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松侪(1891-1964),邹城人。早年历任河南督军府书记长、郑汉铁路少将。1937年抗战爆发后,被任命为陇海铁路局秘书长兼该局顾问,1938年随局迁至西安。岳松侪乃一代书家,书法造诣精深,时年与西安诸名家及徐悲鸿、张大千、关山月、黎雄才等交游较多,书风劲健奇崛,豪放雄强。
人物生平
岳松侪,名鹤龄,山东邹县人。曾任河南省督军府书记长、军法处长、郑汉铁路少将等职。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被冯玉祥将军委任为陇海铁路局秘书长及顾问1938年随该局迁至西安。在河南时,岳松侪书名已饮誉中州,远播齐鲁。岳松侪家财丰裕,官大名显,加之生性豁达,长安书画界名家如
张寒杉、蔡氏昆仲、郑乃班、陈瑶生、
区丽庄、林金秀、邱星、黄青等多为其座上客或品茗谈艺,或即兴挥毫,高情雅趣,满屋生辉。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西安作为抗战后方,局势相对稳定,各地文艺界人到西安者多有拜访岳松侪。其中
徐悲鸿、
张大千、阳翰笔、
赵望云、
程砚秋、
关山月、
黎雄才等人到西安,岳为之安排起居。1942年,赵望云去西北写生,途经西安,住岳松处,作《秦岭奇峰》一幅赠岳。1943年,关山月到西安,岳松侪接待,关山月作《大吉图》相赠。1938年,黎雄才到陕西旅行写生,在西安期间住岳松停处,临别时将1937年创作的《相马图》赠与岳,1946年岳松侨的学生田文光结婚,岳将此画题字后转赠田文光。
岳松侪为人豪爽好义,常用一印“亚圣同里,巧圣同乡,武圣同宗”。亚圣者,孟子;亏圣者,武训;武圣者,岳飞。1949年2月,赵望云被捕,关押在西安太阳庙门监狱,各方人士进行营救,岳松侪四处奔走。赵望云1943年在重庆举办画展时,周恩来出资购其《相马图》一幅,这幅画悬挂在延安中共中央办公厅。
胡宗南部队进占延安时发现了这张画,怀疑赵望云西北写生时到过延安,加之赵望云经常接触进步人士,因将赵望云逮捕下狱。西安地下党通过正在与中共谈判的
张治中、
陶峙岳出面担保,赵望云遂得以在西安解放前的前一个星期提前出狱。岳松侪与赵望云相交甚深,早年就是赵望云、杨翰生将其介绍给冯玉祥的,其后岳松侪在冯玉祥麾下步步高升,由郑汉铁路军法处长、少将直到河南省督军府书记长、陇海铁路局秘书长及该局顾问。岳松侪在当时黑白两道都通,在营救赵望云的过程中,岳松侪尽了心、出了力。解放初期,
何海霞到西安,吃住无着,岳松侪予以大力资助。多年以后,84岁的何海霞在《苍松图》上题写:“松侨老人,宛在目前。余与岳公往年之交,其书艺亦如其人。每念长安故人,济我之危者,松停老!当时之助,永远难忘。今已弃我,予缅怀不已。”当年迫于生活,何海霞在岳松侨处画了好些书签,书签的背面由岳松停书写,但售出者甚少。然而在50年后,何海霞绘画、岳松侪书写的书签中有4张上了拍卖会,卖出了3.2万元的天价。4张书签均长16厘米,宽6.5厘米,两张是岳松侪书写的“毛主席讲话节录”,另一面没字也没画;两张是何海霞画山水,背面岳松侪书写“毛主席讲话、书信节录”。这4张书签是在秦宝斋拍卖公司2007年7月14日举办的中国书画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出的。
岳松侪毕生致力书艺,举凡钟鼎石鼓、篆隶章草无不涉猎,于拓跋诸石,用力尤勤。每日自课500字,晚年患疾,亦临墓不辍。其临本虽历经劫难屡遭毁弃,至今尚有其通临《散氏盘》《石门颂》《(cuan)龙颜》《张猛龙》《张黑女》《嵩高灵庙》《曹全》《董美人》等9册存世。其取法之广、功力之深,令人瞩目。
岳松侪的楷书,早年从唐颜真卿入手,后主攻北魏,于《张猛龙》《张黑女》《赛龙颜》用功最深,再加以《董美人》与《唐塔砖铭》,融会贯通。其楷书走斜画紧结一路,结体严谨,点画精劲,平整中有飞动之意,代表作如《楷书朱子家训四屏》,通篇500余字,从始至终无一笔懈怠处。
篆书得力于《毛公鼎》《散氏盘》
《泰山刻石》,在章法上于规范之中有变化,疏密匀称;字形修长,多取纵势:用笔中锋,线条匀称凝重,写得道劲修美,别县风神。如其大篆书写的毛泽东词《黄鹤楼·菩萨蛮》条幅。
其隶书得力于《张迁》,融入大篆笔法,用笔藏露互现,方圆兼施,写得敦实、厚重、古拙而含蓄。
其行、草临《兰亭》《集王圣教》《淳化阁帖》,主攻
米蒂和王锋《拟山园帖》,以北碑化之。以碑化帖,往往出现理、趣不足的弊端,岳松侪汲取了王铎善于用水的“涨墨法”,以温润调节雄强,同时以变形打破平实,甚或以大篆字形人行草。其行草书结体有收有放,大开大合,纵横不羁,势足力满;用笔有碑之骨力,帖之姿态。方折近于碑,圆转近于帖。点画轻重有别,即使牵丝也是气力充足、力透纸背。岳松侨之书,尤其大字对联、条屏,雄强奇崛,张扬恣肆,在水墨氤氲中呈现一派豪放的阳刚气象。四体之中,岳松侪以行草最为擅长,时人有“寇隶岳行”之说。寇者,寇遐:岳者,岳松侨。
岳松侪擅写巨字,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西安,岳松侪写的巨字招牌处处可见。《陕西省志·民俗志》第一篇第二章载:“旧时西安写招牌最多的是岳松侪、马荣福、周伯敏、寇遐、王静一等人。”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中说作榜书与小字不同,有“五难”无大才力与胆魄者不能为。那么,比榜书还要大数倍的大字,就只能称为“巨字”了。早先没有投影设备,有“聚米成字”之说。就是字太大,便用布袋将米倒在平场上,将字的间架结构摆布好,用笔双钩笔画,这个巨字的形就出来了。岳松侨不这样,写四五米见方的巨字,将纸粘接成一大片,用如橡巨笔放笔直取,在纸上边走边写。其巨字制作好后,树立在大楼顶端间架毫不松散,气势雄浑,誉满长安。
1952年,民族资本家蔡鸿斌为了纪念父亲经营“锦江”生意的成功,把饭庄更名为“
锦江饭店”。但是蔡鸿斌却苦于饭店没有气派的匾牌榜书,这个苦处被他的朋友王同林知道了之后,便以品菜的名义邀请岳松侨做客锦江饭店。入席前,蔡鸿斌介绍说:锦江饭店以经营淮扬菜而著名,这里名师主厨,菜看形态美观,做工讲究,注重本味,清淡适口。今天我们邀请您在这里吃一顿地道的准扬菜。岳松侪随即说:我去过一次扬州,喜欢吃那里的松鼠鱼。饭店老板蔡鸿斌笑道:这是我们的拿手菜。当服务员将炸好的犹如“松鼠”的桂鱼端上桌,蔡老板站起来介绍说:这道菜有色有香,有味有形,更让人感兴趣的还有声。随即服务人员便浇上热气腾腾的卤汁,这“松鼠”便吱吱地“叫”起来。蔡老板补充说:这是为了表示我们对岳老先生的热烈欢迎。岳松侪听完大喜,尝完这道菜后说道:形象逼真,色泽鲜艳,鲜嫩酥香,酸甜适口,真是集鲜、香、酥、脆、甜、嫩、糯、细、烂于一体啊!接着又说:这么气派的饭店,这么美味的佳看,我发现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匾牌。蔡鸿斌便顺势摇头道:是啊,这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啊!遂请岳松停题匾。岳老先生吃得高兴,于是亲自研墨,提笔为锦江饭店写了匾牌大字,锦江饭店的名声从此鹊起,成为当年西安有名的大饭店。锦江饭店就是西安鼎鼎大名的五一饭店前身。
岳松侪篆刻师汉印、宗浙派。其刀法爽利挺拔,劲利痛快,有《尺蜷庐印存》行世。岳松侪好刻,家中文玩凡镇尺、砚台、佛像、铜墨盒、放信纸的木盒等等,或铭或画,皆手自镌刻。曾在葫芦上以金文刻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环绕一周,大小由之,古香古色,刀法娴熟,其技不下京津名手。其印作载于倪文东主编的《20世纪中国书画家印款小词典》等典籍。
曹伯庸先生谓:“松侨先生固多艺,其于书法四体皆能,篆刻宗浙派,画不多作,偶一为之,皆楚楚有致。”岳松侨20世纪50年代所作《貂裘换酒图》一幅,现存曹伯庸先生处,于其画可想见其为人风范。
岳松侪尤能奖掖后进,循循善诱,从之学书者众多,其弟子有朱西定、段文宝、侯长流等。弟子田文光当年向岳松侪请教字法,年近古稀的岳松侪当即将自己总结的执笔、用墨之法书一手卷赠之。1982年,田文光之子田希明将此手卷拿给“长安画派”创始人之一的
康师尧观看,康师尧当即抄录。田希明说可以放在康处,让康慢慢欣赏。康师尧说:岳老的字不能在我这里过夜,这个手卷太珍贵了。田希明说:但是岳老的字在市场上价位并不高。康师尧说:那是现在的人不懂。
程克刚对岳松侪书法的评价是两个字:精彩。程克刚生前曾仿岳松侪对联一副,联语为:“慷慨歌声闻屋外,婆娑剑影落灯前。
新中国成立后,岳松侪被推为政协西安市第一届委员。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岳松侪义卖作品1000幅,将所得款项全部捐出,用以保家卫国。岳松侪晚年以卖字为生,自刻《乳墨生涯》一印以记之。他以“精诚无间,百折不回”为座右铭,纵在老病之中仍临帖不辍,虽劣纸败墨而雄强之气依然不减。1964年,岳松侪病逝西安,其追悼会由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长、西安美协副主席
张寒杉主持。
后世纪念
《岳松侪乳墨生涯》是编者岳葆纲为纪念其父逝世50周年而出版的书法作品集,收录了岳松侪在各个时期的部分书法作品,以及数篇纪念性文章,该书装帧考究,印制精美,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