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的信号》是腾讯视频推出的恋爱社交推理真人秀节目,节目共7季,每季共10期。
节目历史
节目背景
恋爱类综艺节目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10年,当时江苏卫视的《
非诚勿扰》横空出世。相比《
电视红娘》《
相约星期六》等经典节目,《非诚勿扰》突破了传统婚恋节目的局限,更加关注娱乐性和话题性的结合。2014年,湖北卫视播出的《
如果爱》将婚恋类综艺与真人秀相结合,明星们的恋爱被搬上大屏幕,打造深入人心的CP感,用明星的热度堵上素人流量的缺口,这种假想模式的明星婚恋节目看似满足观众对浪漫与氛围感的需求,但缺乏真实感,这种节目模式也因为没有契合大众情绪逐渐退潮。
正是在这个时间点,《心动的信号》主创团队发现了创作的机会,将节目定位为一档能够投射年轻人的生活态度、时代形象和价值表达的情感观察类节目,将情感类综艺从形式上拉回到生活里。
节目发展
参考资料:
节目形式
节目模式
《心动的信号》挑选身份背景各不相同的素人单身男女,入住信号小屋,在不耽误日常工作生活的前提下,展开为期一个月的交往体验。节目组特别设定先后进入、晚间匿名短信、约会发起等规则,创造机会令这些青年男女尽可能真实的展现心动的瞬间;而每期邀请的明星嘉宾和心理学专家将以场外观察员的身份组成心动侦探团,来反观几位素人单身男女日常相处的生活细节和情感走向,从而进行推理分析和心动连线。对于猜中的侦探会获得侦爱原石。
节目特色
《心动的信号》作为情感观察类节目的开拓性作品,始终紧跟时代发展节拍,反映当下青年生活气质,有效对接当前社会的情感需求,引发无数观众的共鸣和喜爱,已成为恋综市场上的常青树。每个阶段的情感类综艺都对应着当时大众的情感需求,也成为时代的映射,节目在创作上坚持及时回应与情感有关的社会情绪,紧跟时代发展节拍,呈现当代年轻人真实的情感状态。
节目内容
参考资料:
参演嘉宾
参考资料:
节目制作
制作团队
注:以上为部分制作人员名单,全部名单请查看每期节目片尾字幕。参考资料:
制作流程
《心动的信号第一季》项目启动前,出品方腾讯视频专门做了用户调研,研究当下都市青年的理想型,以及在恋爱社交的过程中最感兴趣的部分、最想讨论的话题等。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仅是选好8位单身男女节目组就耗掉了近5个月,导致延迟了开机时间。伴随90后、95后们成为婚恋市场的生力军,节目与当下青年男女恋爱诉求高度契合,从年轻人的心理、社交、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等维度全面出击,基于对年轻人婚恋观的广泛调研,从4300多位报名者中遴选出了8位素人嘉宾,这8位是整个节目的大主角,各自都具备了相当的典型性。不仅是人,景的选取也不容易,不同于影视剧的拍摄可以在摄影棚内解决,信号小屋既要满足拍摄的需求,也要满足8个人正常生活、社交的条件,导演组在上海奔波了近3个月才在上海郊区发现这栋风格清新自然的别墅。
《心动的信号第二季》将“勇敢”一词贯穿节目始终,年轻人的自我表达、态度传递、价值追求等不同方面都会与“勇敢”紧密相连。节目组希望借助节目鼓励年轻人,无论在恋爱社交还是生活中,都要勇敢追随内心的声音。节目更多聚焦于用户对节目的感知和共鸣,比如奋斗感,年轻人离开家离开父母步入社会之后,所要面临的各种需要独立思考的问题等。对于嘉宾的选择,“传达有年轻人共鸣的奋斗感”成为节目组尤为看重的关键所在。也因如此,节目棚内的嘉宾不再仅仅是情感观察者,他们同时肩负着另一个重要使命,借由在节目中人生经历的分享,让节目在更大的圈层中产生更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心动的信号第三季》依旧从当下年轻人的情感生活方向为切入点,邀请8位素人单身男女,入住“心动小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日常相处。节目将录制地点延伸到新一线城市成都。随着成都的发展迅速,凭借独特的安逸魅力,吸引了大批青年来这里生活和工作。而当下年轻人越来越关注自我,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追求美好的爱情和更高品质的生活。相较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生活在“新一线”成都的年轻人,似乎更能在浪漫和现实中找到平衡,在职场压力之外拥有更多社交、生活的空间。在素人选择上的变化和往季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节目对于“优质”的定义有所拓宽,他们也许不是传统社会定义的“精英”,但他们身上的个性特质、生活态度都是非常鲜活可爱的。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带着现实生活中的困扰和需求来到节目,不仅是希望找到想找的那个人,同时也可以从中找到现阶段的自我以及跟家庭和解的答案,完成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成长。区别于前两季的心理分析,节目还加入了以Alex大叔为主体的星座线分析,让年轻人更有兴趣地去进行投射和代入。在节目拍摄上,摄像团队设计并搭建了“掩体通道”,实现了隐藏式拍摄,还原了嘉宾之间的真实互动和居家氛围。
《心动的信号第四季》以寻找“钢铁丛林下恋爱的治愈力”为节目的主题。节目来到了深圳,一个极具创新和进取精神的城市。心动小屋也一改往季的风格,由郊区别墅变成了市区平层,楼下就是便利店和地铁,整体更为贴近深圳的都市气质。 深圳的城市感、奋斗感、职业感都是更强的,也吸引着众多年轻人孤身前来闯荡。然而,在寻求职业发展契机的同时,对于很多奋斗当中的年轻人来说,爱情已经变成奢侈品。作为节目的创作者,不能再去放大焦虑,或者去消费焦虑,应该带大家一起正视焦虑,希望让大家感受到即使再匆忙、再紧张的节奏下,也是有留给心动的空间的,也是有机会被爱情治愈的。六位素人从在校学生到职场白领,从初期创业者到企业管理者,囊括了多种职业,与深圳的创业大氛围很是契合。在节目拍摄过程中,摄像团队引入了新的高感、高宽容度拍摄主机。这种主机的加入,使得摄像师们在进行夜景拍摄时,能够更好地捕捉到素人嘉宾的自然状态和情感表现,而不会打扰到他们的正常活动。这也进一步提高了节目的真实感和可信度,让观众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嘉宾们的魅力和情感世界。
《心动的信号第五季》不仅保持了前四季的一贯设置,更是结合当下年轻人的社交习惯以及社会环境对节目环节进行了全面升级,希望最大限度地还原城市青年从相识到相知,最后双向奔赴的恋爱过程。在艺人嘉宾的选择上,除了有上一季侦探Angelababy,还有李承铉、吴昕、汪苏泷、孟子义,以及其他飞行嘉宾倾心参与,共同完成“嗑糖大业”。节目中,Angelababy依然保持了对于细节的敏锐感知度,对于素人们细枝末节的小事也是记得十分清楚。李承铉则是会作为已婚人士,以过来人的身份结合自身经历提出更加成熟的想法。吴昕不仅可以把控大家的讨论节奏,更可以从单身女性的角度分享爱情观。汪苏泷作为知名心动观众,则是金句频出,字字珠玑,为节目带来了不少幽默气息。孟子义则是展现出了超强脑洞和超准的直觉,将素人嘉宾的心理变化琢磨的非常准确。五位艺人各有所长,各有所优。
《心动的信号第六季》从年轻人的生活与恋爱出发,以“勇敢、主动、选择”为节目关键词,聚焦生动鲜活的素人群像。节目组在前期调研中,发现当代年轻人很愿意了解“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的恋爱状态是什么样的。“心动ABM”缩短了小屋内嘉宾的社交距离,也为年轻人们提供了一个拉近距离的机会。在嘉宾选择上,六位男嘉宾和五位女嘉宾,其中的两位女嘉宾为长相相同的双胞胎姐妹,她们的每一次出现都引发关注,而她们的情感选择也成为节目的一个看点。此外,嘉宾们普遍具有高学历,他们中部分人是清华、北大、北科大等名校的应届毕业生。节目中,素人嘉宾人数增多、面貌丰富、节奏变快的这些创新变化,实际上也是节目组顺应当代年轻人恋爱状态的结果。
《心动的信号第七季》推出“多城心动,为爱奔赴”概念,聚焦大湾区城市群,展现跨城生活的年轻男女的婚恋与价值观。节目在创作上始终坚持的原则,就是尽最大努力及时回应当下年轻人与情感有关的社会情绪。节目将地点从一个城市扩展至整个大湾区,一方面是想呈现更丰富、多元的嘉宾特质,碰撞出更多看点,另一方面则通过异地嘉宾们“奔赴”的状态,为观众带来更多感动和勇气。在嘉宾选择上,几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嘉宾进行文化的交融,展现出了当下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时代气质。这种气质尤其在大湾区体现得更加明显,以往通过网络才能进行的跨国、跨地区交流,在大湾区实现了落地。
节目原声
参考资料:
播出信息
前期宣传
2018年8月1日,腾讯视频《心动的信号》正式官宣;8月9日,《心动的信号第一季》“心动侦探”阵容官宣并官宣定档;8月22日,节目素人嘉宾海报发布;8月26日,节目素人嘉宾单人海报发布。
2019年6月12日,《心动的信号第二季》“心动侦探”阵容官宣;6月17日,节目素人嘉宾海报发布;6月18日,节目官宣定档。
2020年8月2日,《心动的信号第三季》“心动侦探”阵容官宣;8月25日,节目“心动侦探”海报发布;9月3日,节目素人嘉宾海报发布;9月8日,节目官宣定档。
2021年6月1日,《心动的信号第四季》倾城概念海报发布;6月2日,节目“心动侦探”阵容官宣;6月23日,节目素人嘉宾阵容官宣并官宣定档。
2022年8月15日,《心动的信号第五季》“心动侦探”阵容官宣;8月28日,节目素人嘉宾阵容官宣;8月30日,节目官宣定档。
2023年7月17日,《心动的信号第六季》素人嘉宾阵容官宣;7月18日,节目“心动丘比特”阵容官宣;7月24日,节目官宣定档。
2024年8月26日,《心动的信号第七季》“心动丘比特”阵容官宣;8月29日,节目素人嘉宾阵容官宣并官宣定档。
播出平台
参考资料:
获得奖项
参考资料:
节目评价
大众评分
参考资料:
专业评价
正因为《心动的信号》具有“时代化”的特点,跟上了时代的节拍,才能收获观众多年的喜爱。每一季节目都十分契合当代青年的情感状态,表达着年轻人的生活观,价值观和爱情观。与此同时,节目还在“时代化”的同时呈现出“生活化”的特点,不像传统相亲节目那么刻意,而是将爱情从形式中拉回到生活中,一切都是从内心最真实、最自然的感受出发,给观众带来了更强烈的亲近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博士生导师张德祥 评)
《心动的信号》的妙处在于将中国人隐藏在心底的浪漫舒展地呈现出来,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观众的心里。与此同时,节目的选题和立意也及时地回应了一些社会问题,不失为一份有“疗救效应”的影像方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所所长赵捷 评)
很多年轻人在互联网上对情感话题进行高度关注,但在现实层面却是低度参与,种种现实都代表了大家对于情感把握的畏难情绪和迷茫状态。我们需要一些节目对当下年轻人的情感态度、情感认知和情感参与实践进行一种把握和引导,推动更多人用积极美好的方式来面对情感现实。《心动的信号》就在探索这样一条道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杨乘虎 评)
综艺是互联网时代提供情绪价值和传递价值观的重要文化载体。在爱情“遇冷”的时代,情感类综艺更应该肩负起社会责任,引导大众正确看待情感与婚姻。《心动的信号》之所以能七年长青,正因为节目始终在回应当下的社会情绪、在关心年轻群体的想法。(《新京报》 评)
《心动的信号第一季》有着真实的年轻人社交场景,折射出了社会的情感结构与社交密码。观众不仅可以推理心动线索,还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该如何真诚相处,获得幸福。每个人在其中看见别人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审视自己,在更具真实性的现实细节当中,去完成观照、启迪与思考,甚至去建立出一整套健康的恋爱观:健康的恋爱需要真心加技巧。节目作为一档观察类综艺,其情感细腻向的推理,少了博眼球的戾气式的表达,多了一些思考和沉浸的空间。(《新京报》 评)
《心动的信号第二季》一以贯之地保持了“极简主义”的表达方式,让生活中最常态的态度和行动被呈现。从偶像剧到都市剧的升级,让这一次的“恋爱社交推理”在更多的圈层生成了更广泛的共情;带着都市生存与生活的思考,情感的议题也不再只是“女性专属”,男性观众也能充分参与其中,有共鸣,有思考。节目努力完成对人物、故事更通俗的表达,通过真实的情境构建给素人更广阔的情感表达空间,无形中起到了正向引导作用,使得节目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千龙网 评)
《心动的信号第三季》开启撒糖模式,甜度超标让不少网友直呼“磕到了”。节目真实呈现青年恋爱社交中的细节,让观众在嗑糖吃瓜的同时开启对浪漫与现实的对冲思考,鼓励大家跟从内心,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心动。节目将录制地选择在极具烟火气的成都,向观众展现了成都人独特的敢爱敢恨的恋爱观。(北方网 评)
《心动的信号第四季》全员高管/创始人的坐标系,很难让普通观众产生任何代入感。本来已经够好看的一群人,还在学历职业财富上全方位碾压众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现实的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在婚恋关系中发挥影响,但一档主打恋爱关系观察的节目中,设置这样极致的人物关系,其中的情感走向也往往都有一定的预期。(京报网 评)
《心动的信号第五季》让观众看到了多元化的恋爱模式,提供给观众丰富的情感体验。恋爱充满酸甜苦辣,节目没有一味渲染或放大恋爱中的“高甜”成分,而是真实展现每个人追爱路上的复杂情感体验。他们虽经历了一些挫折,但最终收获了幸福。节目传递的不仅是“心动”的信号,更是“年轻人行为轨迹”的信号。节目真实、立体地展现了年轻人的社交场景,它既是提供审美和娱乐的真人秀,也是具有社会学意义的文化样本。节目不仅反映出当下年轻人的社会观念,也在传递相应的价值观,成为社会情感价值观构建的一部分。(《综艺报》 评)
《心动的信号第六季》从年轻人的生活与恋爱出发,以“勇敢、主动、选择”为节目关键词,聚焦生动鲜活的素人群像,释放真实、真诚、勇敢、高甜的治愈能量。节目通过展现11名素人嘉宾间的相处状态,在更高程度上还原真实社交环境,聚焦素人群像,并直面当下年轻人遇到的情感、生活问题,从现实角度出发,探讨多元恋爱观与深度社会话题,传递年轻群体的真实声音。(中国供销合作网 评)
《心动的信号第七季》呈现了不同行业、不同生活背景的年轻人的情感观和价值观,通过讲述他们之间寻找彼此的爱情故事,也在探索一种新的“轻异地恋”生活方式。节目里既有令人怦然心动的爱情的“甜”,也从不回避他们在交往过程中遇到的现实的“难”,以贴近生活的真实表达燃起了观众对社交与恋爱的热情,以尊重真实生活逻辑的浪漫疗愈了当下年轻人的“亲密焦虑”。(《新京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