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太忠(1918年12月25日—1998年7月24日),男,河南信阳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中共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原委员。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8年12月25日,尤太忠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砖桥乡陈岗村尤岗一个农民家庭。尤太忠10岁丧父,为维持全家生计,小小年纪便挑起家里重担,上山砍柴,给地主放牛、打草。
1928年7月下旬,红军第十一军31师在河南光山南部柴山保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8月,成立光山县苏维埃政府,建立起了童子团、赤卫军、游击队、独立团等武装组织。红军开始进行土地革命,将地主垄断的土地和财富,分给村里贫穷、无依无靠的家庭,尤太忠家就是其中一个。年少的尤太忠认识到红军是为穷苦大众服务的,由此萌生了参加革命的念头。
土地革命时期
1930年春,尤太忠到八里畈参加了红军儿童团。1931年1月,加入光山县游击队第4大队,任大队部勤务员。8月,光山县游击队第4大队改编为光山县独立团第3营。1932年8月,独立团改编为
红四方面军第10师29团,尤太忠在29团第2营6连当战士。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实行战略转移。尤太忠所在的第10师29团和其他兄弟部队一起越过
平汉铁路(今北京至汉口),经鄂北、豫西,于11月到达陕南地区。一路上,国民党军前阻后追,尤太忠跟随部队边打边走。12月,部队翻越巴山,进入四川北部,随即占领通江、南江、巴中三县,创建
川陕苏区。3个多月的行军作战,使尤太忠进一步磨练了意志,提高了思想觉悟,为以后漫长的革命征途奠定了基础。
1933年6月,尤太忠任司号员。8月,参加四川广元县柳林子战斗,战斗中,尤太忠用军号准确传达战斗信号和指令,受到连、营领导的表扬。战斗结束后,尤太忠所在的第29团改编为红三十一军第93师279团。11月,尤太忠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调至第2营营部任司号员。
1934年1月,尤太忠改任营部通讯班班长。6月,任第6连排长,并转为
中国共产党党员。8月,尤太忠在四川巴州青岗渡战斗中,带领全排战士冲锋陷阵,先后三次负伤。第一次负伤仍坚持战斗,打退了国民党军多次进攻;第二次负伤后还是不下火线;第三次负重伤仍硬撑着继续战斗,后来在连、营领导强令下被抬下战场,送往野战医院治疗两个多月。
1935年1月,尤太忠调任第279团2营5连政治指导员。3月,被选送至
红军大学政治连学习。1936年1月,尤太忠任第2营代理教导员。之后调至第93师政治部任青年干事。10月,随红四方面军部队长征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红二方面军胜利会师。
抗日战争时期
“
七七事变”后,尤太忠任
八路军第一二九师386旅772团12连指导员。1937年9月底,随刘伯承、徐向前率领的129师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386旅在旅长
陈赓指挥下,在山西正太路以南地区开游击战争,期间,尤太忠带领12连参加了
七亘村伏击战、反“六路围攻”作战,积累了战斗经验。12月,尤太忠任特务连指导员。
1938年11月,尤太忠升任第772团3营营长。1940年1月,
蒋介石、
阎锡山勾结日伪,向太岳根据地进攻,妄图消灭决死队第一纵队。尤太忠所在386旅奉命由太行山开赴太岳,遏止蒋、阎进攻;6月,尤太忠在粉碎阎部61军向安泽县进攻的战斗中再次负伤;8月,尤太忠随部队返回太行,投入“
百团大战”。在攻克榆社县城的战斗中,尤太忠所部担任主攻,与兄弟部队一道歼灭日军一个中队,被八路军129师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1941年2月,尤太忠晋升第386旅17团副团长。同年秋,协助团政治委员
高德西率第17团移驻屯留、高平地区整训。1943年5月,进入太岳军区党校学习。1944年3月,尤太忠从太岳军区党校毕业,返回第17团任团长。6月,任冀豫联防区三分区司令员兼17团团长。在开辟新区的过程中,尤太忠率部粉碎日军多次“扫荡”和土顽武装的袭扰,在山西阳城、绛县、冀城、沁水及河南济源、孟县等地建立抗日根椐地。1944年4月、9月,尤太忠率部参加129师发起的两次
青浮战役,与兄弟部队全歼
阎锡山第61军所属第72师与第19军一部4000余人。
1945年4月,太岳军区在春季攻势作战中,以第四、第二军分区近4个团兵力及地方武装发起豫北战役。尤太忠等率第17团参加合击杨庄、毛庄以东的小股伪军,直取济源西承留之伪军赵青山部,进而又攻歼西虢村伪军第 81团一部。此次战役共歼灭伪顽军2800余人,争取伪军反正、投诚1700余人,控制除
济源、
沁阳、
孟县3座县城以外的豫北广大地区。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9月至10月,太岳军区与友邻部队一起参加了
上党战役。战役发起后,尤太忠率部先后参加了夺城打援,追歼阎锡山所部逃窜的战斗。11月,太行军区部队组成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尤太忠先后任第17旅副旅长、第16旅副旅长。
1946年9月,
定陶战役中,尤太忠所部于大杨湖地区围歼国民党整编第3师,生擒敌师长
赵锡田。之后参加了河南滑县、山东巨(野)金(乡)鱼(台)等战役。
1947年4月,在攻克汤阴县城的战斗中,尤太忠率部全歼国民党暂编第3纵队,活提敌司令
孙殿英;5月,任16旅旅长;6月底,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
刘伯承、
邓小平指挥下,突破国民党军黄河防线,发起
鲁西南战役。在定陶歼灭国民党军153旅及地方武装4000余人,于羊山集地区围歼国民党整编第66师,歼敌9个半旅,共5.6万人,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的重点进攻;8月7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六纵担负掩护野战军指挥部和中原局领导机关任务;8月下旬,部队至河南汝河北岸时,遭到南岸的国民党军整编85师拦截,后有国民党十几个师的紧追,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六纵18旅抢占汝河南岸,尤太忠率两个团和旅直属队,扼守汝南埠大、小雷岗渡口,掩护大军过河,胜利完成掩护任务;12月,在坚持大别山斗争中,尤太忠抓住战机率部昼夜行军100多公里,歼灭盘踞在湖北广济县的国民党青年军203师1800余人。
1948年3月,根据刘伯承、邓小平部署,尤太忠率第16旅离开
大别山,进入平汉铁路郑州、确山段以西地区休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尤太忠仍任第16旅旅长;6月,在
襄樊战役中,尤太忠率部与兄弟部队一道,全歼守敌2.1万余人,活捉敌司令
康泽。在
淮海战役中,尤太忠率部参加了双堆集地区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
1949年2月,第16旅改番号为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12军34师,尤太忠任师长,之后率部完成强渡长江作战任务。
渡江战役后,尤太忠率部进军
四川、
贵州,追剿残敌。另率部参加
成都战役,全歼
胡宗南集团军,粉碎了蒋介石依托西南、卷土重来的企图。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50年1月,尤太忠率部进驻重庆,担任警备任务;12月,进入
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之后尤太忠接到返回第34师的命令,率部于1951年1月下旬抵达河北省深县磨头地区集结待命。
1951年3月12日,尤太忠率第34师从河北驻地出发,于23日夜跨过鸭绿江,夜行昼宿,连续18天夜行军,于4月10日进抵朝鲜谷山、伊川地区集结。到达集结地后,尤太忠受领作战任务,参加了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中追歼土耳其旅的战斗。5月16日,中朝军队发起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22日,上级指示尤太忠率第34师掩护主力向北撤退。至6月8日,尤太忠率第34师胜利完成掩护主力部队向北转移的任务移至谷山地区休整。11月,接替第67军进行金城防御作战。之后尤太忠率领部队参加了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完成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于1952年12月返回中国。
1953年,尤太忠在解放军第七文化速成中学学习。1954年4月,任第12军副军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得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57年至1960年,尤太忠奉调到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深造,在高等军事学院毕业后,于1960年9月调任第 27军副军长。1962年12月,升任第27军军长。期间,正值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尤太忠按照中央部署,组织部队搞好农副业生产。1963年,尤太忠率军参加了修建上海虹桥机场扩建任务。
1969年4月,尤太忠当选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1970年4月,调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71年1月下旬,任北京军区内蒙古前线指挥所司令员。5月,兼任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1973年8月,当选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1977年8月,当选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77年12月至1979年12月,任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委员会主席。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1月,尤太忠调任成都军区司令员。1982年10月,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9月,当选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7年11月,当选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任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1990年4月,尤太忠退出领导岗位。1998年7月22日,获得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人物逝世
1998年7月24日,尤太忠在广州逝世,享年80岁 ;8月3日,尤太忠的遗体火化后,骨灰按他的遗愿撒入大海。
个人生活
家庭情况
尤太忠年少时失去父亲,母亲陈氏依靠给地主纺花、织布养家糊口。尤太忠排行第三,上有哥哥和姐姐。
家庭成员
获奖记录
社会任职
人物轶事
拽马尾走长征
1935年,长征途中的某一天,
詹才芳见几个士兵抬着一个重病号欲弃之在草地上,他急忙下马询问怎么回事。战士答道:“他病得太重了,怕是活不成了。”詹才芳观察了一下,说:“不要扔,这么年轻,个子又大,扛机枪是把好手,你们给他一个马尾巴试试。”这个重病号就是尤太忠,享受拉马尾巴待遇后,尤太忠靠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奇迹般地活了下来,随大部队走出了草地。
爱憎分明
1959年冬,尤太忠得知母亲病重,随即返乡探望。当时浮夸风正烈,乡民骨瘦如柴,尤太忠心情极为沉重,至亲好友,每家送5元钱,200元全部发完。返回时,县长请尤太忠吃饭,作陪者皆为胖子,尤太忠大怒,拂袖而去。
克己奉公
1971年8月,尤太忠赴内蒙古边防视察,由东而西,行程数千公里,途经地点有洛现苏木、
鄂尔多斯草原、
东乌珠穆沁旗、霍尔谢博科尔、西牙拉霍多加、哈沙特等。每到一地,尤太忠指示,按标准吃饭,离开时,又指示,按标准交费。
“文革”中某日,周总理于中南海找尤太忠谈话,并设宴招待,尤太忠饮茅台酒三杯,返回后不到三日,接到中央接待办信函:某月某日,尤太忠同志,喝茅台酒三杯,需付酒费0.6元。尤太忠接信后急寄酒费,深感愧疚。
战友情谊
1974年初,邓小平复出后由江西回到北京,尤太忠闻讯随
苏振华、
李达两位将军前往探视。尤太忠见到邓小平立正、敬礼,还像战争年代一样。邓小平笑着问:“你怎么敢来?”尤太忠回答:“您永远是我的老政委。”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像尤太忠那样讲义气、重友情,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有高尚的人格。
心系家乡
20世纪70年代末,某次,时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尤太忠陪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彭真到贵州考察工作。期间,彭真得知尤太忠的籍贯是河南光山时,赞许道:那里可是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一块红色的土地呵。尤太忠称,家乡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几万人的生命,但还不属于苏区县。之后尤太忠恳请请彭真向中央领导同志汇报老根据地人民的愿望与要求,彭真爽快地答应了。之后,尤太忠利用各种机会为家乡申报苏区县做宣传,使光山县申请苏区县的报告很快获得批准。
1992年,国家
京九铁路工程启动,尤太忠得知信息后,联系信阳籍其他7位老将军
李德生、
万海峰、
郑维山、
高厚良、
陈明义、
曹思明、
潘焱,联合向中央领导上书,恳请中央在修建京九铁路阜九段的设计和筹资上,照顾河南,照顾信阳老区。随后,几位老将军又联名给具体负责此项工程的领导同志写信,陈述上述意见。后来中央在修建京九铁路时,充分考虑了几位老将军的意见,不仅跨越了淮滨、潢川、光山、新县4个县,而且在经费上也给予了适当优惠。
人物评价
尤太忠是一员战将,有功之臣。(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邓小平 评)
“品在竹之间,格在梅以上”,此为将军品格之真实写照,将军之品格,高洁韵同修竹,孤清操比寒梅。(《
解放军文艺》 评)
尤太忠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抗日战争中以勇猛著称,指挥作战干脆利落、当机立断,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新中国的军队建设贡献了很多力量,为治国安邦出谋划策,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评)
后世纪念
相关图书
纪念旧居
尤太忠旧居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砖桥镇陈岗村,故居有砖木结构二进,共10余间房子,坐北朝南,为一四合院建筑,房屋保存基本完好,设有尤太忠将军生平事迹展览。
诞辰纪念
2018年12月29日上午,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在砖桥镇举行尤太忠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仪式。尤太忠亲属、尤太忠生前秘书等一行5人,以及光山县部分领导干部,砖桥镇部分干部群众代表参加了纪念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