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阿尧, 明末饶平县信宁都汫洲堡黄芒村(今海山黄隆)人,为当时潮汕沿海反清起义军首领之一。在海山岛建立营寨,聚众抗清。后因阿尧的表弟为清兵所收买,毒死更鹅,清兵夜袭不及防守,寨遂破。朱阿尧乃率义军七百余人投郑成功,活动于闽粤沿海。清顺治十八年(1661),郑成功率船队远征台湾,朱阿尧带领水师,打败荷兰侵略军于台南赤坎楼,台湾城等地。后来,朱阿尧在台湾定居。于今台湾东北部朱姓居民,皆属朱阿尧后裔,认海山黄隆为祖籍。
时代背景
潮汕地区海事历史概况
潮汕海上交通之始,朝廷海路开通,海商与海盗几乎同时诞生,海盗以海商为生活依靠。
汉安帝永初三年(109),“遣御史庞雄讨海寇张伯路等,平之。”(《东里志》卷二)。这是最早与“海盗”战斗的记录。
隋炀帝大业四年(608),隋炀帝派虎贲郎将陈稜、张镇州率兵万余,从潮州出发征琉球。从此开辟了对外贸易通道。
唐以后,潮州就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港,民间贸易始终未断。柘林湾、程洋岗、樟林港、南澳、庵埠、鸥汀、沙汕头、达濠、海门等,先后成为潮汕地区的对外通商的口岸。明清时期,海上武装割据势力日众。潮汕一带受倭寇侵扰,以日本浪人为主体的倭寇,一面在中国沿海做生意,一面掠夺,甚至一度盘踞南澳为据点。
1561年倭寇攻陷饶平黄冈城大埕所,沿海骚扰彩塘、庵埠、蓬州。1564年俞大猷率军歼灭倭寇4000多人,逐之被飓风溺毙。清朝雍正元年(1723),朝廷为了抵御海盗,亦便于海上船只管理,实行编号登记制度,广东地处属火的南方,故以“红油漆饰,青色勾字”,根据潮汕民间习俗,还要在船头两端画上两个大眼睛,以求在海中不迷航。从此,潮汕便有了“红头船”的称谓,成为沟通国际贸易的重要载体。
明清时期潮汕地区海事形势
明代嘉靖至清代康熙前期的100多年间,潮州地方社会经历了一个急剧动荡、由“乱”入“治”的历史过程,原有的社会秩序和地方权利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般说来,明代后期东南沿海所谓“倭寇”和“海盗”问题的产生,直接与明王朝厉行“海禁”的政策有关。然而,东南沿海民间非法的海上贸易活动在明代始终未曾停止。
就潮州而言,正统年间已有滨海之民“私下海通爪哇”(《明英宗实录》卷一一三)的记载;成化二十年(1484)又有“有通番巨舟三十七艘泊广东潮州府界”(《明宪宗实录》卷二五九)。当时的广东地方官员和市舶太监出于稳定地方社会、增加军需供应和贪图贿赂等各种考虑,对这种状况实际上采取了默许的态度,到正德年间“听其私舶往来交易”(《明武宗实录》卷一九四)。
嘉靖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521年嘉靖皇帝即位之初,重申了明初有关海禁的规定,嘉靖二年至嘉靖八年(1523-1529)一度停止广州市舶;嘉靖二十六年至嘉靖二十八年间(1547-1549),提督浙闽海防军务的朱纨进剿宁波附近“下海通番”者聚集的双屿港,上疏揭发浙闽势家通倭谋利,又追击海上私商和葡萄牙人于福建诏安之走马溪,大获全胜。这段时间,正好发生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商品货币关系空前发展,商人和地方势家力量增强,社会组织和社会权利结构正在“转型”的关键时期,从而引发了长达百年的东南“海盗”之患。
正如嘉靖四十二年(1563)福建巡抚谭纶所奏:“今岂惟外夷,即本处鱼虾之利,与广东贩米之商,漳州白糖诸货,皆一切禁罢,则有无何所于通,衣食何所从出,如之何不相率而勾引为盗也?”(《谭襄敏公奏议》卷二)嘉靖后期开始,能够自由来往于海上,并操有实际海上利益的,绝大多数是违法犯禁的武装,其中又以漳潮海盗牵连最广,影响最深。
隆庆至万历初年,潮州沿海的治安情况稍有好转。隆庆二年(1568),明王朝接受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开放海禁,准贩东西二洋。万历三年(1575)起,明朝在南澳设副总兵,以水兵3000人专守此地,从而限制了海盗集团的活动,然而,隆庆二年开海禁,实行的是“引票制”,文引之数有限,又限定贩洋的货物与范围,对海上贸易仍然是很大的妨碍。
万历中期以后,南澳也出现了海防废弛的情况,战船裁减,士兵参与走私。结果,万历末年亦寇亦商的海上武装走私活动再度活跃。当时在潮州沿海活动的海盗集团首领包括袁进、李忠、杨六、周三、钟斌、六香、李芝奇等人,其活动一直延续至明代末年。当然,与嘉靖年间相比,这一时期海盗集团的规模、社会影响和活动范围,都显得小一些。
崇祯十三年(1640),南澳成为郑成功反清复明活动最重要的军事据点之一。郑成功多次从这里出发进攻大陆各地。明末清初的数十年间,郑氏武装集团一直是东南海上最有实力的控制者,在当时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基本上独揽了通洋之利,南澳也成为其海上贸易的重要基地。
康熙元年(1662),清政府在潮州沿海实行大规模的“迁海”政策,南澳岛和大陆沿海数10里居民全部内迁,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生平履历
详细经历
故事发生在闽粤交界的饶平县海山岛。其中有一个叫朱老忠的渔民,生有二男一女。长子为朱阿尧,次子为朱阿虎,女儿为朱阿玉。朱老忠是个行船掌舵的能手,十多岁就擅于行船,对各条港路了如指掌。
朱老忠在四十多岁时初为人父。朱阿尧出生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祖籍是福建省诏安县五都双山村(今福建东山县宅山村)。出生时一头胎毛油亮卷曲,额头圆隆,乌黑的眼睛,高正的鼻梁,嘴阔唇红,两耳垂珠,哭声响亮清脆,一副“贵 格”。算命先生说这孩子如后必大富大贵,朱老忠出于对太平日子的向往,为阿尧起名为“尧”。
孩童时期
海上遇贼 父亲遭害
阿尧八九岁,老忠就把他带到船上,练游泳、练水胆,才十一二岁就成浪里白条。
阿尧十二岁那年,天大旱,田园失收。“合兴”号老板林吉发为了让老忠父子多赚点运输费,让阿尧也成为船上的正式帮工。老忠教阿尧各种技艺、观云看天、见风使舵等。阿尧也对闽粤交界的海情基本熟悉。
八月初,父子在运货路上遭到贼船的攻击。贼船上掌舵的是陈乌规,外号“乌鲨”,乃钱东人士,一脸络腮胡子身材高大,有一手好箭,更学了拳步剑法,生性凶残。陈乌规等人 打伤了老忠,抢走了“合兴”号的货物。阿尧救了老忠并将他带回黄隆打断港。林老板因为货物都被劫走,要求阿尧一家赔偿。阿尧的母亲许氏瞒着老忠,托人卖了家里的一亩五分水田,并将女儿朱阿玉卖给人家做童养媳,凑足了一千五百两银子,还了林老板。
原来这是老忠的姐夫欧财盛的计谋。他是海山一个海霸,人称为“欧总管”。 他为人刻薄、吝啬、奸恶、妻妾成群。欧财盛知道朱老忠行船捕鱼的经验,于是用钱雇乌贼几个海贼去劫持朱老忠的货船,逼迫老忠 无路可走然后来他的渔队当“长年”。朱老忠被瞒其中,可是情势所逼当了“长年”。由于欧总管的吝 啬,渔民们的生活还是很困穷。
打工放牛 庵寺学武
十二岁的阿尧在此之后为姓徐的地主放牛。从十二岁到十四岁这段时间,阿尧经常到隆福寺附近放牛,结识了寺中的高僧法真禅师。禅师本在少林寺十年学习拳术,阿尧向他学习了两年多的锤法,还刻苦学了少林拳术和轻功本领。
十四岁那年春荒时节,福建诏安县五都双山村的远方族弟朱时丰看到朱老忠家境的窘迫,想雇阿尧到他家做帮工。春三月的一天夜里,阿尧就乘 搭了时丰叔的运粮船到福建去了。朱时丰与妻子林氏,有两个女儿朱花、朱宝和儿子朱义。田园的活儿主要靠两个女儿,家务靠林氏,朱时丰时农时商,朱义在庙山 学堂读书,阿尧负责放牛,也帮干农活。
双山结拜 读书学武
朱时丰 见朱义跟阿尧相处亲密无间,儿子也从阿尧过来之后变得更乖巧好学,便有让他们结拜的意思。重阳节那天,朱时丰一家和阿尧一起出去放风筝,见阿尧思念家中亲 人,便借机任阿尧为义子,朱义认阿尧为兄。农历九月初十一早,阿尧便随朱时丰和朱义一起到庙山学堂读书,且拜见学堂先生许举人。阿尧十四岁下半年的一个晚 上,朱时丰带阿尧到“兴义堂”拜师练武。武术教师是朱钟武,曾是崇祯年间的武举人。朱先生还常把一些兵法的书给朱阿尧看。
聚众起义时期
父死奔丧 拳打粮官
清顺治 二年六月初九日晚上,老忠见天上风云,认为隔天会有大风潮,不可出海。而欧财盛财迷心窍,逼迫老忠等人出 海。初十日午时,风云突变,海上狂风暴雨,朱老忠的三十八条船被海浪掀翻吞没,二百多人几乎都被狂风怒浪卷走。书叔父子赶到福建告知阿尧此事。阿尧及朱义草草收拾行李与书叔上路,告别朱时丰与林氏等人。回到家当晚,与朱老忠同船队的朱得兴回来了。六月十五日,台风后的第 五天,书叔父子驾着船,载着阿尧和朱义,还有渔工家属和朱得兴,四十多人分乘五只船驶向南澳岛,兵分五路询问探访,但总无所获。他们决定于蒙难渔工的“头七”之日,六月十七日,一起找欧财盛讨命。欧财盛早已爬梯上屋溜走了。
大家各自散去后,阿尧发现八位县衙粮差到黄隆乡逼钱催粮。当年开春大旱,百姓甚至挖取草根野菜,并无粮 食。朱、刘、李,黄隆三大姓的族长出面求情,却被县衙捆缚吊死在祖祠后的大榕树上。为之求情的人也被县衙打伤。阿尧见此情景,愤怒地打死了其中几个 县衙。他深知此举比找来亡身灭乡之祸,决定与众穷苦渔民兄弟一起抗拒粮官,聚众取义。黄隆的乡亲都热情支持阿尧,筹集兵器和钱粮的,入伙的。阿尧把他们编成战队,日日操练,迎战官兵。
与贾县令水陆战
贾县令听闻此事大怒。一天,县令派县衙巡检带一百多名清兵分乘十五只大船奔赴黄隆乡。阿尧马上带三十多个精壮渔工,备好斧头凿子,分乘五只小船,迎战官兵。官兵大多不识水性,船才出发不久,人早晕船到头昏脑胀,精疲力尽。阿尧命渔工潜入水中,凿穿清兵船底,致船翻人沉。只存下姓胡的大麻子巡检和几个残兵败卒侥幸逃脱。
败兵回去后,县令决定用陆战打败朱阿尧。一天,天刚蒙蒙亮,一百多名官兵从陆路直扑黄隆。他们用石头投掷到路旁的林丛,左边飞出一群灰麻雀,右边飞出一对灰背黄腹的鹧鸪。师爷认为是安全的,突然从路两旁的山坡上滚下擂木和巨石,大多官兵被滚死或砸伤。原来朱阿尧早在此埋伏,带上麻雀和鹧 鸪。逃跑的官兵遭到朱阿尧和义军的追捕,只有师爷和三五个残兵败卒逃回县衙。
鲤鱼寨聚义
水战陆战皆获大胜。数日之间,义军增至三百多人。朱阿尧与众头目及三大继任族长商议、择鲤鱼山修筑水寨营垒。筑成后,一切来往船只,看见瞭望哨上升起的绣金的“朱”字大红旗,就得把船驶进鲤鱼山水寨检查,并缴纳饷款,领取通行证后,在海上航行就可以得到保护。义军发展得很快,四千多人的海岛上,参加 义军的有七八百人。大小巡船二三十只。他们惩贪官,抑豪强,济贫民,对来往船只、渔船则严加保护,朱阿尧因而被称为“海山王”。
与欧总管水战
师爷回去之后建议县令利用海山的地头蛇欧财盛对付朱阿尧。欧总管也想乘机杀掉阿尧并升官发财。一天夜晚,欧总管尽倾手下,乘船直奔鲤鱼寨。未至寨边,忽闻水栅里鹅群乱叫,朱阿尧便率部杀出,用双锤将欧总管打成肉饼。
当时朱阿尧在修筑鲤鱼寨时,朱阿尧免其劳役的白面书生郑友伦如今中进士,并向顺治皇帝自荐处理朱阿尧等人。随后,郑友伦率兵至饶平,屯兵在与海山岛隔海相望的大澳乡。且听从陆军师意见,封锁海面,不让过往船只泄密。而且还利用陈乌规。想等两者两败俱伤,坐收渔利。
与郑友伦、陈乌规之战
朱阿尧收买了陈乌规手下林海波,也派了心腹刘勇当卧底。朱阿尧了解到陈乌规此次是从汫洲落船,便了解汫洲湾的海面情况,组织扣蚝女载蚝壳击贼。时值仲秋,陈乌规果然被扣蚝女用蚝壳砸伤,而且被骗进朱阿尧埋伏的红树林港底。朱阿尧指挥着船队,命令展开蚝壳战。海贼及官兵都被砸得头破血流,船也都失去平衡,人纷纷落水。阿尧亲自将落水的陈乌规抓上船来,并将其押进船舱。
原来郑友伦使用调虎离山之计,在朱阿尧和陈乌规在汫洲湾打斗时,带一百多只船,五百多官兵,通过水道直奔鲤鱼寨。才至半途,象鼻山上的密林里,箭如雨下,多数官兵被射中落水而死。原来阿尧安排了伏兵等候。郑友伦在官兵护卫下逃出水寨湖区,师爷带残兵进攻水寨,却被朱阿尧埋伏在水寨的手下抓获,丧命于此。
第二天,鲤鱼寨召开庆功大会,并审讯陈乌规极其手下海狗,并派人斩了二人。郑友伦此次采用“调虎离山”、“借刀杀人”、“乘虚而攻”等策略却被朱阿尧识破,足见阿尧的智勇双全。
清顺治三年深秋,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投降满清。清军拿下福建,又横扫广东。阿尧认为海山岛兵少地狭,难以与清军长期对峙下去。正密商间,郑成功的手下陈海牛带着郑成功的来书,共谋抗清之事。朱阿尧写好回信答应联合抗清。
共谋抗清时期
失营寨遇救 誓师猎屿湾
二十七日一早,朱阿尧派表弟许明扮成渔民出海侦察。徐明正好遇见郑友伦的手下欧胜,于是欧胜用金银财宝、官阶、美女等劝许明做内应,让许明将在二更时将鹅毒死,在四更时打开寨门接应清军。果然许明支开义军,让清兵进来,并放火烧寨。义军在慌乱中敌我难辨,自相残杀,阿尧只得自己奋勇杀敌,用双锤将许明打死。郑友伦乘乱围攻阿尧,阿尧只得冲出重围向海滨退去。郑友伦带兵追捕无收获,以为阿尧自杀了。阿尧逃过一劫,决定离开海山,但是船或竹排都已被烧毁,所以他纵身跳进海里,游向南澳。不料身体乏力,漂到一个小岛凤屿,幸被郑成功的义妹黄海花救到南澳。
清顺治三年,即南明隆武二年十二月初一(1647年1月),郑成功在猎屿誓师起义。刚巧遍体鳞伤的阿尧到达南澳岛,与郑成功同登上誓师台举行誓师典礼。
操舵闯险礁 巧挖中澎井
清顺治三年将尽之际,潮州惠州等守将不战而降。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广州失陷。新年刚过,肇庆失守。
郑成功与朱阿尧等人加紧训练义军。誓师四天后的十二月初五日,波澜不惊,还有雾气,郑成功依阿尧建议,练雾天海战的本事,率领水师出外海演练。帅船领航人是阿尧。而船在雾天中差点触礁,阿尧自己换下舵工,自己操舵,让帅船至向前冲去,竟然越过了险礁。三天外海演练,水兵们练水胆、练水战、练编队、练登陆、明讯号……第四天操练结束,郑成功下令到中澎岛去。到了岛上发现岛内并无淡水,也没有井,船队的淡水也已完。突然阿尧发现一条蚂蚁路,一群蚂蚁正列队前进,沿着它们发现一个石穴。郑成功便依阿尧命令手下沿着石穴挖井。原来前年鲤鱼寨建成后,也是缺水。而阿尧同样发现了蚂蚁穴,打量到没有水蚂蚁也是不能活的,终于在石穴中打出了水井。果然在刚刚的石穴中也打出了水井,这是国姓爷郑成功定点挖的井,取名“国姓井”,至今犹存。
南追获商船 北攻泉州城
初九,驻中澎翌晨,郑成功率队返航南澳。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朱阿尧于早晨领四艘哨船巡海,发现一艘可疑的货船,货船里有枪炮。据货船的财副(主持人)陈角螺说,这艘货船是郑成功父亲通商日本的货船,这次载货物返中国,与船队失散了,听闻郑太师已降清,想去南澳找国姓爷。于是阿尧将其带回南澳。宴请货船水手后,阿尧和郑成功都认为该货船很可疑。
既是要来南澳岛找国姓爷,为何发现时反而朝外洋的方向跑去,直到被追上才停航。而且大商船为何只有货物,一点钱币都没有。后来货船的一个手下在郑成功的劝说下,说出了实情。原来这个陈角螺听闻无法将五万两银子和货物交给郑太师,想将这艘货船的东西占为己有,不料遇到朱将军的巡逻船且被追上了。陈财副在身上和船舱里都暗藏了不少金条,他图谋一有机会就驶船外逃。阿尧和陈长年上商船查舱,搜出了船舱的几十块金条和五万多银子。越日午时,陈角螺被斩首。郑成功让这艘货船通商外洋。后来又拨出十余艘大船,组成一支武装通商船队。最盛时,此船队拥有三十多艘船只,在山海两路各设五大商。山路五商叫
金木水火土五行,总部在杭州海路五商叫
仁义礼智信,总部设在厦门。郑军每年获利七十余万两银,增添了不少军饷。
四年后的永历五年(1651年)正月底,郑成功决定和部下北上福建征战。郑成功亲率三千兵,大小战船二十艘,辞别生活了两个多月的南澳岛,到达鼓浪屿。在中秋晚上,金门的郑鸿逵,也就是郑成功的叔父,与鼓浪屿的郑成功在离泉州不远的桃花山下会面。两队军队合攻泉州城。泉州城出击的清军人数虽少却精悍。郑成功命令阿尧率精兵救援,清军才因此乱阵脚而逃进泉州城。没想到后方还有一支不过一万人的军队从溜石寨出来。郑军只能停下休整几天想办法。朱阿尧在观察了溜石寨到泉州城的地势后,献上“引蛇出洞”的奇谋。
第二天,郑鸿逵故意到处遍布旗帜,佯装攻城。而郑成功已命朱阿尧带领一镇约两千名士兵,潜伏在溜石寨附近,还有其他埋伏在溜石寨到泉州途中的部队。当寨中军听说郑军在攻打泉州城时,便率队出击,而且在路上遭到埋伏军的攻击。阿尧在他们离开之后带领水师猛攻并占领了溜石寨。
乔装出奇兵 迎娶黄海花
没想到,在他们攻打泉州时,南澳被攻陷。
郑成功与众将共商夺回南澳的计策。阿尧提出只能智取。郑成功的义军化装成为捕鱼船队。这只船队表面二百多人,其实各船艇内暗藏二百多人,总数逾五百多人。因为他们有清军所发的船牌照,没有被识破。船队顺利进入后江湾。而且攻下了几个地方,并在清兵路过途中埋伏,大多被箭射倒。又发起冲锋,清兵溃不成军。郑成功也成功收复了南澳岛。
自从黄海花救了朱阿尧后,两人渐生情谊。初九日,南澳挂花灯在元宵前几天就开始了。十五日当天晚上,朱阿尧依然手持双锤沿着海边沙滩继续巡逻,黄海花特地去找他,两人也私自定下婚约。
对于朱阿尧和黄海花的婚事,郑成功早有意撮合。之前朱阿尧履立大功,却不收奖金。郑成功决定亲自为其操办婚事,为他们建楼。十月十五日,朱阿尧和黄海花历经磨难终成眷属。阿尧的结拜兄弟也借此机会留下,后来被封为郑成功抗清义军的前营先锋。他们的事迹在福建铜山的《仙峤记言》碑志上均有记载,朱阿尧的名字也镌刻与厦门鼓浪屿摩崖石刻上。
回师救同安 妙计夺厦门
一天,亲丁来报同安告急。郑成功留下陈豹等人守南澳,率领大军渡海赴同安救援。可惜清将有强大援师,郑成功的船队又途中遇大风受阻救援不及,同安县终被攻破。清兵入城大屠杀,兵民死者五万余人。郑成功痛苦不已,只得收兵会鼓浪屿,壮大军力。
明朝永历三年(1649),郑成功攻陷漳浦,攻克了揭阳、潮州。肇庆的永历帝封郑成功为“漳国公”。
永历四年(1650)的物质条件有好转,但兵力尤其水师兵力更是不足。如今郑成功已二十七岁,他急于要把郑家的兵力夺回自己手中,他想获得厦门岛上经过训练的军队。正好只有郑成功的哥哥郑联在厦门,近来横征暴敛,民不聊生。于是施琅献计先去送点粮草解厦门军的燃眉之急。正值中秋佳节,郑联定会宴请郑成功,而郑成功设宴回请,可突袭厦门,且在半山设伏兵,消灭他们。起先郑成功也犹豫不决,最后还是依了计谋。果然醉醺醺的郑联在回军途中被朱阿尧打死了。
永历四年八月十七日的黎明,郑成功来到厦门城内郑氏兄弟司令部的议厅,召全体军官集合,并痛哭其死去的堂哥。会有人怀疑是郑成功杀死他们的主人,可不敢轻举妄动。只好随着朱阿尧的号召跟随国姓爷。两军合并,郑成功也暂住厦门岛。
十一月,广州再次被清军攻陷。郑成功留堂叔郑芝莞留守厦门,自己率军想广东出发。而其叔父是个酒色之徒。永历五年(1651)二月十三日,清军突袭厦门。而郑芝莞却装金银财宝上船逃跑了。驻扎在揭阳的郑鸿逵率船队返回并夺回厦门。
永历五年(1651)二月二十五日,郑成功的座舰在海上几乎翻覆。
三月二十二日,郑成功接到厦门遭清兵偷袭的快报。
四月初一,郑成功回到厦门,但清军已在三天前掠夺了岛上的金银珠宝,郑成功为此狂怒。
郑成功回到厦门之后,宣布当场将堂叔斩首,对失职者严惩,对守土有功或以身殉职的人加以奖励或追悼。回厦门的郑成功变得很急躁,而期间又和水师将才施琅有矛盾,居然下令将他处死,朱阿尧劝也没有用,因劝阻国姓爷杀施琅的父亲和弟弟遭到撤职。施琅只得逃跑。国姓爷却将他家人全部处死。在这件事的处理上独断专横,为后来种下苦果。施琅便踏进了清军的阵营,屡立战功,最后被封为靖海将军(海军司令),成为最后灭亡明郑的主要祸根。
藩台意决拒合议 鲁王遇劫幸得救
明朝隆武二年(1646)到永历六年(1652)六年之间,郑成功与清军在金厦外围发生过至少二十次以上的战斗。清军利用招抚和议的方式想达到消灭郑氏的目的,而郑军借和议之机来解决军需粮饷等问题。
永历六年十月初九,清命郑芝龙作书招降。郑芝龙派家人周继武于十月离京南下,第二年正月到达厦门见郑成功。
永历七年(1653)五月,国姓爷获明朝永历帝封为“崇明伯”,获藩王地位。
永历八年正月,清廷钦差等人到达厦门要对郑成功等人进行封赏。
秋天郑军进攻铜山,获得相当于十个月的军粮。
十二月,郑军夜袭漳州,征集了军费银一百零八万两,同时在泉州等地有征集了饷银七十多万两。
永历九年正月,郑成功又攻克仙游。
五月清定远大将军济度入闽。
八月,郑成功亲率大军直逼福州。
九月,清定远大将军率兵抵泉州。双军经过激战后,形势有了重大的变化,郑成功保全了金、厦根据地。十一月亲率军队乘胜出兵闽北等地征粮,准备北伐。期间不断有议和,而郑成功最后写了回绝信,和议就此告绝。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一家人流放到黑龙江宁古塔,后以“通海谋叛罪”处死子孙家属共十一人。
永历十一年十一月初一黄昏,郑成功北上失利,统领舟师南下粤东,抵达南澳。而鲁王被绑架也正好被朱阿尧救起。
羊山船舰沉 神策门兵败
永历十二年(1658)五月中旬,郑成功在厦门召开会议,决定北伐军的编制。北伐军分为四个军团,郑成功亲自指挥大本营第四军团,朱阿尧是右协戎旗水师提督。郑军的兵力合成二十万人,兵船三百只,快船五十只。郑成功的舰队六月中旬进攻了浙江南部的平阳,有攻占了瑞安,获得了相当七个月的军粮。而温州城猛攻不克,全军开赴舟山,于七月二日到达。而且为了表示要攻下南京,郑成功把全部妻妾儿女都带上。且呆在舟山一个月,与朱阿尧等水师将领研究训练施琅不了解的新的作战方法。
七八月份,几乎每天都风高浪恶,八月九日早晨才显得晴朗,朱阿尧观察天象和海况,提醒郑成功要小心行事,因为八月海水有暗流涌动,而郑成功却坚持出发进长江。途中必须停泊休息一次,最适宜的就是羊山。等他们到了羊山,召集了各船操舵手在庙里开会时,突然天气大变,天昏地暗,雷声响个不停。本来船是为了进入长江设计的平底船舰,在外洋反而不稳定。朱阿尧等人赶回船去,然而风浪太大,船中的妇女孩子大多落水,连朱阿尧也被急浪冲得无影无踪。第二天,尸体不断冲上海岸。兵船损失约六分之一,人员损失约二十分之一,郑成功的六个侧室还有十个儿子中的三个都淹死在羊山。
当时很多人都以为阿尧死了,其实朱阿尧体力尽失,但不想失去体力就随波逐流,且抱住一块破船板,漂到无人荒岛。在荒岛上吃也过生存下来。第五天中午,他的义弟刚好在荒岛上发现了阿尧将他带回。
之后,他们确定了“整军、养兵、派饷、造船、制器”等图东山再起的措施。
瓜洲胜利
永历十三年(1659)三月二十五日,各地的郑军到盘石卫集合。决定攻击的第一个目标是定官炮程和宁波港。
郑军攻占了宁波、定关之后,五月初四就到达舟山的列港,很快进入了长江。五月十八日,郑军到达崇明岛一个叫芦竹洲的地方。郑成功没有听从阿尧等人的建议,认为乘势攻取南京,崇明不攻自破。五月十九日,郑军离开崇明岛,六月中旬到达焦山。郑成功是个迷信的人,六月十三、十四、十五在焦山进行祭祀。十五号午后就向清军重兵把守的瓜洲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十六日瓜洲被郑成功攻克。
镇江胜利
下一个目标就是镇江,然后直逼南京。郑军必须在北京的援军到来之前攻克南京。而路途遥远,清军会派从芜湖来的清兵。只能派人去阻止芜湖的清兵。瓜洲之战第三天,六月十八日,郑成功下令开船,十九日停在镇江南岸七里港地方,讨论如何攻打镇江。阿尧提出速战。三天时间备战,二十三日晚上动手,全部兵力进攻银山。占领了镇江,就可堵住北方向南京的增援。二十二日夜,曾军悄悄登陆。二更时分——夜间十一点,铁人部队直接冲进清军做的木栅,后面部队跟进。银山的清军死的死投降的投降。只用了两个小时就解决了。郑军也因此轻视清军,而将领郑成功也十分激动。二十八日,郑军决定进攻南京。
七月初一,张煌言攻下江浦,初二,攻下六合、天长。初三,刘世贤以城归降。初四水师溯江以向南京。初七,郑军抵达南京城外。初九,各官兵船只进逼凤仪门下。初十,郑成功命令官兵就凤仪门登陆。完成了进攻南京的初步准备工作。郑成功以为已经获得胜利。南京城清军用缓兵之计,郑成功以为他们会投降,没有速攻。而且郑军上下都崇明轻敌的情绪。郑成功还以为南京这个大城市里的储粮会减少以致投降,依然不速攻,想等到二十三日国姓爷生日才进攻。有消息说清军派了五千援兵,郑成功认为并无大碍。让将士们盯住每个城门,一有人出来就射箭。没想到他们没有注意到神策门。而清兵从神策门涌出,没有受到箭的攻击。当郑军发现清军时,才发现自己被清军的铁骑兵团围住,阵地也被清军突破了。而崇明的援兵也到达南京帮助清军。郑军的败局已定。二十二日晚,郑成功不听收兵的劝,调动阵营集中兵力于观音山决一死战。最后被清军的大部队打败。勇将大部分战死或被俘了。二十三日,郑成功箭大势已去,只能撤退到镇江集合。在撤退路上,郑成功险些被杀,是阿尧将他救起。二十四日,国姓爷在镇江集合残兵败将,很多将领都阵亡了没能回镇江。
经过这次大败,郑成功也没有颜面回厦门。在阿尧的劝说下,八月八日,郑军舰队到达崇明岛江面。初十日,郑成功准备进攻崇明岛。十一日辰时,向城中开炮进攻。当时崇明城坚固难攻,郑军只要收兵。接连挫折使大部分福建士兵怀念故乡。九月九日,郑成功的远征部队回到了厦门。结束了近一年半的远征,但没有结果,北伐失败了。
十二月,清军进犯厦门。永历十四年(1660)三月,清将集合到泉州。四月初三,郑成功把宗室及文武官眷迁徙到金门。二十六日,双方在海上激战,清军大败。
复台时期
海花炸荷舰 朱先锋鏖战
清军虽在泉州之战大败,但仍能调集大量船只和兵员随时进犯。郑成功想到台湾另建基地。虽然台湾被荷兰占据,如作为根据地一来安顿将士家眷,二来以此广通外国,进可战退可守,伺机反攻恢复大明。
正月,郑成功下令大修船只准备出征。台湾的荷兰当局也严加戒备。
三月初十郑成功祭江兴师,朱阿尧也被众将推为先锋,把先锋旗和宝剑授予朱阿尧,拜他为“复台先锋”,率南澳水师为首程先发。黄海花也随他出征。
三月二十三日(1661年4月22日)午刻,郑成功下令起航,三百只船载着两万五千官兵启程。
二十四日未刻,东征船舰都到达澎湖列岛。四月初一的黎明,船队抵达台湾台江港外。郑成功决定先攻占赤嵌城,再收拾台湾城,进而占领全岛。驻台荷军派出四艘战舰作为主力军抵抗郑军却大败。当天,朱振夺得了荷军的粮仓。
第二天,荷兵发起进攻,军舰一进郑军的阵地就向岸上发炮,炸死炸伤不少郑军官兵。国姓爷命几十条小兵船包围荷舰。荷舰也开始对靠近的帆船进行炮轰。起火的国姓船向荷舰冲去,企图与荷舰同归于尽。海面上火焰冲天,浮尸遍海,国姓兵死伤千人以上。但荷兵见郑军如此坚定,很多人都乘小艇逃跑。
三只荷舰逃跑,只剩一艘海克托号。阿尧指挥最强的五六只木船冲向海克托号。很多国姓水手越到海克托号的甲板上,女扮男装的黄海花也上了荷舰。她佯装成搬运弹药的民工,抱着炸弹包,进入火药库后把门关闭,用火刀石擦起了火。朱阿尧被迫只得跳进海水,而火药库也炸开了,整个海面成了一片火海。郑氏水军在这次海战中牺牲了一千多人。荷兰军也失去了海军的中枢海克托号。
郑成功乘机切断了普罗民遮城和热兰遮城的联系,断绝了通向普罗民遮城的水源。四月初十一,郑成功指挥军队从水陆二路,进攻荷军的总部,更加坚固的台湾城。荷军巨炮反攻,郑军虽损失惨重,仍冒弹雨进攻且大胜。总公司派出救援的舰队,派兵七百名,于六月十日出发台湾。九月十六日,荷军展开反攻却也惨败,还被郑军俘获荷舰两只。郑成功派陈泽领兵对陆上荷军,阿尧领水师围打荷舰。阿尧带着敢死队自带火药冲向荷舰。一艘荷舰被炸掉了,另一只也被包围。阿尧被这艘船打中左臂,掉落水中,但游在巨舰的腹下,炸开了个大窟窿,船开始下沉。随后,荷人将卒都逃出城外求降。
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郑成功在山川台(在今台南东门)正式举行受降典礼。
受降后,沦陷三十八年的台湾完全光复了。此时郑成功三十九岁,朱阿尧也三十三岁。在十六年的东征北伐中,共同身经百战。
人物评价
复台勇将
清初朱阿尧任复台先锋、右协水师提督,协助郑成功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潮州籍大批官兵随征,并响应郑民功号召,安居垦荒。后粤东沿海郑氏军队,因清军大兵压境,被迫撤往台湾,也定居下去。今台南就有复台水师勇将朱阿尧(海山人)的众多后代。
海寇
朱阿尧被后人归为明末“五虎乱潮”者之一与“潮海七大寇”之一。
明末“五虎乱潮”者,是指明朝末年以及清朝初期闽、粤、浙三省之乱世,特别以潮州府、惠州府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有五大反对朝廷的主力,世人俗称为北上贼、南下贼。
“五虎乱潮”者:大埔三河坝吴六奇、广东碣石(现汕尾市陆丰碣石镇)苏利、饶平黄岗黄海如、海山朱阿尧、澄海南洋许龙。
“潮海七大寇”:吴六奇、苏利、黄海如、朱阿尧、许龙、澄海杨虎,、潮阳达豪张礼。
相关纪念
鲤鱼寨
位于海山南岛南端,为朱阿尧抗清遗址。清顺德二年(1645年),朱阿尧曾据鲤鱼山筑寨反清,设置水栅防守20余年。后被清军所破,朱被清兵追捕,藏身于“虎踢石”,后投掷成功水师,参加收复台湾。今寨址已毁,但虎踢石故址犹存。
海山虎踢石
海山辟龙西边、象鼻山鲤鱼寨南侧的海滩上,有一堆石头,细看主要由两块巨石堆叠而成,基石高大,上面的巨石巍峨耸立在基石上,上石头下边有一缺口,可容人爬入,石中有洞,石洞的上半部位于入口上方,空如苍穹,石壁上有四个凹处,只要手脚撑开、四肢发力便可拱在上空,就象老虎蹬在上面,这个“蹬”的动作,海山俚语叫做“踢”或“秃”。
郑成功水师虎将—朱阿尧曾借助这一块石头成功地躲避了清兵的追杀,海山黄隆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虎将,把这堆石头叫做虎踢石,虎踢石从此美名流芳,成为名胜古迹。
烟楼山
清初,朱亚尧在黄隆村的鲤鱼山筑寨反清。上港村的东北 面有座大山,海拔146.5米,山顶可看到全岛及周围海域,朱阿尧在山上建筑了望哨, 派遣义军驻守,每遇敌情,便点燃烟火为号,这座山因此成为“烟楼山”。
“海不扬波”摩崖石刻
位于海山镇达南村后的烟楼山,据《海山风情》(许家怀 等,1993)相传明末清初农民领袖朱阿尧曾在山上设烽火台。石刻是朱阿尧的军师凿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