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强,江苏省东海县人,水晶行业发展带头人,水晶观赏石收藏家,水晶文化研究资深专家,石来运好水晶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设计总监,水晶雕刻工艺美术师,高级经济师,东海县水晶精品研究会会长,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水晶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将文化融入水晶是他的一大创新;利用包裹体水晶中的被包裹物,赋予它一个生动的名字和典故也是他的一大发明,这是水晶行业的两大全新突破,也是水晶行业行业变革的根本原因。2010年他携大世界吉尼斯认证为最大的(聚宝盆-钛晶球)入展上海世博会,在当地和业界引起广泛关注。
人物经历
朱景强,江苏省东海县人,水晶行业发展领头人,发现水晶观赏石价值第一人,
水晶文化开拓者,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高级经济师,连云港市
石来运好水晶
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江苏省水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水晶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东海县第七届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
政协东海县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东海县水晶精品研究会会长,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宝石鉴定师。
一直以来致力于打造具有收藏价值的水晶,多为
水晶观赏石和水晶雕刻,所获得的奖项数不胜数。他对水晶雕刻的设计和审美境界早已是炉火纯青,经手制作和点评的水晶多被称为业界的经典,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将文化融入水晶是他的一大创新;利用
包裹体水晶中的被包裹物,赋予它一个生动的名字和典故也是他的一大发明,这是水晶行业的两大全新突破,也是水晶行业行业变革的根本原因。他的新发现改变了人们对水晶的认识,他用独特的理念和智慧开启了
水晶文化的新河,开辟了水晶行业发展的新道路(景石之路),并巩固了天然水晶在珠宝界的地位。独道的眼光,独特的设计使他从事水晶行业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行业的领跑者。他将水晶艺术刻画得
淋漓尽致,为世人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水晶观赏美。2010年携大世界
吉尼斯认证为最大的(
聚宝盆钛晶球)入展上海
世博会,在当地和业界引起广泛关注。他的名字广为流传,人们都尊称他为“水晶收藏第一人”。
1962年12月12日出生于
江苏省东海县。1982年毕业于
徐州师范大学,同年在东海县重点中学任教,爱好美术。1988年开始进入天然水晶行业,当时在同行中最早
下海的人之一。当东海的天然水晶行业以生产
水晶眼镜和水晶项链为主的时候,他发现了观赏水晶的价值,于1990年用12元收藏了一块小小的
钛晶,经过打磨抛光后命名为(
哈雷彗星)居然以数千倍的价格被珠宝商买走,此事迅即成为水晶行业头号新闻。因此带动了水晶收藏的热潮,开启了
水晶观赏石的审美先河。此后
水晶观赏石市场迅速形成,并快速发展,
包裹体水晶一夜之间身价百倍、千倍、万倍。到目前为止,观赏水晶每年的年产值都在10亿元以上,并且逐年增加。自
哈雷彗星的问世开始,朱景强就提出了
水晶文化美学的研究,并开启了研究的先河。
1993年成立《东海县天然水晶精品研究会》并担任会长,戴海量、
周毅、严奉林、李先进等被选为副会长,李印中被选为秘书长,吴兆娥、苗运勤等被选为常务理事。研究会会员数百人,遍部全国各地以及台湾和其他地区。研究会成立后开展了大量工作,先后出版水晶画册数十册,水晶精品拍卖多次,多次组织水晶精品评比活动,集体去外地举办水晶精品展览会,晶文化交流活动几乎是每个月都有,使广大群众在这些活动中学习、了解了
水晶文化,提高了认识和鉴别水晶真假与优劣的能力,有力推动了水晶文化和水晶产业的发展。
1996年朱景强第一个把东海水晶分类上网,让全世界喜欢水晶的人认识和了解东海水晶。
1998年成立《东海水晶宫工艺有限公司》。2005年将其更名为《石来运好水晶工艺品有限公司》,同年开始在全国
加盟连锁经营。
1993年-1996年之间,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
连云港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地质矿产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连续报道朱景强先生与水晶收藏和
水晶文化。
2005年大年初一到初七,中央电视台超市大赢家连续播出《
石来运好》广告;4月3-6日组织全国20家连锁店经理集体参加中央电视台(
鉴宝)栏目现场录制活动;
香港大公报和明报还有美国的世界周刊都对朱景强与石来运好进行了专题介绍。
2010年12月,北京电视台和优酷网报道了朱景强与东海其他收藏家在北京百盛珍宝馆举办的东海水晶名家名企艺术珍品展。期间还专门举行了
水晶文化的讲座。2011年6月2日CCTV2频道采访了朱景强与收藏的珍品水晶。
2011年9月成为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宝石鉴定师。
2011年10月被选为
江苏省水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2012年2月被选为东海县第七届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
主要收藏
1990年以12元购买了一块小小的
钛晶,加以修饰命名为(哈雷慧星)居然身价数千倍被珠宝商买走,随即启动了东海
水晶观赏石市场和
水晶文化的发展。
哈雷彗星是第一个有名字的天然水晶,是
水晶观赏石的鼻祖,是第一个被人类发现的
钛晶水晶,更是水晶行业变革的记号和
水晶文化发展的源头。
2001年7月21日中国成功申请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举国同庆的时候朱老师制作了一块与奥运火炬特别相似的水晶
工艺,取名(奥运圣火),目睹此石的人无不称奇叫绝。
2003年制作收藏的(钛晶-
如意龙珠)重达19000克,成为水晶业界问世的一块特大型钛晶
工艺品,钛晶是水晶家族中尤为珍贵的一个品种,市场上的首饰价格一般在100-600元。
2006年制作收藏的(
绿发晶-寿星,取名:
寿比南山)是业界罕见的大型绿发晶。主体为寿星,辅以桃子、童子、仙鹿和葫芦,整体给人以幸福长寿之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2009年制作收藏的(顺发
钛晶--貔貅之王)是目前
东海水晶城最大的顺发钛晶
工艺,同时也是国内钛晶貔貅中最大的一个。在第46届全国
工艺品、
旅游纪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凤凰”创新
工艺品设计大奖“银奖”。
2010年制作收藏的(人生如意)在扬州举办的中国玉石雕-精品博览会“百花玉缘杯”上获铜奖。
2010年制作收藏的
水晶球(聚宝盆--
钛晶球)10月18日被上海大世界
吉尼斯认证为全球最大的
钛晶水晶球(聚宝盆-钛晶球)当年被选入上海
世博会在江苏馆展出,慕名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更有人称其是水晶界的代表作。此球体内部的金丝集中向上生长在下半部,上半部球体纯净透明,给人以清爽,积极向上之感,十分珍贵。2011年5月1日获大连珠宝展“天艺杯”金奖。
谈起此
钛晶水晶球,朱景强滔滔不绝,去年10月,一位材料商开车带着35公斤的水晶石慕名找到他,当他第一眼看见这块水晶的时候就特别震撼,这块水晶上半部分晶体十分透彻清爽,给人以春天的感觉。钛晶集中生长在整体中下部,且生长在一个平面上,非常有规律,全部向上生长,金光闪闪,给人以积极向上、催人奋进之感。经过多少轮的讨价还价,朱景强以很高的价格买下。他又左右为难,辗转反侧,他从没有见过如此大、如此好的
钛晶,如何把它的价值、它的特色最大程度地挖掘出来,这是一个难题,他最终选择做钛晶球。因为原材料价格高,他又不敢轻易动刀,为了防止因温差过大引起水晶的炸裂,他特意为这块
钛晶配备了一台空调。在给这个钛晶球打磨抛光时,朱景强忽然发现它的某一处有1厘米深的裂隙,是追求球体的最大化还是作品的完美呢?最后他还是咬咬牙痛下决心,决定磨掉那1厘米的裂隙,使钛晶水晶球,显得完美无缺,他又专门邀请来扬州大师朱摸康,为水晶球雕刻了一座三条龙的红木雕座。至此,整个作品成功完成,球体直径14.6厘米,重量4364克,朱景强对此作品十分满意。去年10月18日,大世界
吉尼斯认证它为最大的
钛晶水晶球—
聚宝盆钛晶球。
2010年收藏的纯
天然矿物晶体(巍巍昆仑)重800公斤,高1.2米,宽1.3米,厚0.6米,造型像高山,气势蓬勃。此晶体为常见的天然茶色水晶,如此之大的身体在国内当属它第一,有茶晶之王之称。
2010年收藏的纯天然
矿物晶族(晶世和谐)重2吨,长2.38米,宽1.4米,高0.8米,造型完整,看起来像貔貅,也像长寿龟。200多根白色
水晶柱集中生长,晶体良好,历经地球20多亿年风风雨雨依然坚定的生活在一起。朱老师说:“大自然造就如此神奇的世界最大水晶族,不仅是地球给人类的巨大财富,更预示着地球上200多个国家的人类必将永世和谐,共存共荣”。
2011年收藏的纯天然
矿物晶族(紫晶莲花)颜色为正紫色,紫色的
水晶柱大而完整,形成的非常有序,整体感觉非常之好,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心中有佛的人更会联想到观世音的莲花宝座。
2011年制作收藏的作品(功成名就)荣获连云港市第二届
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玉兰花奖“金奖”。
谈起藏经历收朱老师滔滔不绝,办公室里摆放的各项荣誉证书诠释着他爱水晶,更爱艺术的态度。从事水晶行业20多个年头收藏了无数的水晶
工艺,有个特点是,他所收藏的水晶大都是国内独一无二的,更有业界都少见的极品。朱老师本人也就如同六菱角的水晶一样,每一面都能折射出他不同的光芒,他用自己的执著和认真点亮了精彩的人生。朱老师说:“水晶里面有景致,大自然中的景观都可以在水晶中找到相应的缩影。而大部分水晶属透明体,设计雕刻时,大素面和局部磨砂能最大限度表达水晶的美”。
获奖作品
作品(奥运圣火)在2007年中国天然水晶
工艺品“百花奖”品选中被评为“铜奖”。作品(
如意龙珠)在2007年中国天然水晶工艺品“百花奖”中被评为“银奖”。
作品(骆驼峰)荣获2010第四届
江苏省“晶城杯”水晶
工艺品大赛“金奖”。
作品(顺发
钛晶貔貅)在第46届全国工艺品、
旅游纪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凤凰”创新工艺品设计大奖“银奖”。
作品(不老松)在首届全国水晶
工艺品大奖赛中获最高奖“金奖”。
作品(顺发
钛晶貔貅)在第二届华商国际珠宝、奢侈品博览会“天艺杯”评选活动中获“银奖”。
作品(聚宝盆-
钛晶球)在第二届华商国际珠宝、奢侈品博览会“天艺杯”评选活动中获“金奖”。
作品(功成名就)荣获连云港市第二届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玉兰花奖“金奖”。
作品(如意车挂)被
第四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组委会评为金慧奖“最佳创意奖”。
人物成就
水晶观赏石的发现
水晶观赏石指天然形成的,具有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水晶矿物和稍加打磨的
包裹体水晶。因形象逼真,赋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得爱石朋友的喜爱。
水晶观赏石分三类:①
晶族类:天然水晶在最初形成的时候的形状,无需任何加工修饰就具有观赏性;②晶洞类:水晶洞包括紫晶洞和聚宝盆两大类,一般内部含有
石英晶体或玉髓沉积;③包裹体类:天然水晶自然形成后晶体内包含的物质,这些物质必须是包裹在水晶晶体内,外表经过人工抛光,展现出晶体内部包含的矿物与某种画面相似,自然风光、人物、动物等等。
说到天然水晶,大部分人定会想到江苏东海这个盛产天然水晶的地方,这里长期居住着国内天然水晶行业发展的鼻祖,在这些奇人异士的带领下东海水晶迅速发展,如今已形成全球最大的天然水晶集散基地之一,国内知名的
水晶之都。当你来到这个盛产水晶的圣地时你会发现如同进入了一个艺术的天堂,这里的每一件天然水晶
工艺品无不体现着业界人士的智慧和他们所向往的美好。
1990年的夏天,对东海来说,对天然水晶行业来说,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一个盛夏。贴着盛夏,东海的天然水晶行业如同春蛹化蝶后展翅飞翔。一次无意间的发现,改变了东海天然水晶市场的格局。初期的天然水晶都是用来做成简单的手链或者是眼镜,很多人都选择没有包裹体的白色水晶、茶色水晶做原料,这样的开发利用从根本上是将水晶的价值贬低。直到今天还有人不知道天然水晶会有如此广泛的用途,所以很多人对水晶持有偏见。主要是因为对天然水晶的盲知,导致这些人总觉得
白水晶才是真的,还有人甚至把晶体内的胶或棉说成裂痕,几乎所有的天然水晶体内都带有胶或棉一类的痕迹,就像是玉石和翡翠的纹理一样性质,如果这些纹理形成的比较特色,那么这块石头肯定价值不菲。也有一部分天然水晶打磨的较深,将纹理尽可能的磨掉,只留下通透的晶体,这样加工的水晶被归为极品类,价格甚至超过钻石,但这样做的少之又少,因为在大众心里水晶和钻石不能同日而语,所以做的再好,人们对它的价格还是产生怀疑。业内人士都知道,一块品质好的天然水晶原石不可缺少更好的设计和雕刻,如果又是出自名师之手,那么这将是最好的包装。
水晶文化的研究
朱老师是
水晶文化的发起人和倡导者,最初人们只以为这是他收藏水晶的心得和感悟,却不料水晶文化的开始俨然改变了水晶市场的格局。他本人喜欢给自己收藏的所有水晶起上一个吉祥而又好听的名字,再加上一则典故,赋予它一首诗歌,联想起来更生动,收藏更有蕴意。说他是商人,不如说他是一个学者,可他恰恰就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兼备的专家,同行都说他是典型的“
儒商”。
水晶文化美学由朱景强先生与1990年提出,是其收藏的心得感悟和艺术升华,是对自然矿物赋予生命力的文化运动,是对水晶认识的总结。
水晶文化的出现使水晶行业迈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是一个全新的破,它从根本上将水晶规则化、形象化了,也正是因此水晶行业才得以发展如此之快。
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们收藏水晶的跟本理由,特别是一些寓意好的作品,给人以精神上的依托。收藏水晶首先要看品种,每一种水晶都有很多象征;在看作品的
工艺和文化寓意等。
特殊贡献
1990年用12元开启了天然水晶的观赏市场,改变了人们对天然水晶的认识,并带领水晶行业快速发展。随后协同同行其他人士开启了
水晶文化的先河。
1993年成立
东海县水晶精品研究会成立,吸纳全国对水晶有一定研究的人士的加入。研究会会员数百人,遍部全国各地以及台湾和其他地区。研究会成立后开展了大量工作,先后出版水晶画册数十册,水晶精品拍卖多次,多次组织水晶精品评比活动,集体去外地举办水晶精品展览会,
水晶文化交流活动几乎是每个月都有,使广大群众在这些活动中学习、了解了水晶文化,提高了认识和鉴别水晶真假与优劣的能力,有力推动了水晶文化和水晶产业的发展。
1996年第一个把东海水晶分类上网,让全世界喜欢水晶的人认识和了解东海水晶。
从事研究天然水晶20余年,在全国各地多次举办水晶专业知识讲座,让人们了解水晶,了解好水晶,识别水晶,参透水晶含有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