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县,隶属河南省开封市,地处河南省中部、开封市西南部、豫西向豫东平原过渡的边沿,东邻通许县、扶沟县,南与鄢陵县、长葛市接壤,西与新郑市交界,北与祥符区、中牟县相连;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总面积1100平方千米。截至2025年1月,尉氏县辖1个街道、9个镇、5个乡,县人民政府驻两湖街道鱼市街11号。截至2023年末,尉氏县常住人口73.73万人。
历史沿革
战国时,魏惠王建都大梁(今开封市),尉氏属之。
秦始皇三年(前219年),置尉氏县,属三川郡。
汉承秦制,元狩元年(前122年),分三川郡立治陈留郡,尉氏属之。建武元年(25年),尉氏县因户不满三千降为陵树乡。
三国时,尉氏属魏地,仍叫陵树乡,为兖州陈留郡所辖。
西晋时,尉氏隶属兖州陈留国。惠帝末年,中原乱,兖州沦没于十六国后赵,改陈留国为建昌郡,属洛州。西晋,亡后,豪门贵族及部分流民南渡。东晋为控制流民,在南方侨置与北方同名的州,郡、县。隆安元年(307年),改棠邑郡(今江苏六合县)为秦郡,将所属棠邑县改置尉氏县。
南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平邱并入尉氏(南)。元徽元年(473年),分秦郡置新昌郡,尉氏属之。升明三年(479年),齐王箫道成置齐郡,领秦、尉氏等县。北魏太延五年(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在河南设14州、35郡,尉氏属梁州陈留郡。兴安元年(455年),尉氏并入苑陵(故城在今新郑北)。太安三年(457年),分苑陵置尉氏。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分陈留郡置开封郡,尉氏归梁州开封郡,后齐又废尉氏入苑陵。
隋开皇四年(584年)。废侨置尉氏县,置六合县。隋开皇六年(586年),分苑陵复置尉氏,归颍川郡。
唐武德二年(619年),隋遗将王世充僭位称帝,于尉氏置尉州。武德四年(621年),唐军平王世充,改尉州为洧州,领尉氏、扶沟、鄢陵等七县,属河南道汴州总管府。贞观元年(627年),废洧州,尉氏属河南汴州陈留郡。
五代时期,后梁,都汴梁。尉氏属东都开封府。后唐都洛阳,尉氏属汴州宣武军。后晋、后周、后汉均都汴粱,尉氏属东京开封府。
北宋,行政区划是路辖州、府、军,尉氏归京畿路开封府。
金袭宋制,尉氏属南京(今开封市)开封府。兴定二年(1218年)4月,析尉氏之宋楼镇(今洧川南十里处故县)置洧川县。
元朝,在河南设路、府、州。尉氏属汴梁路总管府。
明朝,尉氏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开封府。
清朝,尉氏隶河南省开封府。
民国,废州、府、设道。尉氏初属河南省都督府豫东道,河南省长公署开封道,后直属河南省政府。民国十七年(1928年),省下设行政区,尉氏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治所在郑州)。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16日,成立陈留行政专员公署,尉氏属之。5月10日,成立河南省人民政府,下辖开封、郑州二市和陕州、洛阳、郑州、陈留、商丘、淮阳、潢川、确山、许昌、南阳十专区,尉氏属河南省人民政府陈留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尉氏仍属河南省陈留专区。1952年7月,陈留专区并入郑州专区(专署设荥阳),尉氏为郑州专区所辖。
1954年10月,省府由汴迁郑,郑州专区更名为开封专区,尉氏属之。
1983年9月1日,开封专区撤销,尉氏隶属开封市。
行政区划
2022年,尉氏县的岗李乡、大马乡划归新郑市。在不改变行政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将大营镇(不含新尉工业园)、洧川镇划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代管经济、社会等事务。
截至2025年1月,尉氏县辖1个街道、9个镇、5个乡:
两湖街道、
朱曲镇、
蔡庄镇、
永兴镇、
张市镇、
十八里镇、
水坡镇、
庄头镇、
大营镇、
洧川镇(注:
大营镇(不含新尉工业园)、
洧川镇交给郑州航空港区代管。)、
邢庄乡、
门楼任乡、
大桥乡、
南曹乡、
小陈乡 ,县人民政府驻尉氏县两湖街道鱼市街1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尉氏县地处河南省中部、开封市西南部、豫西向豫东平原过渡的边沿,介于东经114°18′~114°38′、北纬34°15′~34°34′之间,东邻
通许县、
扶沟县,南与
鄢陵县、
长葛市接壤,西与
新郑市交界,北与
祥符区、
中牟县相连。南北长40.77千米,东西宽43.76千米,县域面积110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尉氏县地质结构复杂,形迹大多隐伏在巨大的沉积层下,地表形迹不明显。地层发育深厚,前新生界均被深厚的新生界沉积所覆盖。全县境内地形有三大类型,即:西北部岗岭沙丘、西南部高而平坦平原、中东部低洼平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气候
尉氏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少雨多风,夏季热而多雨,秋季温凉气爽,冬季稀雪。年平均气温为14.0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44.8小时,无霜期为213天,年平均风速为2.5米/秒,年蒸发量为1495.9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2%。
水文
尉氏县域属淮河流域,境内大小河流30余条,主要有贾鲁河、双洎河、康沟河、尉扶河、卣邸沟和涡河,除贾鲁河常年有水外,其余均属季节性河流。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尉氏县地表水多年径流深60~80毫米,平均年径流量为9429.5万立方米(不含引黄水量及贾鲁河径流量)。降雨量的70%集中在汛期,多形成地面径流,地表水很少被利用。年蒸发1610毫米。地下水丰富,埋藏浅、出水量大,水质除朱曲镇中部、杜公河以南约20平方千米地区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含氟量较大,造成11个村近2000人和20000亩耕地无法饮用或灌溉外,其他都适宜农作物灌溉和人蓄饮用。
生物资源
尉氏县粮食类有小麦、大麦、玉米、水稻、高粱、谷子、秫子、荞麦、大豆、绿豆、小豆、豌豆、红薯、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油菜、向日葵、蓖麻等;绿肥有草苜蓿、田菁等;瓜菜有西瓜、冬瓜、南瓜、甜瓜、苦瓜、黄瓜、丝瓜、旬瓜、大葱、大蒜、韭菜、白菜、白萝卜、红萝卜、芸豆、西红柿、豆角等,此外还有苇、藕及药材20余种。树木有35科、56属、105种,其中用材树种有泡桐、杨类、榆、柳、槐、椿、楝等;灌木有穗槐、荆条、白腊等;经济树种有苹果、枣、柿、桃、梨、杏、葡萄、花椒、樱桃、香椿等。家畜、家禽有牛、马、驴、骡、猪、羊、鸡、鸭、鹅、兔、貂等。
野生动物有兔、黄鼠狼、刺猬、青蛙、蛇等。水生动物有鱼类(包括鲢、鲤、草、鲫、鲶等)、鳖、虾、蚌等。
矿产资源
尉氏县矿产资源主要分为煤炭、页岩气、地热水。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洧川、岗李、邢庄等乡镇,全县煤炭储量约为10亿吨。页岩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庄头、张市等两个乡镇,储量大约为110亿方。页岩气是指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居民燃气、城市供热、发电、汽车燃料和化工生产等,用途广泛。页岩气生产过程中一般无需排水、生产周期长,一般为30年—50年,勘探开发成功率高,具有较高的工业经济价值。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尉氏县常住人口为839809人。
截至2023年末,尉氏县常住人口73.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3.3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5.20%,比上年末提高0.8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5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19‰;死亡人口0.62万人,人口死亡率为8.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2‰。
民族构成
尉氏县境内共有19个民族,除汉族外,有回、藏、蒙古、苗、彝、壮、布依、朝鲜、满、瑶、白、傣、佤、水、景颇、土、侗、哈尼族。
经济
综述
2023年,尉氏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55.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15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219.62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176.34亿元,下降1.1%。三次产业结构为13.0:48.3:38.7,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0.1%、104.4%和-34.5%,分别拉动GDP增长0.4、1.2和-0.4个百分点。全县人均生产总值61731元,比上年增长7.3%。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尉氏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23.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5%;第二产业投资下降5.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2.7%。全年全县民间投资下降8.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3.4%。工业投资下降5.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8.3%。全年全县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41个,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52.9%。
2023年,尉氏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0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9.37亿元。
居民收支
2023年,尉氏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62元,比上年增长4.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45元,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38元,增长6.9%。按收入来源分,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0609元,增长13.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41.7%;人均经营净收入8961元,下降1.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35.2%;人均财产净收入1080元,下降30.0%,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4.2%;人均转移净收入4813元,增长12.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9%。
2023年,尉氏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759元,比上年增长0.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932元,下降13.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182元,增长15.1%。
第一产业
2023年,尉氏县粮食种植面积145.09万亩,比上年减少17.97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87.42万亩,减少11.00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5.85万亩,减少14.24万亩;棉花种植面积0.63万亩,减少0.5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1.51万亩,减少6.07万亩。
2023年,尉氏县粮食产量56.25万吨,比上年减少9.75万吨,减产14.8%。其中,夏粮产量35.70万吨,减少7.83万吨,减产18.0%;秋粮产量20.54万吨,减少1.93万吨,减产8.6%。小麦产量35.70万吨,减少7.83万吨,减产18.0%;玉米产量18.20万吨,减少1.94万吨,减产9.6%。
2023年,尉氏县棉花产量0.05万吨,比上年减少0.04万吨,减产45.6%。油料产量8.63万吨,减少4.52万吨,减产34.4%,其中花生产量8.60万吨,减少4.51万吨,减产34.4%。蔬菜产量63.44万吨,减少20.44万吨,减产24.4%;瓜果类产量35.53万吨,减少3.27万吨,减产8.4%。
2023年,尉氏县猪牛羊禽肉总产量9.50万吨,比上年减少0.31万吨,下降3.2%;禽蛋产量6.61万吨,减少1.06万吨,下降13.8%,牛奶产量2.16万吨,减少0.16万吨,下降6.9%;年末生猪存栏64.23万头,比上年末下降5.8%;全年生猪出栏88.79万头,比上年下降4.1%。
第二产业
2023年,尉氏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1%。分门类看,制造业下降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5.2%。分重点产业看,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下降14.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6.3%;高成长产业增加值下降8.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1.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下降9.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0.6%。
2023年,尉氏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10.1%,利润总额下降18.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收入增长49.7%,集体控股企业营业收入增长53.3%,私人控股企业营业收入下降10.7%,港澳台商投资控股企业营业收入下降6.6%,外商控股企业营业收入增长6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减少6.5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6.0%,比上年末提高1.8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尉氏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47亿元,比上年增长4.8%。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106.63亿元,增长0.7%;乡村零售额20.84亿元,增长32.7%。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7.56亿元,增长7.1%;零售业零售额101.15亿元,增长4.9%;住宿业零售额2.17亿元,增长176.3%;餐饮业零售额6.58亿元,减少17.6%。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饮料类比上年增长1.9%,家具类下降16.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74.4%,日用品类增长25.5%,烟酒类增长15.5%,石油及制品类下降24.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9%,粮油食品类下降15.6%,汽车类增长64.6%。
对外经济
2023年,尉氏县累计进出口总值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出口总值8.66亿元,增长10.6%;进口总值0.13亿元,增长0.1%。全年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个,外资企业资本金71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0%。
服务业
2023年,尉氏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41.0%,利润总额下降49.2%。全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176.27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4.97亿元,增长3.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6.74亿元,下降15.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58亿元,增长3.2%;金融业增加值9.74亿元,增长10.2%;房地产业增加值22.50亿元,增长2.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2.71亿元,下降20.3%;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43.44亿元,下降2.2%;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增加值12.20亿元,减少0.7%;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5.00亿元,增长2.1%。
2023年,尉氏县邮政业务收入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邮政业务总量38.68万标准量,比上年增长31.3%。邮政函件业务7.07万件,包裹业务1.07万件,快递业务量386.75万件。
金融
截至2023年末,尉氏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13.8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46.52亿元,比年初增长13.3%。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98.0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3%。
交通运输
尉氏县城北距开封市46千米,西北距省会郑州74千米,东北距首都北京657千米,西距京广铁路和郑州区新郑国际机场42千米。境域内公路四通八达,日(照)南(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永(城)灵(宝)、开(封)许(昌)省道交会县城,北距陇海铁路45千米,西距京广铁路42千米,新郑国际机场40千米。
2023年,尉氏县完成客运量22.36万人,比上年增长125.2%;客运周转量947.29万人千米,增长195.6%。完成公路货运量22.88万吨,比上年增长49.2%;公路货运周转量9153.36万吨千米,增长3111.7%。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尉氏县普通高中招生9941人,在校生28849人,毕业生6099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955人,在校生2585人,毕业生607人。普通初级中学招生12999人,在校生40100人,毕业生12413人。小学招生9450人,在校生69343人,毕业生13404人。特殊教育聋哑学校招生7人,在校生205人,毕业生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4625人。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末,尉氏县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8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签订技术合同47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19亿元。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项,其中,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全县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43家。
文化事业
2023年,尉氏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尉氏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8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13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控中心1个,开放床位3516张。系统登记全县医疗卫生技术人员495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122人。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尉氏,春秋时为郑国别狱,因狱官郑大夫尉氏采食于此,故名。
文保
截至2023年,尉氏县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文物保护单位9处。
尉氏兴国寺塔
尉氏兴国寺塔俗名东关塔,位于尉氏县城东关原兴国寺内。建于宋太平兴国年间(976年~984年),原属兴国寺之舍利塔。该塔位于原兴国寺西南隅,为重檐楼阁式砖塔,塔身内外均用青砖砌筑,六角,八层。塔身现高29.53米。1963年6月,尉氏兴国寺塔被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青霞故居
刘青霞故居由位于开封市刘家胡同的刘家宅院和尉氏县县城中心的师古堂(东院)、刘家西院共同构成。刘家宅院于1992年4月和2000年9月曾被公布为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刘青霞故居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阮籍啸台
阮籍啸台,又叫阮籍台,是晋代阮籍舒啸处。遗址现在尉氏县小东门南城墙上,东邻城壕,西濒湖水,南北皆为干部家属住宅。现在啸台呈不规则圆形,直径约为23米,高约10米,上有平台直径约9米。1957年,经县人委公布,啸台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尉氏县人民政府又把啸台重新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划定了保护范围。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紫铜钟
紫铜钟又名宋铜钟,原挂县城东关太平兴国寺内,与太平兴国寺塔同为该寺重要设施和组成部分。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岁次已亥十一月二十八日铸,咸平三年四月十七日悬挂。铜钟身高五尺五寸,围一丈一尺,厚二寸五分,八齿。形式浑厚,工艺精良。1956年,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铜钟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尉氏县共有省级非遗项目5项,市级33项,县级35项,省、市、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44人。
洧川豆腐制作技艺
洧川豆腐产于洧川镇,清代就享有盛名,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尉氏县城西南的洧川镇及周边地区。洧川豆腐制作采用传统手工操作方法,工艺流程科学严谨,使用的工具多达十余种,以尉氏县土特产“尉青豆”为原料,用水是清澈、凉滑的优质地下水,终年水源不绝,且无污染。经过选料、浸泡、磨浆、萃取、煮浆、点浆、压制等流程。制作出的豆腐表面呈琥珀色,刀口纯白,质地坚硬,手拿斤把块往地上摔,不出水,不毛边,不变形,可用秤钩挂,也可用麻绳穿提,放到锅里炖不变形,煮不化,越炖越香。2009年,洧川豆腐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翟氏唢呐技艺
翟氏唢呐技艺是集文学、音乐、演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翟氏唢呐的表演技巧独特,舌工讲究双吐、三吐、反吐、正吐等技巧。2015年9月10日,翟氏唢呐入选河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景名胜
尉氏焦裕禄事迹展览馆
尉氏焦裕禄事迹展览馆位于原中共尉氏县委办公旧址(县西大街中段),焦裕禄同志曾经两度在尉氏工作,时间长达6年。展览馆筹建于2014年,建筑面积约5000余平方米,共设“焦裕禄生平回顾”、“两赴尉氏”、“精神永存”、“追忆英雄”四大部分。 2014年被焦裕禄干部学院列为现场教学点,是河南省家风家教基地。
尉氏县方志馆
尉氏县方志馆,于2016年5月份开始建设,12月22日开馆。位于辛亥女杰刘青霞故居中,上下两层共1000余平方米,在故居内院开设尉氏县地情研究中心(资政堂),基础设施和装修设计投资计100万余元。全面讲述古老尉氏、活力尉氏、和谐尉氏、美丽尉氏,促进尉氏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平台。
荣誉称号
2019年8月,尉氏县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20年,尉氏县入选中国医疗服务百佳县市。
2020年11月25日,尉氏县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公布的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月18日,尉氏县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10月,尉氏县获2021 年河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
2022年3月,尉氏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
2022年4月8日,尉氏县入选河南省教育厅拟确定该县为2022年“国培计划”项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