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县

江西省吉安市辖县

峡江县,隶属江西省吉安市,因巴邱镇玉峡两岸群峰夹赣水,江面狭窄而得名,位于吉安市之北,地处赣中腹地,介于北纬27°27′50″至27°45′20″,东经114°53′21″至115°31′57″之间,全县总面积1287.43平方千米。峡江县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截至2018年,峡江县辖6个镇、5个乡,另辖1个乡级单位,县政府驻水边镇。2023年末,峡江县常住人口为14.78万人。

历史沿革
峡江古为新淦、石阳县地。夏、商、西周时,属扬州地域。
春秋周敬王六年(前514年)属吴。
战国时,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吴亡归越,赧王九年(前306年)楚灭越,转属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新淦建县,隶九江鄂,蛱江地属新淦。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新淦属豫章郡。
王莽新朝始建国元年(9年),改豫章为九江郡,改新淦为偶亭县,峡江地尽属。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改偶亭县为新淦,峡江归隶新淦。永元八年(96年),析新淦、庐陵地置石阳县,境域赣江以东地属石阳,以西地仍属新淦。
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年),析新淦,石阳地县境首置巴丘县,属庐陵郡。
元康元年(291年),巴丘改属豫章郡。
南朝宋、齐、梁、陈,巴丘均属庐陵郡。
开皇十年(590年),改庐陵为吉州,撤巴丘、石阳县按原属并入新淦、庐陵县。以巴丘为镇,名峡江镇。峡江地尽属新淦。其间,巴丘县共存在323年,县治设在巴丘(今巴邱镇北肖家一带),故峡江古有巴丘之称。
明嘉靖前,新淦地广民稠,今峡江境地处新淦边陲,管理不便。明成化四年(1468年),知府陈浩始奏设县分治事,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知府吴叙、正德十三年(1518年)知府戴德儒也多次勘实申报设县分治,均未果。嘉靖初,临江知府钱琦再次建议立县,按巡御史秦钺、陶俨会奏于朝。获允,并赐名峡江。明嘉靖五年(1526年)四月,析新淦扬名、断金、玉笥3乡和善政、太平、上安国乡各一部分共24都置峡江县,属临江府。治所巴邱镇从原址移至凤凰山下。县署初设陈侍郎宅。其后,多有变迁。
清袭明制。清咸丰年(1855年),衙署毁于兵,改迁考棚(今中山场)。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后直隶江西省辖。改县署为县公署。民国三年(1914年),夏省下置道,峡江改属庐陵道。民国十三年(1924年),县公署被溃军焚毁。民国十四年(1925年)重修。民国十五年(1926年)改县公署为县政府,同年秋废道,复归江西省直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县政府焚毁于兵事,遂迁关岳庙。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峡江隶属江西省第九行政区,后改属第三行政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县政府被日军焚毁,遂迁至中山场东乡会馆。
1949年7月峡江解放后,县人民政府仍设东乡会馆内。
新中国成立后属吉安地区。
1954年9月,县人民政府迁人民路。
2000年5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吉安地区,成立地级吉安市,同年8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吉安市人民政府。峡江县属吉安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峡江县辖6个镇、5个乡:水边镇巴邱镇仁和镇砚溪镇马埠镇罗田镇桐林乡福民乡戈坪乡金江乡金坪民族乡,另辖1个乡级单位:峡江县工业园区。县政府驻水边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峡江县位于吉安市之北,地处赣中腹地,介于北纬27°27′50″至27°45′20″,东经114°53′21″至115°31′57″之间。东北邻新干县,南毗永丰、吉水,西靠吉安县,北与西北和新余市接壤。因巴邱镇玉峡两岸群峰夹赣水,江面狭窄而得名。县境南北长约39.5千米,东西宽约64.5千米,全县总面积1287.4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峡江县境内地势为东南、西北部高,向中部赣江倾斜。地形以丘陵为主,兼有低山,境东桐林五朵梅花主峰(644米)为县境最高地,境北仁和涂家赣江河峪(26米)为县境最低处。全县低山主要分布在东西部边境,山体大都呈东北西南走向,有海拔高度500米以上山峰19座;中间大片丘陵,多在海拔高度100-300米之间,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62%。赣江及其Ⅰ级支流两岸多为河谷阶地。
气候
峡江县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均温17℃,年降水量1592.4毫米。
2017年年平均气温为18.4℃,较历年平均值偏高0.6℃;年最高气温38.8℃,出现在7月23日与7月25日;7月3日—8月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年最低气温-3.5℃,出现在12月18日。年总降水量1865.2毫米,较历年平均值偏多230.2毫米;全年一日最大降水量为77.7毫米,出现在7月2日。年日照总时数为1434.4小时,较历年平均值偏少152.2小时。
水文
赣江由南向北在腹地穿峡江县境而过。境内有沂江、黄金江、盘龙江3条主要的赣江一级支流,流经峡江县七个乡镇,全长183千米。
峡江水文站2017年各水文特征值:2017年年径流量453.8×108立方米,属平水年份。年最高水位41.85米,最低水位33.77米,年平均水位35.36米。实测最大流量10800立方米/秒(出现日期为6月29日),实测最低流量337立方米/秒(出现日期为11月1日),断面输沙率:2910千克/秒,断面平均含沙量:0.269千克/立方米,年平均流量1440立方米/秒。最大流速3.27米/秒,最大水深19.3米(出现日期为6月29日)。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1年末,全县国土面积1297.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23613.33公顷,种植园用地4126.67公顷,林地83820公顷,草地440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186.6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493.3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200公顷,其他土地906.67公顷。
矿产资源
截至2021年底,全县已发现矿产有25种(含亚种),矿种有煤、铀、铅、镍、钴、锰、砷、钨、金、银、稀土、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石(材)料、饰面用花岗岩、玻璃用硅石、瓷土、硅线石、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矿及水气矿产——矿泉水等。查明资源储量11种,列入《江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矿产地43处,其中大型1处,中型4处、小型16处、小矿22处。
峡江县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相对频繁。县域地层发育较全,其中晚元古代——套复理石——类复理石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建造及含铁硅质岩建造遍布全区,是区内铁矿源层;石炭—二叠纪海相碳酸盐岩及泥砂质含煤建造,是区内水泥灰岩、煤的重要产出层位;晚三叠世湖沼相碎屑岩含煤建造为烟煤的产出层位;早侏罗世内陆河湖相碎屑岩建造控制了区内长石石英砂岩的展布;与白垩—第三纪陆相砂砾岩夹陆相火山岩建造相关矿产有建筑石料;第四纪砂砾石堆积是红土型金、砖瓦粘土及建筑砂的重要层位。岩浆岩主要为加里东期及印支期岩体,与之有关的矿产有钨、银、钴、稀土、花岗岩、瓷土、铀等。
植物资源
峡江县境内有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约有220科、790属、1400种左右。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及人工栽培的杉树林、湿地松林等,经济林以油茶、柑桔为主。水生生物有6科48种,以绿藻居多。
峡江县境内野生植物有200余科1400余种。主要有山苍子、黄栀子、白栎、黄荆、枫香、小山竹、金银花、谷皮、荆芥、砂仁、鸡血藤、乌桕、香附、弥猴桃、杜仲、杨梅、葛藤、钩藤、杜鹃、山茶、野当归、牛夕、楠木、罗汉松、云松、雪松、黄杨、樟、柏、檫、枫、荷、栎、银杏等。珍贵树种有湘楠、红楠、华中楠、银杏、水杉、苏铁等。药用植物260余种,如黄栀子、金银花、钩藤、草珊瑚等。牧草种类约107种。
动物资源
峡江县境内有脊椎动物有31目85科285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苏门羚虎纹蛙鸳鸯、林雕、游隼、白鹇、穿山甲等24种。水生动物有鱼类15科、66种。
峡江县境内兽类有野猪、野兔、獐、鹿、獾、黄鼠狼、水獭、刺猬、松鼠、田鼠等;稀有珍贵动物有马鹿、穿山甲等;爬行动物有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黄荆蛇、泥蛇、竹叶青、水蛇、白花蛇等;飞禽类有野鸽、野鸡、野鸭、鸳鸯、斑鸠、喜鹊、乌鸦、麻雀、斑鸡、白鹭、画眉、黄雀、白鹤、八哥、啄木鸟、猫头鹰等;两栖动物有青蛙、田鸡、石鸡、癞蛤蟆等。
峡江县境内野生鱼类有鳡鱼、长春鳊、三角鲂、团头鲂、红鲴、黄鲴、中华鲛、翘嘴、红鮊、鲤鱼、蛇鮈、长鲍、圆筒吻鮈、赤眼鳟、油条鱼鯵、银鲴、高体鱼鯵、银鱼、花鳅、大班花鳅、泥鳅、河鳅、大阿鲶鱼、胡子鲶、黄颡鱼、粗唇蛫、清规鳗鱼、乌鳢、黄鳝、鳜鱼等。
峡江县境内甲介类有甲鱼、龟、蟹、虾;蚌、螺类有三角肌蚌、褶纹冠蚌、长蚌、锥蚌、蹄蚌、扭蚌、黄蚬、湖螺、中华圆田螺等。
森林资源
2021年,全县林地面积88811.4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73975.1公顷,占林地面积83.3%;疏林地面积74.1公顷,占林地面积0.1%;灌木林地面积8813.7公顷,占林地面积9.9%;未成林地面积1928.9公顷,占林地面积2.2%;苗圃地面积137.2公顷,占林地面积0.1%;无立木林地面积3435公顷,占林地面积3.9%;辅助生产林地面积447.4公顷,占林地面积0.5%。
全县森林覆盖率65.1%,活立木总蓄积为6576306立方米,分布如下:①有林地面积为73975.1公顷,其中乔木林面积为70548.8公顷、蓄积为6522732立方米;竹林面积为3426.3公顷、株数为12006226根。②疏林地面积为74.1公顷,蓄积为1633立方米。③四旁树株数为356666株、蓄积为18399立方米。④散生木株数为304753株、蓄积为33542立方米。
人口
2023年末,峡江县常住人口147751人,比上年末下降2241人;其中城镇人口77242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2.28%。全年出生人口1140人,出生率7.66‰;死亡人口1274人,死亡率8.56‰;自然增长率-0.9‰,比上年下降了1.51个千分点。
2023年末,峡江县总户数65227户,户籍人口188756人,其中城镇人口73675人,户籍人口城镇率为39.03%。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峡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1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2亿元,增长4.5%,拉动经济增长0.6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2.95亿元,增长3.8%,拉动经济增长1.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8.71亿元,增长2.7%,拉动经济增长1.2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的13.38:41.16:45.46调整为12.85:40.84:46.31。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2亿元,增长3.1%,占GDP的比重为59%。
2023年,峡江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4.03亿元,占年初预算的100%,同比增收2.08亿元,增长9.5%,其中:上划中央收入完成9.44亿元,同比增收9345万元,增长11%;上划省级收入完成3.37亿元,同比减收106万元,下降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22亿元,同比增收1.16亿元,增长11.5%。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7.56亿元,同比增收1.11亿元,增长17.2%。非税收入完成3.66亿元,同比增收531万元,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地方税收收入占比为67.4%。
2023年,峡江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27.58亿元,同比增支1.32亿元,增长5%。其中,民生支出22.5亿元,占总支出的81.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49亿元,同比减支5499万元,下降18.1%;教育支出4.26亿元,同比增支1557万元,增长3.8%;科学技术支出8648万元,同比增支1348万元,增长18.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9亿元,同比增支6529万元,增长19.6%;卫生健康支出1.79亿元,同比增支1996万元,增长12.5%;农林水支出4.92亿元,同比增支5957万元,增长13.8%;交通运输支出7871万元,同比增支580万元,增长8%。
2023年,峡江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完成投资额658535万元,同比增长8.7%。分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为165536万元,下降5.7%;非国有投资为492999万元,增长14.6%,其中民间投资为456028万元,增长11.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9.2%。从投资主要构成看,基础设施投资为125078万元,增长62.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9.0%;工业投资为412581万元,增长7.2%,工业技改投资为215536万元,增长5.1%,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52.2%。在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为98393万元,下降70.1%,占本年资金来源的比重达15.8%。
2023年,峡江县房地产开发投资42438万元,比上年下降25.3%。其中,住宅投资36569万元,下降3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04.5万元,下降77.9%。房屋施工面积47.5万平方米,增长8.7%,其中新开工面积3.8万平方米,增长81%;商品房销售面积8万平方米,下降56.4%;商品房销售额45384万元,下降55.1%。年末房屋待售面积10926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435平方米。
2023年度,峡江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37元,增长4.9%,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958元,增长7.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3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91元,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577元,增长8.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702%。城乡居民收入比1.99。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1.4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90.98平方米。
第一产业
2023年,峡江县农业总产值2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64%;粮食种植面积54.203万亩、比2022年增长0.01%,实现粮食总产量209260吨、增长1.9%;蔬菜播种面积81232亩、增长1.4%,蔬菜总产量118316吨,增长5.2%;中药材种植面积19941亩,增长-2.7%;油料作物总产量6894吨,增长11.8%。
2023年,峡江县肉类总产量27325吨。其中,猪肉产量17810吨;牛肉产量2506吨;羊肉产量94吨;禽肉产量6915吨。年末生猪存栏90237头,生猪出栏215106头;年末牛存栏36909头,牛出栏19447头;年末羊存栏5036头,羊出栏5552头;家禽出笼455.14万羽。全年水产品产量11790吨。
2023年,峡江县化肥施用量(折纯)8066吨,同比增长-0.87%;农药施用量378吨,同比增长-0.92%。
第二产业
2023年末,峡江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2家,2023年度新增入规19 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 其中采矿业增长-0.2%,制造业增长1.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3%。
2023年,峡江县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总产值97.41亿元,增长22.71%;医药制造业实现总产值44.54亿元,增长6.0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行总产值15.06亿元,增长7.18%。
2023年,峡江县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45 户,其中超10亿元的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4.77亿元,同比增长-0.004 %;实现利润总额20.02亿元,增长6.12 %;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85%,比上年提高0.4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7.28元,比上年减少1.06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4.4%,比上年减少0.6个百分点。
2023年,工业园区投产工业企业达215家,吸纳从业人数7429人,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5.22 %,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完成2397532万元和188453万元,分别增长2.89%和1.82%。全县工业园区每平方公里实现的营业收入达591983.21万元,比上年增加120349.66万元;每平方公里实现利润达46531.6万元,增长8661.66万元。
2023年,峡江县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1843万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92397万元,同比增长23.37%,竣工产值72374万元,同比增长9.2%。本年房屋施工面积40.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竣工房屋21.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竣工率达52.5%。
第三产业
2023年,峡江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64.6万元,比上年增长5.6 %;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08496.2万元,增长10.32%。按行业构成分,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销售额分别为719395.8万元、521774.6万元、3677.7万元和34593.7万元,分别增长 8.8%、5.6%、14.4%和17.7%。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主要大类商品销售增长情况为:中西药品类完成销售额为407472.9万元,同比增长20.43%;汽车类完成销售额54851.6万元,同比增长11.33%;粮油、食品类完成销售额35781.1万元,同比增长11.82%。
2023年,峡江县有工商注册市场主体15981户,注册资本4131970.95万元。其中企业5816户,注册资本3788589.21万元;个体工商户9612户,注册资本229805.12万元。2023年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2645户,其中新增企业1107户,新增企业注册资本335854.1万元。新增个体工商户1473户,新增个体注册资金30045.1万元。
2023年度,峡江县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0338.9万元。年末公路总里程公里,其中新建农村公路27.73公里,安保工程16.9公里。全县新投入0台新能源电动公交车,新建公交招呼站0个,农村客运通达率已达100%,营运客车46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46辆),营运货车9786辆。
2023年底,峡江县固定电话用户为2410户,移动电话用户16.38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3668户。
2023年末,峡江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75.34亿元,同比增长10.76%;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27.24亿元,同比增长12.6%。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末,峡江县有各级各类学校63所,在校学生32080人,专任教师2268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1775人,教职工78人;普通高中1所,在校学生4637人,教职工339人;普通初中12所 ,在校学生7761人,教职工594人;小学11所、教学点14个,在校学生13069人,教职工833人;幼儿园38所,在园幼儿4825人,教职工424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学率为100%;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为100%,巩固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高中教育毛入学率97.8%。
体育事业
2023年末,峡江县公共体育设施面积37.67万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2.55平方米。
医疗卫生
2023年末,峡江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204个,其中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155张,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30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555人,注册护士572人。妇幼保健机构1个,人员87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人员31人;卫生监督机构1个,人员11人。
社会保障
2023年,峡江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4818人,其中,在职参保人数24276人,征缴基金15376.6万元;退休人数10040人,共发放养老金25366万元。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318人,其中,在职参保人数4958人,征缴基金9844.48万元;退休人数2334人,共发放养老金12703万元。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8295人,应缴费人数48213人,已缴费人数35446人,征缴基金 1428.7万元;待遇领取人数24578人,共发放养老金5234.89万元。
2023年,峡江县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8872人,征缴基金474.14万元,发放工伤保险待遇710.8万元。
2023年度,峡江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426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48379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8935人;各类医疗保险金共计22771.24万元。
2023年度,峡江县城镇低保对象844户1380人,全年累计发放18219人次,累计发放资金971.9279万元;农村低保对象4161户6882人,全年累计发放88697人次,累计发放资金3662.948万元。全县共有398名特困对象,根据特困供养标准,城市特困标准为1150元/月,农村特困失能、半失能标准为1150元/月,农村特困自理标准为860元/月,全年发放特困资金461.3046万元,全年发放特困护理费135.786万元,发放安葬费22.692万元。
交通运输
峡江县有赣粤高速公路、105国道、京九铁路、赣江水道4条水陆交通大动脉纵横县境南北。
截至2022年末,峡江县农村公路总里程1166.375公里,其中新改建农村公路37.6公里,安保工程13公里。全县新投入0台新能源电动公交车,新建公交招呼站0个,农村客运通达率已达100%,营运客车辆51(其中新能源公交车46辆),营运货车10176辆。
2023年,峡江县完成公路客运量140.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550.1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3394万吨,货运周转量1390642万吨公里。
风景名胜
玉笥山风景区
峡江玉笥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水边镇何君村西,东临105国道和京九铁路穿腹而过,原名群玉山。大诗人李白江南之行,从匡庐游至群玉山时,见峰峦连绵不绝,自北向南有覆箱、太白、元阳、送仙等32峰,皆如削玉染黛、凌云摩霄。
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
建设中的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区范围包括峡江县域范围内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库区、赣江峡江段、黄金江沙坊段及其周边地带,涉及巴邱镇的蒋沙,罗田镇的沙坊、江口、新江,福民乡的方家5个行政村。公园东西宽8.9千米,南北长9.9千米,总面积1821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174.6公顷,湿地率64.5%。
成子洲
成子洲又名万寿洲,处于峡江县巴邱镇北赣江中,为一冲积沙洲,南北长约1750千米,东西宽约540米,面积为一平方千米,西与观澜阁相对,沙洲雄居江心,赣江水自玉峡隘口冲出,至此被阻,形成迥澜三角洲,衬以百舸千帆,宋时文人列“成子洲帆阵”为峡江十景之一,成子洲是游泳、沙浴等水上娱乐旅游开发理想场所。
地方特产
峡江县特产有峡江鮰鱼、青池蒿菜、峡江丝糖、峡江油茶、峡江杨梅酒。
著名人物
民国:胡冠南、廖子清
体育:童非
影视:符涛
城市荣誉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1年11月,入选第七届江西省文明城市候选公示名单。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