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宝田(1829年—1889年),谱名朝焕,字研芗,又作砚香。湖南永州府东安县永丰甸伍家桥(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芦洪市镇竹源村)人。清末湘系军队中楚勇的代表性将领。
人物生平
弃文从武
席宝田生于道光九年(1829年),是湖南永州府东安县永丰甸伍家桥(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芦洪市镇竹源村)人。他的先祖在
明代时从江西到东安为官,遂
占籍为东安人。
席宝田家境宽裕,自幼聪明出众, 性格倔强,十八岁入
县学,后就学长沙
岳麓书院,与
刘长佑为同学。得了
廪生后,厌倦
八股,遂转而留意“
舆地兵家之言”。当时天下太平已久,危机四伏,地方官吏却“
晏然不治事”。一天,席宝田感叹道: “怎么才能及时取得县令之官,使我一吐腹中的愤懑呢?”刘长佑听后,笑着说: “你的志愿不易达到,长佑庸碌,有幸窃得教官之职,能畜养妻儿就足够了。”
对抗太平军
咸丰二年(1852年),
太平军攻占东安县城。席宝田倾家资举办团练,抗击太平军,收复县城,因功授官为本县
训导。咸丰六年(1856年),刘长佑率所部
楚勇援江西,招其随军参与军事,累立战功,提升为
直隶州同知。咸丰九年(1859年),
石达开率所部太平军由广西回攻湖南,席宝田率军入湘与石达开部激战,解除宝庆之围,遂被提升为
知府。
咸丰十年(1860年),湖南巡抚
骆秉章见他识兵书,善用兵,从戎以来每战必胜,于是令其召募乡勇一千人,自称一军,号为“
精毅营”,担负湖南防务,阻击广东
天地会起义军的进攻。
同治元年(1862年),席宝田军在黔阳再败由广西攻入湖南的石达开军,攻占来风城,因功以
道员记名,并加授
按察使衔。翌年,为防御来犯的太平军将领
黄文金,清廷命
江忠义“精捷营”、席宝田“精毅营”两军援战皖北、江西,以江忠义为主将,席宝田为副将。
席宝田谙识兵法,常以精兵出奇制胜。当时,黄文金部集中兵力进攻
池州,合围
青阳,打乱了
曾国藩围困
天京的计划,战局对
湘军不利。席宝田以“
攻其必救”的战术,率精兵偷袭战略要地石岭,以截断太平军的退路,迫使太平军分兵抵挡。黄文金见无法攻占青阳,被迫撤军。席宝田一举而稳定江西战局,其军事才干备受清廷赏识,被特赐“业铿额
巴图鲁”勇号,并加
布政使衔。是年冬,江忠义病死于军中,席宝田升为代理统帅,统领全军驻守江西。同治三年(1864年), 席宝田又以奇兵攻占金溪,迫使太平军
李世贤、黄文金部退走。战后,他因功以按察使记名,并实授云南按察使。从此,席宝田成为湘军中赫赫有名的大将。
金致使溪之战后,江西新任军务督办
杨岳斌调席军援南丰,因军令迟发,致使席宝田未能率援军如期到达,其责在杨岳斌而非在席宝田。但杨岳斌为了树威,却参劾席宝田怠误军机,将他削职降为知府。席宝田的部下多有不服,但席宝田却认为治军贵在严,严必无误,多方开导部下忍辱负重,同时自请仍留江西军中效力。时值清军攻陷天京,
洪仁玕、
李秀成等拥幼天王
洪天贵福逃出天京,由开化途经玉山。席宝田闻报立即率军昼夜追击。洪仁玕、李秀成等人被迫兵冲散,洪仁玕带幼天王等千余人继续南逃。时席宝田部将士疲倦已极,请求休整,但席宝田却严斥部下说:“洪福在此,今纵之,与
瑞金来寇(指太平军)合,不可得矣。”令部下吃下干粮(一说斩前锋一人以示众),连夜追赶。第二天清晨赶到石城,太平军正在杨家牌等处生火做饭。众人求功心切,准备速攻,被席宝田传令制止。他令大部追兵伏于城南山道边,命小部追兵在城北面摇旗呐喊,有意惊扰。太平军以为大队清军从北路追来,急忙弃城南走,遂误入埋伏圈中。洪仁玕等被当场俘虏,时为同治三年九月初九日深夜(已是初十日,1864年10月9日)。幼天王混杂在众小孩中逃匿山中,几天后在荒谷中被俘。清廷特下诏恢复席宝田原官(按察使),并赐其
云骑尉世职和
黄马褂,加授贵州按察使
实缺。
同治四年(1865年),席宝田率军入粤,俘虏太平军
汪海洋部战士三万余人。太平天国各部被基本平定后,清廷论功,“江西军以宝田为第一,诏以布政使记名,遇缺题奏”,赐封席家三代一品封典。这时,左宗棠攻克
嘉应州,曾国藩在南京遣散湘军,席宝田见军事基本结束,已无用武之地,故请求回原籍养终,即予获准,于次年(1866年)春回到东安。
转战苗疆
这时,贵州各族人民起义仍如火如荼。清政府派大军镇压,湖南担负了东路援黔的任务。先是授
兆琛为贵州布政使,与总兵周洪印率军援黔,多次被起义军打败,师久无功;增派
李元度率军围攻荆竹园,亦久攻不下。湖南巡抚
李瀚章、
刘崐先后劾罢兆琛、周洪印、李元度诸人,推荐席宝田。清廷遂命席宝田专任贵州军事。同冶六年(1867年),席宝田招集旧部一万多人,配备洋枪洋炮,进入贵州,总统援黔东路各军,严厉镇压起义军。
席宝田的军事才能久有盛名,他的战术诡诈多变。进剿之初,席宝田一反前任步步为营、胜则进、败则退的方针,采取深入寻战,败而不走的战术,故被苗民起义军领袖
张秀眉骂为“痴军”。同治七年(1868年)初,席宝田率军强攻荆竹园,一日攻破十八寨,其近旁的三十六寨也相继攻破,号军首领萧桂盛等牺牲。席宝田认为壮丁过多是起义军久战不衰的重要原因,于是下令将荆竹园五十四寨的壮丁全部杀死,号军及石达开余部伤亡殆尽。席军入黔首战告捷,声誉大增。
席宝田还认为作战之要在于“短敌粮”,故于是年夏率军直捣寨头,“以期并力寨头,擒渠扫穴”。寨头为贵州苗民地区的门户,起义军的粮秣基地。席宝田军先拔寨头东西三个苗寨,随即攻占寨头。
闰四月,席宝田的继母丁氏逝世。他听闻噩耗,赶回东安。其军暂交提督
荣维善带领。丧事刚结束,席宝田即星夜奔回贵州,率大军进攻
台拱。台拱苗军为贵州最强的一支起义军, 据守清江、镇远二城互为犄角。席宝田冒险观看了地形后,认为:“二城不克, 即台拱不可得……台拱克则群苗解体矣。”但自己孤军势弱,只可采取“宜增兵处处为防”的战术,等待援军到来之后,方“可以善战”。后援军一万人由按察使
黄润昌、道员
邓子垣率领出晃州,由北路进攻台拱。席宝田立即统领大军从南路出击。他见苗区山地险峻复杂,官军入地生疏,久劳功少,决意采用
雕剿法:派“勇夫名将”孤军深入,行不持帷帐,居不依城寨;因敌粮,宿敌垒;越大寨,攻小寨;已过复还,行无定时。这种战术对义军威胁极大。同时,席宝田还严刑峻法,以激士气,不分兵将,犯者严惩。同治八年(1869年)四月, 席宝田率军夜行五十里准备偷袭稿米,但守城苗军早已有备,清军不能得手。湘军将领徐启瑞带先锋队攻城时,指挥不力,席宝田即挥刀斩徐于阵前,并亲自指挥前队攻城,稿米随即被攻陷。
席宝田军援黔两年,尚未攻战台拱城,于是有人上书要求罢免他。湖南巡抚坚持定见,并增派援兵一万人,分三路进攻苗军。同治九年(1871年)三月,席宝田军临阵于台拱最后一个屏障——
施洞。他鉴于施洞易守难攻,决定采用引蛇出洞的战术,隐蔽精锐,以弱兵攻城。苗军错误地采取“兵来则战”的战术,迭次主动反攻,被席宝田趁虚而入,占据施洞。是年十月,苗军被迫撤出台拱城。席宝田因攻占台拱全境有功, 被赐予
头品顶戴。
同治十年(1871年)四月,席宝田率军进攻
凯里,苗军战士凭险坚守,湘军久攻不利,死伤惨重。席宝田见状,一把夺过鼓槌,亲自擂鼓助战。全军将士见状,纷纷冒死攀寨垣登城, “一鼓而下”。五月,席宝田率全军冒暑入
雷公山,见苗民壮丁甚多,于是又挥舞屠刀,杀害义军三万多人,并下令纵火烧毁山中的全部苗寨。是年夏末,席宝田因受风湿而突然中风,于是告假寻医治疗,并令其部将
龚继昌、
苏元春、唐本有、谢兰阶等分别统领各军,军事进止等机要之事仍得请示他决定。第二年,贵州苗、号起义军被席宝田军镇压,张秀眉牺牲。
退闲及逝世
席宝田在江西镇压太平军、在贵州镇压苗族起义军时,每攻占一地,令士兵烧杀抢掠,遂成巨富,引起舆论谴责。贵州苗、号起义被镇压后,清廷下诏赐封他
骑都尉,并准其后代世袭。同治十一年(1872年)夏季,席宝田回到东安,家居养病。居乡期间,席宝田无所事事,便研究“青乌(堪舆学《
青乌经》)
形家”之学,经常坐在两名士兵抬着的
篮舆上,游历于山水之间,并有大量宾客、术师跟随出行,热闹非凡。
光绪十二年(1886年),湖南巡抚
王文韶绘制《苗疆图》进呈清廷,使得席宝田的“战迹可按”。清廷嘉赏其“功勋”,便以席宝田从前俘虏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有功,命
曾国荃绘其像送京,绘于
紫光阁。
光绪十五年(1889年)六月,席宝田病死,时年六十一岁。清廷加以优厚抚恤,追赠
太子少保,平生“战迹”交由
国史馆立传,并在湖南原籍及江西、贵州为其建立专祠。
主要影响
军事
席宝田在湘军众多将帅中,被认为是“能够统领多营大军独立作战的分统和统领级人物”。在作战生涯中,席宝田以英勇善战著称于时,其主要军事活动有二:
这两件事,有利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在用兵过程中,席宝田剿抚并用,妥善安置投诚民军,但也有滥杀无辜的举措。
民生
席宝田解甲归田后,创建诂经书院,广置田宅,在周边数县以及洞庭湖地区购买粮田、山林数万亩。又在长沙、武汉、衡阳等地开设当铺、购买房产、经营生意,以致至今仍有民谣称他“五里一庄房,十里一当铺”。席宝田所购田地之前是谁耕种以后继续由他耕种,如果收成好席宝田则收取一些粮食作为佃租,如果收成不好,席宝田就免除他们的佃租;店铺也同样给原来的人继续经营,赚到了钱才收租,没赚到钱可以不用交租。此外,他还在东安重建孔庙,修县志,置学田,办书院,也做了一些有益地方的善举。
历史评价
赵尔巽等《
清史稿》:“中原大定,曾国藩乃议以湖南兵力、饷力为平黔根本,而骆秉章亦令
刘岳昭剿黔北以保川边。后专倚席宝田,戡定苗疆。”
轶事典故
智擒盗贼
据说席宝田在东安紫溪县学馆就读时,一次县令到学馆给学生授课,说境内某村有一兄弟俩偷盗耕牛剥皮后到广西全州等地出售,行动极为秘密,很难找到真凭实据,希望大家协助官府一举剿灭。席宝田闻言,立即请求允许他去捉拿,并提出要求:不动用巡捕力量,但允许自己到民间挑选8名粗壮伟岸力气较大者,并准备4根箩索、4根柳棍,随同前往。县令当即应允。
入夜,席宝田带领自己挑选好的八名勇士和随从来到那个村子。他吩咐八名勇士兵分两路,一路到村后上山的山路上蹲守,一路到村南的小道上蹲守。一切准备就绪后,席宝田带着随从径直从门前大路上走来。夜深人静之时,席宝田一行在村头喊话:“各位父老乡亲!村里出了偷牛贼,官府已经知晓,特派本人前来捉拿。自动投案者,减轻刑罚;捉拿归案者,罪加一等。请偷牛者,自动投案。”
喊话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并无人投案自首,席宝田带着随从佯装进村入户之态,慢吞吞地从东家搜向西家。不久,村前灯火通明,8名勇士绑着兄弟俩先后来到村前。席宝田押着偷牛贼,连夜赶到紫溪县衙。起初,两个偷牛贼拒不承认偷牛之事,后经席宝田质问:“没有偷牛,为什么分头往山后逃跑?”偷牛贼无言以对,只得交代罪行。县令对席宝田的智慧甚是赞赏,由县学馆推荐到岳麓书院就学。在岳麓书院他结识学友
刘长佑等人,从此开始发迹。
人际关系
亲属
曾祖父:席际云,字昌明,因席宝田显贵而获赠光禄大夫。
曾祖母:唐氏,获封一品夫人。
祖父:席上锦,字承裳,因席宝田显贵而获赠光禄大夫。
父亲:席居正,岁贡生,封光禄大夫。
继母:丁氏
原配:魏氏
继室:万氏
儿子:席曜衡,
县学廪生;席镛,分部主事;席汇湘,县学
附生;席启骅;席启骝
老师
刘崐。席宝田是刘崐提学湖南时“所得士”。刘崐任湖南巡抚时,举荐席宝田统军平苗,并不顾非议,始终支持席宝田,使其得以成功。
友人
刘长佑是席宝田在岳麓书院读书时的同学。后来率
楚勇援江西时,他招席宝田随军出征。此后二人有信件往来,刘长佑自称为“弟”,尊称席宝田为“研芗仁兄大人”“砚翁仁兄大人”。同属楚勇后起将领的
刘坤一也尊称席宝田为“砚公尊兄大人”。
湘军将领
周达武则与席宝田约为结拜兄弟。周达武曾在信中称席宝田为“砚翁仁
契弟太守大人阁下”,并自称“
如兄”。
后世纪念
墓葬
据《赠太子少保席公神道碑铭》记载,席宝田死后葬在“所居
武冈玉屏山之原”。
宅第
席宝田老宅位于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
芦洪市镇伍家桥,福星村与竹源村交界处,距芦洪市镇政府4公里,距东安县城30公里,距永州城区冷水滩仅27公里。该建筑群建于清同治年间,是一处官府与民居相结合的建筑,系席宝田及族中仕人所建。老宅古建筑群堪称“湖南晚清庄园建筑的标本”,在建筑史、艺术史、军事史和人文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祠堂
湖南长沙的名胜小瀛洲曾有席少保祠。在清末至民国时期,该祠与曾文正公祠、左文襄公祠并列为湖南省会三大祠。
史料索引
郭嵩焘《赠太子少保席公神道碑铭》
赵尔巽等《清史稿》卷420《席宝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