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白大褂·王牌科室》是由深圳广电集团与深圳卫健委联合出品的纪录片,于2021年6月11日起,每周五晚21:20在深圳卫视播出。
简介
一、创作初衷
2021年,全国各卫视推出的户外真人秀数量有增无减,日益同质化的节目类型使观众开始审美疲劳,而聚焦行业的纪实类节目广受好评。医疗纪实节目以素人出镜,在节目呈现的和价值传递中将重点放在“真”和“人”上,将无脚本、无策划的故事真实地呈现在镜头下,更加直击内心。深圳卫视作为全国最先开启医疗类电视节目热潮的卫视,《我的白大褂》第一季节目受到多方点赞和大力支持,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沉寂一年,节目组深耕深圳医疗,第二季节目全面改版,破茧归来。《我的大白褂》第二季赋予“王牌科室”的概念,聚焦深圳各大公立医院的顶尖科室,描绘在医疗环境下的芸芸众生。节目多维度展现医届大拿、青年医生、患者及家属之间的医疗原生态画卷。节目让观众在真实地了解到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状态同时,潜移默化地良性引导观众对医疗行业的正面思考,增强医患双方信任,进一步推动医患和谐。
二、节目基本信息
(一)节目名称:《我的白大褂·王牌科室》
(二)节目形态:医生观察纪实节目
(三)播出平台及时间:深圳卫视,2021年6月11日起,每周五晚21:20时
(四)节目时长:每期50分钟,共 10期
三、节目概述
《我的白大褂·王牌科室》以纪实为主,以深圳各大公立医院顶尖科室为背景,记录青年医生是如何经历蜕变、患者如何面对疾病、科室大拿如何治疗等医疗环境下所发生的鲜活故事,引发深度思考。这是一档能够“看见生死”的职场真人秀,也是环环相扣的医生进化论,节目旨在打造有血有肉的医生群像,表现出医生这一行业救死扶伤、正面向上的精神面貌。
四、内容组成
《我的白大褂·王牌科室》用电影级的视听语言,真实的情感呈现,结合新媒体的传播手法,讲述一系列发生在深圳的医疗故事。不仅有年轻医生的“养成计划”,业界顶尖医生的高超医技展示,同时向公众传递最新的医疗惠民政策。节目以正面的舆论导向,提升大众对于医生职业本身的关注度,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深度思考。
节目将自然地体现深圳对于医疗资源的重视及推广,呈现出深圳医疗设备的先进与创新,展示深圳卫生健康公共服务体系取得的成就,同时普及就诊与医疗知识。
五、节目特色
(一)以顶尖科室作为背景,审视中国医患关系
《我的白大褂·王牌科室》以展现深圳医疗“硬实力”为主线,聚焦深圳各大公立医院顶尖科室中发生的人和事,通过观察青年医生的日常工作与生活;记录现代医学发展下,顶尖科室的治疗手段等方面,让观众能够真实地了解到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状况,了解深圳医疗环境,增进医患和谐。
(二)以创意叙事手法,开创“非虚拟剧”的全新形态
跳出固有的电视综艺制作手法,节目用三个月的完整记录周期,让剧情自然发生,观察人物真实反应,最终运用电视语言的剪辑手法,凝练主题,拉动故事主线,完成情感升华。
(三)聚焦健康中国“深圳样板”,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已经成为国家未来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作为全国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深圳的公立医院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记录王牌科室,展现深圳在医疗卫生体制机制领域的改革创新;聚焦健康中国“深圳样板”,传递深圳的城市形象。
节目内容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手显微外科病房里,前一天刚经历了断指再植手术的16岁患者躺在病床上。此刻,他的“爷爷”认为医生拖延了手术时间,在一声声质问中,气氛变得焦灼起来,令人揪心不已。
两通急诊室电话同时打入手显微外科,原来是两位因电梯事故导致手指断裂的患者需要会诊,情况十分紧急。
断指最佳治疗时间为6—8小时,这是与时间赛跑的时刻,一刻都不能耽误。手显微外科副主任医师彭艳斌、主治医生周波快速制定了手术方案,却在术前家属签字阶段意外频出——
“您是他爷爷?他的父母在不在?”
“不在不在,都不在。”
“手术有很多种方法,你要选择。如果远端的血管已经被抽掉了,这个手指就没有接的条件了。而如果……”
“不要讲大道理,尽快接!”
“我们一定会尽量接,家属签字马上下去了……身份证我看一眼——您不是他爷爷?”
……
没有剧本,并非综艺或电视剧
在四大医院八大科室360度装上摄像头,24小时不停机录制记录着诊室里每一次讨论、手术室里每一场战斗。每一帧画面,都是“真刀真枪”。因为真实,因为残酷,因为心酸。节目第一季全网点击量突破8.3亿,第二季第一期更是流量惊人,上线48小时单条短视频点击率上亿、点赞超200万+
王牌医生如何“绝地求生”
王牌科室有何“辛酸内幕”
年轻医生为何“饱受折磨”
断指抢救手术迫在眉睫
医患“冲突”虽迟但到?
充满戏剧冲突的“家属告状”就令人好奇又揪心
每天都会发生无数次的、无比真实的医患沟通
尽在《我的白大褂·王牌科室》
医生简介
1、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与性病科 主任医师 于波“始于颜值,忠于医技”的皮肤科主任——于波
【个人简介】于波在深圳乃至全国在皮肤界都是鼎鼎有名的大神般的存在。于波有很多抬头, 但都不足以散发他本人的魅力,见到他第一眼就确定他是我们想要做的医生,通俗的说他就是典型的女性杀手,说话慢条斯理,不骄不躁,散发着成熟男性的魅力和自信,以下草草列举几个事例,妄图概括他的一生:
多重身份——他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导师。现任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 、皮肤科医师分会注射美容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整形与美容协会激光美容分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皮肤病与性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分会委员。他手下学生众多, 每个学生都对他评价很高,但他的每个学生都有个性,他不会束缚学生的发展方向,会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系统性的培养,与其说他是一名导师,不如说他是一名修复皮肤的捕手,有一双慧眼,找到每个学生最适合成长的方向。
l 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以形态学为主是皮肤病的一大特点,疾病大都表现在“明面” 上。患者一进门,不用说话,医生只看皮损就能作出临床诊断。但他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皮肤科“问诊”尤为重要:“医生一定要花时间跟病人交流,这样既充分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更重要的是能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否则医生开再好的药,病人也可能不会用。” 即便再多的号,他也一定坚持跟病人聊天,尽可能多的获取病患的信息从而获得临床判断。
l 工作狂人——自接任北大皮肤科主任以来,把科室的门诊接待量提高到全市第一,是以 前的 6 倍,而深圳皮肤科的门诊号成为手速的象征,放号秒空的盛况只会常年发生在皮肤科,而他本人更是黄牛界的“宠儿”,为了打击黄牛卖号的行为,他在慢慢采取减 少网络挂号量,允许真正有疑难杂症的皮肤病病人上门取号,不论到多晚他都会坚持把 病人看完 新晋知识网红——他的师姐“孙秋宁”是现在抖音医学大 V,别人常常劝他“如果你再不出来接触新媒体,你就会像诺基亚手机,很快被市场淘汰”,于是从业
25 年后,他决定重新出发,把自己的能量让更多的人知道,慢慢开始录制短视频输送关于皮肤的小知识,上线一个月,轻松涨粉几万,成为视频号中涨粉最快的知识网红。
老婆经常吃醋,觉得他每天和各种美女打交道,微信里都是各种美女,所以于波又申请 了一个微信号专门用来“加美女”,其实是为了及时和患者沟通。
2、深圳儿童医院心胸外科 主任医师 丁以群“心灵补手”——丁以群主任
l 作为心胸外科的“第一刀”,受到科室里所有人的敬重。丁主任工作时,果断且雷厉风 行,对事不对人。不管科室里谁,出错了就会骂。面对病人家属说话同样直截了当。
l 作为一个地道的东北人,丁主任私下又很幽默,特别能唠,爱侃大山,开玩笑。有反差 萌。
l 对年轻医生来说,丁主任既是“严父”,也是非常好的老师。护士长评价说:“你想学, 丁主任就会毫无保留地教,你不喜欢学,那就不教,随你。”
l 丁主任觉得自己胖,又有高血糖,经常“吃草”。科室里吃蛋糕喝奶茶,都会自觉地不 告诉丁主任,因为他都很爱,怕控住不住自己。
l 丁主任跟着同样是医生的姨父姨妈长大,从小耳濡目染。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医
丁氏金句:
l (昨天)切瘤子那个质感特别好,跟切日本寿司一样,特别好捏,但是你又不能捏。
l 那个肌理就跟切三文鱼一样,好切、上手。
l 护士腰不好,别紧着一个护士用,培养一个护士多不容易,别给人用坏了,没了。
l 家属:这个手术做了会对宝宝的未来有什么影响吗?丁主任:我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她的 未来,我只能告诉你不做的话,就现在都没有
3、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手显外科 主任医师 万圣祥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手显微外科科主任、主任医师。
1983 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留德博士、我国第一个手外科博士后。
l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手显微外科科主任、主任医师。1983 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留德博士、我国第一个手外科博士后。师从著名手外科名家、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洪光祥教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先天性畸形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学分会四肢先天性畸形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中南六省区学术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常委、深圳市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 发表论文 30 余篇。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 1 项、市级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 1 项。
l 从事手、显微外科及周围血管外科工作 36 年。擅长四肢创伤的急诊处理及二期功能重建,四肢皮肤、骨缺损或骨折不愈合、肿瘤、血管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四肢先天性畸形矫治和感染性、代谢性疾病的诊治。在多指、并指、巨指、分裂手、束带、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等各种四肢先天性畸形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在国内较早开展了 B 超诊断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关节镜下尺神经卡压松解、腕管切开减压术;在国内率先发现了自发性肘管尺神经滑脱并提出了良好的治疗方法;开创3D 导板引导下腕舟骨骨折闭合复位螺钉内固定技术;在本地区率先开展的甲沟炎甲床部分切除术改变了传统的拔甲术,使患者治疗过程简化、痛苦减轻、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甲床成型术治疗反复发作的甲沟炎,使大量患者得到根治。丰富的临床经验为血管球瘤、 手部掌指关节交锁等就医无门的罕少见疾病解决了病痛。
4、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主任医师 黄国栋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硕士及博士后导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党支部书记、 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国家住院医师神经外科培训基地(深圳二院)主任。
l 社会职务: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医师培训基地(深圳)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 分会常委兼神经内镜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内镜专委会委 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分会医师培训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及 微侵袭治疗专委会委员;中国颅神经疾患协作组常委、中国垂体瘤协作组委员;广东省 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 省医疗行业协会神经外科管理分会副主委;深圳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会长。
临床职称:主任医师
教学职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l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 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1994 年完成华西医科大学硕博连读,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1994-1997 年于北京医科大学完成中国首届临床博士后工作; 1998-2004 年赴美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进行博士后及助理研究员工作;2004 年通过第三军医大学人才引进加盟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肝胆外科及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 任职肝胆外科副主任,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l 在临床工作方面具有肝、胆、胰外科四级手术资质,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肝癌、肝门部胆管癌、肝胆管结石等外科手术以及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和肝脏移植术;擅长于肝、胆、 胰肿瘤的精准化个体治疗。在医学科研方面致力于肝、胆、胰肿瘤发生、发展与转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微环境调控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l 近年来独立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卫生部传染病重大专项分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973 计划)子课题、国家 863 重大计划子课题、重庆市自然基金重点课题等在内的多项医学科研项目,科研资金累计超过 700 万元。培养了 30 余名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发表高水平 SCI 专业论文 60 余篇。
深圳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原第四军医大学(现空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副院长兼脊柱外 科主任,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
l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西南医学中心访问学者,日本大阪大学骨科学系客座研究员,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骨科学系 clinical fellow,并取得新加坡医学会临时行医执照。国际脊柱侧弯协会委员(SRS active member),国际脊柱侧弯研究会 Award & Scholarship 和 Research Grant 委员会理事;国际 AOSpine 中国区讲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骨科医师协会脊柱畸形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转化与创新学会常委、脊柱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畸形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关节与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委员会中青年委员。
l 从事脊柱外科工作近 30 年,对于脊柱疾病的诊治,尤其是对于复杂脊柱畸形和腰椎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脊柱畸形方面,对极重度青少年脊柱畸形、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弯、极重度脊柱滑脱等严重疾病的治疗有着极深的造诣,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全椎弓根钉技术、全脊椎截骨术、人工钛肋技术、胸腔镜微创技术、生长棒技术等治疗脊柱畸形, 取得了优良效果。完成了国内首例脊柱机器人辅助脊柱侧弯手术、L5 椎体切除术治疗腰椎 5 度滑脱等,是国内治疗脊柱畸形例数最多、效果最好的医生之一。在腰椎疾病方面,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脊柱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疾病。在颈椎疾病方面,开展了改良颈椎前路手术、超声骨刀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最早开展了下颌入路治疗 C2 椎体肿瘤。
l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省部级基金项目 3 项。在国际脊柱外科领域顶尖专业杂志《Spine》、《Eur Spine》等发表 SCI 论文 20 余篇。多次于国际脊柱侧弯研究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SRS)、国际先进脊柱外科技术大会(IMAST)、全国骨科年会、全国脊柱脊髓大会、全国脊柱侧弯大会上进行研究成果发言,是国内获得国际脊柱侧弯研究会 Whitecloud 最佳临床文章奖提名的医生,得到国际同行认可。
7、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与整形科 主任医师 吴军
烧伤整形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 学分会主任委员,擅长烧伤与创面所致畸形的预防和治疗的康复。
l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 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烧伤治疗与康复分会名 誉主任委员、国际烧伤学会执委会委员,Burns &n Trauma 杂志主编、中华烧伤杂志副主编。
l 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 SCI 论文 100 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 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8、深圳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 主任医师 刘四喜
擅长小儿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目前专注于小儿血液/肿瘤性疾病的诊治以及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
毕业于中山大学,曾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和美国洛杉矶儿童医院进 修学习;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 40 余篇;担任广东省地贫协会理事兼临床
治疗委员会常委、深圳市医学会儿科专委会委员兼学术秘书等 7 个学术任职和《中国小儿急救杂志》通讯编委。2017 年获“深圳市医管中心十佳岗位能手”称号。
播出时间
2021年6月11日起,每周五晚21:20,深圳卫视《我的白大褂·王牌科室》
分集介绍
第一期:王牌就位
新生儿争分夺秒跨院手术,先天性心脏病能否治愈?双腿无力突患急性白血病,12岁少年积极对抗病魔。私做医美遭毁容,大拿如何英雄救美?糖尿病足大面积感染,可否保命又保肢? 每周五21:20,锁定深圳卫视《我的白大褂·王牌科室》!千锤百炼,王牌出战!
第二期:疾痛百态,心持悲悯
操作事故肌腱断裂,医生能否“断指再植”;大腿肿物竟有癌变风险,医生如何化险为夷?姐弟同患重症地贫,坚强母亲撑起濒危家庭。新生儿B超结果异常命悬一线,手术可否顺利完成?每周五21:20,锁定深圳卫视《我的白大褂·王牌科室》!千锤百炼,王牌出战!
第三期:柔心化苦
医患共同努力,17次手术能否保住断腿?离奇过敏导致满身红疹,过敏源竟是它?先心病宝宝唇腭裂,两难手术该何去何从?“脱贫”兄弟携手并进,又将怎样逆天改命?每周五21:20,锁定深圳卫视《我的白大褂·王牌科室》!千锤百炼,王牌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