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云南省昆明市辖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昆明市北部,东连曲靖市马龙区、沾益区,西接富民县、禄劝县,南邻嵩明县、官渡区,北依东川区、会泽县,区域面积3588.3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常住人口46.36万人,城镇化率36.60%;辖3个街道、9个镇、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仁德街道南钟街36号。
历史沿革
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寻甸县已有人类居住。
唐尧虞舜时期,寻甸为南交昧谷之交。
夏、商时期,寻甸地处梁州境内,为百濮之彝居之。
周朝,梁州并入雍州,寻甸县属雍州。
春秋战国时期,寻甸属楚国。
秦统一中国后,开西南夷,命大将常頞开凿五尺道,在沿途部落设吏,未有专官。
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在西南地区首置郡县,设益州郡,辖24个县,为益州郡牧靡县。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在云南西部设置永昌郡,为益州郡牧靡县。
蜀汉建兴三年(225)三月,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寻甸为建宁郡仲札溢源部,居住着僰、刺蛮等世居民族。
西晋泰始二年(266年),分益州置梁州,属汉中管理,寻甸为牧靡县。泰始七年(271年),划出益州南部的建宁、兴古、云南、交州四郡设置宁州郡,辖建宁郡,统45个县,寻甸属建宁郡牧麻县(即秦汉时的牧靡)。太康三年(282年),撤销宁州建置。太安二年(303年),恢复宁州,划出建宁西部的7个县,新设置益州郡,寻甸为益州郡牧靡县。东晋永和二年(346年)至隋,此地被东川、会泽一带的东爨乌蛮新丁夺取,传至四世孙,因其祖名新丁,称新丁部。
梁大宝元年(550年),属东爨乌蛮新丁部。
隋朝,寻甸为谢、赵诸部族分据。
唐
武德元年(618年),在云南一带恢复州、县制,曲靖称南宁州,寻甸为南宁州升麻县。天宝九年(750年),改升麻县为寻甸部,始有“寻甸”之名。
南诏兴起,势力逐渐从滇南、滇西发展到滇东,寻甸“乌蛮”势力发展,自成一部,称寻甸部,属拓东节度升麻川,为南诏三十七蛮部之一。
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自立为国王,改国号为大理,改寻甸部为仁地部,属石城郡。
宋乾德三年(965年),寻甸属于三十七部之一摩弥部。南宋时,仁地部又称仁地万户部。宝祐三年(1255年),改仁地万户部为仁地万户府。
元至元八年(1271年),改仁地万户府为仁德府,辖为美、归厚二县,属曲靖路。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云南行中书省,改鄯阐为中庆路,设置郡县,改寻甸为仁德府,领为美、归厚二县。大德七年(1303年),仁德府改属曲靖宣抚司,直至元末。元末,云南为梁王所据。至正二十年(1360年),在府境内东部60里,开设通往四川、昆明的易隆驿,属仁德府管辖。
明洪武四年(1371年),寻甸地域为土酋安氏占据。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仁德府为寻甸军民府,朝廷封安阳为世袭土知府,裁为美、归厚二县,添木密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设置易隆堡、古城堡。宣德六年(1431年),改寻甸军民府为仁德府,领马龙、高明二州,复为美、归厚二县,以安氏为世袭土知府。成化十二年(1476年),改仁德府为寻甸府,划出马龙、高明二州,裁为美、归厚二县为二十马头,编户七里,寻甸府辖二十马头、七里。嘉靖七年(1528年),添凤梧守御千户所。嘉靖十二年(1533年),筑寻甸石城。
清康熙五年(1666年),裁凤梧守御千户所。康熙八年(1669年),改寻甸府为寻甸州,隶属曲靖府。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木密守御千户所。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设平彝县(含现七星大部)。雍正八年(1730年),设分巡迤东道,辖曲靖府,管辖云南十三府(云南、临安、澄江、广南、曲靖、普洱、开化、东川、昭通、广西、武定、元江、镇沅)的军务,道台驻寻甸州城(道台衙门旧址现为粮食局城关粮管所)。乾隆十九年(1754年),裁易隆驿丞,改置易古巡检司为寻甸州之分防。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分巡迤东兵备道改为云南分巡迤东兵备道兼水利道,道台驻寻甸州城。
民国元年(1912年),改州为县称寻甸,属滇中道,改里、甲为区、乡、里。民国五年(1916年),废道,寻甸直属省管辖,隶属第二督查专员公署。
1949年12月25日,寻甸县获解放。
195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寻甸县,成立寻甸回族自治县。
1958年10月16日,寻甸回族自治县与嵩明县合并,称嵩明县,县治设于嵩阳镇。
1959年6月,嵩明县改称寻甸县,县治迁至仁德镇。9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寻甸回族自治县,称寻甸县,县人民政府驻仁德镇。
1961年6月,嵩明、寻甸分设县治,恢复嵩明、寻甸两县建置。
1979年1月成立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12月20日,正式成立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仍属曲靖地区。
1979年1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寻甸县改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12月20日,正式成立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属曲靖地区。
1998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由曲靖市(1997年5月6日,撤销曲靖地区和县级曲靖市,设立地级曲靖市)划归昆明市管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5年10月,仁德镇与城关乡合并,称仁德镇。
2009年7月,七星乡、河口乡、鸡街乡、先锋乡、凤仪乡改称七星镇、河口镇、鸡街镇、先锋镇、凤合镇。11月8日,金所乡、塘子镇并入仁德镇。
2011年4月29日,撤销仁德镇,设立仁德街道。
2016年12月13日,仁德街道析置为仁德街道、塘子街道、金所街道3个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末,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辖3个街道、9个镇、4个乡:
仁德街道、
塘子街道、
金所街道、
羊街镇、
倘甸镇、
柯渡镇、
功山镇、
七星镇、
河口镇、
先锋镇、
鸡街镇、
凤合镇、
甸沙乡、
金源乡、
六哨乡、
联合乡,175个村(居)委会、社区,1577个自然村、1820个村民小组。县人民政府驻仁德街道南钟街3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昆明市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2°41′~103°33′,北纬25°20′~26°01′,东临
马龙区、
沾益区,西接
富民县、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南邻
嵩明县、
官渡区,北依
东川区、
会泽县。县境东西宽(横距)84.50千米,南北长(纵距)75千米,总面积3588.3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地形地貌复杂,有高山、丘陵、坡地、坝子、河谷槽地等多种地貌,高原山地地形地貌特征明显,喀斯特地形地貌散布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西北向东南倾斜阶梯状。寻甸山区、半山区面积占87.50%,坝区面积占12.50%。县境大部分地方海拔在1800~2600米之间,位于金源乡的花石头(东川区称其为巨龙梁子)是全县的最高点,主峰海拔3294.80米,金源河谷的小树棵是全县最低点,海拔1445米。
气候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冬春两季受平直西风环流控制,大陆季风气候明显,干旱少雨;夏秋季主要受太平洋西南或印度洋东南暖湿气流控制,海洋季风气候突出,潮湿多雨。干、雨季分明。境内地形高差大,低谷区与高山区气候差别显著,立体气候明显。2023年平均降水量为695.7毫米,较常年平均1018.8毫米偏多323.1毫米,偏少幅度为32%。年均气温为16.2℃,与历史同期相比偏高0.9℃,与2022年平均值相比偏高1.2℃。年日照时数为2192.8小时,较常年平均偏多146.2小时,偏多幅度为74%;较2022年偏多214.6小时,偏多幅度11%。
水文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内受小海梁子等山脉的切割由东至西形成牛栏江、小江、普渡河3大干流共20余条支流和1个天然湖泊(清水海)。
土壤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共有10个土类,15个亚类,36个土属,72个土种。全县自然地貌条件下形成的各种土壤所占比例:棕壤占5.66%,黄棕壤14.61%,红壤占45%,沼泽土占0.17%,冲积土占3.35%,紫色土占3.35%。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有耕地97149.73公顷,园地9725.11公顷,林地179145.82公顷,草地21138.13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5822.0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6377.2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629.19公顷。
水资源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69亿立方米(不含过境水量5.15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4.47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内有种子植物153科416属800余种,其中,温带植物分布最为广阔,占境内森林资源的50%,以华山松、云南松、旱冬瓜为最常见树种;热带植物占28%,以木棉、余甘子、梧桐、荆条居多;其他气候带植物占22%。境内属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红豆杉、大树杜鹃2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有黄杉、冷杉、银杏3种。
矿产资源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褐煤、磷矿、硅藻土等,矿产储量大、品位高。全县共发现煤(褐煤、无烟煤)、磷、硅藻土、水泥用石灰岩、石膏、玄武岩、大理石、硅石、水泥配料用白云岩、重晶石、建筑用砂石料、砖瓦用黏土页岩、铅、锌、铁、铜、铝(铝土矿)、锰、钛(钛砂矿)、钴(钴土)、矿泉水、地下热水等22种矿产。已开发利用的有褐煤、磷、灰岩、石膏、硅石、白云岩、铁、钛(钛砂矿)、砖瓦用黏土、页岩、砂石料、矿泉水、地下热水13种,占总矿种的54.16%。褐煤资源储量3.6亿吨,为露天煤矿;磷以Ⅱ、Ⅲ级品矿石为主,资源储量1.26亿万吨;硅藻土与褐煤共生,为富含有机质、高烧矢量型易选硅藻土,主要分布在先锋镇,资源储量1.9亿吨。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460739人。
截至2023年末,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户籍总人口579271人,其中:男性296253人,女性283018人;城镇人口131208人,乡村人口448063人。年末常住人口46.36万人,其中:男性23.48万人,女性22.88万人。城镇化率36.60%,城镇人口16.97万人;人口出生率7.56‰,死亡率8.64‰,自然增长率-1.08‰。
民族构成
截至2023年末,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144462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4.9%,其中回族73166人,比重为12.6%;彝族55566人,比重为9.6%;苗族7535人,比重为1.3%。
经济
综述
2023年,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670175万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85155万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12531万元,增长7.7%,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34894万元,增长8.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72489万元,增长5.4%。三次产业结构为23.1:18.7:58.2;人均GDP达36057元(按常住平均人口计算)。民营经济增加值856504万元,比上年增长5.8%,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3%。
第一产业
2023年,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1284万元,比上年增长4.6%(可比价),其中农业总产值为386724万元,比上年增长6.1%;林业总产值为11723万元,比上年增长32.1%;畜牧业总产值为231444万元,比上年增长0.1%;渔业总产值为22553万元,比上年增长34.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为8840万元,比上年增长5.8%。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8383万元,比上年增长4.4%。
2023年,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粮食播种面积874414亩,同比增长0.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41376.95亩,同比下降1.0%。全年粮食总产量245062.9吨,同比增长0.9%;烤烟产量32737.25吨,同比增长62.6%;蔬菜产量600702.9吨,同比下降0.7%;肉类总产量79079吨,同比增长5.2%,其中猪牛羊肉产量74293吨,同比增长2.9%。
第二产业
2023年,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969974.5万元,比上年增长14.4%(现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实现利税总额130390.00万元,同比下降36.2%,其中,利润总额87535.60万元,同比下降38.9%。全县资质内建筑企业实现产值154018.6万元,同比增长7.6%(现价)。实现增加值77829万元,比上年增长5.4%;实现利润2354.5万元,同比增长5.6%;上缴税金4838万元,同比下降9.7%。
2023年,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资质内建筑企业实现产值154018.6万元,同比增长7.6%(现价)。实现增加值77829万元,比上年增长5.4%;实现利润2354.5万元,同比增长5.6%;上缴税金4838万元,同比下降9.7%。
第三产业
2023年,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31.4%,占比2.3%。商品房销售面积2.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0.5%。商品房销售额16386万元,比上年下降13.1%。
2023年,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53.7亿元,外资500万美元。
2023年,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接待游客279.3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2%。实现旅游总收入33.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2023年,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8819.8万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完成37395.0万元,比上年增长7.1%,限额以下企业(单位)完成861424.8万元。
截至2023年末,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1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住户存款17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34.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住户贷款余额6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0%;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68.62亿元,比上年增长6.1%。
交通运输
综述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内昆曲高速公路、沪昆高铁斜跨东南,东川铁路支线、嵩待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寻倘武高速、寻沾高速连通东西,7204公路贯通西部,交通方便,区位优越,是昆明市北出四川、东北出贵州的重要通衢。
公路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内县已建有国高G85渝昆高速公路、G56杭瑞高速公路和省高S23功东高速公路三条高速公路;有普通国道G213、G320。
铁路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现有轨道交通为贵昆铁路及东川铁路支线寻甸境内段。贵昆铁路为国铁Ⅰ级铁路,由塘子街道过境寻甸,并在小新街设有五等站
寻甸站。东川铁路支线起于寻甸县塘子站,经寻甸县城、天生桥、功山火车站向北进入东川,塘子火车站、寻甸火车站、天生桥站为四等站。
航运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内河段主要为天然河道,航道等级低,尚无港口、码头设施,船舶均停靠天然岸坡,现不具备大型船舶通航能力。
公共交通
截至2023年末,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有客运企业3家,二级客运站1个,农村客运站12个、招呼站144个;拥有市际班线4条,客运车辆12辆,城乡公交线路86条(县际35条、县内51条),公交车332辆,出租汽车90辆,乡镇(街道)公交覆盖率100%。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实施省、市、县科普项目8个,其中,省级项目3个,市级项目2个,县级项目3个。开展“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等各类科普宣传活动9场次,发放各类科普宣传材料近1万份(册)。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户。
教育事业
2023年,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8%,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105.2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10%。
截至2023年末,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共有学校390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初级中学1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154所;幼儿园210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有专任教师5647人,其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920人;普通初中专任教师1548人;小学专任教师2285人;幼儿园专任教师805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54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35人。
截至2023年末,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在校学生81503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2080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6412人;小学在校学生3488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7004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979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43人。
体育事业
2023年,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承办昆明市第七届运动会,并获青少年组团体总分第四名、成年组第一名;10月15日—21日,寻甸代表团149名运动员参加昆明市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13个项目比赛,团体总分获第三名;组队参加昆明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获全市第三名。县运动员在杭州亚残运会获银牌3枚。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共有卫生机构296个,其中:医院1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75个(含卫生院15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实有病床床位3516张,卫生技术人员397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05人,注册护士1587人。婴儿死亡率7.19‰,孕产妇死亡率为18.45/10万。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1956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1800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8089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00585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941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1381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9584人。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丹桂村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
丹桂村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位于柯渡镇丹桂村委会丹桂村195号。旧址文物主体建筑,由“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毛泽东等中央首长驻地旧址”两部分构成,前者为典型的传统四合院院落,后者为一栋一进两院的四合院落和三间两层楼的广式阁楼组成,具有典型的云南民居“一颗印”形制。旧址区域保存完好,总建筑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2013年,丹桂村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与金沙江皎平渡口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俗习惯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土掌房是彝族独特的民居建筑。彝族的“土掌房”与藏式石楼非常相似,一样的平顶,一样的厚实。所不同的,是它的墙体以泥土为料,修建时失用夹板固定,填土夯实逐层加高后形成土墙(即所谓“干打垒”)。平顶的制作也与石楼相似,也具备晒场的功能。土掌房分布在滇中及滇东南一带。这一带土质细腻,干湿适中,为土掌房的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条件。
彝族住房多为三间或五间。正中一间为堂屋,是家庭成员聚会之所,亦为接待客人之所。靠墙壁左侧,设一火塘,火塘边立石三块成鼎状,锅支其上,称为“锅庄”。锅庄严禁人踩踏跨越,否则认为不吉。锅庄上方,以蔑索吊一长方形木架,上铺竹条,作烘烤野兽干肉或蒜头、花椒、辣子之用。火塘用以煮饭、烧茶、取暖和照明。彝族一家老幼,常围火塘而坐,叙天伦之乐,火塘成为彝族传递文化的场所。一般彝族人家,则在火塘边铺一草席,身裹披毡而眠。
逢年过节,或贵客登门,主人要杀鸡宰羊甚至杀猪待客。同时,他们杀牲不用刀,杀鸡鸭用手捏死,杀羊、猪则用木棒等捶击头部,于是俗称“打牲”,或曰“打羊”“打猪”。有趣的是,宰杀之前,主人要请客人先验看牲畜,以示主人的城意和对客人的尊敬。烹煮时,主人把剁成拳头大小的肉块下锅炖煮。吃起来又鲜又香,十分可口。因肉块似砣,又因用手托着吃,故曰“砣砣肉”。
彝民嗜酒,男女老少皆能饮酒,他们喝酒时,常先把酒倒进大碗里,你喝一口递给我,我啜一口传给他,大家依次轮流喝着这一碗酒。于是,人称彝家这种喝酒方式为“转转酒”。
彝族的婚恋奇特而有趣,最有趣的是,举行过“换裙礼”的少女,方可在“玩场”中与心上人结交恋爱,以及媒人说亲和吃酒定亲、让新娘挨饿、亲朋通宵哭嫁、向迎亲者泼水、抢背新娘、洞房博斗等传统婚俗。
少女换裙带礼:彝族姑娘进入成年时(一般多在15岁),依俗要举行隆重的“换裙礼”。换裙礼仪式上,姑娘要让姐妹们把她原来的单辫子改梳成双辫子,盘于头顶。还要把原先佩带两耳的白坠片或穿耳旧线扯下,换上红玛瑙似的珊瑚珠或银光闪闪的耳坠,以示吉祥。最后,姑娘脱去原先的红白两色童裙,换上绣了花边的上衣和黑、蓝、黄、白等五彩相间的有褶拖地长裙。换上新裙后,姑娘便可到“玩场”跳舞唱歌,参加社交活动,开始寻找自己的心上人了。
背新娘:按照彝家俗规,新娘出阁时,双脚不得落地沾土,否则便有子嗣不蕃之虞,须由接亲的小伙子来背新娘,并扶她上马。迎娶归途上还有种种规矩:倘山高路窄无法骑马时,须由接亲的小伙子轮流背负新娘而行;过河涉水,更得由人背过河,新娘的绣花鞋万万不能沾水。
洞房里的打斗:“按照彝族习俗,洞房之夜,新娘如果不反抗搏斗,将被人嘲笑:“这是不会反抗的女人!”据说,他们日后生下的孩子,祖先将不予承认,死后还进不了“阴间”呢!因此,待宴客散去,洞房里的一对新人,还有一番打闹搏斗。他们摔摔打打,撕衣抓脸,从洞房里传出来的砰砰之声,震得四邻皆闻。
彝族热情好客。他们宴客时,往往只有男主人陪客,或让客人先吃,女主人等客人吃完了才吃。所以,作客彝家,切不可把酒菜都吃光了。同时,就餐后告辞时,客人要赠送一些礼物或留下一些钱,以示答谢。
节庆活动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内各民族既保留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又吸收了其他民族优秀的风俗习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在寻甸,依托各民族传统民俗,每年都要举办回族的“开斋节”“落灯节”;彝族的“火把节 “立秋节”;苗族的“花山节”等民族节庆活动。
开斋节
每年六月中旬左右,为寻甸回族的传统民族节日开斋节,为期三天。开斋节这天,回族同胞穿上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赠礼品,家家户户炸油香,举行规模较大的集体聚餐。富裕的人家还会行“开斋捐”,赈济贫困人家。攒言子、烤罐罐茶和传油香,是开斋节上必不可少的回族传统活动。
火把节
“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漫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照彝族的习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腾起一团绚丽的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老辈撒,是尊敬,祝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是爱抚,祝愿吉利;同辈互撒,是亲密友爱;青年男女互撒,则是恋爱的开始。
花山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苗族的花山节。这一天,是苗族青年男女广交朋友、谈情说爱的日子,也是纪念、歌颂苗族祖先摆脱战争、寻求和平的节日,同时也祈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苗族同胞吹响芦笙,载歌载舞,同时举行爬花杆、射花驽、抢花蛋、打驼螺、磨担秋等苗族传统体育项目。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3年末,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4个,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昆明凤龙湾旅游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3个(昆明寻甸星河温泉旅游小镇景区、昆明寻甸柯渡红军长征纪念馆景区、寻甸一丘田生态农庄);创成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塘子街道钟灵社区),市级乡村旅游示范带1条(星河温泉小镇—一丘田生态农庄—凤龙湾景区—石板河景区),云南省乡村健康旅游目的地2个(凤龙湾小镇、柯渡镇丹桂村)。
主要景点
昆明凤龙湾旅游景区
昆明凤龙湾旅游景区位于昆明市寻甸县塘子镇,凤龙湾,按照当地苗语的解释,意为在母亲关爱下的幸福家园。景区全长15千米,蜿蜒流长,曲折迂回,形成了上百个神奇的景观。可乘快艇过龙门峡、叠水峡、莲花岛、峰岩洞、游石板河风情园。2022年,寻甸凤龙湾景区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昆明寻甸星河温泉旅游小镇景区
昆明寻甸星河温泉旅游小镇景区位于昆明市寻甸县塘子街道牛栏江畔,小镇占地1000亩,设有约20000平方米生态景观广场、800米长美国小镇休闲步行街、水景别墅200栋、温泉国际大饭店、宴会厅、多功能会议中心、温泉SPA水疗中心、室外温泉泡池100个、水上娱乐中心等。“汤天下”温泉SPA水疗中心设有101个室内、外各色泡池及干湿蒸桑拿房。2013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昆明寻甸柯渡红军长征纪念馆景区
昆明寻甸柯渡红军长征纪念馆景区位于昆明市寻甸县柯渡镇丹桂村,主体建筑由“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中央红军领导人驻地旧址”两部分构成,为晚清时期合院式结构,是典型的“一颗印”建筑风格。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主要包括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壮丽史诗,巍峨丰碑”主题陈列展厅、中央红军领导人驻地旧址。馆内四个展厅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化展览手段,向观众展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央红军总部建制”“中央红军长征过寻甸”“红二、六军团长征过寻甸”的史实,陈列着红军长征过云南使用过的生活用品、武器、文献资料等实物。
地方特产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地方特色产品主要有牛干巴、板栗、蜂蜜、松茸、松茸酒、白芸豆、烧牛肉、野生菌牛干巴罐头、油淋干巴等。
荣誉称号
2018年12月,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入选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2020年6月30日,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为2019年国家卫生县城。
2022年5月9日,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入选第五届云南省文明城市候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