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锋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学锋,男,1962年11月生,江苏苏州人。1985年7月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8年6月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93年5月至2001年3月,在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攻读博士学位,获京都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东洋史学)。其间曾任姬路独协大学非常勤讲师、同志社大学嘱托讲师。2001年4月回校任教,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六朝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三国—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京都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东亚古代文化交流史。主要成果有《东晋文化》《中国墓葬史》《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学术论文近百篇,译著30余种。

人物经历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本科生,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5年9月至1988年6月,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专攻中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88年7月留校任教,先后任南京大学历史系助教、讲师。
1993年5月至1995年3月,赴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进修。
1995年4月至1998年3月,在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东洋史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8年4月至2001年3月,以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东洋史研究室研修员的身份完成博士论文,获京都大学文学(人文科学)博士学位。留学期间,曾任日本姬路独协大学讲师、同志社大学讲师。
2001年4月回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工作,同年9月特聘为教授。
2002年5月获博士生导师资格。
学术兼职
兼任江苏省六朝史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南京六朝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参加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日本东洋史学会、韩国中国史学会等多个国内、国际学术团体。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汉唐考古及历史研究、东亚古代文化交流史、中日文学术翻译
出版图书
主讲课程
本科: 隋唐考古、中国历史文选。魅力考古学、中国经济史。
硕士:汉唐文物资料研究、汉唐史料学、考古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中国古代史研究与方法、中国古代史通论 。
博士: 中国中世文物资料研究、汉唐基础史料研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古中古基础史料研读。
学术成果
学术专著
1、《东晋文化》(合著者:傅江),南京出版社,2005年9月。
2、《中国墓葬史》(编著),广陵书社,2009年7月。
3、《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月。
4、《江苏通史·隋唐五代卷》,凤凰出版社,2012年。
合著参著
1、《中国历史文献学》(杨燕起、高国抗主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2003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修订出版。
2、《中国历史文献学》(张大可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3、《中华文物鉴赏》(罗宗真、秦浩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
4、《隋唐考古》(秦浩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5、《六朝经济史》(许辉、蒋福亚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
6、《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大辞典》(唐嘉弘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7、《江南社会经济研究(六朝隋唐卷)》(范金民主编,分卷主编胡阿祥),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
本人执笔:1,《六朝农业经济概说》,第170-227页;2,《再论六朝江南的麦作》,第271-305页;3,《东晋的“度田税米”制与土断的关系》,第306-343页;4,《论江南在唐帝国时期的地位演变》,第344-356页;5,《20世纪日本的魏晋南北朝经济史研究》,第440-497页。
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苏新宁主编)第6章《考古学》,第222-27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9、《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合著者:胡阿祥、王永平、何德章、严耀中),凤凰出版传,2010年。
10、《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 2011年》(苏新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11、《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江苏卷》(周勋初主编),中华书局,2013年。
译著作品
1、《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2、《中国文明记》,光明 日报出版社,1999年。又收入张明杰主编“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丛书,中华书局,2008年。
3、《日本国立三馆所藏国宝数位处理作品解题》,平凡社(东京),2001年。
4、《中国·南京云锦》(日文版),南京出版社,2003年。
5、《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合译者:伍跃、杨文信),总804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
6、《内藤湖南的世界──亚洲再生的思想》(合译者:马彪、胡宝华、李济沧),总380页,三秦出版社,2005年。
7、《居延汉简研究》,上、下册,总604页,500千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8、《明代江南土地制度研究》(合译:伍跃),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
9、《宫崎市定亚洲史论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10、《东洋的朴素主义民族与文明主义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11、《东洋的近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12、《菩萨蛮记——西非北亚游记》(合译者:焦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13、《日出之国与日没之处》(合译者:马云超),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14、《中国聚落形态的变迁》(合译者:马云超、石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15、《东洋的古代》(合译者:马云超、尤东进、石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16、《从部曲到佃户——唐宋间社会变革的一个侧面》(合译者:马云超),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17、《中国的历史思想——宫崎市定论中国史》(合译者:尤东进、马云超、童岭、杨洪俊、张紫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18、《雍正皇帝》(合译者:马云超),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19、《宫崎市定亚洲史论考杂纂》(合译者:马云超),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20、《东洋的古代——从都市国家到秦汉帝国》(合译者:马云超、石洋),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
21、《东洋的近世——中国的文艺复兴》(合译者:陆帅、张紫毫),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
学术论文
1、《论唐代江南在唐帝国地位的演变》,载《古代长江下游的经济开发》,三秦出版社,1989年。
2、《唐代江南灾荒研究》,《江苏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
3、《试论六朝江南之麦作业》,《中国农史》1990年第3期。
4、《滂民考述》,《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
5、《后赵浮海抄略散论》,《南京史志》1991年第3期。
6、《江苏境内的汉代王陵》,《江苏侨声》1992年第3期。
7、《唐代水旱赈恤、蠲免的实质与实效》,《中国农史》1993年第1期。
8、《菰菜、莼羹、鲈鱼脍与吴人的相思》,载《六朝史论集》,黄山书社,1993年。
9、《曹魏租调制度につての一考察——特にその租额问题を中心として——》,《史林》(日本京都)第81卷第6号,1998年11月。
10、《〈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跋》,《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11、《〈观世音应验记〉の六朝隋唐における著录と流布》,《古代文化》(日本京都)第51卷第6号,1999年6月。
12、《幕末明治时期的中国见闻录与宇野哲人的〈中国文明记〉》,《中国文明记》附,光明 日报出版社,1999年。
13、《战国秦汉大小亩制新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第八期,1999年。
14、《〈观世音应验记〉的发现、研究及其在六朝隋唐时期的著录和流布》,《传统文化研究》第7辑,古吴轩出版社,1999年。
15、《论曹魏租调制中的田租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4期。
16、《论东晋的度田税米制——特别是从其与土断的关系来看》,《中国史研究》(韩国大邱)第8号,2000年。
17、《西晋の占田、课田、租调制の再检讨》,《东洋史研究》(日本京都)第59卷第1号,2000年。
18、《东晋の哀帝——哀帝を通してみた东晋前、中期の政治と社会》,《古代文化》(日本京都)第52卷第8号,2000年。
19、《遣唐使的虚像与实像》,《日本新华侨报》第37-40期连载,2000年7月8日- 8月8日。
20、《西晋诸侯分食制度考实》,《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
21、《评点校本〈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文史》2001年第4期。
22、《东晋的哀帝——东晋前中期的政治与社会》,载《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社,2002年。
23、《九品相通:再论魏晋时期的户调》,《江海学刊》2002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3年第1期。
24、《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亟需认识的两个问题》,《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6日遗产周刊。
25、《日本对文化遗产的界定》,《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13日遗产周刊。
26、《日本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财政预算与相应政策》,《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20日遗产周刊。
27、《日本京都、奈良的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27日遗产周刊。
28、《千年历史、百年大计:日本奈良、京都文化遗产保护四例》,《中国文物报》2004年3月5日遗产周刊。
29、《书评:王永平〈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中国学术》第16期,307-313页,2004年3月。
30、《南京司家山出土谢氏墓志研究》,《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32-40页。
31、《读西安出土姚无陂墓志》,《华夏考古》2005年第2期,第97-102页。
32、《南京象山东晋王氏家族墓志研究》,载牟发松主编《“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319-336页。
33、《六朝建康城的发掘与复原的新思路》,《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26-38页。
34、《论南京钟山南朝坛类建筑遗存的性质》,《文物》2006年第4期,第58-68页。
35、《四—五世纪における东アジア世界の形成と东晋南朝 ——中国侧の史料を中心として——》,载田中良之、川本芳昭编《东アジア古代国家论》,すいれん舍,2006年4月,第298―323页。
36、《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所携唐代官文书三种(上)》,载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编《传统文化研究》第14辑,群言出版社,2006年,第257―264页。
37、《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所携唐代官文书三种(下)》,载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编《传统文化研究》第15辑,群言出版社,2007年,第319―322页。
38、《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墓主身份蠡测——以随葬品的考察为中心》,《文史》2008年第1辑,第31―49页。
39、《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所携明州、台州官文书三种》,载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编著《宁波文物考古研究文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40―248页。
40、《中国考古学研究领域作者、机构和地区的学术影响分析——基于CSSCI的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8卷第6期,2008年11月,第32―43页。
41、《论洗砚池晋墓出土漆器的官工产品性质》,《南京博物院集刊》第10集,文物出版社2008年12月,第47―50页。
42、《中国考古学研究概况分析(2005-2006)——基于CSSCI的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9卷第1期,2009年1月,第50―55页。
43、《四至五世纪东亚世界的形成与东晋南朝》,载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武汉大学三至九世纪研究所编《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61―275页。
44、《六朝建康城的研究、发掘与复原》,载《蒋赞初先生八秩华诞颂寿纪念论文集》编委会编《蒋赞初先生八秩华诞颂寿纪念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9年,第276―292页。
45、《隋炀帝对扬州的经营及江都陪都地位的确立》,赵昌志主编《扬州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广陵书社,2009年。
46、《南京滨江开发区吴墓出土“建衡元年”买地券补释》,《东南文化》2010年第1期。
47、The Formation of East Asian World during 4th and 5th Centuries:A Study Based on Chinese Sources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Volume 5.Number 4.December 2010 p.p.525-548
48、《“齐梁故里”研究中的史料学问题——兼论“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的地望》,《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49、《栖息在frontier的“蚁群”——序孙彦〈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研究〉》,《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50、《圆仁〈入唐记〉所见晚唐新罗移民在江苏地域的活动》,《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51、《江苏连云港“土墩石室”遗存形制刍议——特别是其与新罗移民的关系》,《东南文化》2011年第4期。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举办“2011年度全省社科类学会学术成果交流大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52、《吴国历史的再思考——以近年来苏南春秋古城遗址的发掘为线索》,苏州博物馆编《苏州文博论丛》2011年(总第2辑),文物出版社2011年。范金民、胡阿祥主编《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文集》,三联书店,2013年。
53、《五代十国帝王陵墓通叙》,《南京博物院集刊》第12集,文物出版社,2011年。夏仁琴主编《南唐历史文化研究文集》,南京出版社,2015年。
54、《江蘇 連雲港 土墩石室 遺蹟의 性格 研究 —新羅 移民 關係를 中心으로—》,(韩)财团法人湖南文化财研究院编《湖南文化财研究》第11辑,2011年12月。
55、《建康城の研究——発掘と復原》,(日)山形大学《山形大学歴史、地理、人類学论集》第13号,2012年3月。新宫学编《近世東アジア比較都市史の諸相》,东京,白帝社,2014年。
56、《井内古文化研究室藏中国六朝瓦图谱·序》,《井内古文化研究室藏中国六朝瓦图谱》,神户,交友印刷株式会社,2012年。《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57、《六朝考古的新篇章——读余杭小横山东晋南朝墓》,《中国文物信息网》2013年12月13日4版。
58、《墓志所见北朝的民族融合》,《许昌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59、《读<余杭小横山东晋南朝墓>札记》,《东南文化》2014年第3期。
60、《“卑離”“夫里”그리고“buri”—馬韓早期社會의百越文化요소검토—》,《전남지역마한제국의사회성격과백제》(全南地区马韩诸国的社会性质与百济),首尔,学研文化社,2014年。
61、《扬州曹庄隋炀帝墓札记》,童岭主编《皇帝 单于 士人中古中国与周边世界》,中西书局,2014年。
62、《忠良的荣光与苦恼——唐代浙西观察使散论》,冻国栋、李天石主编《“唐代江南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唐史学会第十一届年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
63、《所谓“中世纪都城”——以东晋南朝建康城为中心》,《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8期。
64、《南京狮子冲南朝大墓墓主身份的探讨》(合著者:许志强),《东南文化》2015年第4期。
65、《“近世都城”的出发——以南唐金陵城为例》,《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夏仁琴主编《南唐历史文化研究文集》,南京出版社,2015年。
66、《扬州曹庄隋炀帝墓研究六题》,《唐史论丛》第二十一辑,三秦出版社,2015年。
67、《“卑离”、“夫里”与“buri”》,徐冲主编《中国中古史研究》(第5卷),中西书局,2015年。
68、《从“狗邪”到“加罗”》,张伯伟编《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十二集,中华书局,2015年。
69、《六朝建康都城圈的东方》,《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三十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70、《〈南朝真迹〉序》,南京市博物馆总馆、南京市考古研究所编《南朝真迹》,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年。
71、《墓誌から見た中国北朝時代の民族融合》,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间·环境学研究科《历史文化社会讲座纪要》第13号,2016年3月。日本“论说资料保存会”编《中国关系论说资料》第59号。
72、《“宫崎史学”的东西交通视野》,《江海学刊》2016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世界史》,2016年第12期。
73、《吳나라수도建業의都城공간과葬地》,(韩)忠南大学校百济研究所《百济研究》第65辑,2017年2月。
74、《宫崎市定及其史学研究中的东西交通视野》,《文汇学人》第304期,2017年8月4日。
75、《吴都建业的都城空间与葬地》(合著者:陈刚),《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三十六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76、《南京北宋长干寺地宫出土文字资料研究》,西安碑林博物馆编《纪念西安碑林930周年华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18年。
77、《释“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增订稿载《南京学研究》第一辑,南京出版社,2020年。
78、《“百济遗民”还是“新罗移民”?——连云港土墩石室墓墓主群体身份的再辨析》,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刘进宝主编《丝路文明》第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79、《백제 遺民인가신라 移民인가? —連雲港 土墩石室墓群 墓主들의신분에대한재해석—》,(韩)公州大学百济文化研究所《百济文化》第60辑,2019年2月。
80、《孙吴、东晋的都城空间与葬地》(合著者:陈刚),夏炎主编《中古中国的都市与社会》,中西书局,2019年。
81、《南朝建康的都城空间与葬地》,《中华文史论丛》2019年第3期。
82、《都城建康》,南京市博物总馆编《源·流——99件文物里的南京》,南京出版社,2019年。
83、《唐陵蕃酋像、蕃酋殿所处位置的考察》,叶炜主编《唐研究》第二十五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
84、《说“姑苏”——吴人的迁徙》,建投书局编《江南纪》,学林出版社,2020年。
85、《沟通“船的世界”与“马的世界”——漫说隋唐大运河的世界史意义》,赖永海主编《丝路文化研究》第五辑,商务印书馆,2020年。
译文作品
1、《回教传入中国及其批判——隋开皇年间说》,《中国回族研究》第1辑,1991年。
2、《简牍的古文书学研究》,《简帛研究》第3辑,1998年。又载《安作璋》,泰山出版社
3、《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商周春秋历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5期。
4、《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6期。
5、《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7期。
6、《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隋唐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9期。
7、《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10期。
8、《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明清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10期。
9、《2000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3期。
10、《2000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9期。
11、《2001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5期。
12、《2001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10期。
13、《2002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第6期。
14、《2002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第10期。
15、《礼忠简、徐宗简研究的展开——以居延新简的发现为契机》,载本书编委会编《安作璋先生史学研究六十周年纪念文集》第357-372页,齐鲁书社, 2007年。
16、《关于东汉边郡统治的一个考察——以放弃和重建为线索》,载《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刊行会编《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 2006年度》第109-14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17、《“山胡”世界的形成及其背景——东汉末至北朝黄河东西岸的地域社会》,《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 2011年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
访谈、随笔
1.《なるほどランド原稿「曹操のお墓?」》,《中日新聞》(名古屋)2012年3月8日,访谈人:栗山真寛
2.《壁に竹林の七賢図昭明太子太子の墓か異例の規模に脚光》,《朝日新聞》(大阪)2018年2月17日,访谈人:塚本和人
3.《六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东方文化周刊》2018年第10期,访谈人:廖秋月
4.《六朝建康城的考古发掘与展望》,《文汇学人》2018年3月23日,访谈人:石外。
5.《中古史研究中考古资料的利用和开掘》,《文汇学人》2018年4月13日,访谈人:陆帅
6.《白太守的苏州一年》(上、中、下),吴中博物馆公众号,2020年2月12日;《澎湃新闻·私家历史》2020年3月16日。
7.《南朝瑰宝——齐梁帝王陵墓石刻》,南京大学博物馆公众号,2019年11月27日;《紫牛新闻》2020年3月5日。
8.《上书房行走——走进张学锋教授的书房》,南京大学图书馆公众号,2020年5月22日:《紫牛新闻》2020年8月4日。
获奖情况
2019年度 南京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
2019年度 南京大学“我最喜爱的生涯导师”;
2020年度 南京大学“赵世良讲座教授”。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