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矢

弓箭的构成部分

未按紧弓弦时,竹在弧的内侧,角在外侧起保护作用。按弦以后变成角在弧内,竹在外。弓的本体只有一条竹片,牛角两段相接。两头的桑木都在末端刻上缺口,使弓弦能够套紧。

简介
解释:弓和箭
弓的制造
按弦以后变成角在弧内,竹在外。弓的本体只有一条竹片,牛角两段相接。两头的桑木都在末端刻上缺口,使弓弦能够套紧。
弧矢的分类
凡造弓
以竹与牛角为正中干质(东北夷无竹,以柔木为之),桑枝木为兩梢。弛则竹为内体,角护其外;张则角向内而竹居外。竹一条而角兩接。桑弰则其末刻锲,以受弦彄。其本则贯插接笋於竹丫,而光削一面以贴角。造弓先削竹一片(竹宜秋天伐,春夏则朽蛀),中腰微亚小,兩头差大,约长二尺许,一面粘胶靠角,一面铺置牛筋与胶而固之。牛角当中牙接( 北虜无修长牛角,则以羊角四接而束之;广弓则黄牛明角亦用,不独水牛也),
固以筋胶。胶外固以桦皮,名曰暖弝。
凡桦木
关外产遼阳,北土繁生遵化,西陲繁生臨洮郡,闽、广、浙亦皆有之。其皮护物,手握如软绵, 故弓弝所必用。
即刀柄与枪干,亦需用之。其最薄者,则为刀剑鞘室也。
凡牛脊梁
每只生筋一方条,约重三十兩。殺取晒乾,覆浸水中,析破如苎麻丝。胡虜无蚕丝,弓弦处皆纠合此物为之。中华则以之铺护弓干,与为锦花弹弓弦也。
凡胶
乃鱼脬、杂肠所为,煎治多属寧国郡。其东海石首鱼,浙中以造白鲞者,取其脬为胶,坚固过于金铁。北虜取海鱼脬煎成,坚固与中华无異,种性则别也。天生數物,欲一而良弓不成,非偶然也。
凡造弓
初成坯後,安置室中梁阁上,地面勿離火意。促者旬日,多者兩月,透乾其津液,然後取下磨光,重加筋胶与漆,则其弓良甚。货弓之家,不能挨日足者,则他日解释之患因之。
凡弓弦
取食柘葉蚕茧,其丝更坚韧。每条用丝线二十馀根作骨,然後用线横缠紧约。缠丝分三停,隔七寸许则空一、二分不缠,故弦不张弓时,可析叠三曲而收之。往者北虜弓弦,尽以牛筋为质,故夏月雨雾,妨其解脱,不相侵犯。今则丝弦亦广有之。涂弦或用黄蜡,或不用亦无害也。凡弓兩弰系彄处,或切最厚牛皮,或削柔木为小棋子,钉粘角端,名曰垫弦,义同琴轸。放弦归返时,雄力向内,得此而抗止,不然则受损也。
凡造弓
视人力强弱为轻重:上力挽一百二十斤,过此则为虎力,亦不數出;中力减十之二三;下力及其半。彀满之时,皆能中的。但战阵之上,洞胸彻札,功必归于挽强者。而下力倘能穿扬贯虱,则以巧胜也。
凡试弓力
以足踏弦就地,秤钩搭挂弓腰,弦满之时,推移秤锤所压,则知多少。其初造料分兩,则上力挽强者,角与竹片削就时,约重七兩;筋与胶、漆与缠约丝绳,约重八钱,此其大略。中力减十分之一二,下力减十分之二三也。
凡成弓
藏时最嫌霉湿(霉气先南後北:嶺南谷雨时,江南小满,江北六月,燕齐七月。然淮扬霉气独盛)。将士家或置烘厨烘箱,日以炭火置其下(春秋雾雨皆然,不但霉气);小卒无烘厨,则安顿灶突之上。稍怠不勤,立受朽解之患也。(近岁命南方諸省造弓解北,纷纷驳回,不知離火即坏之故,亦无人陈說本章者。)
凡箭笴
中国南方竹质,北方萑柳质,北虜桦质,随方不一。竿长二尺,镞长一寸,其大端也。
十一、凡竹箭
削竹四条或三条,以胶粘合,过刀光削而圆成之。漆丝缠兩头,名曰“三不齐”箭杆。浙与广南有生成箭竹,不破合者。柳与桦杆,则取彼圆直枝条而为之,微费刮削而成也。
十二、凡竹箭
其体自直,不用矫揉。木杆则燥时必曲,削造时以數寸之木,刻槽一条,名日“箭端”,将木杆逐寸戛拖而过,其身乃直。即首尾轻重,亦由过端而均停也。
十三、凡箭
其本刻衔口以驾弦,其末受镞。
十四、凡镞
冶铁为之(《禹贡》砮石乃方物,不适用),北虜制如桃葉枪尖,广南黎人矢镞如平面铁铲,中国则三棱锥象也。响箭则以寸木空中锥眼为窍,矢过招风而飞鸣,即庄子所谓嚆矢也。
十五、凡箭行
端斜与疾慢,窍妙皆系本端翎羽之上。箭本近衔处,剪翎直贴三条,其长三寸,鼎足安顿,粘以胶,名曰箭羽(此胶亦忌霉湿,故将卒勤者,箭亦时以火烘)。羽以雕膀为上(雕似鹰而大,尾长翅短),角鹰次之,鸱鹞又次之。南方造箭者,雕无望焉,即鹰鹞亦难得之货,急用塞數,即以雁翎,甚至鹅翎亦为之矣。凡雕翎箭行疾过鹰、鹞翎,十馀步而端正,能抗风吹。北虜羽箭多出此料。鹰、鹞翎作法精工,亦恍惚焉。若鹅雁之质,则释放之时,手不应心,而遇风斜窜者多矣。南箭不及北,由此分也。
弓的保管
弓最怕潮湿,古时候军官家里常设置烘箱,每天用炭火放在下面加热,士兵没有烘箱的,就把弓放在灶头烟突上。稍微照管不周到,弓很快就会朽坏脱落。
箭杆用料及制作
箭杆用料各地不同,我国南方用竹,北方用蒲柳木,北方少数民族则用桦木,箭杆长二尺,箭头长一寸,这是一般情况。做竹箭时,削竹三四条并用胶粘合,再用刀削圆刮光,然后用漆丝缠紧两头。箭杆的末端刻一个小凹口,叫做“衔口”,以便扣在弦上,另一端安装箭头。箭射出后,它飞行的快与慢,以及轨道的正或偏,关键都在箭羽。所用的羽毛以雕的翅毛最好,角鹰的其次,雕翎箭比鹰翎箭快,而且飞出十余步后箭身就会端正,还能抗风。
相关典籍
天工开物·弧矢
凡造弓,以竹与牛角为正中干质(1)(东北夷无竹,以柔木为之),桑枝木为两稍(2)。弛则竹为内体,角护其外;张则角向内而竹居外。竹一条而角两接(3),桑弰则其末刻锲(4),以受弦(5),其本则贯插接榫于竹丫(6),而光削一面以贴角。
凡造弓,先削竹一片(竹宜秋冬伐,春夏则朽蛀),中腰微亚小,两头差大,约长二尺许。一面粘胶靠角,一面铺置牛筋与胶而固之。牛角当中牙接(7)(北边无修长牛角,则以羊角四接而束之。广弓则黄牛明角亦用,不独水牛也),固以筋胶。胶外固以桦皮,名曰暖靶。凡桦木关外产辽阳,北土繁生遵化,西陲繁生临洮郡,闽、广、浙亦皆有之。其皮护物,手握如软绵,故弓靶所必用。即刀柄与枪干,亦需用之。其最薄者,则为刀剑鞘室(8)也。
凡牛脊梁每只生筋一方条,约重三十两。杀取晒干,复浸水中,析破如苎麻丝。北边无蚕丝,弓弦处皆纠合此物为之。中华则以之铺护弓干,与为棉花弹弓弦也。凡胶乃鱼脬、杂肠所为,煎治多属宁国郡(9),其东海石首鱼,浙中以造白鲞者,取其脬为胶,坚固过于金铁。北边取海鱼脬煎成,坚固与中华无异,种性则别也。天生数物,缺一而良弓不成,非偶然也。
凡造弓,初成坯后,安置室中梁阁上,地面勿离火意(10)。促者旬日,多者两月,透干其津液,然后取下磨光,重加筋、胶与漆,则其弓良甚。货弓之家,不能俟日足者,则他日解释之患因之。
凡弓弦取食柘叶蚕茧,其丝更坚韧。每条用丝线二十余根作骨,然后用线横缠紧约。缠丝分三停,隔七寸许则空一二分不缠,故弦不张弓时,可折叠三曲而收之。往者北边弓弦,尽以牛筋为质,故夏月雨雾,妨其解脱,不相侵犯。今则丝弦亦广有之。涂弦或用黄蜡,或不用亦无害也。凡弓两稍系处,或切最厚牛皮,或削柔木如小棋子,钉粘角端,名曰垫弦,义同琴轸。放弦归返时,雄力向内,得此而抗止,不然则受损也。
凡造弓,视人力强弱为轻重。上力挽一百二十斤,过此则为虎力,亦不数出。中力减十之二三,下力及其半。彀满之时皆能中的。但战阵之上洞胸彻札,功必归于挽强者。而下力倘能穿杨贯虱,则以巧胜也。凡试弓力,以足踏弦就地,称钩搭挂弓腰,弦满之时,推移秤锤所压,则知多少。其初造料分两,则上力挽强者,角与竹片削就时,约重七两。筋与胶、漆与缠约丝绳,约重八钱,此其大略。中力减十之一二,下力减十之二三也。
凡成弓,藏时最嫌霉湿(霉气先南后北,岭南谷雨时,江南小满,江北六月,燕、齐七月。然淮、扬霉气独盛)。将士家或置烘厨、烘箱,日以炭火置其下(春秋雾雨皆然,不但霉气)。小卒无烘厨,则安顿灶突之上。稍怠不勤,立受朽解之患也(近岁命南方诸省造弓解北,纷纷驳回,不知离火即坏之故,亦无人陈说本章者)。
凡箭笴,中国南方竹质,北方萑柳质,北边桦质,随方不一。竿长二尺,镞长一寸,其大端也。凡竹箭削竹四条或三条,以胶粘合,过刀光削而圆成之。漆、丝缠约两头,名曰“三不齐”箭杆。浙与广南有生成箭竹,不破合者。柳与桦杆,则取彼圆直枝条而为之,微费刮削而成也。凡竹箭其体自直,不用矫揉。木杆则燥时必曲,削造时以数寸之木,刻槽一条,名曰箭端。将木杆逐寸戛拖而过,其身乃直。即首尾轻重,亦由过端而均停也。
凡箭,其本刻衔口以驾弦,其末受镞。凡镞冶铁为之(《禹贡》砮石乃方物,不适用)北边制如桃叶枪尖,广南黎人矢镞如平面铁铲,中国则三棱锥象也。响箭则以寸木空中锥眼为窍,矢过招风而飞鸣,即《庄子》所谓“嚆矢”也。
凡箭行端斜与疾慢,窍妙皆系本端翎羽之上。箭本近衔处剪翎直贴三条,其长三寸,鼎足安顿,粘以胶,名曰箭羽(此胶亦忌霉湿,故将卒勤者,箭亦时以火烘)。羽以雕膀为上(雕似鹰而大,尾长翅短),角鹰次之,鸱鹞又次之。南方造箭者,雕无望焉,即鹰、鹞亦难得之货,急用塞数,即以雁翎,甚至鹅翎亦为之矣。凡雕翎箭行疾过鹰、鹞翎十余步,而端正能抗风吹。北边羽箭多出此料。鹰、鹞翎作法精工,亦恍惚焉。若鹅、雁之质,则释放之时,手不应心,而遇风斜窜者多矣。南箭不及北,由此分也。选自《天工开物·佳兵》
注释
(1)正中干质:此指弓背中间的主干部分。质:材料。
(2)稍:弓背的两端为稍,又做硝。
(3)角两接:所用牛角为两截相接。
(4)刻锲:用刀刻出一个缺口。
(5)弦:弓弦套在弓背两端的索套。
(6)其本则贯插接榫(sǔn)于竹丫:桑硝之根部用榫子与竹片的丫口相衔插。
(7)牙接:以牙榫相接。
(8)鞘室:刀剑之鞘及匣。
(9)宁国郡:宁国府,在今安徽宣城。
(10)地面勿离火意:室内不要间断用火。火意:即火气的熏烤。
解释之患因之:松散脱落的毛病就随之而来了。
紧约:紧紧地束缚住。
琴轸:古琴上调弦的转轴。
彀(ɡòu)满:把弓拉满。
洞胸彻札:射穿胸膛,射透木板。
穿杨贯虱:比喻神射,可以百步之外射穿柳叶,射穿虱子之心。贯虱,典出《列子-汤问》纪昌学射的故事。
解北:解运至北方。
箭笴:即箭杆。
驾弦:扣在弓弦上。
《禹贡》砮石:《禹贡》:“砺、砥、砮、丹。”注:砮,石,中矢簇。
原文翻译
造弓,要用竹片和牛角做正中的骨干(东北少数民族地区没有竹,就用柔韧的木料),两头接上桑木。未安紧弓弦时,竹在弓弧的内侧,角在弓弧的外侧起保护作用;安紧弓弦以后,角在弓弧的内侧,竹在弓弧的外侧。弓的本体是用一整条竹片,牛角则两段相接。弓两头的桑木末端都刻有缺口,使弓弦能够套紧。桑木本身与竹片互相穿插接榫,并削光一面贴上牛角。
动手造弓时,先削竹片一根(秋冬季节砍伐的竹子较好,因为春夏砍的容易蛀朽),中腰略小,两头稍大一些,长约两尺左右。一面用胶粘贴上牛角,一面用胶粘铺上牛筋,加固弓身。两段牛角之间互相咬合(北方少数民族没有长的牛角,就用羊角分四段相接扎紧。广东一带的弓,不单用水牛角,有时也用半透明的黄牛角),用牛筋和胶液固定,外面再粘上桦树皮加固,这就叫做“暖靶”。桦树,东北地区产在辽阳,华北地区以河北遵化为最多,西北地区以甘肃临洮为最多,福建、广东和浙江等地也有出产。用桦树皮作为保护层,手握起来感到柔软,所以造弓把一定要用它。即使是刀柄和枪身也要用到它。最薄的就可用来作为刀剑的套子。
牛脊骨里都有一条长方形的筋,重约三十两。宰杀牛以后取出来晒干,再用水浸泡,然后将它撕成苎麻丝那样的纤维。北方少数民族没有蚕丝,弓弦都是用这种牛筋缠合的。中原地区则用它铺护弓的主干,或者用它来作为弹棉花的弓弦。胶是从鱼鳔、杂肠中熬取的,多数在安徽宇国县熬炼。东海有一种石首鱼,浙江人常用它晒成美味的鱼干,用它的鳔熬成的胶比铜铁还要牢固。北方少数民族用其他海鱼的鳔熬成的胶,同中原的一样牢固,只是种类不同而已。天然的这几种东西,缺少一种就造不成良弓,看来这并不是偶然的。
弓坯子刚刚做成之后,要放在屋梁高处,地面不断地生火烘焙。短则放置十来天,长则两个月,等到胶液干透后,就拿下来磨光,再一次添加牛筋、涂胶和上漆,这样做出来的弓质量就很好了。有的卖弓人不到足够的烘焙时间就把弓卖出,这样,日后就可能出现脱胶的毛病。
用柘蚕丝为弓弦的弓就会更加坚韧。每条弦用二十多根丝线为骨,然后用丝线横向缠紧。缠丝的时候分成三段,每缠七寸左右就留空一两分不缠。这样,在弦不上弓时就可以折成三节收起。过去北方少数民族都用牛筋为弓弦,每逢夏天雨季就怕它吸潮解脱而不敢贸然出兵进犯。现在到处都有丝弦了,有的人用黄蜡涂弦防潮,不用也不要紧。弓两端系弦的部位,要用最厚的牛皮或软木做成像小棋子那样的垫子,用胶粘紧钉在牛角末端,这叫做垫弦,作用跟琴弦的码子差不多。放箭时弓弦的回弹力很大,有了垫弦就可以抵消它,否则会损伤弓弦。
造弓还要按人的挽力大小来分轻重。上等力气的人能挽一百二十斤,超过这个数目的叫做虎力,但这样的人很少见。中等力气的人能挽八九十斤,下等力气的人只能挽六十斤左右。这些弓箭在拉满弦时都可以射中目标。但在战场上能射穿敌人的胸膛或铠甲的,当然是力气大的射手;力气小的人如果有能射穿杨树叶或射中虱子的,那是以巧取胜。测定弓力的方法是:可以用脚踩弓弦,将秤钩钩住弓的中点往上拉,弦满之时,推移秤锤称平,就可知道弓力大小。做弓料的分量是,上等力气所用的弓,角和竹片削好后约重七两,筋、胶、漆和缠丝约重八钱,这是大概的数字。中等力气的相应减少十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下等力气的减少五分之一或十分之三。
弓的保管:藏弓最怕潮湿(阴雨天气先南后北,开始的节气,岭南是谷雨,江南是小满,江北是六月,河北、山东一带是七月。而以淮河和扬州地区的阴雨天气为最多)。军官家里常设置有烘厨或烘箱,每天都用炭火放在下面烘(不仅是阴雨天,春秋下雨或多雾的天气也都这样做)。士兵没有烘厨或烘箱,就把弓放在灶头烟道的凸起上。稍微照管不周到,弓就会朽坏解脱(近年来朝廷命令南方各省造弓解送北京,纷纷被退回,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弓如果离火就坏的启发,也没有人就此事上奏朝廷陈述个中原因)。
箭杆的用料各地不尽相同,我国南方用竹,北方使用薄柳木,北方少数民族则用桦木。箭杆长二尺,箭头长一寸,这是一般的规格。做竹箭时,削竹三四条并用胶黏合,再用刀削圆刮光。然后再用漆丝缠紧两头,这叫做“三不齐”箭杆。浙江和广东南部有天然的箭竹,不用破开黏合。柳木或桦木做的箭杆,只要选取圆直的枝条稍加削刮就可以了。竹箭本身很直,不必矫正。木箭杆干燥后势必变弯,矫正的办法是用一块几寸长的木头,上面刻一条槽,名叫箭端。将木杆嵌在槽里逐寸刮拉而过,杆身就会变直。即使原来杆身头尾重量不均匀的也能得到矫正。
箭杆的末端刻有一个小凹口,叫做“衔口”,以便扣在弦上,另一端安装箭头。箭头是用铁铸成的(《尚书-禹贡》记载的那种石制箭头,是用一种土办法做的,并不适用),至于箭头的形状,北方少数民族做的像桃叶枪尖,广东南部黎族人做的像平头铁铲,中原地区做的则是三棱锥形。响箭之所以能迎风飞鸣,巧妙就在于小小的箭杆上锥有孔眼,这就是《庄子》说的“嚆矢”。
箭飞行得是正还是偏,快还是慢,关键都在箭羽上。在箭杆末端近衔口的地方,用脬胶粘上三条三寸长的三足鼎立形的翎羽,名叫箭羽(鳔胶也怕潮湿,因此勤劳的将士经常用火来烘烤箭)。所用的羽毛,以雕的翅毛为最好(雕像鹰而比鹰大,尾长而翅膀短),角鹰的翎羽居其次,鹞鹰的翎羽更次。南方造箭的人,固然没希望得到雕翎,就是鹰翎也很难得到,急用时就只好用雁翎、甚至用鹅翎来充数。雕翎箭飞得比鹰、鹞翎箭快十多步而且端正,还能抗风吹。北方少数民族的箭羽多数都用雕翎。角鹰或鹞鹰翎箭如果精工制作,效用也跟雕翎箭差不多。可是,鹅翎箭和雁翎箭射出时却手不应心,往往一遇到风就歪到一边去了。南方的箭比不上北方的箭,原因就在这里。
汉语词汇 弧矢
弓箭
《易·系辞下》:“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上封 泰山 ,进次 荥阳 旃然河 上,见黑龙,命弧矢射之,矢发龙潜藏。”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五年》:“初,帝御弧矢,以弦激致目眚,至是始愈。”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汝欲食羊豕,我偏以汝饲虎狼,遽喝下马,夺其弧矢。”
谓武功
明 杨一清《甘凉道中书事感怀》诗:“弧矢威天下,雷霆震域中。”
清 昭梿 《啸亭杂录·不忘本》:“上尝曰:‘ 周 家以稼穑开基,我国家以弧矢定天下,又何可一日废武?’”
指兵事战乱
唐 杜甫《草堂》诗:“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
元 高文秀 《渑池会》楔子:“奉命离京出帝都,驱驰鞍马又当途。只因玉璧亲临 赵 ,弧矢之间显丈夫。”
喻生男孩
古代国君世子生,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期其有志于远大。后因以“弧矢”喻生男孩。亦指男子当从小立大志。《礼记·内则》:“国君世子生……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南朝 宋 鲍照 《征北世子诞育上疏》:“弧矢夙陈,珪璋攸觌。”
宋 陆游《鹅湖夜坐书怀》诗:“士生始堕地,弧矢志四方。”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剪发延宾》:“弧矢怀樽俎,叹铜驼荆棘,干戈旁午,英雄困尘土。”
古星名
又名天弓。属井宿。简称弧。共九星,在天狼星东南,八星如弓形,外一星象矢,分属于大犬、南船两星座。
唐 卢仝《月蚀诗》:“弧矢引满反射人,天狼呀啄明煌煌。”
清 陈梦雷《拟古十九首·明月何皎皎》诗:“天狼耀其精,弧矢不敢张。”
古数学名词
谓弓形的运算及其应用。
明 徐渭《函三馆记》:“乃其举世界之中之外之诸有,至於竭 恒 沙之数而不可殚,即 隶首 复兴,弧矢勾股操其法……亦日且不给矣。”
《四库全书总目·天文算法类二·弧矢算术》:“弧矢之法,始於 元 郭守敬 《授时历草》,其有《弧背求矢草》,立天元一为矢云云…… 明 唐顺之 谓为步日躔月离源头,作《弧矢论》以示 顾应祥 , 应祥 遂演为是书。”
指弓形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若更於大方之外,增四弧矢,如《周礼》衍羡之法,以证围径真旨,而方田少广诸章,其馀事耳。”
或指弓形的高
茅以升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桥》:“我国石拱,一般都是半圆形,如 卢沟桥 。但这个桥( 赵州桥 )的拱形却不是半个圆,而只是圆弧的一段,因而拱顶在拱脚水平线上的高度,不是圆的半经,而是大大小于半经,这个高度叫做弧矢。”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