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尔喀雇佣兵

尼泊尔加德满都廓尔喀村籍的雇佣兵

廓尔喀雇佣兵,世界闻名的外籍雇佣兵团之一。以纪律严明和英勇善战闻名于世,而且对雇主非常忠诚。来自于尼泊尔加德满都以西的廓尔喀村,在英国申请当兵,年薪8500美元,服役期15年。在过去150多年里,廓尔喀人已经参加了几乎所有与英国或印度有关的冲突。

简介
廓尔喀雇佣兵,最初来自尼泊尔加德满都以西的廓尔喀村,以纪律严明和英勇善战闻名于世,而且对雇主非常忠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从尼泊尔各地来到西部城市博克拉的英国廓尔喀士兵招募中心申请当兵,年薪8500美元,服役期15年。
在过去的近200年里,廓尔喀人已经参加了几乎所有与英国或印度有关的冲突。廓尔喀雇佣兵还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并由此去过越南、刚果、卢旺达黎巴嫩
尼泊尔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尼泊尔人均年收入仅为240美元,而廓尔喀雇佣兵的年薪却有8500美元。除了丰厚的薪水外,廓尔喀雇佣兵每两年有一次探亲机会。每次回去,他们都受到王子般的尊敬,是备受欢迎的求亲对象。
廓尔喀人
廓尔喀人是尼泊尔一个山地民族,身材不高,但体魄健硕,吃苦耐劳,英勇善战。尼泊尔境内80%是山区,廓尔喀人自幼在坎坷的山路上行走,练就了一双“铁脚板”。他们性格强悍,身体健壮,特别善于山地战和近战。
他们特别喜欢佩戴“戈戈里弯刀”,据说这种弯刀一经拔出就必须见血,这也成为廓尔喀雇佣兵的标志性装备。
廓尔喀人Gurkhas,有两种定义:
第一种,南亚尼泊尔民族之一。专指居住在廓尔喀等地的人,亦称“尼泊尔人”。在尼泊尔国内,一般称其为“婆罗门、切特里和职业种姓人”。 约890万人(1978年),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山区的廓尔喀、帕尔帕和加德满都谷地。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使用尼泊尔语,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 使用天城体字母。 信仰印度教。廓尔喀人系12世纪从印度移入的雅利安人与当地卡人的混血后裔。18世纪中叶廓尔喀国王战胜马拉王朝,统一了尼泊尔。廓尔喀人实行种姓制,婆罗门地位最高,切特里次之,职业种姓中的不可接触者地位最低,最受歧视。名字后面的姓氏可表明其社会地位高低。
婆罗门、切特里上等种姓人一生中需行16种宗教仪式。常在斜挎右腋下戴一圣线,以区别于下等种姓。严格实行种姓内婚。人死后行火葬,骨灰投入河中。有钱者将骨灰送往印度,投入恒河。死者直系后代守孝时,除头顶外需剃尽全身毛发,守孝仪式繁杂。一般文化水平较高,许多人在政府机构工作。普通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第二种, 外国人对尼泊尔全体居民的统称。包括廓尔喀人、尼瓦尔人、古隆人、马嘉人、拉伊人、林布人、松瓦尔人、塔芒人和夏尔巴人等。1814年英国借口印度和尼泊尔边界纠纷,出兵尼泊尔。此后,英国开始在尼泊尔招募雇佣兵,其后印度也承袭了这一做法。参加雇佣兵的多为马嘉人、拉伊人、古隆人、林布人、塔芒人和夏尔巴人,部分为廓尔喀人,但单独建有“廓尔喀营”,其士兵被统称“廓尔喀兵”,亦称“廓尔喀人”。
历史背景
19世纪初,英国入侵尼泊尔,尼泊尔王国的廓尔喀战士奇袭了克什米尔和不丹。英国人以3万人对付尼泊尔1.2万人,经过两年的浴血奋战,尼泊尔实现了和平。廓尔喀兵宁死不屈的勇猛精神得到了英国人的敬佩。之后,英国与尼泊尔签订条约,享有招募廓尔喀兵的特权。从此,廓尔喀雇佣兵开始走向世界。
1815年,英军编制中有了第一支由廓尔喀兵组成的战斗营,在此后发生的所有与英国有关的冲突中,都有廓尔喀兵参战的身影。
1857年,印度次大陆起义时,要不是廓尔喀联队为英军浴血奋战,英国对南亚的殖民统治就不可能延续到20世纪。在英国人的调教下,来自山区的廓尔喀人心里产生比印度人更高贵的想法,在镇压印度独立运动时也下得了狠手。
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中,廓尔喀雇佣兵用机枪向和平示威人群扫射长达一个小时,数以千计的锡克教徒和印度教徒死于非命。
1947年印度独立时,根据英印尼三方《加德满都协定》,印度瓜分了80%的廓尔喀部队,规模达到18个联队(相当于步兵营),成为印军最著名的部队,印军习惯把他们称为“托马”。据称,廓尔喀人是反应迟钝、感情冷漠的民族,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他们成为杰出的士兵,他们在激烈的战斗中仍能泰然处之,极为冷静。
20世纪60年代,印度的廓尔喀军参与了中印边界之战。
1997年,香港回归前,廓尔喀兵也曾长期驻扎香港,号称是驻港英军的“拳头部队”。这支平均身高只有1.60米的廓尔喀部队深得英王室的厚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查尔斯王储不但定期看望他们,还经常参加他们的阅兵式和纪念活动。所有的廓尔喀战斗营都以英国各君主的名字命名。英军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廓尔喀营,还有一根引以为豪的两米长铜制“女王杖”。这是1863年英国女王授予该营的,以代替战斗英雄奖章。
历史上,廓尔喀雇佣兵的足迹踏遍阿富汗、巴勒斯坦、埃及、北非、朝鲜和伊拉克等地。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中,共有20万廓尔喀人为英军效力,4.5万余人战死沙场。另外,他们还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曾在科索沃和东帝汶等地服役。
清反击廓尔喀人之战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至五十七年(1792年)清军与藏兵反击廓尔喀(今尼泊尔)兵入侵西藏的战争。
廓尔喀与后藏交界,贸易关系密切。五十三年,藏廓发生贸易纠纷,适逢六世班禅之弟沙玛尔巴正与其兄仲巴呼图克图发生内争,沙玛尔巴请求廓尔喀兵相助。于是,廓尔喀兵以“西藏运往之食盐掺土”等为借口,乘机入侵后藏。六月,素尔巴尔达布率廓尔喀兵3000人,先后占领西藏南部边境之聂拉木、济咙宗(今西藏吉隆东南)、宗喀宗(今吉隆)等地,围攻协噶尔宗(今西藏定日)。
七月,清廷部署军队反击:命驻藏大臣雅满泰率驻藏绿营兵及驻达木厄鲁特蒙古兵,前往札什伦布(今西藏日喀则)慰问班禅,并与班禅之兄仲巴呼图克图部署沿边防御;命驻藏大臣庆麟主持前藏地区之防御;命四川总督李世杰、四川提督成德,抽调满、汉、藏兵4000余人,由成德统领,驰赴后藏,命尚在热河之成都将军鄂辉速返成都,至西藏统兵。为保证作战军队粮草,暂拨达赖班禅库存,并于藏内买粮。乾隆帝并遣御前侍卫巴忠为钦差大臣,赴藏主持用兵。时西藏驻有清军500人,藏兵1600人,台站兵1300人。
庆麟在接到朝廷谕旨之前,便调藏内500人绿营兵及察木多、达木等兵700人,分路堵御廓尔喀侵略军。四川总督李世杰亦于成都抽调满兵500名,绿营兵1300人,屯练降“番”兵1200人,俱交提督成德、总兵穆克登阿率领,经由打箭炉(今四川康定)、巴塘、里塘(今四川理塘)、察木多,驰赴后藏。但是,当清军日夜兼程,奔赴藏廓边境之时,达赖喇嘛、仲巴呼图克图和噶布伦班第达、庆麟、雅满泰等,已私下同廓尔喀议和,后得到巴忠、鄂辉、成德等赞同。
五十四年初,藏廓签定协议,由西藏噶布伦每年向廓尔喀交纳元宝300锭,作为聂拉木、济咙宗、宗喀宗三地的赎金,廓尔喀退兵。此事,巴忠、雅满泰等隐瞒不上报。三月,鄂辉等率清军“收复”失地。因廓尔喀兵先已陆续撤回,故未遇任何抵抗。六月,清廷调整西藏之防务,加强札什伦布等地防兵,于宗喀宗、聂拉木、济咙宗等要地修砌卡碉。并调整与廓尔喀贸易之政策。清军此次出兵虽未交战,已耗费军饷百余万两白银。巴忠以有功之臣离藏回京。
五十六年六月,廓尔喀人以藏方未按约付足银元为由,出兵千余,再次侵略西藏,夺占聂拉木。噶布伦丹津班珠尔等被裹往廓尔喀。八月初,廓尔喀兵向西藏发动进攻。一路由济咙进入,围攻宗喀,遇教习汉兵陈谟、潘占魁率400名藏兵坚守,于久攻后退回济咙。一路由乌咙入侵,滋扰定结。入侵聂拉木之廓兵逐渐增至千余人,抢占定日。第巴济仲喇嘛噶冲带领藏兵退守胁噶尔。八月二十一日,廓尔喀兵侵据后藏首府札什伦布,肆行抢掠。七世班禅丹贝尼玛退居拉萨,全藏大震,达赖、班禅飞奏朝廷告急。时巴忠护驾避暑山庄,闻变畏罪自杀。鄂辉、成德等将罪责推给巴忠一人,仍骗得朝廷信任,率领川军4000人,由打箭炉前往西藏,抗御入侵者。九月十二日,廓尔喀兵3000余人由兴萨开进,夺占定结。
十月十二日,都司严廷良率藏兵、汉军及达木兵700余名,连打三仗,于十一月初一日,收复定结。时雅满泰先后咨调内地官兵7000余人,但行进缓慢,迟滞途中。十月二十六日,乾隆帝命黑龙江将军都尔嘉,于索伦、达呼尔(今达斡尔)兵丁内挑选1000人,齐赴京师。十一月初二日,清廷授福康安为将军,海兰察、奎林为参赞大臣,统兵经青海入藏作战。随后又免去鄂辉、成德职,以惠龄为四川总督,奎林为成都将军。五十七年正月二十日,福康安率领清军抵达前藏。时西藏境内清军和藏兵已收复拍甲岭、聂拉木(参见聂拉木之战)等地。
廓尔喀国王遣使乞和。乾隆帝决心攻其腹心,捣穴擒首,故拒绝和议,于三月十五日任命福康安为大将军,统领劲旅进剿。三四月间,游击关联升、总兵袁国璜等部3000人先后抵达前线。而廓尔喀侵略军则在济咙、绒辖尔(今定结南,中国境内)等处砌卡筑碉,添兵据守。闰四月二十五日,福康安、海兰察率清军6000人,由拉子(今西藏拉孜)出发,开赴绒辖尔、聂拉木等处,
五月初七日,福康安所部攻下擦木要隘;初十日,收复济咙、十二日,成德、岱森保等部收复聂拉木以南要隘木萨桥。至此,清军扫清擦木至济咙段边境。十三日,福康安率军由济咙热索桥进入廓尔喀境内,企图直捣廓尔喀首都阳布(今加德满都)。十八日,清军抵旺噶尔,已深入廓尔喀境内170里,未遇阻拦。而廓尔喀兵已收缩至阳布以北地区,严密布防。十九日至二十七日,清军突破横河防线(参见横河之战);六月初九日,又突破东觉防线。之后,清军在雍雅山受阻,前后受敌,损失严重,且不服水土,粮饷不济。阳布以北尚有重山大河,防范森严。鉴于此,福康安于七月初八日奉旨与廓尔喀议和。八月二十一日,清军撤军回国。
征兵
英国军队共有67名征兵代理人,每个代理人都要负责招募一定数目的士兵。这些被代理人选中的青年,将进入下一阶段的选拔,称为“山选”。在这一轮筛选中,身体和智力的测试将更加全面,淘汰也更残酷。在参加“山选”的大约6000名青年中,只有700余人能参加为期一周的最后测试,最终将有230余人加入英国军队。
军费
随着时代变迁,雇佣廓尔喀人的花费水涨船高。在英国,有2.5万廓尔喀老兵定居,政府每年拨款8700万英镑(1.34亿美元)用以支付他们的养老金和遣散费,这笔钱相当于尼泊尔国内生产总值的4%。
印度每年为廓尔喀退役人员和战争寡妇提供2.39亿美元,印度驻加德满都武官帕斯博拉上校坦承:“是的,照顾12.4万余人是很大的负担。”
装备
廓尔喀兵加入英军后,穿着标准的英国陆军制服。战斗装备是DPM迷彩战斗服,阅兵时服装在温带地区是深绿色,热带地区是白色,但士兵皆配有黑色漆皮腰带,军官则佩戴十字型腰带。阅兵时,士兵则戴着黑色无边帽或廓尔喀软帽,穿其他制服时则戴绿色贝雷帽。
廓尔喀弯刀本名叫“库克锐”,原本是尼泊尔山民手中的生产工具,人们之所以将其叫做“廓尔喀弯刀”,是因为它是尼泊尔的廓尔喀士兵随身必备的武器。这种军刀不仅是尼泊尔的国刀,也是廓尔喀士兵的荣誉象征。英军廓尔喀兵团也因此被誉为“弯刀勇士”。
廓尔喀弯刀造型与众不同,全长45至50厘米,刃厚近1厘米,刀身前宽后窄,刀头向下弯曲,整体呈圆弧形,刀柄为鱼尾形状。廓尔喀弯刀像狗的后腿形状,刀背既厚且钝,但刀锋却异常锐利。这种充满神奇色彩的军刀,虽不能当作掷刀使用,但在肉搏战中却非常有用,是廓尔喀人最喜欢的近距离作战武器。
现状
截止2011年英军有4个廓尔喀兵步兵团,大概3700人。廓尔喀步兵团中只有极少数英国军官,其余大多数都是廓尔喀军官。
印度每年也要招募2000名廓尔喀雇佣兵,几乎是英国的10倍(注:英国只有230余人加入英国军队)。对于加入两支军队而言,仪式是一样的。每名廓尔喀士兵都要向一面外国国旗和一个外国政府宣誓效忠,承诺听从他的外国指挥官的命令并英勇杀敌。但是有一项例外——如果敌人是印度教教徒,廓尔喀士兵就不能使用武器。这是尼泊尔政府于1947年提出的一项警告。
2011年,廓尔喀雇佣兵还在科索沃克什米尔格尔吉尔和东帝汶服役。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