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塘乡,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穿山甲、棘胸蛙、红腹锦鸡等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珍稀动物,有珙桐、铁尖杉、鹅掌楸等30多种国家一、二级珍稀树种,有紫油厚朴、鸡爪黄连等1700多种道地中草药品种。新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硒矿、菊花石矿、绿豆玉矿、煤矿、硫铁矿等,尤以渔塘坝的独立硒矿最负盛名,称为“世界硒都”。
概况
恩施市辖乡。面积408.45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43506人(2017年)。辖3个居委会、10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新塘。
沿革
乡因驻地而得名。早先此地是一片荒草野坡,八百多年前肖、严、田三姓人在此建房成街,不久被火烧毁,在被火烧后的坝中出现一水塘,故人们称之为新塘,即新生一水塘之意,以后又逐渐建起新房,而形成集镇。新塘解放前为恩施县第二区驻地,解放初为第四区驻地。1952年将双河划为恩施县第五区,1955年将双河合为新塘区。1958年改为新塘公社,1961年改为新塘区。1975年撤区并社,分设新塘、双河2个公社。1984年撤社设区。1996年12月撤区并乡,改为县辖新塘乡、双河乡。
1996年,新塘乡面积239.7平方千米,人口3.3万,土家族占54.3%,辖卜塘、船舱、上房、山花嘴、挖断山、龙家台、下塘坝、八石坪、五堡山、衙门、麻柳洞、董家湾、三角桩、杉月辽、小古龙、红花埫、保水溪、农科村、青龙垭、椿木槽、新田坪、横背山、茶盘、迎宾、干沟、茶园坪、峁子山、黄村、天生桥、龚家坪、北界、果梨塘、大古龙33个行政村;双河乡面积188.6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辖上台、河溪、六石坪、肖家河、村坊、上大坪、干坪、桂花园、小河湾、中岭、校场坝、大溪场、上坝、下坝、白岩湾、车营16个行政村。
2001年3月,撤销双河乡,并入新塘乡。辖新塘、双河2个居委会和蒲塘、船舱、山花嘴、挖断山、八石坪、五堡山、上房、龙家台、下塘坝、衙门、麻柳洞、杉木辽、小古龙、红花淌、三角桩、大古龙、青龙垭、椿木槽、新田坪、横背山、茶盘、迎宾、干沟、茶园、峁山、黄村、龚家坪、北界、果梨淌、天生桥、校场坝、大溪厂、中岭、董家湾、白岩、下坝、车营、甘坪、桂花、大坪、小河、村坊、上台、六石坪、河溪、肖家河、农科、保水溪、上坝50个行政村。2004年,乡政府驻新塘,人口49118人,面积427平方千米,辖新塘、双河2个居委会和下塘坝、保水溪、前坪、峁子山、龚家坪、校场坝、下坝、横栏、木栗园、河溪10个行政村。
【2013年代码及城乡分类】422801201:~001 210新塘居委会 ~002 210双河居委会 ~003 220太山庙居委会 ~200 220下塘坝村 ~201 210保水溪村 ~202 220前坪村 ~203 220峁山村 ~204 220龚家坪村 ~205 220校杨坝村 ~206 220下坝村 ~207 220横栏村 ~208 220河溪村 ~209 220木栗园村
乡镇概况
新塘乡是钟灵毓秀之地,是“鄂西林海”和“华中药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穿山甲、棘胸蛙、红腹锦鸡等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珍稀动物,有珙桐、铁尖杉、鹅掌楸等30多种国家一、二级珍稀树种,有紫油厚朴、鸡爪黄连等1700多种道地中草药品种。
新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硒矿、菊花石矿、绿豆玉矿、煤矿、硫铁矿等,尤以渔塘坝的独立硒矿最负盛名,称为“世界硒都”。
新塘有被称为“稀缺性地质博物馆”的红花淌峰林自然景区,有峡谷、瀑布、古道、老街,有小桥、流水……,构成一个较完整的旅游资源群,可占据较大的客源市场,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和进入性。
新塘水能蕴藏量丰富,河流纵横,沟壑密布,仅马尾沟、木栗河就具有5万千瓦以上水能蕴藏量。
改革开放以来,新塘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持续增长,财政收入、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到2004年底,全乡GDP总值达到1.46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88.20元。
基础设施明显加强。以恩鹤、恩红公路为骨架的400余公里的交通网已经形成,通村率达到83%,通组率达到60%,极大地改善了交通运输状况,恩红公路线的黑色化改造升级已经完成,恩鹤线还有38公里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实施的“国家人饮解困工程”解决了3500余人的饮水困难,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了生存条件;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电网覆盖率达到100%,结束了“老、少、边、穷”地区的松油灯、煤油灯历史;全乡开通了程控电话近1000门,建成卫星通讯接收基站6座,移动、联通无线通讯网络覆盖全乡;城镇化建设水平日益提高,新塘集镇按照州“13311”和市“1626”规划建设,街道硬化、路灯安装、“东乡市场”建成,行政、教育、文化、卫生、商贸区域得到了合理布局,集镇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东乡中心集镇”地位日益突出,并形成了双河、新田、峁山、下塘坝等卫星村镇,促进了经济发展。
农业产业现代化格局初见雏形,确立了“一江两线”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形成了“一体两翼”的调整思路,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以绿色产业为重点,以富硒资源开发为特色,长抓林、药、果,短抓烟、芋、畜,基本建成了低山、二高山、高山三大经济产业带,创立了“紫油厚朴”、“漏米核桃”、“富硒魔芋”、“富硒莼菜”、“富硒白酒”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品牌,形成了“畜牧”、“烟叶”、“中草药”、“山野菜”“干鲜果”五大特色支柱产业雏形,调整总规模7万亩以上,为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环境根本改善。二十年来饱尝严重水土流失辛酸的新塘人民抢抓机遇,大力实施人工造林,通过实施“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保工程”,新塘乡营造意杨、刺槐、日本落叶松等生态林,改造荒山、治理小流域累计面积10万亩。
全乡森林面积45万亩,覆盖率达60%,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对清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
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新塘乡鼓励“路边经济”、“移民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社会闲散资金,转化剩余劳动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个体经济私营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3500余人,年创税收200万元以上。
“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如火如荼。广泛开展“五改三建”的生态家园建设,一幢幢雕梁画柱、白屋脊、白粉墙的土家农舍,一个个经济庭园,一口口沼气池,处处洋溢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发展的气息,标志着如今的农民正在小康路上阔步前行!
通过扩大开放,内引外联,吸引了广东吴川金道玻璃责任有限公司、武汉市武泰闸蔬菜公司、重庆德赛电子技术开发公司、大山农业开发公司以及本地回乡青年邓以先等纷纷落户新塘,投资置业,引资总额突破400万元,在新塘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较强的拉动作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农村经济发展
(一)粮油作物喜获丰收。在国家大幅增加种粮补贴、加强对优良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全乡粮食将继续保持增产增收的好局面。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8395亩,同比减少735亩,减少0.6%;总产量27757吨,同比增加960吨,增长3.6%,预计产值4160万元。其中夏粮油“一减两增”。一减就是面积减,全乡夏粮面积36180亩,比上年减少了1440亩;两增就是产量增、产值增,夏粮预计产量6132吨,比上年5368吨增764吨,增幅14.2%。平均单产169.5公斤,比上年142.7公斤增18.7%。增产原因是大的冰冻天气又使得病虫害的发生大大减少,有利于夏收作物生长。
其中,小麦面积4150亩,比上年减少350亩,产量415吨;洋芋面积31435亩,比上年减少1165亩,产量5658吨,比上年增789吨,平均单产180公斤,比上年增30.7公斤。洋芋市场价格是1元/公斤,与同期0.6元/公斤相比上涨了0.4元/公斤,仅涨价一项可增收233万元。
全乡油料作物面积12447亩,产量1301吨,预计产值780万元。其中油菜面积10117亩,比上年增加17亩,产量1012吨,比上年减产88吨。减产原因主要是冰冻灾害的影响,使部分油菜苗冻坏。增值主要是油菜价格大幅上涨,达到6 元/公斤,与同期3.60元/公斤相比上涨了2.40元/公斤,仅此可给农民增收近205万元。
秋粮种植面积72215亩,比上年增加705亩,增加1%,;秋粮总产量21625吨,同比增加196吨,增长0.9%;单产299公斤,同上年持平。
(二)经济作物面积扩大。
1、烟叶种植面积扩大,效益增加。烟叶产业是我乡的传统优势产业,继续扩大烟叶种植面积的同时,搞好烟水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育苗、移栽、晾制上推广新技术,使种烟的效益大幅增加。全乡烟叶面积达到20642亩,同比增长32%,产量2300吨,同比增加300吨,增幅15%,预计产值2130万元,比1530万元,增收600万元。
2、蔬菜种植面积稳中有升。我乡继续抓好蔬菜产业,全年蔬菜种植面积达30127亩,同比增加2357亩,其中反季节蔬菜面积稳定在13000亩,预计蔬菜产量34020吨,同比增加359吨。菜农收入可达2040万元,与上年持平。
魔芋生产因冰雪灾害面积减少,全乡种植面积6019亩,比上年减少了7000亩,预计产量7524吨,比上年减产10000吨。预计产值1800万元。
(三)畜牧业养殖效益可观。由于以来生猪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为实现“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创造了良好条件。乡政府抢抓畜牧产品市场价格仍居高位和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优惠政策的机遇,通过采取示范带动、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措施,在保持散养数量继续恢复性增加的同时,大力发展“150”规模养殖,全乡已完成“150”模式3个,建成了新田坪生猪养殖示范小区。预计全年生猪饲养量9万头,出栏4.5万头,预计猪肉产量3500吨,同比增加1000头,增长2.3%;受仔猪市场供不应求和国家对能繁母猪的保险政策等刺激,全乡能繁母猪存栏达到4896头。家禽出笼4万只,预计禽肉产量60吨,同比增加7000只,增长21.2%。大牲畜存栏5897头,出栏500头,牛肉产量61吨;羊存栏5560只,出栏1500只,羊肉产量15吨。可实现畜牧产值3750万元,比上年增收500万元。
(四)劳务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乡政府抢抓《劳动同合法》颁布实施带给农民就业环境进一步改善的机遇,按照“政府引导、强化培训、提供服务、依法维权”的方针,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抓好“阳光工程”培训,搞好外地转移与本地就业、扩大劳务输出与引导回归创业结合,促进了劳务经济的稳步发展,经培训后外出打工的人数124人。2008年全乡外出务工人数9580人,占总劳力的42.4%。乡内一批重要工程也解决了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浑水河大桥复建工程、双新公路黑色化工程全线动工、马尾沟电站复建工程、仙女湖电站开工、青龙湖电站的前期准备、水布垭库区移民工程、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的实施,有力地带动了新塘乡经济的发展。实现劳务收入3900万元,同比增长1.5%。打工收入增加,实现了“乡内损失打工补”。
(五)国家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发放范围扩大、收入增加。上级财政下拨了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合计748.9万元,比上年465万元增加了283.9万元,增幅61%。其中粮食直补894739元,每亩11.56元;农资综合补贴407.2万元,每亩52.41元;水稻良种补贴资金220462元,每亩补贴15元;油菜籽良种补贴11万元,每亩补贴10元;退耕还林补贴资金640710元,每亩210元;饲养能繁母猪保险补贴624300元,每头补贴100元;计划生育奖励补贴115200元,每人每年600元。
(六)第二三产业产值稳步上升。华源小河湾电站预计产值100万元,马尾沟电站预计产值550万元,已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体工商户已达870户,从业人员1220人,预计产值4200万元,比同期上升8%。吉林胥老板投资开发硒煤矸石,正在进行采样、实验和办理采矿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