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Xinjiang University),简称“新大”,位于乌鲁木齐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历史渊源
新疆大学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887年成立的中俄学堂、1891年成立的博达书院、1905年成立的新疆高等学堂和1906年成立的新疆法政学堂。
十九世纪后期“洋务运动”逐渐波及新疆。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新疆巡抚
刘锦棠仿照
京师同文馆章程,创办中俄学堂,又名新疆俄文学馆,为新疆培养俄汉翻译人才,同时还添设英国语言课,学制五年。
二十世纪初,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1905年,新疆巡抚吴引荪奏请清廷将1891年成立的博达书院改为新疆高等学堂,并开创了“课吏馆”,是新疆近代高等教育的雏型。
1906年,新疆巡抚
联魁将课吏馆改为新疆法政学堂,开设中国法律、历史、地理、算学、教育、伦理等课程,学制两年。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新疆巡抚
袁大化为稳定新疆,将教育经费提作军用,中俄学堂、高等学堂、法政学堂等陷于停办。
1924年,新疆都督
杨增新继承中俄学堂、法政学堂的基础,仿照北京俄文法政专门学校的章程,将两者合二为一,成立“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学制四年,课程设置有:法学通论、宪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公法、国际司法、世界语和俄文课。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是新疆历史上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新疆大学的历史起点。
1928年8月,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改为新疆省立俄文法政学校。
继往开来
1931年1月,新疆省立俄文法政专门学校更名为新疆俄文法政学院。
1935年1月1日,新疆俄文法政学院更名为新疆学院。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100多名共产党人先后从延安、从共产国际派往新疆,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著名共产党人
毛泽民、
祁天民、
李云扬、
俞秀松、
林基路、许亮、郭春则、开国中将
杨梅生,爱国民主人士
杜重远先后主持新疆学院工作。时有“抗大第二”之美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一批知名学者和文化名人来到新疆学院讲学,一时名流学者云集,学术研究气氛浓郁,闻名国内。
茅盾担任教育系主任,自编讲义授课;
张仲实担任政治经济系主任;农学专家
涂治担任农科主任,著名编辑出版家
史枚任兼职教师;著名社会学家
沈志远也专程到新疆学院进行讲学;艺术家赵丹、徐韬、
王为一、
朱今明,爱国民主人士陈培生、刘佛吾、万献廷、
萨空了等也来到新疆学院做专题讲座并工作讲学,并带领学生开展文化活动。在新疆学院工作的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首次提出创建“新疆大学”的构想,但由于
盛世才走向反动、新疆政局动乱而无法实现。
1941年,新疆省建设厅农业学校并入新疆学院。
1947年,国民政府新疆省主席、爱国将领
张治中提出将新疆学院改办为“国立天山大学”,成立了筹备处,任命
包尔汉任筹备主任,
涂治为副主任,拟聘请
罗家伦任校长。同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拟《边疆教育计划》,提出了建设“国立新疆大学”的构想。但由于时局变迁,这些设想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新疆学院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大学。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关心支持新疆学院发展,从内地高校抽调一大批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支援新疆学院,
朱德、
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学校考察并做重要指示。中共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代司令员
王震号召解放军指战员捐款捐物并开展义务劳动,为学院建设解放楼(现校史馆)。
1950年,新疆语文学校和伊犁阿合买提江专科学校并入新疆学院,更名为新疆民族学院。
1951年6月,新疆第二师范并入新疆民族学院。
1953年,在中共新疆分局和王震将军的直接领导下,中苏有色金属公司矿山技术学校(新疆工学院前身)正式成立。同年11月,西北民族学院畜牧系兽医班并入新疆民族学院。
1954年,恢复使用新疆学院校名。
1955年,国务院批准决定在新疆学院的基础上筹建新疆大学,时任教育部长
杨秀峰亲自来疆为新疆大学选择校址,并批拨巨款进行建设。同年,中苏有色金属公司矿山技术学校改为重工业部直属乌鲁木齐矿业学校(新疆工学院前身)。
1956年8月,重工业部直属乌鲁木齐矿业学校改为冶金工业部乌鲁木齐矿业学校(新疆工学院前身)。
1958年7月,冶金工业部乌鲁木齐矿业学校改为新疆矿冶学院(新疆工学院前身)。
1959年5月,中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华东工学院、东北工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支援新疆大学的成立。
1960年10月1日,新疆历史上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新疆大学正式成立。
1962年7月,新疆师范学院并入新疆大学。新疆大学机械、电机、土建等3个工科专业划入新疆矿冶学院(新疆工学院前身)。同时抽调新疆大学部分教职员工、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在喀什市组建新疆喀什师范专科学校(
喀什大学前身)。新疆大学的农林、畜牧两系划转新疆八一农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前身),艺术系及体育专业也从新疆大学剥离,独立建校。
1966年5月,新疆矿冶学院改为新疆工学院。
1978年,新疆大学成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88所重点高等院校之一、首批16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1979年4月,新疆大学教师培训部、三平分校划出,成立
新疆师范大学。
1982年1月,新疆大学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1985年,新疆大学共有硕士研究方向11个:现代汉语、语言学、语言文学、中国地方史、基础数学、理论物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自然地理。
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对国家教委在高校设置“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重大举措非常重视。
1993年6月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做出决定,将新疆大学争取进入国家“211工程”计划纳入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在近7年筹资1.5亿元专款进行重点建设。并相继成立了以
王乐泉书记为组长的专款筹集领导小组,以阿不来提主席为组长的自治区“211工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精心组织新疆大学“211工程”建设。在此期间,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教委关于“211工程”重点建设的要求,针对薄弱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成果,重点学科建设取得突破。
1997年,学校通过“211工程”建设成果验收,被列入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0年,原新疆大学和原新疆工学院合并成立新的新疆大学,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大学。
2004年,学校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部“区部共建”高校。
2012年,学校被列为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建设高校。同年11月23日,入选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名单。
2016年11月,新疆大学创业苗圃揭牌。
2017年,新疆大学入选国家首批“
双一流建设”大学(42所世界一流建设大学之一)。
2018年,学校被确定为教育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
2019年2月,新疆大学被教育部认定为
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2019年8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0年6月,新疆大学新成立的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历史学院、商学院、化学学院、化工学院5个学院揭牌。
2022年,学校再次入选第二批国家“双一流”(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新疆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2022年8月,新疆大学加入
全球中文学习联盟。
2023年2月,新疆大学与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举行“检校共建”合作签约仪式。2023年3月,新疆大学与吐鲁番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3年6月,新疆大学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建西部能源研究院。2023年7月,新疆大学举行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
2024年1月,新疆大学与西安科技大学举行战略合作座谈暨签约仪式。2024年4月,新疆大学教育界政协委员工作室揭牌成立;新疆大学西北能源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与若羌县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共建若羌能源产业研究院。2024年8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与新疆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合作签约仪式在自治区高院举行,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训基地”。9月,新疆大学木垒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签约暨揭牌仪式在木垒举行。
2024年9月21日,新疆大学隆重召开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国家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经过精心挑选,在具有发现权和命名权的小行星中,将1997年11月23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192450号小行星命名为“新疆大学星”。
2024年12月,斯莱克公司与新疆大学签署了《绿色智慧矿山产业研究发展中心合作协议》。
2025年1月15日,中建新疆建工承建的新疆大学碳基能源资源实验楼项目举行开工仪式。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有党群机构10个,行政机构14个,教学研究机构38个,公共服务及附属机构12个,现有87个本科专业,2024年实际招生本科专业80个,其中73个单一专业,3个大类专业(覆盖7个单一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及交叉学科等13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1月,新疆大学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3个自治区“十四五”优势学科振兴工程建设学科,6个自治区“十四五”特色学科创新工程建设学科;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有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师资力量
据2024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2102人,具有高级职称专任教师119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10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卓越工程师1人,教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4人,国家“
万人计划”人才10人,入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海外引进计划、天池特聘教授、天山学者、优青杰青等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480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100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7人,自治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和文化产业领军人才6人,自治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后备人选13人,自治区教学能手7人。现有理工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团队26个,其中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自然资源部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天山创新团队20个。
2024年,新疆大学有1人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1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名教师在国家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158人,其中A类博士101人,占比显著提升,具有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达到60%;招收29名博士后,较2023年同期全职博士后增长300%。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6月,新疆大学有3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招生专业数量的77%;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0个国家特色专业,12个自治区重点专业,3个自治区重点产业人才紧缺专业。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自治区级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6月,新疆大学获得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
合作交流
●教学交流
截至2024年11月,新疆大学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受理单位,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国政府奖学金自主招生、孔子学院奖学金和新疆政府奖学金项目学校。先后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签署了教育交流与科研合作协议(备忘录)。在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设立3所孔子学院。建有新疆大学俄语中心和俄罗斯对外俄语等级考试考点,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多所大学设有实习基地。
2010年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在教育部支持下,以清华大学为组长,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为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为成员的15所高校对口支援组团式包建新疆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与新疆大学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
2024年,新疆大学进一步加强与中亚地区及俄罗斯高校的交流合作,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打造国际交流、中外人文交流新平台,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力。与中亚和香港11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16份;成立“中哈大学联合研究中心”“新疆大学-比什凯克国立大学联合研究中心”,加入“中俄语言教育大学联盟”;举办或承办“中哈高校产学研用合作对接会”等高质量国际学术会议9场;积极组织师生申报各类国际交流合作项目,首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暑期学校”项目。
●学术交流
2019年8月,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应邀为新疆大学师生做题为“石油工业上游的成就与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讲座。
2020年7月,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昌璞教授以《复杂系统的可靠性、病毒传播与统计物理——国家需求视野下基础研究举例》为题,与新疆大学师生展开学术交流。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蔡荣根教授以《黑洞、引力波和宇宙学》为题,为新疆大学师生介绍了黑洞、引力波的发展和研究史,以及宇宙学的基本问题。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研究员到新疆大学做题为《认识宇宙》的报告。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占文研究员到新疆大学做题为《我们所处的宇宙》的报告。
2023年8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专家龙乐豪以“中国的火箭与航天”为主题,为新疆大学师生作专题学术报告。2023年10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海洋腐蚀与防护专家侯保荣一行到新疆大学座谈交流并作专题报告。2023年12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周志成、王国庆在新疆大学作学术报告。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1月,新疆大学有理工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团队)68个,其中,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信息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6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3个;鹏城实验室新疆网络节点1个。现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自然资源部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天山英才-科技创新团队4个,自治区天山创新团队16个。
学校现有人文社科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6个。其中,国家四部委联合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中国文艺评论基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批准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1个,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1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
研究成果
2019年至2021年,新疆大学共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40项,年度科研经费5.1亿元。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34项,其中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突出贡献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9项。学校入选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学校14项成果入选“2023亚欧博览会·教育国际论坛新疆高校科技成果展”。
近三年,新疆大学科研经费近15亿元,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29项,其中国家重大重点研发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19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2项。
2024年,新疆大学获各类科研项目1487项,较2023年增长18%,科研经费总额7.38亿元,较2023年增长10%。获批省部级以上重大重点项目(课题)50项,项目经费2.35亿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3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7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批18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获批19项、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获批35项。荣获首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科学技术奖17项,出版专著25部,发表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论文428篇、理工科高水平科研论文1498篇。
2024年,新疆大学大力推进高能级平台建设,组建“富油煤资源化学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积极参与怀柔国家实验室新疆基地和新疆实验室建设工作,开发建设天山实验室;获批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参与获批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社会服务不断拓展,签订各类横向项目854项,总经费2.56亿元,与企事业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0份,获得软件著作权546项,授权专利525项;加大科技成果宣传和推介力度,组织参加成果展10余场次,以技术入股、专利转让等方式实现成果转化收入104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7%。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2月,新疆大学图书馆有馆舍三个,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分布于三个校区,红湖校区馆舍约4万平米,主要存放人文社科类资源,2004年投入使用;友好校区馆舍约2000平方米,199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博达校区馆舍6万平方米,存放各类理工科文献资源,于2022年投入使用,大楼近80%的空间向读者开放,可收藏231万册藏书,设置各类阅览席位近8500个。
据2024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新疆大学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省级中心馆,现有电子、纸质文献资源总量3356万册(其中纸质文献309万册、电子图书899万册、电子学位论文1871万册、电子期刊277万册)、中外文电子数据库资源近64种,其中,电子期刊277万册,网络包库可使用电子图书899万册。建成了校园网和CERNET新疆地区主节点和新疆教育区域网控制中心、乌鲁木齐教育城域网。拥有现代化的数字化图书馆和多功能体育馆。
●学术期刊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新疆大学主办的双月刊,主要栏目有语言学研究、历史学研究·西域史专题、文学研究、中亚·南亚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等。曾用刊名: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该刊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24年5月,《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再次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是由新疆大学主办的双月刊,主要栏目有生态·资源·环境、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精粹、化学与化工、工程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等。曾用刊名: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新疆大学学报(理工版)。2021年,该刊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24年5月,《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再次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文化传统
校徽
新疆大学校徽确定于1995年,校徽总体图案是两个同心圆,其寓意是各民族师生团结和谐。校徽中心图案为新疆大学最早的教学楼—-红楼。“1924”为新疆大学的创立时间。“六朵花瓣”图案象征新疆大学学子满天下,桃李花盛开。“天山”象征着新疆大学坐落在天山脚下。两圆之间,是以中文、维吾尔语、英文书写的“新疆大学”校名。
校旗
新疆大学校旗为红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白色毛体校名,左上角配以学校徽志。
校训
团结、紧张、质朴、活泼(确定于1938年)。
1938年,新疆学院教务长林基路以延安“抗大”为榜样,提出了“团结、紧张、质朴、活泼” 八字校训。新疆大学的校训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赋予了不同含义。在建校初期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后体现的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体现的是民族团结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团结”体现了新疆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发展蓝图;“紧张”是希望同学们要确立目标,树立人生志向,脚踏实地,规划好大学生活,共同见证和践行新疆大学的发展;“质朴”体现了一代代新大人继承红色基因,艰苦奋斗的历程;“活泼”指代了新疆大学优秀校友的事迹。
校歌
新疆大学的校歌是《
我们正青春年少》,由著名共产党人
林基路作词,
陈谷音作曲。校歌确定于1985年,歌词源于时任新疆学院教务长、共产党人林基路诗作《我们正青春年少》,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主旋律,以担当历史和时代责任为主题,号召青年学子继承、发扬光荣革命传统,肩负民族重任,团结一致,奋勇前进。
文创
新疆大学百年校庆校园文创产品由
新疆大学出版社发行,有百年校庆小夜灯礼盒、字母笔、纸杯、鼠标垫、手提袋、卡套、明信片、红湖鸭亚克力挂件、帆布袋、档案袋、黄铜纪念盘、充电宝礼盒、保温杯套盒、保温杯等等。
社团
截至2023年8月,新疆大学共有学生社团143个,其中思想政治类27个、文化体育类56个,志愿公益类31个、创新创业类17个,学术科技类12个。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5月,新疆大学设有红湖校区、友好校区、博达校区三个校区。三校区总占地面积为5131.60亩,总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
红湖校区
红湖校区是新疆大学校本部,地址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胜利路666号。该校区之所以被称为“红湖校区”,是因校园中有面积为54亩的红湖。截至2023年8月,该校区占地面积863亩,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该校区内的建筑有教学楼、图书馆、校史馆、学术交流中心、宿舍楼、研究生院、体育中心等。该校区所设二级学院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历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旅游学院。
博达校区
新疆大学博达校区地址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华瑞街777号。截至2023年8月,该校区占地面积3709亩,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细分为三个区——南区、西区、北区。该校区内的建筑有图书馆、综合体育馆、公共体育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北苑餐厅、北区训练场等。该校区所设二级学院有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纺织与服装学院、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
友好校区
新疆大学友好校区地址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西北路499号。截至2023年8月,该校区占地面积218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友好校区由3个院落组成,分别是东院(乌鲁木齐市西北路448号)、西院(乌鲁木齐市西北路499号)和北院(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西街109号)。该校区内的建筑有图书馆、教学楼、阶梯教室、餐厅、宿舍楼等。该校区所设二级学院有软件学院、商学院。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任书记
●历任校长
校园文物
解放楼
新疆大学解放楼,建成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大学的第一栋综合教学楼,有苏式建筑风格。解放楼在2014年经过改造和修缮后正式成为新疆大学校史馆,历史资料在这里得到保管和陈列展出,是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自治区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入选“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现为乌鲁木齐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友好校区1号教学楼和13栋宿舍楼
新疆大学友好校区1号教学楼(崇能楼)和13栋宿舍楼建成于1954年。1号教学楼(崇能楼)具有苏式建筑的风格,将圆弧的曲线和规整的体块相结合,中间高两边低,主楼高耸。宿舍楼也是苏式建筑,讲究中轴对称,平面规矩,回廊宽缓延伸。截至2023年,友好校区的1号教学楼及宿舍楼仍在使用,1号教学楼变更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新疆大学附中高中部实验班的教学用楼。现为乌鲁木齐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名校友
所获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