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温(?-191年11月5日),字伯慎。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东汉末年大臣。
人物生平
京中为官
张温少有名誉,受过
曹操祖父
曹腾提拔。曾任尚书令。在任时,向朝廷上表推荐会稽人
杨琁。
汉灵帝
中平元年(184年)四月,司空
张济被免,时任大司农的张温接任司空。据《
傅子》记载,张温是以行贿方式得任司空。
朱儁与荆州刺史
徐璆、南阳太守
秦颉合兵围攻南阳黄巾
赵弘于宛城,自六月至八月,不能攻克,有司上奏征朱儁回京。张温上疏(一作张温“议曰”):“当年秦用白起,燕任乐毅,都是旷年持久,才能够克敌。朱儁讨颍川已有功效,率兵南征,方略已定,临阵换将,这是兵家所忌,应该再给他一点时间,要求他取得成功。”灵帝
刘宏听从张温的建议,下诏严厉责备朱儁,朱儁害怕被诛,于是急攻宛城,斩杀了赵弘。
汉中人
赵瑶担任蜀郡太守,张温对他说:“过去第五伯鱼就是从蜀郡太守迁为司空,如今我打扫官舍等待足下到来了。”赵瑶答应。
奉召讨贼
中平二年(185年),凉州
边章、
韩遂、
北宫伯玉等率领数万骑兵打着诛杀宦官的旗号入寇三辅,侵逼园陵。
皇甫嵩以无功免归。八月,朝廷再次派兵出征,以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执金吾
袁滂为副,破虏将军
董卓与荡寇将军
周慎都听张温调遣。
丙辰日,刘宏引张温见于
崇德殿。张温以军礼,长揖不拜。
西征期间,张温又表请
孙坚、
陶谦参军事,
赵岐补为长史。
张温统率诸郡的步、骑兵十余万驻扎在美阳。边章、韩遂也进军美阳,张温、董卓与边章军交战,失利。十一月某天夜间,有流星照入敌营,凉州叛军认为不祥,打算回到金城。第二天,董卓与右扶风
鲍鸿等合兵进攻边章、韩遂,大获全胜,斩首数千级,边章、韩遂败退榆中。张温派周慎率领三万人追击。
孙坚向周慎建议说:“叛军据守的城中缺少粮食,将从外面运入。我愿充领一万人,截断敌军的运粮道,将军统大军跟在后面接应,叛军必然会因疲惫饥饿而不敢应战,退回羌人腹地。到那时,再合力围剿他们,就可以平定凉州。”周慎没有听从他的建议,率军将榆中城围住。而边章、韩遂分兵驻守葵园峡,反而将官军的运粮道路截断。周慎感到恐慌,丢弃辎重撤军。
张温又派董卓率领三万人去讨伐羌族的先零部落。羌人与胡人在望垣以北将董卓团团围住。董卓军中缺粮,于是便在打算渡河的地方筑起堤堰,假装要捕鱼充饥。然后,在堤堰的掩护之下,悄然撤退。等到羌人发觉而追击时,董卓早将堤堰决开,河水已深,致使羌人无法过河追赶。当时,六路军队出陇西,五路败退,唯独董卓全师而回,驻扎扶风。
张温以皇帝的诏书召董卓,董卓拖延很久才前去晋见张温。张温责备董卓,而董卓应答时毫不恭顺。孙坚上前附在张温的耳边悄声说道:“董卓不怕获罪,反而气焰嚣张,口气很大,应该按照军法‘受召不及时到达’一条,申明法令,予以处斩。”张温回答说:“董卓在黄河、陇山之间一向有威望,今天将他杀死,西征将没有依靠。”孙坚说:“将军亲自统率皇家大军,威震天下,何必依赖于董卓!观察董卓的言谈举止,对您不尊重,轻视长官,举止无礼,是第一条罪状;边章、韩遂叛乱一年多,应及时征讨,而董卓却说不可,动摇军心,是第二条罪状;董卓接受委派,无功而回,长官征召时又迟迟不到,而且态度倨傲自大,是第三条罪状。古代的名将受命统军出征,没有不靠断然诛杀以成功的。如果将军对董卓加意拉拢,不立即诛杀,那么,损害统帅威严和军中法规的过失,就在您的身上。”张温不忍心动手,便说:“你先回去,时间一长,董卓会起疑心的。”孙坚于是告辞而出。
张温讨伐边章时,曾向幽州征调三千乌桓突骑,但因克扣军粮、拖欠军饷,导致三千乌桓骑兵全部叛还本国。
升任太尉
中平三年(186年)三月,刘宏派使者前往长安拜张温为太尉,三公不在朝中也从张温开始。
同年冬,张温受征回京。之后韩遂杀死边章等人,拥兵十多万,进围陇西。
晚景凄凉
中平四年(187年)四月,凉州刺史
耿鄙、汉阳太守
傅燮被韩遂等人所杀,凉州大乱。同月,张温因寇贼未平而被罢免。
中平五年(188年),时任司隶校尉的张温举荐
盖勋为京兆尹。
初平二年(191年),太史观察云气,声称会有大臣受戮而死。当时张温为
卫尉,素来与董卓不善。董卓非常怨恨张温,打算借事塞咎,于是诬蔑他与
袁术私通。十月初一(191年11月5日),张温在市街上被拷打致死。
此前,张温与司徒
王允等人共谋诛杀董卓,但还没来得及行动,张温就遇害了。
根据《
汉官仪》记载,张温曾被封为互乡侯(一作玄乡侯,
王先谦认为当作“互”),此事不知发生在何时。
个人作品
人物评价
傅玄:①“温有杰才。”②“太尉段颎、司徒崔烈、太尉樊陵、司空张温之徒,皆入钱上千万下五百万以买三公。”
《后汉书》:①“温字伯慎,少有名誉。”②“张温等虽有功勤名誉,然皆先输货财而后登公位。”
轶事典故
汉阴老父
汉桓帝
延熹年间,张温担任尚书郎(一作“议郎”)。桓帝
刘志驾幸竟陵,过了云梦泽,到了沔水岸边,当地百姓都去观看,只有一位老先生耕地不停。张温感到奇怪,让人问他:“别人都来观看,老先生耕而不止,这是为何?”老先生笑而不答。张温下道走了百步,亲自与他对话。老先生说:“我是野人,听不懂你的话。请问是天下纷乱而立天子,还是天下大治而立天子?是天子应该像父亲一样关爱生民,还是奴役天下生民服侍天子呢?古时圣贤治理天下,居住在茅屋,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天下万民照样过得安稳。如今的君王,劳苦万民,耽于享乐,四处游幸无度。我为你们感到羞愧,你们还忍心让人去围观他!”张温非常惭愧,询问老先生的姓名,老先生没有回答就走了。
李咸故吏
张温曾在
李咸手下任职。熹平四年(175年),李咸去世,故吏颍川太守张温等人相与叹曰:“名莫隆于不朽,德莫盛于万世,铭勒显于锺鼎,清烈光于来裔。”(事见《
太尉李咸碑》)
交相论言
汉中人
李燮,与
赵瑶、
贾彪、
荀爽、张温为友。张温任颍川太守时,曾与荀爽、贾彪交相论言,京师以为臧否。张温曾问赵瑶:“德公(李燮)所言何?”赵瑶说:“无言也。”张温追叹:“当如德公,儿辈徒靡沸耳!”荀爽亦寤而心变。
与陶谦
张温请陶谦参军事时,厚加接待陶谦,而陶谦看轻张温的行事,对他心怀不服。等到退还后,百僚高会,张温向陶谦行酒,陶谦却当众侮辱张温。张温大怒,打算把陶谦徙到边地,有人对张温说:“陶恭祖本是因为才略而受到您的重视,而您因一朝醉酒的过失,不愿宽恕他,而将他远弃到不毛之地,让您深厚的待遇有始无终,这样四方人士怎会寄希望于我们呢?不如消除仇怨,对他待遇如初,这样您的美德能够传播到远方。”张温听从他的建议,追回陶谦。陶谦到后,那人又对陶谦说:“足下轻慢凌辱三公,罪是自己招来的,如今能受到宽赦,这是非常重的恩德,足下应该降心谦恭的向他道歉。”陶谦答应。那人又对张温说:“陶恭祖如今非常自责,想着改正自己的过失。他谢天子礼毕后,必定来到门前拜访。您应该亲自去见他,以此来安抚他。”当时张温在宫门见到陶谦,陶谦仰着说道:“陶谦是向朝廷谢罪,岂是向你呢?”张温说:“恭祖的痴病还没去除啊?”于是置酒款待陶谦,对他待遇如初。
与张玄
张温担任司空时,多次以礼辟召
张玄,张玄都没有应召。后来张温以车骑将军的身份领兵出征凉州,讨伐边章。将要出发时,张玄从田间庐舍出来,身穿褐色布衣,腰系带子,拦住张温劝谏:“天下贼寇风起云涌,不就是因为黄门常侍行事无道吗?听说宫中贵人及朝中公卿以下官员,准备在平乐观为军队送行。明公总揽天下军权,掌握六师重任,如果在席间酒酣耳热时,鸣响金鼓,整顿军旅,召集军正,当场将有罪者捉拿处死。而后引军,驻扎在都亭,翦除宫中宦官,救民众于倒悬,消除海内宿怨,再擢拔选用隐逸在民间的忠正士人,则边章之徒不过玩弄于股掌而已。”张温听罢,万分震惊,不能答话。过了很久,张温说:“处虚(张玄的字),不是我不高兴听你讲话,只是我没有这个能力,做不到,怎么办呢!”张玄叹道:“事行则为福,不行则为贼。今天到此为止,与公告别了。”随即举起药,准备喝下。张温急忙上前,握住张玄的手,说:“先生忠于我,我不能用,是我的罪过,先生为何要这样!而且话出于先生口,入于我耳,谁又能知道!”
家族成员
兄弟
张敞,张温之弟,在
窦武死后与
胡腾协助其孙
窦辅避难。
妻子
蔡氏,襄阳人
蔡讽的姐妹,事仅见《襄阳记》(辑本)。
后代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张温登场于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董卓于长安宴请百官时,因
吕布接获袁术与张温私通书信,乃登堂密告董卓;董卓获报后,立刻命令吕布将张温从宴席中拖出斩首,并将首级呈上,百官见之俱感颤栗,唯董卓一人饮食谈笑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