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塘港,长江支流黄浦江的支流,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中部、徐汇区南部。西起新泾港,经上海市闵行区梅陇镇、古美路街道,徐汇区漕河泾、长桥、龙华地区,东入黄浦江。长约8公里。与东上澳塘港、梅陇港、三友河等南北向河道相汇。
干流概况
张家塘港,位于闵行区中部、徐汇区南部。西起新泾港,东入黄浦江。长约8公里。枯水期水深1.2米,可通行2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约530公顷。
张家塘港位于闵行区中部、徐汇区南部。区内西接新泾港,向东经锦江乐园北侧于虹梅路出闵行区,至桂果路和虹漕路之间折向南,经箱涵穿过轨道交通1号线至梅陇路北再折向东,通过张家塘泵站入黄浦江。2002年7月30日,列为上海市级河道。流经区梅陇镇、古美路街道,区内长2.29公里,河面宽度26~28米,河底宽度8米,河底高程-0.5米。槽蓄容量:常年平均水位2.6米时7.82万立方米,水位4米时12.25万立方米。在徐汇区境内近黄浦江处建有张家塘节制闸。
张家塘港,汇桥~黄浦江,县内起龙华、迄梅陇乡,长4公里,通航能力20~60吨,农田受益面积0.8万亩。
张家塘港,在市中心区西南部,跨上海县及徐汇区漕河泾、长桥、龙华地区。西起上海县莘庄乡明星村倪家塘,东流会新泾港,过虹梅路,入漕河泾镇境内,与东上澳塘港相汇,折而南流,过沪闵路及沪杭铁路,入长桥街道境内,与梅陇港相汇,折向东流,穿老沪闵路,汇三友河后,沿上海植物园北侧,越龙吴路、喜泰路,东流注入黄浦江,全长10.15公里。河上跨有虹梅路八号桥、沪闵路三号桥、沪杭铁路、张家塘港铁路桥、老沪闵路二号桥、龙吴路二号桥等10余座桥梁。
徐汇本区境内西起虹梅路八号桥,东迄黄浦江,长5.74公里,河宽23米,底宽4~6米,底高±0.5米,高水时深3.5米,枯水时深1.15米,可通航20吨以下船只。主要运输建材、肥料、饲料等。农田受益面积约660公顷。自张家塘港铁路桥至楼下宅河段两岸,有华东化工学院,无线电器材二十一厂、庆丰油脂厂等单位;在近黄浦江出口处两岸,有上海感光复印机厂、宏文造纸厂等单位。因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入港,下游水黑发臭,夏季尤甚,亟待整治。
西起莘庄倪家塘,经梅陇、牌楼、张塘、南郊,曲折东流入浦。东起黄浦江,全长10.15公里。境内长约3公里,河面宽28米。
水文特征
张家塘港,河道受潮汐影响显著,属半日潮型,每12小时24分钟有一次涨潮和落潮,潮水往复运动,流向不稳定,并造成较大潮差。河道的潮差和高潮位都自河口溯上游逐渐降低。7~9月潮水位最高。在涨潮和台风、暴雨同时相遇,以及长江、黄浦江上游洪峰同时下泄时,相互顶托,造成黄浦江水下泄不畅,吴淞江、淀浦河、大治河、横沥港等大小支流随之水位上涨,低地积水难排,形成洪涝威胁。河道因受潮汐影响,加以地势平坦,河道间没有明显的分水岭,河底比降很小,或成平底。泥沙和污染物极易沉淀江底。
张家塘港槽蓄容量:常年平均水位2.6米时7.82万立方米,水位4米时12.25万立方米。
主要支流
三友河,在徐汇区南部。又称张塘河。跨龙华镇和长桥街道地区。1971年开挖,纵横两段河道呈“T”字形相连。全长1.65公里,底宽2米,底高±0米。南北向河道北起石龙路南侧,南流入张家塘港,长0.86公里,为长桥街道与龙华镇的界河。东支流至龙华镇境内的张家园。在与张家塘港交汇处,设有三友河泵站。
东上澳塘港,在市中心区西南部。旧名东上澳浦;俗称上澳塘。北接李漎泾(法华港);南流穿越蒲汇塘,分为东西上澳塘两支,东支为东上澳塘,南流穿越漕河泾港,接张家塘港。据民国《法华乡志》记载:“东上澳塘由李漎泾同善桥东入口,过高峰桥、张塘桥经何家角(今虹桥路北),越虹桥路(今陵园路东)南达和尚桥出蒲汇塘”。清“咸丰九年(1859年)冬重浚漕河泾、南新泾(在蒲汇塘南)开东上澳塘、西上澳塘”。据清同治(1871年修)《上海县志》记有东上澳塘漕河泾以北至李漎泾河段当时即已淤塞一事。民国三年(1914年)冬重浚。东上澳塘港在徐汇区境内河段,跨田林、漕河泾两地区。北起蒲汇塘,南流穿越宜山路、漕宝路,过槐荫桥(今康健路西端)交漕河泾港,经上海师范大学,至裘家宅折向西南,在沪闵路北侧接张家塘港。原长1940米。河宽16米,底宽4米,底高+0.8米,南北两端各有闸门一座(已废)。建国后.1972年疏浚河道1782米,底宽4米,底高+0.5米。现自蒲汇塘至漕河泾河道已淤塞、填没。自漕河泾港至张家塘港一段河道,现尚可通行3~8吨船只。
梅陇港,在上海市中心区西南部。北起徐汇区长桥街道行前村以北与张家塘港的汇合处,南流至北春华堂,折向西流,过虹梅路九号桥,入上海县境,横贯梅陇镇,在镇西侧折向南流,交淀浦河后,向南与春申塘相接,全长5.13公里。原是南上澳塘的一段和老春申塘港的一段,于1971~1977年间经开挖拓宽、截弯取直后,河底宽4米,底高+0.5米,以梅陇镇名定名。在本区境内从与张家塘港汇合处至虹梅路九号桥止,属梅陇港北段,长1.2公里,自30年代起,曾于1936年、1965年、1969年、1971年,先后分段疏浚4次,始成今状。上跨有春华堂桥、虹梅路九号桥两座桥梁。
横塘,西起横泖,东流会蟠龙港,过竹港入县境,又贯穿横沥港,过梅陇镇,在西牌楼接张家塘港入黄浦江。历史上是“三泖”之水入黄浦江的重要水道之一,也是上海县浦西中部的主要河道。因下游长期淤积,水利失修,终致消失。
青春河,位于华东理工大学校园内,全长1.4公里,河面宽15至20米,东接张家塘港,西面通过地下箱涵设施接梅陇港。
治理开发
河道治理
清同治十年(1871年)邑令叶廷眷下令疏浚张家塘港。解放后,曾进行局部小段疏浚。
自2000年起,上海市对张家塘先后进行了3次规模较大的整治工程,疏浚土方近20万立方米,有效改善了河道水环境。
2020年11月,张家塘港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实施范围西起虹梅路,东至龙川北路,全长3168米,依次经康健、凌云、长桥3个街道。项目通过防汛墙改造、景观节点绿化新建、景观灯光新建、人行步道新建等措施对闸内段河道整体环境进行整治,为周边居民定制一个健康、浪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线性生态滨河步道空间。
2001—2008年,上海总投资2亿元,对龙华港、蒲汇塘、漕河泾港、东上澳塘、张家塘港等15千米河道进行综合整治,疏浚土方60万立方米,改建、新建防汛墙5千米等。
2007年,实施龙华港水系河道疏浚工程,疏浚包括龙华港、漕河泾港、东上澳塘及张家塘港等河道土方27.65立方米,改建防汛墙1.14千米等。工程总投资1785.66万元。
河道建筑
张家塘泵闸,位于徐汇区龙华张家塘村以南,上海植物园北侧的张家塘河裁弯取直段,本工程是解决淀浦河以北、苏州河以南、中山路以西地区约179平方公里范围内城镇、工厂企业、铁路、虹桥国际机场等防汛排涝安全的主要骨干工程之一,涉及徐汇、闵行和长宁三区,是上海地区淀北片最后一个建成的控制工程。工程于1998年3月22日开工建设,1999年12月30日竣工,2000年3月正式交付使用,工程总投资11941万元。工程由一座孔宽8米的节制闸和60立方米每秒的泵站组成(现安装2台单机流量为15立方米每秒的斜式轴流泵),工程等别为I等,主要建筑物为1级,地震烈度7度设计,工程整体采用坞式结构。泵闸防洪标准按外河千年一遇高潮位5.30米设计,内河防汛墙防御水位为4.20米,排涝按二十年一遇24小时雨量192.9毫米设计。该工程是淀北片防汛排涝骨干工程之一,是以防洪排涝为主兼顾水资源调度的综合利用工程。工程建成后运行情况良好,结构安全稳定,连续多年荣获上海市花园单位,其可行性研究荣获1999年第五届上海科学技术博览会金奖。
张家塘泵站,在徐汇区南部,长桥港(原名春申塘)东侧的张家塘。建于1984年,设有12″HB和14″HB水泵各1台和电动机2台,功率为17千瓦和22千瓦,总流量0.3立方米/秒,排灌受益面积10公顷。
三友排涝站,位于龙吴路西,张家塘港北,1972年建,造价5.18万元。机房面积约20平方米,安装有JD3-280-8型电动机1台和功率为55千瓦污工泵1台,每秒排水量2立方米。另建混凝土闸门一座,泵闸结合,用于排涝,水泄张家塘港。受益面积1800亩,圩区地面平均标高4米。
黄婆庙排涝站,位于龙吴路西,张家塘港北,1982年1月建,造价5万元。安装有JQ-02-62-6电动机2台,功率均13千瓦;DVA-35水泵2台,每秒排水量均0.25立方米,水泄张家塘港。受益面积650亩,圩区地面平均标高4.2米。
航道航运
张家塘港曾是上海重要的内河运输航道,清末民初,关港镇的关卡就设在张家塘的水结港边上。1930年3月,上海港界扩展至张家塘起至吴淞口止,这也使得张家塘港成为了当时上海重要的内河港口之一。至1990年代,张家塘港枯水期水深1.2米,可通行20吨级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