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当今社会流行词,指的是“比拼老爹”。年轻人不管上学、找工作、买房子等方面比拼的不是自己能力,拼的是各自父母。
定义
试问人生何处不拼爹?
“
拼爹游戏”,它不是一种游戏,而是指当今青年在上学、找工作、买房子等方面比拼的不是自己能力,拼的是各自父母。这个社会到处都是游戏,拼爹游戏只是其中一个社会游戏规则,也是一个人的资源。当前都说:“70后的有存款,80后90后的有老爸。”相信这就是这个社会游戏的一个注解。
【近义】“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近义】“有个好脑子,不如有个好老子”
【例句】用公车送大学新生就是一场
拼爹游戏,就是父辈的权力、资源为后辈所用。
网友冷静看待拼爹游戏
8月28日,一ID为“jason520258”的网友在
百度百科创建了“拼爹游戏”词条。在这词条中,该网友解释何为“拼爹游戏”:“在
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的社会,子女的贫富意识也越来越明显,这就造成了子女比拼各自的父母,例如:经济能力、社会地位等等,这些人认为自己学得好,有能力,不如有个‘成功’的老爸。”
此外,该词条的创造者还在“
拼爹游戏”词条中配了一张图:一只大手拿着两根长短不一的筷子,而图注则是“差距太大影响生活”。
网友们对“拼爹游戏”的态度,并没有像对“
富二代”等词一样愤怒,相反不少网友对其均处之泰然,认为其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并认为“
贫二代”要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和奋斗去摆脱“贫二代”的称谓,“人从出生开始就不是公平的,贫二代只有学会吃苦、奋斗,而这过程中不公平的事情会更多,其中坎坷也随时打击自己的信心,但是没办法的,改变不了就只有接受。我们只有变得更坚强。”
盛行
日前,《
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面临困难》感叹,
贫富差距加大的趋势日趋严重,“阶层固化”所导致的严峻社会现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再不可漠视。
长久以来,咱们国人都一直偏爱把什么都评出个“四大”来,比如说四大名著、四大发明、
四大才子、四大美等等。国产“四大
名爹”新鲜出炉了。网友们将
李双江与此前新闻事件中的李刚、王军、卢俊卿一起列为“四大名爹”。
近年来,“
农民工二代”、“
贫二代”、“
富二代”、“
官二代”、“
名二代”、“
垄二代”(全家几代人都在国有
垄断企业)的概念日渐清晰,人们普遍感到改变命运的渠道越来越窄。以致专家也不由感叹,生活美好真得靠“拼爹”。
“拼爹”盛行有回到等级社会的危险。众所周知,在人类社会变迁过程中,“等级社会”先于“
阶级社会”而存在,它们的差异正在于,等级社会中每一成员的地位及身份因世袭而固定,而后者则反之。一位西方社会学家说过,社会的组织,常受两个原则的支配:遗传原则和竞争原则。所谓等级社会正是遗传原则占势力的社会。而竞争原则占势力的社会,个人的地位,为自己的能力所决定。
阶级社会的残酷曾经让我们痛心疾首,可以说,正是因消灭阶级社会、建立最大公平等诉求的迷人魅力,才有了现代中国的根本变局。而当我们突然发现,阶层固化隐然再现,以“爹”这一符号为代表的遗传原则又开始主导社会的组织时,真是
情何以堪。
冒犯公平
近日,
河北大学校园车祸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肇事者
李启铭(又名李一帆)一句“
我爸是李刚”,引发网民如潮汹涌的一致谴责。在这桩事件中,公众对专横跋扈的权力以及“
官二代”趾高气扬的“炫权”行为的痛恨心态,溢于言表。“拼爹”这一社会不公现象,也再度成为热议话题。
姑且不论此案细节,不容否认的是,当下“
富二代”、“官二代”骄横跋扈、左右通吃的事例确乎层出不穷,这无疑是对社会公平的一种冒犯。无论是“富二代”用钱买通权力,还是“官二代”用权力为自己开路,都是在采取不正当、不合法的手段,挤占或掠夺社会资源。
例如,有报道曝光,云南会泽县某副县长之子最近在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笔试成绩远低于竞争对手,但面试成绩却远高于竞争对手,结果以综合成绩第一名被当地镇政府录用。舆论质疑,其中存在招录不公的嫌疑。
就拿教育界来说,“
官二代”凭借权力撑腰上位的情形,似乎也时时在人们身边发生。公务员招录名额有限,县太爷的儿子上去了,这就等于是剥夺了另一个人的机会。在大学生就业中,这一现象也尤为明显。有些学生找有钱的爹,有些学生找有权的爹,剩下那些无钱无势的穷学生,只有凭借自身努力挤在日益逼仄的就业小道上。
当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类似现象,这就难怪普通老百姓会越来感受到深深的“被剥夺感”。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区区一个副局长的儿子犯了事,却遭遇如此激烈的舆论抨击。相对于过去拼爹时代的潜规则而言,今日的拼爹时代具有更大的杀伤性与破坏力,因为对于那些能够有资格拼爹的权二代、
富二代来说,
拼爹游戏已从过去羞答答的玫瑰绽放为赤裸裸的权力嚣张与傲慢。
有一个有钱或有权的爹,本不是什么坏事。不过,眼下更需要激发的是人们对财富和权力的正当追求,而非挖空心思、利用钱权巩固和扩大既得利益。在史诗《
伊利亚特》中,但凡英雄人物出场,荷马在前面都会描述这是某某之子,譬如阿基琉斯被加上了“佩琉斯之子”的称呼,
阿伽门农则被称为“阿特柔斯之子”。这并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代表着一种荣耀。它直接意味或暗示着,人不能玷污了父辈祖先的名誉。
然而,在中国的历史传统中,一个当官的爹荫庇子孙却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在这方面甚至还形成了固定制度。这大概是“
官二代”消费父辈权力而视作理所当然的一个传统渊源。可问题是,
封建王朝已经成为过去式了,进入现代社会后,人们更应追求的是通过个人奋斗来实现幸福。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西方,许多富人生前愿意把财富裸捐出去,而不愿意留给子孙挥霍。就此而论,无论有没有个有钱有权的爹,每个人最重要的还是靠自身的努力来实现理想。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二代”之间出现分化在所难免,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人的发展都存在着“
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相比于一般人而言,“
富二代”本身就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如果不能保证机会和起点的公平,对社会发展是很危险的。由于社会体制改革和新的
社会政策没有启动和到位,社会结构在变化中正表现出固定化的趋势。“如今不论贫富,人们都在寻找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如何安身立命是共同的根本性追问,但关键在于改革分化后,代际之间能否形成共享的价值观,能否打破改革中的社会断裂,这是社会成长的重要方面,也是从社会层面检测这个国家未来活力的试金石。‘贫’、‘富’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个人都可以说相对的穷或富,如果大家都不去力图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都从自身所处的相对优越的环境和既得利益出发,那么终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不公平竞争的牺牲者。”直面“二代”问题,需要调整社会结构,使其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成因
然而,在当下中国社会,却有一个词让父爱蒙尘。“拼爹”——被抽离了情感的“爸爸”被彻底物化,“我爸是××”成了孩子人前炫耀的身份、人际往来的资本、人生进阶的工具。而被“拼”的父亲们,肩负着孩子们的期许,奔忙着、挣扎着,疲惫前行。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拼爹的明规则正堂而皇之地进入中国人生活的各个领域,譬如教育,譬如工作,譬如医疗等等。毫无例外,在涉及
民生问题的领域,
资源的稀缺性注定了它只能为一部分享有,其直接后果是掌握资源的门槛无形中被拔高,这便为以权力与金钱铺道的拼爹时代展示了广阔的腾挪空间。
“人们之所以如此关心‘二代’现象,主要因为:一是害怕由于
贫富差距造成的资源分配不公日益固化,优质资源日益被少数人垄断并在社会代际之间遗传;二是担心社会竞争的公平性下降,使得社会垂直流动性降低,不同人群之间的流动通道日益狭窄,大部分人会失去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三是疑虑分化后的代际之间是否能够形成共享的价值观,从而使社会断裂得到有效弥合。”
在一系列有关“爹”的事件当中,看得出这个社会两个板块的焦虑:一个是一些平民百姓苦于寻找出路而对“代际不平”的不满,一个是一些既得利益者急于培养接班人而对下一代的放纵。
在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二代”问题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的讨论话题。有专家认为,诸多的“二代”所带来的现实问题和社会现象,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无法回避的挑战。
在现代社会,权力的来源是人民,不可私相授受。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老爹的权力满足个人欲求,实际上就是在侵犯公权力的领地。由此可见,“
官二代”炫耀权力比“
富二代”炫耀财富更糟糕。“富二代”炫耀财富,毕竟还是基于法定继承权的一种延伸——只要不违法,“
炫富”不过是个道德问题。当官的儿子“炫权”可就大不一样了,说直接点,那是拿人民赋予他爹的权力当作泡妞钻营的工具。这不仅是在冒犯社会公平,还是对现代法治的公然挑战。
由此再看“拼爹”现象,其根源就在于权力滥用。用“拼爹”代替“拼搏”的物质游戏,扭曲了亲子关系,侵蚀一代人的成长教育;加剧了阶层固化,动摇着社会和谐发展的根基。这是家庭之痛,时代之殇。
要实现社会公平,杜绝“拼爹”,遏制权力滥用才是治本之道。试想,
李启铭倘若明确知道他爹也不能让他免于法律惩处,事发当时他大概不会冲口而出“
我爸是李刚”。遗憾的是,许多人在这时候大概巴不得也有这么一个爹。在这种对权力名为痛恨实为尊崇的社会思维下,“拼爹”游戏仍然会盛行下去。
全球情况
中国
在中国,拼爹概念的炒作起源于很多违法现象的揭露,也是随着揭露的越来多而逐渐被大众关注和讨论。这种在法律面前拼爹的现象,直接导致了社会公众的真切不平等感以及不安全感。显然,安全感是人类的最最基本的生存要求,在怀疑安全感的情况下,人们自然会反感拼爹。从而,中国就成为了最不能忍受拼爹现象的国家。
美国
2013年7月,一篇《你的爸爸是谁?》的评论在美国媒体上刊登,引发热议。文章称在美国要成功,必要因素是拥有成功的父母,直指“拼爹”现象在美国盛行,而要实现“美国梦”并不容易。
美国《纽约时报》7月21日发文章称,渥太华大学经济学教授
迈尔斯·乔拉克指出,努力工作和坚持到底总是成功的因素,但不平等待遇让情况发生改变。拥有成功的父母成为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甚至必要因素。
迈尔斯·乔拉克教授研究发现,与加拿大的孩子相比,来自美国最高层和最底层家庭的孩子更有可能留在原来的阶层。如果父亲的收入在顶层的10%,他抚养的孩子超过四分之一长大后仍然能进入顶层10%的行列。而如果父亲的收入在底层的10%,他抚养的孩子有一半将来仍然属于最底层10%的行列。
经合组织于2011年发布一项报告,对比了发达国家的社会流动性,报告结论指出,“人们很难从较低社会地位流动到较高社会地位”这一规律全世界皆然,但美国尤甚。在美国,拥有一个“好爸爸”,进入中产阶级或上流社会的几率要比普通人高出三四倍。
韩国
2023年6月11日,韩国“国民力量”党议员田奉珉称,全国各地选举管理委员会(简称“选管委”)近期通过系统内自查发现,共有9名该系统内公职人员曾在应聘过程中,自报家门:“我爸是某某”或“我爸在某处工作”,涉嫌“拼爹”入选。12日的调查结果表明,当时共有34名面试官参与面试,其中的47%与应试者父亲是“同事关系”或者存在利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