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塘垸乡位于沅水中下游,洞庭湖之尾,常德市西郊,是一个三面环水、形如半岛的垸区乡。解放初期建有仁丰、马鞍、樟树、龙虎、大溪、桫木塘6个小乡,1956年合并为木塘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东风公社,1961年成立三汊港公社,1984年成立三汊港乡人民政府,1995年撤区并乡时更名为木塘垸乡。
地理位置
木塘垸乡距
桃源县城20公里,常德市区10公里,南行15公里即到桃花源飞机场。乡内一条主干公路南连319国道。常张高速公路纵穿其中,过境里程8.9公里,并建有李家坪、木塘垸沅水两座大桥。全乡总面积56.84平方千米(2017年),丘区、平原并有,耕地面积4 0 0 7 6亩,有仁丰、马鞍、周湾、双港、贵阳、桂洲、文艺、正洪、三汊港、庆兰、樟树、彭家湖、长堤、易家桥、王排洲、龙虎、大溪、三元、桫木塘、集民等2 0个行政村,2 2 8个村民小组,31423人(2017年)。2 0 0 5年,全乡工农业生产总产值近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9 5 0元。
行政区划
社会
木塘垸一直是全县的教育大乡,为了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该乡撤并了9所小学(教学点),全面完成了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形成了全乡设置一所中学一所中心小学的新格局。
该乡中心小学原教学楼曾被有关部门鉴定为国家D级危房,通过上一届党委、政府的努力,启动了修建多功能教学楼的计划。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学楼只修了主体工程之后就停工了,一停就达两年之久。新一届党政班子决定想一切办法修好教学楼,让中心小学师生结束在危房教、学的历史。他们积极争取到了国家实施的农村千人以上规模的寄宿制学校的投资,除了国家配套的250万元外,该乡还自筹150多万元,完成中心小学教学楼的主体建筑,启动了包括食堂、大礼堂、不锈钢穿透式围墙、电动校门、下水道等的附属工程,又实施了中心小学教工宿舍、学生宿舍、中学科教楼项目的建设。木塘垸已成为建成千人以上寄宿到中学与千人以上规模寄宿到小学的示范乡,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100%。中考,该乡位列全县榜首,各种技能竞赛也位居全县第一。
经济
木塘垸双季稻覆盖面力争达八成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县粮食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木塘垸乡在对全乡粮食生产现状进行全面摸底调查之后,召开现场动员大会安排部署粮食生产全盘工作。
木塘垸乡粮食生产计划任务为早稻11417亩,中稻200亩,晚稻13750亩,玉米4800亩,示范片集中育秧1000亩。全乡范围内实行“压单扩双”,金山村三元片双季稻进行整体推进,努力恢复双季稻生产,力争全乡双季稻覆盖面达到80%以上。在金山村创办1个千亩以上示范片,金山、湖田、正洪、仁丰各创办1个百亩以上示范片,以示范点带动农户,力争全乡水稻集中育秧面积达到1400亩。
木塘垸乡是农业大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主产棉花、水稻、油菜、柑桔,尤其盛产优质棉,优质棉覆盖率1 0 0%,单产1 2 5公斤,产量3 5 0 0吨,曾被省政府评为“棉花高产竞赛先进单位”,是桃源县棉花主产乡,常德市八大产棉乡之一,素有“银木塘''之美誉。
桃源县是棉花生产、消费大县,全县棉花种植面积1.6万公顷,年产皮棉2.4万吨左右。桃源县于2011年申报省级棉花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该项目由湖南省银木塘棉花专业合作社承担,
常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管理。建设基地位于木塘垸乡桂州村,近两年来,桃源县质监局充分发挥职能职责,协助湖南省银木塘棉花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户建档、技术规范制订、农户培训、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开展了棉花技术规范指导服务和执法检查,短短两年时间里,现已建设成了省级棉花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000公顷,发展示范户7000余户,示范农户每公顷增产4129公斤,每公顷增收6156元,年产值增收达600余万元。
考核组一行通过现场查看,评估打分,从基地建设、培养培育、制度建设、技术规范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认定湖南省银木塘棉花标准化示范考核验收合格,且各项建设工作成绩突出,走在同级的前列。
文化
木塘垸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此地原系一淤泥荒洲,很早以前,没有堤防,洲上为牧童放牛之地,故曰“牧塘坪”。明万历年间,常德知府张昆为“刹水势,卫鼎城。”在此建“窝湖、树湖”两障。清朝雍正年间,将“窝湖、树湖”两障合并,建成今日堤垸雏形,将牧改为木,正式定名为木塘垸。解放后,建“桃源县木塘垸堤修防委员会”,以培修清理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后,整理垸内排灌系统,平整土地搞田园化。因垸内有三条支港汇集,曾一度将木塘垸改为三汊港。70年代末,先后将沙洲巴垸、涂家洲巴垸并入大垸,80年代培修标准大堤建两溪机埠,逐渐形成现有规模。
“金丹洲,银木塘,八湖垸里喝米汤。“这首民谣,在桃源可说是妇孺皆知。因为此地盛产棉花,当棉花结实炸果时节,垸内一片银白,美极了,故有“银木塘”之美誉。关于“银木塘”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据说很早以前,有一条从武陵源下来的青龙,与道人姚公明打了仗,败走车湖垸,在车湖垸内抖落一身污泥,吐出一颗明珠落到丹洲,脱了的龙鳞掉在木塘,匆匆与其师兄黄龙会合,奔洞庭而去。青龙走后,抖落的污泥变成了车湖垸的良田;木塘垸由于有龙鳞片护荫,栽上棉花,一片银白,岁岁高产。因而前面说的民谣又有人这样传:“金丹洲,银木塘,八湖垸里喝米汤 (因垸内沙土,产量不高),丰衣足食车湖障”。
旅游
木塘垸有古迹瓦窑寺窑址,位于三元村境内,现存窑室五座,属元代中期产物。有三元村古墓群,位于三元村境内,1983年因兴办砖厂取土13座遭破坏,据勘查,当时仍保存古墓20座左右。
三元村战国楚墓坐落于木塘垸乡三元村。1985年8月,三元村砖厂工人取土时发现。墓室为长方形土坑竖穴,葬具为两椁一棺。椁用杉木,棺为楠木,内外饰黑漆。棺典内椁板之间形成左右两个边箱放置随葬物品。随葬物品共58件,青铜器有剑,矛、戈、鼎、壶、冼、镜、镞;漆木器有厄、盒、耳杯.木俑、木盾、小梳、木篦,玉器有五剑格。其中错金铭文青铜剑、青铜矛为国家一级文物,“易王”铜鼎.铜壶为国家二级文物,饰有虎戳决斗纹的巴式戈为国家三级文物。
木塘垸还有古迹文星塔,文星塔位于桫木塘村曜日岩顶,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由桃源知县李瑛倡修,继任知县谭震竣工前,将嘉庆二十三年在沅水之滨的延泉出土的周代古钟、唐代名画家吴道子所绘观音佛像用铁匣密封,以为镇塔之宝。
著名诗人曾任四川峨嵋知县的文曙曾有诗赞曰:
仙津曾问到蓬壶,自古沅南此柱无。
客望六珠联轸野,令称三佛创浮图。
乡云著脚高凌岳,海日当头小览湖。
好听螭钟天上奏,韶韵响彻颂唐虞。
一九六五年文星塔被拆除,以其砖修抽水机站和公社大礼堂。2000年,桃源县人民政府拔款重修。修复的文星塔塔高九级,塔每层四面开窗,沿梯登塔上望,桃城繁华,人烟栉比;俯视沅水,群峰逶逦,常现光彩,故名文星塔。
此外还有金山寺,位于木塘垸乡集民村与桫木塘村交界处,在大跃进时,为修建猪场,将其寺庙拆散,僧众离寺。由释耀武法师、刘传校会长四处筹措资金,计划在金山寺原有的基础上改扩建,恢复寺庙,开发旅游资源,并于2007年12月19日奠基动工,2014年11月2日圆通宝殿落成并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大典。
大殿整个建筑高28米,容积为800多平方米,庄严雄伟。从奠基开工到完工落成只用了四年多时间,外殿的24根花岗岩石柱,全部从福建订制,特别是两根雕龙柱,它的雕花工艺、运输方式,都是超高难度;屋面的琉璃砖瓦及各色吉祥物,其色彩之繁复、做工之精致,都是内地很多地方寺庙所无法比拟的。纵观大殿,主佛相高20米,围身20米的
观世音菩萨,侧侍是善财童子和小龙女。两面墙壁是十二尊缘觉菩萨,而两面墙壁上端则是1080尊小佛相。此外,宝盖、幢幡、供桌等都是庄严殊胜,材质优异、造型端庄,令见到的人无不拍手称奇。除圆通殿已建设完成外,钟鼓楼、药王殿、地藏殿也已经打好基脚,正在施工过程中。整个金山寺的建设已耗资1000多 万元。而按照金山寺总体规划,这里还将陆续兴建万佛宝塔、大雄宝殿、藏经阁、塔陵、万姓祠堂、自养业园等。
人口数据
木塘垸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31423人(2017年)。
姓氏源流
木塘上官氏
始迁祖圣升、圣德、圣慧三公,明永乐2年(1404)自江西丰城县迁于桃源县东杜青村官家嘴。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800余人,分布于后春村、栗树园、土地冈、酒铺岗等地。宗祠在官家嘴。清乾隆58年(1793)创修族谱,咸丰11年(1862)续修,光绪22年(1896)三修。旧派:圣贤英俊琼忠信博厚仁慈笃爱敬。新派:承先为孝,兆占其昌,洪昭祖德,丕锡时光,道传训典,儒家安邦,天宝定尔,衍庆孔长。
木塘孔氏
迁湘始祖端位公,字子著,历城人,孔子四十八世孙,任常德录事参军。孙抃公因金人南侵而附籍于桃源,落业于杜青村孔家河。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700余人。清乾隆25年(1760)创修族谱,1931年建宗祠于孔家河。
木塘王牌港王氏
始迁祖德寰公,原籍江西吉水,明初迁居湖南桃源县东杜青村之王牌港。至1948年,历传21世,全族人口约900余人,分布于李家洲、河洑、王家桥、裴家码头、土桥等地。宗祠于清咸丰六年(1856)建在天皇寺狮子山。族谱创修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1928年续修,字派:德正绍先,明天大应;国之学者,士治必宗;道宏开基,永世昌隆;克承汝祖,丕振人文;兴家有本,登用朝廷。
木塘雷家湖王氏
迁湘始祖志果公,明洪武时由江西宦游至常德,落业于善卷村。至十二世孙瑞公,清初再迁桃源县东木塘之雷家湖。至1948年,已传24代,全族人口约140余人,分布在常德善卷等处。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建宗祠于雷家湖。族谱创修于嘉庆5年(1800),1933年续修。1996三修族谱,丁口400余人。字派:启家有道,志业维新,贤嗣继作,代树英名,永开昌运……
木塘文家河文氏
始迁祖必发公,明洪武22年自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居县东杜青村之木塘坪,后裔分布于本乡孔家河村、庆兰村、长堤村、大溪村、仁丰村及陬市镇、架桥镇、钟家铺乡、漆河镇、车湖垸、漳江镇、龙潭镇及桃花源区蟠龙村,鼎城区蔡家岗镇、石公桥镇,逆江坪乡、尧天坪镇,武陵区南坪乡、丹洲乡、河洑镇等地及桑植县、龙山县、湖北恩施市、重庆市彭水县等县市。十三世孙文志鲸,清康熙三十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奉天府尹,乾隆六年建家庙于文家河,族谱创修于清康熙25年,乾隆25年、道光8年、同治7年、民国6年、1998年、2012年续修,丁口9000余人。旧派:必大景子思,单单庭中添,尚曰志体宗,光明盛世,昌隆际会,忠信为宝,诗礼传家,敬承祖德,永弼国华。新派(自25代始):敬铭同佩,熙鼎式襄,仁培元本,业守典章,容和瑞兆,协赞名扬,寿增恩锡,秀蔚祚长。
木塘马鞍坡文氏
始迁祖必达公,明洪武22年自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居县东杜青村之木塘坪,配赵氏生三子:大本、大用、大政:配胡氏,生一子大任,迁居县南大安村(今桃花源镇),大政之子文澍,明成化二年进士,历任南京刑部江西司主事、郎中、四川重庆知府。道光27年建家庙于马鞍坡,后裔分布于本乡马鞍坡村、仁丰村、孔家河村、金山村、湖田村及鼎城区许家桥乡、灌溪镇,武陵区丹洲乡及湖北鹤峰县等地。族谱创修于同治七年、光绪34年续修、民国17年、1998年、2011年续修,丁口7000余人。字派:(自十六代始)机儒起南国,道承先正德。新派(自25代始):敬铭同佩,熙鼎式襄,仁培元本,业守典章,容和瑞兆,协赞名扬,寿增恩锡,秀蔚祚长。
木塘朱氏
始祖珍禹公,明永乐2年(1404)自江西迁桃源县东杜青村朱家园。至1948年,已传19代,共300人,分布于朱家冲、莲子堉等地。清光绪22年(1896)建宗祠于朱家河。2003年创修族谱,丁口约600人。字派:嘉延宗自应,金玉远传芳;德修恢祖泽,学道焕文光……
木塘邹氏
始迁祖汶隆公,明永乐时自江西吉水迁桃源县西之龙潭水,再迁木塘。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500余人,分布于龙潭水、九溪、延溪、木塘等地。清光绪18年(1892)建宗祠于龙潭水。光绪28年(1902)创修族谱,2003年续修,木塘支丁口300余人。字派:邦应世大,家用本方;乃为上兆,如其以德,宏学丕昌;同宗益广,祖泽愈光,元由吉安……
木塘夏氏
始迁祖宗举、宗福、宗和三公,明朝中叶自安化同迁武陵仁丰村之夏家窝(现属桃源县境)。至1948年,已传18代,全族人口约100余人。清宣统3年(1911)建宗祠于夏家窝,同年创修族谱。
木塘朱家冲刘氏
始迁祖君岳公,清初自泸溪迁于桃源县城通道桥。至四世登朝再迁县东杜青村朱家冲。宗祠在县城。至1948年,已传13代,族人50余人。
木塘流水朝刘氏
始迁祖东序公,明天启2年(1622)自吉水迁于桃源县东木塘之流水朝。至1948年,已传27代,全族人口约400余人,分布于燕子湾等处。族谱创修于清同治9年(1870),1920年续修。宗祠在木塘流水潮。2003年三修族谱,丁口4000余人。旧派:东国宜昌尚继宗宏世大明盛正纪。百字新派:宏业承有夏,统绪继陶唐;先猷振炎汉,开建新纪元……
木塘刘家河刘氏
始迁祖有章公,明天启三年由江西吉水县刘家吉迁武陵仁丰村刘家河(今属桃源县),族谱创修于1932年,1997年续修,人口500余人,旧派:章明吉迁湘,传继永嗣恒,绍宗光祖训,鸿基富贵长。新派:得泽定汉兴,季武秀景春。
木塘涂氏
始迁祖开宗公,明永乐二年自江西吉水县瀑泉岗大栗树土地迁武陵仁丰村之荷花堰(今属桃源县),族谱创修于1930年,2000年续修,丁口700余人。字派:国正天心顺,官清家道承,人文延祖泽,光耀秉邦均……
木塘曾家巷曾氏
始迁祖毓源公,清嘉庆十三年由江西莲花县迁桃源县东木塘乡曾家巷,2002年创修族谱,人口300余人,字派采用全国通派。
木塘彭家坡彭氏
始迁祖茂祯公,明永乐2年(1404)自江西吉水迁桃源县杜青村之彭家坡。至1948年,已传21代,全族人口900人,分布于浔阳坪、北门坪等地。宗祠1943年建于彭家坡。族谱创修于1930年,2003年续修,统计丁口约1700人。旧派:祯履人金单大言士年单上孙水枝学道希光绍先。新派:景运际修长,顺承德泽昌;恒占兴与盛,丕肇吉和祥;庆袺凌嘉典,谟优立宪章……
木塘彭家河彭氏
始迁祖廷仰公,明永乐2年(1404)自吉水迁于县东杜青村之彭家河。至1948年,已传20代,全族人口约500余人。宗祠于清光绪18年(1892)建于彭家河。族谱创修于光绪29年(1903),2009年续修,丁口200余人。旧派:廷尔基希崇之登弘世德朝国。新派:长天毓远秀,诗礼继家传;正泽如云起,智谋扬万年……
木塘青龙冈彭氏
始祖有功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拖船埠第三保土地,明洪武时迁居桃源八湖坪,明万历年间七世孙思齐公迁居木塘坪青龙冈(今周湾村五组),有人口约300人,字辈:有邦镇文单,大尚一思胜,智启英贤善,融福慧恒千,晋履需谦益,乾颐渐萃升,随观咸鼎豫,坤震复丰临,蒙比离逐解,井草旅兑节。
木塘李家坪李氏
始迁祖鉴魁公,明永乐2年(1404)由江西吉水迁桃源县东木塘之雷湖李家坪。至1949年,已传21代,全族人口约3000余,分布于白麟州、裴家码头等处。同治年间建宗祠于李家坪野猫港。1927年创修族谱,2005年续修,丁口1185人。旧派:鉴本景玉文,木继士作承;水志世鸿儒,起盛秀钟明。新派:善积荣华振,贻谋裕后昆;发达由祖德,枝节自芳青。
木塘万氏
始祖正高公,明洪武元年由江西南昌枫林杨柳塘迁居县南桃花源江西垭,十世孙莲公迁居木塘坪万彭家,1995年续修族谱,人口约300人,旧派:应士正国世年学起盛祖有德治邦安固本天,新派:天伦知辉光,文保烈意昌,山海争道本,统治裔云芳,楚材功业建,周礼典型常,圣哲尚宽恕,俊英逢吉祥,培恩普教化,振纪作新章,谦让品端肃,朴纯运久长。
木塘李家湾李氏
始迁祖曾宗公,明永乐2年(1404)由江西吉安迁于桃源县东杜青村之李家湾。至1948年,已传17代,全族人口约300余人,分布于桥头等处。清光绪31年(1905)建宗祠于李家湾。1928年始修族谱。
木塘杨家冈杨氏
始迁祖发祥公,明永乐2年(1404)自江西吉水迁于武陵仁丰村之大溪口(后属桃源木塘第九保杨家冈)。至1948年,已传21代,全族人口约700余人,分布于曾家坡及常德等处。清同治3年(1864)建宗祠于杨家冈。1915年创修族谱,1997年续修,丁口4224人。桃源支字派:国正天心顺,官清继世昌;承宗猷盛德,绍祖尚文光。常德支字派:永宗传家式,昭逢作述明;崇先维自振,慎笃善培成。
木塘张氏
始迁祖明公,明初自江西迁于桃源县南白石村之黄泥田,越数世有一支孙再迁木塘。族人分布于三叉港、雷家湖等地。清咸丰6年(1856)建宗祠于本乡张黄家。至1948年,已传20代,共500人,2001年续修谱,丁口2100人。旧派:单之廷单胜泰文大单宏登起玉国正。新派:运肇恒丰庆,世承治道昌;英贤隆作育,德译永祯祥;新纪创明杰,万代均富长。
木塘吴氏
始祖复公,字伯起,明朝开国功臣,谥威襄。明洪武年间由安徽合肥徙居常德府武陵县花山进溪村,其十世孙来滚公,明万历四十年迁居木塘坪萧家河,后又移居吴家障(今樟树村),2000年创修族谱,人口约1000人,字辈(自八世始):嘉名肇锡,运际其昌,学宗孔周,道正朝常,元勋光启,宏业宣扬,允文振武,兰桂腾芳。
木塘罗家湖罗氏
始迁祖松公,明初自吉水迁于桃源县东杜青村之罗家湖。至1948年,已传18代,全族人口约700余人,分布于康家冈、锅塘湖、马草湖、易家桥等地。清咸丰9年(1859)建宗祠于罗家湖。族谱创修于光绪17年(1891),1928年续修。 2002年三修族谱,丁口2000余人。字派:维世高天德,富贵永长清,凤麟时发瑞,兰芷益争荣……
木塘罗家冈罗氏
始迁祖万春公,明万历年间由江西吉水迁于武陵三元村罗家冈(今属桃源县),族谱创修于光绪16年(1890),1917年、1944年续修,2000年四修族谱,丁口1500余人。旧派:万系朝广国起天,木文正士宗昌元。新派:本之丕著,祖德昭彰,绍述先业,迪笃前光。
桃源木塘、汤家山周氏
始祖少祖公,号周用,明朝人,原籍九江,迁南昌,未几同兄弟少岩率其子孟元、孙兴国、兴邦迁于桃源县东杜青村之牧塘坪。至八世孙礼元因避祸率子佩、珂、珠、珪再迁大安村之汤家山。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1000余人,分布于陬市、延泉、周家山、许家桥、苏家渡、新湘溪等地。宗祠在周家坪。族谱创修于清光绪17年(1891),宣统3年(1911)总修一次,1937年续修。
木塘二周湾周氏
始迁祖思恭公,明永乐2年(1404)自吉水四十八都迁于桃源杜青村之二周湾。至1948年,已传21代,全族人口约800余人。清同治6年(1867)建宗祠于二周湾。族谱创修于1924年。2001年续修族谱,丁口3172人。字派:天必世昌,毓启沅阳,训蒙教则,首先纪纲……
木塘周家坪周氏
始迁祖芳秀公,明永乐2年(1404)自江西迁于桃源县东杜青村之周家坪。至1948年,已传22代,全族人口约1470人,分布于陬市、延泉、水溪等地。宗祠在木塘周家湾。族谱创修于1919年。
木塘郑氏
始迁祖长远公,明初自江西迁于桃源县东杜青村之郑家河。至1948年,已传18代,全族人口约100余人。1919年建宗祠于郑家河。族谱创修于1923年。
木塘赵家河赵氏
始迁祖纲、纪二公,明宏治2年(1489)自江西丰城同迁桃源县东杜青村。至1948年,已传17代,全族人口约800余人,分布于北冈头、柳树下、鸡笼山、水溪及常德南湖坪等处。宗祠在赵家河。族谱创修于清光绪7年(1881),1941年续修。该族名人赵季平,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辈:单思单子,普文汉士,继永明昌,朝征庸实,德家显达。
木塘覃氏
始迁祖发林公,原籍吉水,明建文元年(1399)科解元,任施南府知府,明永乐2年(1404)调知常德府,遂落业于桃源县东杜青村之覃家冈。子三:薇锦留居覃家冈,薇铭居常德五村障,薇钦居汉寿新兴。至1948年,已传21代,全族人口约700余人。宗祠在县城东门桥。族谱创修于1929年。 1998年续修族谱,丁口5288人。旧派:发徽有造希鹤兴仁雨尚志大绍文永道隆德孔宗。新派:克昌丕业,立振家声,后世作则,继述呈祥……
木塘潘氏
始迁祖思源公,明中叶自吉水迁于桃源县东杜青村之潘家河。至1948年,已传17代,全族人口约1000余人,分布于浔阳、白麟洲、河洑等地。清咸丰间建宗祠于潘家河。族谱创修于清光绪6年(1880),宣统2年(1910)、1941年续修。
木塘傅家河傅氏
始迁祖彦公,明永乐二年自江西丰城县东门外大栗树土地迁武陵仁丰村傅家河(今属桃源县),2002年创修族谱,丁口286人。旧派:世儒宗大道,清孝绍祖先。新派:安彦永仲汝,启示端友士,国绍忠元良,泽宏正大义。
木塘喻氏
始迁祖秉圣、秉瑁公,明成化七年(1472)自江西吉水县大栗树祠下迁居桃源县杜青村之木塘坪,族谱首修不详,光绪元年二修,2002年三修,已传20余代,全族人口约1000余人,分布于三汊港、贵阳等村,字派:秉可思元,国兆继胜,登单法士,天启文昌,盛世光明,大韶中正,定满乾坤,志远弘亮,德祥先瑞,广贤交辉,成年长兴,家修丕振。
木塘黄氏
始迁祖殿章公,武将。后裔分布于彭家湖村、庆兰村、贵阳村等地,人口约800人,字派:庆光先开云。 续派(湖南通派):大费生民始,渊源少昊长,名官怀德远,佑后作虞良,受命垂型日,承家食采方,发祥同子姒,肇锡类姬姜,善御功钦衍,分封域共江,会齐交自正,在楚祚弥昌,国仰春申义,篇成博士章,中山闻诏语,东观启书藏,两代通侯贵,千秋祖业光,合宗文节续,先泽炳淮阳。
木塘薛氏
始祖禄公,明永乐二年由江西吉安丰边街拖船大栗树迁居陬市薛家嘴,后有一支又迁居木塘坪薛家堤(今庆兰村),同治六年创修族谱,1920年、2003年续修,丁口约1400人,字辈:美廷晓邦士,学居登胜如,上大映国正,世兴忠孝文,昌盛祖威振,富贵荣华存,光辉耀伟业,吉祥乐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