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出西射堂

南朝谢灵运诗作

《晚出西射堂》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开篇两句交代了时间和诗人的行止;接下来四句是对诗人所见景色的描写,通过描写暮秋之景带着压抑和晦暗,表达诗人心中的忧愁有增而无减,接着诗人以“羁雌”和“迷鸟”自比,点出内心无法忍受与亲朋好友的离别;最后四句是写诗人赏景回居所之后的举止和内心的感慨。这首诗在谢诗中显得最为平实,诗中没有过多的典故、晦涩的语言,全诗只是即景而抒情,一泻胸中之块垒,情感深沉细腻,有令人唏嘘、慨叹之感。

作品原文
晚出西射堂1
步出西城门2,遥望城西岑3。
连障4叠巘崿5,青翠6杳深沉7。
晓霜枫叶丹,夕曛8岚气9阴10。
节往11戚不浅12,感13来念已深;
羁雌14恋旧侣,迷鸟怀故林;
含情15尚劳爱16,如何离赏心17。
抚镜华缁鬓18,揽带缓促衿19。
安排20徒空言21,幽独赖鸣琴。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西射堂:在永嘉郡(今浙江温州市)城内。所谓射堂,是试士习射的所在。
2.西城门:《艺文类聚》卷二八、宋本《三谢诗》、五臣本、《太平寰宇记》卷九九、“百三家集”作“西掖门”。
3.西岑(cén):即西山。又名瓯浦山,金丹山。连峰叠蜮,青葱秀丽,为温州登览胜处。
4.连障(zhàng):连绵不断的山。
5.巘崿(yǎn è):谓山崖重重叠叠。巘,山形似甑者。崿,山崖。
6.青翠:指青山。
7.杳(yǎo)深沉:形容山色幽暗朦胧。
8.夕曛(xūn):黄昏时的余晖。
9.岚(lán)气:山中的雾气。
10.阴:昏暗。
11.节往:谓时序推迁。
12.戚(qī)不浅:谓忧愁深。
13.感:寿考堂藏板、信述堂重刊本“百兰家集”作“恨”,不从。
14.羁雌(jī cí):指失群的雌禽。
15.含情:指鸟含感情。
16.劳爱:忧愁、热爱。
17.赏心:以心相赏,此指知心朋友。
18.华缁(zī)鬓(bìn):谓发髻由黑变花白。华,头发变白。缁,黑色。
19.缓促衿(jīn):衣服宽松,喻身体消瘦。缓,宽缓。促,紧。
20.安排:安于自然的推移,指听任大自然的变化。语出《庄子》。《庄子·大宗师》:“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廖天一。”
21.空言:空话。
白话译文
苍茫暮色中,独自步出西门,远眺连峰叠巘,青葱秀丽的山景色。
往日里青翠的崇山都被广漠无边的暮色笼罩着,变得深不可测。
曾经慰目的染霜红枫,已不复见,唯有斜阳无言,在厚重阴沉的岚气中,恹恹降沉。
随着时间的推迁引起了无限的愁绪,感到思念越来越深。
被拘系的鸟儿依恋昔日的伴侣,迷途的鸟儿思念住惯了的树林。
鸟的感情尚且如此忧愁热爱,我又怎么离得开知心朋友。
从镜子中看到发髻由黑变花白,人瘦则衣带显得宽松。
听从大自然的安排是空话,唯有靠抚弄琴弦来安慰自己的一颗孤寂苦闷之心。
创作背景
由诗题及诗中所状景色推之,此诗当作于永初三年(422)谢灵运外放永嘉当年的深秋。大抵上,心绪不佳的人最怕落日的隐去,特别是在深秋季节,面对惨淡的暮色以及暮色之后的漫漫长夜,真可谓不知一个愁字如何了得。对遭受排挤而谪居至偏僻荒凉之地永嘉、远离京都的诗人来说就更是如此,于是作了这首诗。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傍晚,诗人漫步出西城门,大抵谪宦羁旅之人最怕黄昏长夜,因为白日的公务,多少还能分散心事,而公余闲暇,天色如磐,这愁绪难以消遣。这种感觉,在常人都如此,更何况诗客敏感的心灵。所以当灵运举目远望郊坰的西山时,永嘉的青山绿水,已都无秀色可言,触目尽是惹愁兴叹的资料。崇山如屏,纵横复沓而无有穷尽,往时的深青淡翠也都在广漠无边的暮色笼罩之中,变得深不可测。清晨时曾经慰目的染霜红枫,已不复可见,唯有斜阳无言,在厚重阴沉的岚气中,恹恹降沉。自初秋的七月十六日去京,至此已有二、三个月头了,金秋已去,严冬将临,忧愁自然有增而无已,眼前看到这一片压抑而迷惘的郊景,就更勾起了诗人深沉的怀念。眼前那林木上羁宿的雌禽,失群无伴,似乎在诉说着对旧侣的怀恋。空中的归鸟在盘旋徘徊,它一定是迷失了归路在寻找昔日的林巢。羽鸟都有情,尚且知道相互间爱,而万物之灵的人,则不能忍受与知心的亲人友朋的离别。感念及此,诗人意兴阑珊,回到了旅居之所。他抹去铜镜上的积尘,见原来那乌黑的鬓边上已出现了星星白霜,逗弄衣带,又发现先前合身的衣服也已显得宽松了。顾影自伤,诗人不禁对他素所信奉的庄子的至理名言也产生了怀疑。《大宗师》中说:“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意思是安于自然的推移,就能与造化合一,进入空虚寂寥的超人境界,现在看来这不过是无补于事的空论;所能聊以宣泄那幽居独处之烦闷的,只有那孤芳自赏的琴音而已。即景而抒情,一泻块磊,酷学汉末建安的诗体,甚至连起句也有意求古朴。《古诗十九首》之十三云:“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曹植《送应氏》之二起云:“步登北邙坂,遥望洛阳山。”对读之,其传承甚明。不过,虽说效古,却又有明显的新变;显示出谢客贬永嘉后诗的一贯特色。
诗的结构,随情抑扬,一同建安诗之任气使才;而同时又显出屈曲多层折的特色。先以“节往”、“感来”二句居中作顿束,将秋望景物分作二层;更以“含情”“如何”二句,接过第二层景,引入末四句浩叹。这就是贬永嘉后谢客所经常使用的景-情-景-情(或相反)的双线结构,是中国诗歌中布局的新创制。
诗的写景造型也更见精致入微。特别是善用动词与形容词以写形入神,如“连嶂”四句内蕴压抑的愁思。其中一、二、四句中的“叠”字,“杳”字,“阴”字相连而构成了扑朔错杂而杳不可测的境界,最能见出主客观融一的情思。其句式前二句是“二、一、二”的节律,后二句是“二、二、一”的形式,其变化也有助于情景的表达。“晓霜枫叶丹”一句尤堪玩味。有人认为这两句是分别实写早晚二诗。其实不然,“晚出西射堂”,是不能见晓景的。因此又有人怀疑“晓”可能是“晚”之误,其实也不然,青翠既已“杳深沉”,红叶也不能看清。所以这一句并非实写即日所见,而是虚拟。重山叠巘,暮色杳渺是如此压抑,诗人亟望清晨所见的红叶能稍破沉闷,然而竟不可得,唯有夕曛岚阴而已。这铺叙实景中的一笔虚拟,不仅因反衬而加重了愁思,而且借虚想的一点丹红使沉郁之中见出空灵,不致造成滞重之感。这就是谢诗在用词状景中的深致。
从《晚出西射堂》诗,可以进一步探寻到谢诗的传承,从山水题材而言,灵运承玄言,游仙诗之绪,继谢混等后创为山水诗,这中间行旅诗中的景物描写,似又为一重要环节。而从诗歌体式而言,灵运诗决非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有背于建安风骨,而是继承了建安诗人的使气任才的特点,并兼取太康之风,踵事增华,使才气的表现具有隐秀的特色。以上二者相结合,终于卓然自成一体。此诗正可作为建安诗与典型的谢诗之中间环节来看待。至此对钟嵘所评谢诗特点当更有所解会。“宋临川太守谢灵运,其源出于陈思(曹植),杂有景阳(张协)之体,故尚巧似而逸荡过之。颇以繁富为累。嵘谓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这是对谢诗传承得失的最中肯的评价。
名家点评
明·王夫之《古诗评选》:且如“含情尚劳爱,如何离赏心”,心期寄托,风韵神理,不知《三百篇》如何?自汉至今二千年来,更无一人解恁道得。吟此而不知钦赏,更罚教五百劫噇酸酒牛肉去!
作者简介
谢灵运(385~433)晋宋间诗人。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爵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政治烦恼,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山水景物。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他成为山水诗派的创始人。有《谢康乐集》。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