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建立国号的帝王世代相传的整个统治时代。朝代是界定某一个政权时期的名词,朝代的名称大致有五个来由:源自部族或联盟的名称;源自创建者原有的卦号或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名称;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或美好。
中国朝代
定义
汉语所谓的“朝”字具有今日含义,在政治上用来引用当政的政权,有“今朝一家政权治天下”的观念。因此“朝”类似现在所说的“国家统治政权”(即国家行政管理的政府),并非等同于现代定义的“国家”(国在中国古代从
部落联盟的氏族土地,商周朝指“诸侯国”,是一种地方政权管理单位);“朝代”则是后人方便划分历史的称呼,“朝代”理论也都不是近代学者发明的,也是古代官方为了区分某政权的历史时期所定的既有划分法则。最明显的就是“魏晋南北朝”、这个“朝代”很明显不是指一个“朝”,而是由多个不同政权,如晋朝、五胡
十六国、南北朝等“子朝代”组成,而南北朝又分
南朝与
北朝,南朝的宋、齐、梁、陈则各别都是以“朝”为划分标准。相同名字的朝代,历史学家加上“东西南北”等字眼,予以区分。
在家天下的观念下,中国的君王家族、通过轮替、成为天下的支配者,“改朝换代”就是更换统治家族的过程。那么,为什么“秦朝”与“秦国”不算在一起呢?很简单,魏晋南北朝之前,只有成为天下共主时、才敢称朝,而古人认为称朝与称朝前是不一样的,所以秦朝统一后称”朝”了,而秦还未称朝前就是秦国,仅是一个地方政权。春秋战国诸国也没有称朝,当时的朝是周王室。
夏商周状况一样,他们在还没称朝前虽已是独立政权,但因为还没成为天下共主、也没称朝,所以夏商周三朝的历史、都只从“推翻前朝成为共主后”、开始计算。自魏晋南北朝开始,不管是否统一天下、都称朝,只是、这些分裂的政权、往往都不会承认对方有称朝的资格。
在中国的朝代中,有些是前一朝代尚未灭亡、新的朝代就已经建立了,所以,有些朝代的存续时间有重叠部分。如:
忽必烈于1271年宣布建立
元朝,1276年南宋才灭亡。
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室至此完。
——摘自《小学历史教科书》(90年代的版本)
朝代更替
先秦
秦两汉三国
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十国
宋元明清
更替
夏→寒→夏(复辟)商→周[
西周、
东周(春秋、
战国)]→秦→西汉→新→东汉→
三国(魏、
蜀汉、吴)→
西晋→东晋
十六国→南北朝(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隋→唐→
武周→唐(复辟)→
五代十国→宋(
北宋、
南宋)、辽、
西夏、金→元→明→清
长时间朝代
亚洲
全世界范围内,为世人熟识
国祚比较长的王朝包括日本的“
菊花王朝”,自公元602年第一任君主
推古天皇自称天皇起,维持了1400多年,号称“万世一系”。现存的
亚洲王朝
文莱王朝(
博尔基亚氏王室)也比较长,现任
文莱苏丹第29世—
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文莱王朝从1363开始传到在已经有六百余年。
除中国外,世界上其他王朝一般国祚比较长,印度的梅瓦尔王国的西索迪亚王朝是
世界是延续时间较长的王朝之一,西索迪亚王朝不同于欧洲某些历史悠久的王朝,欧洲虽然有持续时间很长的王朝,但
欧洲王室的王位传男亦传女,西索迪亚王朝类似中国古代的王朝王位传男不传女,印度的梅瓦尔王国(Mewar)在西索迪亚王朝(Sisodia)的统治下延续了1215年(734—1949)直到1949年并入
印度联邦,
王朝才结束。西索迪亚王朝第一代国王是BappaRawal(734年建立王朝)末代国王是MaharanaSirBhupalSingh(1930—1955),西索迪亚王朝虽然结束但其后代现今仍还保留着王公的称号。
欧洲
在
欧洲的某些国家,虽然王朝更迭,但并不表示家族血脉的终止,王朝更迭也不是由于篡权夺位,推翻前朝,建立了新朝。仅仅是因为国王绝嗣,后继无人,而不得不从去世国王的近亲旁系或母系的后代中去物色王位继承人。由于被挑选出来的王位继承人是先王的支脉、后裔,王朝在血缘上其实是一脉相传。如
英国的
都铎王朝由于女王
伊丽莎白一世无嗣而驾崩,而让
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入继
英格兰王位。自此英格兰和苏格兰组成了
共主邦联,完成两国的王室联合。
高姆老国王是
丹麦的第一位君主,他的出生年月已无从考查,大约在公元940年去世。他死后,他的儿子哈拉尔继承王位。
丹麦王室现今女王
玛格丽特二世是丹麦第54代国王。“奥伦堡王朝“
格吕克斯堡王朝”的兴起,都仅仅是因为国王绝嗣,后继无人,而不得不从去世国王的其它后代中去物色王位继承人。由于被挑选出来的王位继承人是先王的支脉、后裔.他们虽保持着爵位,但却生长在异国他乡,所以在他们的头衔中往往带有地名,如:“奥伦堡的克里斯钦伯爵”,及“格吕克斯堡的威廉姆公爵”等等。当他们被选为王位继承人,当上国王后,一个新的王朝开始了,他们原来头衔中的地名就成了新王的称号。然而,不管丹麦王室如何“改朝换代”,这个王朝消亡,那个王朝兴起,在一千多年的54位君主中,他们之间都有着这样、那样的血缘。
其他比较长的
皇朝和
王朝还包括来自于
法国的“卡佩王朝”自987年正式取代法国的“
加洛林王朝”时算起,该王朝统治欧洲数个国家,还没有间断,“卡佩王朝”还维持着对西班牙和
卢森堡的统治。
柬埔寨王朝在1993年复辟,
柬埔寨王室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计算母系和父系,互相有
血缘关系的柬埔寨王室维持统治1940多年,在只计算父系的情况下柬埔寨王室也持续七百多年,1296年
柬埔寨国王阇耶跋摩八世的女婿
因陀罗跋摩三世继承王位,因陀罗跋摩三世是柬埔寨国王的父系祖先,传闻是因陀罗跋摩三世迫使自己的岳父逊位。值得注意的是柬埔寨王朝虽然有着不一样的名称,但这些持续的王朝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血缘关系。为柬埔寨王室
世系表,现任柬埔寨国王
诺罗敦·西哈莫尼(NorodomSihamoni)是柬埔寨王朝第97代国王
柬埔寨王室世系
68年—不明憍陈如一世即混填
不明混盘况
不明混盘盘在位3年
201年以前—225年前后
范蔓(全名为范师蔓FanShih—Man)
范旃15乙巳225
243年前后—287年以后范寻47庚申240
434年以前—438年以后持黎跋摩40庚午430
485年前后—514年阇耶跋摩44庚戌470
514年—不明留陀跋摩36甲午514
550年—600年拔婆跋摩一世(BhavavarmanI)
600年—616年
摩诃因陀罗跋摩(Mahendravarman)
616年—635年伊奢那跋摩一世(IsanavarmanI)
639年—657年拔婆跋摩二世(BhavavarmanⅡ)
657年—681年
阇耶跋摩一世(JayavarmanI)
681年—713年阇耶特维(QueenJayavedi)
国家分裂
水真腊(710—781)
8世纪QueenJayavedi
不明Nripatindravarman
不明Pushkaraksha
婆罗阿迭多尼栗波提因陀罗跋摩补什迦罗婆商菩跋摩罗贞陀罗跋摩摩希提婆跋摩阇耶跋摩一世11庚戌770
陆真腊(615—802)
8世纪Sambhuvarman
8世纪罗贞陀罗跋摩一世(RajendravarmanI)
不明Mahipativarman
依夏那巴尔曼一世20
乙亥615巴瓦巴尔曼二世加亚巴尔曼一世加亚德维
802年—850年
阇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Ⅱ)
850年—877年阇耶跋摩三世(JayavarmanⅢ)
877年—889年
因陀罗跋摩一世(IndravarmanI)
889年—900年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I)
900年—925年曷利沙跋摩一世(HarshavarmanI)
925年—928年伊奢那跋摩二世(IsanavarmanⅡ)
928年—941年阇耶跋摩四世(JayavarmanⅣ)
941年—944年曷利沙跋摩二世(HarshavarmanⅡ)
944年—968年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Ⅱ)
968年—1001年
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V)
1001年—1002年优陀耶迭多跋摩一世(UdayadityavarmanI)
1002年阇耶毗罗跋摩(Jayaviravarman)
1002年—1050年
苏耶跋摩一世(SuryavarmanI)
1050年—1066年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Ⅱ)
1066年—1080年曷利沙跋摩三世(HarshavarmanⅢ)
1090年—1107年阇耶跋摩六世(JayavarmanⅥ)
1107年—1113年陀罗尼因陀罗跋摩一世(DharanindravarmanI)
1113年—1150年
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Ⅱ)
1150年—1160年
陀罗尼因陀罗跋摩二世(DharanindravarmanⅡ)
1160年—1166年
耶输跋摩二世(YasovarmanⅡ)
1166年—1177年特里布婆那迭多跋摩(Tribhuvanadityavarman)
1177年—1181年空位
1181年—1215年
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Ⅶ)
1219年—1243年
因陀罗跋摩二世(IndravarmanⅡ)
1243年—1295年阇耶跋摩八世(JayavarmanⅧ)
1295年—1308年因陀罗跋摩三世(IndravarmanⅢ)
1308年—1327年因陀罗阇耶跋摩(Indrajayavarman)
1327年—1336年JayavarmanParamesvara
1336年—1340年TrosokPeam
1340年—1346年NippeanBat
1346年—1351年LompongRaja
1952—1357年
暹罗统治,1352年—1357年空位
1357年—1363年SreiSoryatey
1363年—1373年BoromrajaI
1373年—1393年Thommasaok
1393年暹罗统治
1393年—1463年奔哈·亚(PontheaYat)
1463年—1469年NarayanaRamadhipati
1469年—1485年SriBodhya
1485年—1504年Thommaraja
1504年—1512年斯雷·索空托·巴特(SriSukonthor)
1512年—1516年乃依·坎(NeyKan)
1516年—1566年
安赞一世(AngChanI)
1566年—1576年BaromReacheaI
1576年—1594年哲塔一世(ChetthaI)
1594年暹罗统治
1594年—1596年ReameaChungPrey
1596年—1599年BaromReacheaⅡ
1599年—1600年BaromReacheaⅢ
1600年—1603年ChauPonheaNhom
1603年—1618年BaromReacheaⅣ
1618年—1622年哲塔二世(ChetthaⅡ)
1622年—1628年空位
1628年奔哈·托(PonheaTo)
1628年—1642年Outey
1630年—1640年PonheaNu
1640年—1642年AngNonI
1642年—1659年Chan
1659年—1672年BaromReacheaV
1672年—1673年哲塔三世(ChetthaⅢ)
1673年—1674年AngChei
1674年—1675年AngNon
1675年—1695年哲塔四世(ChetthaⅣ)一次统治
1695年—1699年OuteyI
1698年—1701年安恩(AngEm)一次统治
1701年—1702年哲塔四世(ChetthaⅣ)二次统治
1702年—1703年ThommoReacheaⅡ一次统治
1703年—1706年哲塔四世(ChetthaⅣ)三次统治
1706年—1710年ThommoReacheaⅡ二次统治
1710年—1722年安恩(AngEm)二次统治
1722年—1738年SathaⅡ
1738年—1747年ThommoReacheaⅡ三次统治
1747年ThommoReacheaⅢ
1747年—1749年AngTong一次统治
1749年—1755年
哲塔五世(ChetthaV)
1755年—1758年AngTong二次统治
1758年—1775年OuteyⅡ
1775年—1796年AngNonⅡ
1796年—1806年空位
1802年—1834年
安赞二世(AngChanⅡ)
1837年—1841年QueenAngMey
1860年—1904年
诺罗敦·安·吴哥(Norodom)
1927年—1941年
西索瓦·莫尼旺(SisowathMonivong)
1941年—1955年
诺罗敦·西哈努克(NorodomSihanouk)
1955年—1960年
诺罗敦·苏拉玛里特(NorodomSuramarit)
1960年—1993年空位
1993年—2004年诺罗敦·西哈努克(NorodomSihanouk)
2004年到2020年诺罗敦·西哈莫尼(NorodomSihamoni)
非洲
蝎王(KingScorpion)
偌
卡
纳尔迈(KingNarmer)
*古朝时期(前3050—前2686)
第1王朝(公元前3050—2890年)
迪尔(Djer(Itit))
瑞内博(Wadj)
德闻(Den(Udimu))
安迪耶布(Anendjib)
第2王朝(前2890—前2686)
赫特普塞凯姆威(Hetepsekhemwy(Hotepsekhemwy))
瓦迪耶
尼涅提
耶尔(Ninetjer(Nynetjer))
塞尼德
泊西布森(Peribsen(Seth—Peribsen))
塞凯密布
卡塞凯姆威(Khasekhemwy)
第3王朝(前2686—前2575)
尼布卡一世(Sanakhte(Nebka)2650—2630)
左塞(Netjerykhet(Djoser)2630—2611)
斯奈夫鲁(Sekhemkhet(DjoserTeti)2611—2603)
卡巴(Khaba2603—2599)
胡尼(Huni2599—2575)
第4王朝(前2575—前2465)
斯奈夫鲁(Snofru2575—2551)
胡夫(Khufu(Cheops)2551—2528)
拉迪耶迪夫(Radjedef2528—2520)
哈夫拉(Khafre(Chephren)2520—2494)
尼布卡二世
门卡乌拉(Menkaure(Mycerinus)2490—2472)
赦普塞卡夫斯奈夫鲁(Shepseskaf2472—2467)
第5王朝(前2465—前2323)
乌塞尔卡夫(Userkaf2465—2458)
萨胡尔(Sahure2458—2446)
尼夫里尔卡尔(NeferirkareKakai2477—2467)
赦普塞斯卡尔(ShepseskareIni2426—2419)
尼夫日夫尔(Raneferef2419—2416)
尼乌塞尔(NiuserreIzi2416—2392)
门考胡尔(Menkauhor2396—2388)
杰的卡尔(DjedkareIzezi2388—2356)
乌纳斯(Wenis2356—2323)
第6王朝(前2323—前2150)
特提(Teti2323—2291)
佩皮珀辟一世(PepyI(Meryre)2289—2255)
莫润尔一世(MerenreNemtyemzaf2255—2246)
佩皮二世(PepyⅡ(Neferkare)2246—2152)
莫润尔二世
第7王朝、第8王朝(前2150—前2135)
伽卡尔(Djedkare)
尼夫考尔(Netrikare)
尼夫考胡尔(Neferkahor)
第9王朝、第10王朝(前2135—前1986)
莫伊伯
科提(Kheti)
莫里卡尔(Merikare)
伊提
第11王朝(前2134—前1937)
门图霍特普一世
伊涅特夫一世(InyotefI(Sehertawy)2074—2064)
伊涅特夫二世(InyotefⅡ(Wahankh)2064—2015)
伊涅特夫三世(InyotefⅢ(Nakhtnebtepnefer)2015—2007)
尼布赫泊特尔
门图霍特普二世(MontuhotepⅡ(Nebhepetre)1986—1956)
门图霍特普三世(MontuhotepⅢ(Sankhkare)1956—1944)
门图霍特普四世(MontuhotepⅣ(Nebtawyre)1944—1937)
中王国或底比斯第一帝国(前1937—前1668)
第12王朝(前1937—前1784)
阿门内姆哈特一世(AmenemhetI(Sehetepibre)1937—1908)
森乌塞特一世(SenwosretI(Kheperkare)1917—1872)
阿门内姆哈特二世(AmenemhetⅡ(Nubkaure)1875—1840)
森乌塞特二世(SenwosretⅡ(Khakheperre)1842—1836)
森乌塞特三世(SenwosretⅢ(Khakaure)1836—1817)
阿门内姆哈特三世(AmenemhetⅢ(Nimaatre)1817—1772)
阿门内姆哈特四世(AmenemhetⅣ(Maakherure)1772—1763)
塞布科尼夫露
王后(Neferusobek(Sobekkare)1763—1759)
第13王朝(前1784—前1668)
116年里65位国王在世
第14王朝、第15王朝、第16王朝(前1720—前1565)
约有40位法老,其中有几位名叫塞贝霍特普。一些法老同时在
埃及的北部、中部和南部统治。从公元前1730年开始,这些国王不过是喜克索法老的封臣。
威格夫(Wegaf)
安特夫四世(AntefⅣ)
郝(Hor)
叟伯克侯特普二世(SobekhotepⅡ)
叟伯克侯特普三世(SobekhotepⅢ)
耐夫侯特普一世(NeferhotepI)
艾(Ay)
耐夫侯特普二世(NeferhotepⅡ)
塞斯(Sheshi)
亚库赫(Yakubher)
基安(Khyan)
阿波比二世(ApopiⅡ)
艾纳斯(Anather)
亚考班(Yakobaam)
第17王朝(前1668—前1570)
14位法老统治底比斯及其周围地区。他们是喜克索的封臣。最后3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Kamosis),开始与北方的喜克索人斗争。
叟伯克沙夫(Sobekemsaf)
安特夫七世(AntefⅦ)
塔阿一世(TaaI)
塔阿二世(TaaⅡ)
卡莫西斯(Kamosis)
阿赫摩斯一世(Ahmose(Nebpehtyre)1539—1514)
阿蒙霍特普一世(AmenhotepI(Djeserkare)1514—1493)
图特摩斯一世(ThutmoseI(Akheperkare)1493—1481)
图特摩斯二世(ThutmoseⅡ(Akheperenre)1481—1479)
海特西朴苏特(Hatshepsut(Maatkare)1473—1458)
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Ⅲ(Menkheperre)1479—1425)
阿蒙霍特普二世(AmenhotepⅡ(Akheperure)1427—1392)
图特摩斯四世(ThutmoseⅣ(Menkheperure)1392—1382)
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Ⅲ(Nebmaatre)1382—1344)
埃赫那吞(AmenhotepⅣ/Akhenaten1352—1336)
斯门卡尔上(Smenkhkare(Ankhkheperure)1337—1336)
图坦哈蒙(Tutankhamun(Nebkheperure)1336—1327)
阿伊(Ay(Kheperkheperure)1325—1321)
荷伦希布(Horemheb(Djeserkheperure)1323—1295)
第19王朝(前1293—前1185)
拉美西斯一世(RamessesI(Menpehtyre)1295—1294)
塞蒂一世(SetyI(Menmaatre)1394—1279)
拉美西斯二世(RamesesⅡ(Usermaatresetepenre)1279—1213)
莫尼普塔(Merenptah(Baenrehotephirmaat)1213—1203)
阿门麦遂(Amenmesse(Menmire)1203—1200)
塞蒂二世(SetiⅡ(Userkheperuresetepenre)1200—1194)
斯普塔(Siptah(Akhenresetepenre)1194—1188)
塔沃斯塔王后(Tausert(Sitremeritamun)1188—1186)
第20王朝(前1185—前1070)
塞塔克特(Setakht(Userkhauremeryamun)1186—1184)
拉美西斯三世(RamessesⅢ(Usermaatremeryamun)1184—1153)
拉美西斯四世(RamessesⅣ(Hekamaatresetepenamun)1153—1147)
拉美西斯五世(RamessesV(Usermaatresekheperenre)1147—1143)
拉美西斯六世(RamessesⅥ(Nebmaatremeryamun)1143—1136)
拉美西斯七世(RamessesⅦ(Usermaatresetepenre)1136—1129)
拉美西斯八世(RamessesⅧ(Usermaatreakhenamun)1129—1126)
拉美西斯九世(RamessesⅨ(Neferkaresetepenre)1126—1108)
拉美西斯十世(RamessesX(Khepermaatresetepenre)1108—1099)
拉美西斯十一世(RamessesⅪ(Menmaatresetepenptah)1099—1069)
第21王朝、第22王朝、第23王朝、第24王朝(公元前1070—前767)
塔
尼斯和底比斯的君王们包括斯孟迪斯(Smedes)、
苏森尼斯(Psusennes)、朔申克一世
利比亚统治者,共12位法老,舍松契(Sheshonq)一世至五世、奥索尔孔(Osorkon)一世至四世、塔克罗特(Takelot)一世至三世。
底比斯僧侣王
小王国
第25王朝(公元前767—前656)
匹耶
沙巴阔(Shebaka712—698)
摄比特库(Shebitku698—690)
塔哈卡(Taharqa690—664)
坦沃塔玛尼(Tantamani664—657)
第26王朝(公元前672—前525)
萨姆提克一世(PsammetichusI(Psam—tik)664—610)
萨姆提克二世(PsammetichusⅡ610—595)
第27王朝、第28王朝、第29王朝、第30王朝(前525—前332)
阿尔塔薛西斯(ArtaxerxesI465—424)
阿米尔泰乌斯(Amyrtaios404—399)
哈克里斯(Hakoris393—380)
奈科坦尼布一世(NectaneboI380—362)
杰德霍尔(Teos365—360)
奈科坦尼布二世(NectaneboⅡ360—343)
阿尔塔薛西斯三世(Ochus(ArtaxerxesⅢ)343—338)
阿尔塞斯(Arses338—336)
大流士三世(DariusⅢCodomannus335—332)
没有领土的王朝
伊斯兰教什叶派中的
伊斯玛仪派的王朝,王室的名字叫Ahlal—BaytBanuHashim翻译过来就是先知的家属
哈希姆氏,这个王朝比较特别,它没有任何的领土,虽然它现在没有领土但不代表它以前也没有领土,该王朝以前曾经统治过
中东,但后来由于政局动荡发展成为没有领土的王朝,这个王朝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儿
法蒂玛和他的女婿
阿里的后代,现任的可汗是第49代可汗,
阿迦汗四世(拉丁化:āgāKhānⅣ;真名为卡里姆·侯赛因,1936年12月13日—),与其说阿迦汗四世生活得像个
皇帝不如说阿迦汗四世生活得像个
富豪,阿迦汗四世居住在
瑞士,拥有10亿多美元的财产,财产主要是由信徒捐赠,该王朝统治着全世界伊斯兰教什叶派中的伊斯玛仪派和担任该教派的最高精神领袖,哈希姆王朝从第一代哈里发阿里656年即位算起持续已经维持了135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