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云山脉

中国东南沿海规模最大之山脉

戴云山脉,是介于北纬22—31°、东经114—123°之间的广大区域,为中国东南沿海规模最大之山脉,北东―南西向延伸,斜列于三省沿海,主体坐落于福建省境内,在福建省展布面积为68647.5平方千米,占福建省总面积的56.56%。

形成演变
戴云山脉主体介于丽水—海丰深断裂和长乐—南澳(惠来)深断裂之间。深断裂的活动控制山脉的形成和演变,同时也控制山脉的走向和基本轮廓。
戴云山脉基底岩层仅局部零星出露,主要有上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变质岩系及中、下石炭统—下三叠统沉积地层。根据基底地层的特征,一般认为戴云山脉是叠加在华力西—印支拗褶带(褶皱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戴云山脉在燕山期发生大规模的断陷和拗陷,造成巨厚的中生代沉积和巨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构成浙、闽、粤中生代火山岩带。在巨厚中生代火山岩堆积的基础上,沿构造活动带发生强烈的酸性岩浆侵入活动,特别是分异型晶洞花岗岩,为太姥山岩体等,侵入规模都十分巨大,从而构成东南沿海东部特有的幔源花岗岩带。
戴云山脉在福建省次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为闽东火山断拗带。闽东火山断拗带自燕山运动开始,由于断块差异活动,形成了次一级断陷带和断隆带,断陷带和断隆带的活动及其结果,是奠定现今戴云山脉的组成物质和基本轮廓的地质基础。
白垩纪末,燕山运动第V幕,促使戴云山脉普遍发生隆升。喜山构造旋回,戴云山脉系属濒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演化阶段的继续。戴云山脉主要表现为掀斜隆升的性质,山脉基本轮廓业已定局,内部北东向纵向切割形成的山地及其相间排列的平行岭谷亦已定局,河流循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进一步发育,水系亦渐趋完善。可以说,喜山构造旋回是戴云山脉的定型时期。
晚第三纪以来,戴云山脉新构造运动的主要形式是断块构造运动。在新构造期以较大幅度抬升,同时又具有掀斜隆升的特点,在总体隆升过程中,西坡翘起,即自东向西产生掀斜式抬升运动。
新构造期以来,中更新世期间处于相对稳定阶段,从晚更新世开始,断裂活动又趋活跃,形成浙、闽、粤沿海的海湾、断陷盆地和平原。全新世以来,戴云山脉的绝大部分地区仍以间歇性缓慢上升为主,断块差异活动和掀斜运动仍较明显。总之,北北东、北东向深断裂控制戴云山脉和沿海海岸线的纵向结构地貌轮廓,导致山脉和海岸线彼此平行展布,与深断裂的走向相吻合。戴云山脉在纵向上呈现为狭长条带状的完整断块,但在横向上又被北西向断裂切割成一系列大小不等的断块,特别是新构造期以来,北西向断裂活动有加强的趋势,而且愈靠近海域,活动性愈强,因此对戴云山脉和海岸带的地貌发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位置境域
戴云山脉介于北纬22—31°、东经114—123°之间的广大区域,为中国东南沿海规模最大之山脉,北起浙江省舟山群岛最北面的嵊泗列岛,北东―南西向延伸,其南界可直逼深圳香港,西与武夷山脉相邻,东可延至滨海地带及至沿海之岛屿或群岛。戴云山脉长300多千米,宽100千米。戴云山脉斜列于浙、闽、粤三省沿海,主体坐落于福建省境内,在福建省展布面积为68647.5平方千米,占福建省总面积的56.56%。
地理环境
地质
戴云山脉构造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东南缘,处于白垩纪活动大陆边缘裂陷系的西部、华夏古陆武夷隆起的西南部,是多组断裂的复合部,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晚侏罗世以来一直处于东南大陆边缘活动带的构造环境。
地层:自中上元古界至第四系多有出露,其中以侏罗系,白垩系最为发育,根据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石组合、古生物化石、火山喷发旋回及岩石化学成分,划分为35个岩石地层单位。
岩体:岩浆活动频繁,大部分是较为发育的侵入岩体。深层岩体主要分布于西北及西南部,中、东部零星分布浅层岩体。根据岩性、接触关系、岩浆演化及同位素年龄等特征,划分为志留系、二叠系、中三叠系、晚侏罗系、早白垩系及晚白垩系6个时代。岩石类型主要为酸性花岗岩类,其次为中酸性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类,少数为中性闪长岩类。结构类型除斑状外,还有细粒、中细粒及中粒3种。
地貌
武夷—戴云山系呈北东向斜列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构成东南沿海地区地形地貌总骨架。
戴云山系主体亦坐落于福建省境内,斜贯福建省中部,闽江以北称鹫峰山脉以及闽东北的太姥山山脉,往北延入浙江省,在浙江省境内自南而北分别为洞宫山、雁荡山、括苍山和天台山。闽江以南为戴云山脉和博平岭山脉,再往南入广东省与莲花山山脉相连接。怀玉山主体坐落于江西省上饶地区,北东向延伸入浙江省西北部,自西南往东北计有白际山、千里岗、昱岭和天目山等山脉,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为主,最高峰玉京峰(1817米),次为清凉峰(1787米)、龙王山(1587米),西天目山(1507米)、东天目山(1479米)等一系列千米以上山峰,在千里岗和仙霞岭之间夹有浙江省也是东南沿海最大的内陆盆地—金衢盆地,展布于金华、衢州两市及其所辖的县市,其面积约占浙江省陆地面积的1/5,盆地底部比较平坦,最低点位于兰溪附近,以岗地丘陵和河谷平原为主,周围以低山中山地貌类型为主。
戴云山脉为规模最大之山脉,地势西高东低。戴云山脉支脉直逼海滨或延伸到东海、台湾海峡和南海之中,构成沿海海岸曲折、多港湾半岛、多岛屿的宏观地貌特征。
戴云山脉以大面积出露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岩为特征。沉积岩和变质岩形成各种各样的地貌景观,其中较为特殊的是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于上石岩统船山组和下二叠统栖霞组石灰岩地层中,断断续续分布于富屯溪以南戴云山脉和武夷山脉之间,在福建省北自将乐,经明溪、宁化、永安直至龙岩、上杭和连城的交界处,喀斯特地貌成为福建省主要的旅游景区,如将乐玉华洞、永安鳞隐石林、明溪玉虚洞、宁化天鹅洞、龙岩龙崆洞等。
戴云山脉以燕山期花岗岩和火山岩为特色。花岗岩及火山岩中的熔岩类,岩性致密坚硬,形成中山、低山、丘陵和台地等地貌类型,所形成的中山,低山山体庞大,连绵不断,两大山脉绝大部分高峰都是由花岗岩和火山岩组成的,如黄岗山、戴云山、仁山、白石顶、太姥姥山、鼓山等。由于花岗岩内部节理较为发育以及物质成分、结构和构造上有差异,形成了花岗岩地貌景观,如福鼎太姥山、连江青芝山、福州鼓山、仙游麦斜岩和九里湖、泉州清源山、厦门鼓浪屿和万石山等。在滨海的花岗岩丘陵和台地,受到强烈的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以及风力的作用,塑造出沿海一带特有的石蛋地形。总之在内外营力综合作用的前提下,岩石类型及其岩性特征是形成千差万别或独具一格地貌形态特征的物质基础。
水文
戴云山脉水系发育,河流除东部和南部属晋江、九龙江、木兰溪和龙江水系外,其余地区均属闽江水系,其中较大的河流有尤溪、梅溪和大樟溪等,流向北东,与主要构造方向一致,注入闽江,把本区山地切割成为三个山带。在北西向构造的制约下,支流多呈北西向,构成格状或树枝状水系,在大樟溪上游,沿戴云山主峰和石牛山北侧,发育有环状水系河床比降大,裂点发育,水力资源丰富,如闽清、永春等县均是有名的水力发电先进县。
尤溪,别称沈溪,是闽江中游的一级支流。其上游有二:一为均溪,发源于大田县南部,由屏山溪、武陵溪、小湖溪于石牌汇合后向北流经大田县城关(岩城)、京口、嵩才、尤溪县街面、下尾村,长49千米;二是文江溪,发源于永安市青水乡南部山间,流经槐南,大田县文江、德州沧州至尤溪县下尾村,长70千米(文江溪在尤溪县境内河段又叫赤目溪)。均溪、文江溪在下尾村汇合后始称尤溪。尤溪由南向东北流经坂面、沈城、梅仙、西滨和尤溪口,注入闽江,长171千米,流域面积5436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和平溪、铭溪、广平溪、朱坂溪、新桥溪、清溪、青印溪、吉木溪、华兰溪、际后溪、古迹口溪、京口溪皆发源于戴云山。
洋中溪,是闽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尤溪县汤川乡上洋,经溪滨、后庄、漈下、洋中、漈口至南平樟湖坂、溪口入闽江,长32千米。支流有桂峰溪、洪坑溪、山重溪、西碧溪、自漈溪。
高洲溪,为闽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尤溪县汤川乡山岭,经山兜、溪尾、上塘至古田县湾口入闽江。在三明市境内河道长24千米。
大樟溪,是闽江下游主要支流之一。它发源于尤溪县汤川乡珠峰,经珠建、吉安、岭下、华仙、永泰县,在仓山县注入闽江。
气候
戴云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地垂直气候明显,又具有北亚热带和南温带某些特征。其≥10℃积温在3200—5200℃之间,期间日数195—240天。与长江流域到黄河下游以南广大地区相当。
戴云山平均气温在12—17℃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7.0—13℃,极端最高气温大部地区不超过35℃。全年以隆冬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在4—8℃之间,以盛夏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9—26℃之间;春季4月气温逐渐回暖,秋季10月气温开始转凉,四季气温区域分布基本与年平均分布相似。
戴云山脉是中国大陆东南部一道天然屏障,既阻挡西北寒潮对戴云山东南坡及东南沿海的袭击,又便于东南沿海海洋气流的人侵,暖湿气团受阻挡上升形成地形雨,使戴云山东南坡成为多雨中心。戴云山脉两侧降水资料统计表明,南北两侧的降水量有明显的差异,夏半年(5—9月),南侧降水要比北侧多出近300毫米;冬半年(10月至次年4月),北侧稍多于南侧,其值大约40毫米。主要原因是戴云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所致,夏半年,南来的暖湿气流占主导地位,南坡成为迎风坡,所以南侧降水多于北侧;冬半年,北方冷空气南下,北侧为迎风坡,所以北侧的降水量多于南侧,但北方冷空气干而冷,形成降水不多,故差值不大。总之,南侧的降水量比北侧降水量多。
植被
典型植被类型——常绿槠类照叶林,主要分布于沙县富口、高桥、大洛、郑湖,梅列区、三元区(岩前以西除外),永安市的西洋、上坪、贡川,大田县、尤溪县等地海拔600~1300米山坡中上部。上层优势种米槠丝栗栲南岭栲甜槠山茶科樟科杜英科的某些属种。林下灌丛有香槟杜鹃山矾百两金石斑木黄瑞木柃木毛冬青乌药绒楠等。林下草本稀少,常见的有狗脊中华里白等。层间植物主要有瓜馥木昆明鸡血藤藤黄檀等。
常绿针叶林,分布于海拔600~900米的阴坡山坳、谷地,主要为马尾松林杉木林及部分柳杉林,以杉木林长势良好。此外,还有建柏湿地松、火炬松林。
针阔混交林,分布于海拔250~900米山坡的中上部,以马尾松与槠类、栲类、栎类混交林为主,少数为马尾松与木荷混交。
落叶阔叶林,零星小块状混生于山坡下部、溪边的常绿阔叶林中或林缘,主要为枫香拟赤杨野柿酸枣等。
毛竹林,分布于永安市的西洋、上坪、贡川,大田县的广平、桃源,尤溪县的八字桥、梅仙、台溪,三元区的莘口、中村,梅列区的洋溪,沙县的湖源、富口、大洛、高桥等地。
经济林,主要为油茶林,分布于海拔100~600米的丘陵地区
灌丛,分布于海拔200~800米低山丘陵中,属次生植被。主要有黄瑞木、映山红苦竹、木等。在海拔较高的中山上部有亨利杜鹃、小果南烛、卡氏乌饭。
草丛,分布于海拔200~1500米以上,主要有芒萁骨、五节芒。海拔1500米以上的中山草甸为莎草科、禾本科建群的草本群落。
本区植被垂直带以梅列区洋溪乡锣钹顶(海拔1537米)为例,可分四带:
低山丘人工植被带,分布于海拔140~400米,主要有人工杉木林、马尾松林、油茶、果树、油桐林等。
毛竹林带,分布于海拔400~900米。
常绿槠类照叶林带,分布于海拔600~1300米。
中山灌丛草甸带,分布于海拔1300米以上,以亨利杜鹃、卡氏乌饭构成矮化灌丛。
土壤
戴云山的土壤主要由5个土类组成,以山地红壤面积最大,占林地土壤总面积的84%;山地黄壤次之,占16%,还有赤红壤、山地黄红壤和极少量的泥炭沼泽土。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丘和村落附近,坡耕地多为赤红壤;海拔500—800米多为山地红壤,往上依次为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局部分布着泥炭沼泽土。林内地表枯枝落叶层中A层分解较彻底,A层、B层质地疏松,有利于林木生长。土层层次过度明显,其肥力除少数山脊外,大多可以达到1—2级。
主要山脉
综述
戴云山脉山体庞大,中山成片,切割强烈,由东北而西南由一系列似断而实连的山体(山脉)组成,依次为:浙江省的天台山,括苍山、雁荡山和蜿蜒于闽浙边界的洞宫山,福建省的太姥山、鹫峰山脉、戴云山山脉和博平岭山脉,后三条山脉在福建省又合称闽中大山带,戴云山脉最南端即在广东省境内称莲花山山脉。
福建境内
鹫峰山脉位于闽中大山带的北端,主脉斜列于寿宁、政和、周宁、屏南、古田一带。太姥山山脉屹立于东海之滨,围限于福鼎、柘荣、福安、霞浦之间的区域。鹫峰山脉和太姥山山脉展布范围辽阔,遍及宁德、南平、福州三个地市的柘荣、寿宁,周宁、屏南、福鼎﹑霞浦、宁德、罗源、连江等县(市)的全部,古田、政和、建瓯、闽清、闽侯等县(市)的大部或部分,总计展布面积22931平方千米,占福建省总面积的18.9%。
戴云山脉地处闽中大山带中段,包括永泰、大田、德化、华安、同安、南安、莆田、福清等县(市)的全部,仙游、永春和安溪县的大部,闽侯、闽清、尤溪、南平、沙县、三明,永安,漳平等县(市)的一部分。戴云山脉展布面积23332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25.3%。戴云山脉规模宏大,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和平原,其中以山地为主,主脉展布区低山面积9372平方千米,约占50.4%。中山面积6274平方千米,约占33.7%。
博平岭山脉位于闽中大山带的南段,根据地貌特征进一步又可划分为主干山地和闽南沿海丘陵岛屿带两大带。博平岭主干山地包括平和县的全部,漳平县的南部,龙岩、华安和南靖县的一部分,南北长约140千米,东西宽40—60千米,面积3788.75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3.12%。闽南沿海丘陵、岛屿带,系由主干山地东延部分及其支脉构成,包括厦门市、金门岛、东山岛的全部,漳州、漳浦、云霄、诏安的大部分,南北最长处约180千米,东西最宽处约90千米,面积11198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9.23%,合计其展布总面积为14986.75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12.35%。
浙江境内
洞宫山南界始于福建省寿宁县的西溪,蜿蜒于闽浙边界,入浙江省境内分为两支,一支呈北东向延伸直至瓯江上游的大溪,另一支呈北西向延伸达龙泉县的龙泉溪。洞宫山西北以丽水、云和和龙泉为界,东南以青田、文成,泰顺为界,北以大溪为界,南至福建政和以东、寿宁和柘荣以西的地区。洞宫山山体庞大,为浙江省地势最高的区域,除龙泉溪和大溪沿岸主要为低山丘陵外,大部分地区以中低山为主,最高峰黄矛尖,海拔1921米(黄矛尖亦系戴云山脉和浙江省的最高峰),次为百山祖,海拔1857米。洞宫山为福建省松溪、交溪和浙江省飞云江,瓯江、大溪、龙泉溪等众多支流的发源地,是闽江水系,瓯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
雁荡山主要是鹫峰山脉主脉和闽东北太姥山向东北方向延伸形成的,它坐落在洞宫山东侧和括苍山东南侧,东至沿海及沿海岛屿,北以灵江支流永宁江和灵江下游至椒江市(海门)一段为界,南至福建省际界线,包括温州市和台州地区东南部的黄岩、椒江、温岭等县(市)。雁荡山被北西流向的瓯江切为两段,温州以南称南雁荡山,温州以北称北雁荡山。雁荡山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中低山集中分布于主峰一线并呈明显的北东一南西向展布。南雁荡山主峰(九峰尖)海拔1237米;北雁荡山主峰海拔1057米。
括苍山坐落于洞宫山之东北,雁荡山之西北,天台山之东南,围限于丽水、缙云、仙居、临海、永嘉、青田之间的山体,呈北东—南西向延伸,主峰括苍山(苍岭),海拔为1382米。
天台山坐落于括苍山之北,西至四明山,南至括苍山,东达东部滨海地带和沿海之岛屿或群岛,展布范围包括镇海、宁波、奉化,新昌、天台、三门、宁海、象山等县(市)的大部分或一部分。它的余脉向北东向继续延伸入东海,构成了舟山群岛的一系列岛屿,最北面到达舟山群岛嵊泗列岛的花鸟山(海拔236.9米)。
广东境内
博平岭山脉向西南方向进入广东省境内后称为莲花山脉。莲花山山脉地势有所增高,直线状的山脊线十分醒目,中低山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西部与武夷山脉交界处。广东省以此山脊线作为汕头地区,梅县地区和惠阳地区的天然分界线。莲花山山脉展布区包括汕头地区全部,梅县地区的梅州,伍华以东的山体,惠阳地区的惠东及西枝江上游以东区域,续向东南方向延伸直逼深圳和香港。具体展布范围为:焦岭、大埔、丰顺、梅州、五华、紫金等县(市)的大部或一部分,饶平、潮州、汕头、南澳、揭阳、潮阳、揭西、普宁、惠来、陆丰、海丰、惠东、深圳、香港等县(市)的全部。莲花山山脉自西北往东南地势渐低。其最高峰铜鼓嶂,海拔为1560米;次为莲花山,海拔为1336米;第三高峰为阴那山,海拔为1297米。支脉或余脉延至滨海地带,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并出现平原广布、港湾密布的地貌景观。
主要山峰
西支
玳瑁山脉位于沙溪、尤溪河谷之间,范围包括尤溪县西部,沙县、三明市区东部,永安市大部分及大田县西部。南北绵延200多千米。海拔500~1500米,地势高,起伏大,最高峰紫云洞山,海拔1647米。玳瑁山脉北段千米以上山峰有:
大峰山,海拔1077米,位于尤溪县西滨镇
五峰山,海拔1102.4米,位于尤溪县西滨镇。
莲花山,海拔1050.6米,位于尤溪县西滨镇。
金鸡山,海拔1281米,位于尤溪县联合乡
金峰山,海拔1387.2米,位于尤溪县梅仙乡
老熊坑咀,海拔1258.5米,位于尤溪县联合乡与梅仙乡交界处。
莲花山,海拔1207.8米,位于尤溪县梅仙乡与团结乡交界处。
双髻山,海拔1153米,位于尤溪县梅仙乡与团结乡交界处。
北坑顶,海拔1219.6米,位于尤溪县梅仙乡。
角山,海拔1152.4米,位于尤溪县团结乡。
乌石顶,海拔1249米,位于沙县南霞乡与尤溪县团结乡、管前乡交界处。
仙山,海拔1043.6米,位于尤溪县团结乡与坂面乡交界处。
虎鼻岩,海拔1111米,位于尤溪县坂面乡。
蓬莱山,海拔1288米,位于尤溪县坂面乡。
白蚁崎,海拔1074.5米,位于尤溪县坂面乡。
倒排岩,海拔1269.8米,位于尤溪县梅仙乡。
尖山,海拔1040米,位于尤溪县梅仙乡。
九阜山,又称九埠崎,海拔1215.2米,位于尤溪县团结乡与池田乡交界处。
棋盘顶,海拔1298.3米,位于尤溪县池田乡与大田县梅山乡交界处。
狮龙盂,海拔1235米,位于尤溪县池田乡与管前镇交界处。
赤壁亭,海拔1179.7米,位于尤溪县池田乡。
蔡坑峡,海拔1000米,位于尤溪县池田乡。
大帽山,海拔1095.1米,位于尤溪县池田乡。
银凤亭,海拔1271.1米,位于尤溪县池田乡。
铁钉岩,海拔1192.8米,位于尤溪县、大田县、沙县交界处。
玳瑁山,海拔1263.4米,位于尤溪八字桥乡与大田县广平乡交界处。
旗柄山,海拔1039.8米,位于尤溪县联合乡。
东头亭岬,海拔1080米,位于尤溪县梅仙乡。
高山岬,海拔1063.7米,位于尤溪县团结乡。
牛角顶,海拔1157.3米,位于尤溪县联合乡。
草岩崎,海拔1138米,位于尤溪县八字桥乡。
武陵山,海拔1108.6米,位于尤溪县管前镇与团结乡交界处。
大罗岐,海拔1015.4米,位于尤溪县管前镇。
五马落槽,海拔1015.6米,位于沙县南阳乡
根竹坪,海拔1058.4米,位于沙县大洛乡。
斜刀岩,海拔1167.2米,位于沙县郑湖乡
文笔峡,海拔1319.1米,位于沙县大洛乡。
锣钹顶,海拔1537米,位于沙县大洛乡。
五龙山,海拔1256.8米,位于三元区中村乡与大田县广平乡交界处。
陡山,海拔1088米,位于梅列区洋溪乡。
下殿仔,海拔1090米,位于梅列区洋溪乡。
鸡母林山,海拔1008米,位于梅列区洋溪乡。
高岩山,海拔1167米,位于梅列区徐碧乡。
虎头山,海拔1110米,位于梅列区徐碧乡。
莲花峰,海拔1501.9米,位于三元区中村乡。
斗峰,海拔1369米,位于三元区中村乡与大田县广平乡交界处。
蓬仙岩,海拔1319.1米,位于三元区中村乡。
北洋岐,海拔1303.4米,位于三元区中村乡与大田县广平乡交界处。
仙人坂面顶,海拔1288.9米,位于三元区中村乡。
五瓶酒,海拔1276.9米,位于三元区中村乡与大田县广平乡交界处。
峰头炉,海拔1288米,位于三元区中村乡与大田县广平乡交界处。
黄厝大岐头,海拔1213米,位于三元区中村乡。
吼天狮,海拔1108.5米,位于三元区中村乡。
大众山,海拔1204.8米,位于三元区中村乡。
九阶岐,海拔1202米,位于三元区中村乡。
斗峰山,海拔1309米,位于三元区中村乡。
文必无,海拔1015米,位于三元区中村乡。
普禅山,海拔1508米,位于三元区莘口镇、中村乡与永安市槐南乡交界处。
炉长甲,海拔1483.2米,位于三元区莘口镇与永安市贡川镇交界处。
张公岩,海拔1471米,位于三元区莘口镇与永安市贡川镇交界处。
双髻山,海拔1429.2米,位于三元区莘口镇。
雷公顶,海拔1071米,位于三元区莘口镇。
真人岐,海拔1275.6米,位于三元区莘口镇。
发龙峰,海拔1156.7米,位于三元区莘口镇。
燕子岩,海拔1079.5米,位于三元区莘口镇。
文笔顶,海拔1015米,位于三元区莘口镇。
永仙峰,海拔1160.8米,位于大田县奇韬乡。
双髻峰,海拔1228米,位于大田县广平镇
文笔峰,海拔1255米,位于大田县广平镇。
大背峰,海拔1250米,位于大田县广平镇。
五峰崎,海拔1119.3米,位于大田县广平镇。
天子盾,海拔1180米,位于大田县广平镇。
莲花山,海拔1081.4米,位于大田县广平镇。
琼山,海拔1212.3米,位于大田县太华乡。
牛屎粪丹,海拔1111.2米,位于大田县太华乡。
后尖峰,海拔1057.3米,位于大田县太华乡与永安市青水乡交界处。
笔架山,海拔1133.6米,位于大田县太华乡。
守门石,海拔1096米,位于大田县太华乡。
乌峰寨,海拔1188米,位于大田县太华乡。
紫岭,海拔1066米,位于大田县太华乡与上京镇交界处。
黄石崎,海拔1026米,位于大田县太华乡。
后头崎,海拔1016米,位于大田县太华乡。
山荒,海拔1074米,位于大田县奇韬乡。
纱箕丘,海拔1174米,位于大田县奇韬乡。
东山棋,海拔1026米,位于大田县建设乡。
东山头,海拔1039.5米,位于大田县建设乡。
文笔崎,海拔1224米,位于大田县桃源镇
香菇仑,海拔1246米,位于大田县桃源镇。
高岬,海拔1240.1米,位于大田县桃源镇。
北山,海拔1164.1米,位于大田县桃源镇。
莱坑崎,海拔1020米,位于大田县桃源镇。
筛箕落米,海拔1035米,位于大田县桃源镇。
文笔仔山,海拔1229米,位于永安市上坪乡与贡川镇交界处。
白岩头,海拔1162米,位于永安市上坪乡。
田垅仔,海拔1193米,位于永安市上坪乡。
羊岭,海拔1070米,位于永安市上坪乡。
斗角垅,海拔1268米,位于永安市上坪乡。
大秀峰,海拔1285.6米,位于永安市上坪乡。
鲤鱼山,海拔1384米,位于永安市上坪乡。
将军山,海拔1493米,位于永安市上坪乡。
老虎岩,海拔1367米,位于永安市上坪乡。
白叶盂山,海拔1347.2米,位于永安市上坪乡。
天斗山,海拔1568.7米,位于永安市上坪乡。
大水坑,海拔1318米,位于永安市上坪乡。
十八荇,海拔1454.5米,位于永安市上坪乡。
莲花山,海拔1360米,位于永安市上坪乡。
凤凰岐,海拔1041米,位于永安市上坪乡。
狮子岩,海拔1225米,位于永安市上坪乡。
仙人打鼓,海拔1265米,位于永安市上坪乡。
石碧山,海拔1267.8米,位于永安市上坪乡。
洋仔界,海拔1015米,位于永安市上坪乡。
横格岚,海拔1471米,位于永安市上坪乡。
上地岌,海拔1474.5米,位于永安市上坪乡。
茅寮凹,海拔1341.3米,位于永安市上坪乡。
大洋,海拔1420米,位于永安市上坪乡。
观音顶,海拔1066米,位于永安市槐南乡。
连天岩,海拔1234.3米,位于永安市青水乡。
石罗山,海拔1373米,位于永安市青水乡。
天宝岩,又称大岭山,海拔1604米,位于永安市青水乡。
一顶山,海拔1311.6米,位于永安市青水乡。
上山洋,海拔1350.2米,位于永安市青水乡。
乌头山,海拔1008米,位于永安市青水乡。
乾山,又称通天岩,海拔1514.4米,位于永安市青水乡。
雪山,海拔1412米,位于永安市青水乡。
葫芦山,海拔1066米,位于永安市青水乡。
南山芦,海拔1133.6米,位于永安市青水乡。
黄年山,海拔1106米,位于永安市青水乡与大田县桃源镇交界处。
铁山,海拔1071米,位于永安市青水乡与大田县桃源镇交界处。
北山,海拔1164.1米,位于大田县桃源镇。
锄头坪,海拔1164.1米,位于大田县桃源镇。
南山寨,海拔1359.2米,位于永安市西洋镇
岬头坪,海拔1055米,位于永安市西洋镇。
虎山,海拔1092.3米,位于永安市西洋镇。
冷水坑头,海拔1092米,位于永安市西洋镇。
高山崎,海拔1092米,位于永安市西洋镇。
尖山顶,海拔1133.8米,位于永安市西洋镇。
和尚顶,海拔1396.9米,位于永安市贡川镇。
黄岩山,海拔1110米,位于永安市曹远乡与洪田乡交界处。
乌沙坪,海拔1050.3米,位于永安市洪田乡。
石莲山,海拔1039.4米,位于永安市洪田乡。
贵人山,海拔1051米,位于永安市洪田乡。
大漳山,海拔1103米,位于永安市洪田乡。
紫云洞山,海拔1647米,位于永安市洪田乡。
天台山,海拔1478米,位于永安市洪田乡。
头坑,海拔1090米,位于永安市洪田乡。
大抚岭,海拔1122米,位于永安市洪田乡。
蓬盖髻山,海拔1381.6米,位于永安市洪田乡。
爱顶岬,海拔1373米,位于永安市小陶镇
牛角山,海拔1405米,位于永安市小陶镇。
大众山,海拔1472米,位于永安市小陶镇。
笔架山,海拔1088米,位于永安市小陶镇。
大牛山,海拔1088米,位于永安市小陶镇。
十八风洋,海拔1052米,位于永安市小陶镇。
竹次坑,海拔1241米,位于永安市小陶镇。
天平寨,海拔1112米,位于永安市小陶镇。
香炉山,海拔1533米,位于永安市小陶镇。
尖贵顶,海拔1258米,位于永安市小陶镇。
尖风岽,海拔1201米,位于永安市小陶镇。
大仑山,海拔1077.9米,位于永安市小陶镇。
后门垄,海拔1180.5米,位于永安市小陶镇。
小香炉山,海拔1441.6米,位于永安市小陶镇。
鹿角山,海拔1434.7米,位于永安市小陶镇。
跌虎顶,又称尾崎尖,海拔1200米,位于永安市西洋镇与大田县桃源镇交界处。
莲花洞,海拔1024.2米,位于永安市西洋镇与大田县桃源镇交界处。
马乾坑岬,海拔1023米,位于永安市小陶镇。
主支
三明市境内戴云山脉千米以上山峰有:
老鹰咀,海拔1136.6米,位于尤溪县洋中乡。
顶宫仙,海拔1272.7米,位于尤溪县洋中乡。
天湖顶,海拔1061米,位于尤溪县洋中乡。
近山鼻,海拔1026.9米,位于尤溪县洋中乡。
积谷山,海拔1095.8米,位于尤溪县溪尾乡汤川乡交界处。
莲花心,海拔1064.4米,位于尤溪县溪尾乡。
大磨奄,海拔1020米,位于尤溪县溪尾乡。
岐坑尖,海拔1000.3米,位于尤溪县溪尾乡。
白岩山,海拔1442.9米,位于尤溪县汤川乡。
大模山,海拔1472米,位于尤溪县汤川乡。
北山岩,海拔1312.2米,位于尤溪县汤川乡。
歇坪,海拔1258.8米,位于尤溪县汤川乡与台溪乡交界处。
西山头,海拔1144.7米,位于尤溪县汤川乡。
白将岐,海拔1124.9米,位于尤溪县汤川乡。
岭头岐,海拔1111米,位于尤溪县汤川乡。
芝山,海拔1061.7米,位于尤溪县汤川乡。
大模山,海拔1472米,位于尤溪县汤川乡。
蓬莱山,海拔1289米,位于尤溪县坂面乡。
九阜山,海拔1215米,位于尤溪县坂面乡与新阳镇交界处。
剑门庵顶,海拔1303.6米,位于尤溪县台溪乡。
大岬顶,海拔1234.4米,位于尤溪县台溪乡。
高峰顶,海拔1146.6米,位于尤溪县台溪乡。
狮头山,海拔1142米,位于尤溪县台溪乡。
四角石,海拔1029.5米,位于尤溪县台溪乡。
大众鼻,海拔1059.1米,位于尤溪县台溪乡与中仙乡交界处。
上湖顶,海拔1127.6米,位于尤溪县中仙乡。
太华山,海拔1102.7米,位于尤溪县中仙乡。
大榕后,海拔1085.1米,位于尤溪县台溪乡。
牛角岩,海拔1055米,位于尤溪县台溪乡。
大帽寨,海拔1050.8米,位于尤溪县台溪乡。
尖鼻崎,海拔1022米,位于尤溪县台溪乡。
五雷岬,海拔1010米,位于尤溪县台溪乡。
莲花池,海拔1005.2米,位于尤溪县台溪乡。
罗汉山,海拔1287.5米,位于尤溪县坂面乡。
十八灶,海拔1180.7米,位于尤溪县坂面乡。
六角崎,海拔1080米,位于尤溪县坂面乡。
大峰山,海拔1077米,位于尤溪县西滨镇。
棋盘顶,海拔1298.3米,位于大田县梅山乡。
牛角岩顶,海拔1025.1米,位于大田县梅山乡。
天盂山,海拔1072.7米,位于大田县梅山乡。
钻仔峰,海拔1013米,位于大田县梅山乡。
牛旗仑,海拔1057.7米,位于大田县梅山乡。
高峰,海拔1282.1米,位于大田县梅山乡与湖美乡交界处。
大扁峰,海拔1097.8米,位于大田县梅山乡与前坪乡交界处。
白石崎仑顶,海拔1091米,位于大田县前坪乡。
大仑头,海拔1062米,位于大田县前坪乡。
将军兜,海拔1028米,位于大田县前坪乡。
高日坑仑,海拔1066.7米,位于大田县前坪乡。
大山,海拔1072.2米,位于大田县前坪乡。
大锣山,海拔1000.2米,位于大田县湖美乡。
高盂尖,海拔1066.7米,位于大田县均溪镇与前坪乡交界处。
十八盂崎,海拔1205.4米,位于大田县均溪镇与太华乡交界处。
石鼓崎,海拔1218米,位于大田县均溪镇与太华乡交界处。
小龙盂,海拔1146米,位于大田县均溪镇与湖美乡交界处。
牡丹,海拔1100.1米,位于大田县均溪镇。
吃水坑头,海拔1179米,位于大田县均溪镇与石牌乡交界处。
德正公仑,海拔1080米,位于大田县均溪镇。
虎壁崎,海拔1197.9米,位于大田县均溪镇与石牌乡交界处。
万天盂,海拔1091米,位于大田县均溪镇与屏山乡交界处。
尖崎,海拔1093.1米,位于大田县均溪镇与屏山乡交界处。
宝山,海拔1094.9米,位于大田县早兴乡。
门东崎,海拔1058米,位于大田县石牌乡。
崎顶山,海拔1202米,位于大田县石牌乡。
羊角寨,海拔1027.9米,位于大田县石牌乡与武陵乡交界处。
狂狗叫月,海拔1421米,位于大田县石牌乡。
石笋尖,海拔1037米,位于大田县石牌乡。
大仙峰,海拔1553.4米,位于大田县屏山乡与石牌乡交界处。
岐顶,海拔1196.1米,位于大田县屏山乡。
祭兜尖,海拔1032.5米,位于大田县屏山乡。
马骑尖,海拔1088米,位于大田县屏山乡。
大尖岐,海拔1060.5米,位于大田县屏山乡。
草仔格仑,海拔1023米,位于大田县屏山乡。
林半天,海拔1168米,位于大田县屏山乡与吴山乡交界处。
大骨山,海拔1389米,位于大田县屏山乡、吴山乡、石牌乡交界处。
大寨山,海拔1062.5米,位于大田县吴山乡。
虎朝崎,海拔1002米,位于大田县吴山乡。
陈公岩,海拔1024米,位于大田县吴山乡。
艮山,海拔1186米,位于大田县吴山乡。
吴殊尖,海拔1245.1米,位于大田县吴山乡。
栋山,海拔1259.6米,位于大田县吴山乡。
金鸡崎,海拔1047.8米,位于大田县吴山乡。
虎辽崎,海拔1033.5米,位于大田县济阳乡
九龙漈尖,海拔1222米,位于大田县济阳乡。
乌山头,海拔1200米,位于大田县济阳乡。
象山,海拔1432米,位于大田县谢洋乡与武陵乡交界处。
贵畲尖,海拔1061米,位于大田县谢洋乡。
黄牛山,海拔1111米,位于大田县谢洋乡。
牛头尖,海拔1042米,位于大田县谢洋乡。
莲花峡,海拔1230米,位于大田县吴山乡。
银盘尖,海拔1245.7米,位于大田县吴山乡。
莲花山,海拔1047.3米,位于大田县谢洋乡。
乌土洋,海拔1037.3米,位于大田县谢洋乡。
七星栅,海拔1190米,位于大田县谢洋乡。
尖峰,海拔1326米,位于大田县武陵乡。
石尖峰,海拔1224.4米,位于大田县武陵乡。
龙母山,海拔1308米,位于大田县武陵乡。
一顶尖,海拔1413.7米,位于大田县武陵乡。
雪山,海拔1278.4米,位于大田县武陵乡。
大孔山,海拔1017米,位于大田县武陵乡。
石狮崎,海拔1353米,位于大田县武陵乡。
尖崎顶,海拔1028米,位于大田县武陵乡。
乌蟒崎,海拔1141米,位于大田县上京镇、东风农场、太华乡交界处。
石狮崎,海拔1037.8米,位于大田县上京镇。
福德山,海拔1042.5米,位于大田县上京镇。
仙亭后,海拔1001.6米,位于大田县上京镇。
笔架山,海拔1165米,位于大田县上京镇。
鸡母巢仑,海拔1200米,位于大田县上京镇。
前湖山,海拔1112米,位于大田县武陵乡。
深隔崎顶,海拔1075.2米,位于大田县上京镇。
南坪盂,又称后头崎,海拔1016米,位于大田县上京镇。
山体形态
龙门峡谷:位于龙门滩镇硕儒村、龙门滩水库大坝下。由海拔600余米的将军山和龙门寨山夹峙而成。据清乾隆县志载:两岸悬崖峭壁,怪石嶙峋。溪流一隙,水色深蓝。淳泓湍激,逼石而止,逾石而怒,惊涛喷沫十余里。上流旧有拱桥,北岸遗址犹存,击水百余尺。峡谷两边悬崖延绵,崚增陡峭,弯弯曲曲,西南东北走向,长约3千米。树木葱茏,林中有众多野生动物。
白马崖大峡谷:位于戴云山东南侧大小险山峰下。传说当年弼马温孙悟空大闹天宫后,一些天马被惊散,其中一只白马走到大小险,被这座山崖挡住,不得不停下来,从此,这座山崖就叫“白马崖”。白马崖下的大峡谷叫“白马崖大峡谷”,东西走向,全长5千米。两面断崖兀立,高达300多米。
岱仙峡谷:位于岱仙瀑布上游,水口镇榜上村。呈曲尺形,长约400米。两边壁立千仞,狭窄处仅三米。由下而上依次分布着灌木林、松林。峡谷中有数十个大小不一的石潭,较著名的有瓮潭、猪槽潭、鬼子潭等。峡谷源头为大长溪水库,2005年12月建成发电,装机容量75千瓦,总投资120多万元。水库还可为岱仙瀑布提供观赏性水源。
炉坂峡谷:位于赤水镇东里村,西北东南走向,长近5千米。溪流由山泉汇集而成,清澈见底。溪宽约10米,溪床布满几人方能合抱的巨石。溪两旁是四季常绿的灌木林,野花,野果随处可见。溪流落差较大,多水潭,潭中有成群结伴漫游的小鱼。
九仙山大溪峡谷:位于九仙山西北侧桂坑林。为九仙大溪下游,长约2千米,最宽处不上百米,最窄处仅十余米。两边山峰耸立,崖壁陡峭,沟壑蜿蜒曲折,溪水清澈。植被丰茂,以杉、松和常绿阔叶林为主,其中有不少枫树。
彩溪峡谷:原名坑内,位于浔中镇仙境村岑山西北部,距红星水库约1千米,西北东南走向,长约5千米,宽百米左右,蜿蜒曲折,植被丰茂。两边山峰高800—1000米,坡度均在60度以上,长有杉树、松树.毛竹以及阔叶林木,山顶以灌木丛为主。林中有南方红豆杉、樟树等名木,生态环境好。峡谷小溪底有七色彩石,故有彩溪之称。流水潺潺,或平缓,或飞流奔泻,形成多个小瀑布,或小水潭,其中峡谷中部有一个瀑布,分三级,第一级高约10米、第二级20米、第三级15米,坡度60—80度,宽约10米;不远处还有一瀑布,高15米,瀑布下小水潭长15米、宽10米,水质清澈。峡谷中有石筑小道可供人游览。
自然资源
戴云山脉北段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为主,主要在福州小区。福州有全国最大的峨嵋叶蜡石矿床,还有平潭、长乐海滨的大型玻璃砂矿,平潭有全国惟一定点的标准砂生产矿。沿海还有花岗石,高岭土矿。闽东北小区有一斑岩型大型钼矿床,还有镁和一些小型铅锌矿、另高岭土、紫矿陶土、石英石、叶蜡石和青、白花石料等。
戴云山脉南段非金属矿产资源较丰富,花岗岩板材、硅矽、高岭土等储量大,仅东山岛和古雷半岛硅砂储量>4×108吨。同安、德化、晋江的高岭土储量较丰富。永春天湖山有优质煤矿,是本山段燃料供应基地。
生态保护
福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于1985年建立,2005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建两大山脉之一——戴云山脉中段主峰部位德化县境内,主峰海拔1856米,素有“闽中屋脊”之称。行政区划属泉州市德化县,属于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13472.4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5514.1公顷,缓冲区面积3515.4公顷,实验区面积4442.9公顷。涉及赤水、雷峰、南埕、桂阳、上涌、大铭6个乡镇22个行政村,东至蟠龙,西至黄山,北至陈溪,南至东里。范围在东经118°05′22″~118°20′15″,北纬25°38′07″~25°43′40″之间。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3.4%,其主要保护对象是东南沿海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重点保护对象是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分布最南端、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黄山松林;重要的昆虫和植物模式标本产地;兰科植物资源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濒危动植物物种。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