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作业是指在高压电气设备上不停电进行检修、测试的一种作业方法。电气设备在长期运行中需要经常测试、检查和维修。带电作业是避免检修停电,保证正常供电的有效措施。带电作业的内容可分为带电测试、带电检查和带电维修等几方面。带电作业的对象包括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设备、架空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和配电设备。带电作业的主要项目有:带电更换线路杆塔绝缘子,清扫和更换绝缘子,水冲洗绝缘子,压接修补导线和架空地线,检测不良绝缘子,测试更换隔离开关和避雷器,测试变压器温升及介质损耗值。带电作业根据人体与带电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三类:等电位作业、地电位作业和中间电位作业。
分类
带电作业根据人体与带电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三类:
等电位作业、
地电位作业和
中间电位作业。
等电位作业时,人体直接接触高压带电部分。处在高压电场中的人体,会有危险电流流过
,危及人身安全,因而所有进入高电场的工作人员,都应穿全套合格的屏蔽服,包括衣裤、鞋袜、帽子和手套等。全套屏蔽服的各部件之间,须保证
电气连接良好,最远端之间的电阻不能大于20Ω,使人体外表形成
等电位体。
地电位作业时,人体处于接地的杆塔或构架上,通过
绝缘工具带电作业,因而又称绝缘工具法。在不同电压等级电气设备上带电作业时,必须保持空气间隙的最小距离及绝缘工具的最小长度。在确定安全距离及绝缘长度时,应考虑系统
操作过电压及远方落雷时的
雷电过电压。
中间电位作业系通过
绝缘棒等工具进入高压电场中某一区域,但还未直接接触高压带电体,是前两种作业的中间状况。因此,前两种作业时的基本安全要求,在中间电位作业时均须考虑。
1、通过人体的电流必须限制到
安全电流lmA或以下。
2、必须将高压电场限制到人身安全和健康无损害的数值内。
3、工作人员与带电体间的距离应保证在电力系统中发生各种
过电压时,不会发生
闪络放电。在进行
地电位带电工作时,人身与带电体间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的规定。
4、对于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带电作业,必须经过现场勘察,编制相应操作工艺方案和严格的操作程序,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5、带电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项培训,持证上岗(带电作业证、安全工作证)。
6、作业前召开
班前会,
工作负责人向工作班成员进行“三交待”、“三检查”,对工器具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检测。
7、严格履行工作许可手续,未经许可工作班成员不得进入施工作业现场。
8、进入现场,工作班成员应根据作业项目穿戴相应的
劳动防护用品(如工作服、
安全帽、屏蔽服、绝缘服、
静电服),携带合格的工器具。工作班成员、工作负责人、专职监护人应佩戴标志。
9、带电作业
停用重合闸工作。按规程规定的
中性点有效接地的系统中有可能引起
单相接地的,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有可能引起
相间短路的,工作票签发人或工作负责人认为需要停用重合闸的作业,必须停用重合闸,并不得
强送电。
10、杆上作业时正确使用安全带,站位准确,按规程要求与带电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11、带电检测绝缘子必须按规程规定进行操作。
12、杆塔上有人工作,地面人员不得在下方逗留。在人口稠密、交通情况复杂地段作业,应设置围栏和警示,专人看守和监护,上下传递工器具必须使用绝缘绳。
13、带电作业必须设专人监护。高杆塔上的作业应增设塔上监护人,监护人不得直接操作。
14、带电作业过程中如设备突然停电,作业人员应视设备仍然带电,工作负责人应尽快与调度取得联系。
15、带电作业应按规定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特殊情况或恶劣天气下进行事故抢修,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经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
16、带电作业人员在作业中严禁用酒精、汽油等易燃物品擦拭零部件,防止起火。
17、进入等电位(悬挂)作业,登高人员必须携带合格的保险绳。
18、带电作业,攀登
软梯时,应设防止
高处坠落的保护措施。
19、在10~35kV
电压等级的带电设备上进行作业时,为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必须采取有效的绝缘遮蔽、绝缘隔离措施。夜间作业时,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20、在10—220kV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上进行带电短接、引流工作时,必须按相关规定选择设备材料,并按规程操作。
21、使用
绝缘斗臂车作业前,应检查液压各操作部件的完好状况,液压系统的油压是否符合作业规定。更换液压油,必须做电气试验。
22、
绝缘斗臂车操作人员应经专项培训,持证上岗,严格按绝缘斗臂车的有关规定进行操作。
23、工作结束后,认真清理杆塔上的遗留物,并将工器具装人专门使用的工具袋或工具箱,防止受潮、碰撞和损伤。工作负责人向调度汇报,办理工作终结手续。
要求
1、流经人体的电流不超过人体感知水平1mA;
2、人体体表场强至少不超过人的感知水平2.4KV/cm;
3、保证可能导致对人身放电的那段空气距离。
防护措施
(1) 对于220 V
线路杆塔及
变电所构架上进行间接作业时(人处于大地电位作业包括杆塔紧螺丝工作)应穿
导电鞋,将电场引起的人体电流(暂态及稳态)限制在1 mA以下。
(2) 在超高压
输变电设备上进行
等电位作业及采用中间电位法的作业必须穿合格的全套屏蔽服,并注意各部连接可靠,作业中不允许脱开。
(3) 攀登500 kV杆塔构架时,人体的静电感应是很强的,为防止人体受电场及电磁波的影响,一定要穿全套屏蔽服作业。屏蔽服分Ⅰ、Ⅱ型,500KV使用Ⅱ型屏蔽服,使人的体表场强限制在15 kV/m以下,流经人体的电流不大于50μA。
(4) 间接作业时保证与带电体得安全距离(空气间隙)足够大。
(5) 间接作业使用的绝缘工具合格,绝缘电阻大于700M欧姆每2厘米。
绝缘用品
绝缘帽
普通
安全帽的绝缘特性很不稳定,一般不能在带电作业中使用,带电作业用绝缘安全帽,采用高密度复合聚酯材料,除具有符合安全帽检测标准的
机械强度,还完全符合相关配电带电作业电气检测标准,其
介电质的强度通过20KV检测试验。
10KV带电作业通常以空中作业为主,因此眼部的保护十分重要,正确使用
安全防护眼镜能够避免阳光刺激及有效地预防铁屑、灰沙等物因飞溅而引起对眼部击伤的 危险,还可防烟雾、化学物质对眼部的刺激。能防止因水蒸汽的凝聚而对视线的影响。
绝缘衣
● 柔软轻便,穿着舒适
● 每件产品出厂前均经过严格测试
● 提供全面的绝缘保护
绝缘手套
绝缘手套是带电作业中作业人员最重要的人身防护用具,只要接触带电体,不论其是否在带电状态,均必须戴好手套后作业。 绝缘手套应该兼备高性能的电气绝缘强度和
机械强度,同时具备良好的 弹性和
耐久性,柔软的服务性能,将手部的不适应感和疲劳 降低到最小程度。
保护手套
柔软的皮革手套只作为绝缘手套的机械保护,防止绝缘手套被割伤、撕裂或刺穿,不可单独使用做防止电击的保护。皮革保 护手套需用专用皮革制作,在提供足够的机械强度保护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服务性能,尺寸与绝缘手套相符,其开口顶端与橡胶
绝缘手套的开口顶端保持最小清除距离。
绝缘裤
● 柔软轻便,穿着舒适
● 每件产品出厂前均经过严格测试
● 背带式设计
绝缘鞋(靴)是10KV
配电网带电作业时使用的辅助绝缘安全用具,除具备良好的电气
绝缘性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物理机械强度,防止刺穿或磨损。 ● 长筒绝缘靴配合绝缘裤使用,可提供全面的人身绝缘安全保护,天然脱蛋白弹性橡胶制成,具有穿着舒适,穿脱容易的优点。
以上是在带电作业中最基本的需求物
带电作业有特殊要求,带电作业工器具在工作状态下,承受着电气和机械双重荷载的作用。工器具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因此,带电作业工器具应安全可靠、结构合理、有足够的强度、工艺先进、轻便灵活,雨天作业和水冲洗工器具,还应选用泼水性较好的工具。
发展趋势
从带电作业技术研究的现状来看,有向两个方向发展的趋势:一是随着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的不断投运,带电作业必将成为重要的运维检修手段,带电作业工具、方法、标准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二是随着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配网带电作业需进一步深入开展。在城网需拓展不停电作业项目及应用,在农网需加大带电作业的推广应用力度。当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方面:
1)特高压交、直流线路带电作业工具针对特高压带电作业工器具体积大且重,机械化程度不高、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作业项目需拓展等问题,下一步应加大工器具的研究。一是深入开展高强度柔性绝缘材料的技术研究,进一步增强其机械强度及绝缘性能,通过研制软质柔性绝缘吊拉工器具代替较长且不便于操作的硬质绝缘拉吊杆。二是研究耐候性能更强的新一代带电作业软、硬质绝缘材料,提高在现场作业环境下的绝缘性能,确保作业人员和运行设备的安全。三是研制承载等电位电工进出高电位的轻型化、机械化装置。四是研发便于作业人员现场操作的工器具,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五是结合特高压线路长串绝缘子型式特点,研制机械化、智能化的长串绝缘子检测设备。六是开发并应用新型高强度
金属材料,优化设计并研制大吨位绝缘子卡具,并开发更加轻巧的液压提线更换装置。
2)高海拔带电作业技术研究
针对海拔3 000--4 000 m及以上的高海拔地区,还需深入研究适用于该类地区的超、特高压带电作业关键技术,包括安全作业间隙、安全防护技术、绝缘操作工具、作业导则等。针对该地区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需试验论证绝缘防护用具、遮蔽用具、操作工具的性能及尺寸是否满足安全作业的要求,并根据需要研制或改进相应的作业工器具和防护用具,提升高海拔地区配网带电作业安全水平。
超、
特高压输电线路常绵延数百甚至上千km,有的跨越高山峻岭,地形复杂。直升机带电作业具有迅捷、高效的特点,可满足快速排除故障、恢复安全运行的要求。直升机带电作业项目主要包括带电检修、更换和带电水冲洗等。今后应进一步系统研究直升机带电作业技术,一是研究不同机型直升机开展带电作业的适用项目和作业方法;二是研制针对项目特点的配套工器具;三是制定安全工作规程和作业细则,并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直升机带电作业标准体系;四是探索开展特高压交、直流线路直升机带电作业的实际应用。同时,还应积极开展无人机巡视和遥感遥测的研究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