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县

山西省阳泉市辖县

平定县,山西省阳泉市辖县,位于山西省中东部、阳泉市东南部,地处太行山中段西麓,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毗邻5个县、区,总面积1391平方千米。平定方言属晋语-大包片。截至2023年6月,平定县辖8个镇、2个乡。截至2023年末,平定县常住人口为30.04万人。

历史沿革
秦朝时期,平定属太原郡。
西汉承秦置,仍称上艾,属太原郡。
东汉时期,属常山国之域。
西晋时期,属并州乐平郡。西晋之后,历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和北魏等国。
北魏登国元年(386年),改名石艾县;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废;永安三年(530年),复置石艾县。
隋朝初期,属辽州;大业中期,归并州太原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归辽州;武德六年(623年),归受州(州治在阳泉赛鱼);贞观八年(634年),废受州,属太原府;天宝元年(742年),改石艾县为广阳县。
五代十国时期,沿袭旧制。刘崇建北汉,广阳县属北汉。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以镇州广阳寨建平定军,属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灭北汉,改广阳县为平定县,迁治榆关(平定上城),属平定军。
金大定二年(1162年),升为州治,属太原支郡,领平定、乐平(今昔阳)二县。
元朝时期,属冀宁路太原府。
明朝时期,属冀宁道太原府。
清雍正二年(1724年),始升直隶州,由太原府析出,属省辖,领寿阳、盂县、乐平三县。
民国元年(1912年),改平定州为平定县,属冀宁道。民国三年(1914年),乐平乡改置昔阳县由平定县析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军入侵,县城沦陷,设伪行政公署,权力仅及县城附近及交通沿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以正太铁路为界,路北建立平定(路北)县抗日政府,属晋察冀边区管辖;路南,又以平辽公路为界,分别建立平东县和平西县两个抗日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管辖。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平东县、平西县合并,建立平定(路南)县政府。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路南和路北两个县政府合并,成立平定县人民政府,属榆次专区。
1958年8月,撤销平定县建置,归入阳泉市,称阳泉市郊区。
1961年4月,恢复平定县建置,属晋中专区。
1983年9月,平定划为阳泉市属县。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6月,平定县辖8个镇、2个乡:冠山镇冶西镇锁簧镇张庄镇东回镇柏井镇娘子关镇巨城镇石门口乡岔口乡。县人民政府驻冠山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平定县位于山西省中东部、阳泉市东南部,介于北纬37°39′30″—38°07′30″、东经113°25′55″—114°02′33″之间,毗邻5个县、区,北接盂县郊区,西邻晋中市寿阳县,南毗晋中市昔阳县,东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交界。全区总面积为1391平方千米,南北最长距离约50.4千米,东西最长距离约54千米。
地质
平定县境内地层层序出露较明显,有元古界(中元古界长城系)、古生界(下古生界寒武系 、下古生界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上古生界二叠系 、中古生界三叠系)、新生界。其分布特征为从东向西,由老至新。
地形地貌
平定县地处太行山中段西麓,境内95%为石质、土石山区,最高点七岭山,海拔1438米,最低点娘子关谷地,海拔仅350米。
气候
平定县属于暖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快,昼夜温差显著,冷暖年际变化较大,冷空气活动频繁,常造成“倒春寒”和晚霜冻,春旱比较严重;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较高,降水比较集中,由于降水量年季变化大常发生洪涝灾害或伏旱,多雷阵雨、大风、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秋季雨量骤减,天气较稳定,气候宜人,但晚秋常出现强烈的寒潮造成早霜,威胁大秋作物的成熟;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候寒冷干燥,多晴天,降水较少。历年平均气温11.2℃,年极端最高气温41.7℃,出现在2005年6月22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9.1℃,出现在2021年1月7日。平均总降水量517.7毫米,年最多降水量828.6毫米,出现在2021年;年最少降水量259.7毫米,出现在1972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582.1小时,平均相对湿度55%,平均气压929.9百帕。初霜日最早为十月上旬,终霜日最晚为次年四月下旬,无霜期年平均210天,最大冻土深度为61厘米。
水文
平定县境内有绵河和甘陶河两大流域,以柏井的门限岭、西回的摩天岭和古贝的东浮山为界,西北为绵河流域,流域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东南为甘陶河流域,流域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5%。另外,黄统岭北部还有流出境外滹沱河的黄杨河,流域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5%。绵河流域包括南川河、阳胜河、岔口河、桃河、温河和绵河等6条河流;甘陶河流域包括牛角沟河、麻地峪沟河、娘娘庙沟河、岭南河、白灰沟河、新关河等6条河流。另外,在黄统岭北部属滹沱河流域的黄杨河的河源出西头岭,向东北经小岭、西家庄、神灵台、神水泉、杨树庄出县境入滹沱河,在县境内河道长12千米,流域面积62.2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平定县土地总面积为139093.75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83529.3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0.05%;建设用地面积9666.0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95%;未利用地面积45898.3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3%。
矿产资源
平定县属于资源大县,地下矿藏丰富。现已探明的矿种有无烟煤、硫铁矿、铝土矿、铅锌矿、石英砂、大理石等30多种,尤以无烟煤、高铝黏土、硫铁矿、石灰石为最。煤田分布面积360平方千米,探明储量约为22.6亿吨,年开采能力达到400万吨;石灰石分布面积800平方千米,储量在100亿吨以上,是新型建材的理想原料;储量在4.5亿吨以上的硫铁矿属于一级矿藏;质量优良的铝矾土储量达到1.6亿吨,三氧化二铝含量在50%—80%。已开发或正在开发利用的矿产有无烟煤、硫铁矿、铝矾土、石灰石、白云石、石膏、铁矿石、浮石、玄武岩、紫砂陶土、砂石、矿泉水等18种。
水资源
平定县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0.3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59亿立方米,其中岩溶水资源量为1.5亿立方米,占地下水资源量的94.34%,孔隙水和裂隙水资源量分别为0.04亿立方米和0.07亿立方米,不足6%,地下水重复量0.0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03立方米。扣除地表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0.2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70亿立方米。全县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总的趋势是东南部的柏井镇、东回镇、张庄镇和北部的岔口乡等偏远山区水资源量相对贫乏,而阳胜河、南川河以及桃河、温河流域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平定县常住人口为306228人。
截至2022年末,平定县常住人口为303592人,比上年末减少52人,男女人口性别比为107.28:100,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59958人,乡村人口143634人,城镇化率达到52.69%,比上年增加0.61个百分点。全县总户数(公安户籍户数)为13.97万户,同比下降0.37%;全县总人口(公安户籍人口)31.67万人,同比下降0.22%。全县出生人口(户籍)1564人,出生率为4.94‰;死亡人口(户籍)1821人,死亡率为5.75‰;人口自然增长率-0.81‰。
根据2023年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30.0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144人。男女人口性别比为106.89:100。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89%,比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全县总户数(公安户籍户数)为13.90万户,比上年末下降0.50%;全县总人口(公安户籍人口)31.57万人,比上年末下降0.32%。全县出生人口(户籍)1650人,出生率为5.23‰;死亡人口(户籍)2194人,死亡率为6.95‰;人口自然增长率-1.72‰。
经济
综述
2023年,平定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9.3亿元,同比增长3.0%。
2023年,平定县财政总收入17.7亿元,同比增长4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30.2%。
2023年,平定县涉税主体完成税收13.5亿元,同比增长11.7%。
2023年,平定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7%。
第一产业
2023年,平定县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039万元,建设提升高标准农田2.8万亩,复垦复种撂荒耕地8310亩,建成12类富硒农产品基地3.5万亩,认证富硒品牌57个,综合产值实现3亿元。
2023年,平定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6.8亿元,增长7.1%。
第二产业
2023年,平定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5亿元,同比增长2.5%;99个项目开复工,完成投资49.6亿元,民间投资占到49.1%;深度对接京津冀、长三角产业转移,开展精准招商,全年招商签约项目43个,新开工项目39个,新开工项目投资额70.9亿元,外省投入平定的固投到位资金23.2亿元。
2023年,平定县第二产增加值完成95.2亿元,同比增长4.0%。
第三产业
2023年,平定县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7亿元,累计发放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18.8亿元、惠及企业1807户,涉农贷款余额141.6亿元,同比增长27.2%;全县A级旅游景区接待91万余人次,综合收入2600余万元,同比增长275%。
2023年,平定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7.3亿元,同比增长2.9%。
交通运输
平定县境内交通发达,坐落于山西省的通道型轴带—太旧—石太轴带上,是太原及山西省中部腹地区域便捷的出省通道;有石太铁路通过,G5京昆高速公路从北部经过,G20青银高速天黎高速、207国道和307国道在境内交汇,有S315省道等经过。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平定县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建设完成,被评为全省“人口和生育政策保障工作先进县”;集团化办学模式成效显现,二本B类达线人数连续三年破千,连续两年有学子圆梦清北。
科学技术
2023年,平定县全面创优创新生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专精特新企业20家,双创基地6家,在全市县区中排名第一,被评为“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
社会保障
2023年,平定县严格落实养老、工伤、失业、医保等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推进参保扩面。加强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深入开展“排忧行动”,扎实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落实工作。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加快张庄镇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西城社区省级幸福养老工程建设进度,提升改造50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全力推进县社会福利中心建成运营,推动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扎实开展婚丧习俗改革试点县创建工作,推动县级公益性公墓开工建设。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文化发展
2023年,平定县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等群众文化惠民工程2500余场次,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深入实施“三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送戏下乡”、广场舞培训入基层等惠民活动;持续强化非遗文化保护传承,挖掘整理非遗传承项目,培育优秀非遗传承人,加快建设文化强县。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积极推进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实施低级别文物保护项目。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积极筹备全省“太行一号公路平定段”山地自行车比赛、村BA篮球赛、广场舞比赛等精品赛事,承办“娘子关半程马拉松赛”等国际国内体育大型赛事。全力推动冠山健走步道建成投入使用,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
民生福祉
2023年,平定县民生类重点项目按计划推进,县中医院新建工程主体完工、文化中心主体竣工、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完成升级改造、3所公办幼儿园完成改扩建、3家A型养老服务站建成运营。切实做好气源保障工作,投资4700万元完成2万米老旧管网改造,发放煤改气补贴2000万元,耗资2600万元购置天然气690万方以补充煤气不足。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连续第九次荣获“山西省双拥模范县”荣誉称号。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平定”语出《诗经·大雅·江汉》“四方既平,五国庶定”,即为太平安定之意。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以镇州广阳寨建平定军。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广阳县为平定县。
非遗文化
鼓舞(平定武迓鼓)
鼓舞(平定武迓鼓),山西省平定县传统舞蹈。平定武迓鼓主要以象征手法表现战争生活,代表性作品有《朱仝上梁山》《赵匡胤下河东》《李自成进京》等。舞蹈中运用扁鼓、音锣、小镲、铙、云锣等六种共21件打击乐器,21位演员人手一件,边演奏成套的古典锣鼓曲牌边进行舞蹈(耍回)表演,按套路排列出多种阵法并不断加以演变。在此过程中,演员身着古代武社火服饰,背插单靠旗,胸挽八宝绳花,女角正额及两颊各画一朵梅花图案,头饰及脸谱与戏曲人物略同。表演时,“帅”位中央的演员操鼓击节指挥,舞蹈风格英武洒脱、气魄雄浑。2008年6月14日,鼓舞(平定武迓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陶器烧制技艺(平定砂器制作技艺)
陶器烧制技艺(平定砂器制作技艺),山西省平定县传统手工技艺。平定素有“砂器之乡”的美誉,早在战国时期已有生产。盛唐时期,平定砂器与江苏宜兴紫砂、广东砂煲齐名,史称“三鼎甲”。平定砂器制作工艺讲究,从选料到成品熏釉,各道工序都有较高的手艺技巧,烧制出的砂器具有“煮饭不变色、炖肉不变味、煎药不变性、烹茶不变香、栽花不烂根”的特点。平定砂器器型丰富,有锅、碗、瓢、盆、坛、罐、茶壶、油灯、花盆等多种形态,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因此被称为“平民的艺术品”。2014年11月11日,陶器烧制技艺(平定砂器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陶器烧制技艺(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技艺)
陶器烧制技艺(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技艺),山西省平定县传统手工技艺。平定黑釉刻花陶瓷采用冠庄高岭粘土经陈腐、除铁、配料、研磨、蒸空练泥等几十道工序制坯,在坯胎未干前以刀代笔刻花,一气呵成,线条俏丽流畅,形象生动概括。采用黑白两色为主要表现手段,经过特殊烧造和窑变而成,作品具有融材质美、装饰技巧美、形象简洁美、造型古朴美于一身的艺术特点。另外,平定刻花瓷迄今仍保留着包括棕釉、白釉、黄釉、仿哥开片釉、窑变釉、剪纸漏花加彩和木叶窑变釉等绝活。2014年11月11日,陶器烧制技艺(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春节(娘子关跑马排春节习俗)
春节(娘子关跑马排春节习俗),流传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娘子关跑马排春节习俗)历史悠久,并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保留了关隘地区以民间信仰为特点的习俗文化,多以祭祀、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每年自腊月廿三开始准备,到次年二月初二结束全部活动。主要表演有报灯官、过大年、接官印、跑马排、耍社火、元宵夜、唱尾声、演戏酬神等节目。2021年5月24日,春节(娘子关跑马排春节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风景名胜
娘子关风景区
娘子关风景区,位于平定县城东北45千米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原名“苇泽关”,因唐代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此名。现存关城为明嘉靖二十年(1542年)所建,另有承天寨、老君洞、妒女门、烽火台、点将台、洗脸盆、避暑楼等十多处景点。
冠山景区
冠山景区,位于平定县城西4千米,阳泉以南12千米,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森林公园。其中,崇古冠山书院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拓修的元代无梁密洞式建筑,院内陈列有古代书院史及平定县具有一定文物和艺术价值的唐以降碑刻展览。
固关长城景区
固关长城景区,位于太行山西侧的山西省平定县新关村,北起娘子关嘉峪沟,南至白灰村村口,全长20千米,是内长城重要的关隘,太行八陉之列,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红岩岭景区
红岩岭景区,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岔口乡,是山西平定、盂县与河北井陉县的交接结合部,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最具特色的景点为玉皇洞,深达600—700米,四号洞面积最大,约2000平方米。
地方特产
西回小米
西回小米,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特产,于2010年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西回小米米粒饱满,颗粒圆润,色泽金黄,千粒重3.1克。主栽品种为晋谷21号、长谷5号等。
平定荆花蜂蜜
平定荆花蜂蜜,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特产,于2015年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平定荆花蜜常温下呈浅琥珀色、流体状,清澈透明,半结晶,结晶后为白色平定荆花蜜含果糖5.0—45.0%,葡萄糖0.0—5.0%,氨基酸总量≥90.0毫克/100克,淀粉酶活性≥4.8毫升/克,维生素B≥6.0微克/100克,维生素E≥5.0微克/100克,钙3.00—4.50毫克/100克,镁≥0.5毫克/100克。
冠山连翘茶
冠山连翘茶,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特产,于2021年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连翘,又名黄金条,将嫩绿芽经过配料加工、泡制就可以成为能够饮用的保健茶,名曰“连翘条”。
荣誉称号
2016年2月5日,平定县入选“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9年3月,平定县入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
2020年11月25日,平定县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7月,平定县入选“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名单”。
2021年8月,平定县入选“2020年度省级平安县(市、区)名单”。
2021年9月6日,平定县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入选名单”。
2021年11月2日,平定县入选“第二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县(区)名单”。
2021年12月17日,平定县入选“山西省农村电商强县和电商强镇名单”。
2022年3月28日,平定县入选“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2年12月19日,平定县入选“2021年度省级平安县(市、区)名单”。
2022年12月27日,平定县入选“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23年2月23日,平定县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
2023年,平定县连续第九次荣获“山西省双拥模范县”荣誉称号。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