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成都武侯祠肇始于魏文帝黄初三年。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蜀汉英雄的君臣合祀祠庙,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历史沿革
成都武侯祠肇始于魏文帝黄初三年、昭烈帝刘备章武二年(222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同时修建汉昭烈庙。
成都武侯祠的修建时间史料没有记载,不过,从宋祝穆《方舆胜览》记载中可知,十六国时期的李雄于西晋建武元年(304年)在成都称王之时,武侯祠已经存在于当时的少城内,但并不在惠陵所在地,即锦官城,据此成都武侯祠的修建时间应在西晋末东晋初。
而武侯祠迁至锦官城的时间可从杜甫的诗作中得知。一则从唐代大诗人杜甫夔州作《古柏行》:“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可知武侯祠此时已经在汉昭烈庙附近了,其次此前数年,杜甫曾所作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表明当时锦官城的柏树茂盛,而柏树生长周期又很长。合而观之,武侯祠迁至锦官城的时间应在南北朝时期。
宋明时期,武侯祠景区调整两次,外延拓展一次。庆历年间(1041—1048年),武侯祠景区发生了南北朝以来的第一次大变。当时蒋堂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他在修建铜壶阁时,因木材不够用,中途临时决定砍伐蜀先主惠陵陵园和江渎祠中的柏树,又因“不能保有土宇”,下令撤毁刘禅祠,将其材料它用。
明代初年,惠陵、刘禅祠、武侯祠三者合而为一,称昭烈庙。明末,祠庙毁于兵燹。
清代康熙十一年(1672年),在祠庙废墟上重建。
198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此后,迁入清代修建的祭祀刘、关、张的“三义庙”,修建仿古一条街“锦里”,合并了南郊公园。由此形成了文化遗产保护区(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等)、文化体验区(原南郊公园)和锦里民俗区的格局,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230亩),为全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和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及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2003年12月,原南郊公园合并到武侯祠博物馆。
2004年10月,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斥巨资按原遗址区域修复的锦里古街对外开放。
2022年6月28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对外宣布,在博物馆诸葛亮殿北面墙壁的原状陈列提升工程中,意外在墙体中发现了15块碑石,共8通碑刻。这批碑刻年代最早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最晚为清道光元年(1821年)。
方位布局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现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西区、锦里民俗区三大板块,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
陈列展览
三国文化陈列
三国文化陈列展厅设在位于惠陵南面的三国文化陈列室,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初设时间为1994年,2019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提升,展览展品共计157件(套),包含文物104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22件,全方位再现了三国时代的军事、经济、民俗以及后世遗风等,分为四个单元:“战争风云”单元通过对铜弩机、铜箭簇、铜戈、铜剑等兵器的展示,介绍了汉末三国时期作战兵器的改进,城市攻防能力的增强情况;“民俗采风”单元主要通过各类陶俑、钱币、铜镜等文物,展示了历经战乱的汉末三国,农桑、艺文及风物的恢复情况;“流风遗韵”单元通过后世书画、戏曲、瓷器等,呈现了三国文化丰富的生命形态;“蜀汉揽胜”单元则集中展示了四川、云南、贵州、重庆、陕西等地重要的三国文化遗存。
主题展览
展览时间:2023年01月16日—2023年05月18日。
展览设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群贤堂展厅,共分为“历史·凝视”“丹青·妙写”“物象·汇聚”三个部分,通过成都武侯祠博物馆50件(套)精品馆藏文物与当代艺术精品,促成过去与现在的对话,借以唤起民众对成都武侯祠的文化记忆。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01日—2022年12月21日。
展览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群贤堂与武侯祠美术馆同时开幕。共汇集了彭先诚、戴卫、尼玛泽仁、蔡超等23位先生的69幅精品。透过这些作品,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展览时间:2022年01月28日—2022年08月09日。
展览设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国文化陈列室外围。共展出的20处具有代表性三国遗存,甄选自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自2011年始对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进行科学考察所发现的700余处,再现了三国时期波澜壮阔的社会动象和鲜明璀璨的英杰形象。
展览时间:2022年01月19日—2023年01月19日。
展览设置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船舫。本展览立足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同名重点科研课题,展现出诸葛亮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个领域的建树,从而为创建蜀汉基业立下的不世之功。
主要景点
重要馆藏
综述
截至2022年末,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有馆藏文物23191件,其中珍贵文物620件(套)。
塑像
碑刻
其他文物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与四川大学共建“四川大学博物馆学、旅游学教学实习基地”和“四川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实现学术与实务的对接,教育与实践的对接。还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进行合作。
学术交流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立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并开展诸葛亮及三国文化研究,宣传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2012年11月18日—11月19日,“第十九届全国诸葛亮文化研讨会”在广西阳朔召开。
2013年9月25日,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被授予“全国先进社科组织”称号。
学术刊物
2005年至2007年,编辑出版《诸葛亮与三国文化(一)》《诸葛亮与三国文化(二)》《“攻心”联与赵藩研究》等论文集。完成了四川省政府课题《四川省志·武侯祠志》的大纲篇目设计,出版了《三国圣地武侯祠》、《智慧诸葛》《带你走进博物馆——武侯祠》《二十五史新编——三国志》等专著,每年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
文化活动
喜神方
喜神方即喜神所在方位。成都人春节期间游喜神方、踏访武侯祠的传统最早可追溯到宋朝,在清末民国时期更是盛极一时。从大年三十开始,扶老携幼一起出南门到武侯祠,摸福拜神,吃茶会友,称此为游喜神方。喜神方活动有大型仿古祭祀表演,仪式结束后,摸“喜神方”巨石,沾喜神的喜气,以求来年幸福平安。
公益活动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暑期活动,丰富了广大青少年的暑期生活,在寓教于乐之中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文化知识。
小小讲解员于2012年开始。通过发布招募公告,学生报名参加,经过面试、知识培训、现场指导,最终成为新一届的“小小讲解员”。博物馆为孩子们提供了系统、充实的培训内容,使其了解到讲解要领,掌握相关历史知识;让孩子们在体验讲解的同时,懂得遵守规则、培养良好习惯。
武侯祠博物馆开展以“穿越三国”为主题的三国小学堂活动。三国小学堂共分两期招生,每期招生45人。三国小学堂聘请谭良啸、方北辰等三国文化研究专家为孩子们开展丰富的三国文化课程,让孩子们通过专家妙趣横生的解读来感受传统的三国文化,课程设置包括《诸葛亮的儿女和家教》、《三国励志故事》。
成都大庙会
“成都大庙会”是成都市春节期间最大的节日文化活动,庙会围绕“三国文化”,展示三国文化内涵,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当代价值。通过看展览、猜灯谜、鉴珍宝、逛书市等形式营造热烈和谐的节日气氛,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新春期间充分享受节日快乐,展示成都深厚文化底蕴和浓郁文化氛围。
展览活动
2022年12月1日,“明园雅集--壬寅年中国画作品展”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汇集了彭先诚、戴卫、尼玛泽仁等共23位画家的代表精品69幅。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2月21日,每日10:00–17:00,面向市民和游客开放。
保护措施
1961年3月4日,武侯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
开放时间
9:00-18:00开放。
门票
全价票50元/人次,半价票25元/人次,年票100元/人/年。
交通
公交:市区乘坐1、57、82、334、335路公交车至武侯祠博物馆。
地铁:市区乘坐地铁3号线至高升桥站(D出口),步行十分钟至武侯祠博物馆。
景区直通车: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东汽车客运站(成都市旅游一级集散中心)、宽窄巷子、杜甫草堂、金沙遗址、成都IFS国际金融中心、春熙路、太古里、都江堰、三星堆遗址均有前往武侯祠的景区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