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皇后

东汉明德马皇后

明德皇后(40年-79年)马氏,史佚其名,世称“马明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著名将领马援之女,汉明帝刘庄的皇后,中国第一位女史学家及第一位著书立说的皇后,被誉为“女中尧舜”、“两汉皇后之最贤者”,后世常将其与和熹皇后邓绥并称为“马邓”。

人物生平
幼理家事
明德皇后,马氏,名字失载,是东汉著名将领马援的小女儿。其父马援曾长期在西州担任绥德将军,后归顺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被任命为陇西太守。
建武十六年(40年),马氏出生。
建武二十五年(49年)其父马援病死于军中,而其兄长马客卿聪明颖惠而早夭,母亲蔺夫人因悲痛伤心而引发疾病,神志恍惚。马氏当时只有十岁,料理家事,管理教育仆人,内外之事咨询禀报,她处理起来如同成人一样。起初,别人都不知道这种情况,听说以后,都表示惊异和赞叹。
选入东宫
起初,马氏的父亲马援领兵攻打五溪蛮人,死在军中,虎贲中郎将梁松、黄门侍郎窦固等人趁机诬陷马援,由此马家日益衰落,又多次被权贵们欺侮。
马氏堂兄马严十分忧心愤怒,禀告蔺夫人断绝与窦氏的婚约,请求将马氏进纳掖庭。于是便上书说:“我的叔父马援先逝去辜负皇恩未报,而妻子和孩子受到特殊恩惠得以保全,对陛下爱戴尊仰,像对待上天对待父亲一样。人之常情既然得以不死,就想追求祥福。我听说太子、诸王的妃子匹配尚未齐备,马援有三个女儿,长女十五岁,次女十四岁,幼女的十三岁,她们的仪容身材头发皮肤,在女子中都属上中以上的人才。而且都孝顺小心,文静温柔有礼教。希望派相工下来察看,从中选拔合格的人。如万一有幸入选,马援在黄泉之下也可得到安慰了。另外马援的姑姐妹都是汉成帝的妃子,葬在延陵。臣马严有幸蒙恩重获此生,希望凭借先姑的关系,让我的堂妹充入后宫。”
于是马氏被选入太子宫东宫),时年十三岁。侍奉皇后阴丽华,接近周围的嫔妃,礼法完备,上上下下都和她处得很好。受到太子刘庄的宠爱,经常居住在东宫后堂。
当时东宫尚且无人,宫中事务皆马氏亲自所为,她亲手裁制舞衣、(长襦),直到手出现冻疮,也始终不曾和服侍她的人提起。
晋封贵人
公元57年(建武中元二年),光武帝刘秀驾崩,皇太子刘庄即位,是为汉明帝,立马氏为贵人。当时马氏异母姐姐之女贾氏也被选人后宫,生下刘炟(汉章帝)。
汉明帝因为马氏没有儿子,就让她来带养刘炟。对她说:“人不一定要自己生儿子,怕的只是不精心爱护养育而已。”于是马氏对刘炟精心抚育,操劳的程度要超过对自己的亲生孩子。而刘炟也是天性孝顺淳厚,感恩的本性出于自然,所以母慈子爱,始终没有一点矛盾隔阂。马氏常常因为汉明帝的子嗣不多,每每心怀忧虑,荐引左右侍奉皇帝的人,似乎惟恐有不及之时。后宫嫔妃有进见皇帝的人,她每每安慰接纳。如果多次得到皇帝的宠爱,总是提高对被宠爱的嫔妃的待遇。
册立皇后
公元60年(永平三年)春,有关主管官员上奏想要立长秋宫,即确定皇后的人选,汉明帝没有表示。皇太后阴丽华说:“马贵人的德行在后宫当中是数第一的,就立她吧。”于是就立马氏为皇后。
她成为皇后以后,愈加谦逊恭敬,而且博学多识,能够背诵《易经》,喜好读《春秋》、《楚辞》,最喜欢《周礼》和董仲舒的著作。
辅政治国
当时各位将领上言奏事以及公卿大臣公开讨论难以评定的,汉明帝多次尝试让马皇后来评论。马皇后则分析其中的旨趣道理,对各种意见都能推出其真实情况。每当服侍汉明帝的时候,总要谈到国家政事,对汉明帝决策多有辅助补益,而不曾以自家私事求汉明帝。所以汉明帝对她的宠爱和尊敬日益加深,始终不衰。
公元72年(永平十五年),汉明帝查案地图,准备封给皇子,封给他们的封地都只有其他诸侯国一半大。马皇后晋见之后说道:“诸位皇子的封地才只有几个县,从制度上说不是过分节俭了吗?”汉明帝说:“我的儿子怎么好与先帝的儿子相等呢?每年得到的供应二千万就足够了。”
当时楚王刘英的案件连年不断,囚犯互相指证牵连,因罪被捕的人极多。马皇后担心此案牵连的人过多过滥,乘机说到此事,心中悲恻。汉明帝有所感悟,夜间起来徘徊,思索马皇后所献纳的话,终于有很多人得到宽宥。
晋位太后
明德马皇后的外祖母是宋杨的姑姑,后来她听说宋杨的两个女儿都颇有才貌,便将其迎入宫中进行培养和教导。公元75年(永平十八年),这两个经过马皇后训练的女子成功选入太子刘炟的宫中,颇有恩宠。
公元75年(永平十八年),汉明帝去世,汉章帝刘炟即位,尊马皇后为皇太后。诸贵人应当迁徙到南宫居住,马太后感念离别之情,各赐予她们诸侯王赤绶,另加安车驷马,白越布三千端,杂色二千匹,黄金十斤。亲自撰写《显宗起居注》,删去其中她的哥哥马防参管医药事务的内容。汉章帝请求她说:“黄门舅马防朝夕侍奉将近一年,既没有褒扬显异之举,又不记录他的勤劳,不是太过分了吗!”太后回答说:“我不愿意让后世之人听到先帝多次亲近后宫家属的事情,所以不著录。”
马太后又为汉章帝求娶良家女,于是梁竦的两个女儿都被选入宫,得到汉章帝的宠幸,封为贵人,即“梁贵人”,后来为汉章帝生下了汉和帝刘肇。
公元76年(建初元年),汉章帝想给几个舅舅封爵,太后不允许。第二年(公元77年)夏天,大旱成灾,议论事情的人认为是没有封外戚的缘故,有关官员为此上奏汉章帝,认为应该依从以前的典章制度。太后下诏说:“所有议论事情的人都是想要献媚讨好我来求得好处而已。昔日汉成帝时曾给王太后的五个弟弟同一天封侯,那时黄雾弥漫,并没有听说有时雨的瑞应。另外田蚡窦婴这些外戚,倚仗着尊宠和高贵,恣意横行,遭受倾败覆灭之祸,这已经是为世人广为传说的。所以明帝在世时就对外戚的事情小心提防,不让他们占据重要的地位。在给自己的儿子封国时,只让他们拥有楚、淮阳等封国的一半大小,常常说‘我的儿子不应当和先帝的儿子一样’。现在有关官员为什么想要拿现在的外戚比先帝的外戚呢!我是天下之母,但身着粗帛,吃饭不求甘美,身边的侍从人员也穿着普通布帛的衣服,没有香囊之类的饰物,这是想以自己的行动来给下面的人做表率。本以为外戚们看到此种情况,应当忧心自诫,可他们只是笑着说太后一向喜好俭朴。以前在过濯龙园时,看到来问候起居的外戚们,携带的仆从众多,可说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奴仆穿着绿色臂衣,衣领衣袖色泽正白,回头看看给我赶车的御者,比他们差远了。故意不对他们表示谴责愤怒,只是断绝他们一年的费用而已,希望以此默默地让他们内心感到惭愧,而他们却还是松懈懒惰,没有忧国忘家的想法。了解大臣没有谁能比得上君主,何况是亲属呢?我怎么可以上负先帝的意旨,下损我马氏祖先的德行,而重蹈西京败亡之祸呀!”坚决不允许给外戚封爵。
汉章帝看到太后的诏书悲伤感叹,又重新请求说:“汉朝兴起之时,舅氏亲族封侯,犹如皇子封王一样。太后诚心保持谦虚,怎能让儿臣偏偏不对三位舅舅加以恩赏呢?况且担任卫尉的舅父年纪已大,另两位担任校尉的舅舅也是身患重病,如果出现不可讳言的情况,将使臣长怀刻骨铭心的遗憾。应趁着他们都健在的好时机给予封赏,而不可拖延。”
太后回答说:“我反复考虑过此事,想使之两全其美。难道只是想要获得谦让之名声,而使皇帝受到不对外戚施恩封爵的嫌疑吗!昔日窦太后想要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丞相条侯说受汉高祖之约规定,没有军功的,不是刘氏家族不能封侯。今天我马氏家族对国家没有功劳,怎么能与阴氏、郭氏这些中兴之时的皇后等同呢?常常看到富贵的人家,官禄爵位重叠,犹如再度结实的树,它的根必受损伤。况且人们之所以愿意封侯的原因,无非是想上奉祖宗祭祀,下求温饱罢了。现在外戚家祭祀所用的是接受四方贡献的珍品,衣食则承蒙有皇家府藏的余资,这难道还不够,而必须要得到一县之封吗?我考虑这件事已经是深思熟虑,不要再有怀疑。所谓至孝的品行,应以安慰双亲为上。现在国家多次遭受变异之灾,粮价上涨数倍,使人昼夜忧虑惶恐,坐卧不安,而要先去营谋给外戚封侯,违背了慈母的拳拳之心呀!我一向刚直性急,有胸中之气,不可不顺。若是阴阳之气调和,边境清静无争,然后再行皇帝的志向。我将口含饴糖,逗弄小孙子,安度晚年,不能再关心国政了。”
太后议政
马太后经常与汉章帝朝夕谈论国家政事;同时教授诸位小皇子,论说经书,叙述生平经历,使后宫终日和睦。
有一次,新平主家的侍从不慎失火,火势延及北阁后殿。太后认为是自己的过失,起居不欢。当时正准备拜谒原陵,她自认守备不慎之过,愧见陵园,于是不肯动身前往。
起初,太后的母亲埋葬,起坟略微高了一些,太后为此说了话,其兄马廖等人立即把坟减削到合适的程度。
她的外戚当中有谦虚朴素仁义品行的,她就给予好言褒奖,赏给财物官位。如有细微的差错,她先表现出严峻的神色,然后加以谴责。对于那些乘坐豪车、穿着华贵而不遵守法度的亲戚,太后便断绝其属籍关系,遣返他回乡下种田。广平王、巨鹿王、乐成王所使用的车骑朴素,没有金银装饰,汉章帝把此事禀告马太后,马太后立即赐给他们钱每人五百万,于是宫内宫外都归从教化,穿着如一,诸家皇亲国戚惶恐小心,其程度甚于汉明帝永平年间。于是便设置织布房,在濯龙园中植桑养蚕,并且多次前往观看,以此为娱乐。
公元79年(建初四年),全国粮食丰收,边陲也没有战事,汉章帝于是便封他的三位舅舅马廖、马防马光列侯。三人都推辞不受,愿意就任关内侯,领受爵号而不受封地。太后听说此事之后,感叹将为此事长恨万年,于是她的哥哥马廖等人不得已又辞退了爵位回家。
寝疾崩逝
建初四年(79年)四月,马太后将自己外祖母的外甥宋杨的女儿宋贵人的儿子刘庆立为太子,不久,马太后卧病在床,她不信巫术小医,多次敕令禁止祷告祭祀。同年六月三十日,太后逝世,终年四十余岁,谥号明德皇后。七月初九日,与汉明帝合葬在显节陵。
垂范后世
明德马皇后素有“千古贤后”之名,后世常将其与和熹皇后邓绥并称为“马邓”,成为了历代贤后的楷模。如三国曹魏时期,魏文帝曹丕的皇后郭女王性俭约,不好音乐,“常慕汉明德马后之为人。”北魏时期,崔光上表称汉朝的马邓两皇后“母仪家国,垂训四海,宣教九宗”,以劝导胡太后北宋时,临朝太后刘娥自称“如马邓流芳册书,此吾之志也。”元朝时,元顺帝册封皇后时,在册文上要求皇后伯牙吾·答纳失里效法马邓这样的“辅相之世勋”,以“兴汉表马、邓之功。”明朝人所撰的《续列女传》称赞明德马皇后“在家则可为众女师范,在国则可为母后表仪”。
主要成就
东汉明德马皇后为东汉皇帝显宗所编撰的《显宗起居注》是历史上最早的专门记录皇帝日常言行的著作,也为后世开创了“起居注”这一新的史书体例。自此后世便有专人从事该编撰工作。明德马皇后开始写史比班昭补写《汉书》早了约二十多年,因此被称为中国第一位女史家。
轶事典故
贵而少子
马氏曾经患病,其母蔺夫人让人给她占卜,卜筮者说:“这女子能成为帝妃,贵不可言。”
后来,蔺夫人丢失了一颗价值万钱的珠宝,询问看相的人,看相的人指着一个婢女,说:“宝珠是此人偷盗的。”搜查后,发现事情确实是这样。蔺夫人非常惊奇,就令他给自己的女儿们看相。他看到马氏后,很惊讶地说:“我必将对此女称臣。然而她虽然尊贵,却少有子嗣。”
蔺夫人问:“难道她一生都没有儿子吗?”看相的人回答说:“她命中生有一子,但却早夭了。若是养育别人生的孩子得力的话,比自己亲生的孩子还要强。”
美发高髻
明德皇后身高七尺二寸,方口,同时有一头很长的秀发,隆起四层高大的发髻后,却仍有多余的头发,于是她将多余的头发绕髻三圈。她不在眉毛上施加粉黛,装饰也不求豪华,唯独左眉角有小缺口,于是她将缺口弥补得像谷子小米一样,经常称病,于是终身得意。
夜梦飞虫
马氏在被立为皇后的前几天,她梦见有无数只小飞虫飞来落在她的身上,钻入她的皮肤又飞出来。
布衣皇后
马皇后时常身穿粗,衣裙都不加边。每逢初一和十五,众妃嫔与公主前来朝见,远远看去马皇后袍衣粗疏,还以为是精细的丝绸,靠近了看,才笑了。马皇后借口说:“这种丝织品特别适宜染色,因此才穿用。”嫔妃们听了,无不叹息。
帝后互侃
据曹植《画赞序》记载,明德皇后美于色,厚于德,汉明帝常嘉奖她。有一次,马皇后跟随汉明帝赏画,看到虞舜娥皇女英的画时,汉明帝指着画调侃马皇后说:“恨不如此为妃(遗憾你不是娥皇女英)。”帝后又上前观赏陶唐的画像,马皇后指着嗟乎!群臣百僚,恨不戴君如是(唉,遗憾百官拥戴的君主不是尧)。
不喜出游
汉明帝经常出宫到苑囿离宫,马皇后总是提醒汉明帝风云变化注意健康,诚恳周备。汉明帝到濯龙园中,把众才人都召集来,下邳王以下的人都在一旁,请求唤出皇后一同游乐。汉明帝笑着说:“她生性志趣不喜欢游乐,即使来了,也没有欢乐。”因此汉明帝的出游娱乐之事她很少随从。
车水马龙
车水马龙这则成语从马太后诏书中的话简化而来,它形客车马往、繁华热闹的场景。
公元77年(建初二年)的夏天,发生了大旱灾。一些大臣说是因为不封外戚的缘故,请求分封马氏舅父。马太后不同意,下诏说:“凡是提出要对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献媚于我,都是要从中取得好处。天大旱跟封爵有什么关系?”接着说:“前几天我路过娘家住地濯龙园的门前,见从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请安的,车子像流水那样不停地驶去,马匹往来不绝,好像一条游龙,招摇得很。他们家的佣人,穿得整整齐齐,衣服绿色,领和袖雪白;看看我们的车上,比他们差远了。我当时竭力控制自己,没有责备他们。他们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为国家忧愁,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进爵呢?”
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灌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士口游龙,仑头衣绿,领袖正气顾视御者,不及远矣。
含饴弄孙
成语“含饴弄孙”出自明德马皇后的口中。《资治通鉴》里记录了马太后对汉章帝说的一段话:“若阴阳调和,边境清静,然后行子之志,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关政矣。”
意思是说,如果天地阴阳之气调和,边境宁静无事,你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我只管含糖逗弄小孙子,不再干预政事。
人物评价
明德皇后的一生谦逊朴实、知书识礼、明理达义。由于她的行为举措,对明帝、章帝两朝的政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被后人敬仰不已。马皇后不但创下了皇后着布衣的范例,还留下了成语“车水马龙”,是历代皇后学习的表率。
汉代
魏晋
南北朝
唐宋
元朝
明清
近现代
史书记载
后汉书·卷十上·皇后纪第十上》
家庭成员
父母
兄长
明德皇后有四位兄长。
姐姐
马氏,明德皇后的异母姐姐,生有一女为汉明帝的贾贵人
马氏,年长明德皇后两岁,与明德皇后同母,被堂兄马严推荐进入掖庭。
马氏,年长明德皇后一岁,与明德皇后同母,被堂兄马严推荐进入掖庭。
丈夫
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
养子
汉章帝刘炟,东汉第三位皇帝。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