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子虔,生卒年不详,渤海(今山东省阳信)人。历北齐、北周至隋,隋文帝时受诏出仕,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展子虔以擅长绘画而著名于画史,更以传世之《游春图》而名标百代,成为晋唐间艺术传承之津梁、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
人物简介
展子虔,渤海人。据“
历代名画记”所载,经历北齐、北周,到了隋代,为
隋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
展子虔所处的隋代(公元581~617年)虽然社会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长期的战乱与摧残,但在隋初短时的统一局面下,经济、文化还可说是欣欣向荣。所以在隋文帝统治的二十多年间,一般来说,人民大都过着和平富足的生活,这对当时的艺术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隋初曾招收散布在各地的画家,并给画家以适当的职位。展子虔也就在北周亡后为隋文帝所召,从江南来到了长安。
当他应召初入京都长安时,名画家
董伯仁也正为隋文帝所召,从河北来到了京都。当时的董伯仁,还不了解展子虔在艺术上的真正成就,对他存着轻视的态度。可是到了后来,董伯仁非但改变了对展子虔的看法,反而来学习展子虔的长处了。
隋初,隋文帝大力提倡佛教,所以隋代虽然只有三十多年,但在佛教壁画方面,继南北朝以后,又有相当的昌盛。全国各地的大
寺院,几乎都绘有壁画。因而有名的画家,也就辗转各地,为寺院画佛教壁画。据《
贞观公私画史》与《历代名画记》所载,展子虔壁画遗留至唐代的不算少。展子虔在东都(洛阳)龙兴寺西禅院东头,画了《八国王分舍利图》;还在长安的光明寺、灵宝寺、云华寺等处作过壁画,也来到江都(扬州)东安寺作画,以至向南到了
浙西诸处进行壁画创作。从他所作壁画的分布地区来看,他的足迹差不多遍及了大江南北,可见当时壁画的盛行,也说明了展子虔在创作上的
活动范围。
人物评价
唐代
唐宋画史对展子虔的评价很高,如“尤擅楼阁”,人物画“可为唐画之祖”。唐代
李嗣真评价展子虔“天生纵任,亡所祖述”。彦悰在书中对展子虔的山水画进行了高度评价:“触物为情,备该绝妙,尤善楼阁人马,亦长远近山川,咫尺千里。”唐代
张彦远《历代名画录》记载:“其画山水,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二阎师于郑、张、杨、展(兼师于文毗,毗在隋朝)。”
使展子虔进入后人视线的是唐贞观三年(629)由
京兆大慈恩寺沙门彦悰撰写的《
后画录》。二百多年后的唐大中元年(847),唐朝艺术评论家、
书画收藏家
张彦远编写了《
历代名画记》一书,书中展子虔条下记载:“展子虔,渤海人。历
北齐、
北周、隋,在隋为
朝散大夫,
帐内都督。”后世关于展子虔的身世之说皆由此出。
宋代
米芾十分推崇展子虔的人物画说:“
李公麟家展子虔《朔方行》,小人物甚佳。”
邓椿《
画继》记载:
徽宗朝“宣和殿御阁有展子虔《四载图》,最为高品。上每爱玩,或终日不舍。但恨止有三图,其《水行》一图特补遗耳。一日中使至洛,忽闻洛中故家有之,亟告留守求观。既见,则愕曰:御阁中正欠此一图。登时进入。所谓天生神圣物,必有会合时也”。
《
宣和画谱》称赞他:“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
洛阳伽蓝记》前言中曾记载:“北魏时期佛教盛行,鲜卑统治者对于宏扬佛法不遗余力,营造佛寺岁无虚日。洛阳佛寺,由晋末的二十四所,急剧增加到一千多所,使洛阳城梵宇栉比,宝塔骈罗”。从唐《
贞观公私画史》《
历代名画记》的记载中可见展子虔是佛观寺画的名笔,他曾在
扬州灵宝寺、光明寺;洛阳云华寺、龙兴寺;长安定水寺、海觉寺;浙江甘露寺等古刹,绘制
佛教壁画。
元代
汤垕也在《
画鉴》中说展子虔“画人物
描法甚细,随以色晕开。余常见《故实人物》《山水》《人马》等图,又见《北齐后主幸晋阳宫图》,人物面部神采如生,意度俱足,下为唐画之祖”。并指出
吴道子“早年行笔差细”,“其敷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
艺术风格
笔墨技法
展子虔所绘人物全以细劲的线条勾描,纤如毫发,人物形态神采奕奕;其画山水,更是一丝不拘,画面显得柔美流畅;而所绘树叶,纵有勾笔、散点画法,却类似“个”、“介”字点法,似不成形,然显得朴拙古拗。那山顶坡脚的
点苔,劲健爽朗,显得浑朴谨拙;树木种类繁多,
运笔流畅,笔法
墨法有轻重变化,虽未用
皴法,却仍能看出山石树木的质感。
设色敷彩
展子虔擅画
青绿山水,其作品中山石树木虽然空勾无皴,然全以色渲染。山水以
青绿设色为主,山顶以青绿敷之,山脚则用
泥金;树叶设色,或以色染,或以色填,或点以白粉桃红,松树不写松针,直以深绿点之。全图在青绿设色的统一格调下,显得潋滟而生拙,丰富而单纯,富丽而古艳。就山水画的发展而言,《游春图》之类的作品出现,结束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稚拙阶段,而进入“青绿重彩,工细巧整”的
新阶段。
构图布局
展子虔作画讲究布局的巧妙性,以《
游春图》为例,右上部分绘有崇山峻岭,山峦起伏,数峰叠起;右下部绘有
土坡,低坡丛树,山路逶迤,既为崇山峻岭的下段延伸,又作为辅垫,使全图具有稳重感。左下部绘一低峦小山,与右上边山脉遥相呼应,形成对比;中间绘有大片水域,波光潋滟,湖天一色。一小船点缀其间,船内绘有三四人物,姿态不同,形态各异。
全图比例恰当,层次分明。这种以山水为主体,人物为点景,恰当配以殿阁舟桥,并开始注意客观物象之间的远近,高低、大小的一般关系,以及深度、层次、比例等透视关系的变化处理,使山水画创变得较为合乎现实生活的新格局,这正是隋朝山水画的特有表现形式。也正如《
后画录》所评述展子虔的山水“远近山川,咫尺千里”和《
宣和画谱》论展子虔的山水画 “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相合相成,浑然一体。
艺术成就
展子虔被后世誉为为“唐画之祖”。他在长安的定水寺、灵宝寺、崇圣寺,洛阳的天女寺、云花寺、龙兴寺,以及江都(扬州)的寺院创作壁画多幅。他曾辗转西安、洛阳、
永济、扬州及四川等地,领略大江南北山水之美,观赏各地画家名品真迹,承
魏晋南北朝绘画技法,开
隋唐山水画之新风。入隋前,他曾在江都东安寺与
张僧繇次子张儒童作壁画,入隋后又在洛阳天女寺、长安灵宝寺、崇圣寺等绘制佛教壁画。
展子虔创作题材涉猎广泛,工绘人物、山水、车马、楼阁及翎毛等,但他流传的作品则是一件名为《
游春图》的山水画。这一画名并不是他本人所题写,因为该画原本既无作者名款,也无作品名称,至
北宋晚期,
徽宗皇帝在其前
隔水处题签为“展子虔游春图”,元明清时期的鉴赏家因此也称其为《游春图》。尽管如此,也有学者认为它并非展子虔亲笔,而可能是五代或宋的摹本。但是多数学者认为此画是隋代的作品,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卷,在
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作品
游春图
现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
游春图》是展子虔的传世之作,也是现存的最早的
卷轴画。该画用青绿重着色法画贵族春游的情景,用笔细劲有力,设色浓丽鲜明。图中的山水“空勾无皴”,但远山上以花青作
苔点,已开点苔的先声。人马体小若豆,但刻划一丝不苟。此画已脱离了为山水为人物画背景的地位,独立成幅,反映了早期独立山水画的面貌。
授经图
《授经图》现藏于
台北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纵30.1厘米,横33.7厘米。唐朝张彦远评展子虔的此画:“细密精致而臻丽。”从这一幅《
授经图》中可以看出其刻画人物手法之高超。
其他画迹
展子虔的画迹有《长安车马人物图》《南郊图》《王世充象》《法华变》《朱买臣复水图》《北齐后主幸晋阳宫图》《维摩象》《石勒问道图》《北极巡海图》《弋猎图》《按鹰图》《
人骑图》《
人马图》《八国王分舍利》《授塔天王图》《摘瓜图》等分别著录于《
贞观公私画史》《
历代名画记》《
宣和画谱》。
后世纪念
传承画艺
为传承展子虔之画作,后世将展子虔代表作品著录于画史典籍中。从后世著录中可见展子虔画作的题材十分广泛。后人用三字经形式来赞誉展子虔的艺术才华:画山水,展子虔,游春图,春光艳;山青青,水蓝蓝,近尺尺,千里远。通幽径,
峰回转,小桥旁,绿树掩;妇人立,竹篱前,江南春,美无限。
后世
山水画家均热衷于临仿展子虔画作,自称展子虔门下者甚众。在现代画坛也引发了展子虔热,随着对《
游春图》研究的深入,很多画院以展子虔命名。
学者研究
《
宣和画谱》对展子虔的评语是“咫尺有千里趣”。明代鉴赏家
詹景凤曾仔细看过《游春图》,他认为:“其山着重青绿,山脚则用金泥,山上小林木以
赭石写干,以沉靛横点叶。大树则多钩勒,松不细写
松针,直以苦绿沉点。松身界两笔,直以赭石填染而不能松麟。人物直用粉点成后,加重色干上分衣折,船屋亦然。此殆开
青绿山水之源,似精而笔实草草。”我们从唐代的
金碧山水,可知展子虔的画法是为进一发展奠定了基础。及至
南宋的赵怕驹、
赵伯骕,勾皴设色,画法大备,青绿山水便达到了的境界。
他所画寺庙壁画众多,著名之处有:江都东安寺(后改为常乐寺)壁画(与张儒童合作)、长安灵宝寺(与
郑法士合作)壁画、长安光明夺(与
田僧亮、郑法士、
杨契丹合作)壁画、
洛阳天女寺和洛阳云花寺壁画,以及长安定水寺殿内东壁及前面门上所画三圆光,“皆突生壁”,“窗间菩萨亦妙”,长安崇圣寺东殿壁画和长安海觉寺双林塔西面壁画。他在龙兴寺所画《八国五分舍利》,即是一幅构图宏伟,情节丰富,人物众多的
大型壁画,展示了当时的时代风貌,生动传神而贴切生活。
展子虔当时为许多寺院创作的以宗教内容为题材的壁画,直到宋代,河中(今山西
永济)的古庙中还保存着他的作品《鬼拔河图》,赢得了不少诗人的吟咏和赞叹。
随着
传统文化的复苏,当代的学者们对展子虔也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以
徐邦达先生为代表的专家和学者们将展子虔的两幅传世作品《游春图》和《
授经图》作了详细的剖析和解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学术界的努力研究下,一代绘画宗师展子虔的艺术生涯变得清晰起来。有的画院以展子虔的名字命名,各地的博物馆和画院都有专门研究展子虔的课题。
人物争议
关于展子虔是哪里人,历史文献未有详细记载,当代
历史学家安作璋等主编的《齐鲁文化通史》中说: “展子虔,
阳信人。”
南开大学历史系
朱鼎荣教授,专长于中国古代
美术史研究与
古籍整理工作,他在其编纂的
《中国历代画家人名词典》中说:“展子虔,渤海(今阳信南)人。”
北京师范大学陈传席教授在
《中国画山文化》中说:“展子虔,渤海人。”
东南大学教授
张燕注释、编著的
《中国古代艺术论著研究》中又说:“展子虔:渤海(今河北
河间县)人。”《
美术报》主编叶三宝先生在其所著《监识游春图———国宝真伪之谜》序篇中说“展子虔,江南人,一说阳信(今属山东)人,一说渤海(今山东
滨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