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辖县级市、首府,地处吉林省东部、延边州中部、长白山脉北麓,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腹地,总面积1748.3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延吉市辖6个街道、4个镇。截至2023年末,延吉市常住人口67.10万人。
历史沿革
古代
延吉市历史悠久,据已发掘的
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及两千年前的《
汉书》中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元、
明时代,延吉地区先后属
辽阳行省开元路,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布尔哈图等卫所。
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朝廷借“长白山一带为先祖
龙兴之地”之名,将
兴京以东,
伊通州以南,图们江以北划为禁山围场,封禁长达200年之久。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清政府设
珲春协领。珲春协领下设
卡伦(哨所)15处,隶属于
宁古塔副都统。次年始建协领衙门于浑蠢水(即
珲春河)之北,并开始建城。清
雍正七年(1729年),珲春协领隶属宁古塔副都统。清
同治九年(1870年),属
吉林将军。清
光绪七年(1881年),朝鲜及中国山东、河北一带遭大灾,灾民大批迁入,清朝逐废除封禁令,在南岗设立招垦局。撤销协领,改设珲春副都统,延吉全境归珲春副都统管辖。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随着人口日增,清朝在局子街设
延吉厅。清
宣统元年(1909年),吉林东南路兵备道台公署移住局子街,延吉厅升为
延吉府。
近代
东北沦陷时期,延吉沦落于日寇铁蹄下,为伪满间岛省省会。解放战争时期,吉林省政府、延边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等行政机构曾设在延吉。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延吉划归吉合区行政委员会延边地区管辖。为延边地区行政公署驻地。当时称延吉街。11月9日,成立民主政府。11月20日,在延吉召开延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成立延边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从延吉街迁往龙井。12月,延吉街隶属于吉林省延边地区延吉县,为公署驻地,延吉县政府驻地。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延吉街归吉辽省吉东分省延吉县管辖。8月,吉林省政府迁至延吉街。7月13日,吉东分省更名吉东专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15日,划出延吉等4个县,恢复延边专区,延吉街为延边专区行署驻地,仍隶属于延吉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9月25日,重新组成吉东专区,辖延吉县等8个县,延吉仍隶属于延吉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10日,吉林省政府从延吉街迁往
吉林市。3月27日,吉东专区更名为
延边专区,延吉街划归延边专区延吉县管辖。吉林省政府从延吉街迁往吉林。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经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吉林省政府决定,设延吉市(区级市),隶属于延吉县。
现代
1949年,成立延吉市人民政府。1950年8月,延吉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延吉市迁至
龙井市(区级)。
1952年9月3日,成立延边朝鲜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自治州),延吉市是自治区人民政府(后为自治州人民委员会)所在地。
1953年5月,将延吉市从延吉县划出,设立县级延吉市。
1956年4月,延吉市人民政府更名为延吉市人民委员会。
1967年2月,延吉市人民委员会更名为延吉市人民武装部生产指挥部。
1968年8月,撤销延吉市人民武装部生产指挥部,成立延吉市革命委员会。
1980年,撤销延吉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延吉市人民政府。
1985年1月,国务院批准延吉市为全国甲级开放城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末,延吉市辖6个街道、4个镇,其中社区78个、居民小组4201个,镇管社区4个,居民小组103个,村54个、农场2个、自然屯256个。延吉市人民政府驻河南街道河南街75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延吉市位于
吉林省东部、延边州中部、
长白山脉北麓,地理坐标介于北纬42°50′~43°23′、东经129°01′~129°48′之间。延吉市全市总面积为1748.38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40.66平方千米,郊区面积1707.72平方千米,东边直距中俄边境仅60千米,直距
日本海80千米;南直距
中朝边境10余千米。
地形地貌
延吉市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开阔,中间平坦,呈马蹄状盆地。平均海拔高度150米。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为丘陵状起伏。境内河流皆图们江支流,主要有
布尔哈通河、
烟集河和
海兰江。区内土质主要为灰棕壤土、
水稻土、
冲积土、
草甸土和
黑土等。
气候
延吉市由于地处高纬度地带的山林盆地,故呈大陆性气候特点。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漫长寒冷,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5.5℃,全年无霜期160天,年平均降水量479.0毫米,平均日照2447.2小时,结冰日164天。
水文
延吉市境内河流皆为
图们江支流,主要有
布尔哈通河、
海兰江、
朝阳河和
烟集河。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延吉市有900余种经济植物和数十种珍贵野生动物。
人参、
貂皮、
鹿茸被誉为
东北三宝。
矿产资源
延吉市地下有储量大、品种多、质地好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大理石、
麦饭石、
硅灰石等多种矿产。
人口
截至2023年末,延吉市户籍人口56.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02人。其中,城镇人口49.20万人,乡村人口7.34万人,全市人口密度为323人/平方千米。人口出生率4.34‰,死亡率8.21‰,自然增长率-3.88‰。在总人口中,汉族人口24.25万人,占总人口的42.9%;朝鲜族人口30.58万人,占总人口的54.1%,其他少数民族人口1.71万人,占3.0%。年末常住人口67.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2.96万人,增加0.69万人;城镇化率93.83%。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延吉市地区生产总值379.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4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52.76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221.56亿元,增长8.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591元,增长7.0%。三次产业结构为1.3:40.3:58.4。
2023年,延吉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94.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6.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6%;民间投资增长2.7%。
2023年,延吉市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08.41亿元,比上年增长2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14亿元,增长71.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8.21亿元,增长42.9%。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62亿元,增长16.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50亿元,增长1.9倍;公共安全支出3.06亿元,增长27.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94亿元,增长7.2%。
第一产业
2023年,延吉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增长6.0%;林业产值增长19.0%;畜牧业产值增长5.3%;渔业产值增长7.2%;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增长4.8%。
2023年,延吉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7201公顷,比上年增加14公顷。其中,稻谷种植面积2335公顷,减少76公顷;玉米种植面积13463公顷,减少24公顷;大豆种植面积1333公顷,增加117公顷。
2023年,延吉市粮食总产量117500吨,比上年增产2.2%。其中,稻谷产量15100吨,减产3.1%;玉米产量99761吨,增产2.9%;大豆产量2313吨,增产7.6%。
2023年,延吉市猪牛羊禽肉产量7281吨,比上年增长18.8%。其中,猪肉产量1670吨,增长0.1%;牛肉产量1150吨,增长10.5%;羊肉产量55吨,增长37.4%;禽肉产量4406吨,增长30.4%。禽蛋产量4290吨,增长2.5%。牛奶产量157吨,下降11.7%。
第二产业
2023年,延吉市工业增加值131.48亿元,比上年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6.0%,重工业增长3.2%。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5.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5.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利润比上年下降2.4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38.53元,增加0.02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1%,增长7.0个百分点。
2023年,延吉市建筑业增加值21.33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施工面积312.34万平方米,下降7.4%。其中新开工面积81.75万平方米,增长50.2%。
第三产业
2023年,延吉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8.71亿元,增长5.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93亿元,增长26.7%;金融业增加值35.95亿元,增长5.7%;房地产业增加值17.68亿元,增长7.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03.64亿元,增长7.4%。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6.75亿元,增长7.9%。
2023年,延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58亿元,比上年增长8.6%。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4.05亿元,增长8.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53亿元,增长6.4%。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83.52亿元,增长3.8%;餐饮收入39.06亿元,增长39.2%。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5.00亿元,增长5.0%;零售业零售额185.49亿元,增长7.1%;住宿业零售额2.90亿元,增长15.9%;餐饮业零售额29.19亿元,增长19.2%。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9.86亿元,比上年增长43.0%;服装、鞋帽、针织品类零售额7.46亿元,增长39.3%;中西药品类零售额7.56亿元,增长21.2%;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21.53亿元,增长2.9%;汽车类零售额25.26亿元,增长7.1%。
截至2023年末,延吉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73.29亿元,比年初增加118.7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15.25亿元,增加100.01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83.47亿元,比年初增加33.17亿元。其中,住户贷款228.56亿元,增加14.8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354.88亿元,增加18.27亿元。
截至2023年末,延吉市拥有各类保险公司29家,全年保费收入48.8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42.69亿元,增长17.3%;财产险保费收入6.18亿元,增长2.1%。全年各类保险赔款支出6.48亿元,增长24.2%。其中,人身险赔款1.95亿元,增长35.5%;财产险赔款4.53亿元,增长19.9%。
2023年,延吉市证券市场股票、基金交易总量823.42亿元。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末,延吉市高新技术企业4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8家。截至年末,专利授权量333件。其中,发明专利83件,实用新型专利210件,外观设计专利40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延吉市拥有2所高等学校。其中,招收研究生2345人,在校研究生6516人,毕业研究生2148人;在校大学生26240人,毕业大学生658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4476人,毕业生1313人。普通高中7所,在校学生10425人,毕业生3179人。普通初中17所,在校学生14918人,毕业生4813人。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2946人。小学25所,在校学生33001人。幼儿园107所,在园幼儿1235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07人。
文化事业
2023年末,延吉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站10个,公共图书馆2个,博物馆4个。广播电视台2座,广播节目6套,广播节目播出时间48138小时,制作时间23729小时;电视节目4套,电视节目播出时间27289小时,制作时间6626小时,译制少数民族电视节目时间746小时。中波发射台2座,中波发射机8部;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3座,调频发射机15部,电视发射机9部。广播综合覆盖率10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延吉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612个,其中各类医院32个。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538人。其中,执业医师2633人,注册护士3244人。卫生机构拥有病床4529张。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延吉市拥有体育场馆7个,全年举办综合运动会2次;举办单项比赛14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33次;参加活动人数29万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延吉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2.6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4%。其中,参保职工14.04万人,增长0.5%;参保离退休人员8.63万人,增长3.0%。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72万人,下降0.1%。工伤保险人数5.39万人,下降23.1%。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6.38万人,下降2.5%。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17.05万人,增长0.6%;城乡居民参保人数29.32万人,下降4.2%。生育保险人数8.94万人,下降12.3%。
截至2023年末,延吉市共有社会福利机构82个,收养人数2992人。其中,民办福利院80所,收养2692人;农村福利服务中心2个,收养80人;民政社会福利机构3所,收养300人。全市享受城镇低保人数5499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99人。
交通运输
综述
2023年,延吉市完成货物运输量722.01万吨,比上年增长11.5%。其中,铁路货物发送量22.55万吨,增长26.9%;公路货运量699.16万吨,增长11.0%;民航货邮吞吐量0.30万吨,增长77.8%。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913.27万人次,增长1.8倍。其中,铁路旅客发送量394.08万人次,增长3.0倍;公路客运量453.71万人次,增长1.1倍;民航出港人数65.48万人次,增长3.0倍。民用航空旅客吞吐量130.27万人次,增长3.1倍。
公路
延吉市境内有国道图乌公路
302国道穿越全境,及途经延吉市的G12珲乌高速(
珲春—
乌兰浩特),延吉市至长春一段的高速公路已于2008年10月通车。有直通朝鲜
罗津港、俄罗斯
波谢特港、俄罗斯
扎鲁比诺港的公路。
铁路
延吉市可直达国内的青岛、长春、吉林、沈阳、鞍山、营口、丹东、大连、哈尔滨、牡丹江、北京等地,并且有分别通往朝鲜和俄罗斯的国际铁路线。
延吉市以北有通往黑龙江省
牡丹江市的铁路与内蒙古至乌苏里斯克和
符拉迪沃斯托克(俄罗斯)的
西伯利亚铁路连接,向东与图们—南阳(可抵达朝鲜罗津港)国际铁路相连,图们—珲春至俄罗斯马哈林诺(可抵达俄罗斯扎鲁比诺港)铁路已实现接轨。
2015年9月20日,
长珲城际铁路正式通车,届时延吉市民可以乘坐动车更快的到达长春、哈尔滨、大连、北京等主要城市,在延吉市区西面的白石村设
延吉西站(高铁站)。
水运
延吉市借助俄罗斯的
波谢特港、
扎鲁比诺港和朝鲜的
罗津港开通了到达韩国和日本的海陆联运航线,成为日本、韩国和北美国家通向中国东北及
亚欧大陆最便捷的国际通道和国际客货海陆联运的最佳结合点。
航空
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的
朝阳川镇。始建于1952年抗美援朝时期,最初为小型军用歼击机机场。1985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延吉机场改建为军民合用机场,属国内支线机场。2005年5月17日,吉林省民航机场集团延吉机场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是延边州唯一的民用航空运输机场,作为国内支线旅游机场,规模位居吉林省第二位,东北第五。
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有
北京、
上海、
天津、
广州、
烟台、
青岛、
大连、
沈阳、
长春等地的国内航班和飞往韩国
仁川、清州(
忠清北道)、朝鲜
平壤(定期)、
俄罗斯等地的国际航班。2013年,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延吉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58位,成为全国61个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以上通航机场之一;货邮吞吐量排名57位,是全国59个年货邮吞吐量超过5000吨以上通航机场之一;飞机起降架次排名84位。
历史文化
非遗
《阿里郎打令》是中国朝鲜族抒情民歌的代表性作品,在中国朝鲜族群众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阿里郎歌曲群的内涵包括对翻越“阿里郎山冈”的“郎”的真挚爱情,对抛下妻子翻越“阿里郎山冈”的“郎”的怨恨,以及对翻越“阿里郎山冈”后的美好未来和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生动地表现了中国朝鲜族的内心世界。歌曲群具有旋律明朗、优美动听、感情哀婉等特征。
《阿里郎打令》的歌词和旋律充分体现了朝鲜民族的传统风俗,长期在民间用口头传唱的形式流传下来,并经过加工、发展和变化流传。《阿里郎打令》无论是歌词还是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不仅简单易懂,而且极其口语化,无论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唱起《阿里郎打令》,谁都会知道这是中国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歌。
《阿里郎打令》既能由音乐造诣较高的歌唱家来演唱,也能由普通群众来演唱、掌握。从《阿里郎打令》的歌词内容和旋律发展来看,既反映了强烈的传统情绪,也包含了类似现代的手法。在不同的创作年代和时期,《阿里郎打令》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样式,在历史和学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011年,阿里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伽倻琴又称“朝鲜筝”,是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尤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伽倻琴音色柔和,琴声深沉,外形似筝。据朝鲜古籍《
三国史记》记载:“伽倻琴,亦法中国乐部筝而为之。……伽倻琴虽与筝制度小异,大概似之。”因此,伽倻琴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伽倻国存在至灭亡之前于勒携琴投奔新罗真兴王的年代。到19世纪末,伽倻琴音乐达到高峰,音乐从缓慢的宫廷乐,逐渐转变为轻快而活泼的散调。原来流传下来的伽倻琴,因不适合演奏散调的快音而改制成散调伽倻琴,流传。伽倻琴也于19世纪末由朝鲜传入中国朝鲜族居住地区,并在民间得以传承。
伽倻琴艺术是朝鲜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它的造型、制作材料,还是它的音质音色、音乐表现风格和演奏方法,均体现着朝鲜族人民的性格内涵,充分反映了中国朝鲜族人民生活的历史形态。
2011年,伽倻琴艺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城市标志
风景名胜
综述
延吉市是一座风情浓郁的旅游城市。延吉市地处长白山腹地,以延吉市为起点,北面有避暑胜地镜泊湖,南面有长白山,东面有一眼望三国、风情殊异的陆岛防川,市内有36洞海兰湖高尔夫球旅游度假村、滑雪场和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朝鲜族文化和朝鲜族民俗使延吉市这座城市充溢着朝鲜族独有的民族风情。
主要景点
特产美食
延边大米、
苹果梨、
长白山香烟、
松茸、木耳、棒蘑、
元蘑、
猴头蘑、松籽、
薇菜、
蕨菜、
蛤士蟆油、
西洋参、
紫菜包饭、高丽红参、长白山人参制品、鹿系列制品、熊胆制品、
灵芝、
延边冷面、
瘦猴麻辣烫、全州拌饭、
石锅拌饭、
米肠、金刚山泡菜、
打糕、牛肉汤饭、
狗肉汤、酱汤、糖稀营养制品、米酒、朝鲜族民俗工艺品、朝鲜族服装、民族乐器。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2009年,延吉市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
2011年12月22日,延吉市被评选为“中国最具文化特色边疆名城”。
2011年,延吉市获国家级卫生城市称号。
2012年1月3日,延吉市获“2011年中国最具魅力节庆城市”。
2012年,延吉市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
2013年,延吉市被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县域综合发展一等奖”。
2014年,延吉市被民政部确定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
2014年,延吉市获“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全国网络消费百强县(市)”。
2018年,延吉市获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
2018年,延吉市获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奖—产业创新奖。
2019年8月,延吉市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9年9月20日,延吉市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2019年,延吉市获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2019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
2019年10月8日,延吉市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2019年11月21日,延吉市入选“2019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2019年12月6日,延吉市入选“2019年综合竞争力全国百强县(市)”。
2020年1月,延吉市获中国县域电子商务百强榜排名67。
2020年1月5日,延吉市入选2020年中国冰雪旅游十强县(区)。
2020年1月9日,延吉市被确定为2018年度吉林省健康城市建设排名第一位。
2020年2月,延吉市入选2020中国美食百佳县市。
2020年4月,延吉市获“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4月,延吉市获中国健康产业百佳县市。
2020年4月,延吉市获中国医疗服务百佳县市。
2020年5月,延吉市获“2020中国最具绿意百佳县市”。
2020年5月18日,延吉市入选2020全国传播热度百强市(县级)。
2020年6月30日,延吉市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0月20日,延吉市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11月,延吉市入选中央文明办公布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2020年11月,延吉市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2020年12月22日,延吉市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0年12月,延吉市入选“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市”。
2021年1月18日,延吉市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5月27日,延吉市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
2021年7月,延吉市上榜“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2021年9月,延吉市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2021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2021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
2022年,延吉市获国家卫生城市(区)称号。
2022年6月,吉林省生态环境厅授予延吉市“吉林省生态县(市、区)”称号。
2022年,延吉市入选“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2022年11月,入选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2022),排名第92。
2023年7月,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第96。
2024年6月,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第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