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

张礼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人事部等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等机构做访问学者,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秘书长等职。

社会任职
现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曾在荷兰蒂尔堡大学世界银行学院、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及副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财经教育分会金融专业协作组主任委员、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主席、亚洲经济专家会议(Asian Economic Panel, New York/Tokyo/Seoul)成员、中国证监会第12届发审会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学术委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学位委员。
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和宏观经济。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课题,研究内容涉及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本账户开放、金融自由化、全球经济失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经济全球化、汇率制度和货币国际化等。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金融研究》和《国际金融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本(包括主编和合著)。
近年来,作为亚洲经济专家会议(AEP)成员、亚欧经济论坛(AEEF)成员、德国开发研究院(GDI)中国地区协调人等,曾赴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挪威、日本、韩国、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巴西、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进行公开演讲。
教育背景
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国际金融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6年在荷兰蒂尔堡大学(Tilburg University)进修经济学和国际金融。
工作经历
1987年,在中央财经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助教(1987-90)、讲师(1990-94)、副教授(1994-99)和教授(1999)职务。
1995年2-5月,在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Economic Development Institute at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做访问学者。
2004年9月-2005年5月,在美国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s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ashington D.C.) 做高级访问研究员。
2005年5月-9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环球研究院(Earth Institute at Columbia University,New York) 做高级访问研究员。
2009年2月,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太平洋和亚洲研究院(Research School of Pacific and Asia)讲学。
现任职务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就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常务理事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财经教育分会金融学专业协调组主任委员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金融学会理事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学位委员会委员
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组委会主席
中国国际金融青年论坛副主席
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学术委员
亚洲经济专家论坛(Asian Economic Panel)成员
《金融研究》杂志编委
《国际金融研究》杂志编委
《国际经济评论》杂志编委
《金融论坛》杂志编委
《国际金融》杂志编委
《中国外汇管理》杂志学术委员
荣誉奖励
2023年4月,荣获2023年首都劳动奖章。
2010 年,获北京市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007年,入选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
2005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2004-2005年,获中美富布莱特基金奖学金(高级研究学者);
2005年,《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不稳定——基于发展中国家相关经验的研究》一书获中央财经大学
2002-2005年度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2001年获中央财经大学安盛-国卫奖励基金”优秀教学奖;
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国际金融研究》1998年第3、4期)获中国金融学会第五届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
2000年获中央财经大学“涌金奖励基金”青年学术奖;
1999年获中央财经大学“华为奖励基金”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1992-1998年,多项科研成果获中中央财经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励
1996年被评为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1994、1995、1996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1991年、1992年,“适度外债规模问题”(《经济研究》1988年第8期)一文先后获中国金融学会首届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中国金融教育基金“金晨杯”优秀论文奖。
出版图书
讲授课程
国际金融(本科)、国际金融体系(研究生)、国际金融专题研究(研究生)、国际货币金融理论前沿(博士生)、国际贸易探索(博士生)等。
研究领域和专长
国际金融体系、汇率制度、国际资本流动、货币自由兑换、外债理论与政策、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发展与金融自由化、经济全球化、中国对外金融理论与政策等。
承担课题
教育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应急课题重大项目“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和结构调整”,(主持)。
北京市2009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人文社科项目“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影响”,(主持)。
教育部2008年度“双语教学示范工程《国际金融》课程”,(主持)。
国家社科基金2005年度项目“我国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主持)。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课题“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与货币政策”子课题“金融开放与人民币汇率改革”,(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年度应急课题“汇率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主持)。
教育部“十五”科研规划课题“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主持)。
财政部“九五”科研规划课题“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开放”,(主持)。
中央财经大学1997年科研课题“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研究”,(主持)。
国家外汇管理局重点课题“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子课题主持人)。
教育部教育教改课题“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骨干成员)。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十五”科研课题“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挑战”,(骨干成员)。
中荷国际交流项目“中国金融改革20年回顾”,(骨干成员)。
财政部“八五”科研规划课题“中国经济增长波动及政策选择”,(骨干成员)。
国家发改委合作课题“人民币汇率研究”,(骨干成员)。
学术成果
学术论文
“对外举债必须考虑经济增长能力” 《金融研究》(87、3)
“适度外债规模问题” 《经济研究》(88、8)
“中国的外债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1988.10.30》
“外债管理的目标、政策和体制”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89、3)
“论外债规模的控制” 《金融研究》(89、8)
“亚洲国家的金融变革” 《亚太研究》(93、6)
“过渡时期中国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95.11)
“《核心原则》将产生深远影响” 《金融时报》(97.8.8)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 《国际金融研究》(98.1)
“关于外资流入的经济学分析” 《国际经济评论》(98.3-4)
“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 《国际金融研究》(98.3/4)
“用系统论观点看全球经济一体化”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98.6)
“亚洲国家如何走出困境” 《中国外汇管理》(99.3)
“论国际游资的经济影响” 《宏观经济研究》(99.5)
“智利的资本账户开放:一个从失败走向相对成功的案例” 《国际金融研究》(99.5)
“国际游资的监管及制约因素” 《国际经济合作》(99.5)
“国际游资:特征、规模和成因”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99.6)
“论经济全球化的成因、利益和代价” 《世界经济》(99.8)
“异常的成功----印尼资本账户开放” 《国际贸易》(99.10)
“资本账户开放的政策性框架” 《国际金融研究》(99.11)
“加入WTO后中国外汇管理的进一步改革” 《国际金融研究》(2000.5)
“关于现代金融的一些理论思考”,载《金融学科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王广谦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调整的长周期特征及其对中国的潜在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03.1)
“警惕国际游资流入:判断和对策”,《中国外汇管理》(2003.9)
“国际金融体系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求是》(2003年11月下半月)
“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形成与缓解”, 《社会科学战线》(双月刊,2003.6)
“关注我国国际收支的持续扩大”,《国际金融研究》(2004.1)
“人民币汇率制度:现状、改革方向和近期对策”,《国际金融研究》(2004.10)
“调节国际收支顺差 防止外汇储备过度积累”,《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2月3日)。
“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业开放及其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07.3)
“从结构性角度看全球经济失衡”,《中国金融》(2007年6月)
“如何看待中国资本管制政策的调整”,《国际经济评论》(2007.10)
“评IMF新决定及其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08.1)
“中国对外经济的失衡与调整”,《国际金融研究》(2008.1)
“应该如何看待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9)
“出口是否促进了异质性企业生产率的增长:来自中国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10.4)
“量化宽松Ⅱ冲击与中国的政策选择”,《国际经济评论》(2011.1)
学术著作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复苏、结构调整与制度变革》,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金融发展:机遇与挑战》,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汇率制度变革: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稳定》,主编,人民出版社 2005
《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不稳定:基于发展中国家相关经验的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理论、政策和经验》,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中国经济增长波动与政策选择》,副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 1999
《中国经济大趋势:1995年》(刘佩琼主编),参著,香港商务印书馆 1995
《动荡·调整·展望----关于东亚金融危机的经济学思考》(高成兴主编),参著,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9
《2000年国际金融报告》(王雪冰主编),参著,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2001年国际金融报告》(刘明康主编),参著,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2004年国际金融报告》(华庆山主编),参著,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主要教材
《国际金融》(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国际贸易概论》,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1993 和1998
《中国经济大辞库·金融卷》(戴相龙主编),分卷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国际金融百科全书》(王传纶主编),分卷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
《国际金融原理》,合著,学苑出版社1989
《国际金融导论》,合著,中国财经出版社199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理论》(刘光第主编),参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货币银行学》(张玉文主编),参编,中国财经出版社1992和1994
《金融概论(修订版)》(王佩真主编),参编,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
In English
PAPERS AND PRESENTATIONS
World Economy and China' (in English), No.4, 2000, Beijing.
Shaker Publishing, 2001, Maastricht, Netherlands.
the Korea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KIEP), 2002, Seoul, Korea.
World Economy and China, No 4, 2004, Beijing.“Effect of China’s Rise on East 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Economic Changes and Restructuring, with Zhixian Sun, Springer, October, 2008
“China’s Policy Responses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Efficacy and Risks”, September, German Development Institute, Berlin, 2009.
“China's Experience with External Trade Reform”,Coauthor, Conference Paper, UNDP Project,February 27-28, 2003, Hanoi.
“China’s External Imbalance: Diagnose and Prescription”, paper presented on the conference
“Should China Accelerate its Liberalization of Capital Account?”, June 25-26,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gulation, China Task Force, IPD of Columbia University, Manchester.
“Is the Pessimism on Chinese Economy Warranted?”, Article for East Asia Forum, 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 February 20, Canberra.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auses and its Impacts on China”, Conference Paper and Open Speech, March 22-23, 2009, AEP, Jakarta,
“Reform of the Global Reserve Currency Regime: Some Issues and the Choices for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oward a World Reserve System”, organized by Initiative for Policy Dialogue in Columbia University and Friedrich-Ebert-Stiftung, Conference Paper, November 6, 2009, New York.
“China’s Adjustment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Growth Strategies for Asian Economies” run by Faculty of Economics &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of Malaya on, Conference Paper, November 24-25, 2009, Kuala Lumpur.
“Towards a New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 Why and How?”, Open Speech, Regional Outlook Forum 2010,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January 7, 2010, Singapore.
“A Chinese Perspective on Structural Reform in East Asia”, note for the Asia G20 Roundtable Discussion on “Rebalancing Asian Growth: Challenges of Structural Reform and the Role of Exchange-Rate Policies”, October 4, 2010, Seoul.
“Towards a New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 Why and How?”, Presentation for the workshop on
“Trade Policies i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rganized by DAAD Partnership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Studies and University of Jordan, November 2-5, 2010, Amman.
“Reform of Global Reserve System and China’s Choice”, Presentation on “Reforming the Global Monetary System” jointly run by School of Finance with CUFE and the Initiative for Policy Dialogue with Columbia University, March 18-19, 2011, Beijing.
“Reforming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A Chinese Perspective”, Presentation and Open Speech, on conferenc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Reforms & Agendas” run by Korean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Asian Development Bank, March 22, 2011, Seoul.
“Regional Financial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Prospects” (with Jie Li), German Development Institute, June, 2011, Berlin.
“Global Imbalance and Its Rebalance”, Open Speech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Asia’s Turning Point” jointly run by ADB-KIEP-SNU,June 30, 2011, Seoul.
“Reforming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Why and How?”, Presentation on ADBI-IEA Panel Session
“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Architecture: Asian Perspective”, The Triennial Worl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ssoci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4-8 July 2011, Beijing.
“The Role of Capital Control in Dealing with the Surge of Capital Inflows in EMs”, Note for conference on “Managing the Capital Account and Regulating the Financial Sector: A Developing Country Perspective”, August 23-24, 2011, Rio de Janeiro, Brazil.
“Do Hot Money Inflows Fuel Asset Bubbles in China?” (with Zhigang Huang), Paper on “Financial Stability in Emerging Markets: Dealing with Global Liquidity” jointly run by School of Finance with CUFE, German Development Institute and GIZ, October 21, 2011, Beijing.
“Towards a Stabl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Speech on the Shadow G20 Workshop of the International Policy Advisory Group (IPAG)
“Threats to the Global Economy: Debt, Currency, Banking and Structural Change”, jointly run by ADB and Earth Institute with Columbia University, 29-30 October 2011, Reid Hall, Paris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and its Possible Impacts”, Japan Daiwa Institute Panel Discussion, Nov 28, 2011.
COMMENTS
Comment on“China: Learning From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by Yongding Yu, Conference on “Ten Years after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Vulnerabilities of East Asia”, February 26-27, 2007, Bangkok.
Comment on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Crises, and Economic Growth” by Inkoo Lee and Jong-Hyup Shin, AEP, April 9-10, 2007, Washington D.C.
Comment on “Ten Challenges China is Facing with”, December 7-8, AEP, 2007, Tokyo.Comment on “Optimal Amount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by Hongzhong Liu, AEP, April 25-26, 2008, Seoul.
Comment on “Causes and Remedies of China’ External Imbalances” by Huang Yiping and Tao Kunyu, AEP, March 23-24, 2010, Seoul.
Comment on “The Global Impact of Chinese Growth” by Ippei Fujiwara, Keisuke Otsu and Masashi Saito,AEP, September 12-13, 2010, Tokyo.
Comments on Masahiro Kawai’s Paper at the Reserve Currency Reform Workshop by ADBI and CCIEE, November 26, 2010, Beijing.
Comments on “Rebalancing and Sustaining Growth in the PRC” by Ligang Song, at ADB and CCER Conference on “Middle Income Trap China is Facing With”, February 25, 2011, Beijing.
Comments on “Policy Cooperation in the Euro area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by Stefan Collignon, ADBI annual conference, November 2, 2011,Tokyo.
Comments on “Global Economic Slowdown & Debt Sustainability in the US, Europe & Japan” by Sandro Momigliano, Jun Saito and Jacob Kirkegaard, December 9-10, 2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