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钦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

文钦(?~258年),字仲若,谯郡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曹操部将文稷之子。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文钦年少时以名将之子、勇敢果断而闻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讽谋反,文钦因“辞语相连”受到牵连被下狱治罪,被拷打了数百下,按律应当处死,但曹操念及他是部将文稷之子,所以赦免了他。
魏明帝太和年间,文钦担任五营校督牙门将。文钦为人刚暴无礼,傲慢犯上,因此被上奏发配。魏明帝曹叡曾一度压制文钦的行动,但之后又让他担任淮南牙门将,并转任庐江太守、鹰扬将军。文钦屯驻六安,在紧要道路上设置很多屯砦,以此招诱东吴那边叛逃的人,对吴国边境造成了影响,后来吴将朱异攻破了文钦的七个屯砦。
文钦任庐江太守期间,王凌向朝廷上奏文钦贪婪残暴,称其不适合担任抚边将领,请朝廷治文钦之罪,于是文钦被朝廷征还。文钦向曹爽诉苦,曹爽问:“王凌责备你曾载两船石灰,是要干什么?”文钦说:“我听说足下要修房子,所以特意烧了这两船石灰。”
曹爽专权,由于文钦和曹爽是同乡的关系,曹爽对文钦给予了深厚待遇,不再治文钦之罪。后曹爽采纳丁谧之计,遣文钦回到庐江并加封其冠军将军,文钦受到如此待遇,变得更加傲慢自大,以自己强壮勇猛自诩高人一等,在三军中颇得虚名。
嘉平元年(249年),曹爽被杀以后,文钦忧惧不安。朝廷为安其心,于是加封文钦为前将军
嘉平二年(250年),文钦假装向吴国投降并向其发密信,诱使吴将朱异亲自率军迎接自己,朱异上表呈文钦书信,说明他的投降是假,不可立即迎接他。吴帝孙权仍然决定迎接文钦,但应该派重兵防备,于是遣吕据督率二万人马与朱异合力挺进,到吴国北方边界,文钦果然不降,但也不敢继续前进。
文钦与诸葛诞相互厌恶,后来文钦代诸葛诞成为扬州刺史。
文钦在淮南期间,多次立下战功,喜欢虚报俘虏人数,企图获得宠赏,但朝廷往往不给。因此文钦对朝廷的怨恨日益加重。镇东将军毌丘俭出于计谋,对文钦很好,文钦也感恩戴德,对他忠心不二。
嘉平五年(253年),吴国太傅诸葛恪包围合肥新城,毌丘俭与文钦联合抵抗。二人请求出战,司马师不准,命诸将设高垒阻敌。诸葛恪攻城数月不克,魏太尉司马孚又统领中军从东部解围,诸葛恪只得撤退。文钦奉命督率精锐部队奔赴合榆,拦截敌军的退路,与诸葛恪军交战,取得一定战果(史书记载文钦军“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起兵勤王
嘉平六年(254年),权臣司马师废掉皇帝曹芳,立曹髦为帝。毌丘俭的儿子毌丘甸劝其父行动,毌丘俭深以为然。
正元二年(255年)正月,天上出现几十丈长的彗星,跨过西北天空,从吴、楚分界处开始。毌丘俭和文钦十分高兴,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于是借郭太后的口吻,下诏历数大将军司马师的罪状(详见《罪状司马师表》),发布天下,举兵反叛司马师。并在城西设坛,歃血为盟。毌丘俭、文钦反叛后,派人找镇南将军诸葛诞,让他召收豫州士民参与反叛。诸葛诞将毌丘俭、文钦派来的人杀死,并将毌丘俭和文钦的阴谋公布于天下,让人们知道他们的叛逆行为。毌丘俭、文钦胁迫淮南将守诸别屯者及百姓都进入寿春城,把老弱者留下来守城。毌丘俭、文钦统率领五六万大军渡过淮河,向西到达项地。毌丘俭守城,文钦在城外保护。
司马师统率大军出兵讨伐毌丘俭,另外派诸葛诞率豫州各路军队从安风津逼近寿春。征东将军胡遵率青州、徐州的军队从谯、宋之间出击,以断绝毌丘俭的退路。司马师率兵驻扎汝阳,派监军王基率前锋诸军据守南顿来等待毌丘俭的部队。司马师下令各路军队都坚守阵地,不要正面与毌丘俭、文钦的叛军交战。毌丘俭、文钦等向前不能战斗,退后到寿春又怕遭到吴军袭击,前后无路,无计可施。淮南将士的家乡都在北边,军心涣散,相继投降。只有淮南新近归属的当地农民愿意为他们打仗。司马师派兖州刺史邓艾统率泰山的各路军队有几万人到乐嘉。装出不堪一击,用以诱使毌丘俭、文钦出击,文钦不知是计,果然在夜里想要袭击邓艾,司马师很快率军从洙地来到。文钦的中子文鸯勇力过人,他对文钦说:“敌人还未站稳脚步,此时发动攻击就可以打败他们。”于是文钦军分为两队,文鸯亲自袭击司马师军,军中震扰,期间文鸯多次鼓噪,文钦都没有响应。等到天亮,文鸯引军退还,文钦见敌军兵马强盛,也决定撤退,文鸯又说:“不先挫动敌军的士气,无法成功撤退。”于是率领十几名骁骑冲锋陷阵,所向皆披靡,之后文钦才撤军。当时司马师病重,手下有个叫尹大目的本是曹氏家奴,心向曹魏,他想将此事透露给文钦,于是对司马师说:“文钦本是明公心腹,又是天子的同乡,只不过被人骗了。我当年深得文钦信任,愿追上他,对其劝降,让他和明公重归于好。”于是司马师派尹大目只身前往。尹大目骑着大马,身披铠甲,他追到文钦,二人遥望答话。尹大目喊道:“君侯何苦,不能再忍几天吗?”文钦没有领会他的意思,厉声大骂:“你乃先帝家人,不念报恩,而反与司马师作逆,不顾上天,上天也不佑你!”于是张弓搭箭,就要射尹大目。尹大目哭着说:“大事失败了,你自己好好努力吧。”司马师派左长史司马琏率领八千骁骑,张左右翼追击,将军乐綝督步兵继其后。到沙阳时,骁骑多次陷阵,弩矢如雨,大破文钦。文钦靠着盾牌逃走,他的部众大多投戈而降。文钦父子奔回项城。当天,毌丘俭听说文钦战败后很担心,便在夜里撤兵,人心涣散。等到了慎县,毌丘俭身边的士兵逐渐逃离。毌丘俭和小弟毌丘秀及孙子毌丘重三人藏在水边的草中。安风津都尉的部属张属射杀毌丘俭,将他的脑袋传报京都洛阳。
投降吴国
毌丘俭死后,毌丘秀和毌丘重二人逃到吴国。凡是被毌丘俭、文钦所胁迫的许多将士,都归降魏国。毌丘俭的三族都被诛灭。文钦在项县,由于自己已成孤军,无法自立;想回归寿春,寿春的军士已被击溃,于是逃到吴国;当时东吴权臣孙峻率众袭击寿春,到橐皋时,文钦到孙峻面前投降,淮南余众数万口也随文钦投降东吴。孙峻率领部众、带着文钦前进到寿春,发现城池已被诸葛诞诸军占据,无法攻克,于是撤退。
文钦上表降吴(详见《降吴表》),上交曹魏时所受的使持节和前将军、山桑侯印绶。吴国任命文钦为都护假节镇北大将军(一作征北大将军)、幽州牧,封谯侯。
文钦降吴后,还写信给郭淮,称“今大吴敦崇大义,深见愍悼。然仆于国大分连接,远同一势,日欲俱举,瓜分中国,不愿偏取以为己有。”请郭淮起兵反抗司马师,然而郭淮当时已经亡故,文钦并不知情。
文钦虽投降吴国,却不能遵从吴国礼仪,吕据、朱异等吴中诸将都很厌恶他,只有孙峻厚待并与他交好。
吴太平元年(256年)八月,孙峻用文钦之计,遣文钦及骠骑将军吕据、车骑将军刘纂、镇南将军朱异、前将军唐咨自江都入淮、泗,以图青、徐二州。九月,孙峻去世,他的从弟孙綝代他统领朝政,并令吕据等回军。吕据得知孙綝掌权后大怒,与唐咨、文钦等诸将连名共表荐滕胤为丞相,孙綝不从,以滕胤为大司马。吕据引军退还,决定讨伐孙綝,孙綝派使者带着诏书告喻文钦、刘纂、唐咨等人,让他们合兵攻击吕据。十月,孙綝派从兄孙宪丁奉施宽等逆击吕据于江都,吕据事败自杀。
参与三叛
太平二年(257年)五月,诸葛诞举兵反叛魏国,召集各路军队,攻杀扬州刺史乐綝,聚集淮南、淮北十几万官兵以及扬州新归属的四五万人,储足一年的粮食,闭城死守。又派长史吴纲领着小儿子诸葛靓到吴国为质,请求援助。吴国得信大喜,权臣孙綝派将领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人,率兵三万,秘密与文钦一起来接应诸葛诞。这时,魏国镇南将军王基刚到,率领诸军包围寿春。还未形成包围之势,唐咨、文钦从城东北凭借山势,率众冲进城中,魏国诸将逆击,不能成功,文钦等人顺利入城。
同年,魏国大军东征,抵达项地。大将军司马昭率领二十六万大军,临近淮河征讨。司马昭屯兵于丘头,派王基和安东将军陈骞等四面合围,将城包围两重,开挖堑壕、修筑堡垒。又派监军石苞、兖州刺史州泰等人,率精锐部队为机动部队,以便防备吴军进攻。文钦等几次想冲出包围,都被击退。当时孙綝亲自出兵,遣朱异为前部攻魏,朱异大败而回,被孙綝斩杀。不久后,孙綝引兵退回建业,寿春孤立无援。
诸葛诞部将蒋班焦彝献策说:“朱异等人率大军而来却不能前进,孙綝杀死朱异退回江东,对外以发兵救援为名,实则是坐观成败,结局可想而知了。如今应该趁着众心还能稳定,士卒愿意效力的时候,集中力量朝一个方向拼死一战,即便不能获全胜,仍有可以保全部分实力。如果只坐守于此,是没有什么作用的。”文钦反对此策,对诸葛诞说:“江东乘战胜之威已经很久了,没有去为难北方人的理由。况且您现在举十万之众归附朝廷,而文钦与全端等人都一同居于死地,父子兄弟都在江表一带,就算孙綝不想救,主上和众将士的亲属又怎会同意?再说中原没有哪年消停过,军民已经疲惫,如今围困我们一年,形势发生变化,怀有异心的人即将出现,变故也即将发生,把过去的情况和现在对比,时机已经计日可待了。”蒋班、焦彝力劝,文钦大怒,而诸葛诞打算杀死二人,二人非常害怕,又清楚诸葛诞必定失败,于是翻城投降司马昭。之后,司马昭又用计诱使全怿等人开门投降。
不合被杀
太平三年(258年)正月,文钦对诸葛诞、唐咨等人说:“蒋班、焦彝因为我军不能突围而出走,全端、全怿又率众出降,现在正是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可以与他们一战了。”众人都很赞同;于是,诸葛诞、文钦、唐咨等制造出许多进攻的武器,连续五六天,不分昼夜,强行从南面突围。包围的军队从高处用发石车发射石块,用火箭烧毁攻城器具,箭石如雨,尸首遍野,血流满堑壕。诸葛诞等人只能又退进城去。城内粮食日益短缺,出城投降的人又达几万,文钦想把北方人全都驱赶出去,以便节省粮食,与吴国一起坚守。诸葛诞不接受这个意见,因此两人产生隔阂。文钦本来与诸葛诞就有矛盾。只是因为特殊事宜而聚合,事情越是紧急就越不相信对方。文钦对诸葛诞什么事都要策划一番而不满,于是诸葛诞亲手杀掉文钦。
死后结局
文钦死时,他的儿子文鸯文虎在小城中领兵,听说父亲文钦被杀后,便率众赶赴现场,而他们的部下不听使唤。于是文鸯、文虎只好独自逃出城去,投奔司马昭。军中官兵要求杀死这兄弟二人,司马昭下令说:“文钦之罪不容,他的儿子当然应杀死。但是文鸯、文虎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降,城池还未攻下,如果杀了他们俩,那无异于坚定了城中官兵死守的决心。”于是赦免了文鸯、文虎,又让他们率领几百名骑兵到城外巡回呼喊:“文钦的儿子都没有被杀,其他人还怕什么呢?”又表奏任文鸯、文虎为将军,赐关内侯的爵号。寿春城破以后,准许文鸯、文虎兄弟收殓文钦遗体,并给予牛车,将文钦安葬。
人物成就
诸葛恪进攻新城时,文钦与毌丘俭一同抵御。诸葛恪退兵时,文钦率军追击,取得号称“斩首万余级”的战果。淮南第三叛时,文钦作为吴将,和唐咨一同突破王基阻拦冲入城中支援诸葛诞。
人物评价
曹奂:“钦、咨逋罪,同恶相济,帅其蝥贼,以入寿春,凭阻淮山,敢距王命。”
王肃:“今淮南将士父母妻子皆在内州,但急往御卫,使不得前,必有关羽土崩之势矣。”
郑袤:“文钦勇而无算。”
钟会:“文钦、唐咨为国大害,叛主仇贼,还为戎首。”
王沈:①“钦少以名将子,材武见称。”②“钦性刚暴无礼。”③“钦以故益骄,好自矜伐,以壮勇高人,颇得虚名於三军。”
陈寿:“骁果粗猛,数有战功,好增虏获,以徼宠赏。”
傅子》:“宋建椎牛祷赛,终自焚灭。文钦日祠祭事天,斩于人手。诸葛诞夫妇聚会神巫,淫祀求福,伏尸淮南,举族诛夷。此天下所共见,足为明鉴也。”
韩皋:“王凌都督扬州,谋立荆王彪;毌丘俭、文钦、诸葛诞前后相继为扬州都督,咸有匡复魏室之谋,皆为懿父子所杀。叔夜以扬州故广陵之地,彼四人者,皆魏室文武大臣,咸败散于广陵,《散》言魏氏散亡,自广陵始也。”
萧常:“凌俭钦诞数子,不附司马氏而甘于一死,可谓忠于所事者。”
王应麟:“然节义之臣,齾巨奸之铓,若王凌以寿春欲诛懿而不克,文钦、毌丘俭以淮南欲诛师而不遂,诸葛诞又以寿春欲诛昭而不成,千载犹有生气,魏为有臣矣。”
卢弼:“当时勤王诸将,惟文钦父子,粗猛武夫,反复无常。”
家庭成员
父亲
文稷,东汉骑兵将领。
儿子
文虎,关内侯。
史料记载
文钦在《三国志》中无本传,但他的事迹主要在《毌丘俭传》、《诸葛诞传》中。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文学形象
小说《三国演义》中,文钦生平与正史大致相同。曹芳被废后,文钦与镇东将军毌丘俭诈称太后有密诏,在淮南歃血为盟,起兵反司马师。乐嘉之战时,文钦与文鸯分兵攻击,结果文钦一路因为山路崎岖,迷入谷中,最终不战而退。当时寿春被诸葛诞占领,项城也被魏军围攻,文钦于是投奔东吴。诸葛诞起兵后,孙綝发兵救援,以文钦为向导。文钦进入寿春城后,又与其子文鸯、文虎驻守小城,因军士饥饿,向诸葛诞建议放北方的兵士出城,诸葛诞怀疑文钦打算谋害自己,命令左右将他拖出处斩。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