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王国(阿拉伯语:مملكة البحرين,英语:The Kingdom of Bahrain),位于波斯湾西南部,介于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之间,与沙特有跨海大桥相连接。是由33个岛屿组成的岛国,首都麦纳麦。陆上面积786.5平方千米,领海7482.5平方千米。属热带沙漠气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截至2024年6月,巴林总人口158.87万人,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名称由来
Bahrayn是阿拉伯语bahr(“海”)的双重形式,因此al-Bahrayn最初的意思是“两个海”。Bahrayn这个名字最初指的是哪“两个海”,这一点仍然存在争议。如今,巴林的“两个海”通常被认为是该岛东部和西部的海湾。
历史沿革
早期文明
巴林的古代文明史源远流长。考古学家已经正式,巴林于公元前8000年就进入了农业文明、有居民活动的时间上限为距今5000年前。巴林的新时期文化断代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巴林的城市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城市建筑主要为方形石屋,城墙高大。手工业发达,工匠能制造出精美的陶器,这些用红色黏土烧纸的彩陶风格独特。
公元前30世纪早期,巴林发展出于周边类似的地方文明;中期以后,由于与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直接建立了海运商业往来,巴林文化飞速发展。公元前30世纪中期,苏美尔地区与巴林有密切的商业往来、这一时期人口激增,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在这一时期,如卡拉特兴建了城市,出现了桥状纹饰的陶器,而神庙的制式变成了哈法耶椭圆形。巴林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是因为它处在巴比伦与阿曼铜矿贸易线路商,是一座中转站。此便利条件造就了巴林公元前20世纪的军事与经济强生时期。尽管后来失去了这个地理优势,但作为商贸中心,巴林的采珠业、捕鱼业仍使它的地位举足轻重。
公元前30世纪末期至公元前10世纪早期,巴林对外海运商贸达到巅峰状态,本土文明在文明交往的影响下走向辉煌。到了公元前10世纪中叶,巴林被纳入两河流域文化圈。到公元纪年前后,巴林已成为波斯湾中最繁华的地区。它的繁荣的珍珠采集业、绿洲农业以及手工业和海产业,对奠定这个贸易中转中心的重要地位也起了重要作用。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巴林,从此开始对巴林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社会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此后,巴林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个行省。894年,伊斯兰教什叶派伊斯玛仪支派的一支——卡尔马特教派,在巴林发动起义,驱逐了阿拉伯帝国哈里发任命的总督,宣布结束与阿拉伯帝国的隶属关系,同时建立了强大的卡尔马特国家和一支骠悍的什叶派军队,甚至在929年攻进麦加,还运走了被穆斯林视为圣物的黑色“玄石”,直到949年麦加的宗教界支付了巨额资金后才重新将圣物迎回。然而,到11世纪中期,卡尔马特派的巴林国在国内反对派和外部哈里发军队的联合打击下终于灭亡。巴林也因此在经济、政治各方面遭受沉重打击,在数百年内一蹶不振。到13世纪蒙古西征造成的海上商路的改变,进一步使巴林丧失了改变衰落地位的希望。巴林成为波斯湾一隅的荒漠沙岛,逐渐成为一个被世界遗忘的地方。
列强入侵
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始出现在波斯湾,并利用其坚船利炮征服和掠夺波斯湾沿岸地区。巴林虽经过13年不断的殊死反抗,但最终仍被葡萄牙人完全占领,成为葡萄牙在波斯湾地区开拓殖民地的一个重要据点。
1602年,伊朗沙法维王朝在阿巴斯一世的统治下,用武力将葡萄牙人赶出了巴林群岛,从而开始了伊朗对巴林长达180年的统治。1781年,一个原定居科威特的贝尼·乌特班部落的分支,在酋长哈利法·本·穆罕默德的领导下,从卡塔尔的祖巴拉赫迁移至巴林群岛,赶走了那里的波斯地方长官,结束了伊朗人的统治,在巴林建立起独立的酋长国。哈利法酋长成为巴林酋长国的首领(1782年~1796年),他也由此成为哈利法家族统治巴林的始祖。这个家族至今仍统治着巴林岛国。
19世纪初叶,英国炮舰开始侵入海湾。1822年2月23日,巴林酋长被迫同意加入英国人在海湾地区策划的“和平总条约”。这个条约名义上虽只是包括“制止海盗”和鼓励“贸易自由”等条款,但实际上确立了英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及贸易的合法地位。
1856年5月15日,巴林被迫与英国签订一项所谓“关于取缔奴隶贩卖的更有效措施”的条约之后,英国人不仅通过法律形式确立了英国对巴林的政治特权,而且包括一些经济特权要求也固定下来,使巴林实际上已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861年1月,英国与巴林签订了一项英国巴林专约,不仅确认了双方过去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而且使巴林承担了放弃奴隶贩卖、海盗活动、部落内讧等的责任。专约不仅确认了英国的领事裁判权,而且正式确认巴林对英国的完全依赖关系。
1892年3月13日,英国又迫使巴林的伊萨酋长签订了“特别协定”,迫使巴林统治者保证“对于本国领土的任何部分,不割让,不出售,不典押,也不以其他方式让与除英国政府之外的任何第三者”。从而使巴林完全丧失了主权独立,标志着巴林已沦为英国的真正殖民地。
20世纪初,海湾地区石油资源的发现使西方列强加紧了对该地区的争夺。美国势力开始进入海湾地区。1929年,美国控股的巴林石油公司成立,并获得了在巴林相当于全部面积2/3的领土上勘探和开采石油的租让权。1932 年,巴林岛上的第一口油井开始喷油。1933年开始工业性开采。1934年12月,第一艘满载巴林石油的油轮驶出波斯湾。到1939年,巴林石油的产量已从1933年的4.5万吨增至108.41万吨,并且半数以上石油都已在巴林石油公司的炼油厂加工。尽管英国当时仍保持着在巴林的宗主权,但美国却确立了对巴林石油开采和加工的绝对控制权。
巴林独立
随着民族独立、民族解放运动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体系不断受到冲击,在中东地区也同样如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东各国的民族解放、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动摇了英国、法国在中东地区的殖民统治。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殖民统治危机逐渐凸现,巴林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反抗运动也越来越激烈。
1934年4月,英国下院被迫通过了“巴林规约”,正式宣布巴林酋长成为同英国有着“专门结盟条约”联系的“独立统治者”,名义上承认巴林为“独立国家”。但是,与此同时,英国却又在巴林建立起新的军事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英国势力遭到很大削弱。20世纪50年代埃及、伊拉克、伊朗的“国有化运动”也进一步促进了巴林的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在巴林爆发了声势很大的群众性反英运动,并导致与英国军警的流血冲突。到20世纪60年代末,尽管英国不断增加在巴林及波斯湾地区的军事存在,但二战后英国国力急剧衰落和中东地区蓬勃发展的民族解放运动,最终迫使它不得不从整个中东地区,撤走军队,结束其殖民统治。
1970年1月,巴林组成了一个12人的“国务委员会”,作为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1971年8月15日,巴林正式宣布独立。
现代时期
根据1973年12月6日生效的巴林宪法,巴林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埃米尔国。宪法规定,埃米尔为国家元首,这一职位和头衔只能由哈利法家族世袭。埃米尔掌握国家的内政外交方面的一切大权,有权任命首相,批准内阁成员和解散议会。
根据巴林宪法,巴林的政治制度的为“形式上三权分立”,即立法权属于埃米尔和国民议会,行政权属于埃米尔、内阁和各部大臣,司法审判权以埃米尔的名义行使,但是,拥有独立的裁判权力。尽管宪法在形式上称其政治制度为三权分立,实际上这种所谓三权分立都是在埃米尔专权下的“分立”,连形式上的分立都没有做到。当然,现实中巴林埃米尔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众参政意识、自我意识不断加强和媒体舆论监督,统治者无法再像封建专制时代那样专权无度。
1973年12月7日,巴林曾通过选举组成了第一届国民议会,共44名议员,其中30名由选举产生,14名由埃米尔指定的内阁成员参加。
2002年,巴林国更改国名为巴林王国。
自然地理
位置境遇
巴林位于波斯湾西南部,是由33个岛屿组成的岛国,距沙特阿拉伯东海岸约25千米,由法赫德国王跨海大桥相连,东距卡塔尔约30千米,陆上国土面积786.5平方千米,领海7482.5平方千米。
气候特征
一、四季并不分明,春季与秋季短,夏季与冬季长。夏天炎热潮湿,而冬天比较凉爽舒适。
二、巴林的季节温差与昼夜温差都较大。夏季为5月~9月,7月最热,最高气温可达42℃。巴林夜间气温也非常高,最低也有27℃,是世界上夜间温度最高的地区。由于极高的温度和湿度,巴林的夏季非常不舒适。冬天开始于11月,结束于次年3月。这段时间气温适中,较为舒适,但昼夜温差较大,达10~20℃。
三、夏马尔风盛行于巴林。在夏季,“夏季夏马尔风”会形成于沙特阿拉伯,将伊朗的尘土裹挟到巴林岛,让人难以呼吸。在冬季,形成于东南方的“冬季夏马尔风””会给巴林带来温暖湿润的空气。
四、极端的冰雹天气在巴林并不多见。巴林年降水量仅有75~100毫米,降水时间为7~9天,且冬季降水较为集中。
地质
据油气资源地质史研究,巴林层处于
印度洋底部。经过数个地质年代,
波斯湾中部逐渐凸起,形成巴林列岛。另有科学家称,巴林诸岛是因
阿拉伯半岛经大陆漂移与强地震的冲击而形成。巴林境内露出地表的岩石主要始于新世早期与中期,部分岩石属于中新世。主要岩石种类为石灰岩、含白云石的石灰岩、白垩、泥灰土河页岩。
地形地貌
巴林王国有36个岛屿。这些岛屿小而平缓,大多土地贫瘠,由沙地或岩质沙漠构成。岛上还有一些低矮的石灰岩山丘、浅滩河床。沙漠地面由覆盖沙子的沙丘、碎石地面(或称漠境石面)和石头地面组成。巴林岛地势为中间高四周低,其海拔最高点为135米。巴林岛大部分为低矮的沙漠平原,中部缓慢抬升形成低平的断崖,另有石山河沙地。巴林岛中部的杜汉山石著名的石油产地。因该山常年云雾缭绕,故而得名“烟之山”。其他岛屿海拔不高,大多略高于海平面。
水文
热带沙漠气候造成巴林的水资源相对匮乏。巴林岛地表没有河流分布,北部与附近岛屿发现的水泉是宝贵的天然淡水资源,为农业灌溉提供便利。但是由于农业活动与人口增加,现在大多数泉眼已经干涸。主要的地下水来源为达曼含水层渗透上来的井水,其余用水来源还包括淡化的海水和处理过后的循环用水。20世纪80年代起,巴林政府就投资修建了许多海水淡化工厂,以弥补工业污染天然水资源的损失。巴林60%的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都是由这些海水淡化工厂提供。巴林国内现今共有4个海水淡化处理厂。
自然资源
阿拉伯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巴林已探明石油储量2亿桶,已探明天然气储量将达到800亿立方米。根据投资担保公司发布的阿拉伯国家石油和天然气报告,巴林已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在阿拉伯世界排名第14位。巴林原油、压缩气体和其他液体产量在阿拉伯世界排名第10位,2024年,日产量约为20万桶。
在原油炼制能力方面,巴林在阿拉伯世界排名第10位,从2023年的30万桶/天上升到2024年的40万桶/天,增长33.3%。巴林是2024年阿拉伯国家原油炼制能力增幅最高的国家。巴林碳氢化合物产品总产量排名第10位,达52万桶油当量。
巴林的天然气产量排名阿拉伯世界第8位,预计2024年将达到186亿立方米。巴林通过油井和炼油厂生产的液化石油气达到每天8700桶。巴林日均出口原油及其产品13万桶,在阿拉伯世界排名第9位;碳氢化合物出口10万桶/天石油当量,在阿拉伯世界排名第9位。液化石油气出口7000桶/天,在阿拉伯世界排名第9位。
气候决定巴林适于耐旱的植物生长,棕榈等耐旱植物在巴林随处可见。棕榈树可以结出椰枣,晒干后即食,也可以长久保存,出口到海外。棕榈树是非常重要的植物,树干可以作为燃料和建筑材料,树叶可以用来搭建顶棚,遮蔽阳光,花蕾也有特殊作用。然而,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倒灌,巴林正面临较为急迫的土地盐碱化问题,棕榈树等植物的生长收到了威胁。
由于有沙漠、沼泽、泥摊等地可供鸟类栖息,因此巴林的鸟的种类繁多。
鹬、
麻鹬、
苍鹭和
珩科鸟等品种主要选择泥摊为栖息地,而苍鹭、火烈鸟、白鹭和燕鸥则聚居于红树沼泽。
巴林周围温暖的浅水海湾里生活着石斑鱼、珍珠贝、基围虾和儒艮。巴林的珍珠贝颇负盛名,在发现石油资源之前,采珠业一直是巴林的支柱产业。巴林常见的陆生动物包括刺猬、瞪羚、野兔等,蝎子、蛇也广泛存在。
自然灾害
巴林较少发生自然灾害,但因地处沙漠,春季沙尘暴时有发生。雨后洪水后自然灾害频发,公路,桥梁设施安全及居民人身安全都容易受到威胁。
行政区划
政区
巴林全国分为四个省:首都省、穆哈拉克省、北方省和南方省。首都麦纳麦。
首都行政区(首都省):位于巴林北部,面积为68平方千米,人口约为33万人,包括麦纳麦、拉斯卢曼和吉德哈弗斯的一部分。
穆哈拉克行政区(穆哈拉克省):位于巴林东北部,面积57平方千米,人口约为19万人,包括穆哈拉克与穆哈拉克岛。
北方行政区(北方省):位于巴林西北部,面积为175平方千米,人口约为28万人,包括北区、中区、西区、吉德哈夫斯与哈马德。
南方行政区(南方省):位于巴林南部,面积为480平方千米,人口约为10万人。波扩西区的一部分、里法和还瓦尔群岛。
重要城市
首都麦纳麦,在阿拉伯语中意为“住宿之地”,位于巴林岛东北角,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33万,是巴林最大城市,也是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围绕市区建有六至八道的高速公路。市内有喜来登、希尔顿、皇冠假日、海湾、凯宾斯基等五星级酒店,北区是国家机关、商业区和数百家本国和国际银行等金融机构。西区是购物、商贸区,分别有“City Center”、“Avenue Mall”、“Seef Mall”、“Moda Mall”等大型购物中心。南区是新开发的商住区及萨勒曼港。
麦纳麦现代化程度很高,到处高楼林立,基础设施齐全,交通发达,生活便利,吸引大量本国及外国人在此工作、居住;但因人口及车辆相对密集,高峰时段时常拥堵。阿拉伯风情与西方文明交相辉映、古老民居与现代建筑错落有致,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多种宗教并存,为麦纳麦增添了独特韵味。麦纳麦气候宜人、淡水资源较为丰富,使得这座城市的旅游业发达。
穆哈拉克是巴林第二大城市,也是巴林非常重要的工业区、商贸中心和交通要冲。坐落于穆哈拉克岛西南房,捕鱼业和采珠业同样较为繁荣。20世纪中期以前,哈利法家族的宅邸与政府官邸长期兴建于此。后来由于王室和政府迁走,这座城市的发展收到制约。穆哈拉克物产较为丰富,出产椰枣等果蔬,交通也较为便利,由一座大桥与首都联通。交通资源丰富,比首都麦纳麦历史更为悠久。存在数百年之久的露天剧院、中世纪的王室城堡等。
政治
政体
巴林是世袭君主制国家,宪法规定,“政权体制建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离并相互合作基础之上”;“立法权由国王与国民议会掌握;国王和内阁及各部大臣掌握行政权;以国王的名义颁发法律条令”。国家元首由哈利法家族世袭,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
宪法
巴林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于1973年6月2日颁布,同年12月生效。2000年11月,哈马德埃米尔发布敕令,成立民族宪章全国最高制定委员会,负责制定民族宪章。2001年2月,巴林举行全国投票,以98.4%的支持率通过《民族行动宪章》。2002年2月14日,巴林颁布新宪法,改国体为王国制,修改国旗,确定新国歌,埃米尔改称国王;解散协商议会,设两院制议会,加强司法独立,实行三权分立。
政党
巴林禁止政党活动。巴林禁止成立政党,但允许成立政治性团体。目前,民间有阿拉伯协会、全国团结协会、国家行动宪章协会、伊斯兰正统协会、伊斯兰全国和解协会、伊斯兰论坛、全国兄弟协会、权利运动、民主爱国行动协会、进步论坛、民族民主集团等合法注册的政治团体12个。
工作机关
巴林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内阁首相由国王任命,对国王负责。
本届内阁最近一次调整时间为2022年11月21日。首相兼巴林王储萨勒曼·本·哈马德·阿勒哈利法。其他内阁成员还包括:副首相兼基础设施大臣谢赫哈立德·本·阿卜杜拉·阿勒哈利法,国防大臣阿卜杜拉·本·哈桑·阿勒纳伊米少将,内政大臣谢赫拉希德·本·阿卜杜拉·阿勒哈利法中将,外交大臣阿卜杜拉提夫·本·拉希德·阿勒扎耶尼,财政与经济大臣谢赫萨勒曼·本·哈利法·阿勒哈利法,工商大臣阿卜杜拉·本·阿德尔·法赫罗,市政与农业大臣瓦伊勒·本·纳赛尔·阿勒穆巴拉克,石油与环境大臣穆罕默德·本·穆巴拉克·本·达伊纳,交通与通信大臣穆罕默德·本·萨姆尔·阿勒卡尔比,卫生大臣贾丽拉·宾特·赛义德·贾瓦德·哈桑,住房与建设规划大臣阿姆娜·宾特·艾哈迈德·鲁迈希,教育大臣穆罕默德·穆巴拉克·居马,青年事务大臣鲁婉·宾特·纳吉布·陶菲奇。
巴林设两院制议会,由众议院和协商议会组成。众议院由40名直选议员组成,议长由议员选出。协商议会由国王任命的40名议员组成,议长由国王任命。两院享有同等立法监督权,议员任期均为4年,期满可连任。议会通过的法律草案需呈国王批准。
2012年8月,巴林修改宪法,进一步扩大国民议会中众议院的权力,包括众议院有权否决首相提出的组阁名单,并对副首相及内阁大臣进行质询,有关官员本人必须应询;有权对首相提出不信任案动议,三分之二议员同意即可通过;国民议会议长由协商会议主席兼任,改为由众议院议长兼任;取消协商会议对内阁大臣的质询权,使其仅成为立法机构,不再具有监督权;每年审议下年度政府财政预算,监督当年预算执行情况。本届国民议会于2022年12月选举产生。艾哈迈德·本·萨勒曼·穆萨拉姆(Ahmed bin Salman AlMusalam)当选国民议会议长兼众议长,阿里·本·萨利赫·萨利赫(Ali bin Saleh AlSaleh)任协商会议主席。
最高司法委员会享有最高司法行政管理权,管理各法院及其协作单位的工作。国王领导最高司法委员会,根据最高司法委员会的建议敕令任命法官。巴林司法体系受到伊斯兰教法、英国法系、部落法、传统法等多种法系和法律的影响,是一种混合的司法体系。宪法赋予司法独立的权力,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受到政府行政部门的各种压力和影响,很难做到司法独立。宪法规定,巴林所有法官均由国王任命,所以巴林的司法体系代表着统治家族的利益。
巴林法院分为民事法院和伊斯兰法院。民事法院分为3级:初级法院,高级法院,最高法院(终审法院)。伊斯兰法院分为两级:高级法院,高级上诉法院,在每个层次均为逊尼派穆斯林和什叶派穆斯林分别设立专门的法庭,分别审理分属不同教派的案件。特别法庭是专门审理有关涉及到国家安全和军事部门案件的专门法庭,有关军人的案件也另案专门审理。
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内阁共有25名成员,由首相、副首相和各部委的大臣组成。首相负责主持召开每周一次的内阁例会,监督和协调各部委的工作。主要经济部门包括:财政和国民经济部、工商部、旅游部、住房与建设规划部、劳工与社会发展部、工程部、市政设施与农业部、内政部、石油和环境部、可持续发展部、青年部、中央银行等。其主要工作职责是:
【财政和国民经济部】主管国家财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工商部】主管工业和内外贸易。
【住房与建设规划部】主管居民住房的规划设计与实施及城市规划事务。
【劳工部】主管劳动就业政策。
【工程部】主管国家基础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实施。
【内政部】主管维护治安、公共秩序、安全和执法等事务。
【石油与环境部】主管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利用、加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事务。
【市政与农业部】主管市政建设管理与农牧渔业事务。
【中央银行】主管金融政策的制定和银行业的管理。
重要领导人
国王
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1950年1月28日生于麦纳麦。曾在英、美军事学院读书,参与创建巴林国防军。1964年被立为王储。1971年巴林独立后任国防大臣。1999年3月6日继位,成为巴林第十一任埃米尔,兼武装力量最高统帅。2002年2月14日改称国王。曾于2013年9月、2024年5月访华。
王储兼首相
萨勒曼·本·哈马德·阿勒哈利法:哈马德国王长子。1969年10月21日出生。1992年获美国美利坚大学公共管理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哲学硕士学位。1995年被任命为国防次大臣。1999年3月9日被立为王储,同年3月22日被任命为巴林国防军总司令。2008年1月被任命为巴林武装力量最高副统帅。2013年3月11日起兼任第一副首相。2020年11月,前首相哈利法去世后,哈马德国王任命萨勒曼兼任首相。
国际关系
综述
巴林奉行温和务实的外交政策,主张加强海湾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是
联合国、
阿拉伯国家联盟、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成员国。已同17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017年6月,巴林及沙特、埃及、阿联酋同卡塔尔断交。2023年4月,巴林同卡塔尔复交。2020年9月,同以色列建交,成为史上第五个(前四个是埃及、约旦、毛里塔尼亚和阿联酋)同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国家。2010年11月成为亚信成员国,2022年9月成为
上海合作组织对话伙伴。
巴林对当前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
在中东问题上,支持中东和平进程,主张全面、公正、持久地解决阿以冲突问题,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反对以色列的侵略扩张政策,要求以色列全面执行242、338及425号决议,归还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支持“中东4方”提出的“和平路线图计划”,主张建立巴勒斯坦国,该地区所有国家和平共处。要求国际社会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制止以色列在被占领土上的暴行,结束以对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土地的占领。
在伊拉克问题上,认为一个统一、稳定、拥有主权的伊拉克不仅是伊拉克人民的未来希望,也是中东地区实现和平的重要要素,主张尽快实现主权回归伊拉克人民,联合国应该在伊战后政治安排上发挥主导作用;2004年6月30日,巴林将驻伊代办升格为大使。
在伊朗核问题上,始终认为伊朗有和平利用和发展核能的权利,但一切核活动应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效监管下,并确保限于民用,对伊核问题升级表示担忧,强调该问题应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调解得到最终和平解决;一直主张海湾地区、中东实现无核化。
关于反恐问题,谴责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支持国际反恐行动,但认为反恐不应与特定宗教、民族问题混淆一起,反恐不应扩大化,打击恐怖主义特别是采取军事行动不应伤及无辜平民,同时必须解决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支持联合国进行改革,认为安理会扩大应切实考虑大多数中、小发展中国家利益,充分考虑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代表权,希望通过改革提高安理会工作效率,增加透明度,认为改革方案应遵循协商共识原则,不赞成仓促行事或强行表决。
与中国关系
1989年4月18日,中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双边政治、外交、经贸和文化等各领域的友好合作不断发展,成效显著。2013年9月,巴林国王哈马德首次对华国事访问;2021年3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对巴林进行正式访问。2022年1月,巴林外长访问中国,双方访问均取得圆满成功。2022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亚德会见巴林国王哈马德。2024年5月29日至6月1日,巴林国王哈马德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在建交35周年之际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实现跨越式提质升级。
中国是巴林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23年,中巴双边贸易额17.38亿美元。2018年7月,中巴双方签署政府间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两国人文交流密切。1991年10月,中巴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林王国政府文化协定》。2021年3月,中巴双方签署互设文化中心协定。2013年,巴林成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国。2023年10月,中巴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巴林王国旅游部旅游合作谅解备忘录》。同年11月,中国公民组团赴巴林旅游业务正式开展。
与美国关系
巴林与美国关系密切,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尽管巴林一直主张中立、不结盟)。两国高层访问频繁,巴林国王哈马德、王储萨勒曼、首相等都曾先后访美,王储萨勒曼曾几度在美国学习、接受美国式的教育,国王哈马德年青时、王储萨勒曼都曾在美国接受军事理论、指挥军队的训练等,与美国有很强的亲和力。巴林也是美国第五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不久,巴林就很快向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提供支持并允许其使用本国的军事设施,从而使其成为多国部队的一个重要空海军基地。1991年底,巴林与美国签订了共同防务协定。美国是巴林的重要贸易伙伴,巴林主要向美出口铝锭、铝粉、氨、服装及其他工业产品,从美主要进口汽车、汽车配件、轮胎、发电机和其他科技产品。美国在巴林注册的商业机构达830多家,在巴设立的分公司也有50多家。
与英国的关系
巴林与英国有久远的传统交往,两国在历史上曾是被保护国和保护国(宗主国)的关系,巴林独立后,两国高层交往依然很频繁。巴林国王哈马德早年曾留学英国,接受英国教育的背景使其在与英国交往中就像是老朋友之间的交往,仅2005年,国王哈马德就曾两度私人访英。约有400多家英国公司在巴注册。
与伊朗关系
由于领土纠纷问题的影响,巴林与伊朗和关系长期交恶。17世纪初期,伊朗沙法维王朝在阿巴斯一世的统治下,用武力将葡萄牙人赶出了巴林群岛,从而开始了伊朗对巴林长达180年的统治。之后巴林又沦为英国的保护国。正是基于这种历史渊源,伊朗曾多次提出巴林是本国的一个省,要求收回领土主权。20世纪70年代巴列维国王统治时期,伊朗接受了联合国关于巴林前途的报告的决定,不再提出领土要求。但是1979年伊斯兰革命胜利后初期,伊朗有些高官又多次提出领土诉求。伊朗所谓“领土诉求”,对巴林来讲并非是涉及某些地域的问题,而是巴林国能否存在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所以巴林对此一直十分敏感和高度重视,一直以一种十分警惕和防范的态度来对待两国关系。
在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中巴林支持伊拉克、反对伊朗;但当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后,巴林与伊朗的关系有很大改善。1990年11月,巴林外交代表团访问德黑兰,双方同意将外交关系的级别由代办升格为大使级。在海湾战争后,两国关系依然保持良好。
2009年2月巴林外交大臣哈立德访问了伊朗。在两国外长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伊朗外长穆塔基明确表示,伊朗尊重巴林的主权。他强调,伊朗的政策是要与巴林等海湾国家建立并发展诚挚、友好的合作关系。巴林外交大臣哈立德表示,巴林希望进一步发展与伊朗的关系,同时两国应该通过紧密合作来消除双方的误会。
与卡塔尔关系
巴林与卡塔尔两国统治家族之间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关系,但是现实社会利益冲突也使两国几度交恶。两国均为地域十分狭小的岛国(巴林领土面积578平方千米,仅相当于卡塔尔的1/17),领土争端是两国间十分敏感的问题,也是导致两国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
1990年底2000年初,巴、卡两国元首实现互访,双方经过最高级会谈决定,两国将通过友好协商方式解决领土争端,并加强经济合作。在理顺两国关系的基础上,双方就尽快实现两国一体化达成共识,并决定成立以两国王储为首的最高混委会,互派大使,卡还开通两国直航。2000年2月卡王储贾西姆访问巴林,并主持了两国最高混委会首次会议;4月巴林王储萨勒曼访卡。2000年4月17日,卡、巴两国正式互派大使到任。
2000年5月,国际法院就巴、卡领土纠纷举行最后一次听证会,两国关系又出现龃龉。2001年3月16日,国际法院就巴、卡争端做出最终裁决:基本维持了两国边界现状,即巴林要求的祖巴拉地区仍属卡塔尔卡,而卡塔尔提出领土要求的哈瓦尔群岛仍划归巴林,其他若干小岛重定归属,并明确划分了两国海上边界。巴林、卡塔尔均表示接受裁决。
军事
巴林执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统一的防御政策。国王是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王储是武装力量最高副统帅。实行志愿兵役制。武装部队总兵力3.1万人。
巴林国防军建于1969年2月5日,主要是由部落武装改编和陆续补充的“新式军队”组成。国王哈马德(当时为王储)为打造巴林现代化军队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1971年巴林独立后,更加重视军队的建设,不断利用“石油美元”陆续购进了大批现代化军事装备。1974年10月,巴林颁布了国家安全法。1977年6月,巴林宣布废除1971 年美国与巴林尔签订的关于允许美国使用朱费尔海军基地设施权利的协定。但是美国的“中东部队”(当时由5艘舰只组成)仍旧在朱费尔海军基地停泊和再补给。实际上巴林与美国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据不完全统计,从1955年到1988年,美国共向巴林提供武器装备价值约8.8亿美元。1981年12月巴林与沙特阿拉伯签订安全合作协定。巴林作为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在军事上执行与其他成员国协调、统一的防务政策。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4年6月,巴林人口达到158.87万人,其中巴林人占比46.8%,非巴林人占53.2%。巴林人口中,35岁至39岁年龄段人口比例最高,为13.16%,其次是30岁至34岁年龄段,比例为11.5%。全国34.66%的人口居住在首都麦纳麦。巴林的华人约3000人,主要居住在首都麦纳麦及迪亚—穆哈拉克巴林龙城附近区域。
族群
巴林本土人多数是阿拉伯人的后裔,少数为伊朗和犹太人的后裔。
语言
阿拉伯语为官方用语。通用英语,尤其在商务活动领域应用普遍。另有部分人使用波斯语和乌尔都语。
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为国教,85%的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其中多数属什叶派。其余信奉基督教、犹太教等。
经济
综述
巴林奉行自由经济政策,1995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注重经济多元化发展,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对外开放。铝业较发达,铝制品是重要出口产品。20世纪30年代,巴林成为海湾地区最早发现并开采石油的国家,石油与石化成为其支柱产业。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巴林开始实行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积极推进经济多元化战略,重点发展金融、贸易、旅游和会展等产业,减少对油气产业的过度依赖。目前,巴林是海湾地区的金融中心之一。巴林旅游服务业较发达,尤其是对沙特、科威特等国游客吸引力强,每年从沙特—巴林大桥入境游客近1000万人次。
2024年3月,根据传统基金会发布的《2024年经济自由度指数》,巴林在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度方面连续第三年在中东和北非(MENA)地区排名第一;经济自由度得分高于世界和地区平均水平,在全球184个经济体中排名第54位,比2023年上升了14位。另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23年物流绩效指数,巴林在全球139个国家中排名第34位,在阿拉伯国家中排名第二。
2023年,巴林国内生产总值360.89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29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4%。2023年,金融业对GDP的贡献位居榜首,为17.8%,油气业占16.1%,制造业占GDP的13.6%,政府服务业占13.3%,交通和通信业占GDP的7.4%,建筑业占7.1%,房地产活动和商业服务业占5.4%,社会和个人服务业占5.2%,贸易业占4.4%,酒店及餐饮业占1.8%。截至2024年2月底,巴林公共债务余额达155.7亿巴第,环比增长了2.4%。
2023年,巴林财政总收入为31.95亿巴林第纳尔(简称“巴第”),其中,石油收入20.35亿巴第,投资和政府财产收入1.31亿巴第,政府服务和产品收入7652.96万巴第,罚款、罚金和杂项收入3196.44万巴第。财政总支出39.69亿巴第,其中,经常性支出36.92亿巴第。截至2023年底,巴林外汇储备为49.6亿美元。2024年5月信用评级机构穆迪确认,巴林的主权信用评级为B2,前景“稳定”。2023年,巴林通胀率0.1%。2023年,巴林失业率为1%。
第一产业
巴林可耕地面积1600公顷。劳动力总人口约为71.64万。主要农产品有粮食作物、水果、蔬菜、家禽、海产品等。巴林的海底泉水丰富,北方水土条件较为优越的沿海地区依靠泉水和泵井灌溉,种植了较多的农作物,其中有椰枣、谷子、小麦等。
第二产业
石油和天然气是巴林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油气产业是巴林经济的战略支柱。截至2024年,巴林探明石油储量为2亿桶,天然气储量为800亿立方米。油气产业也是巴林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对巴林财政贡献率达76%,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1%。
巴林原油、压缩气体和其他液体产量在阿拉伯世界排名第10位,到2024年,日产量约为20万桶。在原油炼制能力方面,巴林在阿拉伯世界排名第10位,从2023年的30万桶/天上升到2024年的40万桶/天,增长33.3%。2024年,在阿拉伯国家,巴林原油炼制能力增幅最高。巴林碳氢化合物产品总产量排名第10位,达52万桶油当量。巴林通过油井和炼油厂生产的液化石油气达到每天8700桶。出口方面,巴林日均出口原油及其产品13万桶,在阿拉伯世界排名第9位;碳氢化合物出口10万桶/天石油当量,也排名阿拉伯世界第9位。液化石油气出口7000桶/天,排名阿拉伯世界第9位。
冶炼和石化是巴林重要的工业部门。为推动国家工业发展,刺激经济增长,巴林政府内阁会议于2015年7月6日批准投资35亿美元,启动巴林铝厂第6条生产线建设项目。其中,25亿美元用于建设新生产线,10亿美元用于建设电厂。新生产线于2019年投入运行后,巴林铝厂年产量增加了51.4万吨,2021年产量达到156.1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体铝冶炼企业。在5年内新增3100多个就业岗位。
第三产业
巴林金融业比较发达,是海湾地区乃至中东地区的金融中心之一。2023年,金融业是非石油行业中对实际GDP贡献最大的行业之一,占17.8%。截至2022年12月,巴林全国共有365家金融机构,包括86家银行和279家非银行金融机构。86家银行包括30家零售银行(含传统银行24家,伊斯兰银行6家)、56家批发银行(含48家传统银行,8家伊斯兰银行)。279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投资业务公司、保险公司、代表处和特殊执照的机构,其中有130家保险公司、51家投资公司和84家特殊执照持有人及8家融资租赁、清算、证券等资本市场交易商。
巴林金融业发展稳定,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金融机构注册员工14362人,巴林化率为69.6%。银行系统综合预算达到2436.5亿美元,相当于GDP的528.8%。广义货币供应量(M3)达到160.16亿巴第,环比增长0.7%;狭义货币供应量(M1)27.99亿巴第,增长0.5%。第二季度,巴林公共债务达155.76亿巴第,包括政府开发债券、国库券和伊斯兰租赁伊斯兰债券公共债务占GDP89.9%。其中,政府开发债券97.11亿巴第,国库券21.1亿巴第,伊斯兰债券36.26亿巴第。二季度个人贷款利率5.65%,向商业部门提供的贷款利率为7.49%。
巴林的保险业包括传统保险公司和伊斯兰保险公司,主要经营本国市场和以沙特为主的离岸市场。截至2022年,巴林共有130多家保险公司和机构,主要包括:巴林保险公司、海外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管理公司、保险咨询公司、保险评估公司、保险协会以及第三方管理机构等。险种有机动车险、医疗保险、火险和财产险、工程险、海洋和航空险、长期险、金融损失险和其他险种。
2023年1至6月,巴林保险保费总额达1.5149亿巴第(约合4.04亿美元),比2022年同期的1.4686亿巴第(3.92亿美元)增长3.1%;保险分公司的保费贡献也达到了一般保险保费总额的约90%;健康保险保费总额从2022年同期的4678万巴第增至5231万巴第,增长了12%,健康险约占总保费收入的35%。
巴林证券交易所(BSE)是巴林唯一的证券交易市场,规模不大,为海合会7个股市中的第六大市场,有6个板块,截至2022年底,共42家上市公司,分别包括银行业板块7家、投资业板块11家、保险业板块5家、服务板块11家、工业板块3家、酒店旅游业板块5家。至2022年底,巴林证交所所以股票收市指数为1895.27点,股票市值114亿巴第(约合288亿美元)。
近年来,巴林致力于发展会展业,希望成为地区性和国际性的会展中心,并借此带动非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巴林工商和旅游部下属的巴林旅游展览管理局负责会展业的宏观管理。巴林举办的大型展会活动包括阿拉伯珠宝展、海湾工业展、巴林国际航空展、国际园艺展、中东油气展、秋季商品交易会、巴林国际书展等。2023年,巴林在国际会展协会(ICCA)世界排名中,名列第89位,这是五年来第一次进入前100名,也是过去十年来获得的最高评级。
2023年,巴林旅游收入和游客数量双双创下了新的纪录。2023年巴林旅游总收入达到19.3亿BD(51.5亿美元),打破了2017年旅游收入16.47亿BD(43.98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同期接待游客人数达到1240万人次,也创自2017年有统计以来的最高数字。其中,巴林过夜游客总消费额达14.71亿BD(39.28亿美元),一日游游客总消费4.59亿BD(11.8亿美元)。
重要企业
主要大型油气企业
巴林石油公司(Bahrain Petroleum Company)。1929年成立,由巴林政府全资拥有,负责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生产、炼制、销售。公司目前拥有日产量26.7万桶的炼油厂、1400万桶的储存设施以及用于其石油产品组合的营销和海运码头。
塔特维尔石油公司(Tatweer Petroleum Company)。2008年成立,巴林油气控股公司、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和阿联酋穆巴达拉开发公司联合持股,2016年股权全部转到巴林石油和天然气控股公司Nogaholding,目前是100%的巴林公司。2020年日产原油4.3万桶。
巴林国家天然气公司(Bahrain National Gas Company)。1979年12月投产,巴林政府拥有75%股份,雪佛龙巴林公司和Boubyan石化公司分别占股12.5%。负责处理加工陆上油田伴生气和炼厂尾气,日产天然气2.8万立方米。2018年,公司扩建,成立Tawseah公司,天然气日产量3.5亿立方米。
Bapco Energies公司。2023年5月29日组建,前身是巴林石油和天然气控股公司nogaholding。公司的目标是专注于可再生能源和新技术。目前,Bapco Energies旗下,现有运营公司包括巴林石油公司(bapco)、巴林国家天然气公司(Banagas)、巴林国家天然气扩建公司(Tawseah)、巴林航空加油公司(BAFCO)、Tatweer石油公司和Bapco的零售公司(Tatweer),——将在未来三年内整合并重新命名为七家企业。
主要冶炼和石化企业
巴林铝厂(Aluminium Bahrain)。世界十大铝厂之一,是巴林工业的重要支柱。巴林铝厂在巴林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其股东为巴林的主权财富基金Mumtalakat控股公司(69.38%)、SABIC工业投资公司(SIIC)(20.62%)和GeneralPublic(10%)。
海湾石化产业公司(Gulf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Co.)。1979年12月成立,其股份由巴林石油天然气控股公司、沙特SABIC AGRI-NUTIENT投资公司和科威特石化工业公司平均拥有,各占33.3%的股份。公司主要用巴林天然气生产尿素、氨和甲醇,日产尿素1700吨、氨1200吨、甲醇1200吨。
巴林钢铁公司(Bahrain Steel)。1984年成立,由弗拉斯控股公司持有全部股权,业务覆盖矿产和成品,年产球团矿1100万吨。
社会事业
教育
巴林实行免费教育,普及9年制的中等教育制度。教育的宗旨是普及和完善教育种类,提高教育质量。巴林大学和阿拉伯海湾大学分别于1978年和1987年建成开学。巴林的文盲率为1.43%,15~25岁青年受教育率达99%,是中东海湾地区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同时也是海湾地区女性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
2024年,巴林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注册学生人数为54310名,同比增加了0.4%;比2019年注册的47193人增加了15%。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生31329人,占57.7%,男生22981人,占42.3%。本科生46,828人,占86.2%;文凭课程注册人数,为3944人,占7.26%;硕士生3258人,占6%;博士生280人,占0.5%。公办院校生39901人,占73.46%;民办院校生14409人,占26.54%。
卫生健康
巴林对本国国民实行医疗补贴政策,在公立医院就诊只需交纳挂号费。2023年,巴林持证卫生专业人员的数量达22060人,比2022年的20475人增长7.75%,包括9914名护士、4723名在册医生、4328名辅助医疗专业人员、1172名牙医和1923名药剂师。从事这些职位的外籍护士和药剂师数量超过巴林本地人,而巴林本地人在全科医生和牙科医生类别中占主导地位。
医生行业中,巴林人占66%,其余为外籍人士;47%在公共部门工作,43%在私营部门工作。巴林持牌医疗机构总数达924家,其中,私人医疗机构877家,公共或政府医疗机构47家。877家持牌私人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商中,有24家医院、329家医疗中心和86家诊所。截至2023年,巴林公立医院有2816张病床,私人医院有762张病床。
媒体
巴林新闻环境较宽松。巴林通讯社(Bahrain News Agency)是巴林的官方通讯社,1978年4月1日开播,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发稿。全国共有报纸13种,主要报纸有:《海湾消息报》(阿文),《天天报》(阿文),《中间报》(阿文),《祖国报》(阿文),《海湾日报》(英文),《每日论坛报》(英文)等。巴林广播电台1955年开始播音,用阿拉伯语和英语广播。巴林电视台共有3个频道,其中2个阿拉伯语频道,1个英语频道。
体育
巴林国际赛车场(Bahrain International Circuit)自2004年开始承办一级方程式分站比赛,为巴林的旅游、通信、广告、交通、酒店餐饮等行业累计带来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2011年,因国内局势动荡停赛,自2012年起恢复举行。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巴林举行了无现场观众的赛事活动。2021年以来恢复了正常比赛。2023年3月举办的巴林一级方程式大奖赛成为有史以来最具可持续性的比赛。
治安
巴林总体社会治安良好,刑事犯罪案件较少。但是由于贫富差距、教派冲突等问题依然存在,并且受西亚北非地区局势动荡及2011年国内动乱的持续影响,局部冲突时有发生。抗议人员往往设置路障,焚烧轮胎,投掷燃烧瓶,给交通出行和人身安全带来不便和隐患。政府一方面在重点地区加大警戒力度,严防暴力事件的发生,严禁个人持有枪支和爆炸物;另一方面,逐步推行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根据巴林内政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检察机关共受理刑事案件47678起,比2022年的44050起增加了8.2%;2023年发生金融犯罪和洗钱起诉案件总数105起,与毒品有关的案件1152起;家庭暴力投诉案件数量为2807起,比2022年的3017起减少了7%。
据Numbeo发布的2023年犯罪指数,巴林的犯罪指数为24分,安全指数为76分,巴林在全球142个最安全的国家中列第10位。2024年盖洛普9月24日发布的调查显示,87%的巴林受访者认为夜间独自行走很安全,表明巴林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通信
巴林是中东电信市场开放较早的国家,目前有一家本国综合运营商巴林国家电信公司(Batelco)、两大跨国移动运营商的子网Zain和STC,以及十多家宽带、语音、服务提供商。为防止垄断,加强竞争,积极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2019年4月,巴林政府将Batelco公司拆分为巴林宽带网络公司(NBNetco)和Batelco零售公司,前者负责为居民提供高速光纤网络接入,后者负责提供手机通信服务。巴林汇集了各种IT公司,涉及IT服务、IT分销、IT咨询、数据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和客户支持中心。巴林在世界经济论坛的ICT准确度中排名第一。巴林通信监管局(Telecommunications Regulatory Authority)连续两年获得中东非洲区域最佳监管机构。
2020年,巴林手机渗透率为158.4%,固定网络宽带用户达到12.3万户,宽带渗透率为157%。无论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在地区范围内,巴林的手机渗透率、宽带渗透率和互联网渗透率指标都处于领先位置。
巴林有16个邮政局,便利程度较高。2020年出售邮票、信封等网点21.6万个。巴林是中东地区互联网覆盖程度最高的国家,截至2020年,互联网渗透率达99%。2019年2月2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移动大会上,巴林电信运营商STC(原名VIVA)巴林分公司与华为签署5G服务合作备忘录,并从2019年6月开始为用户提供覆盖巴林全境的5G服务。2019年3月31日,巴林电信公司(Batelco)与爱立信公司签署5G协议,分阶段为巴林提供5G技术和服务。2020年中国腾讯科技与巴林电信公司签署合作建设云数据中心谅解备忘录。
2024年上半年,巴林三大电信公司Batelco、STC Bahrain和Zain新增了8.9万个移动用户。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手机用户数增至250万户,同比增长9%,手机普及率从2023年第二季度的146%增长到2024年第二季度的159%,增长8.9%。其中,预付费订阅数量达到160万,比2023年同期的150万增长6.15%;后付费订阅用户90.6万,比2023年同期的79.3万增长14.25%。2024年上半年,巴林进口了36万部手机,比2023年同期的34.7万部增长4.1%,进口额6460万巴第(1.72亿美元)。中国是巴林手机最大进口来源国,占进口总量的64%,其次是越南(27.5%)和印度(7.6%)。
巴林5G网络覆盖人口比例100%,2023年覆盖光纤宽带网络的家庭比例96%,2024年全球ICT发展指数排名第五位。
电力
巴林全国共有发电厂6座、33千伏变电站6座、66千伏变电站140座、220千伏变电站27座。2021年,巴林合计发电量18.46亿度,全年累计用电量为18.02亿度,多余部分向GCC国家出口。
社会保障
2018年5月,巴林国王哈马德批准立法,于2019年1月实施“巴林社会医疗保险计划”。该计划旨在为巴林公民、居民和外国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鼓励对健康行业投资,鼓励私营医院和医疗中心与公立医院加强合作,以及建立并管理“巴林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新的医疗保险将包括强制保险和自选保险等保险类别。巴林公民的强制医保对参保人在公立医院和公立医疗中心发生的治疗费用不设报销上限。
2023年,巴林进一步完善针对外籍人士的综合医疗保险计划Hakeem,该计划包括两个套餐:一个是强制性的,适用于特定年龄的外籍工人,包括初级保健和紧急服务以及经家庭医生转介的二级保健服务;另一个是可选的,由雇主或赞助商资助,并将在政府和私人设施中提供。该计划将于2024年底,全面投入运营。
交通
综述
巴林是海湾地区交通和通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巴林经济之所以迅速发展并成为中东地区重要的金融、商业中心,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交通运输和通讯业的快速发展。在交通运输方面,巴林由于地域狭小全国没有铁路,但航空、公路运输和海运则十分发达。70年代初巴林国际航空公司成立后,巴林很快成为海湾航空业的中心之一。在公路运输方面,全国已基本建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在海运方面,巴林主要港口苏莱曼港现在是海湾地区最先进的港口之一。
公路
巴林首都和主要城镇有公路相连,公路交通便利。2022年,巴林境内公路总长5352千米。其中,铺装干道4622千米,未铺装道路730千米。截至2023年底,巴林登记注册的机动车数量达78.11万辆,同比增长5.9%。2024年9月,陆路交通平均每日乘客量31507人次。
为缓解和改善日益拥挤的地面交通,巴林计划修建轻轨,已委托国际咨询顾问公司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目前,该项目的招标资格预审工作已经结束,有三家中资企业通过了资格预审。
巴林通过法赫德国王大桥连接沙特。此外,巴林和沙特之间的第二条大桥——哈马德国王大桥项目(含铁路与公路)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巴林与卡塔尔政府曾商定建设两国间的跨海大桥,后因两国关系恶化而搁浅。随着2024年两国恢复外交关系,本项目也进入议事日程。
铁路
巴林没有铁路。海湾合作委员会第30届峰会规划修建连接海湾六国的铁路网项目,从科威特城延伸至马斯喀特,投资总额155亿美元。线路总长度2170千米,预计为客货两用,客运时速200千米,货运时速80~120千米。目前,各国正在制定详细的工程设计方案,海合会总秘书处负责协调各国工作,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国际标准。
作为海湾合作委员会铁路网的一部分,巴林—沙特铁路桥预计长度约30千米,巴林轻轨项目预计全长109千米。但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巴林段进度落后于海合会整体规划。2021年,巴林正式启动轻轨项目的前期工作,巴林交通通信部规划该项目分4个阶段完成施工。其中一阶段由两条线路组成,总长度距离为29千米,包含20个站台。该部希望与私营企业合作实施项目的第一阶段。待全部四条线路通车后,运营总里程将达到109千米。项目已完成投标资格预审。巴林—沙特铁路桥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已开始启动。
航空
巴林是连接东西方的空中交通枢纽,现有4座机场,其中民用机场1座,即位于穆哈拉克岛的巴林国际机场,已于2020年初建成并投入运行,具备年接待旅客1400万人次的能力。现有跑道3047米,有41家航空公司入驻。巴林国际机场能够飞往世界大部分国家和主要城市。巴林境内有三座机场和一座直升机专用机坪,其中,单条跑道长度在3047米以上,可以起降大型客机的机场两座,单条跑道长度在2438米到3047米之间的机场一座。三座机场均为拥有平整硬化跑道和现代化的空情指挥系统。
2024年1~7月,通过巴林国际机场的旅客总数达563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的498万人次增长了13.1%。其中,出境旅客27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的243万人次增长13.6%;入境旅客267万人次,同比增长9.2%。飞机起降2.93万架次,比去年同期的2.65万架次增长10.6%,其中,出港航班1.43万架次,增长9.4%。2024年1~7月,巴林国际机场货运总量22.1万吨,比2023年同期的20.58万吨增长7.5%。进货量7.34万吨,增长12.5%;出货量4.49万吨,增长27.2%。过境货运量为10.3万吨,小幅下降2.2%。2024年8月,飞机总起降量48234架次,乘客总数884074人次,货物和邮件总量32406件,是中东地区繁忙的空港之一
航运
巴林的哈利法·本·萨勒曼港于2009年4月正式启动商业运营,港区面积为90万平方米,仓库面积为2.36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场可存放标准货柜1.08万个。港口泊位水深15米,长1800米,其中货柜船泊位900米、滚装船泊位600米,客轮泊位300米。港口年吞吐能力110万个集装箱,2020年,实际吞吐量46.4万个集装箱。
此外,巴林还有米纳·萨勒曼港、穆哈拉克港以及其他6个企业自有的专用码头。米纳·萨勒曼港曾是巴林最大的海港,面积86.7万平方米。自哈利法·本·萨勒曼港于2009年4月正式启用后,萨勒曼港口便结束了国际商业运行,目前由国防部管理。2021年,巴林拥有商船205艘,其中杂货12艘,油轮4艘,其他船189艘。
世界银行发布的2023年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将巴林的哈利法·本·萨勒曼港评为全球小型港口效率最高的港口,在各国进步最快的港口中排名第一。西亚、中亚和南亚最佳港口排名第十,强调这一分类有助于加强巴林作为区域物流枢纽的地位。巴林90%的贸易都经过萨勒曼港,该港口构成巴林商业往来的大动脉。
文化
巴林有着丰富而古老的文化,该地区的文化一直以海洋为导向。巴林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巴林贸易港考古遗址、采珠业——岛屿经济的见证、迪尔穆恩墓葬群。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阿拉伯书法:知识、技艺和实,非吉里,枣椰树相关知识、技能、传统和习俗。
文明
巴林是迪尔蒙文明重要发源地,“迪尔蒙”一词的意思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永生之地”,两河流域许多文献中将“迪尔蒙”描述为神圣的地方。已知世界最早的史诗,即成文于古巴比伦王国的《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有关前往迪尔蒙寻找长生法门的记载。通过对掌握的史料就行比对训诂,可以断定传说中的“迪尔蒙”就是巴林。
迪尔蒙文明是最早出现于海湾的文明之一,因为巴林地处两河通往印度河流域的巷道上,拥有重要的地缘优势;巴林自然条件相对优越,淡水丰富,植被茂密,适宜人类居住,采珠业与捕鱼业很早就发展起来,经济也较为繁荣,坐落于巴林岛之上的卡拉特是举足轻重的商贸口岸,也是迪尔蒙的首都。迪尔蒙在公元前30世纪成为重要的商贸中心,沟通世界两大文明区域——两河流域与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0世纪前后是迪尔蒙文明的巅峰时期,今科威特与东部沙特阿拉伯也被囊括进来。迪尔蒙发展迅速,贸易中心地位非常重要,居民们在城市里大兴土木,高大恢弘的庙宇拔地而起。迪尔蒙甚至在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扼守着海湾商路。公元前10世纪前后,在迪尔蒙交易的货品种类范围罗达,除香料、丝绸外,还包括铜矿、熏香等。
尽管有过灿烂的文化,公元前20世纪中叶,迪尔蒙文明还是开始走向衰落。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印度河文明的衰落使得整条航线的吸引力下降,作为中转站和商贸中心,迪尔蒙的地位一落千丈;在两河流域各大帝国强势崛起的背景下,迪尔蒙于公元前800年左右被亚述帝国征服,又于公元前6世纪被新巴比伦王国征服。2005年,迪尔蒙文明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饮食
伊斯兰教对饮食有严格的规定,不食猪肉和不反刍的狗、马、驴、鸟类,及没有鳞的水生动物。不食用非经伊斯兰方式宰杀的动物,也禁食动物血液制品。禁止饮酒。伊斯兰教历9月全月为斋月,每天日出前一个半小时,至当天日落期间禁止饮食,甚至不准吸烟,还禁止餐饮业在斋戒时间营业,并禁止任何人在公共场所公开饮食。巴林市场供应食品多为进口,种类丰富,卫生标准严格。
巴林人以穆斯林餐饮为主,正式宴请场合,遵循伊斯兰教规禁食猪肉、不饮酒。副食以羊肉、鸡肉、火鸡肉、鸭肉和鱼虾为主,主食是大米饭、发酵的薄面饼以及各种面食搭配各式馅料。有的超市能买到猪肉,牛肉不多见。常见的蔬菜有西红柿、土豆、茄子、菜花、黄瓜、青椒等。烹调多为煎、炸、烤,调料主要用桂花、郁金粉、丁香、生姜、橄榄油、黄油、糖等。
巴林人日常习惯吃烤羊肉串、烤羊腿、烤全羊。口味喜甜,爱微辣。用餐时习惯于以手抓食。在巴林人家中做客,客人吃饭越多,主人越高兴。
当地有很多外国人经营的餐馆,如阿拉伯餐馆、中餐馆、西餐馆以及印度、日本餐馆等,甚至能看到墨西哥风味的餐馆。西式面包、牛排、奶酪、汉堡、薯条、可乐饮品等随处可见,想品尝阿拉伯浓咖啡、茶也很方便。
巴林的涌泉多,灌溉方便,因此水果很丰富,其特产是椰枣。
习俗
交往
巴林国位于波斯湾,是一个比较开放的伊斯兰教国家。巴林人重情谊、讲礼仪,慷慨大方、为人实在。他们喜欢结交朋友,社交场合一般行握手礼,男女之间也可握手。好友之间相见,除了拥抱,还会互亲面颊。见面时,通常先互致问候,谈话时面朝对方,和蔼可亲。与朋友并肩而行,常相互挽手。
在巴林,握手、敬茶、递物时,均要用右手。如果夸赞朋友某物,朋友可能会立刻将此物相赠,若不接受,朋友会生气,甚至产生反感。平日闲聊,最常提及的话题是猎鹰和良马。
巴林人周五至周日不办事。政府机关办公时间是7时~13时。他们时间观念强,约会时少有迟到现象。
民风
巴林的穆斯林每天做5次礼拜,斋月期间从日出到日落禁止一切饮食,不吸烟。传统上,穆斯林妇女深居简出,如需外出,须戴上盖头或面纱。妇女的面容若被陌生男人窥见,被视为不吉利。不过,现在宗教禁令已大为放松,阿拉伯传统和国际化并行,妇女外出可以穿黑袍、戴面纱,也可以穿时尚的服装;妇女不仅可以单独出门,甚至可以自己开车。
巴林已经出现了酒吧、歌厅、夜总会,娱乐活动中可播放流行歌曲。私家宴饮,非穆斯林可吃到猪肉,喝酒也很常见。
婚俗
巴林的传统婚俗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开放一些的家庭,可以自由恋爱,也可以离婚。有钱的男性可以娶4个老婆。
传统结婚,男方一般需送彩礼,给新娘购买首饰、衣服、香水和家庭用品。举行婚礼时,新郎在一帮小伙子陪同下,到新娘家迎娶新娘。新娘梳洗完毕,在手和脚上涂抹花粉软膏,穿上婚服,然后裹着毯子,由新娘家女眷陪同,送到新郎家。
新娘在新房里坐定后,女眷们便按照伊斯兰教规祈祷:“愿真主赐福给你。”随之,新郎揭开新娘的盖头,双膝跪下,祈求真主赐福于未来。
服饰
正式场合,巴林男女均穿袍式民族服装,大方得体。
男女袍装白黑分明,男子一般身穿白袍,头缠白头巾,脸部露在外面。不过,现在的年轻男子多已脱掉白袍,换上休闲装。女人的袍装,基本上是清一色的黑袍,缠头巾。与男人不同的是,女子需把头发包裹起来,脸上罩面纱,已婚女子面纱多为黑色、黄色。带面纱的妇女,有的露出眼睛,有的露出下巴或额头。妇女能暴露自己脸上的哪个部位,需按照丈夫的吩咐办。女孩子穿的黑袍叫阿巴亚,一般是纯黑色,也有女孩爱美,在黑袍上绣上花纹。
国家象征
巴林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5:3。旗面由红、白两色构成,靠旗杆一侧为白色,约占旗面的1/5,右侧为红色,红、白相接处为锯齿状。两色呈锯齿状交叉,中间四个完整锯齿,上下各半个锯齿,共五个锯齿,代表伊斯兰教的五大支柱,亦说代表伊斯兰教教导的五功。巴林曾悬挂一面纯红色旗帜,直到英国颁令加入白色。旗帜上原本有28个锯齿,1972年减为8个,2002年减为5个
巴林国徽最初是由当时的巴林谢赫的英国顾问查尔斯·贝尔格雷夫于1932年设计的。从那时起,设计经历了轻微的修改,即在1971年和2002年,分别修改了披风和酋长的压痕。最近的修改发生在2002年,当时哈马德·阿勒哈利法国王颁布了一项法令,修改了王冠,以添加到巴林的国徽中。
巴林的国歌为《我们的巴林》,是世界上最短的国歌之一。
风景名胜
综述
巴林是世界上旅游业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商务会展旅游的增长为该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著名景点有巴林国际赛车场、巴林国家博物馆、巴林堡(卡拉特考古遗址)等。
重要景点
阿法塔赫清真寺
阿法塔赫清真寺是巴林丰富伊斯兰遗产的象征,它由白色大理石砌成,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玻璃纤维穹顶,是首都麦纳麦的醒目地标建筑,也是巴林最大的清真寺。阿法塔赫清真寺欢迎各种信仰的游客前来参观,它不仅是一个礼拜场所,还是社区的文化和教育中心。内设图书馆、多个教室和会议空间,并定期举办讲座和研讨会。
巴林国际赛车场
巴林国际赛车场将在2036年之前持续承办F1赛事,为观众带来速度与激情的盛宴。到访的游客可以在中东地区前所未有的标志性赛道现场感受F1赛车的氛围。另有展示F1赛车悠久历史和技术发展的博物馆供参观,回顾多年来的赛车、车手及精彩瞬间。
加拉达岛
加拉达岛位于阿拉伯湾主岛东面,它会随着潮汐忽隐忽现,因此又被称为“消失的岛屿”。退潮时,洁白沙滩悄然露出,游客可将双脚埋入沙子感受细密柔软的触感。清澈湛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是游泳、浮潜和皮划艇的理想场所。从巴林首都麦纳麦有定期游船往返加拉达岛。
珍珠博物馆
位于Siyadi Majlis的珍珠博物馆荣获英国杂志《Monocle》评选的2024年设计大奖之最佳博物馆新星奖,是到访巴林的必游之地。巴林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宝石供应国,如今这些丰富的珍珠遗产都被完美保存在此,游客可以更直观、沉浸地了解巴林的辉煌珍珠历史。
皇家骆驼农场
皇家骆驼农场位于麦纳麦,展现了巴林几个世纪以来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动物爱好者可以尽情与骆驼互动,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全天免费入场,是家庭、独自旅行者和旅游团的经济实惠之选。
巴林国家博物馆
巴林国家博物馆被认为是海湾地区最有趣的博物馆之一,也是巴林的主要文化地标之一。从传统手工艺品到考古文物,其丰富的藏品精心呈现出巴林6000多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各种展览和教育活动在此举办,是学习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麦纳麦集市
麦纳麦集市是巴林北部历史悠久的集市。从标志性的巴林门进入,漫步于狭窄的街道和小巷中,挑选各种纺织品、手工艺品和纪念品。除此之外,还可以享用巴林地道美食,探秘香料市场和品味阿拉伯咖啡,尽情徜徉在美食、历史和文化的独特魅力中。
巴林集市
巴林集市是一个极具传统色彩的购物和娱乐天堂,为家庭出游提供多重选择。位于巴林群岛,距离麦纳麦市中心仅20分钟路程。重现巴林传统集市氛围,将历史辉煌与现代活力完美融合,庭院、窄巷、露天广场和隐蔽街角构成一副独特画卷。约500家商店带来目不暇接的各种商品,从当地手工艺品和纺织品到珠宝、香料、蔬菜和古董,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