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成立,挂靠在曲阜师范大学。几年来,儒学研究基地依托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依托山东省省级“十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专门史(思想史),整合有关研究力量,对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进行了积极的建设,对孔子、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研究方向与内容
孔子与早期儒学研究
“十五”以来本研究方向的发展及取得的主要成果: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0项,横向课题5项,相关获奖科研成果20余项。本研究方向构建了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老中青相结合的稳定研究群体。经过多年的发展,本方向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学术地位:
本方向编辑出版的《
孔子资料汇编》和《孔子弟子资料汇编》是最完整、最详备的有关孔子及孔门弟子的研究资料,为海内外孔子儒学研究者所必备。以孔子思想研究为中心,出版过《孔子与孔门弟子研究》、《孔子思想与当代社会》等一大批学术专著。2002年来,出版《东方圣哲孔子》、《孔子的智慧》、《解构与传承—孔子儒学及其现代价值》、《
儒学与社会现代化》(上、下册)等专著。还围绕早期思想研究,对墨子、庄子、孙子、管仲,对儒墨关系、儒道关系、兵家文化等齐鲁地区的思想家、学术著作、学术流派都有研究成果。
本方向对孔子所在的区域文化和思想来源作了开拓性、系统全面研究。出版了《鲁国史》、《邾鲁春秋》、《鲁文化史》、《
周公事迹研究》等专著。《鲁国礼乐传统研究》论文,“是对先秦礼乐文化研究的深化”;《鲁文化史》“通盘考察了鲁国文化的发生、发展、兴盛及衰变的过程,是鲁文化全景式的展现”,“作为第一部系统研究鲁国文化史的学术专著,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周公是“儒家元圣”,其事迹关系到周代文化与齐鲁礼乐文明的研究,在深入考证传统文献基础上,《周公事迹研究》“对周公事迹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对相关聚讼纷纭的许多重大学术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结论平实而颇多创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以上三项成果均被评为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二等奖。
本方向与 “儒家及相关思想文献研究” 方向紧密结合,十分注意将传世文献与地下文献相互印证,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六经之教与孔子遗说”、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出土文献与早期儒学研究”,出版了《儒家文献与早期儒学研究》;还承担了山东省古籍整理研究项目“《孔子家语》综合研究”等,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了《
孔子家语通解》。
本方向学者的研究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山东师范大学主持的多卷本《
齐鲁文化通史》,核心部分“春秋战国卷”邀请主持承担;山东大学启动的“先秦儒家学案”,作为“重中之重”的“孔子学案”、“孔门弟子学案”,也邀请承担全部撰写任务。
韩国成均馆大学邀请前往讲学,日本学者邀请共同承担有关课题。
儒家文献研究
学术带头人姓名:黄怀信
“十五”以来本研究方向的发展及取得的主要成果:本研究方向发挥地处孔子故里的地理优势,注重儒家经典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具有显明的“儒学”及“早期”特色。在研究方法上采取“经典”与“前沿”相结合,重视校勘、训诂,注重恢复文献本来面目,发掘文献本义,实事求是,不搞附会,具有传统“汉学”特色。在《论语》、《孔子家语》、《尚书》、《逸周书》、《诗经》等儒家文献研究整理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已为学术界普遍承认,业已成为国内儒学经典文献研究整理的重要基地,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
一、《论语》作为最重要的儒学经典文献,训诂、版本文字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本研究方向长期进行《论语》教学与研究,逐渐发现并解决了其中大量问题。承担着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重点项目“《论语》汇校集释”,同时与之相配合进行的《论语讲章》项目,发现并校正旧本脱、衍、误、倒等各类错误130余处,训诂方面的发明更在其上,相信已代表了《论语》研究的最新水平。二、《孔子家语》研究方面,承担了省古籍整理研究项目“《孔子家语》综合研究”,在前人基础上对《孔子家语》进行了系统整理、通释,出版的《
孔子家语通解》是最好的整理注释本。在《文史哲》等杂志发表《读孔子家语札记》等学术文章。通过这一系列研究基本推翻了《家语》伪书说,孔子及早期儒学研究的文献资料得到极大拓展。三、在《尚书》研究方面,本研究方向有多篇论文在《文史》等刊物发表;所出《尚书注训》一书,从标点断句到训诂释义,均对前人之说提出不少修正,被认为是最好的《尚书》读本。四、在《诗经》研究方面,结合上博简《诗论》研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十余篇,对孔子删《诗》、《诗序》作者等重大学术问题都有最新结论;所出《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解义》一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诗论》的专著。五、在礼学文献研究方面,《大戴礼记汇校集注》作为全国古籍整理出版“十五”重点规划项目,已由本研究方向集体完成并出版。所发表的有关《大戴礼记》及其版本源流的两篇论文,推翻了学术界流行的由洪业先生所提出的《大戴礼记》不古的观点,引起学术界关注。另外还结合出土文献,对《礼记》中的《中庸》、《礼运》、《孔子闲居》等进行专文研究,提出新的见解。六、孔氏家学文献方面,推翻了《孔丛子》“伪书”公案,解决了《小尔雅》的源流问题,其成果已被学术界广泛接受;所出《小尔雅校注》一书,专家评判为“《小尔雅》最新最好的读本”。“汉晋孔氏家学与‘伪书’公案”被列为200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七、对能反映孔子思想渊源及周公思想的《逸周书》进行的系列研究,“使《逸周书》研究进入新阶段”,代表《逸周书》研究的新水平,在学术界有广泛影响。八、对反映黄老道家思想的《鹖冠子》研究,有论文在《文史》、《文献》等刊物发表;《
鹖冠子汇校集注》作为全国古籍整理出版“十五”重点规划项目,由本研究方向成员完成并已出版。
本研究方向以儒家经典文献及早期历史文献研究整理为己任,不仅为本学科孔子及儒学史和中国古代史等研究方向提供文献学方面的服务,同时也为整个孔子儒学研究、先秦史研究,及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提供相关服务。其成果不仅可以为本学科孔子及儒学史和中国古代史等其他研究方向所应用,而且可以为所有孔子儒学、先秦史及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所应用;不仅可以为今所用,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还将发挥长远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国儒学史研究
学术带头人姓名: 傅永聚
“十五”以来本研究方向的发展及取得的主要成果:本研究方向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如下特色:1、历史悠久,队伍齐整,拥有一个职称结构、学历层次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群体;2、文献基础厚重,研究成果丰富而质实;3、通与专、面与点、古与今有机结合。
本研究方向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5项,横向课题5项,省部级奖励4项。出版《二十世纪儒学研究大系》(21卷1060万字)、《中国儒学通论》、《经史因缘》、《
儒家伦理与中国史学》、《儒学与汉代社会》、《
儒家文化面面观》、《儒家思想与社会管理》、《
儒学与现代社会》、《
先秦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研究》等著作,在学术界受到普遍关注。《20世纪儒学研究大系》是本学科的代表性成果之一,该书共21卷,1060万字,中华书局2003年12出版,这是提前一年结项并免于鉴定的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它以时间为经,以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和人物为纬,构成了一部独特的儒学研究世纪年鉴。它从孔子、儒家学派、儒家经典、现代新儒学、儒家经济思想、儒家伦理思想、儒家史学思想、儒道比较及日韩的儒学研究等方面,分类汇集相关的学术论著和观点,每篇选文之前有编者的评点和编者撰写的导言,全面地描绘了该领域儒家研究在20世纪的整体面貌,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空白。全国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在2004年第20号简报中高度评价这一成果,学界认为是“孔子研究领域一大盛事”,众多海内外媒体给予报道和好评。该成果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二等奖”。本方向学术带头人傅永聚等总编的《中华伦理范畴》丛书,从中国传统伦理中撷取仁、义、礼、智、信、孝、和(合)、廉、耻、恭、德、俭、勇、恕、善等60余个重要德目进行深入研究,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集元典梳理、流变探析和现代阐释于一书,兼科学研究与大众传播于一身。每一范畴独立成书,每书约25万字,共分六函,每函10册,分六个年度出版,第一函10册已于2006年10月由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儒学与现代社会研究
学术带头人姓名:王洪军
本方向为新设研究方向。该方向研究人员对儒学具体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撰写了专著《孔子的智慧》(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12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先后在《孔子研究》、《中国儒学年鉴》等刊物以及海外重大学术活动中,发表了《“以德治国”的历史意蕴及现实思考》、《中国传统伦理范畴——和》、《先秦儒家理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儒家义利观与现代企业经营》等;《中国传统伦理范畴——和》学术著作亦即将出版。这些论文与著作对于儒学一些具体伦理范畴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现代转化均进行有益的探讨。
多次主持与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2003年9月,与
韩国成均馆大学在我院举办“
儒学与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充分地讨论与交流,并出版《儒学与现代文明》(齐鲁书社,2004年5月)论文集;2006年9月,与中国史学会联合在我校举行大型“儒学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70余篇,对相关问题的研究逐步深入。还主办了“儒学与民族精神”、“以德治国”国内学术研讨会;参加了在日本召开的“儒学与现代化”和在韩国召开的“国际儒学研讨会”等等,并接待海内外各界大批来访者,就世人关注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宣传、论证,从而也带动了整个社会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与认识。
本方向在研课题五项,经费20余万元。《儒家理论及其现代价值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最终成果为六卷本学术著作(《儒家哲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儒家政治理论及其现代价值研究》、《儒家道德理论及其现代价值研究》、《儒家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研究》、《儒家史学理论及其现代价值研究》、《儒家文学理论及其现代价值研究》),150余万字,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儒家伦理范畴研究》、《当代儒家哲学的嬗变与发展研究》是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隋唐儒释道整合研究》、《儒学与中国传统家教文化》是深见东洲儒学基金研究项目。
现有工作条件
基地由科研用房10间160平米,资料室12间660平米。基地专业藏书量共计25万册(其中中文藏书21.1万册,外文藏书3.9万册),购置有《四库全书》1500册、《
续修四库全书》2500册、《四部丛刊》500册、《孔子文化大全》120册、《
丛书集成初编》4000册、《丛书集成续编》精装100册等大型图书。长期订阅期刊141种(其中中文期刊125种,外文期刊16种),主要的专业学术期刊有《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
中国社会科学》、《史学月刊》、《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文献》等,此外还有《燕京学报》等近代期刊重印本、各重点高校学报等,从其创刊以来收订齐全共约3.9万册。基地设有专门的电子阅览室和学术报告厅,安装有大型汉籍检索系统及
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网、国外期刊检索等10余种数据库。建有中华孔子门户网站,办有《孔子文化》等学术刊物,维护和管理人员近十名。
依托机构和人才
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设置依托机构为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基地有一个博士点,两个硕士点,在读研究生50多人。基地主要设有四个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7人,其他专兼职研究人员3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20人,博士15人,其他研究成员大都拥有硕士学位,已经形成一支齐整的专职研究队伍。
五、近五年基地人员承担的项目,成果,获奖励情况
承担项目
重要获奖
未来发展
三年发展规划、预期目标、达到水平等
规划目标:继续发挥地处孔子故里、儒学故乡的优势,在加强科研力量,不断提高科研水平的同时,稳定招生规模,完善硕士生、博士生的高层次、全方位学科培养体系;加强学术交流和对外开放;加强孔子文化的宣传推广。努力把本学科建设成孔子儒学研究中心、儒学人才培养中心、儒家文献研究中心、中国儒学信息资料中心、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心,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上争创国内外一流水平。具体内容如下:
1、优化学科机制,突出抓好硕士生、博士生导师队伍的建设。专门史(思想史)硕士点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建立起一支实力强劲、学术水准较高的导师队伍。“十一五”期间,我们将主要强化专门史(思想史)博士导师和 “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队伍的建设,聘任1~3名国内一流学者担任兼职博士生导师。同时,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后备人才。
2、树立精品意识,多出高质量、标志性学术成果。在保证平均每年出版3部学术专著,发表40篇论文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家级社科项目。争取拿出若干高水平、标志性的学科成果。
3、整合学科资源,调整和扩充学科机构设置。抓住“山东省泰山学者”在本学科设岗的契机,整合力量,使之与“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
4、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积极筹措经费,举办国际、国内有较大作用和意义的学术会议。
5、继续加强学科建设。在成功申报文献学硕士点和专门史博士点的基础上,加大建设步伐,力争获得
历史文献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术交流情况
基地先后组织国际学术会议5次、全国性学术会议6次、国际合作会议3次。经过长期的建设,基地与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术联系,与许多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交流协定,成为我国对外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2001年,日本友人深见东州先生捐助300万元人民币,设立“深见东州儒学研究基金”,支持以本基地为中心的孔子儒学研究。基地设置研究课题,利用这一经费向全国公开招标,共设立开放课题50个,资助出版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专著31部,极大地扩大了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在国内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