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护理科技进步奖是在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为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同时为适应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为鼓励全国护理人员勇于向科学进军,同时为表彰护理科技工作中的卓有成效者。
创办时间
1991年10月第二十一届第一次
常务理事会作出建立“护理科技进步桨”的决定。于1992年6月向各省、市、自治区护理学会发布了“中华护理学会科技进步奖评选办法”的通知,并确定每二年评选一次。因中国科协颁发的“青年科技奖”为每逢双年评选一次之故。。
主办单位
为便于在护理人员中发掘青年优秀科技人才,同时有更多的人选向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推荐,故中华护理学会将“护理科技进步奖”定为每逢单数年“5.12”
国际护士节颁奖,由
中华护理学会颁发证书,中国振兴护理事业基金会发给奖杯和奖金。
奖项介绍
中华护理学会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护理科技工作者的
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党联系护理工作者的纽带和桥梁。其宗旨是团结广大护理工作者,为繁荣和发展中国护理科学事业,促进护理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和进步,为保护人民健康服务。
在护理
科研方面,我国一向比较重视,中华护理学会于1991年专门设立了“护理科技进步奖”,并决定每逢单数年的“5.12”国际护士节颁奖。在科研方面,我国的护理工作者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开发出了大量简便、实用的护理新技术和护理新产品,大大提高了护理的科技含金量。但护理科研资金、护理科研人才仍感缺乏。
评选办法
(1998年修订稿)
为鼓励护理科技工作者奋发进取,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奖定名为“护理科技进步奖”。
第二条本奖宗旨:在于促进护理人才成长,表彰政治思想。科学道德。学风好,刻苦钻研业务,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在同行中可为榜样的优秀护理工作者。
第三条评选范围:从事护理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会工作的护理学会会员。
第四条评选标准: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护理专业,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优良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并在业务工作中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已取得护理科研的成果,并有推广和实用价值,其成果发表后被公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者。
2.在护理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会工作实践中,勇于创新,已取得技术革新成果,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康复,加速护理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有利。经推广应用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第五条授奖名额:本奖每两年评选一次,逢单数年颁发。每届授奖不超过50名。其中一等奖5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30名,各推荐单位应于评选当年5月31日前报送有关推荐材料。
第六条评选程序:本奖系在各地开展表彰奖励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护理学会作为推荐单位,各有关部委及军队系统也需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区护理学会,由其根据本办法组织专家评议后,推荐入选。经中华护理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评议、审核,由中华护理学会常务理事会批准并颁奖。
第七条对获奖者授予证书。奖章(奖杯)和奖金(由原筹集的振兴中国护理事业基金利息提供),通报所在单位,并在《中华护理杂志》宣传报道。
第八条上报中华护理学会材料包括:
1.推荐表一份;
2.主要成果和业绩及证明材料一份;
3.专家推荐表二份。
第九条推荐材料要求:
1.证明材料:包括政治思想。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学风方面的内容,事迹应附材料。
2.科技成果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正式鉴定。
3.成果之论文须在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期刊上发表。
4.成果及论文应为主要贡献者并为第一、二作者。
5.专家推荐表应由不同单位并对推荐人及其成果比较了解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两位专家填写。
6.推荐表由各推荐单位经专家评审组评审后填写推荐意见报中华护理学会。
第十条推荐人数:各推荐单位由评审组根据评选标准评审后确定,各省护理学会上报总会奖项最多不超过6项。
第十一条评奖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必须坚持标准,依靠专家,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宁缺勿滥。发现弄虚作假者,撤销奖厉并追查有关责任。
第十二条本奖自1993年开始颁发。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中华护理学会负责解释。
颁奖概况
1.1993年4月21日~23日,中华护理学会首届护理科技进步奖颂奖暨成果报告会在北京召开。24个省市的86名代表参加了颁奖大会。国家卫生部、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以及中华护理学会的领导到会向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奖杯及奖金。
卫生部科技司
肖梓仁司长在讲话中希望各级领导重视护理科研工作,给予投入和支持。对此,代表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曾熙媛,严渭然公别在开幕式及闭幕式上讲话。
首届护理科技进步奖的时间范围跨度较大,包括了1979~1992年期间护理领域中的科研成果,是我国护理领域优秀护理科技成果一次比较集中的展示,同时也反映了目前的护理学术水平。大会共收到22个省市护理护理学会推荐的科技94项,经学会专家评审组评选出获奖成果31项。其中,一等级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8项。31项获奖成果中,专科护理技术11项,占35.5%理论研究或专著,临床实验研究及仪器设备革新各6项,各占19.5%。个人取得多项成果有2项,占6%。获奖者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22岁。部队系统7项,占23%,中医系统8项,占16%。
副理事长严渭然在讲话中建议各省市护理学地将此列入议事日程,每逢双年在所属范围内进行自下而上的选拔。严格按评奖程序和要求做好推荐工作,使这一活动,真正达到推动我国护理科技进步的目的。同时,中华护理学会开办的中华护理科技咨询开发公司亦将做好企业与研制者之间的牵线搭桥工作。
2、1995年月10月31日~11月4日,第二届全国护理科技进步奖颁奖会于
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276人,其中,获奖代表43人,来自29个省、市、自治区。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江苏省政协、科协、卫生厅、医学会等领导参加了开幕式并做了重要讲话。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曾熙媛报告了第二届全国护理科技进步奖产生的经过及根据“护理科技进步奖评选标准”评选出44项获奖项目的情况。部分获奖者在大会中进行了学术交流。
从这次评选的结果看出我国护理科研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显示了科研组织管理工作与科研能力以及护理学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会议向获得第二届护理科技进步奖的代表颁发了
奖牌、
奖状及
奖金。
(注:颁奖会与中华护理学会第22届会员代表大会同时召开)
3、1997年10月11日~14日,第三届中国护理科技进步奖颁奖会于
北京召开。参会代表93人,其中获护理科技进步奖代表48人。卫生部副部长
王陇德、中国科协学会部部长马阳等到会做了重要讲话。中华护理学会
曾熙媛理事长致开幕词,中华护理学会秘书长王春生作关于“第三届护理科技进步奖评审情况总结”报告。
本届大会共收到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的科技成果96项。经中华护理学会组织专家评审,选出获奖成果48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30项。获奖成果内容为:临床专科护理24项,占50%,基础护理5项,占10.4%,教育5项,占10.4%,整体护理5项,占10.4%,院内感染3项,占6.3%,管理3项,占6.3%,中医护理2项占4.2%,器具改革1项,占2%。
上海市护理学会,
福建省护理学会荣获本届大会新增设的组织奖。
这次大会的获奖成果,显示了我国当前的护理学术水平及其成就,同时也是近两年来护理战线上优秀科技成果的一次大检阅。由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及秘书长向获奖者颁奖。
(注:颁奖会与中华护理学会第22届第三次常务理事扩大地同时召开)
获奖情况
首届
中华护理学会首届护理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
一等奖
1.护理人才培养及护理学科理论探讨上海市护理学会安之壁
2.现代护理学辞典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工美德
3.对静脉输液内回血凝集回输的实验研究空军天津医院丁秀珍
4.中医护理学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附属中等医药学校吕素英
二等奖
1.烧伤护理及烧伤护理进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
陶祥龄2.关于护理心理学对象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解放军第85医院
刘素珍3.电子耳穴扩宫仪在人流术中的作用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王署珍
4.负压罐转盘式人工流产机的研制与应用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邓素珍
5.中药空气消毒液消毒作用的临床观察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张淑良
与实验研究
6.脑室外引流装置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鲁丽燕
7.护理监控预防医院内感染的研究解放军总医院魏华
9.烧伤患者早期与后期功能康复疗法解放军第304医院贺端
第二届
中华护理学会第二届护理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
获奖项目获奖单位及作者
一等奖
1.高等护理教育系列研究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李树贞
2.乙型肝炎疫苗大范围应用的研究北京佑安医院康沛
3.复合营养人工膜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医院王探梅
二等奖
1.创建爱婴医院促进母乳喂养的护理系列研究上海中国福利会国际妇幼保健院王玉屏
2.精神科临床护理研究吉林省神经精神病院陈淑清
3.导引式气管插管更换方法的研究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姜超美
4.医用一次性灭菌敷料的研制解放军153中心医院杨端球
5.中医护理系列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吴霞
6.实施护理目标管理与评价解放军222医院孙金荣
7.全方位责任制护理管理实施与成效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魏风云
8.急性心肌梗塞康复护理方案的研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刘雅君
第三届
中华护理学会第三届护理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
获奖项目获奖单位及作者
一等奖
1.建立护士终生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解放军总医院许业珍秦力君韩忠福王彰
2.医院感染护理系列研究北京煤炭部总医院钟秀玲
3.糖尿病临床护理系列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范丽风黄玉荣李海燕张小群王国红黄艳陶旭洪波
4.糖尿病生活质量和社区护理干预上海医科大学护理学部冯正仪戴宝珍顾沛周以梅……
5.复方葛根粉治疗大块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河北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乔翠芬刘燕杜心茹王金柱郭现辉王文质姜桂书
二等奖
1.新形势下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系列研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丁学易董玲因赵建华李洪朱建华
2.提高高等护理专业自学考试成效的系列研究福建医科大学护理系姜小鹰
3.护理人员按职称上岗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摸式的研究解放军总医院秦力君韩忠福张黎明牛小林
4.建立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体会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魏俊
5.急救护理学课程建设系列研究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周秀华
6.地震后成批伤员的护理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张继兴杨达宽
7.不同浓度酒精湿化给氧对改善肺水肿所致缺氧的实验研究解放军济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姜秀文高梅珍梁景华刘晓明王兴友赵敦阁张纬
8.我国首例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护理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研究所徐微王玲王莉杜静霞叶向红张亚军
9.重症颅脑创伤病人的胃肠营养支持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黄承瑶俞美定文淑华董萍陆政英
10.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系列研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傅丽娟卞俊
11.会阴切开皮内缝合技巧与肠线反应关系的临床研究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吴萍曹芹宋玲郭智勇
12.白花丹及其制剂治疗皮肤疾患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解放军第157医院张秀兰王祝彬傅玲唐国斌
13.疮灵液治疗疮疡的研究江苏省中医院王朝晖任菊琴宋金斌高国字陶开春潘丽芳吴静浦毛荣康符东方刘再明戴美娟徐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