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汇率亦称“计算汇率”、“调整汇率”。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中统一用来计算外汇与人民币比值的国家参数,是外汇的影子价格,反映外汇对于国家的真实价值。采用的影子汇率是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对美元以外的其他外币的影子汇率,应参照某一段时期内中国银行公布的该种外币对美元的比价,先折算为这种外币的一个整数单位对美元的比价,然后用美元对人民币的影子汇率换算为该种外币对人民币的影子汇率。
形成
影子汇率的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哈伯格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它最初的定义是单位外汇的社会福利价值(Welfare Value)。以后的文献当中,评估者通常把影子汇率定义为单位外汇的经济价值(Economic Value),区分于单位外汇的财务价值(Financial Value)和外汇的市场价值(Market Value)。
发布形式
影子汇率发布有两种形式:
(1)一种是直接发布影子汇率;
(2)另一种是将影子汇率与国家
外汇牌价挂钩,发布
影子汇率换算系数计算
影子汇率计算公式:影子汇率 =
外汇牌价×
影子汇率换算系数。
影子汇率换算系数:是影子汇率与国家外汇牌价的比值。
影子汇率的取值对于项目的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影子汇率根据
外贸货物比价、
加权平均关税率、外贸
逆差收入比率及
出口换汇成本等指标分析和测算。
例如
假设我国的影子汇率换算系数取值为1.08,那么当美国的外汇牌价是8.09美元时,
美元的影子汇率=美元的外汇牌价×影子汇率换算系数 = 8.09×1.08 = 8.74元/美元。
影子汇率是在
国民经济评价中区别于官方汇率的
外币与
本币的真实价格。而官方汇率是由国家规定的单位外币的国内价格。由于实施
进口关税、
出口补贴及其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官方汇率不能反映外币的真实价值。影子汇率是单位外币用国内货币表示的
影子价格,反映外币的真实价值,即一国货币真正能够换取的外汇的汇率,或真正换取外汇的国内资源的耗费。在项目的国民经济分析中,为了进行收益和费用的比较,需要把外币全部折算为本国货币,这一种折算不能使用官方汇率而只能使用影子汇率。影子汇率实际上也是外汇的
机会成本,是指项目投入或产出所导致的外汇的减少或增加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或收益。可用下式求得:
式中:———影子汇率;
———官方汇率;
———第种出口货物用外汇(美元)表示的离岸价值总额;
———第种进口货物用外汇(美元)表示的到岸价值总额;
———第种
出口货物的补贴率,如果对出口品征收关税,则为负数(负补贴);
影子汇率也可用官方汇率加上外汇
贴水求得。外汇贴水是
外贸货物的实际价值
可用下式求得:
对照以上两式可见,影子汇率还可用下式求得:
影子汇率是
国家调控经济的统一
经济参数,由国家定期公布影子汇率或影子汇率换
算系数。
意义
在
项目评估工作当中,什么样的汇率适合于国外
货币计价的投入品和产出品呢?当存在关税或者其他形式扭曲的时候,外币计价投人品面临的单位美元价格和外部计价产出品面临的单位美元价格存在显著差异,仅仅依靠
名义汇率显然不能准确反映单位美元在该项目中的价值。举个简单的例于,假定名义关税为15%,
出口补贴为5%,名义汇率是10本币兑换l外币。这个项目当中,进口品单位美元的价值是10×(1+15%),即11.5元本币,出口品单位美元的价值是10×(1-5%),即9.5元本币,用10本币兑换l外币的名义汇率显然不能准确衡量该项目中单位美元的价值。
针对关税、
非关税壁垒等各种扭曲造成的单位外汇价值和名义汇率的差异,哈伯格提出了项目中产生或使用的外汇价值的准确衡量:“福利意义上单位美元对于代表性消费者的边际价值。”哈伯格的定义从边际经济价值,而不是市场价值的角度回答了项目当中单位美元的价值。计算影子汇率的要义在于发掘单位美元对社会的边际经济价值,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合理、准确地认识单位外汇在经济体中的实际经济价值,它是进行
项目评估,尤其是国家主办的
项目可行性分析和评价的重要参考价格。
无论是OECD当中的发达国家,还是众多
发展中国家,在准确评估项目社会价值的时候,影子汇率都是一个关键的价格因素。有些观点认为发达国家采用
浮动汇率制度,浮动的汇率完全由市场决定,不存在扭曲,因此,发达国家不需要计算影子汇率。这其实是对影子汇率的误解,从理论上看,只要存在着各种关税或者
配额之类的
非关税壁垒,
名义汇率和影子汇率都会存在一定差距。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利用影子汇率来准确评估项目的社会价值。发展中国家由于市场建设不完善,外部贸易环境和国际竞争力也都处于劣势,市场扭曲往往相对严重,影子汇率和名义汇率之间的差距可能比较大,计算影子汇率对
发展中国家显得更具重要性。
汇率是开放型国民经济当中非常重要的价格,由于研究出发点和研究目标的不同,汇率几乎成为了一个概念体系,包含了众多子概念。在汇率这个概念体系中,包括了名义汇率(Nominal Exchange Rate Or Official ExchangeRate)、外部真实汇率(ExternalReal ExchangeRate)、内部真实汇率(Internal Real Exchange Rate)、
均衡汇率(Equilibrium ExchangeRate)、
换汇成本、
黑市汇率、影子汇率(Shadow Exchange Rate)等一系列子概念。其中,外部
真实汇率、内部真实汇率、均衡汇率当中还有更细的分类,比如,外部真实汇率包括从支出角度度量的外部真实汇率和从竞争力角度度量的外部真实汇率,均衡汇率包含
基本面均衡汇率(Fundamental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行为
均衡汇率(Behavior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自然均衡真实汇率(Natural Equilibrium ExchangeRate)、意愿均衡汇率(Desired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等等。所有这些汇率体系中的子概念都保持有一定的联系,分别服务于不同的研究或使用需要。
影子汇率是汇率概念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汇率概念。它和
名义汇率、均衡汇率、
换汇成本等概念都保持一定联系。为了澄清认识上的模糊,以下分别指出影子汇率和名义汇率、均衡汇率、换汇成本等概念的区别。
名义汇率
与影子汇率
名义汇率是国家货币当局制定的单位外汇的市场交易价格,影子汇率是单位外汇的经济价值,二者的区别需要分两个层次讨论:首先,如果货币当局制定的名义汇率根据
经济基本面变化积极调整,不存在对
均衡汇率水平的系统性偏离(或者说名义汇率是可以持续的),影子汇率则是在名义汇率的基础上扣除由于各种关税、
非关税壁垒或者出口鼓励措施所带来的价格扭曲。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定名义汇率贴近均衡汇率,汇率是l美元兑换l0元
本币,进出口环节只存在15%的关税,影子汇率是进口商面临的单位美元价格10×1.15=11.5元和出口商面临的单位美元价格10元的加权平均,(具体的加权平均办法见上篇第二节),假定各方的权数分别为0.5,计算得出的影子汇率是:10*(1+15%)*0.5+10*0.5=10.75
注意,这里影子汇率和
名义汇率的差异完全是由15%的关税造成的。
如果货币当局制定的名义汇率没有根据
经济基本面变化积极调整,名义汇率水平本身存在一定的宏观经济扭曲,在未来难以持续。合理的影子汇率应该是在均衡名义汇率(而不是名义汇率)基础上扣除由于各种关税、
非关税壁垒或者出口鼓励措施所带来的价格扭曲。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定名义汇率没有持续地对国内贸易品部门技术进步作出反应,名义汇率背离了
均衡汇率。名义汇率是1美元兑换10元
本币,而均衡
名义汇率是l美元兑换8元本币。进出口环节存在15%的关税,进出口各方的权数分别为0.5。计算得出的影子汇率就应该是:8*(1+15%)*0.5+8*0.5=8.6
影子汇率和名义汇率的差异一方面来自名义汇率对均衡汇率的扭曲,一方面来自关税带来的扭曲。
均衡汇率
与影子汇率
均衡汇率的概念最早由纳克斯在1945年提出,它是指一个经济体同时达到
内部均衡和
外部均衡时所确定的汇率水平。从
经济福利层面上看,均衡汇率是在经济增长和
经济稳定意义上最有效率的单位外汇价格水平。均衡汇率是一个中长期概念,它由一系列
经济基本面因素(比如
贸易条件、贸易品部门相对国外的劳动生产率、开放程度、国外价格、不变价格计算的
贸易余额和国民生产总值比率、不变价格计算的投资和国内总吸收水平比率等)所支持,从中长期来看
名义汇率必然向均衡汇率靠拢。
如果名义汇率和均衡汇率之间保持一致,计算
影子价格的时候可以在名义汇率的基础上扣除进出口环节的税收扭曲,得出的就是影子汇率。
如果名义汇率相对
均衡汇率出现了失衡,采用均衡汇率而不是名义汇率作为计算影子汇率的基础更具有优越性。和利用名义汇率计算得出的影子汇率相比较,利用均衡汇率计算得出的影子汇率首先克服了短期宏观经济扭曲(名义汇率相对于均衡汇率的偏离),然后克服了进出口环节税收方面的扭曲。
换汇成本
与影子汇率
出口商品
换汇成本是指商品出口
净收入每美元所需要的人民币总成本,计算公式为:出口商品换汇成本=出厂所需总成本(人民币)/出口
销售净收入(美元)。从影子汇率的定义来看,如果国内各种商品和服务不存在
价格扭曲,换汇成本和影子汇率保持一致。但是,如果国内市场存在价格扭曲,换汇成本和
影子价格之间存在差距。如果国内的税收或其他方面的政策更有利于贸易品生产,出口的总成本相对被低估,计算得出的换汇成本低于单位外汇的经济价值。反之,国内的税收或其他方面的政策更有利于非贸易品生产,换汇成本高于影子价格。实践当中,换汇成本是确定影子价格的重要参考依据。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定一个国家通过出口获取了1000亿美元的出口收人,所花费的成本是8000亿
本币。根据
换汇成本的定义,该国的换汇成本是1美元兑换8元本币。如果国内不存在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
价格扭曲,1比8的换汇成本同时也适用于影子价格。如果国内的税收或其他政策更倾向于鼓励贸易品部门,贸易品(包括出口品、进口替代品和其他可用于对外贸易的产品)成本实际上存在扭曲,在消除了国内政策因素造成的扭曲之后出口品的
实际成本是10000本币,那么,1单位美元的实际价值应该是10元本币,而不是换汇成本8元本币。注意,换汇成本和
影子价格的区别在于它仅在出口层面考虑了换取单位外汇的平均社会价值,而没有从经济整体层面考虑单位外汇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