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浜

长江支流黄浦江的支流(上海市浦东新区)

张家浜,长江支流黄浦江的主要支流。开凿于清康熙年间,因张姓首居于此而得名。为浦东新区区管河道,是浦东新区主干河道“五横六纵”中的“一横”,西起黄浦江,东至长江口,全长24.4公里,流经塘桥、潍坊、花木3个街道和张江、金桥、唐镇、曹路、合庆5个镇。主要支流有洋泾港、西沟港、曹家沟、马家浜、三八河、华漕澾、唐家浜等。并与干河浦东运河随塘河相交汇。

形成变迁
张家浜,原东起浦东运河(大湾),往西流经王港、唐镇、金桥、张江、洋泾、花木、严桥等镇境,至塘桥入黄浦江。长17.8公里。2001年4月,启动综合整治三期工程(东段)。工程西起马家浜,东至长江口,全长13.41公里,2002年5月竣工后,张家浜东段延长至长江口张家浜东闸,全长24.4公里。
干流概况
张家浜,位于浦东新区北部,西起黄浦江塘桥镇浦南路3号桥),东至长江口(合庆镇张家浜东闸),全长24.4公里(一说23公里,一说25.25公里),流经塘桥、潍坊、花木3个街道和张江、金桥、唐镇、曹路、合庆5个镇。
其东段浦东运河以西17.8公里,原属上海市川沙县,东起大湾,流经王港、唐镇、金桥、张江、洋泾、花木、严桥7个乡,西接黄浦区原辖区段。
其西段,原属上海市黄浦区浦东西南部,为黄浦区与原南市区的界河。自黄浦江分流向东,流经张家浜水闸、浦东南路三号桥、港驳船厂、泥墙圈,到杨高路七号桥流入原川沙县境内,河段长2.176公里,河面宽20米,河底宽4~7米,边坡为1:1.75。高水水深3.5米,枯水水深1.8米,潮汐河。
水文特征
张家浜高水水深3.5米,枯水水深1.8米,为潮汐河。1966年起在入浦口、入江口陆续建闸,河道的水文要素基本上受水闸的控制。
水量
张家浜长江口处,受东水闸控制,设计最大排水量为179.3立方米/秒,设计最大引水量为144.5立方米/秒。2023年总计开闸248次,时长1005.66小时,累计引水12208.52万方,累计排水6461.62万方。
张家浜黄浦江口处,受西水闸控制,设计最大排水量为88.06立方米/秒,设计最大引水量为40立方米/秒。2022年,张家浜西闸共开闸233次,引排水约922小时,累计引排水量约6640万立方米。
潮汐
据高桥(十四图)水文站历年观测资料:潮时:平均涨潮历时4小时48分,平均落潮历时7小时38分,涨落时差为2小时50分,潮汐曲线近似正弦曲线。潮位:历年平均高潮位3.20米,最高潮位5.64米(1981年9月1日)。最低潮位-0.04米(1958年1月4日)。潮差:1965年至1985年潮位特征数值统计,涨潮差最大极值4.32米(1966年),最小极值0.20米(1970年)。落潮差最大极值4.39米(1984年),最小极值0.07米(1968年)。历年平均潮差为2.38米。
含盐度(咸潮)
张家浜受咸潮侵入一般在当年12月至次年4月左右。长江枯水期间,内河水位偏低,雨量偏少,上游径流补给不足,造成海水上溯,盐分增高,强度自南向北缓减。据高桥(十四图)水文站1979年和1980年两年盐度情况统计:1979年超过1.0‰以上有104天,最高达6.5‰,是20多年来出现的最高值;1980年超过1.0‰以上有70天,最高4.63‰。
主要支流
现行河流
洋泾港,位于上海市东部、浦东新区西部。北纳黄浦江,南入华漕澾,全长4公里余,原跨黄浦、杨浦两区和川沙县,新区成立后,全部在新区境内,为黄浦江支流。中段在本区洋泾镇中部,并贯穿全镇,将镇分为东镇、西镇两部分。北起浦东大道七号桥,流经洋泾港套闸,洋泾镇桥,南洋泾桥,过杨高路九号桥进入浦东新区东部原川沙县境内,长3800米,宽30米,水深2.6~2.8米,潮汐河。其支流有定水浜、荻柴浜、二塘浜、北漕浜、中漕浜、南漕浜、双泾浜(已淤塞)、尼姑浜(已淤塞),盛家浜(已淤塞)等。1951年水利部门全面疏浚,挖河泥16.8万余土方,使河道畅通,1969年建洋泾港套闸及防洪墙,防止江水倒灌,控制港潮水位,调节流量,挡潮蓄水;同年,洋泾船厂趁建套闸之际,又挖洋泾港河泥四万土方,加深了河床。有排洪和灌溉之利,该港灌溉面积为23000亩,排水面积为29000亩,可通行40吨以下船只,常年吞吐量为23万吨左右,是浦东主要河道之一。港上建有浦东大道七号桥、洋泾港套闸桥、洋泾镇桥、南洋泾桥、杨高路九号桥,此外还有上海港民生装卸公司的厂区桥。沿港两侧工商业发达,居民稠密,有北洋泾路、槽坊路、北浜路、南洋泾路、泾南路等。镇政府办公大楼、上服四厂、康乐食品厂、洋泾水泥厂、红星电器厂、上海纺织助剂厂以及农贸市场都设在该港附近。因受造纸、化工等厂排放废水的影响,污染严重,鱼虾水产绝迹,河水已不能饮用。
西沟港,位于浦东新区中部。曾称西沟浦。南起川杨河,往北流经张江、金桥、洋泾、张桥等4镇境,入黄浦江。长11.47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8米,可通行20~30吨级船舶。河口建有节制水闸。
曹家沟,位于浦东新区中部。曾名都台浦。明天顺二年(1458年),巡抚都御史崔恭疏浚曹家沟,故称曹家沟为都台浦。由三灶港(三灶浜)北流,经过川沙镇、唐镇、陆行、张桥4镇,达赵家沟。长13.2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3米,宽10米,可通行20吨船舶,受益农田3000余公顷。民围35年、37年曾两次疏浚。1953年,浚吕家浜至上海市界段,长度3.31公里,挖土70000立方米。1966年2月16日至3月8日浚新陆至陆家木行段,长度1.2公里,挖土23000立方米。1972年冬曹家沟全线浚深拓宽,总土方量为86.6万立方米。1983年冬至1984年春,对唐镇至张桥砖瓦厂及都台浦水闸至赵家沟两段截弯取直,实地开河,长度4.5公里,挖土80万立方米。
马家浜,南起川杨河通横沔港,北至沪东造船厂桥入黄浦江,流经张江、金桥、洋泾、张桥4个乡,全长11.8公里,与两条东西向河道——张家浜、吕家浜相串通,在北端西沟港已建有8米单孔节制闸。民国35年、37年曾两度疏浚。1953年浚张江至上海市界段,长度4.18公里,用工40800工日,挖土10.95万平方米。1970年冬,对三桥至陆家木桥淤浅弯曲段予以截弯取直,改道整治,长度5.1公里,其中实地开河2.04公里。20万工日,挖土25.8万立方米。
三八河,南起一六庵,北至华漕。流经北蔡、花木、洋泾3乡。长度8.6公里。1958年春先开挖南段一六庵至牛角尖的工程。因参加施工的大多是妇女,故命名为三八河。1963年12月,又开挖北段工程。
华漕澾,位于上海市浦东北部。西纳张家浜,东入马家浜全长4100米,流经黄浦区和川沙县。为黄浦江支流。西段在本区浦东南部,自张家浜分流向东。到杨高路八号桥入川沙县境内,长650米,宽17米,水深1~2米。该河形成的年代较久,以漕运为主,故称华漕澾。建国后,于1952、1957和1972年三次疏浚,截弯取直,拓宽河道,畅通了川沙、南汇、上海之间的水上运输,可通行12吨以下的船只。
唐家浜,位于浦北部,南纳张家浜。向北经浦电路、潍坊路,入俞家浜。长1155米,宽3~9米,水深1~2米,为张家浜支流,潮汐河。该浜原是沟通俞家浜、张家浜的一条河道,水量充足,河床宽达6米,后因俞家浜淤塞仅剩残段,故该浜已近干涸。至建国初,灌溉农田面积仅600亩左右,浜口只能航行送牛粪的农家小船,原设在浜附近的牛奶棚只得搬迁。浜上曾架有二座小桥,南称种田桥,北称唐家浜桥。后在种田桥处建简易水闸一座,并拆除唐家浜桥,北段今潍坊路处建水泥平桥一座,南段亦建一座水泥桥沟通浦电路。浜东原为自然村唐家浜,浜西北为洋泾中学,两侧建有村宅500余间,并开设几家小店。农田已全部征用,河两侧建造了大批六层至十七层的新村住宅,为大型的潍坊新村的一部分,浜已失去原有灌溉、通航的功能。
随塘河,在浦东新区和南汇、奉贤两县境内。北起黄家湾,往南经龚路、江镇、祝桥、老港,至芦潮港转向西行,迄于金汇港。长约100公里。1949年7月强台风袭沪,海塘崩溃,沿海人民及时就地取土抢修,在塘西约50米处开凿随塘河,并于50年代分段竣工。因新筑海塘名人民塘,故又名人民塘随塘河。面宽23~28米,底宽6~15米,底高0米。通航能力为15~40吨级,受益农田2万余公顷。
浦东运河,在浦江新区及南汇县境内。北起杨园镇东北高界浜,南经曹路、川沙、祝桥、惠南、大团,止于南汇与奉贤县界。穿越赵家沟、川杨河、六灶港、惠新港、大治河等。长约44.5公里。各段宽窄不一,一般水深为1.5~3.4米,河底宽10~20米,底高—0.5~—1米。由于原来平行于里护塘两侧的东西运盐河窄小弯曲且淤塞,1958年开始分段疏凿,1978年竣工。以地片名浦东为名。兼具航运、灌溉与调蓄水量,可通行60~100吨级船只。为浦东新区和南汇县南北向水上运输干道。
历史河流
丁家浜,在浦东北部。北纳俞家浜流经陈家宅、谢家宅、胡家木桥等自然村,穿过浦东南路入张家浜。因沿浜丁姓多而得名。穿过浦东南路的河段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逐段淤塞,1958年后填平筑路和建房。
俞家浜,原名涅濂泾。在浦东北部。系黄浦江支流之一。西纳浦潮,东流约200米,一支南流入张家浜;主流经陈家浜、朱家滩、陆家石桥、曹家宅等自然村,东接周家浜、丁家浜注入华漕澾。河道宽阔,河汊众多,能通行驳船。明弘治年间,因傍浜建有一座俞家庙,香火鼎盛,名声日噪,遂习称俞家浜。早期此浜对居民点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农田灌溉、交通运输、城乡物资交流等起过重大作用。中段沿浜居民点朱家滩曾做过运粮装卸码头。入浦口处还设立过对江渡口(后称“老白渡”)。因交通方便,西段沿岸商业逐渐兴旺。二十世纪初,该浜阻塞,仅存河形。日商在此浜两岸沿浦一带建立日清公司码头、仓库,招募大批劳力,于是沿浜增建了许多住房。随后,一些商贩亦纷纷到附近开店设滩,市面日趋繁荣。抗战期间沿浦一带曾划入清乡区,渡口停航,店摊他迁,渐趋冷落,浜亦逐段淤塞,陆续被居民填平建造住宅。今唐家浜以东一段还存断续河形。
马驼浜(南),在浦东北部。北纳俞家浜,流经今潍坊路、唐家浜路、浦电路、王家宅路,南入张家浜。早期该浜可航行小船。五十年代起填浜筑路,至1975年全部填没。
治理开发
河道整治
张家浜开凿于清康熙年间。到清同治年间,张家浜逐渐淤塞严重,由农商两界合作进行了疏浚(同治十年(1871年)、民国35年、37年疏浚过张家浜),但因未与附近小河接通,泄水受阻,河床变浅,影响两岸棉粮灌溉。新中国成立后,水利部门分段进行疏浚(1949年冬和 1956年,疏浚石家观音堂至大统浜段,长度8.08公里,挖土25万立方米。1966年12月1日至月底全线疏浚,挖土64.4万立方米。与张家浜闸、洋泾港闸、西沟港闸配套形成完整的引排系统,使低洼地的内涝渍害得以基本消除。同时还改善了中部地区的通航条件),使农田灌溉状况大为改观,这一带转为蔬菜作物区。但因黄浦江水从张家浜、洋泾港、马家浜三面流入,潮水相互顶托,泥沙沉淀很快,淤塞风险始终不断。
在上海解放前的困苦岁月里,张家浜流域曾经有大批难民聚居,棚户区、滚地龙集中,河道的自然淤塞加之垃圾、污水任意倾倒,导致环境脏乱不堪,张家浜一度成为人们避之不及的臭水浜。
从1998年开始,对张家浜分西段、中段、东段进行了新一轮整治建设(投资6.17亿元,分3期),于2002年5月景观河道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其中:
西段(张家浜西闸至三八河),整治长度6.980公里,规划河口宽度30~40米,河底宽10~15米,河底高程-1.0米,两岸绿域控制范围10-20米;整治内容主要包括河道疏浚、护岸结构、两岸绿化等项目,工程1998年11月开工,2000年5月完工。
中段(三八河至马家浜),整治长度3.434公里,规划河口宽度45米,河底宽23米,河底高程-1.0米,两岸绿域控制范围20米;整治内容主要包括河道疏浚、护岸结构、两岸绿化等项目,工程2000年12月开工,2001年5月完工。
东段(马家浜至张家浜东闸),整治长度13.505公里,规划河口宽度63~73米,河底宽30~40米,河底高程-1.5米。其中马家浜至随塘河段未按规划整治到位,实际整治河口宽度30米,河底宽12米,河底高程-1.5米,南岸为临时性生态螺母块结构;随塘河向东实地开河至长江口,按规划整治河口宽度73米,河底宽40米,两岸绿域控制范围20米;整治内容主要包括河道疏浚、护岸结构、两岸绿化等项目,工程2002年5月完工。
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实施张家浜(顾唐路~华东路)河道拓宽工程,整治长度0.812公里,拓宽后河口线宽度达到63米。
2012年11月至2014年2月,实施张家浜(华东路~虹盛路,川沙路~浦东运河)整治拓宽工程,整治长度1.282米,拓宽后河口线宽度达到63米。
2003年,张家浜获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并被中国市政工程协会评为“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奖”。2011年,张家浜(西闸~马家浜段、随塘河~东闸段)被上海市水务局评为上海市三星级河道。,终使其从昔日的臭水浜一跃成为水清岸绿的知名样板景观河道,被誉为“浦东的塞纳河”。世纪公园就是利用张家浜河的水形成公园景观。
河道建筑
张家浜东水闸,位于浦东新区合庆镇向阳坪东首,东临长江口,与长兴岛隔海相望;毗邻合流污水一期工程,位于张家浜河道东端出海口。于2001年1月开工建设,2002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张家浜东水闸为Ⅰ级建筑级别,规模为中型水闸,主体由三座卷扬式节制闸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组成,每座闸孔宽度为10米,总宽度达30米,设计最大排水量为179.3立方米每秒,设计最大引水量为144.5立方米每秒。2023年总计开闸248次,时长1005.66小时,累计引水12208.52万方,累计排水6461.62万方。张家浜东水闸的中孔采用上卧式平面钢闸门形式,两侧边孔为直升式平面钢闸门,闸门内河侧设有一座公路桥与两岸相连接。卷扬式启闭机保证了水闸的运行平稳,也是在水利工程中最为常用的闸门启闭结构,并配备有一套备用电路,保障水闸运行以及引排水工作的稳定。为消除水闸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改善区域除涝形势,浦东新区水闸中心于2023年9月对张家浜东水闸进行维修改造。
张家浜西水闸,位于浦东新区塘桥街道,浦明路桥以东,外通黄浦江,内连张家浜,是一座兼调水、挡潮功能为一体的节制闸。建于1965年,闸区总占地面积为1703平方米。经过50多年的运行,水闸主体结构与设备已严重老化,并影响到日常运行安全,被市水务局鉴定为“病险水闸”。大修工程于2017年8月开工,主要建设任务为拆除老闸、新建节制闸、护岸新建、防汛通道及岸坡绿化工程,先后完成了闸室底板浇筑、闸室墩墙、内外河消力池、翼墙浇筑等主体结构工程。该工程于2018年10月完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工程的建成对于调节张家浜水系的水位、保障防汛安全、改善水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张家浜西闸由一孔节制闸和相关配套设施组成,孔口净宽10米。闸门为升卧式平板钢门,宽10米,高6.5米,闸门重20.3吨,闸室有效长度25米,总宽12.4米。该水闸设计最大排水量为88.06立方米/秒,设计最大引水量为40立方米/秒。张家浜西水闸主要功能是挡潮排涝、活水畅流,是保障浦东新区塘桥地区防汛安全、缓解防汛压力的主要水利工程设施,在防汛、除涝、减灾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22年,张家浜西闸共开闸233次,引排水约922小时,累计引排水量约6640万立方米。2021年12月,张家浜西水闸完成了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建设。有效提高了水闸运行管理与调度的效率,为张家浜西水闸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排雨工程
张家浜排水系统。泄水范围:东起源深路、西至黄浦江,南临张家浜,北迄杨家渡、张杨路。面积2.9平方公里。张家浜地区排水,早期主要依靠张家浜、金家浜等10余条河道自流排放。1952年起,在西部沿黄浦江一带的港区工厂和民房集中地,进行填浜筑路,埋设雨水管道。1967年,在浦东南路以西的张家浜北岸,建临时排水泵站,设PVA35泵机和12″混流泵各1台,排水能力为每秒0.49立方米;主要服务江北村及附近地区,出水排入张家浜。1970年代,建造潍坊新村等住宅群,埋设排水管道,就近出浜。但由于河浜逐渐填没或淤塞,造成该地区排水不畅,每逢大雨,低洼地区大面积积水,江北村,钱家巷新村等积水深达30~50厘米。张家浜雨水排水系统工程在1982年完成设计,设计标准为暴雨重现期1年,径流系数0.5。该系统工程原安排分两期实施,以文登路为界,以西范围为一期工程,以东范围为二期工程。1984年8月,一期工程开工兴建。1985年,文登路以东地区的竹园新村提前建设,排水系统二期工程全面开工。老白渡路、浦电路敷设总管,直径2460毫米,长974米。浦东南路、崂山东路、崂山西路、文登路等路段埋设直径800~2000毫米干管7392米。1987年,在老白渡南路、张家浜路口建成张家浜泵站,配置36ZLB-70泵机6台,排水能力为每秒13.2立方米;出水排入张家浜。临时泵站废弃。该系统共有直径450~2460毫米的管道10800米。
航道航运
张家浜航道形成于明嘉靖四年(1526年)前。 原航道黄浦江口~浦东运河,据《南市区志》《黄浦区志》,1988年定为7级航道,通航能力15吨级左右。据《川沙县续志》,通航吨位20.00吨,里程18.43公里,航道底宽6.00米,河面宽22.00米,河底标高+0.50米,航道东西走向。1990年代,该浜运输的主要货物为砂石、砖瓦和肥料,全年货运量达6000余吨。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