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镇,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下辖镇,地处宜州区西北部,东与刘三姐乡、庆远镇接壤,南连同德乡,西与德胜镇为邻,北接安马乡;行政区域面积233.2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怀远镇户籍人口34859人。
建置沿革
唐代,置古阳羁縻县,治今镇。
北宋,废古阳羁縻县。宋崇宁四年(1105年),置怀远军,治今镇。不久,怀远军改为平州。宋政和元年(111年),平州废入融州。宋政和七年(1117年),复置平州。宋绍兴四年(1134年),平州又省废入融州。
民国时期,先后设怀远区、怀阳镇。
1949年—1950年,先后划为第5区、第7区。
1951年8月,宜山县迁治镇域。
1958年7月,宜山县迁治庆远镇,镇域相继设怀远公社、怀远区。
1972年,设怀远镇。
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州市设立宜州区。
行政区划
1989年,怀远镇设12个村公所、1个居委会、45个村委会。次年,怀远镇辖12个村公所、1个街委会、145个村委会。
2011年末,怀远镇辖怀远1个居民委员会,怀远、塄达、谭村、甘村、罗山、李家寨、北斗、坪上、拉外、大任10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54个村(居)民小组。有168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怀远镇下辖1个社区和10个行政村:怀远社区,怀远村、楞(同音)达村、甘村村、谭村村、李家寨村、罗山村、坪上村、拉外村、大任村、北斗村;镇人民政府驻怀远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怀远镇地处
宜州区西北部,东与
刘三姐乡、
庆远镇接壤,南连
同德乡,西与
德胜镇为邻,北接
安马乡;行政区域面积233.2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怀远镇南部和北部为山区,中部为低山丘陵贯穿东西部;西北部中洲河岸为石山丘陵区。境区石山面积3525.46公顷,有山岭60多座。最高点高暮山位于茶峒村至牛林村之间,海拔825.6米。最低点位于达村委会凉板村东北部,海拔215米。
气候
怀远镇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气候温暖。龙江河、叶洲河两岸的北斗、罗山、谭村、怀远等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条件好。多年平均气温19.6℃—20.6℃,1月平均气温10.1℃,极端最低气温-2.9℃(1956年1月24日);7月平均气温28.2℃,极端最高气温39.9℃(1971年7月22日)。最低月均气温5.9℃(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29.8℃(2003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8.2℃。生长期年平均218天,无霜期年平均30天,最长达365天,最短为30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496.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90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62天,最多达217天(2005年),最少为138天(1958年)。极端年最大雨量2089.3毫米(1994年),极端年最少雨量904.7毫米(1963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8月,6月最多。
水文
怀远镇境内河道属
龙江河水系。龙江河穿越腹地,龙江河从罗山村朝村屯流入,中洲河经北斗村山背屯流入,于怀远村汇入龙江河。境内河道总长36千米。
自然灾害
怀远镇主要自然灾害有
冰雹、
干旱、
洪涝、
低温、
霜冻、
雷击等。1994年6月13日特大暴雨,造成历史上少有的洪涝灾害,大任、拉外等248户15430人及17093亩农田受灾,房屋倒塌253间,危房404间,交通中断,工厂停工产,直接经济损失1263万多元。
自然资源
怀远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资源主要为有烟煤矿,集中分布在罗山村委及甘村村委辖区内。2011年,耕地面积37559亩,其中水田18460亩,早地18099亩。
人口
2011年末,怀远镇辖区总人口35939人,城镇常住人口18951人,城镇化率52.73%,另有流动人口2193人;总人口中,男性18259人,占50.8%;女性17680人,占49.2%。14岁以下8625人,占24%;15—64岁2448人,占68%;65岁以上2875人,占8%。总人口中,以壮族为主,达30552人,占85%;其他有汉、瑶、仫佬3个民族,人口5387人,占总人口的15%。超过千人的有汉、瑶2个民族,其中汉族3626人,占10%;瑶族1208人,占3.3%。2011年,人口出生率11.1‰,人口死亡率2.55‰,人口自然增长率8.55‰。
截至2019年末,怀远镇户籍人口3485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怀远镇财税总收入2498.7万元,其中营业税收入569.7万元,增值税19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02元,比上年增长11%。
截至2019年末,怀远镇有工业企业27个,其中规模以上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农业
2011年末,怀远镇农业总产值35200万元,比上年增长7%。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6047吨。主要经济作物为糖蔗、桑蚕,2011年,糖蔗种植面积2.85万亩,生产原料蔗6.5万吨;桑园面积1.86万亩,鲜茧3110.43吨;其他杂粮584亩,总产量642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末,牛存栏518头、山羊存栏1213只、生猪存栏超2万头、鸡存栏3634只、鸭存栏119只;水产业以网箱养鱼为主。2011年末,用于养殖的淡水面积960亩,鱼产量381吨。
工业
怀远镇工业以冶炼加工、建筑材料、煤矿开采为主。2011年,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完成10240万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50万元,比上年增长13%。
邮政电信
2011年,怀远镇邮政业务收入120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205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怀远镇幼儿园16所,在园幼儿1250人,专任教师53人;小学12所,在校生1948人,专任教师13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50人,专任教师6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盲覆盖率均达100%。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怀远镇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8个;各类图书室5个,藏书2万余册。2011年末,广播电视文化站1个,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5%。有线电视用户4250户,入户率46%。2011年末,体育场28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怀远镇医疗卫生机构1个,村卫生室17个,病床57张;固定资产总值464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7人,其中执业医师18人,执业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14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3869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
社会保障
2011年末,怀远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47户、78人支出152760元,比上年增长87%,月人均163元,比上年增长8%;医疗救助6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271人,共支出6350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404户、195人,支出9882元,比上年增长12%,月人均82.7元,比上年增长9%。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8466元,比上年增长14.04%;社会救济福利事业支出705600.4元,比上年增长24.31%敬老院1家,床位12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8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8430人,参保率61%。
基础设施
2011年末,怀远镇邮政所2处,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35000千米,投递点85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7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0.5万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5万件,征订报纸0.02万份、期刊0.006万册。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400门,固定电话用户1500户,比上年增长162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17.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8900户,比上年增长62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49.5%,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宽带接入用户100户。
2011年末,怀远镇区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5千米,生产能力1500吨/日,年工业用水265万吨、生活用水42.6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28.6吨;排水管道8.2千米。
2011年末,怀远镇区拥有35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14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8条,总长度145千米,用电负荷1253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28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8%,供电可靠率99.6%。
交通运输
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
黔桂铁路宜山至金城江段通车,在怀远镇境内设有
叶茂站和
怀远站。解放后车站改为三股车道,货场浇注混凝土,车站客运量年达1万多人(次),货运量年达8万吨。
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柳州至河池公路建成通车,设怀远渡口。
抗日战争时期,怀远渡口成为黔桂公路的主要渡口。解放后境内路段20多千米为国道323线的一部分。1996年,国道323线金宜一级公路怀远路段动工,1999年,该公路建成通车。1998年,修建宜柳高速公路,怀远龙村(广维集团驻地)作为宜柳高速公路起点,怀远公路交通更加方便快捷。1968年,开始修建怀远至安马(全长20千米),塄达至同德(全长18千米)的乡村公路,现已铺设柏油路。客运班线除宜州至金城江频繁往返班次外,还有宜州至怀远专线公交车,每10分钟一个班次,安马至怀远的班车途经过往。
清朝及民国时期,龙江、中洲河怀远段有航线上通河池、环江、下通宜州、柳州、广州。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龙江、中洲河相继建有水电站和水轮泵站,航道受阻,只有部分河段可通航。1997年,叶茂电站建成蓄水发电,境内龙江、中洲河河床加深,水面加宽,水上运输更便利,现有货运船只60多只,客运船只13只,从事各航线的客、货运输。
2011年末,怀远镇区道路总长度2.5千米;桥梁4座,总长度1100米。
2011年末,怀远镇区公交汽车线路3条,运营总里程达1.05万千米,日均客流量1650人次。
怀远镇有
黔桂铁路、国道323线穿境而过,是龙江、中洲河交汇处,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历史文化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废古阳县并入龙水县(今宜州市)设怀远寨,“怀远”这一称谓沿用至令。
怀远镇历史悠久,唐代至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据资料记载是广西四大古镇之一。怀远也曾是宜山县委的所在地。
清朝时期,怀远街及农村一般人家多居住泥墙茅草房和瓦房,街道两旁房屋相距很近,路面一般用石板铺设。清乾隆年间(1736—1796年)有人出资修建文昌街路。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柳州籍人吴耀对怀远街进行改建,如今上和街、中和街、文昌街的格局即是当年形成,所建房屋多为木板骑楼结构,至今仍有部分保存良好。解放后1956年,怀远街道石板路改用黄泥、沙子、石灰搅拌铺设的三合土路,耗资2.1万元。1985年6月,县人民政府批准怀远镇长远建设规划。1989年6月,经县土地局批准,镇人民政府征用镇水塔南面土地10亩作为新居民建房区用地。1994年6月,扩建怀远街,从镇交通管理站到怀远工商所路段建一条商业大街,长200米,宽20米,总面积10400平方米,70个铺面。是年统计,全镇有公共建筑13万平方米,镇区道路6千米,绿化覆盖4.2千米,排水沟4千米,年排污水15万吨。1996年,镇政府作出“推平江西岭,填平蔡家沟,开发江滨商贸城”的规划。1999年,建成新建街及商业大街。街道铺设水泥路面并安装有豪华路灯。2001年,街道路灯总长2.2千米,城镇居民住房98%以上、农村农民住房70%以上实现钢混水泥结构楼房化。
民国十九年(1930年)4月、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七军两次路过怀远作短暂停留,政委邓斌(邓小平)来到怀远。现还留有红七军标语。
1949年12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第二联队员(游击队)解放怀远。
1972年1月,自治区党委书记韦祖珍到怀远镇塄达大队进行调查研究活动。
1986年9月,江苏省技术扶贫工作队由县委书记邓国枢陪同到怀远考察。
1996年1月,叶茂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同年6月,金宜一级公路怀远段开工。
2000年5月,举行宜州市“刘三姐杯”龙舟大赛。
怀远镇民俗文化有
山歌、
彩调、
桂剧和
渔鼓是怀远广为流传民间艺术形式。每逢春节等重要节日,龙狮、打钱牌、牌灯、彩灯、走马灯、孔明灯、鱼虾花鸟一类多种小灯笼等各式民间演出活动就会出现在中和街和郊外,热闹非凡。
风景名胜
怀远镇境内可乘船游龙江——中州河,观两岸景物;登八滩山。镇境内还有码头、骑楼街、商号、会馆、古官道岩画、悬棺葬、翔鹭纹铜鼓、三界庙和大观寺古建筑等名胜古迹。潮州会馆是当年红七军军部驻所,存有红军标语、漫画,现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