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县,隶属云南省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部,地处滇川两省腹心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26°32′~27°25′,东经102°52′~103°26′之间,属亚热带与温带共存的高原立体气候,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总面积3245平方千米,截至2025年1月,巧家县辖2个街道、11个镇、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地白鹤滩镇。截至2023年末,巧家县常住人口为44.05万人。
历史沿革
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置堂琅县,属为郡,境域大约包括今巧家、会泽二县及东川市一部。东汉永初元年(107年),键为属国都尉,领朱提、汉阳二县,故堂琅县为朱提县一部。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改犍为属国为朱提郡,领朱提、南广、汉阳、堂琅、南秦五县。
两晋、南北朝时期,堂琅县建置、隶属无变化。
隋开皇三年(583年),改郡为州,以州统县,改朱提郡为恭州。开皇六年(586年),置开边县。大业初年(602年),复名堂琅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于故堂琅县置唐兴县,隶恭州。武德八年(629年),恭州更名曲州。大中十三年(859年),南诏蒙世隆设东川郡,今县地属之。
宋朝,属乌蛮畔部。
元朝,先后隶属阁畔军民总管府、东川路。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属东川土府,隶云南布政使司。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隶四川布政使司,为东川军民府地。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并听云南节制。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改土归流,设流官知府,仍属东川路地。雍正五年(1727年),置会泽县,治巧家汛,治所在龙格(今巧家营年)。翌年,因征粮不便,县治迁东川府附廓,移府经历分防巧家,东川营右军守备分扎,均驻龙格。设鲁木得(今县城年)、者那安居租、驽革、汤丹陈机租四汛、二十二塘、六卡。雍正十年(1732年),建木城于龙格。嘉庆十六年(1811年),于鲁木得置巧家抚彝府,设抚彝府同知,析会泽县一部归其辖治,隶属东川府。道光四年(1824年),置巧家厅,设经历,隶东川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厅,置巧家县,设县公署,行政长官称县知事,属中道,后道废,直属云南省政府。同年,设置六城坝行政委员。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县公署为县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4月,巧家县隶属云南省昭通专区(今昭通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2年,小河乡、荞麦地乡撤乡设镇;马树乡、大寨乡撤乡设镇。
2003年,荞麦地镇更名为药山镇。
2006年,撤销巧家营乡和新华镇,设立白鹤滩镇,新设立的白鹤滩镇管辖原巧家营乡和新华镇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镇政府驻原新华镇政府驻地;撤销铅厂乡和老店乡,设立老店镇,新设立的老店镇。
2021年3月,撤销白鹤滩镇,设立白鹤滩街道和玉屏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5年1月,巧家县辖2个街道、11个镇、4个乡:
白鹤滩街道、
玉屏街道、
药山镇、
大寨镇、
茂租镇、
东坪镇、
小河镇、
新店镇、
老店镇、
马树镇、
崇溪镇、
蒙姑镇、
金塘镇、
红山乡、
包谷垴乡、
炉房乡、
中寨乡;共有48个社区、144个行政村、3693个村(居民)小组。县人民政府驻地白鹤滩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6°32′~27°25′,东经102°52′~103°26′之间;县境东与
鲁甸县、曲靖市
会泽县接壤,南与昆明市
东川区毗邻,西与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宁南、布拖三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
昭阳区、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隔金沙江及其支流牛栏江相望,南北长98千米,东西宽57千米,总面积324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巧家县是云南省地形最为复杂的县城之一。巧家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9%。金沙江环流于县境西北,牛栏江萦绕于县境东北,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高原山地构造,地表被江河深切割,山高谷深,地势高差悬殊很大。最高点药山主峰轿顶山海拔4041.6米,最低点溪洛渡水电站库区淹没线海拔600米,相对高差3441.6米。
气候
巧家县属亚热带与温带共存的高原立体气候,夏季受东南海洋季风控制,雨热同季;冬春受极地大陆季风控制,干凉同季。年均气温21.1℃,无霜期347天以上,年平均降雨量801.2毫米;境内太阳辐射强,年均辐射量为135.5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297.4时,日照率60%—80%,有效积温7646.7℃—8264℃。2023年,巧家县县城年降雨量452.8毫米,较历年偏少385.5毫米,偏少46%。年日照时数2250.4小时,无霜期365天,年平均气温23.5度,是该县有观测记录以来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年极端最低气温5.5℃,年极端最高气温44.4℃。
水文
巧家县域河流均属金沙江一、二级支流,纳入河库管理范围河库塘渠106条(座),其中河流62条、水库13座、塘坝4个、渠道27条。省、市级规模以上河流3条,分别是金沙江、牛栏江、以礼河;规模以下河流有炉房河、马树河、伍家桥河、白泥沟等59条。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24条,50平方千米以下河流38条,总流程长1001.5千米。
土壤
巧家县土壤以红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等为主,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及林果生长。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巧家县水资源总量16.6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12.0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4.61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巧家县共发现矿产22种,共探明储量的有14种,其中铅、锌、铝、
铜金属矿产储量大、品位高,伴生镉、锗、镓、铟、
银等矿产。共探明以铅锌矿为主的矿产资源储量达110余万吨,铝土矿500万吨。非金属矿有石膏矿、
石灰石、重晶石、
冰洲石、莹石、
花岗石、稀土、磷块等,其中石膏矿储量2.2亿吨,石灰岩超过100亿吨。
生物资源
巧家县生物资源主要集中在国家级药山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涉及9个乡镇(街道)34个行政村,保护面积20141公顷,其中核心区8033公顷、缓冲区7211公顷、实验区4897公顷,含药山和杨家湾两个独立片区。药山植被有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干热稀树灌草丛、灌丛、草甸8个植被。有高等植物2366科,被誉为川、滇、黔种质基因库;有维管束植物191科680属1406种(其中有杜仲属、珙桐属、巴山木竹等13个中国特有属,有“植物界大熊猫”——巧家五针松等10种药山自然保护区特有物种),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2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5种)。已知药用植物189科、600属、856种。巧家县林地面积为15.32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47.23%,森林面积7.83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704.3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4.48%(森林覆盖因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被淹没较以前有所减少);全县草原面积4万公顷。
巧家县有陆栖脊椎动物308种(其中两栖类动物13种,爬行动物20种,鸟类209种,兽类69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53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41种);
土地资源
巧家县有湿地资源面积6005.25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5454.45公顷,人工湿地面积550.80公顷;未受保护面积4107.66公顷,受保护面积1897.59公顷;湿地保护率31.60%,自然湿地保护率29.47%。马树湿地为云南省级重要湿地,保护面积272.17公顷。
人口
截至2023年末,巧家县常住人口为44.05万人,城镇化率34.08%。年末全县户籍人口总户数21.12万户,总人口61.4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42.55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33.26万人,女性人口28.16万人。年末常住人口44.0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8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0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42万人,出生率为9.44‰;死亡人口0.49万人,死亡率为11.02‰;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4.08%,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0.78个百分点。
经济
综述
2023年,巧家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6.54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16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75.3亿元,同比增长22.3%;第三产业增加值43.08亿元,同比增长0.6%。三次产业结构为24.4:48.1:27.5。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7%、89.6%、1.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9、9.32、0.18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2万元,同比增长12.2%。民营经济经济增加值87.87亿元,同比增长8.4%,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6.1%。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巧家县县属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比上年同期番了1.76番;第二产业同比增长72.6%;第三产业同比下降41.9%。全县在库项目186个(含房地产开发项目),同比增长57.6%,其中:本年新入库项目125个,同比增长119.3%。
人民生活
2023年,巧家县从业人员26.59万人,同比增长0.26%。其中乡村从业人员5.34万人,国有、城镇集体及规模以上单位在岗职工4.39万人,规模以下及城镇个体从业人员16.86万人。全县有农村劳动力30.41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6.59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702个,新增城镇就业3832人。
2023年,巧家县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641元,同比增长6.6%。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51元,同比增长3.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86元,同比增长8.7%。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14984元,同比增长13.4%。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458元,同比增长7.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051元,同比增长15.7%。
财政
2023年,巧家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1亿元,自然口径比上年增长66.3%,同口径增长9.7%,其中:税收收入4.77亿元,非税收收入2.33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0.38亿元,下降0.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91亿元,下降2.6%;公共安全支出1.36亿元,下降3.1%;教育支出9.28亿元,下降7.4%;科学技术支出0.02亿元,下降18.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51亿元,增长10.4%;卫生健康支出2.79亿元,下降5.3%;节能环保支出0.86亿元,下降27.9%;城乡社区支出0.92亿元,下降28%;农林水支出10.29亿元,增长7.5%;住房保障支出3.29亿元,增长11.9%。
第一产业
2023年,巧家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92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农业产值36.23亿元,同比增长5.0%;林业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10.7%;畜牧业产值19.48亿元,同比增长3.1%;渔业产值0.07万元,同比下降90.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08亿元,同比增长3.8%。
2023年,巧家县农作物播种面积6.87万公顷,同比增长1.9%。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79万公顷,同比增长0.9%,其中:水稻162公顷,同比下降7.1%;小麦3272公顷,同比增长4.9%;玉米1.63万公顷,同比增长0.98%;豆类4946公顷,同比增长0.4%;薯类2.13万公顷,与2022年持平。全年经济作物种植2.08万公顷,同比增长0.02%,其中:烤烟1458公顷,同比增长3.1%;甘蔗300公顷,同比增长0.4%;油料507公顷,同比增长4.9%;蔬菜9310公顷,同比增长4.8%。
2023年,巧家县粮食产量21.67万吨,同比增长0.9%。其中:薯类折粮10.37万吨,水稻0.12万吨,小麦0.68万吨,玉米8.86万吨,油料0.09万吨,甘蔗1.63万吨,烤烟0.31万吨,蔬菜及食用菌23.8万吨,园林水果0.7万吨。
2023年,巧家县肉类产量5.24万吨,增长3.15%;禽蛋产量2483吨,同比增长4.5%;绵羊毛产量109吨,同比下降7.5%;鲜蚕茧产量594吨,同比下降11%。全年肥猪出栏49万头,同比增长2.7%,存栏33.97万头,同比下降3.5%;牛出栏1.49万头,同比增长0.4%,存栏6.4万头,同比增长5.3%;羊出栏16.6万只,同比增长3.8%,存栏14.6万只,同比增长3.8%;家禽出栏113.1万只,同比下降1.49%,存栏6.55万只,同比增长0.4%。
第二产业
2023年,巧家县完成工业增加值45.65亿元,同比增长19.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0%,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4%,私营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7.6%,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6.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8%。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水泥65.4万吨,铅精矿548吨,锌精矿5240吨,蚕丝91吨,商品混凝土25.47万立方米。
2023年,巧家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9.65亿元,同比增长27.1%。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产值9.92亿元,同比增长115.4%。
第三产业
2023年,巧家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6亿元,同比增长5.9%。批发业销售额1.08亿元,同比增长6.9%;零售业销售额35.06亿元,同比增长9.5%;住宿业营业额0.66亿元,同比增长16.5%;餐饮业营业额5.54亿元,同比增长28%。全县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6个(其中签订框架协议12个),完成引进市外产业到位资金36.3亿元,其中省外产业到位资金32.844亿元。
截至2023年末,巧家县金融业增加值4.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83.35亿元,增长4.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27.19亿元,增长8.8%;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7.33亿元,增长13.8%,其中,住户贷款余额68.4亿元,增长21.3%;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58.94亿元,增长6.2%。
政治
交通运输
巧家县地处滇川交界,连接滇中经济圈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云南与四川之间重要的“交通走廊”“文化走廊”“经济走廊”,区位优势明显。巧家县有格巧、会巧、鲁巧、都香等高速,东巧铁路、昭攀丽遵铁路以及金沙江航运等重大交通项目规划建设,巧家交通基础设施将不断改善。
截至2024年末,巧家县共有公路7199.77千米,其中高速公路2条55.64千米,村组公路4656.97千米;共有桥梁99座。运营县外线路17条,县内线路48条,公交线路7条,乡镇、村(社区)通客车率100%。2024年1月3日,G7611都香高速公路云南昭通段建成通车,惠及巧家县小河、红山、新店、东坪等乡镇。概算总投资25亿元,全长11.53千米的会(泽)巧(巧)高速公路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2025年内建成通车。而作为昭通市“两小时经济圈”的鲁(甸)巧(家)高速公路,起于鲁甸县龙头山镇,经巧家县包谷垴、老店、崇溪、中寨,止于巧家县玉屏街道,主线长71.299千米。巧家段全长58.22千米,自2022年全面动工以来,巧家段已完成投资33.1亿元,其中桥涵完成21.5%,隧道完成18.3%,预计2026年底建成通车。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巧家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71所(含169所班改幼),其中,幼儿园211所(公办187所、民办24所),普通小学131所(不含教学点53个),普通初中21所(初级中学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普通高中5所(高级中学4所、完全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
2023年,巧家县在校学生86841人,其中,学前教育14358人(公办幼儿园10837人、民办幼儿园3521人),小学37522人,初中21538人,高中12019人,职业高级中学1047人,特殊教育学校357人。实有在编教职工为4860人,其中,幼儿园216人、小学2241人、初中1461人、高中761人、职业高级中学66人、进修学校12人、特殊教育学校38人、局机关事业人员6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82%,初中毛入学率105.41%,高考上线率99.94%。
2023年,巧家县各级各类学校占地面积265.83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113.63万平方米。其中,幼儿园12.22万平方米、小学40.31万平方米、初中34.94万平方米、完中3.23万平方米、高中20.42万平方米、职中2.17万平方米、进修学校0万平方米(因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建设搬迁,新校舍尚未建成,处于租赁办公用房状态)、特殊教育学校0.34万平方米。
科学技术
2023年,巧家县有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申报科技特派员9名。
文化事业
2023年,巧家县有文化事业机构208个,其中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1个、艺术团1个、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乡镇(街道)乡村文化服务中心17个、村级活动场所187个。
医疗卫生
2023年,巧家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数257个,其中:公立二级医院2家、妇幼保健机构1家、疾控机构1家、民营医院4家、乡镇卫生院(含分院)17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民族卫生所1所、村卫生所192所、其他医疗卫生机构37家。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开放床位数3470张(不含村卫生所),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583人,其中:执业医师580人、执业助理医师282人、注册护士1656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67人;妇计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128人。
社会保障
2023年,巧家县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01万人、1.4万人、2.71万人,收缴社会保险费3.49亿元(其中机关事业养老保险1.33亿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2.001亿元、失业保险753.82万元、工伤保险880.27万元),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3.05亿元(其中机关事业养老保险20761万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9782万元、失业保险296.81万元(其中发放失业保险金156.22万元;代缴医疗保险费24.5万元;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9.75万元;发放失业补助金11.52万元;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6.2万元;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0.9万元;稳岗返还82家77.72万元)、工伤保险980.83万元)。
2023年,巧家县36.6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缴养老保险费4681万元;发放养老金1.24亿元;发放重度残疾人补助金710人、94.88万元;发放丧葬补助金3799人、529.2万元;工伤保险一次性待遇审核98人,定期待遇审核79人,拨付工伤保险待遇980.83万元。全县资助特困供养、孤儿及事实无人扶养儿童参保3296人125.25万元,资助城乡低保对象及无劳动能力重度一、二级残疾人参保18580人222.96万元,资助脱贫稳定户及三类对象参保160639人2258.42万元,发放城镇低保3970人1274.41万元、农村低保65932人1.99亿元、临时救助金687户333.61万元、特困供养生活补助金2374人3021.52万元、孤儿和事实无人扶养儿童保障金841人1362.3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6186人1674.45万元。全县有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敬老院)9个,集中供养特困人员531人;有未保中心1所。
基础设施
巧家县内风能资源分布在二半山以上地区,已建成风力发电装机容量27.3万千瓦,其中崇溪镇赖石山4.95万千瓦、药山镇洗羊塘4.95万千瓦、老店镇大岩洞3.9万千瓦、老店镇三股水4.95万千瓦、崇溪镇海坝3.6万千瓦、崇溪镇新厂沟4.95万千瓦。巧家县建成并网发电分布式户用光伏7164户、村级光伏电站140个、5万千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1座。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据民国九年(1920年)《云南巧家县调查地志资料》:““巧家’二字,系初开辟时一夷人之名,附城一带,系渠领有,此士身殁后,人即以此二字名其领土,设县治时,亦即以此命名。”另说:““巧家’系初开辟时彝族首领曲古都家的简称--'曲家’衍变而来。”并志参考。
文保
石匠房栈道
石匠房栈道位于巧家县蒙姑镇,修建于万丈悬崖之间,被称为云南最古老的隧道。栈道连接着巧家县蒙姑镇与会泽县娜姑镇,距今有两百余年历史,是连通巧家和外界的重要通道。石匠房栈道的开凿工程极其艰苦,刘汉鼎带领数百名石匠工攀爬于绝壁之上,依靠铁锤、錾子、撬杆等工具,在坚硬的岩石中开挖隧道。2019年2月21日,石匠房栈道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徐家老堡遗址
徐家老堡遗址位于昭通市巧家县白鹤滩镇七里社区四社,南距巧家县城约2千米。遗址在2001年发现时就基本被现代村庄覆盖,与三棵树墓地仅一沟之隔,2003年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4年11月,巧家县有非遗保护名录36个,其中,省级5个、市级8个、县级23个;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6名,其中,省级5名、市级16名、县级25名。
马树红毡
马树红毡以天然的半细纯羊毛和优质面粉为原料,先分别擀制出床毡、桌毡、毡包、毡褂、毡衫等,以红色或绿色为主调,在其上绘出各种吉祥、喜庆的民间美术图案,再用特制颜料煮染而成,整个生产过程有20多道工序。其图案内容大都属传统题材,如“五股万字”“寿扣万字”“松鹤同寿”“坠子”“狮子滚绣球”“喜鹊探梅”“鹿望金钟”“十二生肖”等。马树红毡品种有垫毡、桌毡、雅毡、坐垫等。2014年,被列为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尹武刺绣
尹武刺绣历史悠久,是一种具地方特色、融彝族、汉族民间文化为一体的刺绣样式。主要分布在巧家县老店镇尹武村。数百年来,生活于此的乡村女性世代相传,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图案体系,把先民的图腾崇拜、美好生活的愿景纯手工一针一线展示出来,并负载于服装、鞋帽、背袋上。2017年,尹武刺绣以传统美术类别入选云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民风民俗
巧家县主要有蒙姑镇拖坑村布依族“六月六”、小河镇马鞍村苗族“花山节”、大寨镇车坪村彝族“火把节”等民族节日。
布依族“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巧家县多地的布依族同胞相聚在蒙姑镇拖坑村,欢度传统节日“六月六”文化节。
农历六月初六日是布依族传统节日中较为隆重的节日,汉语中俗称“六月六”,布依族语称为“金索厄”,意为“六月节”,节日的隆重气氛仅次于春节,许多布依族同胞称其为“小年”,是一个带祭祀性、娱乐性和季节性的复合节日,传说主要是为了祭祀宗神大禹,有“禹劳天下,死而为社”之说。
风景名胜
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高原东北部昭通市巧家县境内,保护区由南北互不相连的药山片区和杨家湾片区组成,总面积20141公顷。药山片区为保护区主体部分,地处金沙江与其主要支流牛栏江的汇合处;杨家湾片区位于巧家县城中南部。1984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建立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国务院批准其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马树湿地景区
马树湿地景区,位于巧家县东南部,距巧家县城60千米,距马树镇中心约4千米,海拔2400米,保护区面积403公顷。该景区于2023年5月启动建设,2023年10月1日正式开园运营。建设有黑颈鹤主题旅游休闲科普广场、科普长廊、家庭农场、向日葵园、一米菜园、垂钓基地稻田鱼乐园、湿地万花筒、迷宫乐园、绳索娱乐场、特色餐饮区等。2023年12月入选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白鹤滩水电站
白鹤滩水电站为金沙江下游四个水电梯级——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中的第二个梯级,其功能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航运条件和发展库区通航等综合效益。水库正常蓄水位825米、库容206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坝址位于云南省巧家县和四川省宁南县境内,2021年6月28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2022年12月20日,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地方特产
巧家县有马树红毡、小碗红糖、斑铜工艺品、天然蚕丝被、巧家奇石、青花椒、核桃、芒果、蓝莓、枇杷、草莓、火龙果、洞藏苞谷酒、红山灰豆腐、大寨芭蕉芋粉条等。特色小吃有卷粉、熨斗粑、苞谷粑、稀豆粉、砂锅米线、破酥包子、小米猪脚等特产。
小碗红糖
小碗红糖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产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金沙江沿岸,选用当地优质甘蔗,以传统工艺加工制作而成;巧家小碗红糖俗称“碗碗糖”,属“昭通七宝”之一,有着“东方巧克力”之美誉。巧家县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加工制作工艺。巧家小碗红糖因为味道纯、色彩鲜、式样好、杂质少。2017年,巧家县的红糖制作技艺(巧家小碗红糖)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0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熨斗粑
熨斗粑制作技艺由选材、泡米、磨浆、发酵、和浆、生火、烙熨斗粑等几道工序组成。对匠人来讲,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制作熨斗粑的匠人得掌握好每道工序的技巧,才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熨斗粑。巧家熨斗粑口感好、味道佳、营养丰富,主要特征有:外观色泽金黄。一层层熨斗粑堆叠在一起,犹如一座金山,寓意:吉祥、喜庆。口感松软。糕体细腻,不沾牙、易消化,老少咸宜,是最好的早餐食品。味道甜而不腻。
巧家卷粉
巧家卷粉制作原材料有大米、洋芋粉、植物油、龙潭泉水;制作工序经过泡米、磨浆、和浆、生火、烧水、蒸卷粉、配调料、裹卷粉等,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才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卷粉。好的卷粉厚薄均匀,呈半透明状,富有弹性、香软润滑,须配上特制调料食用。调料是选用姜、蒜头、芫荽、香椿及酱油、醋、食盐、味精等调味品。优质辣椒、花椒、芝麻分别制成浇油辣椒、花椒油、芝麻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