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华,男,1961年9月出生,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学历,空军指挥学院原训练部副部长,特级飞行员,空军大校军衔,正师级。
人物经历
学习飞行
1961年9月,李中华出生于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
1983年7月,李中华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招飞入伍,进入空军第六飞行学院学习歼击机飞行专业。
1985年7月,李中华毕业、获军事学学士学位。
1984年5月,李中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年7月,李中华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适逢空军从地方大学选拔飞行员,他瞒着家人报了名并顺利通过选拔,参军入伍。
1985年7月,李中华以全优的成绩从飞行学院毕业,分配到空军航空兵部队,成为了一名飞行员。
科研试飞
1989年,空军从双学士飞行员中选拔试飞员,李中华再一次被选中。
1991年,李中华以全优成绩毕业于中国试飞员学校。同年,李中华成为担负中国新型战机——
歼-10飞机试飞任务的首批试飞员之一。
1993年深秋,俄罗斯国家试飞员学校接纳了李中华及两名同伴。在一年内,他们完成了所有试飞理论学习,并掌握了两个机种、六个机型的驾驶技术,成为中国首批获得国际试飞员资格的人员。
1994年,李中华获俄罗斯国家试飞员学校颁发的国际试飞员等级证书。
1999年12月20日,李中华首次驾驶歼-10战斗机。
2003年11月16日,在西北大漠,李中华负责执行歼-10战斗机最后一次低空大表速试飞任务。20秒后,飞机停止飞行。李中华成功完成试飞,创造了歼-10飞机最大飞行表速度、最大动升限等6项国内纪录,提供了宝贵数据,并提出10多项改进建议。
2004年,歼-10战斗机定型,并实现批量生产。李中华因此荣立一等功。
2007年,“英雄试飞员”李中华被调到空军机关工作。
2008年,研究生李中华顺利通过硕士研究生答辩。
2014年,空军筹建新型作战训练单位,李中华负责飞行员选调工作。他带队走遍空军所有三代机部队,历时整整3个月,选拔出数十名尖子飞行员。李中华结合自己的飞行经历,编写配套教材、制作视频资料,为航空兵部队开展失速螺旋训练提供了可靠依据。
2017年2月,李中华达到正师级军官服役的最高年限,退出现役成为一名军休干部。
2017年7月28日,李中华获得了军人至高的荣誉——首批“八一勋章”,习近平主席为他佩挂勋章、颁发证书。
“双奥”火炬手
2008年3月29日,李中华作为唯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随中国奥运代表团前往
雅典,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奥运火种交接仪式;同年3月30日下午,李中华参加了在雅典大理石体育场举行的奥运火种的交接仪式;同年8月7日早晨,李中华完成了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作为当天的第一名火炬手,在盛大的火炬接力启动仪式后,他从八达岭长城脚下开始传递。
2022年2月4日,李中华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活动,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第109号的火炬手。
担任职务
1983年李中华参军入伍后,曾任空军某试飞团飞行员、中队长、副大队长、大队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空军装备部科研订货部副部长、成都军区空军装备部副部长,
空军指挥学院训练部副部长。
人物事迹
赴俄学习
1993年秋,李中华和两位战友赴俄罗斯国家试飞员学校学习,从早期的
米格-21到先进的
米格-29、
苏-27战斗机,从螺旋桨的
安-24到喷气式的
图-154运输机,短短一年内,李中华和两位战友就掌握了所有试飞理论和两个机种、六个机型的驾驶技术,成为中国首批国际试飞员。
返回试飞基地后,李中华采用国际通用的库伯·哈伯方法评定试飞等级,引入PIO敏感等级,把试飞战机的飞行参数、战技指标、性能做成图表,绘制出试飞曲线。而可以“飞出与计算机模拟一样完美的曲线”的李中华,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试飞员概念,不仅能试飞,而且能参与飞机的研制,给科研人员提出修改意见,成为飞机设计和试飞专家眼中“会飞行的工程师”。李中华整理了1100多张飞行卡片,记载着其1100多次搏击长空的经历和思考。而近200G硬盘的专业资料和一箱箱试飞资料,以及数十篇发表在专业期刊上的论文。
1997年,李中华第三次来到俄罗斯,要征服的是被国际航空界称为“死亡陷阱”的顶级风险科目:
失速尾旋。从正尾旋、倒尾旋到“落叶飘”,对于驾驭了飞机灵魂的飞行员,在飞行的领地中飞向更高的高度。800转,600转,300转……随着发动机转速的降低,李中华迅速关闭限制器,断开飞机电传操纵系统,把机头拉起约20度时,猛地将驾驶杆抱在怀中……地面上的人们看到高空中的飞机像眼镜蛇一样高高地扬起机头,竟超过110度。“眼镜蛇机动”——李中华完成了令世界顶级飞行员追求的超级动作。
挑战禁区
2005年5月20日,李中华作为带飞教员,与试飞员梁剑锋共同驾驶三轴变稳飞机进行试飞。该架标号“203”的飞机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首架新型
K-8Ⅴ变稳机。该机又称空中模拟飞行试验机,任何飞机的参数只要输入机载电脑中,就可以模拟出该飞机的空中特性,因而被誉为“空中魔术师”。世界上只有美、英、法、俄和中国5个国家有该种飞机。
李中华飞的课目是带教试飞员梁剑峰模拟完成“纵向飞行诱发振荡”动作。该课目对低空、尤其是正在降落滑行的飞机有很大的危险性,其他国家不少重大飞行事故都是由于诱发振荡处置不当造成的。李中华曾参与了中国两代变稳飞机的研制试飞,对变稳飞机的特性熟悉。
空中,李中华带飞完成两个状态的试飞后,飞机一切正常。12时22分,当进行第三个状态试飞时,飞机在机场远距导航台附近三转弯过程中,机载变稳系统突然报警,飞机向右侧剧烈偏转,同时机头向右上方仰起,并向左滚转,飞机瞬间由大侧滑进入“倒扣”状态,并且机头还出现了大范围的摆动现象。此时,飞机高度仅500米左右,飞行速度270千米/小时,在其高度、速度和“倒扣”状态下,飞机已很难控制,在空中急速摔向地面。数秒钟后,飞机高度降至200多米。座舱内,李中华和梁剑峰身体倒立着,已无跳伞和迫降的可能,而且飞机随时有可能进入“尾旋”,一场灾难即将发生,情况危急。
面对险情,李中华表现冷静。为阻止飞机偏转,他迅速压杆、蹬舵,但飞机没有任何反应,相反,横向摆动越来越大,强烈的摆动使他们感到天旋地转。眼看飞机就要冲向地面。紧要关头7秒之内,李中华迅速切断飞机的电传操纵系统,终于恢复了操纵,李中华迅速将“倒扣”的飞机翻转过来。由于飞机上电源完全消失,各种仪表全部没有显示。同样由于断电,他们无法与地面联系,一切只能靠自己。李中华驾机滑向跑道,终于安全降落在跑道上。整个险情历时4分钟,共240秒。飞机停稳后,由于没有电源,座舱盖已无法打开,机务人员用手摇方式撬开,将两名飞行员接出。李中华为国家挽救了一架价值数亿元的三轴变稳飞机。
试飞歼十
20世纪50年代中国有了试飞员,但当时主要试飞的是引进仿制的飞机,比如歼-5、歼-6,歼-7。中国最早在米格-21基础上自主研发歼-8飞机,在1985年的7月份才完成了定型试飞。真正意义上中国自主研发的飞机就是
歼-10战斗机。
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成功。从首飞到定型,需要李中华和战友们驾驶着新型战机一次次冲向蓝天,验证飞机的每一项设计性能。
1999年12月20日,是李中华生命中重要的日子。这天,澳门回归祖国,就在这极具意义一天,李中华第一次驾驶歼-10飞上蓝天。现代化的座舱,全新的航电系统,超强的机动灵活性,歼-10的一切都令李中华兴奋不已。
2003年底,经过2000多个架次的反复试飞后歼-10定型试飞进入倒计时。为了检验飞机结构强度的可靠性,必须进行极速试飞,也就是“低空大表速”试飞。12月1号上午,李中华驾驶歼-10飞机冲向一万两千米高空,然后以每秒120米的速度向下俯冲、俯冲。冲到距地面1000米时,李中华迅速调整飞机姿态,开始不断加速、加速。歼-10越飞越快;从亚音速前的嘈杂到超音速后的寂静,从表盘的指针停在1453千米的位置到飞机平安着陆,李中华始终沉着冷静,他成为了中国在大气层内飞行速度最快的一名飞行员。李中华和战友们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一个奇迹,歼-10成为世界
第三代战机试飞中唯一一个没有摔过的机型。
李中华在5年间试飞首次掌握了中国国产三角翼战机和某型战斗机失速尾旋试飞技术,填补了中国试飞领域空白。在试飞歼-10战机的数年间,李中华和战友承担了数十项极限试飞任务,对数百个课题、数千个参数,进行上千架次的试飞检验。当歼-10战机全部试飞课目完成时,中国试飞员创造了第三代战机试飞“零坠毁”的世界奇迹。其中,李中华创造了该机最大飞行表速、最大动升限、最大过载值、最大迎角、最大瞬时盘旋角速度、最小飞行速度等6个“之最”。
飞行工程师
以李中华为代表的中国第三代试飞员有着双学士学历,接受过世界顶级的试飞培训,深厚的学识背景使他们成为“会飞行的工程师”。在空中,对中国国产某新型战机进行飞行控制律的模拟试飞。正常降落时,却意外诱发了飞机振荡。如果就此装备部队,很容易因为振荡而造成飞行事故。经过严密分析,驾驶战机的李中华认为纵向控制系统过于敏感,是导致这一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他把飞机隐含的这一重大问题向工程技术人员作了反映,并提出将系统操作数值至少减少三分之一的建议。
最初,设计人员不接受,认为操纵灵活正是该型飞机的最大的优点,而减少增益值,无疑会降低操纵的灵活性。但李中华坚持自己的意见,用自己的飞行曲线和参数作为证据,建议不要为了突出飞机的机动性能,而增加无谓的风险。经过整整两天的讨论和地面模拟实验,设计人员最终采纳了李中华的意见。该新型战机交付部队使用后,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受到了部队飞行员的好评。
飞机的迎角限制器是现代战机实现“无忧虑”操纵的一个必备系统。理论上,无论飞行员在空中做什么动作,迎角限制器都应该把飞机的迎角限制在某一个最大值以内,以避免飞行员操纵过量,造成迎角过大,使飞机进入不安全状态。而李中华在试飞中国国产某新型战机的迎角限制器科目时,却发现飞机瞬间抬头便越过了限制器的规定范围。李中华当即意识到这是一个严重问题。他把这个情况告诉工程技术人员,并用事实说话。在第二天的试飞中,他重复了前一天的动作,同样的情况再次出现。最终,技术人员对该型飞机迎角限制器进行了改进。
带训后辈
2007年,李中华走上领导岗位后,带出8名“科研型试飞员”,为高素质试飞员队伍培养探索了新路。那年,空军筹建新型作战训练单位,李中华又带队走遍空军所有三代机部队,选拔出数十名尖子飞行员。他还结合自己的试飞经历,编写配套教材、制作视频资料,为航空兵部队开展失速螺旋训练提供了可靠依据。
外训教员
李中华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名“
失速尾旋”教员之一,其学生不仅遍布中国空军、海军系统,还有不少外国学生。李中华对所有的学员都一视同仁,飞行中很严格,回到地面又很关心。1998年,李中华在带飞某国飞行员进行尾旋科目试飞时,飞机进入尾旋后,迅速从万米高空跌掉了几千米的高度,外国飞行员有些害怕了,对李中华焦急地说:“教官,咱们回去吧”。李中华没有作声,而是继续把动作做完。飞机落地后,李中华对这个外国学生说:“今天你闯过来了,这是一个难得的起点,有时应该迈出的一步而迈不出去,就永远体会不到飞行的至高境界”。
2003年,李中华为某国带飞培训试飞员,三个月带飞75个架次,从4月18日到7月18日,一天不多一天不少,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带飞任务。很多时候都是每天占场6个小时以上,李中华每天都要飞6个起落,最多的时候占场时间一天能达到8、9个小时。在语言不通,故障相对较多、时间紧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规定的课目完成,以高超的技术为中国试飞员赢得了国际信誉,也与两名外方飞行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临走的时候,外国学员还专门通过有关部门向李中华副团长转达敬意,希望有机会向李中华学习更多的技术。在机场送别时,外国试飞员们以茶带酒,情不自禁喊着:“友谊万岁。”
主要贡献
李中华自1983年入伍以后,先后先后驾驶和试飞过
歼击机、
歼击轰炸机和
运输机等3个机种27个机型,安全飞行3150小时。先后正确处置空中险情15起,空中重大险情5起;参加并完成了十余项重大科研试飞任务;在新机鉴定试飞和新技术验证试飞中填补了两项国内空白;在国家和军队刊物上发表文章20余篇;按照总政要求撰写并发表了个人自传《
蓝天亮剑》。
李中华创造了歼-10飞机最大飞行表速度、最大动升限、最大过载值、最大迎角、最大瞬时盘旋角度速度和最小飞行速度6项国内纪录。在歼-10飞机试飞中,李中华65%的时间内飞的都是风险课目。
所获荣誉
李中华先后荣立军队一等功1次,二等功6次,三等功7次,荣获空军功勋飞行员金质荣誉奖章;荣立省部级一等功4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6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次、特等奖1次。
人物生活
人物语录
“我喜欢试飞,喜欢这种刺激的感觉,中国空军只要还剩下一名试飞员,那一定是我。”李中华一次次在空中挑战飞行极限,为中国空军飞向更远的蓝天作出贡献。
“一个真正的军人,必须把使命看得高于一切,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国家、为军队的强大而拼搏。”
“作为一名军人,能够有机会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党、为国家、为军队的强大而拼搏,这既是我们这一代试飞员的幸运与机遇,同样也是责任和挑战。”
“中国空军要腾飞,必须有一群敢于搏击风雨的鹰!”在李中华看来,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放飞梦想、敢于探险的人。
“在歼-10之后我也参与了我们国家歼-11系列、歼-16、歼-20的相关工作,我也是歼-20试飞员小组的成员。我们现在的研发显得越来越自如,速度越来越快。美国的四代机从研发、定型到装备部队用了8年时间,我们用了6年。过去我们跟世界航空的先进水平相比,望尘莫及、望其项背,始终是追赶的过程,现在我觉得我们在很多领域上可以达到并驾齐驱。”
“随着我们国家空军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随着我们训练强度、训练水平、集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们空天的作战力量和作战能力已经大幅度提高了。我们的飞行员表现出来的那种求战求胜的欲望比之前更强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样的一支训练有素、装备优良的人民空军,一定会在保卫我们国家空天安全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一定是有这么一种血性担当履行自己的使命。”
家庭情况
李中华的妻子是空军某试飞团政治处干事潘冬兰。
科普教育
2017年,李中华退休后加入中国航空学会,致力于航天知识科普活动。李中华时常到中小学给孩子们科普航空知识。李中华曾到数十所青少年航空学校和普通中学做
招飞宣传,看到那一双双充满好奇的眼睛,李中华就像看到了怀揣梦想的自己。
人物评价
李中华从事试飞18年,安全飞行3150小时,数十次化解空中重大险情,创造国内试飞史上10多个极限课目第一。英雄试飞员李中华用他的智慧与勇敢,在天空划出无法磨灭的英雄航迹。(中国军网 评)
泰戈尔说,“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在李中华看来,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敢于探险的人,而他将自己化为搏击风雨的一只雄鹰,用坚实的翅膀托起空军腾飞的一片天空。(中国军网 评)
李中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新一代专家型试飞员的杰出代表,能熟练驾驶中国装备的各型歼击机、歼击轰炸机和运输机执行任务。他掌握了国产三角翼战机失速尾旋试飞技术,填补了中国试飞领域的空白;飞出了高难度特技动作“眼镜蛇机动”,成为中国驾驶重型战斗机完成该动作的少数几个人之一。(中国航空城阎良 评)
人物影响
人物书籍
2007年4月由学习出版社出版的《试飞英雄李中华》一书,介绍了李中华的事迹。
2008年3月由蓝天出版社出版了刘天增撰写的《中华试剑》一书,用报告文学的形式,介绍了李中华从一个大学生到成为空军飞行员、试飞员的成长历程。特别介绍了李中华为空军新型装备试飞作出的重要贡献和驾驶新型战机试飞化险为夷的先进事迹。
2010年1月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由李中华撰写的《
蓝天亮剑》一书出版,书中介绍了李中华作为空军试飞员,对过往人生的回顾和试飞生涯中的经历。
2018年3月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马铭绘制的《试飞英雄李中华》一书,以连环画的形式面向青少年讲述了李中华成长和试飞的故事。
2019年由
明天出版社出版张子影撰写的《大国之翼》一书,介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中华的试飞英雄事迹。
纪念展陈
2017年11月初,
中国航空博物馆在空军英模墙李中华姓名下增刻“‘八一勋章’获得者”字样。
艺术形象
2020年,华谊兄弟公司启动拍摄,以中国独立完成高难度“眼镜蛇机动”动作第一人——“试飞英雄”李中华的生平事迹为蓝本,讲述了“和平时期距离死亡最近的人”中国空军试飞师的故事影片《
中国试飞师》。