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理学院成立于2005年4月,是由原理工学院的化学系、物理系和师范学院的数学系、地理系组建而成。2019年地理系归属地理与生态科学学院。
学院概况
理学院成立于2005年4月,是由原理工学院的化学系、物理系和师范学院的数学系、地理系组建而成。2019年地理系归属地理与生态科学学院。
学院现设有化学、应用化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专业是国家一类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省特色高水平A类专业。物理学专业是省级特色高水平A类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化学、物理学、数学3个硕士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教学(数学、物理、化学)3个专业学位点和统统计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化学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物理“十二五”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数学“十二五”校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
学院有“大学数学教学与研究中心”和“大学物理教学与研究中心”2个基础课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和“数学实验教学中心” 2个省级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机化学和大学物理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现有教职工130名,现有教师110名,其中教授32名、副教授46名;博士生导师15名、硕士生导师46名。另外还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南开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1名、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名、吉林省首席教授1名、省管优秀专家1名、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5名、吉林省高校新世纪科学技术创新优秀人才3名、吉林省新世纪人文社科优秀人才1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7名、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1名、吉林省长白山学者2名。
研究机构有延边大学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量子调控研究中心。
学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的目标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将学院建成学科结构合理,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较高,部分学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理科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成以应用开发研究为重点,具有较高综合科研能力,为振兴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产学研基地;建设成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理科学院。
办学条件
学院成立于2005年4月,是由原理工学院的化学系、物理系和师范学院的数学系、地理系组建而成。现设有化学、应用化学、物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地理科学和
地理信息系统等7个本科专业;有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基础数学、理论物理、光学、人文地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有机化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现有教职工109名,专任教师92名,教授27名、副教授35名,博士生导师7名、南开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2名;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名、吉林省首席教授1名、省管优秀专家1名、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3名、吉林省级拔尖创新人才3名、校长白山学者3名;在籍本科生1574名、硕士研究生249名、博士研究生19名。
设有天然有机化合物研究所、东北亚城市与环境生态研究所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研究机构有长白山生物功能因子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延边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东北亚城市与环境生态研究所、天然有机化合物研究所和图们江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研究所。
学院的发展思路是:使学院成为保护和开发长白山天然资源的研究基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成为数理化公共教学基地—为学校的整体发展服务;成为朝鲜族理科师资培养基地—为民族教育事业服务;充分发挥理科学科的特点,使学院成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发展目标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将学院建成学科结构合理,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较高,部分学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理科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成以应用开发研究为重点,具有较高综合科研能力,为振兴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产学研基地;建设成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办学综合效益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实力,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理科学院。
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地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地理教学、教学研究的教师、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符合条件可授予
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
环境地理学、地图学、地理教学论、计算机辅助教学、地理课件制作等。
就业前景:高等和中等学校、科研部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
化学类
本学科现有有机、物化、分析、高分子、无机等五个硕士学位点,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权,有机化学
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有机化学为吉林省重点学科、2001年被评为“吉林省省属高校可设立首席教授岗位的学科”。2005年本学科被批准成立了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按大科类招生,入学后共同学习普通教育课和学位基础课,后期分流到
应用化学专业和化学专业学习。
化学专业(含师范、非师范)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要求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当代化学前沿领域知识进展,有较宽的知识面,具有多种语言环境下能够进行高、中等化学教育以及更高层次的化学领域从事研究的教育和管理人才。符合条件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化学教学法、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生物化学、现代教育技术等。
就业前景:中、高等化学教育和管理部门,科研、环保、检疫、中外企事业单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可继续在本学科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应用化学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要求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当代化学前沿领域知识进展,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从事各种行业的分析工作、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符合条件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合成化学、现代分析测试技术、高分子化学、化学工程基础、工程图学、电工学等。
就业前景:科研、环保、化工、检疫、食品加工、制药等企事业单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可继续在本学科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符合条件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近似代数、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拓扑学、数学建模、数学物理方程、计算方法、金融数学、数据基础、FoxPro、C++语言等。
就业前景:政府机关、高(中)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部门。
统计学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 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与决策、数据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符合条件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概率论、数理统计、统计分析软件、回归分析、抽样调查、多元统计分析、国民经济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计量经济学、
保险精算学、运筹学、FORTRAN、数据库原理等。
就业前景: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企事业机构,各种外资、合资和独资企业管理决策部门及信息咨询和管理部门,政府机关和科研单位等有关部门。
物理学专业
本学科设有理论物理专业和光学专业两个硕士点,有物理学专业(含师范、非师范)及光通信与信息方向,理论物理为省级重点学科。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本学科按物理类招生,入学后共同学习普通教育课、学科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期分方向学习。
物理学专业(含师范、非师范)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手段及当代物理学前沿领域的知识,能够从事高等、中等物理学教育、教育管理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符合条件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计算机系列课程(文化基础、信息管理、软件、多媒体应用)、电子线路、近代物理实验、物理学教育法、教育学、心理学等。
就业前景:可到中、高等学校从事物理教育和教学管理,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可应聘到各类外资、合资企业从事管理和计算机开发及应用等方面工作。品学兼优的学生可继续在本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优秀毕业生可保送到国外继续深造。
物理学专业(光通信与信息方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及相关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符合条件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计算机系列课程(文化基础、信息管理、软件、多媒体应用)、电子线路、近代物理实验、激光物理、近代光学与光电子学等。
就业前景:可到广播、电视、通信、电信行业工作,也可到相关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可应聘到各类外资、合资企业从事管理和计算机开发及应用等方面工作。品学兼优的学生可继续在本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优秀毕业生可保送到国外继续深造。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30名,现有教师110名,其中教授32名、副教授46名;博士生导师15名、硕士生导师46名。另外还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南开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1名、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名、吉林省首席教授1名、省管优秀专家1名、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5名、吉林省高校新世纪科学技术创新优秀人才3名、吉林省新世纪人文社科优秀人才1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7名、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1名、吉林省长白山学者2名。
学院领导
院长:金龙一
党委书记:顾广瑞
副院长:安成守、洪义成
联系方式
地址: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编: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