、佛教寺院和各界友好人士的接待。2002年以来,每年新年敲钟声活动之前,秋爽法师都亲赴日本、韩国进行推介。随着寒山寺与日本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双方已举行了四届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会议,寒山寺并于2006年4月在日本开展“寒山寺佛教文化展”。这些活动对促进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有着积极的意义。
促进苏州旅游经济发展
2006年,苏州的入境游客,大多偏爱人文历史方面的旅游项目。而其中日本人最多,寒山寺是他们观光旅游的必到之地。而国内游客也会由于张继的《枫桥夜泊》的吸引而到寒山寺来旅游观光。每年来寒山寺观光的中外游客有一两百万人次,其中参加新年听种活动的中外嘉宾就有几千人。寒山寺游客的增多,直接推动了寒山寺及苏州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游客住宿、吃饭及其他消费行为,直接就推动苏州旅游经济的发展。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夏季5-10月07:30—17:00;冬季1-4月07:30—16:30。
门票价格
票价:18元/人(提前一天17点可预定);19.9元/人(随买随用)。对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4米(含1.4米)以下的儿童、70周岁(含70周岁)以上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人、军队离休干部、残疾人以及重度残疾人的1名陪护人员凭有效身份证件免收门票。对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以及以下学历在校生、60周岁(含60周岁)至70周岁(不含70周岁)的老人凭有效身份证件实行半票。
交通方式
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寒山寺弄24号,苏州市内可乘坐44路、442路、游3路、40路东线到达。
地图信息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