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图书馆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翁路, 是全国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全民阅读示范基地、成都市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2018年5月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四川省行政公署拨款创办四川图书馆。
1928年,改名为成都市立图书馆。
1935年,成都市立图书馆并入成都市立民众教育馆。
1943年,成都市政府令市立图书馆从民众教育馆中分出。
1946年10月,成都市立图书馆改名为“成都市立中正图书馆”。
新中国成立后,成都市立中正图书馆改称为“成都市人民图书馆”。
1953年3月,命名为“成都市图书馆”,馆址由人民公园迁至祠堂街。
2003年,成都市图书馆在文翁路兴建。
2003年9月,正式更名为成都图书馆。
2003年10月1日,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
2018年5月,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2023年2月1日起,成都图书馆取消入馆预约。
馆藏实力
馆藏资源
据2019年12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成都图书馆藏有纸本文献318万册;古籍善本书422种,4764册;数字资源110TB。
据2019年12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成都图书馆藏有善本书422种,4764册,善本中明刻本51种,556册;清刻本371种,4208册;
手稿本6种,27册;旧钞本9种,22册。珍贵古籍包括有明嘉靖十八年的刻本《婴童百问十卷》八册、《泊如斋重修宣和博古图》《二十家子书》《潜龙堂画谱》《
宣和博古图》,清顺治刻《说郛》《续说郛》,徐乾学传世楼藏本《
通志堂经解》、康熙年间的《
景岳全书》等。
据2019年12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成都图书馆数字资源包括超星电子书(学术视频)、龙源期刊、CNKI期刊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KUKE库克音乐图书馆、新东方、围棋自学平台、全国电子报刊索引、维普考试资源、职业全能培训库等近30种,其中特色数字资源库包括媒体看成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锦城讲堂。
据2019年12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成都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主要有民国线装书、平装书、期刊和少量报纸等。其中民国线装书纳入古籍管理范畴,以民国时期四川或成都地区重修方志、家谱等为特色;民国平装书总计14617种24197册,涵盖文、史、哲、理、工、农、商等学科书籍,大型丛书有《
万有文库》《丛书集成初编》《四部丛刊》等;民国期刊合计1620种10230册,包括公开出版物和非公开出版物等,代表性期刊有《儿童世界》《东方杂志》等;影响力较大的全国发行的杂志和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非公开出版物,如《佛教月刊》《国立四川大学师范学院院刊》《成都市第四届儿童节纪念特刊》《大邑县立女子初级中学校外同学会会刊》等;民国报纸约十多种,包括《新新新闻》《新蜀报》《华西日报》等具有四川、成都本地特色的报纸。
支撑保障
据2019年12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成都图书馆已经开通网站、微信、微博、OPAC检索、RFID技术、市馆——区(市)县馆通借通还、移动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汽车图书馆等现代化服务。
组织体系
据2019年12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成都图书馆设有办公室、古籍部、地方文献部、参考咨询部、区域合作与事业发展部、财务部、物管部、流通阅览部、人事部、采编部、法律事务部、信息自动化部、阅读推广部13个机构部门。
建设成果
开发成果
截至2019年12月,成都图书馆编的图书有《21世纪中国城市图书馆丛书·成都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图书馆百年同人文集》《参考》、《报刊监阅动态》、《领导参阅》、《文化快递》、《两会信息服务》等。
截至2019年12月,从2009年组建修复室以来,都图书馆修复清乾隆刻本《真迹目录》,清乾隆刻本《蓬溪县志》、乾隆刻本《六书故》等书目,明万历元年刻本《孙文垣医案》2册、明崇祯年间汲古阁刻本《孟子注疏解经》、《春秋公羊传注疏》等古籍。2012—2013年期间,完成新津县古籍修复项目,修复书目共计132种405册35384叶。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学术期刊
成都图书馆发行的期刊有《喜阅》《参考》,其中《喜阅》创刊于2011年,为双月刊。《参考》创刊于2014年,为月刊,主要栏目有文化舆情、视点观察、时事聚焦、辅导与研究等。
机构荣誉
成都图书馆曾获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
2010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2006年,获文化部“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全民读书先进单位”称号;获四川省妇联颁发的“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奖。
现任领导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成都图书馆的形象标识以蓝、灰为主色调,整体风格融合传统意蕴和现代化风格。标识整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结合了图书馆3幢外观像张开的书本的建筑构成,外围的长方就像现实中图书馆环绕着一个巨大的花园,另一部分是“成都图书馆”书法字体,标识象征着人们在知识的花园中成长。
宗旨愿景
宗旨: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公益性、人性化。
愿景:将成都图书馆建设成国内一流、西部领先的现代化城 市中心图书馆。
文化活动
据2019年12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成都图书馆开展的品牌文化活动有锦城讲堂讲、成图书友会、4·23世界读书日、成图阳光课堂等。
读者服务
读者指南
2023年春节期间,成都图书馆24小时图书馆已开启试运营,市民借阅图书不再受开馆、闭馆限制。
温馨提示:周三服务时间为9:00—12:00,下午闭馆进行系统维护和内务整理。地方文献、古籍、基藏书、工具书等预约查询请在工作时间段拨打错时/延时服务预约电话,如读者超出预约时间半小时未到,当次预约视为无效。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
借阅制度
注册规则
一、读者凭第二代身份证可在全市22家公共图书馆免押金注册,身份证即为读者证,可在全市22家公共图书馆及分馆通借通还。
二、成都市民凭成都市社保卡(全国统一标准具有金额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可在全市22家公共图书馆免押金免注册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可在全市22家公共图书馆及分馆通借通还。成都图书馆于2019年4月23日已经开通此服务,县级图书馆稍后开通。
三、读者使用身份证和成都市社保卡在享受以下服务内容:
(一)外借服务
1、每次可外借中文图书8本、中文期刊4本;在成都图书馆每次可外借音像光盘1碟(种);
2、外借借期30天(可电话或网上续借1次/30天),超期滞纳金为0.1元/本 天。
(二)数字资源服务
免费使用“成都数字图书馆”全部数字资源。
四、挂失
注册后,读者身份证若遗失,请至注册馆进行读者信息挂失登记。
成都市社保卡若遗失,请到成都市人社局服务窗口或服务渠道挂失,挂失的社保卡将不能在图书馆使用。
原持证读者退证及重新注册说明
一、请原缴纳押金的持证读者(含通过24小时街区图书馆缴纳押金办证读者,部分读者持有单独的读者证)凭身份证、借书卡、押金凭条(24小时街区图书馆读者无需凭条)到图书馆二楼办证处退还押金,重新用身份证进行读者注册。
二、若出现 “借书证”、“押金条”遗失或其中之一遗失时(24小时街区图书馆办证读者无需凭条,直接用身份证注册的读者无需读者证),先凭身份证办理挂失手续。挂失一个月后,可退还押金。
数字资源使用说明
一、用身份证(免押金)注册读者请通过网站使用成都数字图书馆,用户名是读者身份证号,密码为注册时读者自定义的6-8位密码。
二、读者首次使用社保卡登录成都数字图书馆需验证,录入正确的社会保障号码(身份证号)、姓名、社保卡预留的手机号以及设置图书馆服务密码即可完成,验证后使用身份证号和预设密码登录成都数字图书馆,读者到图书馆后可直接使用身份证或社保卡借阅文献,不需重新注册。
三、读者在图书馆首次使用社保卡借书后,可用身份证号码为账号,身份证号8位生日号段为密码登录成都数字图书馆。
24小时街区图书馆
全市启动身份证注册读者工作后,成都图书馆铺设的24小时街区图书馆不再办理押金读者,全面启用免费身份证注册,读者权益同到馆注册读者,享受相同服务。原在24小时街区图书馆缴纳押金办证读者(部分读者直接使用身份证)请留意上述“原持证读者退证及重新注册说明”。
超星移动图书馆使用说明
在成都图书馆进行身份证注册的读者(不包括在其他区县图书馆注册读者)还可使用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平台,平台的用户名和密码同样是读者身份证号和自定义的6-8位密码。使用方法详见成都图书馆移动图书馆介绍。
音像光盘外借说明
启动身份证借阅后,原单独的音像借阅卡将停止使用,请持有原音像借阅卡的读者凭原音像借阅卡、押金凭条至图书馆一楼总服务台办理押金退还。若出现“音像借阅卡”、“押金条”遗失或其中之一遗失时,先凭身份证办理挂失手续。挂失一个月后,可退还押金。
用身份证注册和使用成都市社保卡的读者今后持身份证即可在音像窗口外借1碟(种)音像光盘,借期30天,超期滞纳金0.1/ 天,续借1次。
读者凭身份证和成都市社保卡每次可外借中文图书8本、中文期刊4本;在成都图书馆每次可外借音像光盘1碟(种);外借借期30天(可电话或网上续借1次/30天),超期滞纳金为0.1元/本 天。
积分规则:
1、初始积分 新注册读者可获得初始积分300分,已注册的读者在积分系统上线时自动获得初始积分300分。
2、加分 每借1册图书或期刊可加2分,每天借书积分最多增加24分,每月借书积分最多增加500分。办理借书手续后系统自动加分。
3、扣分 逾期归还图书或期刊每册每天扣减1分,损坏文献每册扣减25分;遗失文献按每册扣减50分。办理以上手续后系统自动扣分。
4、积分抵扣滞纳金 积分可抵扣逾期滞纳金,1分可抵扣0.01元,只能全额抵扣。积分抵扣滞纳金是还书时在人工服务窗口进行办理。
借阅改革
2024年7月3日起,该馆每张读者证借阅文献数量上限从12本调整为30本,其中含中文图书20本,外文图书6本,期刊4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